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冲刺必备】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人教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反之,浓度越低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Na+和Cl-。
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不是固定不变)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的传导形式: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特点:双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4、大脑(最高级中枢)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和环境知识点整理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 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 :低血糖症 高于1.2 g/L ;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中。
淋巴中有着大量的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于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考:1.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2. 请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成因。
空气干燥,导致汗液挥发过快,导致内环境水盐平衡失调室内温度较稳定,长期如此,导致对温度感应能力下降,若突然进入室外,温差过大,导致内环境无法快速调节过来。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 ⒈内环境的由来 • ⒉内环境的组成
⑴体液组成: ⑵化学组成: (3)理化性质: • ⒊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系统组成与联系 • ⒋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草履虫从水中获取营养物质, 物质进出草履虫的方式有哪些?
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3、温度: 37℃左右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氧气从外界到被组织细胞利用穿透膜的层数
肺泡壁细胞
O2 2 2
1
红细胞
1 2 1 2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流方向 组织细胞
(2)葡萄糖从外界到被组织细胞利用穿透膜的层数
葡萄糖 2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Na+和Cl-)有关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为9%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2.酸碱度:7.35~7.45 HCO3-、HPO4- 等离子维持pH的稳定
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2
毛细血管
2
1
组织细胞
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蛋白少或组织液中的微粒多
不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1、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2、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 程。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 的消化水解过程。
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
1、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值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组成(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不属于体液)2、体液之间关系: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CO2、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血红蛋白等②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③外界环境中的液体: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④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组成细胞外液的无机盐离子中Na+、Cl-占优势②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95%的NaCl)为等渗溶液,与细胞(外)内液渗透压相等。
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缓冲对)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代谢三、内环境的作用①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2、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3、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中。
淋巴中有着大量的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于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考:1.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2. 请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成因。
空气干燥,导致汗液挥发过快,导致内环境水盐平衡失调室内温度较稳定,长期如此,导致对温度感应能力下降,若突然进入室外,温差过大,导致内环境无法快速调节过来。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提纲(精华版)
范文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3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1/ 7提纲(精华版).. .. .. .. 2020 年高考生物必修 3 全册基础知识点完整版总结提纲(精华版)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血浆 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 度 Na2HPO4/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参考.资料.. .. ..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2、兴奋传导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考纲要求及知识点整理培训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内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考纲:内环境Ⅰ知识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理化性质为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考纲:稳态的生理意义Ⅱ知识点: 内环境动态变化:稳态概念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神经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Ⅱ知识点: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概念;2、反射弧组成;3、兴奋概念兴奋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考纲: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知识点:促胰液素的发现及人体重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调节的概念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与靶器官、靶细胞模拟尿糖的检测第三节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纲: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知识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的体温调节——体温恒定的原理水盐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第四节免疫调节考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3、器官移植a、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b、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Ⅱ知识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2、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2、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纲: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Ⅱ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顶端优势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预实验概念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考纲:其他植物激素Ⅱ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种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2、作用: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及应用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考纲:种群的特征Ⅰ知识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概念;2、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概念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纲:种群的数量变化Ⅱ知识点: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条件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条件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生物必修3会考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3会考复习提纲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活的环境(1)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本质是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渗透压:770kpa,相当于0.9的生理盐水 PH :7.35~7.45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生物体维持PH 稳定机制的实验。
(见书9)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细胞外液体液细胞内液 血浆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淋巴 (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内环境)感受器 效应器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5)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4、 激素调节的发现(1)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二、体液(1)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备注:1、淋巴管一端开口2、血管内的血液包括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3、淋巴管内包括淋巴和各种淋巴细胞(2)判断:下列哪些物质或成分属于内环境?胃液、唾液、尿液、血液(×)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ATP(×)抗体(√)神经递质(√)递质(3)判断:哪些代谢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ATP的水解(×)脂质的合成(×)淀粉的消化(×)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4)红细胞、肌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红细胞(血浆)、肌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5)毛细血管、淋巴管、胃、肺泡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壁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被利用的跨膜层数:11糖类被消化吸收利用的跨膜层数:7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跨膜层数:9(6)血浆的成分:水(90%)、无机盐(Na+、Cl-等占1%)、蛋白质(7%-9%)、葡萄糖、脂质、气体、非蛋白氮(氨基酸、尿素等)、激素、维生素等区别于其它的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7)随血液流动方向:氧气、养料浓度逐渐降低(8)为什么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解释: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故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①血浆的渗透压=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②血浆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和蛋白质(其它细胞外液的主要取决于无机盐Na+、Cl-)③渗透压高低比较:单位体积内的溶质数目(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②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取决于:酸碱缓冲对物质酸碱缓冲对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酸碱缓冲对物质的作用机理:体内H+过多的时候(过酸,酸中毒),HCO3-和H+结合生成H2CO3从而产生CO2从肺排出和H2O,从而带走过多的H+,过少H+的时候(过碱,碱中毒),呼入的CO2溶于水生成H+和HCO3-,中和OH-。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 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 :低血糖症 高于1.2 g/L ;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提纲2021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提纲2021审题的时候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提纲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提纲2021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含量相比于细胞内来说较多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怎样练就超强解题能力1、你在做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在审题的时候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
