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物理环境设计 -微气候环境
作业环境
7.1.1 温度环境
• 1、高温 • 高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
7.1.1 温度环境
• 1、高温 • 高温环境的影响
7.1.1 温度环境
• 1、高温 • 高温的控制措施
7.1.1 温度环境
• 1、高温 • 高温的控制措施 •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 • 热源设置在作业场所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 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水幕、水箱、遮热板等) • 加强自然通风 • 降低湿度、必要时辅助机械通风和空调设备
作业环境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主要内容
1. 学习温度、照明、色彩、有毒、噪声、振动等作业环境条件对人的 工作绩效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这些环境条件改善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
2. 学习掌握作业空间安全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业场所空间布置及作 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的基本内容。
7.1 作业环境
7.1.1 温度环境
7.1.1 温度环境
• 2、低温 • 低温环境的影响
7.1.1 温度环境
• 2、低温 • 低温的控制措施 • 低温环境的人工调节: • 暖气、隔冷、炉火 • 低温环境的个人防护: • 防寒服装、高热饮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7.1.2 照明环境
• 在作业过程中,大约80%以上的信息是由视觉得到的。照明是视觉功 能的基本条件,一个与人的生理特性匹配的照明环境,将会提高工作的速 度和精确度,增加产量,保证质量,保障安全。
•直接眩光
பைடு நூலகம்
•反射眩光
•对比眩光
7.1.2 照明环境
• 作业场所的照明设计 •5.眩光控制
• 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 • 1)限制光源亮度 • 2)合理布置光源•当光源亮度大于16×104坎德拉/米2时 • 3)适当提高环境,亮无度论亮度对比如何,都会产生严重眩 • 4)带太阳镜(滤光光现片象)。对眩光光源应考虑用半透明或 • 5)直射转为反射不透明材料减少其亮度或遮住直射光线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
1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终极目标,遵循物理教与学的规律,构建初中物理高质量教学体系,加强作业研究,提升作业管理,推动作业改革,分层次、分角度、分梯度地进行有效的作业统筹。
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的物理思维和探究习惯;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为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 、设计原则作业是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宗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制订本学校《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旨在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水平,提高作业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挥物理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
中小学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旨,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改革作业形式、控制作业总量、调整作业内容为突破口,切实解决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
(一)体现初中物理学科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客观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初中物理学科作业应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既要关注学生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以最终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
作业环境标准化
5.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
• 作业场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 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注意作 业场所的光照要求 照明环境不但要使人能看清对象,而且要给人以 。 舒适的感觉。在视野内存在不同亮度时,就有反 • 1)合理照度 差存在。反差使人容易分辨前后、深浅高低和远 • 2)照明的均匀性 近。能够增强工作的典型性。当工作和周围环境 存在适当的明暗对比的反差、柔和的阴影时,心 理上会感到满意。但是,如果亮度差别很大,就 • 3)照明的稳定性 会使眼睛很快疲劳。 从工作方面看,亮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环境会使人 • 4)光色效果 感到愉快,动作变得活跃;如果只是工作面明亮 而周围较暗时,动作会变得稳定、缓慢;四周很 昏暗时,在心理上会有不愉快的感觉。 • 5)亮度分布
一)照明对工效的影响
• • • • 1)照明与疲劳 2)照明与工作效率 3)事故与照明 4)照明与情绪
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照 度不足是事故产生的重 要影响因素。 例如,眩光容易导致视 觉疲劳,极易造成事故。
一)照明对工效的影响
• • • • 1)照明与疲劳 2)照明与工作效率 3)事故与照明 4)照明与情绪
天然采光 人工照明 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 综合照明
特殊照明 混合采光
二)照明设计
1.照明形式
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 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它耗电少而照度高,但 要注意直接眩光和使周 围变暗的影响。一般来 讲,对工作面照度要求 不超过30~40勒克司时, 可不必采用局部照明。
天然采光 人工照明 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 综合照明
3. 光源分类
直射光源的光线直射在加工 • 按光线与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可分为: 物件上,因向光部分明亮, • 1)直射光源 背光部分黑暗,故照度分布 • 2)反射光源 不均。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建筑物理与环境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建筑物在保证舒适、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的热、湿、气流、声学、光学等物理问题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及其环境之间的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物在物理环境中的优化设计。
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
建筑物理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建筑物理的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热学热学是建筑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
建筑物的热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光的传播、分布和利用的学科。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并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视觉环境。
