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腧穴和非腧穴针刺效应差异

合集下载

腧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2

腧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2

以知腧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用k c f 方法对得起百姓和自己2013年1月9日蒋新民腧穴的病理反应是指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通过经络的反应作用在体表某些腧穴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

这种病理反应常表现为:①腧穴感觉阈值的改变,即感觉过敏(包括痠楚、疼痛以及由于按压检查而出现的压痛等)和知热感度的异常变化(机体某一脏腑有病时,其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度可能升高或降低,出现左右失衡)。

②腧穴组织形态的改变,即用按压、循捏等方法常可在呈现阳性病理反应的腧穴皮下触摸到形似麦粒或黄豆大小的结节状反应物或(0.15~0.3)cm ⅹ(2~3)cm大小的条索状反应物。

有时还可以触摸到穴位皮下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

③生物物理指标的改变,表现为穴位皮肤电的变化和皮肤温度的变化,即表现为局部的电阻、电位或温度的升高、降低或左右失衡。

《在大千世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着一种时间节律,犹如有一个时钟在控制,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钟”。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生物钟在大脑、肺部、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发挥作用,它以24小时为一个生理周期,控制人的睡眠、清醒、休息和活动。

同时它还与身体温度、心输出量、氧气消耗量和内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

这在经络测图中有着同步性。

也说名利用经络图示仪产生的经络测图来按图索骥地来进行k c f 自助式治病是有理有据,对以知腧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对证治疗巧用k c f 方法让针灸的理法得以为己服务,免遭过度医疗之害!!(研究者用老鼠做了相关实验。

他们发现,生物体内部的生物钟影响着某种针对抗癌药物环磷酰胺(癌得星)的免疫细胞的生存。

这一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它能被扩展至其它抗癌药物和放射治疗的领域中,同时还能向人们提供调整化学疗法时间的基本原理,以更好地减少该疗法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生理节奏机制是如何向免疫系统发送分子信号的。

最初,研究者以正常的老鼠为实验对象。

腧穴的针刺感应敏感度与SEP之间的关联_刘贺_金春玉_王磊_张天月

腧穴的针刺感应敏感度与SEP之间的关联_刘贺_金春玉_王磊_张天月
收稿日期: 2015 - 12 - 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360573) 作者简介: 刘贺( 1992 - ) ,男,吉林人,研究方向: 朝医辨象的电生理学
研究。 通讯作者: 金春玉 ( 1964 - ) ,女 ( 朝 鲜 族) ,吉林人,副 教 授,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朝医辨象的电生理学研究,E - mail: jinchunyu @ ybu. edu. cn。
侧,犊 鼻 下 6 寸,犊 鼻 与 解 溪 连 线 上 ) 、下 巨 虚 穴 增加电流强度并调整刺激电极位置直至能以最小刺激
( ST39,在 小 腿 外 侧,犊 鼻 下 9 寸,犊 鼻 与 解 溪 连 线 量引发相应部位的肌肉抽动。显示灵 敏 度 为 5 μV /
上) 、丰隆穴( ST40,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8 寸,胫骨 mm,记录短潜伏期 SEP,需叠加 2000 次,计测 2 次重
他们实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Cz 后 30 mm,外 70 mm) ,基准电极置于 FZ 点( 根据
1. 2 针刺实验
国际 10 ~ 20 法) 。刺激器选用马鞍刺激器,置于掌面
1. 2. 1 腧 穴 与 针 具 取 用 左 右 两 侧 的 足 三 里 穴 手腕部,距腕横纹 2 ~ 3 cm; 阴极位于近心端,阴阳两
间) 、冲阳穴( ST42,在足背,第 2 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 是同电位潜伏期的右侧与左侧之间差异。
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针具用华佗牌 28 号 1. 4 统计学方法
一次性针灸针( 已消毒) ,长度各为 1. 0、1. 5 寸。
有无针感或传导感计数的比较,作 Chi - square 检
1. 2. 2 操作方法 腧穴与医生的手指消毒用以 75%

