从药品审评的角度看抗肿瘤中药的研发_朱飞鹏

合集下载

对当前中药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若干思考

对当前中药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若干思考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 I 21B10)。

[作者简介]: 张晓东,男,医学硕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品技术审评工作。

联系电话:(010)685855662432,E 2mail:zhangxd@cde .org .cn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对当前中药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若干思考张晓东,韩 玲,朱飞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从技术评价的角度,对当前中药复方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研究和评价思路的调整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复方;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R95;R28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09)14-1294-04Con si dera ti on s for curren t eva lua ti on for noncli n i ca l s afety of co m pound prepara ti on s fro m trad iti ona l Ch i n ese m ed i c i n eZHANG Xiao 2dong,HAN L ing,Z HU Fei 2peng(Center for D rug Evaluation,SFDA,B 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I 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p r oble m s in current evaluati on f or nonclinical safety research of compound p reparati ons fr o m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 (T C M ),and discussed current regulat ory pectives on nonclinical safety evaluati on for T C M co mpound p reparati ons .[Key words]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 p reparati on;w drug;nonclinical safety;evalua 2ti on 按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复方制剂属于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的611类,是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的重要类别,也是各注册分类中情况较为复杂、申报品种数量较多的一类。

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前景:介绍当前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前景:介绍当前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前景:介绍当前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吸引了广泛的科研兴趣和投资。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抗肿瘤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各类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科研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抗肿瘤机制。

未来,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继续挖掘中药资源,发现新的药物候选物质,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都将为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多机遇。

此外,加强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抗肿瘤药物向前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带来新的希望。

一、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1. 中药的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包括草本植物、动物性药材和矿物药物等多种类型。

这些中药资源中的许多已经被用于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如连翘、黄芪、山楂等。

中药的多样性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2. 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现: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致力于从中药中分离和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一些活性物质,如白藜芦醇、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已经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3. 中药的多靶点效应:中药往往具有多靶点的效应,可以同时干扰肿瘤细胞的多个生长和增殖途径。

这种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等多种方式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 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许多中药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或者在部分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这些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中药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正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一些中药药物,如清宁颗粒、曲妥珠单抗等,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为中药抗肿瘤药物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作者: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韩佳毛开云江洪波陈大明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李积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软课题研究等工作,牵头建设运行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熟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经验。

通信作者:陈大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创新了基于关联索引的情报研究新方法,揭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演进的范式,构建了用于专利价值和成果转化的评估框架,在软科学研究、知识产权分析、产业情报研究等方面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研究课题,有力支撑了多种决策。

摘要: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功用于规避常规策略的某些局限性,同时提供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的综合治疗效果。

本文总结了过去70年的抗肿瘤药物开发里程碑,综述了基于肿瘤标志性特征的14类抗肿瘤药物开发路径,并且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探索了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多学科研究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001-o8引用本文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等.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J.上海医药,2022,43(S2):1-8.Noval anti-tumor drugs: global advances and trendsLlJizong' , ZHANG Bowen', FANG Shubei' ,HAN Jia', MAO Kaiyun',JIANG Hongbo , CHEN Daming( 1.Shanghai Center of Biomedicine Development,Shanghai 201203,China; 2. Shanghai l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Sciences,Shanghai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 China)ABSTRACT Noval anti-tumor drug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ircumvent certain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strategies while providing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greater bioavailability,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effects fortherapeutic outcom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milestones in the past seven decades,reviewed anti-tumor drug based therapies accroding to 14 different targeting approaches, and discussed the imperativ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es that could drive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s.KEY WORDS anti-tumor ; dru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過去数十年来,全球肿瘤治疗巨大需求的拉动力、多种技术融合创新的驱动力,共同推动了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

抗肿瘤药物研发趋势分析心得

抗肿瘤药物研发趋势分析心得

发布日期:20120716栏目:化药综合评价标题:抗肿瘤药物研发趋势分析作者:陈晓媛张虹高晨燕杨志敏部门:化药临床一部1 前言癌症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恶性疾病。