3.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衰减和反射等问题的学科。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声环境质量。
4. 湿学湿学是研究建筑物中湿气传输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湿学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湿度和通风状况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防止湿气对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的损害。
三、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物理分析和模拟,可以对建筑物的热、湿、声、光等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给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者,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建筑环境的目标。
作业环境分析
生物圈 地球
岩石圈
自然环境
水圈
动物 植物
供 养 分 解
生态系统
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
产 生 废 物 、 解 体
无机环境
营 养 物 质
回归
自然
物理环境
熱辐射温度/0C
空气的干球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 影响热 舒适环境 空气流速 环境因素
室内物体和壁面辐射温度
人的新陈代谢————————人的因素 大气压力、肥胖程度、人的汉胰功能——其它因素
常用的温湿图和舒适区
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2s。
1)低温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有关:5~80C—几天;-73
热环境对人体影响 的主观感觉包括6 个方面的因素
空气相对湿度 气流速度 人体温度
皮肤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工厂工人的主观感觉
数据% 主观感觉
气温/0C
热 0 0 0 0 6.2 16.8 27.5 46.3 55.0
尚可 16.6 60 22.5 52 63.8 64.7 58.2 47.0 45.0
舒适 83.4 50 77.5 48 30.0 18.5 14.3 6.7 0
3、舒适性的类型
行为舒适性
知觉舒适性
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 比如,我们累了,要坐下来休息,坐地板或高凳都不舒 适,那么,这种环境就达不到行为舒适性的要求。) 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 (如上述休息的地方,即使有椅子坐,但很热、很嘈杂, 灰尘很多,光线很暗,显然这个环境不能满足人的 感官要求,因而这个环境也不舒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探索静电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设计内容:1. 静电现象的观察: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含有大量化纤维的衣物,比如尼龙衣物或聚酯纤维衣物,穿着这种衣物在干燥的环境中走动,观察衣物与身体之间的静电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 静电的产生原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橡皮棒摩擦塑料杯或塑料勺子,观察摩擦后的静电现象,并让学生思考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 静电的应用领域:介绍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静电清洁器、静电起发机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实验,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范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静电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设计内容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4. 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讨论结果,撰写简短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学到的知识。
5. 课堂展示: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分享实验心得。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过程记录、观察数据记录、实验结论等方面。
2. 展示评分:对展示结果进行评分,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内容的准确性、展示效果等方面。
3. 讨论评分: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逻辑性和参与度。
五、参考资料:1. 《物理》教材相关章节2. 《科学世界》杂志相关文章3. 互联网资料:关于静电现象及应用领域的科普文章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静电现象的神奇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如何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如何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物理学原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不仅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基础研究,还可以应用于解决环境问题。
本文将分享如何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一、利用物理学原理进行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但目前全球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物理学原理可以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其中一个例子是利用物理学原理来进行雨水收集与利用。
将建筑物屋顶设计成斜坡形状,通过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储水罐中。
再通过物理学原理,如过滤、沉淀和净化等过程,将雨水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洗手水、冲水水以及灌溉水等。
这样不仅节约了自来水的使用,还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二、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能源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
利用物理学原理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解决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种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技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
在光伏电池板上安装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时,光子通过激发电池中的电子,产生电流,从而得到电能。
通过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利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废物处理问题废物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合理利用物理学原理可以有效解决废物处理问题。
一种利用物理学原理处理废物的方法是物理分离技术。
利用物理学原理中的分离方法,如重力分离、磁力分离、过滤等,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可燃物等分离开来。
