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5-2(基础物理课堂讲稿下第十二讲)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热力学函数变化特点、相变潜热的计算
临界点及超临界现象
临界点的定义及性质、超临界流体的特点及应用
05 热辐射与黑体辐 射理论
热辐射基本概念及性质
热辐射定义
01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辐射特点
02
不依赖介质传播,具有连续光谱,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热辐射与光辐射的区别
气体输运现象及粘滞性、热传导等性质
粘滞性
气体在流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动量交换,会 产生阻碍流动的粘滞力。气体的粘滞性与温 度、压强有关。
热传导
气体中热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 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由于分子间的碰撞传 递能量实现的。气体的热传导系数与温度、
压强有关。
04 固体、液体与相 变现象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目录
• 热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 气体动理论与分子运动论 • 固体、液体与相变现象 • 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理论 • 热学在生活和科技中应用
01 热学基本概念与 定律
温度与热量
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 多少。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热力学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变化完全 由做功引起。例如,绝热膨胀和绝热 压缩是常见的绝热过程。
多方过程与准静态过程
多方过程
系统状态变化时,其压强和体积同时发生变化的过程。多方过程的特征在于压强和体积的乘积(PV)的n次方保 持恒定,其中n为多方指数。多方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等容过程等特例。
最概然速率
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中,有一个峰值对应的速率称为最概然速率,表示在该速率附 近分子数最多。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理解气体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气体分子运动论。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物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气体定律演示仪、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烧水、制冷等,引出热学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气体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的微观意义。
(4)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学现象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 气体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的微观意义。
4.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
(2)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3)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2. 答案:(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热学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结合化学知识,了解热化学反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热 学》课件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低温技术和超导研 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超导 材料的制备和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 和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来理解和控制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HAPTER
05
热机与制冷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机工作原理
热机是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将热能转换为机 械能。
影响因素
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物质的性质等。
对流
定义
对流是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动,从而将热 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机制
对流的发生依赖于流体的流动,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 对流。
影响因素
流体性质、温度差、流速等。
辐射
定义
01
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机制
02
物体通过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来传递热量,不受物质媒介
详细描述
保温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传递速度,达到保温效果;制冷技术利用相变 原理实现温度降低;能源利用方面,热能转换和利用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 源。
CHAPTER
02
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定义
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 分的过程。
机制
热传导主要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振动和 相互碰撞传递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
总结词
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详细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能够从单一热 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而不引起外界变 化的机器。由于违反了熵增加原理,因此不
可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2024年)热学ppt课件共21文档
解释热电联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同时产生热能和电能的过程。
2024/3/26
热电联产系统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热电联产系统,如燃气轮机热电联产、内燃机热电 联产等。
应用前景
分析热电联产技术的应用前景,如在分布式能源、工业余热利用等 领域的应用潜力。
27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
06
巧
2024/3/26
热力学循环与效率
04
计算
2024/3/26
18
卡诺循环原理及效率计算
卡诺循环基本原理
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 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 环。
2024/3/26
效率计算公式
η=1-T2/T1,其中T1和 T2分别为高温热源和低 温热源的温度。
应用实例
热机、制冷机等热力学 系统的理想循环。
19
斯特林循环特点及应用
2024/3/26
12
物质热性质与变化
03
规律
2024/3/26
13
物质比热容及其影响因素
1 2
比热容定义
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
影响因素
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
3
比热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类型对比热容有影响。
2024/3/26
14
相变潜热和汽化潜热概念
稳态法测导热系数、非稳态 法测导热系数
2024/3/26
30
物质热性质测定实验方法
热性质参数
比热容、热导率、热扩散率等
测量方法
量热器法、激光闪射法、热线法 等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
析
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误差传 递等
2024/3/26
热学(基础物理课堂讲稿下第十二讲)
当SB=klnΩ中系数k=kB(玻尔兹曼系数)时,SC与SB完全等价
即
dB S dC S , S BS C
严格证明参见汪志诚编《热力学.统计物理》p213
下面举孤立系统的自由膨胀过程为例说明:
箱分成两等份格子:
※箱内有两个分子a、b可能位置如表:
AB
AB
① ab
微观态数: 22 个
②a ③b
0
b a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应用---从微观层次上解释宏观现象 自由膨胀、气体混合、扩散等不可逆过程都是 微观态数少的宏观态→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过渡
功热转换不可逆过程是 有序的作功运动→无序的热运动: 可全部转换 无序的热运动→有序的作功运动: 不可全部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本质: 有序向无序过渡可自发进行 无序向有序过渡不可自发进行
Ω:确定一事物所需要的因素数 Pi:第i个因素出现的概率
显然,S越大,越缺乏信息。
获信息后事物的信息熵 获信息前事物的信息熵
获得信息量为I表示为:I S (S 2 S 1)
∴ I越大,获得的信息量越多,从而事物信息熵S越小,越确定事物。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
★ 卡诺定理及其证明 ★ 热力学温标的建立
12
0 3④
※箱内有四个分子 a,b,c,d
1
2
3
微观态数: 4 5
24个
6
7
=1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abcd
abc abd bcd bcd
ab cd ac bd ad bc
a b c d
