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医学检验的生化复习重点资料
医学检验的生化复习重点1、电泳是指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定向移动的现象,2、光谱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技术。
3、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极限值,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迅速将检验结果报告给临床医师或当班护士,并要求接打电话双方都要有通话记录。
4、组合检验实验室在征求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将某些项目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固定的检测系列,如肝功能系列等。
5、真值是指采用一组最可靠的参考方法测得的近似真值的数值。
6、质控物是指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标本或溶液,该溶液不能做校准。
7、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检验人员、仪器、环境、检验程序等,以及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
8、再现性条件是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万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
9、同工酶是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子组成、空间构象、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
10、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称为连续监测法。
11、空腹血糖是指体内不摄入含热量的食物后,所测得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2、OGTT 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h内作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不同个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的一种标准方法,并且对确定健康和疾病个体也有价值。
13、糖尿病(DM) 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 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特征。
14、低糖血症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血糖参考水平下限。
多数人建议空腹血糖参考下限为2.78mmol/L (50mg/dl)。
15、氧解离曲线当在连续PO2 范围测定血液的S02 时,将S02 与PO2 绘制曲线,得到一个S 型图形,被称作氧解离曲线。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点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生物化学的重点知识点:1.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它们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发挥着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
2.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有20种氨基酸,它们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
氨基酸的顺序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3.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顺序;二级结构是氢键的形成,如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各个二级结构的空间排列;四级结构是多个蛋白质链的组装。
4.酶: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通过与底物形成亲和性复合物,降低活化能,使反应在生物条件下发生。
5.代谢途径:生物体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有氧呼吸、脂肪酸合成、脂肪酸氧化和蛋白质合成等。
这些途径产生能量和所需的中间代谢产物。
6.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DNA通过转录生成mRNA,再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
7.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是DNA碱基序列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由密码子决定,每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
8.代谢调控:生物体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控代谢途径。
这种调控发生在基因、酶活性和底物浓度等方面,以维持体内的稳态。
9.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功能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类固醇。
脂质在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10.蛋白质折叠和疾病: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
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生物化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发生。
最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最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
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
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清蛋白(Alb):57%~68%、35~52 g/L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β球蛋白:7%~13%、 5.0~10.0 g/L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生物化学中的重点知识:
1. 生物大分子: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2. 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蛋白质,可以降低活化能,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代谢、信号传导、免疫等多个生理过程。
3. 代谢途径: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酸代谢等。
这些途径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内所需的物质。
4. DNA和R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蛋白质通过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如酶活性、结构支持等。
6. 细胞膜结构与运输: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7. 信号转导: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调控机制,包括激素信号、神经递质信号等的传递与响应。
以上是生物化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和机制。
生物化学在解释疾病发生机制、药物作用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生物化学检验知识讲解
生物化学检验第二章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
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和组织修补材料。
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的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 C-反应蛋白(CRP):其临床意义:CRP是一个被认识的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1.生物化学的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酶、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机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生化分子之一,它们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线性序列;二级结构是氨基酸间的氢键形成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螺旋和折叠的空间结构;四级结构是多个多肽链的组合形成的复合体。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催化酶活性、调节信号传导、结构支架等。
3.核酸结构与功能核酸是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磷酸二酯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组成。