不同部位腧穴电针减肥效应差异的实验研究

不同部位腧穴电针减肥效应差异的实验研究

不同部位腧穴电针减肥效应差异的实验研究作者:徐斌, 毛珍, 邵清华, 喻晓春, 王玲玲, 刘志诚, 孙永, 项晓人, 龚美蓉作者单位:徐斌,毛珍,邵清华,王玲玲,刘志诚,孙永,项晓人,龚美蓉(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南京 210029), 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1.期刊论文康诚峻.KANG Chengjun针灸减肥的研究进展-江苏中医药2007,39(4)近年来兴起的针灸减肥法是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新型减肥方法,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并发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既减肥瘦身又预防与治疗合并症的作用.目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主要有体针疗法、电针疗法、耳体针结合、辨证分型、穴位埋线等方法,还可采取针灸与推拿结合、中药与针灸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实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探索了针灸减肥的机理,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明确针刺与体内脂肪生成、堆积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相结合,努力探索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使针灸减肥治疗法日益完善.2.学位论文毛珍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影响差异及机理研究2008目的:<br> 观察不同部位穴位电针刺激对食源性肥胖大鼠减肥效应的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可能作用机制,探索针灸减肥的穴位部位特异性,以便优化针灸减肥选穴方案。

<br> 方法:<br> 运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4个月后,将造模成功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腹部组(双侧“天枢”穴)、上肢组(一侧“曲池”“合谷”穴,左右交替)、下肢组(一侧“后三里”“内庭”穴,左右交替)和模型组。

模型组:与电针组同样束缚但不电针;电针组,电针频率2/15Hz,强度2mA,每次治疗15min,每6天休息1天,共观察39天,治疗或束缚33次。

比较各实验组治疗前后大鼠体重、体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肪细胞分泌相关因子、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以及下丘脑和脑干相关受体表达的差异。

用基因芯片寻找差异表达基因

用基因芯片寻找差异表达基因

性,即个人遗传基因的特点,在药品选用和用量、配伍等方面必须实行个体化治疗,方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减少毒副作用。

中医经常采用同病异治的法则,中医治疗常需因人、因地制宜,方药不尽相同。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由于基因的多态性,即使同一种癌,如同样为乳癌,其临床症状大不相同,治疗方案及用量亦就酌情变化。

中药的化学实体是活性物质群,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的特点,作用的基本形式是调整,而肿瘤是多因素、多阶段形成的,药病相合,能抑制其发生、发展,尤其是在改变机体生癌环境,抗肿瘤复发、转移中可发挥化疗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在,可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促进癌细胞凋亡;调节信息传递,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发展;可抗多药耐药,从而增加癌细胞对阿霉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等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调节生物反应,活化巨噬细胞,促使B细胞产生抗体,调节T细胞亚群,提高NK、L A K细胞的活性,诱导IL-2、IN F,抑杀靶细胞;并可直接攻击、杀伤癌细胞。

针刺介导下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吴学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200030 近年来有关针刺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几乎完全集中于动物实验方面,主要涉及疼痛、癫痫、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再生与修复、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一些疑难及重大疾病,并且研究方向已触及到凋亡、信号转导及神经再生及发育等热门领域,所采用的方法有免疫组化、P CR、原位杂交、点杂交、No rt hem blot.So ut he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该说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在目前正发生的基因革命时代进一步深入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感传和效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这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在观察结果与结论之间往往缺乏可靠的依据,也就是说在有些研究中还存在如下的模式,A指标在针刺下发生变化而出现效应,B就可以推导出效应,B的出现就是在针刺诱导下,A指标的变化所致;但是,我们应该承认针刺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效应,也许效应B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针刺介导下C、D或者E等指标发生变化所致,而指标A在针刺下发生变化也许主要与效应F、G或者H等有关。

针刺阳陵泉穴、胆囊穴及非经非穴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针刺阳陵泉穴、胆囊穴及非经非穴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针刺阳陵泉穴、胆囊穴及非经非穴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胆囊是肝胆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储存及浓缩胆汁,对消
化起着重要作用。

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常表现为
胆囊疼痛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中医治疗是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针刺疗法被广
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阳陵泉穴和胆囊穴是中医针刺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穴位,阳陵泉穴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胆囊穴位于足少阳胆经。

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经非
穴也能对胆囊收缩起到一定的影响,如悬颈厥阴、三阴交等穴位。

然而,这些穴位之间的针刺效应差异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针刺阳陵
泉穴、胆囊穴和非经非穴(悬颈厥阴、三阴交)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
应的差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针刺
阳陵泉穴、胆囊穴、悬颈厥阴、三阴交穴位。

评估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
为超声波检查,记录收缩时间、收缩强度以及胆囊容量等指标,对比观
察不同穴位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