例如,在垃圾处理厂中,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将可回收物质如纸张、塑料、玻璃等分离出来,进行再利用。
这样不仅减少了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还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率。
四、应用物理学原理改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物理学原理可以用来改善空气质量。
清洁燃烧技术是一种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方法。
在燃烧过程中,物理学原理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一、教学目标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首要环节即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遵循学生发展需求,结合课程标准,具体、明确地规定学生通过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语法、课文内容等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应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1. 生字词教学:依据课文内容,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音、形、义。
2. 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教学:结合课文,设计相关写作任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应全面、客观、公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给予及时反馈。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竞赛等形式,评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五、教学资源设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教学质量。
1.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选用合适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环境设计
③圆明园 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万园
之园”之称的北京圆明园,集中国
各地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于一体, 且借鉴了部分西方建筑风格,园内 建筑巧夺天工,虽形态各异而趣味 无穷。华美的圆明园于1860年被 侵略中国的英法联军焚毁,人们只 能在断瓦残垣上想象这座名园曾经 的风华了。圆明园不仅在当时的中 国是一座最出色的行宫别苑,乾隆 皇帝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 游豫之地无以逾此”,并且还通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整个建筑都会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振奋人心。
③中国芜湖1876
节奏明快、色彩鲜明、主题生动, 这个绚丽的商业建筑最近正在中 国芜湖的城市中心建起,完全打 破了人们对以往商业建筑的认知。 在当地独一无二的天幕、错落有 致的天街、如蛋壳上部的穹顶、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元素,时时刻 刻提醒人们,这里是1876。大面 积的坡屋顶和广场绿化、以及红、 橙、白、灰等丰富多彩的立面色 彩,热烈得表达着未来的商业传 奇;矩形、圆形、三角形、阶梯形, 大尺度的建筑几何形体有机结合, 形成了建筑本身的新颖独特。
⑨交通建筑室内设计:车站、机场、码头
⑩科研建筑室内设计:科研楼、实验室
3.工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①工业建筑室内设计: 各类厂房 ②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各类农业生产用房
三、内容
一般而言,室内设计包含四个主要内容: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1.空间设计,即对建筑所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
2.工业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 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18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
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 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
县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指导意见
县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和育人等功能,加强作业的检查和管理,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运用作业评价功能改进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二、物理作业设计基本原则1.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手段之一。
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作业,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依据课标,促进教学。
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体现物理学科特色,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精益求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3.分层设计,关注差异。
提倡作业设计多样化,编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创新。
4.科学评价,减负增效。
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育人和反馈等功能,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习惯和过程;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切实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物理作业设计基本要求1.目标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作业。
既要注重目的性又要加强针对性,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2.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立体化的弹性作业结构,精心设计作业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作业场所环境安全管理要求
作业场所环境安全管理要求作业场所环境安全不仅关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熟悉作业场所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是规范作业现场,降低现场作业隐患的有力工具之一,正确挂置安全标志也是营造良好的作业现场环境的必备工作。
安全标志能够通过禁止、警告、指示和提醒的方式指导工作人员安全作业、规避危险,从而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当危险发生时,它又能够指示人们尽快逃离,或者指示人们采取正确、有效、得力的措施,对危害加以遏制,从而实现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安全标志不仅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而且设置位置要正确合理,面对的作业人员要明确,否则难以真正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