RNA是单链结构,由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组成。
核酸的功能包括存储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调控基因表达。
4.代谢与能量转化代谢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合成反应是通过合成物质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分解反应是通过分解物质来提供能量。
能量转化是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能量的捕获、传递和释放。
生物体通过代谢和能量转化来获取能量、转化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
5.酶的催化机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生物分子,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催化机制包括底物识别、底物结合、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催化反应和生成产物。
酶的催化过程中涉及到酶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6.信号传导与细胞通讯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手段。
信号传导包括外部信号的接受、内部信号的传递和效应的产生。
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有兴奋性传导和化学信号传导两种方式。
7.糖的分类与代谢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源,也是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前体。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1、主要有C、H、O、N和S,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
2、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3、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g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氨基酸的分类1.非极性氨基酸(9):甘氨酸(Gly)丙氨酸( 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色氨酸(Try)蛋氨酸(Met)2、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6):丝氨酸(Ser)酪氨酸(Try) 半胱氨酸 (Cys) 天冬酰胺 (Asn) 谷氨酰胺(Gln ) 苏氨酸(Thr )3、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 天冬氨酸(Asp ) 谷氨酸(Glu)4、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赖氨酸(Lys) 精氨酸(Arg)组氨酸( His)(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1.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 紫外吸收(1)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 280 nm 附近。
(2)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3. 茚三酮反应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三、肽(一)肽1、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2、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概要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概要
一、概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酶的功能等领域。
本文档将重点概括生物化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大分子
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与降解
2. 核酸: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复制过程
3. 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的组成和功能
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与脂质的分类和代谢
三、代谢途径
1. 高级碳水化合物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糖酵解、柠檬酸循环
2.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合成与降解、尿素循环
3.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与降解
4. 核酸代谢:核苷酸合成与降解
四、酶的功能
1. 酶的分类与特性: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等
2. 酶促反应:酶的动力学参数、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3. 酶的调控机制:酶的诱导与抑制、酶活性调节因子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
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原理与应用
2.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 蛋白质电泳的原理与应用
六、复建议
1. 重点记忆各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与反应物
2. 针对酶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行重点理解与实例分析
3. 多做题和模拟考试,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概要的完整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你全面复生物化学知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
二、生物化学检验报告单的发放
实验室在接到“急诊检验”标本后必须尽快对标本进行处 理、转运和检测,快速、准确地发出报告。如果同时有大 量常规标本需要处理时,急诊标本要优先。
3.危急值报告
危急值:指某些检测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 的极限值。
危急值报告:指当检测结果出现“危急值”后,检验者要 立即通过电话向临床医生或当班护士报告,并要求接、打电 话双方都要有通话记录,通话记录最少包括危急值的项目、 危急值和接电话人姓名等内容。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一、标本的采集
生物化学检验最常用的标本是血液,其次是尿液,此外还有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等各种体液。 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选择最佳的采集时 间,减少饮食和药物影响,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干扰。对于 有创伤性的操作,操作前应先与患者沟通建立互信,消除患 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采血前要核对患者姓名、检验项目,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 真空采血管,将条形码贴到相应的试管上,但前提是露出 采血管的刻度;再次核对患者名字、检验项目,避免有漏 贴、漏抽的情况发生。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真空采血法的步骤和方法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注意事项:穿刺部位应避开关节或者小血管或者静脉窦; 将采血管侧针头稍斜,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让血液沿管 壁缓缓流入采血管,这样可以避免溶血,因为有些病人的 红细胞脆性增加,而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管 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导致破裂。
(2)静脉穿刺采血法 临床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最好是在上午7~9 时采集,受检者 处于空腹状态,门诊患者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
检验师生化知识点总结
检验师生化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物质合成、降解、能量转化与调节等的化学规律的学科。
2. 生物化学的特点:生命现象具有高度组织和调节性,其物质在组织与器官中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具有高度的生物学活性,异常状态对生物体来说极为有害。
3. 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
有机物如蛋白、糖、脂肪等,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杂质等。
4.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的成分、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以及其转化与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途径、生长与发育等。
