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

这篇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季的美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济南的冬天,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和温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但他们对老舍的作品可能不太熟悉,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此外,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散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温馨,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欣赏散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丽。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课文录音:找寻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课堂上学生跟读。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能。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你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北京人,满族。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资料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3.知识链接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侧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明显流露出作者情感。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lún dūn)济.南(jǐ) 伦敦..髻.(jì) 贮蓄(zhùxù)..着.落(zhuó) 肌.肤(jī)宽敞.(chǎng) 镶.(xiāng)水藻.(zǎo) 澄.清(chéng)地毯.(tǎn)(2)词语释义响晴:晴朗无云。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主要通过介绍冬天的特点、天气、食物、活动等方面,了解并感受济南的冬天。

同时,通过对比其他城市的冬天,使学生能够对济南的冬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冬天的特点和气候。

2. 掌握和认识济南的冬天的气温、食物和活动等内容。

3. 能够通过对比来认识不同城市的冬天之间的差异。

4.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听说等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学习冬天的特点和气候,需要学生尽量地通过身体感受去理解。

2. 学习济南的冬天,需要学生善于查找和分析问题,深入了解每个问题的背后原因。

3. 学习对比不同城市的冬天,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1. 感性认识法2. 课前预习和阅读和听力材料。

3. 询问提问和讨论。

4. 比较和归纳法。

5. 语言输出和记忆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幅图画或幻灯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冬天的常见特征,如白雪皑皑、冰凌霜雪、寒风萧瑟、温度降低等等。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冬天。

2. 展开教学(1) 介绍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本中的材料,通过展示图片和听力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济南的冬天: 相对其他地区,济南冬天的气温较温和稳定;冬天可以享用山东人喜爱的特色食物,如火锅和饺子等;冬天舟山岛的葛布和阳谷的柿饼等传统活动。

(2) 与其他城市的冬天进行对比通过了解其他城市的冬天,例如西安、哈尔滨、昆明等地,让学生了解每个城市冬天的特点、温度、饮食和娱乐。

然后,要求学生就两个不同城市的冬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总结。

(3) 总结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了解和对比,让学生归纳和总结济南冬天的特点和特色。

并通过让学生写文章或作业的形式来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情感目标: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1)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学习难点】:(1)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自然平易、准确生动、清新明快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PPT展示)二、文体知识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

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

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

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

2、创作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了解济南的冬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能够绘制济南冬季温度曲线,分析气候变化规律;4. 掌握相关气象术语和技能,例如:格网图解、温度计读数。

二、教学重点1.济南冬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济南冬季温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掌握相关气象术语和技能;2.准确地绘制济南冬季温度曲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传授相关知识点和技能;2.图解法:通过图片或示意图,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点;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探究气象现象。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济南的气温图,让学生观察和感受。

然后问学生:济南的气候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2.讲授教师结合实际,详细讲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然后重点讲解济南的冬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例如:温度低、多雾、干燥等。

3.绘制温度曲线教师出示济南冬季的气温数据表格,让学生将数据填入格子中。

然后,老师示范如何绘制温度曲线,并帮助学生检查是否正确。

4.分析气候变化规律教师让学生观察温度曲线,并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在哪个月份,济南的气温最低?为什么?5.气象实验教师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温度计,并掌握相关技能。

例如:读数、记录温度变化等。

6.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手段1.黑板标书、风格表格等;2.图示、图片等;3.实验器材:温度计、电子钟等;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价1.小组合作评价: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配合。

2.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检查和反思。

2016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6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重难点)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都会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修辞之美
优美的语言用词之美
情感之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教学设计本想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

亦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

不足如下: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

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

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

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基本背景和主题。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季节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有助于读者产生共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例如,文章中“小山太秀气,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4.创新写作:以“假如我是济南冬天的一棵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故事。
5.课堂延伸: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认识和理解。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仿写练习:学生可以仿写“那些小山太秀气,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段,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景色。
2.分析练习:分析文章中“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情感表达:学生可以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冬天景色的感受和情感,如对冬天的喜爱、对雪景的赞美等。
4.创新写作:学生可以以“假如我是济南冬天的一棵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故事,描述自己在冬天的经历和感受。
5.课堂延伸: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认识和理解,如济南冬天的特点、对济南冬天的喜爱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如找主题、理解段落大意等。在此基础上,《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学会如何从修辞角度赏析一篇文章,如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进度与课堂氛围的平衡。
4.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济(jī)南一髻(jì)儿薄(báo)雪伦敦(dūn)贮蓄(zh ùxù)水藻(zǎo狭窄(zhǎi镶(xiānɡ)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文章结构。