大多数肿瘤预后差,生存时间短,缺乏可治愈的手段,存在高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已经逐步上升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亟需新的治疗手段发现。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治疗模式的转变,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的发现,抗肿瘤药物领域的研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转向了非细胞毒类的靶向药物开发。

本文对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受理的抗肿瘤新药申报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从中总结和分析过去十年抗肿瘤药物研发主要趋势以及未来预测,期望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 主要趋势分析:2.1 抗肿瘤药物成为创新药研发的焦点因为疾病的难治性,临床需求的迫切性,抗肿瘤药物一直都是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而在近几年更是成为了热点中的“热点”。

国内外各大制药企业都加大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投入。

原来以抗肿瘤药研发为主的企业继续加强,比如罗氏,一些原本非肿瘤领域的企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通过并购、合作等办法扩充自身的肿瘤产品线。

据统计,clinical trial网登记的临床试验中有大约40%为肿瘤药物,国外公司在2010年进入临床试验的化合物大约是2005年的2.5倍[1]。

SFDA受理抗肿瘤创新药申报量占所有创新药比例,从2005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近40%,无论是国产新药,还是进口新药申报数量都出现倍增[2]。

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申报候选化合物中也有近60%为抗肿瘤药物。

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需求增加,人口的老龄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在多种肿瘤疾病中依然存在高度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即使陆续有新的药物上市,改善了临床状况,但并没有显著改观。

天然药物抗肿瘤

天然药物抗肿瘤
喜树碱、羟基喜树碱 长春花碱、长春新碱 紫杉醇 苦参碱 鸦胆子乳剂 蟾酥注射液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作用: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生 殖细胞肿瘤、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 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慢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及 多发性骨髓瘤等。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2mg(或 1.4mg/m2)最大不大于2mg,年龄大于 65岁者,最大每次1mg。儿童75μg/kg 或2.0mg/m2, 每周1次静脉注射或冲入。 联合化疗是连用2周为一周期。
关于癌症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 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 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 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 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 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 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 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 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 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 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苦参总碱注射液
抗肿瘤作用。适用于消化道及生殖系 统恶性肿瘤的治疗。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与25%葡萄糖注 射液40ml推注;或与5%或10%葡萄 糖注射液 250ml滴注,一次0.5~1g, 一日1次。
蟾酥注射液
作为抗肿瘤、抗放射辅助用药,有改善全身 状况,恢复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白血球等作 用,对白血病、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 癌、肠癌有显著疗效。 [用法与用量]: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 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 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次。 抗肿瘤、抗放射,30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天然药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人员公示名单(20090626)

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人员公示名单(20090626)
室主任
马玉楠
复核审评八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513
审评五部
部长
孔漫
审核审评五部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608
副部长
陈震
协助部长负责审评五部工作
577
审评九室
室主任
彭健
复核审评九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531
审评十室
室主任
陈震(兼)
复核审评十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577
生物制品室
室主任
常卫红
489
审评五室
室主任
吕东
复核审评五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455
审评六室
室主任
赵德恒
复核审评六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464
审评四部
部长
左晓春
审核审评四部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607
副部长
黄晓龙
协助部长负责审评四部工作
576
审评七室
室主任
高晨燕
复核审评七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501
审评八室
白玉/556
孙涛/454
谢松梅/458
治疗用生物制品(外科)
常卫红/555
项金忠/553
王海学/530
王涛/502
治疗用生物制品(五官)
常卫红/555
项金忠/553
胡晓敏/463
李娅杰/461
治疗用生物制品(消化)
白玉/556
白玉/556
张若明/542
杨焕/538
治疗用生物制品(心肾)
白玉/556
白玉/556
白玉/556
孙涛/454
谢松梅/458
治疗用生物制品(放射)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成为临床药学领域的热点。

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着重介绍临床药学中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中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地位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药物资源,其药理活性成分丰富多样。

在抗肿瘤治疗中,中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二是多靶点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干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三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相对于化疗药物而言,中药抗肿瘤药物毒性较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因此,中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二、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1. 某中药A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某中药A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已被广泛运用于抗肿瘤治疗临床实践中。

研究发现,某中药A通过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某中药A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然而,某中药A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某中药B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某中药B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某中药B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肿瘤细胞的自噬和凋亡。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某中药B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这些结果为某中药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中药的个体化治疗研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个体化药物治疗。