数据将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胆囊穴和非经非穴(悬颈厥阴、三
阴交)对胆囊收缩功能即刻效应的差异,预期结果可为临床中医针灸治
疗胆囊疾病提供指导,为寻找治疗胆囊疾病的优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对腧穴双向调节作用的浅析

对腧穴双向调节作用的浅析

【摘要】腧穴双向调节效应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作用之一,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本文试从腧穴双向调节作用的古代文籍记载、作用表现、取决因素、作用途径等方面对作用进行浅析,进一步强调腧穴双向作用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阐明其相互作用原理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性思路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腧穴;双向调节;中医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之气,选择合适的穴位,实现身体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纠正其部分偏盛和部分偏衰的病理状况,使身体恢复到理想的阴阳平衡状态。

针灸可以在身体功能状态处于低谷时帮助其提升,也可以帮助其降低过度兴奋状态,不会对身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临床实践证明,不同的腧穴在治疗过程中有不同的针刺效应,可以用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试图从古代记载、作用表现、决定因素、作用方式等方面探讨腧穴的双向调节。

一、古籍对于腧穴双向调节的记载通过对古代医学古籍的检索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腧穴来恢复机体的平衡,实现“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百病,调节虚实,平衡阴阳,恢复机体健康的目的。

古代医籍中有记载,使用腧穴双向调节作用来治疗疾病。

《灵枢·五邪》中指出:“当邪气侵入脾胃时,会导致肌肉疼痛。

当阳气过多而阴气不足时,会出现热中善饥的症状;当阳气不足而阴气过多时,会出现腹痛、肠鸣的症状;当阴阳双方都有余或都不足时,会出现寒热并重的症状”。

由此表明,当脾胃受到病邪侵袭时,无论是阳气有余的热证、阴气有余的寒证,还是阴阳错杂、寒热俱见的病证,古人认为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的双向调节来恢复机体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大成》中记载:“主头风中风,言语謇涩,口噤不开,偏风半身不遂,惊悸,健忘,心神恍惚,无心力,脱肛……吐沫,汗出而呕,头痛目眩,百会皆治”。

由此可知,百会穴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虚实性病证。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特别是针对同一穴位的不同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的操作手法和技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对于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同一穴位的不同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

我们将回顾现有的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以了解针刺手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针刺手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操作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针灸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操作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针刺手法,提高针灸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期望能够为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针灸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针刺手法作为中医针灸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广大中医学者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之间的相关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同一穴位的不同针刺方向、深度、施术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成为了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针刺方向方面,研究显示,不同的针刺方向可以刺激到穴位下的不同组织结构,从而引发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治疗效果。

例如,某些穴位在垂直针刺时主要影响深层组织,而在斜刺或平刺时则更多地刺激到浅层组织。

这种差异在疼痛管理、神经调节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针刺深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另一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不同深度的针刺可以刺激到不同层次的神经末梢、血管和肌肉等组织,从而影响局部和全身的生理机能。

在针灸治疗不同疾病时,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的效应比较及相关物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的效应比较及相关物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的效应比较及相关物质基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生理问题。

随着经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失眠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虽然目前有许多治疗失眠的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药物依赖的风险。

针灸疗法是一种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体,在治疗失眠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某些腧穴的刺激被认为可以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缓解失眠症状。

然而,目前对于不同穴位的针刺疗法及其对失眠的效果比较还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对于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基础机制也需要深入探索。

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不同的腧穴,在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及其相关物质基础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其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和实证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比较天府穴、神阙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在治疗失眠方面的效果差异,并探究其相关治疗机制。

(2)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检测相关生理和神经递质物质的水平变化,探究针刺不同腧穴在治疗失眠中的基础机制。

(3)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明确针刺不同腧穴在失眠患者中的实际疗效,以及对心理生理健康状态的改善程度。

2. 研究方法(1)招募失眠患者,并进行个体化评估,筛选满足研究条件的患者。

(2)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天府穴、神阙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组,采用针灸治疗法进行治疗。

(3)进行对比研究,包括对失眠临床症状、神经递质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4)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态的差异,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方面。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从以下方面获得有意义的结果:(1)针刺不同腧穴在治疗失眠方面的效果差异,及其治疗机制的一定启示价值。