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宝地——晌晴——像摇篮(温暖、舒适)温晴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1、第1自然段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绘和赞美。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掌握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4.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水平。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相关文学作品,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首先,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反响并不热烈,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课文中的美。
-文化背景的拓展:对于课文涉及到的地理、文化背景,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教师需要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3、学生自由读。

人教版(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讲第三自然段,学习其写景方法,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三、教学难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一课时除外)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此括号中的内容为教师引导、讲授语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冬天,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

冬天,一说到它,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景象。

这是我们这儿的冬天。

那有“泉城”之称的我国山东省的济南市的冬天是不是这样的呢?好,让我们来欣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济南的冬天》,从中寻找答案吧!](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同学们看看,作者把济南的冬天和哪些地方的冬天作了比较?]学生说。

[对!把济南的冬天和不刮风便是奇迹的北平的冬天作了比较,还和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怪的伦敦的冬天作了比较。

通过这两个比较,作者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说道“响晴”,作者又把它和热带“毒”的日光相比。

][作者通过三个比较,写出了济南冬天天气总的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对,是“响晴”。

因为天“温晴”,所以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由此看来,课文第一段在结构上起了总括的作用。

][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就紧紧围绕“温晴”这一主旨,由全景到分景地对济南冬天的景物进行了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描绘。

是怎样描绘的呢?](三)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

[这一段是写济南冬天的全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回答:山、阳光。

[作者写山,没有精雕细刻,只是从整体上写出了山的形态。

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

作者写出这样的原因,不是用的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抓住自然景物特点描写的手法;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了解、区分、并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情感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导入新课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馨,去体味蕴涵其间的浓郁情致。

文本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思考: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3.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明确】1.(略)2.济南冬天的“温晴”。

3.本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研读第1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明确】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因为一是“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二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明确】作者通过把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写出来的。

总写温晴对比2.研读第2~3自然段。

(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①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

某某的冬天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某某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X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某某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某某的秋天》和《某某的冬天》。

在《某某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某某”。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某某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某某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某某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某某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某某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

用北平对比某某,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某某,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某某,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某某冬天的呢?——某某的山和某某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

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

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

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1、走进作者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

(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

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

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

(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济(jǐ)南伦敦(dūn )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 )髻(jì)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感情。
通过图片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组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迅速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学习方向
总结性的语言指引学生,,拓展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真如作者所渲染的那样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从而做出一个评判
分6小组讨论,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1.快速默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所传达出的文章的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思考:(1)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2.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2.1济南的冬天)
学校: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学执教:陶智教材内容: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型方式:平台互动式课时形态:标准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的字词。
2.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4.“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6.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怎样写城外的远山的?
(一)拓展延伸:根据你的亲身感受,说说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以“家乡的冬天”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文体不限。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某某的冬天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相关基础知识;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X毕,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曾任十七小学教师、校长、某某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某某齐鲁大学、某某某某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X.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某某,先后在某某齐鲁大学和某某某某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某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某某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某某度过的那几年”。

《某某的冬天》写于1931年春天,作者当时在某某齐鲁大学任教。

原为系列描写某某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某某的马车》、第二节《某某伪洋车》、第三节《某某的大葱》、第四节《某某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老舍对某某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某某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

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1、学生说话。

(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2、学生点评。

(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二、导入新课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三、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

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无风声无雷声无毒日阳光朗照薄雾覆盖城外远山清水碧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

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

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
济南澄清贮蓄水藻发髻镶嵌
3.指名读课文,随即指导。

4.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小结: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

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品味。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

培养学生整体感物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济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1.阳光下山景图。

(第二自然段)
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雪后初晴图。

(第三自然段)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3.城外小水墨画。

(第四自然段)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4.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归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别深切。

你到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感受?
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中老舍给我们描绘了阳光下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绿水四幅济南冬景图。

请同学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每人自选一段绘一幅画。

(课下完成)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味。

今天我们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