二. 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1. 水的生物学意义:水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是体内各种物质反应的场所和媒介。
水的化学性质是极其特殊的,它的极性和氢键的存在使得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能够使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得以分子扩散。
生命的起源与活性与水分子结构直接有关。
2. 有机物的生物学意义:如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都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有机物,它们构成了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参与细胞代谢各种生理过程。
三. 生化反应与酶学1. 生物体内代谢反应的类型:生物体内代谢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和降解反应两种,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都是由一系列生物催化剂—酶来调节和加速的。
2. 酶的特性:酶是生物体内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催化剂,能够促进特定的生化反应的进行,具有高度的催化效率,并能够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
3. 酶的作用机制: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底物与酶的结合、底物的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
四. 生物体内能量与ATP1. 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生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食物的氧化分解,通过呼吸链从食物中提取出来。
2. ATP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质,对细胞新陈代谢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五. 糖的代谢1. 糖的生成: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糖都来自于光合作用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葡萄糖。
生化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毕业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3分×8=24分)1. 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
2. 基质效应: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3. 阳性预测值:指诊断性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正“有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4. 允许分析误差:允许分析误差用E A表示,它被规定为95%样品的允许误差限度,即95%的病人样品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度。
5.医学决定水平:用Xc表示,临床判断结果具有意义的分析物浓度。
6.BE:是指血液pH值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为38℃,1个标准大气压,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就是BE,表示全血或者血浆中碱储备增加的情况。
如需用酸滴定,表明受测血样缓冲碱量高,为碱剩余,用正值表示(即+BE)7.糖化蛋白: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基化蛋白。
合成的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质降解后才释放,故能持续存在于该蛋白质的整个生命中。
8.δ-胆红素: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二、单选题(1分×26=26分)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1. 自动化特种蛋白分析仪多采用:【A】A.透射比浊分析技术B.散射比浊分析技术C.荧光分析技术D.电化学分析技术E.酶免疫分析技术2. 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B.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C.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D.在标准条件(25℃)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E.在标准条件(25℃)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3. 酶偶联反应测定酶活性叙述错误的是【C】A.待测酶的酶促反应应为0级B.指示酶的酶促反应应为1级C.辅助酶越多越好D.延滞期越短越好E.测定条件应由测定酶决定4. 方法评价试验中回收试验测定的是【B】A.随机误差B.比例系统误差C.恒定系统误差D.总误差E.以上均可以测定5.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B】A.3.33~3.89 mmol/L;B. 3.89~6.11 mmol/L ;C. 3.89~7.0 mmol/L;D.3.89~8.0 mmol/L;E. 3.33~7.8 mmol/L6. 哪种载脂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不在肝脏?[B]A. ApoAIB. ApoB48C. ApoB100D.ApoCⅢE. ApoE7.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浆外观特征是:CA.澄清B.混浊C.混浊或澄清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8. 下列哪项不是骨吸收标志物?EA.胶原交联B.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Ⅰ型胶原α1链螺旋区肽620~633 E.Ⅰ型胶原前肽9.选择性蛋白尿是以哪一种蛋白尿为主?【A】A. 清蛋白B. IgGC. 转铁蛋白D. β2-微球蛋白E. B-J蛋白10. 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E.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11.人体内调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主要器官是【B】A.肝、骨和肾B.肠、骨和肾C.肠、骨和肝D.肠、肝和肾E.胃、骨和肾12.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C]A.50-70ml/min B.60-90ml/min C.80-120ml/min D.120-150ml/min E.150-170ml/min13.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A. 石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牛磺鹅脱氧胆酸14. 某方法经反复测定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A]A.准确度高B.线性范围宽C.灵敏度高D.精密度高E.重复性好15.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BA.体液中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B. 体液中阴阳离子当量数相等C. 细胞内外电解质摩尔数相等D. 细胞内外电解质当量数相等 E. 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16.甘油三酯标本采集前,至少禁食:CA.4h B.8h C.12h D.14h E.16h17.正常人与病人的测定值分布往往是相互重叠的,可用分界值来划分。
检验师生物化学知识点
检验师生物化学知识点
1. 蛋白质化学:包括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分类和功能。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电泳行为和沉淀反应。
2. 酶学:酶的定义、分类和催化机制。
了解酶的命名法和国际系统分类法。
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包括米-曼氏方程和酶活性的调节。
3. 糖代谢: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
掌握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及关键酶。
熟悉糖异生和血糖调节的机制。
4. 脂质代谢:包括脂质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合成和磷脂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5. 核苷酸代谢:了解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途径。