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要求,国家规定了4类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标志。
1.禁止标志禁止标志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
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其中圆环与斜杠相连,用红色;图形符号用黑色,背景用白色。
我国规定的禁止标志共有40个,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用水灭火、禁止放置易燃物、禁止堆放、禁止启动、禁止合闸、禁止转动等。
2.警告标志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
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是黑色的正三角形、黑色符号和黄色背景。
我国规定的警告标志共有39个,如注意安全、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感染、当心触电、当心电缆、当心自动启动、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塌方、当心冒顶、当心坑洞、当心落物、当心吊物、当心碰头、当心挤压、当心烫伤、当心伤手、当心夹手、当心扎脚、当心有犬、当心弧光、当心高温表面、当心低温等。
3.指令标志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指令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圆形,蓝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
我国规定的指令标志共有16个,如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佩戴遮光护目镜、必须戴带、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等。
作业治疗介入手段—环境改造
无障碍环境设计
无障碍环境设计应考虑
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流程
一、评估 二、分析活动受限的环境方面的因素,进行阶梯化的环境改 造过程 1、首先考虑是否可以对活动进行调整,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2、是否可以通过调整物品来解决 3、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辅具来解决问题 4、最后才考虑物理结构的改造
三、出具环境改造方案 四、实施环境能改造 五、再评估 六、随访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
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 坡度应不大于1/12,如条件允许,最好设无障碍入 口;
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 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
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 设残疾人入口;
• 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 • 5.公共卫生间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
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 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 环境的安全性 • 物体的可获得性 • 环境的可进出性 • 残疾人实际使用的情况
环境的安全性
导致绊倒的危险因素
环境的安全性 光线
环境的安全性
电线和插座
环境的安全性 家具 楼梯
两边装有扶手的楼梯便于上下
家具摆放阻塞通道
(二)物体的可获得性
(三)环境的可进出性
• 环境空间的安排
足够的空间便于轮椅进出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作业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3 色彩环境
• 色彩调节及应用 •3、安全标志用色
•绿色表示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常,如图。
体是指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光通量,用字母E表示。
• 物理意义:物体被照亮的程度 • 单位:勒克斯(lux或lx)。 • 照度可使用照度计直接进行测量。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2 照明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2 照明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2 照明环境
• 照明的影响
•1、照明与疲劳
7.1.2 照明环境
• 在作业过程中,大约80%以上的信息是由视觉得到的。照明是视觉功 能的基本条件,一个与人的生理特性匹配的照明环境,将会提高工作的速 度和精确度,增加产量,保证质量,保障安全。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2 照明环境
• 照度经常被用来定量描述某个特定场所的照明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具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1 温度环境
• 2、低温 • 低温环境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7.1.1 温度环境
• 2、低温 • 低温的控制措施 • 低温环境的人工调节: • 暖气、隔冷、炉火 • 低温环境的个人防护: • 防寒服装、高热饮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0.3 tg 在室外有太阳辐射热时 WBGT = 0.7 tnw + 0.2 tg + 0.1 ta 式中:tnw 为自然湿
球温度,℃; tg 为黑球温度,℃; ta 为干球温度,℃。
PPT文档演模板
作业环境
施工设计中的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
施工设计中的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直接关系到施工工艺和工期的确定,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对施工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施工环境对施工设计的影响施工环境是指施工现场的物理条件和周围环境。
它包括现场地形、土质状况、气候条件、周边建筑物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1. 环境地形和土质状况环境地形和土质状况对土方开挖、基坑开挖和基础处理等施工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起伏大、土壤松软的地区,施工面临土方垮塌、地质灾害等风险。
此时,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以确保工程安全。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施工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气温、湿度、降水情况等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沥青等施工材料的性能。
在高温季节施工,需要采取防止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等措施。
在潮湿多雨的季节,需要加强对深基坑、坡道等工程的排水处理,防止施工面被淹。
3. 周边建筑物周边建筑物会对施工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施工面临与邻近建筑物之间的施工空间限制,需要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此外,邻近建筑物还可能对施工振动、噪音等产生影响,需要提前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施工条件对施工设计的影响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密切相关,它具体指的是施工现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
合理的施工条件是施工设计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
1. 施工场地条件施工场地条件直接影响施工作业的展开。
