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室内热环境
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室内热环境
湿黑球温度(WBGT)
考虑太阳辐射影响
评价户外炎热环境作业强度
室内热环境的计算参数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6°C。
冬季采暖室内设计计算温度16°C。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空调 Nhomakorabea统夏季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25°C,风速0.15~0.3,相对湿度40~60%
1200
1600
2000
自然风
不同类型风的频谱特征
不同类型脉动风速的接受程度实验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稳态方式 模拟自然风 正弦方式 随机方式 5% 10% 24% 61%
风-吊扇
1.6m/s + 30º C = 舒适(节能)
New indo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trategy for energy saving
academicpress1981感觉热感觉冷热感觉的影响因素冷热刺激刺激变化率原有状态皮肤温度与热感觉人体皮肤温度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预测平均反应pmv标准有效温度set湿黑球温度wbgt六个影响因素热感觉预测平均反应pmv综合考虑六个因素iso国际标准引用热舒适测定仪适用于适度热环境丹麦范格尔热舒适标准有效温度set基于人体生理学模型通用指标适用范围最广通过软件计算得到湿黑球温度wbgt考虑太阳辐射影响评价户外炎热环境作
解答:26°C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为3361.0Pa。 26°C,70%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为 2352.7Pa,对应露点温度约为20.1°C。 水管表面温度15°C<露点温度,结露。
★
热感觉
空气温度 感觉 生理反应 健康
建筑物理性能与室内环境控制
建筑物理性能与室内环境控制一、建筑物理性能建筑物理性能是指建筑物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各种物理特性和效应。
建筑物理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舒适、节能等方面。
1.热传递性能建筑物是密闭的,内外温度差异大,需要通过其外围结构的导热传递来平衡室内温度。
热传递性能常用指标是热传导系数和热阻值。
对于节能建筑,应尽可能降低热传导系数,提高热阻值。
2.光照性能建筑内部的光照效果与建筑外立面的透光性有关,常用指标是透光率和日照系数。
建筑的透光性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既兼顾视觉舒适性,又能避免过度照射带来的热负荷。
3.声音传播性能建筑物内部的声学环境受建筑外部噪声、建筑内部声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用指标是声隔减系数和吸声系数。
对于公共建筑,应注意减少室内噪声污染,提高声学舒适度。
二、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环境控制是指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条件,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处于舒适水平,并达到节能效果。
1.空气质量控制空气中的尘粒、细菌等微粒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通风换气是维持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手段。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空气清洁设备、空气净化植物等方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温度控制可以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减少能耗。
通过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居住空间布局合理、通风与空调系统等方式,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3.湿度控制室内湿度影响着人体的呼吸、皮肤、心情等多个方面,过度干燥或潮湿都是不利于健康和舒适的。
通过合理通风、空气净化、加湿、除湿等方式,控制室内湿度,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
4.光照控制良好的室内光照可以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提高视觉效果、调节人体生物钟等。
通过合理的阳光遮挡、采用适宜的灯具、控制窗帘等方式,控制室内光照效果。
总结建筑物理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建筑物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舒适、节能等方面,室内环境控制可以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保护人体健康。
建筑物理 热工学 第2章 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分析
求广州(东经113°19')和乌 鲁木齐(东经87°37')的地方太阳 时12时分别相当于北京标准时几时 几分?
答案:12时27分 14时10分
时角
15(t 12)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 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二时左右,而不是正午太 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 出前后,而不是在午夜。这是由于空气与地面 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 时间。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 气温的日较差。由于海陆分布与地形起伏的影 响,我国各地气温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 递增。例如,青海省的玉树,夏季计算日较差
(4)任何一天当中,上、下午太阳的位置对称于正午。
太阳高度角hs的计算公式:
sin hs sin sin cos cos cos
φ——地理纬度,(°); δ——太阳赤纬角, (°) ; Ω——时角, (°) 。
太阳方位角As的计算公式:
cos
As
sin hs sin sin cos hs cos
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位角:
cos tan tan
cos
As
sin cos
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hs 90
求广州(北纬23°08')和北京 (北纬40°)夏至日正午时的太阳 高度角
答案:89°41′ 73°33′
纬度提高,太阳高 度角如何变化?
冬季和夏季相比太 阳高度角如何变化?