(2)针刺不同腧穴产生的生理和神经递质变化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可能作用。

这一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针刺疗法的基础机制。

(3)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际疗效及对患者身心健康状态改善的实证分析。

西方针刺疗法之激痛点与传统针灸腧穴的比较

西方针刺疗法之激痛点与传统针灸腧穴的比较

西方针刺疗法之激痛点与传统针灸腧穴的比较[摘要]:作为西方针刺疗法(Western Acupuncture)的灵魂---激痛点(Trigger Point)理论,与传统针灸学的腧穴理论有太多的相似。

经比较发现,超过92%的激痛点(235/255)与腧穴在解剖上相对应。

而79.5%针灸灸穴位所主治的局部疼痛与其对应的MTrP相似。

二者均可以引发类似的线性感传。

其中二者完全一致或基本完全一致达76%,另有14%也有部分一致。

其次,二者均可主治内脏性症状,如腹泻、便秘、痛经等。

因此,二者在解剖位置,临床主治,针刺引起线性感传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的相似性。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之上,西方提出了所谓的西方医学针灸疗法(Western Medical Acupuncture)或西方针灸疗法(West Acupuncture)。

由于其主要刺激点是激痛点(Trigger Point),所以又称之为激痛点针刺疗法(Trigger Point Acupuncture)或干针疗法(Dry Needling)。

这种新针刺疗法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并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在Google上以Acupuncture搜索,可得到16 700 000个查询结果,而以Trigger point(激痛点)搜索,则可得到29 900 000个查询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在公众英文文献中,它的影响可能已经超过针灸。

激痛点是指按压时可出现局部敏感痛点,甚至可引起远端疼痛,有时还可产生感传性植物神经症状及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

它的产生常与内脏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及肌筋膜性疼痛有关。

从其临床特征来看,它与传统针灸学中的阿是穴十分类似,但它更系统,且有其现代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基础。

新近的研究显示,在治疗肌筋膜疼痛方面,激痛点针刺疗法临床疗效也似乎较传统针灸更好。

由于它与包括阿是穴在内的传统针灸穴位无论是主治、针感、还是生理、病理特征、临床主治均有一定的联系。

真穴与假穴针刺脑效应差异一项基于fMRI的元分析

真穴与假穴针刺脑效应差异一项基于fMRI的元分析

·1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SEP. 2022, Vol.20, No.09 Total No.155【第一作者】莫雨晓,女,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特种针法的临床研究及危急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与研究。

E-mail:****************【通讯作者】陈楚云,女,主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对针灸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学研究及特种针法的临床研究。

E-mail:*****************Difference of Brain Effect after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9月 第20卷 第09期 总第155期脑功能影像数据提取包括MNI或Talairach空间坐标值(x、y、z值)和各坐标点相应的统计量(z或t值),采用GingerALE软件内置算法将Talairach空间坐标值转换为MNI坐标值;根据SDM-PSI软件要求,所有z值的统计量均通过SDM在线工具转换为t值。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DM-PSI 6.21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统计分析阈值为P <0.005,Z>1,集群度≥10,校正后的P <0.05。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文献样本量 进入统计例数 研究对象 性别(男:女)年龄 x ± s Yan [4]2005 37 34 健康人 23:14 26.8±3.6 Li [5]2008 53 53健康人31:2423.7±3.6Fang [6]2009 1010健康人5:5 22-28Huang [7]2010 18 12健康人9:922.55±1.80 曾统军[8]2010 12 12 健康人6:622.83±2.32鲁娜[9]2010 3332 健康人16:17 25.5±3.5 Huang [10]2011 12 12缺血性脑卒中 8:455.67±8.41 朱小棠[11]2011 20 20 健康人 10:10 21-24李晓陵[12]2019 1816健康人18:0022±4.0续表1文献穴位 假穴手法 处理软件 坐标Yan [4]2005 太冲、合谷太冲前10mm、合谷前10mm 平补平泻捻转SPM99 TalairachLi [5]2008 太冲、陷谷、足三里、中都 距太冲陷谷约10mm、足三里中都之间捻转SPM2Talairach Fang [6]2009 左太冲、行间、内庭 左第三第四跖骨间捻转SPM99 MNI Huang [7]2010 右外关右外关后,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之间 捻转 SPM2Talairach 曾统军[8]2010 右侧外关穴 右侧非穴 捻转 SPM2MNI鲁娜[9]2010 右太冲、中都不在经络上的右太冲前10mm、右中都前10mmSPM99 TalairachHuang [10]2011 右侧外关穴右外关后,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之间 捻转SPM2MNI 朱小棠[11]2011 百会、双风池、双内关 百会、双风池、双内关旁开 1.5~2cm补泄均衡针法SPM5MNI李晓陵[12]2019 右丰隆右丰隆穴上2cm 平补平泻捻转 SPM12 MNI2 结 果2.1 检索结果 本研究共计纳入9篇文献,其中4篇中文文献[8-9][11-12],5篇为英文文献[4-7][10]。