场地的安全性、平整性以及对施工设备的要求等都会影响施工设计。
例如,在施工场地较狭小、摆放设备受限的情况下,需要在施工设计中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空间。
2. 施工设备与材料供应施工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情况。
如果设备供应不及时,势必对施工进度产生延误。
而材料供应的质量和及时性则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进度。
因此,在施工设计中,需要预先制定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调配计划,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物理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物理学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的几个例子。
一、利用光学原理减轻光污染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夜间的灯光越来越多,导致了严重的光污染问题。
光污染不仅影响夜间的观赏,还会对生物圈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夜行动物的影响尤为严重。
此时,物理学的光学原理可以发挥作用了。
我们知道,光线会在介质中发生折射和反射。
因此,针对光污染问题,可以利用光学原理设计出反射率高的材料,将夜间的光线反射回天空,从而降低地面上的光照度,减轻光污染。
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光源的颜色和亮度来达到减轻光污染的效果。
二、利用空气动力学降低噪音噪音污染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车辆、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会造成巨大的噪音,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是,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物理学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来减小噪音污染。
在车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车辆的形状和尺寸、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手段来降低噪音。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汽车轮胎、刹车等零部件的质量和设计来降低噪音。
航空器也可以通过调整飞机的外形和机翼、增加噪音隔断措施等方式来降低噪音。
三、利用热力学原理减少能耗能源问题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解决能源问题,物理学的热力学原理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楼宇能耗占据很大比重。
而热力学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具节能性的建筑物。
为了减少楼宇的能耗,可以通过在设计中运用热学原理,设计出更高效的建筑材料,包括绝缘材料和透明材料,以最小化导热和散逸热量。
同时,在楼宇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热学原理来设计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以进一步减少能耗。
总之,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物理学则是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设计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与项目作业
设计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与项目作业物理学习活动和项目作业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和项目作业,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和项目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一、物理学习活动设计1. 实验设计: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和方法。
可以选择有趣的实验,结合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 问题解决:提供问题解决的场景,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汽车的刹车距离、电路的接线、光的折射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实验和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论。
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模拟实践:模拟实践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比如,设计一个小型的物理展览,学生扮演讲解员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展品的物理原理和应用。
或者安排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了解物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项目作业设计1. 实践项目: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
比如,设计并建造一个简单的物理装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和兴趣进行设计和改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项目:提供一个研究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理现象或者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
然后撰写报告或者进行口头演讲,向同学们分享研究成果。
这个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 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物理系统或者装置,能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设计
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设计
引言
物理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初中物理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务量大、题目难度不适宜以及缺乏互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有必要对初中物理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方案
减少任务量
通过减少物理作业的任务量,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每道题目的理解和解答。
建议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15道题目,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知识。
合理设置题目难度
物理作业的题目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置,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合理的题目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引入互动性要素
在物理作业中引入互动性要素,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或者设
计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
及时给予学生作业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
的所学有没有掌握好。
同时,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在作业中