6. 肝功能检查:包括肝功能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熟悉血清酶学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胆红素、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7. 肾功能检查:了解肾功能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在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8.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检验师生物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蛋白质、酶、糖、脂质、核苷酸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实验室检测的原理和结果解释都非常重要。
检验师知识点总结生化
检验师知识点总结生化一、基本概念1.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如酶促反应、信号传导等。
2. 酶的性质和功能: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反应的速率。
了解酶的性质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代谢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3. 代谢途径和调控:代谢是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了解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信号分子进行相互通讯,调控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理解细胞信号传导对于探索疾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的各种器官协同合作,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理解各种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
二、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1. 蛋白质测定: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定量和质量分析有助于研究生物学问题和诊断疾病。
2. 核酸检测: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对DNA和RNA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遗传性疾病和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3. 碳水化合物测定: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对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可以帮助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情况。
4. 脂质分析:脂质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脂质的分析可以帮助理解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5.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生物分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三、免疫学基础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具有特异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对于抗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
3. 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系统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化检验重点
有案例分析题、名词解释有英文题目(不一定是左老师画的重点)
蛋白质:概念、选择(临床意义)
糖代谢:概念,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是重点、出题较多
脂质:概念,代谢方式,脂蛋白分型,脂蛋白受体,载脂蛋白类型、代谢紊乱
诊断酶学:概念,血清酶的来源去路,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
酶的临床意义ALT、AST、CK、LD、γ-GT
微量元素:对应疾病,基本概念,铁锌硒铬的生物学作用。
酸碱平衡:分值很少,超纲题。
概念
肝胆疾病:分最多,全是重点,胆红素代谢,肝脏疾病,乙醇肝损伤,肝昏迷,胆石症。
肾脏疾病:偏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肾衰,尿毒症。
肾小球检查是重点,肌酐,尿素氮。
心血管: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K,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骨代谢:小题,分不多
肿瘤:概念,总的原则,临床应用,AFP,PSA,癌胚抗原类,重点是糖类抗原。
内分泌不看。
习题以黄晓华留的为主。
左老师留的参考。
生化检验重点
名解1.血浆固有酶:此类酶属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也称血浆特异酶。
如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属于蛋白酶的凝血与抗凝血因子。
2.同工酶: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合体或杂合体,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象、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为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3.巨酶:血浆中可出现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该酶正常相对分子质量的一些酶,称巨分子酶或酶的大分子形式,简称巨酶。
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感染,创伤,心肌梗死和肿瘤等情况下,AAT、AAG、Cp、CRP、Hp、以及α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浓度会显著升高,而血浆PA、Alb、TRF出现相应的降低。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 5.高尿酸血症:由尿酸排泄障碍或嘌呤代谢紊乱引起6.痛风:是一组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接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能称为痛风。
7.脂蛋白:由于TG(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在血液中必须与特殊蛋白质和PL等形成亲水的球形大分子,才能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形大分子复合物被称作脂蛋白。
8.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输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9.氧离曲线:若以PO2对血氧饱和度作图,以PO2为横坐标,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10.骨代谢: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的形式进行。
骨重建是骨的循环性代谢方式,在调解激素和局部细胞因子等的协调作用下,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骨吸收),生成新骨(骨形成)。
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形成了体内骨代谢的稳定状态。
10.微量元素:根据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分类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维持人的生命,保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缺乏会导致某种疾病或严重功能不全。
生物化学检验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 决定性方法:也称一级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
2. 参考方法:也称二级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测量范围,而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3. 常规方法:是指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和适当的分析测量范围的分析方法。