一项研究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分子分型,进而针对不同分型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该研究发现,中药在不同肿瘤分型中具有不同的耐受性和疗效。

这一研究为中药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中药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临床已经有多种中药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我院500张抗肿瘤中药饮片处方分析

我院500张抗肿瘤中药饮片处方分析

海峡药学2021年第33卷第5期主要是由于我院在2010年6、7、8月份收入大量支气管肺炎病人,因门诊医师多为经验性选择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并未根据药敏结果。

导致了注射用阿奇霉素用量持续上升,其中急诊7月份一个月就占了总用量的25.6%。

我院又是一所妇儿专科医院90%以上患儿在8岁以下,故阿奇霉素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其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未在儿童中进行J;岁以下患者不推荐使用。

故我院临床药师发现此情况后立刻查阅相关资料并与临床医生积极沟通,限制阿奇霉素使用量。

故其后虽然患儿数量仍有少量增加但是注射用阿奇霉素使用量从7月份的03.9%到2月份的0.8%—直下降。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疗效,并关系到患儿的健康与生命,也关系到我国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41。

但是在我国静脉用药特别是静脉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

我院自2218年起进行门急诊静脉用药综合管理,总体来说静脉用药比较合理,同时由于我院在2013年末接入精配安全用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将药物用法用量错误拦截在医师开方前,但是因为软件系统的局限性,其对于疾病诊断与药品遴选仍需药师人工审核。

遏制细菌耐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4J,也是我们药师的重要职责。

故规范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门急诊静脉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对抗菌药物规范合理使用的一项有效管理措施41。

作为医院的一份子,药师不仅要依据国家、省临床用药质控中心检查评价标准,要求开展门急诊抗菌药物静脉使用情况监测,也要对其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负责,践行“全程化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1(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等.儿科人群用药错误防范指导原则〔〕・药物不良反应志003,40(5):323027.4〕张春兰9寸燕,沈宁,等•我院儿童门急诊医师分级处方行为分析-J J.中国药业061706(25):208.〔〕李春辉,刘思娣,等.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状况〔/〕•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275-076.5J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业组.2016年中国儿科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状况调查5〕.中华儿科杂志, 2018,57(12):877-076.〔〕李逃明S十柳,戴婷婷,等•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现状调查及其合理性分析〔〕中国药师O7;O;5-:455O66.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6;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O0;.5〕张妍,周军,徐茵,等•停止门诊抗菌药物静脉输注成效分析5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0617,5(8)229021我院500张抗肿瘤中药饮片处方分析陈婉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00)摘要:目的探索我院恶性肿瘤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总结用药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补骨脂素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

补骨脂素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

脂 素抗肿 瘤的机理及 其临床 应用作一综述。
关 键 词 :补 骨 脂 素 ; 抗肿瘤 ; 作 用机 制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3 4 9 ( 2 0 1 5 ) 0 5— 0 0 9 5— 0 3
恶性肿瘤 已成为 当前病死率最 高的疾病之 一。寻找有效
[ 1 5 ] 刘薇 . 3 0 0 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 J ] . 北京
中医药 , 2 0 1 0 , 2 9( 4 ) : 2 8 9— 2 9 0 .
[ 2 O ] 廖春燕 , 杨惠琴, 苏军, 等.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3 6 2例阻塞性睡 眠
呼吸暂停 综合 征 中 医证候 分 析 [ J ] . 中 国 中医 基础 医 学杂 志 ,
[ 1 4 ] 刘志 国, 李磊 , 国钰妍 , 等. 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分
布与 A HI 、 B MI 指数相关性研究 [ J ]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 志 , 2 0 1 3 ,
1 1: 1 1 3 3—1 1 61 .
1 . 2 逆 转多重耐药性作用 多重 耐药性 ( MD R) 是 指肿 瘤细
1 补 骨脂素抗肿瘤 机制 1 . 1 钙拮抗作 用
补骨脂 中含有补 益药 中少有 的钙离子 通
道拮抗剂 。蔡宇 等 通过 实验 发现 c a 介导 的细胞 凋亡 是 P s o r a l e n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的可能机制 之一。P s o r a l e n作用 于
H L 6 0细 胞 4 8 h后 胞 内 C a “上 升 , 9 6 h时 胞 内 C a 浓度最 大 。