热学知识教案:教你认识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学知识教案:教你认识热力学基本概念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热力学基本概念的概述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热力学基本概念的概述第二章:温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2.2 教学内容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摄氏度、开尔文、华氏度)温度的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热量传递)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实验法:进行温度计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热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热量的传递方式3.2 教学内容热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焦耳、卡路里)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实验法:进行热量传递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热能的转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子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熵增定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熵增定律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熵增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熵增定律的定义和原理熵增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熵增定律的定义和原理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熵增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表述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能量守恒定律的扩展)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工作与热量传递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例题法:通过具体例题展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第七章:热力学第二定律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述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际意义7.2 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义和表述(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际意义(能量转化的方向和效率)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际意义第八章:热力学第三定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8.2 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表述(绝对零度的不可达到性)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温度的测量和热力学温标)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表述实验法:进行温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第九章:热力学循环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循环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热力学循环的应用9.2 教学内容热力学循环的定义和特点(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热力学循环的应用(热机和制冷机)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循环的定义和特点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子展示热力学循环的应用第十章:热力学应用实例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热力学应用的兴趣10.2 教学内容热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热力学在工程、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热力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热力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十一章:热传导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机制让学生掌握热传导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11.2 教学内容热传导的定义和机制热传导的数学表达(傅里叶定律)热传导的计算方法(稳态和非稳态热传导)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传导的定义和机制公式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热传导的数学表达练习法: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热传导的计算方法第十二章:对流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对流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掌握对流的热传递规律12.2 教学内容对流的定义和类型(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对流的热传递规律(努塞尔特数和雷诺数)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流的定义和类型公式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对流的热传递规律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对流的热传递过程第十三章:辐射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辐射的概念和特性让学生掌握热辐射的计算和应用13.2 教学内容热辐射的定义和特性(黑体辐射和实际物体的辐射)热辐射的计算(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应用(热像仪和红外热成像)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辐射的定义和特性公式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热辐射的计算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热辐射的应用第十四章:热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热力学工程应用的兴趣14.2 教学内容热力学在热机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热力学在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热力学工程应用案例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热力学未来发展的兴趣1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内容展望热力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15.3 教学方法总结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内容展望法:引导学生思考热力学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热量、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循环、热学应用实例等。
物理热学教案
物理热学教案一、引言热学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宏观性质的关系。
在物理学的学习中,热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教案将从热学的基本概念、温度和热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循环等方面进行讲解,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热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学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热量、内能、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3.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原理在热现象中的应用;4.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效率等内容;5. 掌握热力学循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2. 热力学循环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热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热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3. 课件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一些示意图、动画等的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热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热学是研究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其中,温度、热量、内能、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是热学基本概念。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学基础知识。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状态的一个数学公式。
通过讲解这个公式的含义及其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把握理想气体的特征,从而应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教师应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这个定律的应用方法。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自然流动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的定律。
教师应该通过对熵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热现象的本质,同时对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效率等内容进行讲解,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定律。
热学-4-2(基础物理课堂讲稿下第十讲)
可见:系统对外界作正功 →
外界对系统作正功 → ④ 绝热膨胀 → 降温 绝热压缩 → 升温
TV 1 C 2 (常数)
U内↓、T↓
U内 ↑、T↑
降温 升温
P
轮胎爆炸,升温?,还是降温?
0
V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由绝热方程: pV C1 ,
TV γ-1 C 2 ,
C p ,m CV ,m
W2 2 Q2
2 4 1 3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负循环(逆时针)---致冷机
Ⅰb Ⅱ: 膨胀 吸热 U 2 U 1 Q2 W2 Q2 W2 ,
Ⅱ a Ⅰ: 压缩 放热 U 1 U 2 Q1 W1 Q1 W1 , W1 pdV 0
0
V
② 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 若 PVγ=k1 与 PVγ=k2 相交,则 必 k1=k2矛盾.
例题4.如图, 哪一个可实现?