4.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相互独立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5 正确度:指由大量(或无限次)测量结果得到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6. 准确度:指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7 偏倚:指大量(或无限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正确度用偏倚来度量8.分析灵敏度:指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测量信号的校准曲线的斜率,它反映检测系统或方法辨别微小分析物浓度差异的能力9分析特异度:是指检测系统或方法不受样本基质中存在的潜在干扰物或干扰因素(如脂血,溶血,胆红素,抗体,分析物的代谢物或降解产物,抗凝剂,防腐剂等)的影响,测定目标分析物浓度的能力10分界值:又称阈值,临界值,鉴别值,指定值等,是指划分检验项目结果正常与异常或阴性与阳性的界值11.医学决定水平:是指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即临床按照不同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的指标阈值12.危急值: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的异常结果,而当这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给予患者迅速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3诊断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TPR)在患病者中应用某些检验项目检查得到阳性结果的百分比14.诊断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TNR),指在非某病者中应用某检验项目获得阴性结果的百分比15.诊断准确度(AC):又称总符合率,诊断效率(DF).是指在患病和非患病者中用检验项目能准确划分患者和非患病者的百分比16.正确指数:又称尤登指数(YI)表示检验项目发现真正的患病和非患病者的总能力17.预测值:也称诊断价值,包括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表示检验结果确定或排除某种疾病存在与否的诊断概率。
生化检验,绝对重点
f1肝脏有双重的血液供应:f2(二)肝脏的显微结构特点:1、有丰富的血窦。
为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提供了很好的形态学基础。
2、线粒体和内质网。
3、有丰富的酶类:除了一般代谢的酶类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组织没有或者含量极少的酶类,如:糖原合成酶体系,糖异生酶体系,酮体合成酶体系,尿素合成酶体系等。
f3(三)肝细胞强大的再生作用:f4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一)排泄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是肝脏重要的分泌与排泄物质 f51、胆汁酸代谢胆汁酸(bile acids)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
f6初级胆汁酸:肝脏合成的,由7 羟化酶催化的。
次级胆汁酸: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进行的水解和脱羟作用。
结合型胆汁酸:胆汁酸的羟基位上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
游离型胆汁酸:羟基位上与甘氨酸、牛磺酸水解的胆汁酸。
95%被肠道重吸收,随门静脉进入肝脏,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成结合胆汁酸——肠肝循环。
以最少的产品,发挥最大的生理效应。
f7胆汁酸的功能:①促进脂类的乳化②促进脂类的吸收③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f8胆汁酸的临床意义:胆汁酸的合成、分泌、重吸收以及其转化均和肝、胆囊、肠道有着密切联系.1.? 胆汁酸合成障碍:先天性特发新生儿疾病2.肝脏疾病时,由于肝损伤,不能很好的合成胆汁酸,?? 不能乳化脂类,就有厌油腻的症状。
3. 肝功受损早期诊断灵敏指标。
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受损,导致血中总胆汁酸浓度增加。
有些病例可达正常的100倍以上.尤其在肝病早期,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4. 胆汁淤积而至胆结石:各种原因导致胆囊内胆汁酸:胆固醇的比值<10:1,(正常≥10:1)即胆固醇浓度升高,胆汁酸浓度下降,则可导致胆囊内出现胆固醇沉积,形成胆固醇结石。
因为胆固醇很难溶于水,必须和胆汁酸及卵磷脂形成微团才能溶解。
f9网状内皮系统生成的胆色素游离胆红素的性质:1、黄色,脂溶性,有毒。
2、能透过生物膜。
3、也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4、重氮试剂间接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酶学分析技术1.酶的国际单位(IU) 1IU指在规定的条件下(25°C,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2.1katal: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3.抑制剂:凡是能降解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4.连续检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又称速率法。
5.同工酶: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子组成、空间构想、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
6.亚型:也称同工型,指基因在编码过程中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差异所形成的多种形式的一类酶。
7.米氏常数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是在10¯6~10¯2mol/L之间,是酶的特异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8.简述同工酶产生的机理:①不同基因位点编码②由等位基因变异编码产生③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第七章蛋白质检验1.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通过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IL-1、IL-6、TNF,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M蛋白:又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行为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一般无抗体活性。
3.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调节血浆pH;免疫与防御功能;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等功能。
此外还有营养、催化、代谢调控等功能2.清蛋白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的pH;运输作用3.清蛋白的临床意义:增高:仅见于严重失水降低:⑴清蛋白合成不足: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②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⑵清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Alb可由尿中丢失②肠道炎症性疾病③烧伤及渗出性皮炎⑶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损伤或炎症⑷清蛋白的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肝硬化⑸无清蛋白:遗传性缺陷评价标准:>35g/L为正常,28~34g/L为轻度缺乏,21~27g/L为中度缺乏,<21g/L为严重缺乏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4.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原理:蛋白质分子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其显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由于这种反应和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溶液中的Cu2+作用形成紫红色产物的反应类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甲酰胺基的任何化合物都能发生此反应。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升高见于:⑴血液浓缩:严重腹泻、呕吐、高热、休克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时,⑴由于水分丢失使血液浓缩,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但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变化不大,临床称为假性蛋白增多症。
⑵合成增加:多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⑴合成障碍:如慢性肝炎、急性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⑵血液稀释: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⑶蛋白质丢失:如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的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
⑷其他:如慢性胃肠道疾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长期营养不良、恶性肿瘤。
5.溴甲酚绿法BCG测定血清清蛋白原理:BCG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的缓冲液中与带正电荷的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6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厄清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清蛋白的含量。
6.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M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有何特征?肝硬化:ALB下降,γ带升高,甚至出现β-γ桥。
肾病综合征:ALB下降,γ带不变或下降,α2和β带尤其是α2带显著升高。