第二章 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分析
• §2.1 • §2.2 • §2.3
区
建筑室外热环境 建筑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 建筑气候区划与建筑热工设计分
建筑热工学-1室内外热环境
部位
冷点
热点
部位
冷点
热点
前额
5.5-8.0
鼻子
8.0
1.0
嘴唇
16.0-19.0
脸部其他部位 8.5-9.0
1.7
胸部
9.0-10.2
0.3
手背
7.4
0.5
手掌
1.0-5.0
0.4
手指背
7.0-9.0
1.7
手指肚
2.0-4.0
1.6
大腿
4.5-5.20.4腹部源自8.0-12.5小腿
4.3-5.7
后背
7.8
22
人体的能量代谢率 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强度(主要因素) 环境温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谢率)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少年高于老人) 神经紧张程度(紧张时代谢率高) 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进食后代谢率增加,蛋白质代谢率高)
23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
▪ 对流换热 ▪ 辐射换热 ▪ 出汗蒸发 ▪ 呼吸散热
外层温度指皮肤表面到 10 mm 以内的部 分,通常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表层的 肌肉。皮肤温度与外界环境有关,日夜 有1℃以内的波动。
我国正常成年人的体温(℃)
平均量
变动范围
腋温
36.8
36.0~37.4
口温
37.2
36.7~37.7
肛温
37.5
36.9~37.9
19
垂直温差对人热舒适的影响 当受试者处于热中性状态时,头足温差仍然使人感到不舒适。
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q=0并不一定表示人体 处于舒适状态。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据研究,在人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当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称为正常 比例散热),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这一条件则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 下,,因此,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水蒸气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④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用d t ℃表示;4.室外热湿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等;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①导热:指物体中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⑴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 F 的热量为d Q ,则热流密度q 表示为:W/m 2 积分形式为:d d Q q F = 或者 d FQ q F =⎰ W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 上均匀分布,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热面积F 的热量Q 或称热流量为:Q q F =⑵傅里叶定律: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 发现,均质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即W/m 2 式中的λ成为导热系数,恒为正值;;沿n 方向温度增加,tn∂∂为正,则q 为负值,表示热流沿n 的反方向; ⑶影响导热系数λ的因素:物质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②对流换热:空气沿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间的导热过程;注意: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⑴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可以利用其中,c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c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t ——流体的温度,℃θ——固体表面的温度,℃⑵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热量交换情况;还与流体运动的原因及运动情况、流体与固体间温差、流体的物理性质、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③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与导热和对流在机理上有本质区别,它是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⑴特点:①发射体热能变为电磁波辐射能,被辐射体将所接收的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②由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物体依靠辐射传热时,不需要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也无需任何中间媒介;⑵辐射换热量计算:牛顿公式其中,r q ——对流换热强度,W/mr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1θ、2θ——两辐射换热物体的表面温度℃⑶物体辐射分类:按物体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和选择辐射体或称非灰体三大类;6.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1.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 2.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3.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第2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根据建筑保温与隔热设计中所考虑的室内外热作用的特点,可将室内外温度计算模型归纳为如下两种: 恒定热作用:室内和室外温度在计算期间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计算模型通常用于采暖房间冬季条件下的保温与节能;周期热作用:根据室内外温度波动的情况,又可分为单向周期热作用和双向周期热作用两类;前者通常用于空调房间的隔热与节能设计,后者则用于自然通风房间的夏季隔热设计;1.稳定传热过程定义: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 处处相等;只有平壁内无蓄热现象,才能保证温度稳定,因此就平壁内任一截面而言,流进与流出的热量必须相等;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由x d q dxθλ=-知,当x q =常数时,若视λ不随温度而变,则有d dxθ=常数,各点温度梯度相等,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2.