针刺镇痛的个体差异与镇痛效果的关系

针刺镇痛的个体差异与镇痛效果的关系

针刺镇痛的个体差异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主要探讨心理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以及个体差异和心理生理特点与针刺镇痛效果的关系。

有关针刺镇痛的研究是从中国医学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病的演进中引伸出来的。

针灸治病起源于中国石器时代,在战国至西汉期间(公元前475~公元21)得到迅速发展。

通过针刺而获取镇痛的效果是针灸治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到1958年,在针刺镇痛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针刺麻醉,才逐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中国外科麻醉的一种重要方法,进而从心理学方面探讨针刺麻醉的研究工作也相应得以开展。

关于心理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问题,主要的是探讨影响针刺镇痛的心理因素,以及出现针麻效果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基础。

一般认为,情绪状态与针麻效果有密切关系。

情绪镇静、特别是在手术前情绪较平稳者效果较好;而情绪紧张或不稳定者则效果较差。

对针刺的不同认识与态度,如较为信赖或颇多疑虑,可产生不同的针麻镇痛效果;个体的心身差异对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有影响。

对于针刺能够镇痛的解释,曾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提出是否由于暗示的作用。

这一看法曾引起较多的注意。

外国有些学者认为,针刺镇痛的效果主要来自心理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它本身就是催眠暗示的一种。

实验研究表明,暗示和针刺均有镇痛作用,但两者并不一定有一致关系。

临床观察表明,通过针麻预测预报效果欠佳的少数患者,实验测定其暗示感受性确属较高者,乃因相信医护人员和相信针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针麻的效果。

这说明暗示对提高针刺的镇痛效果有促进作用。

但是,统计分析又表明,暗示感受性高者亦多为痛敏感者,他们往往不易产生痛觉迟钝,从而暗示感受性和患者的针麻效果之间没有显著的一致关系。

实验测试表明,不论暗示感受性高低,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波均有很好的抑制效应。

催眠是暗示的一种特例,催眠易感者在催眠过程中经过暗示有时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多数人难以进入催眠。

针刺可使一部分人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对多数人(约占2/3)确有不很强的实际镇痛作用。

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理应有效应差异

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理应有效应差异

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理应有效应差异佚名【期刊名称】《中医药国际参考》【年(卷),期】2006(000)005【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受疾病模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崇尚自然疗法,同时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也促使人们努力寻找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的替代疗法。

在这个背景下,针灸疗法越来越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

然而,替代疗法的疗效是否确切,一直是国际主流医学界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切的证明针灸疗法的作用,从2002年开始,在德国进行了一项三家医疗机构携手、1万名医生参与、涉及50万患者、历时3年的大规模针灸疗效的临床验证。

在这项可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有关自然疗法的试验调查中,确实证明了针灸疗法的疗效。

试验中,那些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50%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而那些患有背痛或者膝盖疼痛的患者,许多人的病情也都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这种作用与同期的药物治疗对比,作用是相似的。

这个结果,使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接纳针灸疗法成为可能。

我们十分赞同德国同行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它将为针灸疗法在德国的推广普及、为德国国民更好地享有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总页数】3页(P2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相关文献】1.手针与电针"足三里"穴镇痛效应的穴位传入机制差异性分析 [J], 余晓佳;詹睿;黄红;丁光宏2.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J], 白红新;赵国桢;嵇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戴健;路雅雯;杨美娟3.徐凤纳甲法补穴的实验研究──闭穴时辰按纳子法电针不同补穴的效应差异 [J], 任璐蓓;李磊;王静;李洁;刘世敏;周敏明;李屹;舒勤4.相合两日闭穴时辰补穴电针的效应差异——徐凤纳甲法补穴的实验研究 [J], 刘世敏;李磊;李洁;任璐蓓;王静;周敏明;李屹;舒勤5.不同闭穴时辰电针同一补穴的效应差异——徐凤纳甲法补穴的实验研究 [J], 李洁;李磊;王静;任璐蓓;刘世敏;周敏明;舒勤;李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腧穴针刺对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效应差异的观察