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人员公示名单[1][1]

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人员公示名单[1][1]
陈晓媛/526
治疗用生物制品(呼吸)
常卫红/555
赵超/559
胡晓敏/463
李娅杰/461
治疗用生物制品(精神神经)
常卫红/555
赵超/559
王庆利/525
王水强/518⑤
治疗用生物制品(抗感染)
常卫红/555
赵超/559
孙涛/454
谢松梅/458
治疗用生物制品(抗肿瘤、放射)
罗建辉/549
罗建辉/549
吕佳康/427
呼吸B
黄芳华/425
李计萍/424
黄芳华/425
吕佳康/427
其他
朱飞鹏/426
李计萍/424
黄芳华/425
吕佳康/427
审评四室
消化
笪红远/437
张永文/439
笪红远/437
裴小静/438
妇科B
张永文/439
张永文/439
笪红远/437
裴小静/438
妇科A
裴小静/438
张永文/439
室主任
吕东
复核审评五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455
审评六室
室主任
赵德恒
复核审评六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464
审评四部
部长
左晓春
审核审评四部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607
副部长
黄晓龙
协助部长负责审评四部工作
576
审评七室
室主任
高晨燕
复核审评七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501
审评八室
室主任
陈海峰
复核审评八室所承担品种的综合审评报告
③朱家谷同志负责的五官项目负责人工作暂由马秀璟同志负责。朱家谷同志负责的药理毒理第一专业审评员工作暂由宁可永同志负责(分机号码:419)。

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

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

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作者:屠鹏飞姜勇郭晓宇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7期[摘要]该文根据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中药创新药物审批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分析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天然产物资源的创新药物发现的优势以及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基于中药资源的活性化合物发现、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新药转化等5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和研发思路,并就加快我国中药创新药物的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为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新药;有效成分新药;有效部位新药;经典名方;研究思路Discove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innovative drug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under new situationsTU Peng-fei*, JIANG Yong, GUO Xiao-yu(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rapiddeveloped life science and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roval of innovative Chinese drugs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describedsystematicallythe discove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pproaches for the innovative Chinese drug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e., active components discovered from TCMs, the discovery of effective fractions of TCMs and their formulae, the R&D of TCM innovative drugs based on famous classic prescriptions and famous Chinese patent drug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linical effective prescriptions,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advantages of innovative drugs derived from na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CM theori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urrent R&D of new TCM drugs. Moreover, five suggestions are also give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CM innovative drugs in China. All these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D of TCM innovative drugs.[Key words]innovative Chinese drugs; new drug of active component; new drug of effective fractions; famous classic prescription; research approachdoi:10.4268/cjcmm20151718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药品管理法》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

中药在抗肿瘤药方面的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肿瘤药方面的的研究进展
民间验方与传承
民间流传着许多治疗肿瘤的验方和偏方,这些经验经过长 期实践和总结,为中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中药在抗肿瘤领 域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肿瘤患者提供了 更多的治疗选择。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临床研究结果
疗效评价
01
根据临床研究设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中药抗肿瘤药的疗效进
行客观评价,如肿瘤缩小程度、生存期延长情况等。
安全性评价
02
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使用中药抗肿瘤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
毒副作用,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生活质量改善
03
评估中药抗肿瘤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如疼痛缓解、食欲
扶正培本类
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等,具有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对多种肿瘤具 有抑制作用。
如人参、黄芪、当归等,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减轻放、化 疗的毒副作用。
软坚散结类
其他类
如夏枯草、海藻、昆布等,具有软坚散结 、化痰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乳腺癌等。
如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僵蚕等)具有 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等功效,在抗肿瘤中药 方剂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体外实验
利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中药的抗肿瘤 作用研究,观察中药对肿瘤细胞增 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实验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药对 肿瘤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以及信号 通路等的影响,揭3
抑制肿瘤生长
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如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文献研究目•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挑战与展望•结论录01引言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统治疗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