平壁的热阻建筑热工中的“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热阻是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的热量越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越好;要想增加热阻,可增加平壁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较小材料; ①单层匀质平壁的导热和热阻:ennnd R θθλ-==+++结论: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和,即1R R R =+③组合壁的导热和热阻:组合壁的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00,nnF F R ⎤⎥+式中,R ——平均热阻;0F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12,,n F F F ——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 0,10,20,,,n R R R ——各个传热面部位的传热阻;i R ——内表面换热阻,取 m 2·K/W ; e R ——外表面换热阻,取 m 2·K/W ;ϕ——修正系数,见表2-1;④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建筑设计中常用封闭空气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其中:主要是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封闭空气层的热阻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与间层厚度不成正比例增长关系;1结论:普通空气间层的传热量中辐射换热占很大比例,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须减少辐射传热量;2减少辐射换热量的方法:①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②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等 ③实际设计计算中可查表2-4得空气间层的热阻R ag3.平壁内部温度的计算①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内表面吸热、材料层导热、外表面放热;00()11i ei ei e iet t t t q K t t dR αλα--===-++∑②平壁内部温度计算:根据稳定传热条件:i e q q q q λ===得出: 1.内表面温度: 0()ii i i e R t t t R θ=-- 2.多层平壁内任一层的内表面温度m θ:()e i m j ji i m t t R R R t -+-=∑-=011θ3. 外表面层的温度e θ可写成:0()e e e i e R t t t R θ=+- 或 00()ee i i e R R t t t R θ-=-- 注:1稳定传热条件下,当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定值时,每一层材料内的温度分布是一条直线;这样,多层平壁内温度的分布成一条连续的折线; 2材料的热阻越大,温度降落越大;4.建筑保温与节能计算了解建筑物耗热量计算 建筑采暖耗煤量5.周期性不稳定传热①谐波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1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都是周期相同的谐波动; 2从室外到平壁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即e ef if A A A >>;建筑热工学中,把室外温度振幅e A 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的穿透衰减度,也称为平壁的衰减倍数,用0ν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延,即if φ<;壁体的热惰性;衰减和滞后的程度取②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1材料的蓄热系数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材料蓄热系数越大,其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密度大的重型材料或结构蓄热性能好、热稳定性好;当围护结构中某层是由n nnS F F +++2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征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温度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说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用D 表示;其大小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1n S D D =+空气的蓄热力系数S 为0,D 值为0; R S③D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它与材料蓄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一般两者在数值上也可视为相等; 计算方法: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依照围护结构的材料分层,逐层计算如图; 各层内表面蓄热系数计算式采用如下通式:注:如某层厚度较大 1.0D ≥,则该层的Y S =,内表面的蓄热可从该层算起,后面各层就可不再计算;6.建筑隔热设计控制指标计算①隔热设计标准:,应满足下式要求: 内表面最高温度maxi θ⋅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关系着人体辐射散热;②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隔热主要隔的是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3种不同方式热作用: 1.太阳短波辐射;2.室外空气换热;3.围护结构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可将三者对外围护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室外综合温度”sa t :max e t ⋅max e θ⋅夏季室外计算温度s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2-8;I ——太阳辐射强度; 1rt ——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温度,粗略计算可取:屋面——℃,外墙——℃; 注:一般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仅考虑前两项 式中s e Iρα值又叫做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或“当量温度”;表示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对室外热作用提高的程度;它对室外综合温度影响很大;第三章建筑保温与节能1.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类型保温构造分类:单设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保温与承重合二为一、混合型构造;①单设保温层用导热系数很小的材料做保温层而起保温作用;由于不要求保温承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②封闭空气间层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厚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间层表面最好采用强反射材料如铝箔;为了提高反射材料的耐久性,还应采取涂塑处理等保护措施;③保温与承重相结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小,机械强度满足承重要求;保温与承重相结合:空心板、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等,既能载重又能保温;④混合型构造当单独用某一种方式不能满足保温要求,或为达到保温要求而造成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采用复合构造;例如,既有实体保温层,又有空气层和承重层的外墙或屋顶结构;第四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①等温吸湿曲线:呈“S ”型,低湿度时为单分子吸湿;中湿度时为多分子吸湿;高湿度时为毛细吸湿; 可见,材料中的水分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材料的吸湿湿度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②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 1水分转移的动力: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量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发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2材料中包含的水分可以三种状态存在:气态水蒸气、液态液态水和固态冰; 3材料内部可迁移的水的两种状态:1.以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2.