不同腧穴针刺对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效应差异的观察

不同腧穴针刺对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效应差异的观察[适用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实验学时] 3学时一、实验目的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腧穴针刺对健康小白鼠的胃肠推进功能效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不同腧穴针刺方法对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效应存在差异。

三、仪器设备20g左右健康小鼠6只,32号0.5寸毫针,阿拉伯胶,墨汁,灌胃针头,1ml注射器,250ml烧杯,小镊子,眼科剪,100cm皮尺,小方盘,32号0.5寸毫针,棉签,蒸馏水等。

四、相关知识点1. 阿拉伯胶法的小白鼠胃肠推进功能观察方法。

2. 小白鼠腧穴的定位3. 不同腧穴的效应差异性。

五、实验步骤针刺小鼠双侧“足三里”穴,手法以捻转为主,平补平泻,每穴行针5分钟后取针,30分钟后处死,观察并记录小鼠胃肠推进情况。

其中A组在上午针刺,B组在下午针刺。

通过两组结果的比较,验证不同时辰针刺方法对小白鼠胃肠推进的疗效差异。

六、实验报告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江西终于学院实验报告纸。

2.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3.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不提倡纯理论的讨论,更不要从其它参考资料中大量抄录。

4.实验报告的分数与报告的篇幅无关。

5.格式要求:(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

(4)仪器用具。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

(6)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检测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并写出结论。

(9)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10)作业题。

七、思考题不同时辰针刺方法对小白鼠胃肠推进的疗效有何差异?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八、实验成绩评定办法主要评分点:原理描述:10%实验流程:15%实验过程:15%数据记录:10%解决问题的能力:20% 资料搜集:10%实验结果:10%实验效果:10%。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白红新;赵国桢;嵇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戴健;路雅雯;杨美娟【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1【摘要】查阅CNKI数据库,就近10年关于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比较研究中发现,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在机体处于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针刺干预态时反映有差异;针刺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时对内脏调节也存在差异.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观测脏腑种类少、检测指标较局限等方面不足,未来可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以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总页数】4页(P82-85)【作者】白红新;赵国桢;嵇波;王丹;严明娜;孙晓敏;戴健;路雅雯;杨美娟【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7【相关文献】1.论足三里的定位和取穴--兼谈非经非穴点的选取 [J], 高玉杰;秦杰星2.低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 [J], 吴娇娟;戴健;路雅雯;刘翼天;葛云鹏;苏杭;程凯;嵇波;赵国桢;游敏;王丹;严明娜;孙晓敏;白红新3.不同频率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大鼠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血流量的影响[J], 胡琅琳;嵇波;丁娜;李晓泓;张露芬;李志刚;许咏思;张鹤;宋艳4.大鼠不同心肌状态对相关经穴和非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 [J], 戴健;刘亚利;郭孟玮;程凯;嵇波;路雅雯;赵国桢;王丹;严明娜;白红新;孙晓敏;张平5.电针少阳经穴与非经非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影响研究 [J], 郑晖;李瑛;刘英;梁繁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腧穴功能特异性与相对特异性课件

腧穴功能特异性与相对特异性课件

②对膀胱收缩的影响 用测量膀胱内压的方法观察针刺对膀胱收缩的影响,一组为本 经膀胱俞、次髎穴和任脉中极穴,另一组为异经足太阴脾经三阴交、 阴陵泉穴和足少阴肾经阴谷穴。结果是前组穴位远较后组穴位有效。 动物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结果,针刺家兔膀胱经“膀胱俞”、“次髎” 穴和任脉“中极”、“关元”、“曲骨”等穴能引起膀胱收缩,针刺 胃经“足三里”、肾经“阴谷”、脾经“三阴交”和“阴陵泉”等 穴则效应差得多。
②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对全身各部位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分别针刺合谷穴、足三里穴、合谷加足三里穴、非经非穴区(但有较强的针 感),对头、胸、腹、背、四肢皆有镇痛作用;分别针刺耳穴的神门、肺、交感、 胃、脾、腹、三焦、皮质下、耳尖等9个穴位,对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共11个 测痛点痛阈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临床上针刺合谷、内关穴,分别进行头部、颈 部、胸部、腹部和四肢手术也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③对针刺麻醉的影响 采用辐射热刺激家兔鼻部引起甩头反应作为痛反应的时间阈值, 手法捻针针刺“合谷”穴区和非穴区,结果发现,针刺前痛反应时 5次测定平均值为6.10土1.92秒,针刺“合谷”穴后5次测定的平均值 为17.60±3.31秒,较针前平均延长288.53%,出针后反应时逐渐恢 复到对照值;在非穴点以同样手法针刺,其反应时在实验全时程无 明显变化,但再针刺“合谷”穴,痛反应时又出现明显延长。表明 针刺动物“合谷”穴与非穴点镇痛效应有明显不同。
腧穴功能特异性与相对特异性
一.腧穴功能特异性
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 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一穴位对某些病或某些脏腑、器官具体作用的 特点,这是区别腧穴的要点。
(一)穴位与非穴位功能作用的差异:
腧穴特异性首先表现在穴位与非穴位在针灸效应上的差异。临 床和实验均证明,针灸穴位作用明显,针灸非穴位大多作用不明显 或无作用。