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不同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探讨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分析中药抗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采用细胞实验方法,选用不同中药处理肿瘤细胞。

通过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中药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使用MTT法检测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

运用动物模型验证中药抗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02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中药抗肿瘤的机制研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抗血管生成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1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3利用各种有机溶剂或水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再通过过滤、分离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

溶剂萃取法利用膜的孔径大小和渗透性能,将中药中的小分子活性成分与大分子杂质分离。

膜分离技术通过色谱柱将中药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再根据不同成分的极性和分子量进行洗脱和收集。

色谱技术细胞实验利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方法动物模型实验利用肿瘤动物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观察中药对肿瘤生长、转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试验在符合伦理的前提下,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观察中药对肿瘤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03中药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根据中医理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中药治疗肿瘤需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理身体各部位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药效评价研究

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药效评价研究

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药效评价研究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尤为重要。

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药效评价研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旨在评估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的过程、药效评价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药物研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药效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主要用于评估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进行研究。

体外实验通常使用细胞系或动物模型来进行,而体内实验则直接在动物或患者身上进行。

药效评价研究的目的是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市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药物研发中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细胞侵袭和转移实验、细胞周期与凋亡异常实验、动物模型实验等。

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是最常见的药效评价方法之一,它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率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细胞侵袭和转移实验是评估药物对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可以通过转移模型和侵袭试验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细胞周期与凋亡异常实验则主要用于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和死亡的影响,以此来判断药物的治疗效果。

动物模型实验则是将药物作用于活体动物体内,通过评估动物的生存率、体重变化、肿瘤体积等指标来确定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药效评价研究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肿瘤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药效评价研究难以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肿瘤类型的通用方法。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个体化的评价研究。

其次,现有的药效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实验条件的复杂性、耗时性和耗费资源等问题,这些都使得药物研发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此外,药效评价方法的不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评价方法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药效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再议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

再议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

再议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姜勇;李军;屠鹏飞【摘要】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sciences,change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drug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from the drug approval authorities have been made.In this paper,the discover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 & D) approaches for innovative drugs of CMM under new situa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 in details from five aspects as follows.The discovery of innovative drugs from active components of CMMs,active fractions of CMMs and their compound preparations,famous classic prescription,clinically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as well as the famous Chinese patent drug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s of innovative drugs of CMM,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chemical components,quality study,quality standard and stability.This paper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discovery,R & D of CMM.%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基于临床有效方剂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发现,并对以上途径的研究思路进行详细阐述;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批评指正.【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8页(P892-899)【关键词】中药创新药物;有效成分新药;有效部位新药;经典名方;研究思路;药学研究【作者】姜勇;李军;屠鹏飞【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100029;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中医药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世界传统医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抗肿瘤中药单体研究进度

抗肿瘤中药单体研究进度

抗肿瘤中药单体研究进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目前,肿瘤作为恶性且具有较大致死风险的疾病正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与肿瘤的抗争从未停止过。

随着科学地不断进步,肿瘤的药物治疗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药,其单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为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本文拟从抗肿瘤药物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对抗肿瘤中药单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抗肿瘤中药单体丹参酮( tanshinone) 作为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机制的代表性抗肿瘤中药单体,是从丹参( radixsalviae miltiorrhizae) 中提取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丹参酮可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还可降低端粒酶活性。

袁淑兰等用0. 5 μg·mL - 1的丹参酮ⅡA 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并分别采用细胞计数、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丹参酮ⅡA 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研究丹参酮ⅡA 对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0. 5 μg·mL - 1 丹参酮ⅡA 可明显阻止细胞于G0 /G1 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丹参酮ⅡA 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即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而其敏感肿瘤细胞为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以及实体瘤腺癌。

Won 等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 可下调cyclin D1 的表达,将前列腺癌细胞LNCaP 阻滞与细胞周期的G1 期,丹参酮ⅡA 的上述抗肿瘤作用机制与雄激素受体以及p53 信号传导有密切联系。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 可激活p53 的丝氨酸15 位残基磷酸化,同时下调p21 和p27 的表达。