2、你在分析题目的时候,能否做到“三想”,想所涉及的概念,所用到的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信息和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3复习提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通过生物小高考的重要秘诀】考前背9张讲义+考前看信息卷和模拟卷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3.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②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③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④毛细血管壁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注:①组织细胞②血浆③组织液⑤毛细淋巴管壁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④淋巴⑤血细胞4.内环境=细胞外液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气体(如O2、CO2);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7.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2)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CO32-、HPO42-等。
(3)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8.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9.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10.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1.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1)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2)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1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4.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5.神经元(神经细胞)突起(树突和轴突)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3)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5)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5)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信号变化:①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③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8.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②脑干:呼吸、心跳中枢 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④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⑤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9.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这个区域叫言语区,分为: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
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患运动性失语症 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 区。
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患听觉性失语症 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 区。
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 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 区。
发生障碍,不能写字11. 血糖平衡的调节(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80-120mg/dl)三来: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三去:①氧化分解为CO 2 H 2O 和能量 ②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③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 12.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5.体液调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调节生命活动。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16. 体温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感觉中枢:大脑皮层(2)热量的来源: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产热 (3)热量的散出:主要是汗液蒸发和毛细血管散热 (4)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7.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1)调节中枢:下丘脑 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下丘脑 释放:垂体 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8.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要作用)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9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0.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1.免疫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癌细胞)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23.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B 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抗体24.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记忆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 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效应T 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 a 、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b 、浆细胞来自于B 细胞和记忆细胞;c 、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
d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的细胞:效应T 细胞e 、抗原在细胞外(血液、组织液)需体液免疫,抗原在细胞内需细胞免疫f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既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也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g 、细胞免疫过程中无B 细胞的参与;而T 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 25.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自身免疫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①艾滋病(AIDS )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②病原体:HIV 病毒③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 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④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植物的激素调节、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1)在胚芽鞘中: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②向光弯曲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③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④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光照影响的是生长素的分布(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倒运运输方式:主动运输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由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植物激素的概念: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6.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生产实践中:经常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7. 植物体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8.生长素的应用:①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
③防止落花落果④获得无籽果实,例无籽蕃茄9.其他植物激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如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如池塘中全部的生物等。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2.种群的基本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死亡率;③迁入率、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年龄组成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②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③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④计数原则:相邻两边及夹角。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于运动能力强的动物5.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6.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N t = N 0λt①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②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③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和种群迁入新的环境中最初一段时间 (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②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在K/2时达到最大值,K 时为0。
③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 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