针灸康复的个体差异:为什么效果因人而异?

针灸康复的个体差异:为什么效果因人而异?

针灸康复的个体差异:为什么效果因人而异?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然而,针灸康复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有些人能够获得显著的康复效果,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受不明显或无效果。

这种个体差异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为什么针灸康复的效果因人而异?这个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针灸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理差异、心理差异、环境差异和遗传差异四个方面探讨针灸康复的个体差异,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生理差异生理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包括身体结构、器官功能、代谢能力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会对针灸康复的效果产生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差异对针灸康复的影响。

1.1身体结构的差异会影响针灸康复的效果不同个体的身体结构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骨骼形态、肌肉分布等。

这些差异会导致不同个体对针灸刺激的反应不同。

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更敏感的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的反应更强烈,从而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而另一些人可能对针灸刺激不敏感,需要更多的治疗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身体结构还会影响到针灸操作的准确性和穴位选择的精确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1.2器官功能的差异也会影响针灸康复的效果不同个体在器官功能上存在差异,例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这些差异会影响身体内部环境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更好的消化吸收能力,能够更好地吸收针灸治疗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康复;而另一些人可能存在消化功能不良,导致针灸治疗效果不佳。

此外,器官功能的差异还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能量平衡和代谢产物的排泄,进而影响到针灸康复的效果。

1.3个体的代谢能力也会对针灸康复产生影响代谢是指机体对物质进行转化和消耗的过程。

不同个体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包括基础代谢率、药物代谢速度等。

这些差异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影响针灸康复的效果。

1.8 腧穴的特异性研究

1.8  腧穴的特异性研究

第八节腧穴的特异性研究腧穴的特异性,是指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腧穴或与其他腧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而言。

几千年的临床经验早已从针灸的适应病证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肯定了腧穴的特异性,现代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也充分表明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腧穴的形态结构特异性腧穴是否具有形态学特异性,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从解剖和组织学方面人手。

通过将腧穴和其周围的非腧穴区进行比较,充分表明腧穴与神经关系甚为密切。

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对324个经穴进行了尸体解剖分析观察,发现与神经有关者竞达323穴(占99.6%)。

其中与浅层皮神经有关者304穴(占93.8%),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70穴(占52.8%),发现同一腧穴与浅层皮神经和深部神经均有关者140穴(占45.9%)。

其他一些单位或个人也做了不少类似工作,都表明腧穴与周围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腧穴具有表皮较薄,神经末梢丰富,粗纤维多,髓纤维多和2类纤维多等特点。

另外,腧穴处的感受器有相对密集的趋势。

Kellner根据1200张切片的观察发现,穴区神经末梢比其周围组织丰富,穴区由感觉神经末梢支配的皮肤表面积为2.8mm2,非穴区为12.8mm2,并发现腧穴是效应器与感受器明显集中的部位(麦氏小体等)。

有人用截肢标本取曲池、合谷等1 5个腧穴计数肥大细胞的数量,结果发现腧穴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穴区。

另外,腧穴与血管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解剖资料表明,在309个经穴中针刺点旁0.5cm 内有动、静脉干者262穴(占84.36%),直接刺中动脉干者24穴(占7.26%)。

近年,还有人对腧穴与淋巴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电泳法显示腧穴,井对此观察了腧穴处脉管的X线显微结构,认为某些腧穴如缺盆、云门、极泉、冲门、气冲均与各相应的淋巴部位相一致。