以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4稳态下水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 如图: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水蒸气渗透量渗透强度,与室内外1 ω——0H ——围护结构的总水蒸气渗透阻,/g ;i P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e P ——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2式中,m d ——任一分层的厚度;m μ——任一分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g/;水蒸气的渗透系数是1m 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 内通过1m 2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意义:水蒸气的渗透系数μ表明了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透气性就越强;水蒸气的渗透阻H 是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m2面积渗透1g 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注: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i H e H ,与结构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的蒸汽渗透阻时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以近似取为i P 和e P ;围护结构内任一层内界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由下式计算:其中m=2,3,4……n 3式中,1jj H=∑——从室内一侧算起,由第一层至第m-1层的水蒸气渗透阻之和;③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冷凝危害:①当水蒸气接触结构表面时,若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水汽会在表面冷凝成水;表面冷凝水将有碍室内卫生,某些情况下还将直接影响生产和房间的使用;②水蒸气通过围护结构时,在结构内部材料的孔隙中冷凝成水珠或冻结成冰,这种内部冷凝现象危害更大,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③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 辨别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t 和ϕ,确定水蒸气分压力i P 和e P ,然后按照上节3式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P ”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i t 和e t ,确定各层温度,并按照附录2作出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P ”的分布线; 3根据“P ”和“s P ”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现象,如图;注:实践和理论表明,在水蒸气渗透的途径中,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气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为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冷凝强度: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面处的水蒸气分压力已经达到该界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c P ;设由水蒸气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进到冷凝界面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1ω,从界面渗透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ω,两者之差即是界面处的冷凝强度c ω,如图;2.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①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一、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尽可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家具,壁柜等不宜紧靠外墙;供热设备放热不均,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出现周期性冷凝时,应该在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蓄热特性系数较大材料;二、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相对湿度高于75%的房间间歇性高湿条件的房屋,内表面设防水层SWA 高吸水树脂;连续性高湿条件房屋,设置吊顶将水引走;加强屋顶内表面附近通风;三、防止地面泛潮②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一、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原则:材料层次的布局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出易”;如中图;前面提到的USD屋面,也是进难出易的原则设计的,如图;二、设置隔汽层针对具体构造方案中,材料层的布置往往很难完全符合“进难出易”原则的要求;可在保温层蒸汽流进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如图;三、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针对设置隔汽层虽然能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但其质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保证,且会影响房屋建成后结构的干燥程度;对高湿度房间可采用设置通风间层和泄气沟道的方法如图;四、冷侧设置密封空气层在冷侧设一空气层,可使处于较高温度侧的保温层经常干燥,此空气层也叫做引湿空气层,其作用称为收汗效应;第五章建筑防热与节能★在防热设计中,隔热和通风是主要的、同时也必须将窗口遮阳、环境绿化一起加以综合考虑;1.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一、屋顶隔热——南方炎热地区,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以水平面为最大,基本上分为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屋顶、阁楼屋顶三类;此外还有植被隔热屋顶、蓄水屋顶、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淋水玻璃屋顶、成品隔热板屋顶等;1.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如图,实体材料层屋顶a-c, 空气间层隔热屋顶d-f为提高材料的隔热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的值都比较小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排列排列次序不同也影响结构衰减的大小实体材料层屋顶a-c;为了减轻屋顶自重,可采用空心大板屋面,利用封闭空气间层隔热;为减少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还应选择浅色屋顶外饰面f涂了层无水石膏;2.通风屋顶优点:有利于隔热和散热下图为其几种构造方式;3.阁楼屋顶这种屋顶通常在檐口、屋脊或山墙等处开通气孔,有助于透气、排湿和散热;提高阁楼屋顶隔热能力措施:加强阁楼空间的通风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如加大通风口面积,合理布置通风口位置等;通风阁楼的通风形式常有如图:a山墙上开口通风;b檐口下进气屋脊排气;c屋顶设置老虎窗户通风等;4.