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反应意见。

结合上课、评课和反应情况,我就这节课简要谈谈自己的反思。

这是我努力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古朴的方法进行有效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

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条件落后,学生根底不扎实。

所以针对这样的实情我进行了如上教学设计。

平心而论,这节课有一些令我中意的地方。

以“英雄泪〞作为本课教学的支点和切入点,到达了省时有效;以诵读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诗词教学的关键;以“情〞字渗透整堂课,较好地把握了词人形象、挖掘了词人丰富感情、明确了抒情方法、感知了辛词词风;通过为辛弃疾画像等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赏读环节的处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课文难点的解决,以学生体验参悟为主,在肯定程度上表达了新型课堂互动模式的特点。

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反思一: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自然地表达出随机应变的机智在这节课上,由于问题太难,学生比拟沉闷,我显得很急躁,对学生的答复没有给予适当的点评,即使点评了,评语也缺少个性和鼓励性。

反思之后,我觉得,高效的课堂还应以教师灵敏的课堂随机应变的智慧为前提。

因为课堂互动打破了以往的“一言堂〞式教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的多元化解读,使我们教师要面对多个人的多视角的解答。

这就为教学增加了肯定的难度。

包含如何掌握学生答复的时间。

如何更好地把他们偏差的思维调整过来等等。

有学生的答复势必就要给予相应,快速的点评,总之要随机应变,把握好课堂节奏,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评语应随学生的致辞而各不相同,最好是妙语连珠,发挥评语的作用。

反思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因为课文选用典故比拟多,内容难,学生答复不尽如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领悟到:高效的诗词鉴赏课,其实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以良好的根本素养为前提,想方法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

教师设置问题,梯度要合理,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

高中语文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分析艺术特色,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品味涵咏诗歌语言,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4、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借景抒情和用典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辛弃疾的词和英雄形象有更全面的感知和领悟。

学习方法:互动式答疑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手段:学习任务单多媒体教学pad设计创意:1.赏析上片的写景之后,设计问题:作者触目伤情,流下泪水,这样的感情可能在每一个南渡文人心中都会产生,但辛弃疾不只是一个文人,他是以沙场英雄和爱国英雄的形象留存在诗歌和历史中的。

他没有建立像霍去病、李广那样的功绩,而古人一向谦虚,他在文章末尾也自诩“英雄”,请结合本词的句子,说说你认为他是英雄吗?(根据学情,提高课堂效率,将写景以外的词句特别是典故和问题结合,既考察学生对典故等句的理解,增加问题的思维含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英雄”形象)详见视频第17分12秒2、对比鉴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分组讨论。

(情感的不同会引发学生思考原因,是时代的不同,进一步可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其他爱国词人的词,发现都是处在国家危难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乱世词心”)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任务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学习任务单1、阅读pad上推送的辛弃疾生平简介以及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了解辛弃疾人生经历,回顾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梳理辛弃疾的生平,写出你认为的辛弃疾一生中的三五件大事,提交在pad作业区当中。

2、对照课下注解,理解疏通整首词的意思。

3、了解本首词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

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

高中语文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龙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了解词作的大意。

2.品读文本,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词人的情感。

学习方法:研读品味 合作交流 探究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在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

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

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

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

1.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遥岑.远目( ) 献愁供.恨( ) 玉簪螺髻.( )鲈.鱼堪脍.( ) 倩.何人唤取( ) 揾.英雄泪( ) 2.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合作交流法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与融 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
能力。
创新点与特色总结
跨学科整合
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 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信息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 内容和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的需求。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教学内容选择及依据
01 02
文本解读与背景介绍
通过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文本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中所 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 的主题和意义。
诗词鉴赏与比较分析
选取辛弃疾其他代表作品,进行诗词鉴赏和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辛弃 疾词风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教学反思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引言 • 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 • 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教师自我评价与改进方向 • 家长反馈与社会影响
01
引言
反思的目的和背景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部分 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导致学
生理解不够透彻。
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缺 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古代文 学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影 响了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这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第1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2)简要分析词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怀。

(3分)【参考答案】:(1)用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

(1分)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

(1分)(2)借用典故,(1分)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决心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

(2分)二: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尽量放手,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是很早就接触并且从理论上接受了。

在参观学习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了其热烈的课堂氛围之后,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一度热血沸腾,可一拿来实践,曾有的美好遐想就被击得粉碎。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预习的时间和落实。

我们的学生是不可能在课外预习的;预习如果没有具体指导,将会没有方向而一无所获;如果没有检测,预习的效果让人生疑。

基于以上的考虑,加上学校也意识到预习环节的薄弱,强调将预习引入课堂,于是设计了一个自主预习和预习检测的环节。

之前自感设计的很具体实在,可几分钟的预习时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有的甚至还没把词作读通,所以检测的情况明显达不到要求,因为急着进行下一步,只好自己出马,连拖带拉,学生在第一步就没跟上,明显被动了。

其次是探究环节,总认为经过群体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就事论事,而应该对某一类问题的解决规律和方法有一个认识。

为了指引学生深入细品诗词的滋味,为了引导他们感悟鉴赏诗词的方法,设计了几个比较细致深入的问题。

而这种想法显然过于理想化,一直是粗枝大叶的习惯,细品也品不出更多的东西来。

加上前面预习环节的拖延,这样细品时间也不够。

最后,重点的东西都被搁置了。

通过这次失败的课堂,意识到,学习借鉴是必需的,但一切如不以学生实际状况为基础,理想终究只能是遥远的理想。

从这次课堂得到一点教训:重视学生的现状,目标不能太高远,单位时间里的内容不能安排太多,要对教材大胆取舍,重点突破,预设还要更充分,要随时准备根据实际状况作调整。

后来经过组内老师的指点,经过反复思量,觉得这节课有两种修改方案:一,只安排预习内容,将预习和检测的每一个内容落到实处,解释完字词后再疏通句意,彻底熟悉内容。

余下时间反复诵读,甚至可以成诵。

再出示探究题,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留待下一节课展示。

高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高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高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高一《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一遇到古诗词的学习,学生普遍表现出又爱又恨的情感,爱诗词的优美,很鉴赏和背诵。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其有畏惧心理,不知如何解答。