新药开发中药不要总当配角

新药开发中药不要总当配角

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07月/17日/新药开发中药不要总当配角屠鹏飞教授谈中药新药开发方向本报记者常宇屠鹏飞教授简介屠鹏飞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

中药新药要体现中医药优势入世之后,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会有很大的市场,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屠鹏飞教授指出,开发中药新药一定要集中在能够发挥中医药优势的领域,尤其是化学药物还没有满意疗效而中药疗效确切的疾病,这样才有竞争力,才有市场。

如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中药没必要再去抗争。

那么中医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儿呢?主要体现在对生理功能的调节方面,如亚健康状态调节,免疫性疾病的调节,脏腑功能调节等。

此外,在养生保健和抗衰老方面中药也是占优势的。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人口的老龄化,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谱、发病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开发中药新药应从目前的常见病、疑难病、重大疾病入手,具体的病种,首先是心脑血管疾病,此类疾病是目前用药量最大的病种。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药物,有些效果也很好,但副作用相当大,中药在活血化瘀方面很有特色,这方面机理比较清楚,临床用药比较成熟,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是终生用药,一般在急性期用化学药物,在恢复期一般用中药或化学药物与中药并用,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因此,中药在这方面应该有很大的市场。

二是重大疾病,如肿瘤,化学药物同样存在着毒副作用的问题,病人往往无法承受。

中药可以通过扶正祛邪方法,提高免疫能力,改善整体症状,特别是提高带瘤病人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优于西药。

三是病毒感染疾病,中药在这方面的疗效确实很明显,包括病毒性肝炎、流感、艾滋病等。

治疗乙肝的中药不仅抗病毒,而且还保肝,作用是多方面的。

抗病毒方面西药没有令人满意的药物,很多化学药物还有耐药性,要不断地换药。

中药的成分很复杂,像鸡尾酒疗法一样,病毒很难产生耐药性。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与现代中药研发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与现代中药研发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与现代中药研发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屠鹏飞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4(29)2
【总页数】2页(P97-98)
【关键词】《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现代中药研发;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屠鹏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药品注册制度要有阳光新政——《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召开 [J],
2.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如同紧箍咒,勒得太紧北京大学药学院陈世忠教授谈2007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中药研发影响 [J], 陈圣慧;
3.浅议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背景下中药新药研发立题的基本要求 [J], 张晓东;张磊
4.中药新药注册管理办法如同紧箍咒,勒得太紧北京大学药学院陈世忠教授谈2007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中药研发影响 [J], 陈圣慧
5.专家指出,新办法实施将有效促进严格的新药准入机制和仿制药退出机制的形成: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重构新药研发格局 [J], 何文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尤为如此。

通常的定义是,观察100例患者可以暴露常见的不良反应,300例可以暴露少见不良反应。

用于支持加快批准的临床研究样本量往往有限,可能不足以充分暴露药物毒性,这给评估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考虑的出发点是,任何药物没有绝对的安全性,安全性必须和有效性同时评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效益比。

也就是说,当病人使用某一新药所能获得的临床益处大于所承受的不良反应时,其风险效益比是正向的,反之则是负向的。

当然,在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更能容易的进行风险效益评估,这种评估结论也更为明确。

但这并不意味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风险效益评估,只是此时进行评估的风险较大,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监管者而言,较为担心假阳性的可能性,因此会采取相对常规批准更为谨慎和保守的做法,也就是说,新药必须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毒性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产品使用说明书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

说明书中必须说明新药的批准是基于何种研究获得的,病例数大小以及疗效指标等,有时还会严格限定机构和医生。

有时会要求说明书中注明对某种或某些不良反应的监控方式和治疗措施。

4.4 国外上市背景在国外获准的新药,需仔细分析国外批准的背景信息,该产品基于何种数据获得了批准,也就是对国外数据进行二次评价。

是否存在种族差异?中国病人和西方病人发病机制是否存在差异,严重程度是否有差异?例如,中国病人肝癌的病因大多与乙肝有关,而西方病人与丙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有关。