植被隔热屋顶特别适合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建筑;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化能;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无土种植,有土种植;无土种植是采用膨胀蛭石作培植基质,它是一种密度小、保水性强、不腐烂、无异味的矿物材料;宜于选用浅根植物;种植草被要简单得多;无土种植草被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低;内表面温度波幅小,热稳定性较好;内表面大部分时间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是良好的散热面;屋顶外表面辐射吸收率低,外表面温度低,对环境的长波辐射热少;5.蓄水屋顶在南方地区使用较多,有蓄水屋顶、淋水屋顶和喷水屋顶等不同形式;原理:利用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时需要大量的汽化热,从而大量消耗到达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有效地减弱了经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相应地降低了屋顶内表面的温度;隔热性能与蓄水深度密切相关;蓄水屋顶的水层深度,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的作用综合考虑,宜3-5cm;水面上敷设铝箔或浅色漂浮物,或种植漂浮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优点:a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传热量大幅度下降;b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愈低,15cm水深为宜;c在夏热冬暖地区,不增加环境辐射反射;缺点:a夜间不能利用屋顶散热;b增大了屋顶静荷载;c一年四季都不能没有水;6.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原理:在建筑屋面上铺设一层多孔材料;运用自然降温原理,通过积蓄雨水并使雨水逐渐蒸发,达到降低建筑物面环境温度、缓解环境热岛效应的目的;7.淋水玻璃屋顶8.成品隔热板屋顶二、外墙隔热1.空心砌块墙可做成单排孔和双排孔如图a;2.钢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墙如图b;3.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如图:加气和陶粒混凝土砌块墙;4.复合墙体如图;2.窗口遮阳①遮阳的形式1.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2.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射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的阳光,或接近日出、日没时平射窗口的阳光不起遮挡作用;主要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3.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主要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4.挡板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②遮阳构件尺寸的计算3.房间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由于建筑物的开口处门、窗、过道等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特点:不需动力, 经济;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排风不能净化, 污染周围环境;通风效果不稳定;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1.热压作用;2.风压作用热压作用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导致的空气密度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烟囱效应;风压作用是风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风压差;建筑群布局:一般而言,建筑群的平面布场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如图;从通风的角度来看,以错列、斜列较行列、周边为好;第六章 建筑日照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确定目的:为了进行日照时数、日照面积、房屋朝向和间距以及 周围阴影区范围等问题的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s h 和方位角s A 的因素有三: ① 赤纬角δ——表明季节即日期的变化; ② 时角Ω——表明时间的变化;③ 地理纬度ϕ——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求太阳高度角s h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ϕδϕδ=+Ω 12.求太阳方位角s A :s s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A h ϕδϕ-=2举例:6-1, 6-2, 6-3.3.求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位角:日出或日落时,太阳高度角s 0h =,带入式1和2得:cos tan tan ϕδΩ=- 3s sin cos cos A δϕ-=4 4.中午的太阳高度角:以0Ω=带入式1得: 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90||)h ϕδϕδϕδ︒=+=--故 s 90()h ϕδ=-- 当ϕδ>时 5s 90()h δϕ=-- 当ϕδ<时 6。
建筑中的建筑物理学与环境控制
建筑中的建筑物理学与环境控制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在物理环境条件下的能量传递、热、湿、光及声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在这些条件下的各种物理性能的学科。
环境控制则是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和技术手段,使室内环境达到舒适、安全、健康、经济和环保的要求。
一、热环境控制建筑的热环境控制是指通过隔热和保温措施,调整室内能量平衡,使室内温度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同时降低热量的损失。
在建筑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以及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手段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此外,还需要通过通风和空调系统来调节室内的热湿状态,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二、光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和室内照明系统,合理调节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进入和分布,以满足不同活动需求的光照强度和质量要求。
在建筑中,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窗户的布置以及窗户玻璃的选择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资源,并减少室内的光照不均匀现象。
此外,合理选择照明设备和采用能效照明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声环境控制声环境控制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和声音控制技术,减少外界噪音的传入,同时在建筑内部创造一个适宜的声学环境。
在建筑中,我们需要采用隔音材料和隔声结构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同时考虑室内各个部位的声学特性,以实现良好的声学效果。
此外,还可以运用音频系统和电子消声技术等手段,对特定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地声音控制。
四、湿环境控制湿环境控制是指通过建筑的防水、排水和通风措施,调节室内湿度和湿气的运动,以保护建筑材料和设备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并维护室内的舒适水平。
在建筑中,我们需要采用防水材料和防水层来保护建筑结构,同时考虑建筑内部的通风情况,以实现湿度的控制和调节。