同时,十一分的分值又决定了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学生并不敢掉以轻心,抄袭情况就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古诗词鉴赏处理方面,有意识地结合高三复习本环节时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答题,规范答题。

但是,学生的传统文学素养养成较为缓慢,有时,收效并不理想。

以《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为例,在课堂鉴赏和完成课后作业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令人深思。

一直以来,我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词前尽量先背会,这样做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要背诵,就要先“知人论世”,这一环节学生做的很好,课堂上节省了很多时间。

但是,一进入到词中,对重点意象和典故进行解读时,就遇到了问题。

比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几句,写山,极形象又极具情感,让学生分析,要么就是沉默,要么就是照着资料上的鉴赏提示念出标准答案。

再比如,分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一典故包含的深刻情感时,学生所能体会到的基本都是“思乡”,让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再深入分析,就很困难,非得等到我的讲解和参考资料才恍然大悟。

另一个问题,从批改作业的情况可以看出,抄袭情况很明显,会有连着好几个学生的答案都一模一样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抄袭参考答案和别的同学的作业时,只求神似,不求甚解,错别字很多。

第三,在课前检查背诵时,齐背,声音很洪亮;点名背诵,就磕磕绊绊。

当堂检查默写时,有些学生的错别字就较多。

究其原因,还是对词的理解不到位。

而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名句填空一题考查的正是理解型默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还必须再努力,再加强,以使他们能消除畏惧和排斥心理,爱上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高中语文_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艺术手法2、反复诵读,理解情感,感受形象。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对联: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豪放派词风),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内容:美芹十论,他的诗词充溢着爱国情怀)。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初读感知自由的朗读一遍全词,要求:1.读准字音2.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明确: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下片:登临所想(侧重抒情)三、研读赏析找一找你认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句,进行鉴赏,体会一下作者的景中情,心中意。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明确: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悲壮)。

借景抒情,意思是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出登临的时间,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意境壮阔,气势雄浑,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

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怎能不激起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怎能不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又怎能不令人慷慨悲歌,潸然泪下。

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意境是阔达的,胸襟是磊落的,仰则天高,伏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

奠定了雄浑苍凉的基调遥岑远目,现愁供恨,玉簪螺髻(愁、恨)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像美人头上盘旋的发髻,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免费范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免费范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由免费范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今天上午,两节课连堂,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辛弃疾词两首。

我用一节课帮助他们做了预习工作,主要从作者生平(知人论世)、朗读技巧(情感把握》与熟悉典故(知典论词)三方面进行,学生的听课状态还好。

特别是讲述到辛弃疾自小就受到祖父的耳濡目染,在“指画江山”中埋下了一颗抗敌复国的理想种子,“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感染了同学。

但是,第二节课,当我们一同鉴赏《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的时候,发现学生眼神迷离恍惚,很多同学心不在焉,游离课堂。

课下,我走到他们中间,询问原因,有同学说五一以来时间的调整无法适应;有同学说听课没有意思,特别是第二节的鉴赏课。

“没有意思!”这句话特别熟悉,当时刺了我一下,我知道这是真话。

后来想想,自己的语文课到底有多少让同学们感到“没有意思”呢?不禁让自己一颤。

首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老师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不认真听课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习惯以教师的威严去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这是课堂的秩序和纪律。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需要对学生的“有意思”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呢?学生口中的“有意思”,也许是那些能触动他们的感觉系统,调动他们的思维细胞。

在语文课上,他们认为“有意思”的往往是故事小说,也包括一些见闻世事的奇谈怪论,还有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各种人和事,总之就是接近他们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高一《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
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一遇到古诗词的学习,学生普遍表现出又爱又恨的情感,爱诗词的优美,很鉴赏和背诵。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其有畏惧心理,不知如何解答。

同时,十一分的分值又决定了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学生并不敢掉以轻心,抄袭情况就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古诗词鉴赏处理方面,有意识地结合高三复习本环节时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答题,规范答题。

但是,学生的传统文学素养养成较为缓慢,有时,收效并不理想。

以《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为例,在课堂鉴赏和完成课后作业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令人深思。

一直以来,我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词前尽量先背会,这样做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要背诵,就要先“知人论世”,这一环节学生做的很好,课堂上节省了很多时间。

但是,一进入到词中,对重点意象和典故进行解读时,就遇到了问题。

比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几句,写山,极形象又极具情感,让学生分析,要么就是沉默,要么就是照着资料上的鉴赏提示念出标准答案。

再比如,分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一典故包含的深刻情感时,学生所能体会到的基本都是“思乡”,让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再深入分析,就很困难,非得等到我的讲解和参考资料才恍然大悟。

另一个问题,从批改作业的情况可以看出,抄袭情况很明显,会有连着好几个学生的答案都一模一样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抄袭参考答案和别的同学的作业时,只求神似,不求甚解,错别字很多。

第三,在课前检查背诵时,齐背,声音很洪亮;点名背诵,就磕磕绊绊。

当堂检查默写时,有些学生的错别字就较多。

究其原因,还是对词的理解不到位。

而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名句填空一题考查的正是理解型默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还必须再努力,再加强,以使他们能消除畏惧和排斥心理,爱上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