由此可见腧穴的形态学结构与神经关系最为密切,动、静脉次之,淋巴管也有提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t o —c p cu eg o p c p ita p cu ego pa dn na p itau u cu ego p 0 m c ne c ru y i o n n a u tr ru ,au on c u t r ru o - c on c p t ru ,2 e i a hgo p, n u n u n n u n r i
养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全一致 。 ( 试 剂 : NA et O L R 2) R gns  ̄T TA NA slt n I ai o o
S se , y tm RNae F e s - re DNa e RNa i Ta s, sn, q DNA oy p l—
T M , aj 0 13 C ia C Ti i 30 9 , hn ) nn
[ ba t P 0e T nl ed f ec f cp n tr f c ewenau o t n o —cp itng e ct n A s ̄ ] 叫p s oaa z ien eo u u cueef t bt e cpi dn na on e t a — y fr a es na u i ni r
e i i e.M to s sr t n lv 1 eh d Helh po e aty,maesn s e c ceeae c ,S l ecn ea clrtd mie AM - / 0,a e n h ,weedvd d m — e P1 g 7mo ts r iie r o d d a n
Y inh n,Y a uJ cu a u T o,Ha ig n ( pr n f rnooy h i t fi e sil aj ol eo nJn Ma Deat to o tl ,teFr ia d Hopt ,Ti i C lg f me Ge g s Afl t a nn e
维普资讯
中国针灸 2 0 0 2年 1 1月第 2 第 1 2卷 1期
,・ ・ + + ・ + ・ + ・ + ・ + ・ +

7 9 ・ 4
” + ・ +
・ +

文章编 号 :2 52 3 ( 0 2 1—7 90 0 5 .9 0 2 0 ) 10 4 —2
p it te g h e x rsino o e e ,a p n tr t o -c p it i o h n h x rsin。a da p c on ssrn te d e peso fsmeg s c u cu ea n a on sddn tc age tee p es n n u n u o n c u — u n
tr tn na p it o l n u eacrans esr cin uea o -c o sc udid c e ti t s e t .Co cu in Ac p it a eac r i p cf i ,∞ d nc U u n r a o n lso u o sh v et ns eii t n a cy i l y, a a c rt cp itlc t n c nices h a e t f cs cu aea on a i a ra et e p u i e e t. u o o n r c
中图分 类号 : 2 4 2 R 2 . 文献标识 码 : A
{ 经 络 与腧 穴 {


・ +
・ +・Biblioteka +・● ・ —一 +・h —
. 一・ + +
・ ・ + J
从 基 因表 达 差 异 分 析 腧 穴 和 非 腧 穴 针 刺 效 应 差 异 米
于建春 于 涛 韩 景献
( 天津 中医学院第~ 附属医院老 年病研究 室 , 天津 3 0 9 ) 0 13
[ 要] 目的: 摘 从基 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 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 雄性 7月龄快
速 老 化模 型 鼠 (eecneAceeae ue Snsec cl tdMos, r ./0 。 随机 分 为非针 刺 组 、 P 1) 穴位 针 刺组 和 非 穴
位针刺组 , 每组 2 0只 , 用 D R -C 采 D T P R技术 , 示三组脑基 因表达谱 的变化情况。结果: 展 针刺腧 穴 可引起 某些基 因表达的增强 , 而非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 同时观察到针刺非穴可以引起一定的应激 反应。结论: 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腧 临床上应准确取穴以增强疗效。 [ 主题词] 穴位特异性 ; 因表达 ; 基 针刺感应
An l ss o f e e c fAc p n t r f c s B t e u o n n n Ac p i tf o Dif r n e a y i n Dif r n e o u u c u eEf e t e we n Ac p i t a d No . u o n r m f e e c o n x r sin fGe e E p e so
[ yW i Ke O ̄] S eict f u ons G n xrso ; el gSnai ep ne ' pc i yo p it; e eE es n Ned n est nR so s fi Ac p i i o
针刺是一种 简便 而经济的治疗方法 , 其有效性
和安全性已为国内外医学机构所证实。因此针刺疗
n a dDDRT- CR eh iu sao t odslyg n x rsins e tu o h mi .Reut Ac p cu ea c — P tc nq e wa tpe t ipa e ee p es p crm ft eb n d o s ls u u t r ta n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