总结:建筑中的建筑物理学与环境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建筑在热、湿、光和声方面的环境控制,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室内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湿环境与室外热湿环境。
-1.1 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
房屋种类一类是以满足人体需要为主的;另一类是满足生产工艺或科学实验要求的。
●建筑热环境的设计目标是舒适,健康,高效。
●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是以人的热舒服程度为评价标准的。
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室内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热感。
冷热感取决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q=0时,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并不是人体舒适感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各种热量之间可能有多种组合。
●只有当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的热平衡,才是最适宜的状况。
●当环境过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皮肤温度升高,以增加散热量,甚至大量出汗使蒸发散热量变大,以争取新的热平衡,这时的热平衡叫做“负荷热平衡”,在负荷热平衡状态下,虽然△q=0,但人体已不在舒适状态。
●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温传至低温。
●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辐射: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两一个物体。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同时也可以接受电磁波☐对流: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的。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小结: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上四点,可以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
2.室内空气湿度3.室内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一般认为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60%,在大多是情况下,即气温在16~25℃,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内变化,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不大。
建筑物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1:室内热环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热环境各参数(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的仪器原理
2.利用仪器测量热环境各参数
3.计算比较不同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PMV
二、实验原理
1.温度的测量 : 采纳周密热敏电阻作为测量温度的灵敏元件,
2.相对湿度的测量:采纳集成化湿敏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
3.室内风速、风向的测量
风速计的头部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铬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
热电偶的冷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
当必然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铬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测量
平均辐射温度即室内对人体辐射热互换有阻碍的各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用黑球温度计测定来自周围物体平均辐射温度,
5.热舒适度PMV
PMV(Predicted Mean Vote)预期平均热舒适度,它是以人体热平稳方程式为基础,考虑心理、生理学,综合阻碍人体热感觉的要紧因素。
利用环境参数综合测量仪6401能够测量空气参数并计算PMV。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依照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1章室内外热环境1.1 复习笔记一、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素(1)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
(2)各种室内微气候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室内热环境。
2.人体热平衡与热舒适(1)热舒适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热舒适程度主要反映在人的冷热感觉上。
(2)热平衡人们在某一环境中感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q=qm±qc±qr-qw式中qm—人体产热量,W/m2;qc—人体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量,W/m2;qr—人体与环境间的辐射换热量,W/m2;qw—人体蒸发散热量,W/m2;△q—人体得失的热量,W/m2。
从上式看出,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换热的余量即为人体热负荷△q。
△q值与人们的体温变化率成正比当△q>0时,体温将升高;当△q<0时,体温将降低。
当△q=0,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
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3.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①qm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②单位时间内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新陈代谢率,通常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W/m2(人体表面积),1met=58.2W/m2。
第1.1章室内热环境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42
辐射不均匀性
向量辐射温度:室内两部分的平 均壁面温度差:Tv = Fpc ( Tc – T )
向量辐射温度超过10℃,人就感 到不舒适
Tc-Tr (K)
Tc
a
a c
T
Tr
辐射吊顶的位置、尺寸、 表面温度与舒适性的关系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热舒适?
? 观点1:
舒适=中性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31
观点2:
舒适=×中性
舒适产生于不适的消除过程中。
“舒适”比“中性”更主观。
Cool & Comfort !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32
很愉快
热舒适与热中性的背离
体温过高
体温正常 正常
体温过低
很不愉快
手的温度(℃)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散热调节方式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 出汗
御寒调节方式 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 通过冷颤增加代谢率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22
下丘脑前后部是相互制约起作用的,需要同时利用核心温度和 皮肤温度信号来决定调节方式。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23