M蛋白血症:ALB下降,出现一个色泽深染的窄区带即M蛋白带,多位于γ带之中,也可出现在α或β带。
第八章糖代谢紊乱检验1.糖尿病D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性高血糖症,系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综合征,以高血糖为特点,其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无原因的体重下降。
2.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范闲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或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但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
3.低血糖:指由于某些病理或生理原因使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下限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饥饿感、心悸、出汗、精神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4.糖耐量实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口服或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5.高血糖症: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L,若超过肾糖阈值(~10mmol/L)时则出现糖尿。
为渗透性利尿。
6.胰岛素抵抗IR: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7.反应性低血糖: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病症,即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餐后低血糖症状,且血糖浓度低于~L。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物质②肝贮存的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入血③糖异生作用④其他单糖的转化去路:①氧化分解供能②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而贮存③转化为非糖物质④转变成其他糖及糖衍生物⑤当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阈时,葡萄糖即由尿中排出,出现糖尿。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⑴糖尿病症状,同时随机血糖浓度≥L。
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食、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⑵空腹血糖浓度FPG≥L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⑶2小时血糖≥L.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但需要重复试验,两次的试验结果有相关性才能确诊。
3.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定义: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集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方法:①标本采集:检查前三天停用胰岛素治疗,维持正常的饮食及活动(每天食物中糖含量不低于150g)。
试验前应空腹10~16小时,静脉采血2ml左右,迅速分离血清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
②口服葡萄糖: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ml冷开水中5分钟内饮完(妊娠妇女常用量为100g)。
③绘制糖耐量曲线结果分析:①FPG≤L,2hPG<L,为糖耐量正常(NGT)②FPG在~ mmol/L之间,2hPG<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③FPG< mmol/L,2hPG在~L之间,为糖耐量减退(IGT)④FPG≥L,2hPG≥L,尿糖+~++++,为糖尿病。
型DM特点: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⑵起病较急⑶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⑷B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病人可检出自身抗体⑸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型DM特点:⑴典型病例常见于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人,偶见幼儿⑵起病较慢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的刺激后呈延迟释放⑷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⑸初发病人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⑹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DM⑺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第九章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1.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E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称为LDL受体途径。
2.动脉粥样硬化AS:指动脉内膜因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坏死及钙化等一类慢性进行性的病理改变。
3.胆固醇的逆向转运途径:HDL可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到肝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这一过程称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4.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类)的总称。
包括三酰甘油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等。
1.引起动脉硬化的脂蛋白⑴乳糜微粒与AS:CM颗粒大,不能透过动脉内膜,不易进入动脉壁,故一般不引起AS。
⑵极低密度脂蛋白与AS:①当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其颗粒变小生成VLDL残粒,并且胆固醇含量相对增加,因而具有致AS作用。
②VLDL浓度升高时,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
③血浆VLDL浓度升高伴有血浆HDL 浓度下降,导致题记抗AS的因素减弱。
④VLDL增高常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想伴随。
⑶中间密度脂蛋白与AS:因富含TG的VLDL经LPL水解生成脂蛋白残粒(IDL),并转变成富含胆固醇和ApoE的颗粒沉积于血管壁。
故IDL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具有致AS作用。
⑷低密度脂蛋白与AS:LDL升高及LDL被氧化是发生AS的前提条件。
⑸脂蛋白与AS:Lp(a)与AS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公认的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
⑹HDL与AS:HDL可将泡沫细胞中得胆固醇带出来,逆转运至肝进行分解代谢,可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2.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化学法中得ALBK法;常规方法为酶法(COD-PAP 法)血清三酰甘油-------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美国CDC采用化学法中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常规方法:酶法(GPO-PAP法)4.载脂蛋白的功能:⑴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⑵运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⑶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联系⑷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⑸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第十章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1.血气分析:临床上将血液气体分析和血液酸碱度测定统称为血气分析。
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项目的检测。
2.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
3.氧分压(P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O2所产生的张力。
4.氧饱和度(SatO2):指血液在一定的PO2条件下,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
5.缓冲碱(BB):指血液中的所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PO42-,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