中国病人早诊断率不高,就诊时病情严重者居多。

这就导致同样的药物在中国病人中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同。

如索拉非尼用于肝癌的治疗。

再者,中国病人直接延用西方病人的剂量是否可行?以往国内肿瘤临床界认为细胞毒药物的使用,中国病人的耐受剂量为西方病人的80%,但并无规范的科学研究证明。

靶向药物的作用如何?国外研究华人以及亚洲人的数据可帮助分析中病人使用剂量的合理性。

如无法判断,应首先在中国人中进行小规模的剂量耐受性研究。

5 结 语由于恶性肿瘤这一疾病的特殊性,使得抗肿瘤药物快速批准成为可能,探索更为合理的方式是药品评价部门和药品研发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希望随着对替代指标等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认识的深入和加快批准风险意识的深入,有更快更好的抗肿瘤药物造福病人。

R E F E R E N C E S[1] G u i d a n c ef o r I n d u s t r y :F a s t T r a c kD r u g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g r a m s-D e s i g n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v i e w[E B /O L ].w w w .f d a .g o v ,2004J u l y .(收稿日期:2010-07-14)作者简介:朱飞鹏,男,博士,副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中药新药技术评价 T e l /F a x :(010)68585566 E -m a i l :z h u f p @c d e .o r g .c n 从药品审评的角度看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朱飞鹏,黄芳华,吕佳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摘要:目的 探讨抗肿瘤中药研发应关注的问题。

方法 总结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申报及审评情况,对抗肿瘤中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药品研发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的思考和建议。

结果与结论 提出了抗肿瘤中药研发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肿瘤;新药;中药中图分类号:R 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2494(2010)22-1788-03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疾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数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限,缺乏有效的可以治愈的药物,亟需开发新的优效药物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近年来,中药抗肿瘤的研发异军突起而被广泛关注。

由于肿瘤适应证的特殊性,加之中药本身在质量控制、药理毒理特点等方面的复杂性,使得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1 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申报及审评情况这里的抗肿瘤中药新药是指申请用于肿瘤患者治疗的药物。

近年来该类中药新药申报的数量较多。

经过对申报新药受理号介于2003~2008年、审评完成时间在2005~2009年之间的80余个(按受理号计,不包括仿制、改剂型的注册申请)肿瘤适应证的新药申请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申报的数量从2003年开始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高峰,之后又逐年下降,2008年下降到最低点。

综合来看,这类新药有以下特点:①经过提取、精制后的有效部位制剂(注册分类第5类)和有效成分制剂(注册分类第1类)较多,约占48%。

②申报的新药选择注射给药途径的较多,约占28%。

③人参、灵芝等菌类中提取的皂苷、多糖类成分的制剂较多,约占·1788·C h i nP h a r mJ ,2010N o v e m b e r ,V o l .45N o .22中国药学杂志2010年11月第45卷第22期27%,尤其以人参中提取的皂苷成分制剂为多。

④绝大多数新药的药理机制研究不充分或缺少相关研究。

⑤多数新药的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不明确。

⑥非临床药效学的抗肿瘤试验的抑瘤作用较弱,抑瘤率大多在20%~50%之间。

绝大多数新药在观察抑瘤作用的同时,还进行了增效减毒、增强免疫的药理试验。

⑦毒理试验结果提示,中药新药制剂的毒性普遍较小。

⑧临床定位多较为宽泛。

同一个新药申报的功能主治常常既包括抗肿瘤,又包括增效减毒、增强免疫。

⑨临床研究多为加载试验,常常与放、化疗联合使用。

药品研发向来以高投入、高风险著称,抗肿瘤药更是如此。

很多抗肿瘤中药新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获得批准。

经过统计,近年来被批准临床的新药注册申请不足50%。

完成临床研究后申报生产的新药被批准的概率更低。

2 抗肿瘤中药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药品审评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

一般来说,不批准的理由包括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方面。

申请抗肿瘤中药新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立题依据不充分。

申报新药的组方缺乏中医理论或试验研究结果的支持依据,或提供资料不支持现所确定的有效部位。

也有的新药研究前后缺少相关性,开发的临床针对性不强。

比如,有的新药在前期的处方筛选时针对的是抗肿瘤,但后续研究则将又将临床定位变更为改善症状、增强免疫等,在立题研究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工艺路线确定的合理性依据不足。