人的体温设定值随肌肉活动强度而改变
第1.1.1 人与室内热环境
一、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 食物分解氧化热量 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维持体温基本
恒定!
代谢率(Metabolic Rate):人体新陈代 谢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的基础知识
2
一、人体的热平衡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 HSI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建筑热环境 物理环境概论讲解
导热(热传导)
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质、干密度、含湿量(解释这几个名词)
材质对导热的影响:λ 值小于0.3W/(m·k)材料称为绝热 材料,可作保温、隔热之用,以充分发挥其材料的特性。 干密度对导热的影响:干密度越大导热性越好,即λ 越大
(最佳干密度的概念) 含湿量:含湿量加大则导热系数值增大。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及壁面的平均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还 受室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设备(空调、加热器)、室内其它设备(如灯 具、家用电器)的影响。
(二)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
⒈单一指标:使用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热环境评价指标。 特点:简单、方便、但不完善。
⒉有效温度EP: (Effective Temperature) 特点:使用简单、不同环境和空调方案进行比较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陷:没有考虑热辐射变化的影响。
部分地区应注意冬季保温, 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热传导)
导热指物体中有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 递过程。两个关键(温差、质点)
材料的导热系数λ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W/(m·K)。它的物理 意义,当材料层厚1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1m²截面积的导热量。 常用建材导热系数气体0.006~0.6;液体0.07~0.7;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金属2.2~420
(三)空气湿度
⒈ 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使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湿度。 ⒉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 日变化规律:晴天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4:00~5:00左右,日相对 湿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左右。
第三讲:室内热环境
染色玻璃
吸热玻璃
热反射玻璃(镀膜玻璃)
低辐射玻璃
2.复合玻璃: 将两种新型隔热玻璃或新型玻璃与普通玻璃组合构成复合玻璃, 作为墙体、窗体,节能效果更好。常用5种: 1)吸热中空玻璃或热反射中空玻璃:这种复合玻璃既能使太阳 辐射热的进入得到适当控制,又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2)低辐射中空玻璃:具有极好的保暖性能,适合于以采暖为主 的寒冷地区使用。 3)低辐射——热反射中空玻璃 将热反射玻璃放置在外侧,低辐射玻璃放置内侧复合而成。它既 能极好的遮蔽太阳的辐射热,又有极低的传热系数,是一种理想的组 合。 4)中空玻璃中间充氮气,避免空气中含有水分,造成凝结后影 响视觉通透性。 5)硅气凝胶特种玻璃 气凝胶有一个昵称叫做“冷冻烟雾”,它呈现半透明淡蓝色。将 硅胶中的水提取出来,再利用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取代水的方法 就可以制成气凝胶了。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事实证明,这 种材料有很好的隔热能力, 是一种效能特别高的保温隔热材料,其保 温性能比同样厚度的普通泡沫塑料大4倍。在未来的玻璃产品中掺入 硅气凝胶,可使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大幅度提高。
3.通风屋顶 通风屋顶的间层与室外相通,利用热压 和风压作用使间层的空气流动,从而带走 大部分进入间层的辐射热,减少了向室内 传热。 其特点是:隔热好,散热快。 通风间层的进出风口面积应尽量加大。 通风屋顶适合湿热地区要求围护结构白 天隔热好而夜间又散热快的建筑。 通风口要面向夏季的主导风向。
4.楼阁屋顶 楼阁屋顶是建筑上常用的屋顶形式之 一。这种屋顶常在檐口、屋脊、山墙等处 开通气孔,有助于透气、排湿和散热。 应加强楼阁空间的通风提高楼阁屋顶 隔热能力。 通风口可做成开闭式的,夏季开启, 便于通风,冬季关闭,以利保温。
四.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 指温度在其法线方向的变化率 (温度梯度)为1℃/m时,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导热系 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以金属的 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 气体最小。 导热系数小于0.25的材料叫隔热 材料(绝热材料),如石棉制品,泡 沫混凝土,不流动的空气等。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 的种类(液体、气体、固体)、结构 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流:
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 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促使流体产生对流的原因: 1. 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 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 2. 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 称为“受迫对流”。
物体对外来射线的反应遵循与可见光相同的规律。
设有能量为I0 的热射线投射到物体表面,则其中 Ir
被反射,Ia 被吸收,It 可能透过物体。(如图7-6)
由能量守恒: Ir Ia It Io
或
Ir Ia It 1 Io Io Io
h h h 1
透射系数 吸收系数
5. 降水:
指从地球表面蒸发出去的大量水汽进 入大气层,经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 或固态水分。如:雨、雪、冰、雹等。
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略
第1.2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2-1 传热的基本方式 2-2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2-3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温度
T=t+273.16 F=32+9/5t 温度: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绝对温标k,绝对零度,水的三相点,温度计,
1小时内通过 1m2 表面积的热量。
影响 的最大因素是:容重和湿度。
不同状态的物质导热系数相差很大
材料 气体
导热系数 W/(m•K) 0.006~0.6
特点 最小
液体
0.07~0.7
次之
金属
2.2~420
最大
非金属
0.3~3.5
常用建材
保温隔热材料
<0.25
矿棉、泡沫塑料、 珍珠岩、蛭石等
地方风:由于地面上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 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而引起小范围内的大气环流。 如:水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这些都是由 于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其特点是日夜交替变向。