设置一定的挑战性题目,完成后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学生的研究
动力。
结论
通过优化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减少任务量、
合理设置题目难度、引入互动性要素和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是实现
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物理作
业的设计和改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级物理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班级物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及方法引言对于班级来说,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优质的物理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班级物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创设方法以供参考。
班级物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舒适、温馨、有序的班级物理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布置一个干净整洁、明亮舒适的教室,摆放一些植物或装饰品,可以让学生感到愉悦和放松,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此外,合理安排学习空间和座位,可以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2.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合理设置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工具,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噪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促进交流和合作的物理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设置合理的座位安排,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另外,合理设计学习项目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别人合作完成任务,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班级物理环境创设的方法1. 教室布置•清理整理:保持教室整洁,清理杂物,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照明设施:确保教室照明明亮,充足的光线有助于学生保持专注。
•装饰布置:适当摆放一些植物或壁画,通过色彩和形象的使用给学生带来舒适感和愉悦感。
2. 学习空间设计•座位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合理设置座位,让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视角和听力。
•多媒体设备:配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展示作业。
•学习资源:提供足够的教材、参考书、电子资源等,供学生查阅和使用。
3. 课堂活动设计•学习项目:设计有趣的学习项目,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
1. 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可用热平衡方程表示:
S=M+C+R-E
S---人体单位时间贮热量(蓄热),KJ/s。 M---人体代谢产热量,即食物在人体内氧化产生的热量 C----空气对流产生的人体散(吸)热量。
人体从环境吸收热量(C >0);散发热量(C < 0)
(2)低温适应初期,代谢增高,心率加快,心脏的每拨输出 量增加;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时,心率减慢,心脏的每拨输出 量减少,这时表明:人体已不能适应低温作业环境。 (3)长期的低温环境作业将导致:内循环下降,身体机能减 退,冻伤等。 (4)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湿度有 关、气流速度有关。 湿度大、温度低→衣服热阻值下降 →衣服起不到御寒作用 例如: 例如:出汗,衣服湿,感到很冷。 冬天,刮风(气流速度大) →感到更冷。 3. 低温对操作的影响 手部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下降。
4. 热辐射 物体在热力学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 热辐射 例如:太阳、熔炉、加热物体、红外辐射等。 例如 正辐射:周围物体向人体辐射,使人体受热。 正辐射 反之则称为负辐射 负辐射。 负辐射 热辐射强度:热辐射体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上所辐射出 热辐射强度 的热量 测量热辐射的仪器:黑球温度计(辐射热与气温的综合反 测量热辐射的仪器 应)。图 黑球温度计: 黑球温度计: 它是表面镀黑的薄铜板制成的空心球,球体中心部分 插入一支水银温度计。 测量时,打开热辐射源,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辐射热 与气温的综合效应,再关闭热辐射源得一温度值,前后二 温度值的差值即为实际的辐射温度。
(2)热对流:取决于气流速度、面积、对流传热系数、服装 )热对流: 热阻值、环境温度、皮肤温度等。 使用热对流降温的条件: 使用热对流降温的条件: a. 保持环境温度 < 36.50C; b. 皮肤表面气流速度大(少穿、穿薄)。 注意: 注意:当气流速度超过2m/s时,提高气流速度就不显著。 (3)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 a. 在热环境下,增加气流速度,降湿、加快发汗,达 到散热的目的。 1Kg汗水 带走 2428 KJ热量。 b.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防止虚脱(危及生命)。 高温作业每天需补充盐7g。 注意: 注意:工作单位在夏季要提供茶水、饮料等。 人体的出汗量最高限度为6升/日。
六、微气候环境的改善措施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高温环境下,作业者的反应及耐受时间受气温、湿度、 气流速度、热辐射、作业负荷、衣服的热阻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1.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 1.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 (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 作业者远离热源(热源放在车间外部); 热源在下风头; (2)屏蔽热源(主动保护) 屏蔽热源 设置挡板,如铝材屏风(屏蔽热辐射)、玻璃屏风 (屏蔽热辐射,但不影响观察),将人与热源隔离。
2.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热应激效应: 热应激效应:高温环境下的作业者,新陈代谢加快,人体产热 增加,这时人体通过呼吸、出汗及体表血管的扩 张向体外散热,若产热仍大于散热,导致体内蓄 热增加、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皮肤血流 加快,称为热应激效应——这是一种生理反映。
高温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高温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1)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热循环机能失调, 造成中暑或热衰竭,引起全身倦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头痛、失眠等。 (2)高温环境下作业者的知觉速度和准确性、反应速 度下降,出现烦躁不安、易于激动,对工作不满。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操作的影响 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操作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烦躁感增加,体表面血液循环增加,导致大 脑相对缺血,注意力下降,使生产率下降,诱发事故发生。 当温度达到27~320C时,使肌肉用力的工作效率下降;当 温度达到320C以上时,需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和精密工作的效率 开始下降。 案例分析