比如,在确定工艺路线时采用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率作为优选工艺的考察指标。

但临床研究却不把抗肿瘤作用作为主要的观察内容,工艺研究与临床研究明显脱节。

另外,质量标准研究存在的含测、鉴别方法方面的缺陷也不在少数。

③给药途径选择的合理性依据不足。

很多抗肿瘤新药直接选择注射剂,甚至同时申报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剂,缺少对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特性、药理作用的充分研究。

如某些1类新药选择注射给药,但进行的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欠深入,缺少与口服给药途径的对比研究。

这样的研究结果难以为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提供有益参考。

④非临床有效性研究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发现受试药物的作用特点。

常见问题是漫无目的的进行一系列的药理试验,诸如抑瘤试验、与放化疗配合使用的增效减毒试验、增强免疫试验、抗应激试验,乃至于抗炎、镇痛试验等,试验设计毫无目的。

虽然进行的试验很多,但很难总结出受试物的药理学活性特点和优势,且有些试验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这样的研究多属于按照指导原则进行的做作业式的研究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受试物的特点与拟定适应证之间的相关性。

⑤临床定位过于宽泛。

申报单位在拟定临床适应证时常常仅从市场的角度进行考虑,认为越宽越好。

但却缺少相应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与拟定的适应证缺少相关性。

这种情况下,后续的研究将会存在很大的开发风险。

⑥临床有效性难以评价或疗效不明显。

从对临床试验资料的审评情况看,在试验设计、有效性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导致已有的研究资料难以为受试药物的有效性提供支持依据。

最常见的是在有效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统计学应用方面的问题。

由于中药制剂本身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经典的肿瘤终点指标常常不被作为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而代之以中医证候或临床症状的改善,附加一些免疫、生活质量、体重等指标进行观察。

这样的设计难以获得相关专家的广泛认可。

3 抗肿瘤中药有效性研究面临的挑战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有效性方面,而临床有效性研究中的问题尤其突出。

目前临床上抗肿瘤药物临床有效性评价指标大致有总生存期(O S)、无进展生存期(P F S)、疾病进展时间(T T P)、无病生存期(D F S)、治疗失败时间(T T F),以及患者自评结果和生活质量、客观缓解率(O R R)等。

另外,还有一些基于症状改善的疗效评价指标,如体重的增加、疼痛的减轻或止痛药用量减少、生活质量评分(Q O L)等[1-2]。

近年来,生物标记物也逐渐被作为抗肿瘤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

化学药,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在既往的研究中积累了较多的研究经验。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分子靶向药物也有与其相适应的较好有效性评价方法。

对于中药抗肿瘤新药来说,其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其一是大多机制不突出,药理作用较为缓和且特点不突出。

其二是抑瘤作用不是主要优势,近期疗效指标不明显。

其三是大多与放、化疗治疗措施联合应用,影响因素较多。

其四,多数中药以改善症状为主,或者以增强免疫为主。

但这些短期改善与真正的临床受益之间的关系难以证实。

其五,中药提倡辨证论治,治疗理念、方法与化药的单一靶点、机制明确的治疗特点明显不同,也带来评价方法不宜简单套用化药的评价方法。

由于中药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方面尚难以达成共识,评价标准的规范化、系统化、深入化方面亟待完善[3]。

4 对抗肿瘤中药研发的思考理想的肿瘤治疗目标是获得最高的肿瘤缓解率、较长的生存期和满意的生活质量。

这个目标不管是中药还是化药,乃至于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是一样的。

关键在于如何针对各自的特点,找准合适的治疗窗口,选择合理的疗效评价标准来进行合理评价,而这一切又以保证临床既有的获益为前提。

对于中药新药的研发来说,上述新药研究的原则同样需要遵守。

让患者获得较高的缓解率、更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与已有的治疗药物比较更具有优势,联合其他治疗药物使用时,不能降低所联合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其毒性,试验设计应能够排除影响因素,观察指标应客观、公认和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等,也是中药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目的和坚持的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既往新药审评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在进行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发时,关注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