风的描述: 风通常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风的描述
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玫瑰图能直观反映一个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如下图。
将多层壁视为三个单层 壁,分别算出通过每层 壁的热流强度为:
q1
1
d1
( i
2)
q2
2
d2Biblioteka ( 23)q3
3
d3
(3
e)
稳定导热条件下有: q q1 q2 q3
由以上四式解得: q
d1
i e
d2 d3
i e
R1 R2 R3
反射系数
严格说,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 的性能不同。
绝对白体(简称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绝对透明体(透热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的物体。
一般,固体和液体都是不透明的,即 h =0
因此 h + h = 1 所以, 凡是善于反射的物体一定不善于吸收(磨光的铝、 镍鉻板、研磨的黄铜 h =0.02~0.04〕 ,反之亦然。
工程上遇到的一般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 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三、辐射:
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 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能发射 辐射热,同时,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
(a)为某地夏季七月的风向频率分布;(b)为各方位的风速。
3. 气温: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气象学上所指气温是距地面
1.5m 高处的空气温度。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 地形与地表面的覆盖以及大气环流的热交换作用等。其中, 太阳辐射起决定作用。 气温变化:四季变化 (年变化)、日变化和随 地理纬度的变化。
2-3 平壁的稳定传热计算
传热过程: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 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热,是 一种复杂的换热过程。
稳定传热过程: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的传热过程。
如图,设由三层平壁组成的围护 结构,平壁厚度分别为d1 、 d2 、d3 ,导热系数分别为1、 2、3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及 其它物体表面温度分别为 ti、 te(设 ti >te ),室内通过围 护结构向室外传热的整个过程要 经过三个阶段:
各地区建筑物的形式、风格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室外热环境:
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
1.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
如图:太阳辐射图解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又可分为:直接辐射 和散射辐射。
进入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100
因散射而反射 云反射 5
4.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如图11-1 我国各地的相对湿度: 受海洋气候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一年内夏季最大,
秋季最小;华南和东南沿海 一带因春季海洋气团入侵, 且此时温度还不高,形成较 大相对湿度,大约以3-5月 为最大,秋季最小,南方地 区在夏季之交气候潮湿,室 内地面常出现泛潮现象。
Q
d ( i
e
)
F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
q
d
(i
e)
i
e
d
i
e
R
(7-3)
说明:
热阻 R d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
层的热量越 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
热系数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0C 时,在
建筑热环境
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如何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 围护结构的保温、防热机理和措施? 墙体内部冷凝现象的研究以及预防措施? 节能建筑的原则? 室内通风? 建筑日照,太阳能的利用?
建筑光环境
光照的度量及视觉特征? 建筑的采光标准及措施? 室内照明? 各类电光源、灯具发光原理、发光特性及使用?
dj
j
)
作业
某砖墙(λ=1.1W/mk)厚24cm,外侧保温材料 (λ=0.2W/mk)厚5cm,内侧抹灰(λ=0.8W/mk)厚 度0.5cm。内表面温度25℃,外表面温度-10 ℃, 求通过墙体的热流强度,并图示温度分布.
要求在课堂内完成.
二、对流换热:
层流边界层:由于摩擦力作用,在紧贴固体壁面处有一 平行于固体壁面流动的流体薄层,叫“层流边界层”。
对流换热过程:(如图7-4) 倾斜直线区—层流边界层; 抛物线区—流体核心部分 ; 水平线区—过度区 。
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qc
ac (
t)
1
t
t
Rc
ac
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热阻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 ac :
对流换热系数包含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一切因素。建筑 热工学中常遇到的对流换热问题都是指固体壁面与空气间 的换热,据具体情况选用表7-1公式:
一、平壁导热:
定义: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经过多层平壁导热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设一单层匀质平壁(如图7-2),厚 d 平壁内、外温度为 θi 、 θe (设 θi > θe , 且均不随时间变化)。
这是一稳定导热问题,实践证明,通过 壁体的热流量Q 满足下面关系式: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如图7-1): 1. 导热 2. 对流 3. 辐射
实际传热过程 温度场
一、导热:(传热)
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 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 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 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1 2 3
(7-4)
n层多层壁的导热计算公式:
q
1
n
n1
Rj
j 1
各层接触面的温度:
2
1
q
d1
1
3
2
q d2
2
1
q(
d1
1
d2 )
2
多层壁内第 j 层与第 j 1层之间接触面温度:
j1
1
q( d1
1
d2
2
建筑物理
建筑热工学 建筑 光学 建筑声学
主讲人: 王振彪
教学安排
建筑物理共64学时。 教材:《建筑物理》,东南大学 柳孝图。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适当删减或补充,讲课次序不一
定全按教材。 考试内容以讲课和作业为准,请同学适当做好笔记。 考试:闭卷考试。
物理环境概论
建筑热环境 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
影响太阳辐射强
21
地
度的因素:太阳高
地面反射 6
面
吸
度角、大气透明度、 总反射:32
收 50
地理纬度、云量和
被气体分子 与尘埃吸收15
云吸收 3 总吸收:68
海拔高度等。
2. 风 风:就是大气的流动。大气环流是各地气候差异
的原因。 风的种类: 季候风:由大气环流形成的风,在一年内随季节不
同而有规律变换方向。例如:我国气候特点之一就是 季风性强。
作业 :
某钢筋混凝土墙(λ=1.74W/mk)厚20cm,内表面 温度25℃,外表面温度40 ℃,求通过墙体的热流 强度,并图示温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