微气候(温度、湿度、气流速度、 热辐射) 环境照明 环境噪声 环境色彩调节 空气污染
3.1 微气候环境设计
一. 微气候的要素
包括:气温、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四个要素。 1.气温(Air temperature) .气温 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 它是评价工作环境气候条件的主要指标之一。 测量仪器: 用干泡温度计(寒暑表)测定(干泡温度)。 测量仪器 气温的度量有三种方式: 气温的度量有三种方式 摄氏温标(℃)、华氏温标(0F)、绝对温标(K)。 我国通常采用摄氏温标(℃)。 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为: 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为 t K = 273 + t℃ t 0F =9/5 t℃ + 32
(4)热传导: )热传导: 取决于皮肤与物体的温差、接触面积、热传导系数等。 例如: 例如:宇航员主要通过接触热传导散热。穿水冷服、干冰服。 2.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心理上的满意与否,也是 一种模糊评价,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下面是四种量化标 准上的评价方法: (1). 不适指数法 ) DI=0.72(干球温度+湿球温度)+40.6 上式主要用来评价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环境的综合感觉。 例如:美国人,当DI<70时,绝大多数人感到舒适。 例如: 当DI=75时,50%人感到不舒适。
2.湿度 湿度(Humidity) 湿度 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 种类:绝对湿度(A.H),相对湿度(R.H)。 种类 (1)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克数(水 蒸气的密度)称为绝对湿度(g/m3)。 绝对湿度直接测量很困难。 (2)相对湿度:在某温度、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 相对湿度 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饱和水蒸气压 强的百分比,成为该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2)有效温度图 ) 为了综合反映人体对气温 、 湿度 、 气流速度 气温、 气温 湿度、 气流速度的感觉, 美国人杨格鲁和霍顿首先提出了有效温度(ET)的概念。
有效温度:指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 有效温度: 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湿的等效温标。 杨氏有效温度图 有效温度也称实效温度 感觉温度,杨氏有效温度图 实效温度或感觉温度 实效温度 感觉温度 度量了在热辐射强度不高时,综合反应气温、湿度、气流 速度对人体所产生的主观热感觉。
范农调查了三个兵工厂,发现环境温度与事故有密切关系: 当环境温度为17~22.50C时,事故率最低 当环境温度上升到25.30C时,男性事故率上升140% 女性事故率上升108% 当环境温度下降11.40C时,男性事故率上升138% 女性事故率上升132%
(二)低温环境对人和操作的影响
低温环境条件通常是指低于允许温度下限的气温条件。 允许温度是指基本不影响人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和安全 的温度范围,一般为舒适温度±3~5℃。 1.冷应激效应 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刺激皮肤引起神经冲动, 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散热下降。当外界温度进一 步下降时,肌肉发抖,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这种现 象称为冷应激效应。 2.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远不如对热的适应力。低温时 人体的不适感迅速增加,机能迅速下降。 原因: 原因:低温时,脑代谢下降,导致神经兴奋下降,传导 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奢睡状态。 例1:冬天天气寒冷,手脚不灵活。
二. 微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可以互相 替代,某一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条件的相 应变化所补偿。 例如: 例如: 当室内气流速度在0.6m/s以下时,气流速度每增加 0.1m/s,相当于气温下降0.3℃。 当气流速度在0.6 m/s~1.0m/s之间时,气流速度每增加 0.1m/s,相当于气温下降0.15℃。 应用: 应用:热辐射+低气温,如热处理、铸造车间。 高温+高气流速度,如夏季。 结论: 结论: 构成微气候环境的若干条件的共同作用结果产生对 人体的影响,所以必须综合地评价微气候的若干条件。
四、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一)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 高温作业环境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 特点: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 例如: 例如:冶金、铸造、热处理、制陶、砖瓦窑等。 (2)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 特点: 特点:气温高、湿度大, 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 例如: 例如:印染、造纸、矿井等。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 例如: 例如:农民在田间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
第三章 作业物理环境设计
影响工效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效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噪音、振动等。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等。 生理及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植物等。 社会心理因素:体力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
本章主要讲述物理环境因素: 本章主要讲述物理环境因素:
(3) 加权平均温标(WBGT) ) 加权平均温标( ) 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四个因素的 综合指标作为微气候的衡量指标。 (1)当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小于1.5m/s的非人工通风条件时,采用下 气流速度 式计算: WBGT=0.7WB(湿)十 0.2GT(干)十 0.1DBT(黑) (2)当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大于1.5m/s的人工通风条件时,采用下式 气流速度 计算: WBGT=0.63WB(湿)十 0.2GT(干)十 0.17DBT(黑) 式中,WB —— 湿球温度(℃); DBT —— 干球温度(℃); GT —— 黑球温度(℃)。
R ---辐射散(吸)热量。 辐射散热(R< 0);吸收热量(R>0)。 E----人体体液蒸发(如出汗、呼气)所散发的热量。 处于热平衡状态时,S=0,人感到舒适; 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S>0,人感到热; 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时,S<0,人感到冷。
人体散热=热辐射+热对流+蒸发+热交换 分析: 分析: (1)热辐射:取决于热辐射系数、人体面积、服装热阻值、 )热辐射: 反射率、平均环境温度、皮肤温度等。 衣服是防止热辐射的天然屏障,浅色衣服 浅色衣服对可见光有 浅色衣服 较好的隔热辐射(反射)的作用,但对非可见光(如远红 外),衣服的颜色无显著的作用,这时取决于衣服的材料、 密实程度和厚度,以防止外界辐射人体及人体向外散热。 例如,冬天的衣服厚实,颜色深。 例如 为了防止热辐射,生产实际中通常采用: 为了防止热辐射,生产实际中通常采用: 反射式热屏障(冰冷式) 吸收式热屏障(风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