等温
p
绝热
p
等温
绝热
p
绝热
v 0
v
0
v
0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③ W pdV pV
dV 1 ( p1V1 p2V2 ) V1 V1 V 1 (U 2 U 1 ) vCV ,m (T2 T1 )
P (声速)
x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步:求声速
PV C 0 (常量) 空气导热性差→绝热过程→
C PV P 0 M M M V
M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1 P C1
2024年高中“热学”课件
2024年高中“热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高中物理教材《热学》章节进行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热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温度与热量、热容与比热容、热膨胀、热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气体动理论分析宏观热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温度、热量、热容等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气体动理论的应用。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与热量、热容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气压计、热水壶、气体定律实验装置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现场演示热水壶加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热学现象。
2. 知识讲解:(1)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容等;(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3)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4)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论。
3. 例题讲解:以实际例题讲解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设计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容等;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4. 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2)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解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答案:(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例如:一个封闭系统内,热量和功的代数和为零;(2)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发过程中,总熵不会减少,例如: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冬天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热水瓶塞跳起:热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增大,推动瓶塞跳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气体动理论的应用能力。
2024版大学物理热学课件
REPORTING
2024/1/25
1
2024/1/25
• 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气体动理论与统计规律 •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传热方式 • 相变与固液气三态性质研究 • 热力学在生活和工程领域应用 • 实验方法与技巧培训
2
目录
PART 01
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REPORTING
2024/1/25
和结论的意义和价值。
37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1/25
38
二级相变
体积和熵连续变化,但热容、压缩系数等物 理量发生突变,如超导、超流等现象。
19
固液气三态性质比较
固态
分子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 具有固定的熔点。
液态
分子间距离较近,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形状,易 流动,具有表面张力。
气态
分子间距离较远,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压缩,具有 扩散性。
14
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2024/1/25
对流传热现象
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由于宏观运动导致的热量传递现象。
对流传热原理
流体中的质点携带热量从一处流动到另一处,实现热量的传递。
对流传热影响因素
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流动状态(层流 或湍流)以及传热表面的形状和大小等。
15
辐射传热机制探讨
2024/1/25
前景展望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广阔。未来,新能源将在 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6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
环境保护意识
基础物理综合-热学
平衡态 热力学过程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 统状态参量长时间内不发生变 化的状态 热平衡、力学平衡 、化学平衡 可用P、V、T图表示
准静态过程、非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
dW PSdx PdV
热量
dQ CdT
内能(态函数) U i RT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dQ dW' dQ dW dQ dU dW
卡诺定理
1、在温度为 T1 和 T2 两个温度均匀的恒温 热源之间工作的任意可逆卡诺热机具有相
同的效率 1 T2
T1
2、不可逆卡诺机的效率不可能大于可逆卡诺 机的效率。
1 T2
T1
克劳修斯不等式
dQ T
0
态函数——熵 定义:系统从初态变化到末态时,其熵的增量 等于初态和末态之间任意一可逆过程 热温比的积分
基础物理综合
力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热学
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 的各种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基础(宏观理论)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气体状态方程
分子动理论(微观理论)
宏观←→微观
物态和相变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系统
物体或物体系 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状态参量
压强 P、体积 V 、温度T
(vi )dvi
(m
2k T
m vi 2
)1/ 2 e 2kT dvi
玻耳兹曼分布律
玻耳兹曼推广:
dN e E / kT dv xdv ydvzdxdydz
重力场中的气体分子按位置分布
n
n e E p /kT 0
n e mgh / kT 0
n e M molgh/ RT 0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课时分子热运动内能课件
的转化)
教 材
举例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 钻木取火、搓手取暖、铁丝弯折
哈气取暖
处发热
梳
理
联系
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等效 的
夯 实 基 础
[点拨](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具有热量”“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
热量”“放出热量”。(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
能
力 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提 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升
图12-2
重难二 内能及其改变
5. [2020·山西模拟]如图12-3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
( D)
重 难 突 破
能
力 A.①③④
提 升
B.①②③
图12-3 C.②③④
第 12 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课标要求|
思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维 导
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
图 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构 3.了解内能和热量。
建
体
系
思 维 导 图
构 建 体 系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 材 梳 理
教 材
定义 内能,单位是焦耳(J)
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
理
影响 内能越
,温度大越低,内能
。此外越,小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
夯 实
因素 类、结构、状态有关
基
方式
热传递
做功
高三物理 第十二章 热学
高三物理 第十二章 热学热学研究热现象的规律。
描述热现象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温度。
凡是跟温度有关的现象都叫做热现象。
一、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研究热现象的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里的分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原子、离子。
在热运动中它们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⑴建立理想化模型:把分子看作小球,求出的数据只在数量级上是有意义的。
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
⑵固体、液体被理想化地认为其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每个分子的体积就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分子体积=物体体积÷分子个数。
⑶气体分子仍视为小球,但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能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所以气体分子的体积远小于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看作以相邻分子间距离为边长的正立方体。
⑷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它把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这些宏观物理量和分子质量、分子体积这些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了。
例1.根据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 3和水的摩尔质量M =1.8×10-2kg ,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估算水分子的质量和水分子的直径。
解:每个水分子的质量m =M /N A =1.8×10-2÷6.02×1023=3.0×10-26kg ;水的摩尔体积V=M/ρ,把水分子看作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则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 =V/N A ,而根据球体积的计算公式,用d 表示水分子直径,v =4πr 3/3=πd 3/6,得d=4×10-10 m例2.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估算在标准状态下相邻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
解:在标准状态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V =22.4L ,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得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是相邻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D 的立方。
高三物理第12讲 热学(教案) Word版含解析【KS5U 高考】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a、偶然无序(杂乱无章)和统计有序;b、剧烈程度和温度相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分子斥力和气体分子碰撞作用力的区别),而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宏观上感受到的是其合效果。
分子力是保守力,分子间距改变时,分子力做的功可以用分子势能的变化表示,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分子势能和动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二.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是通常存在的三种物质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即发生物态变化。
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气化。
气化又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涉及的知识点有饱和气压、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等。
a、蒸发。
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平和的气化现象(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①液体的表面积、②液体的温度、③通风条件。
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不难理解,蒸发和液化必然总是同时进行着,当两者形成动态平衡时,液体上方的气体称为——饱和气,饱和气的压强称为饱和气压P W。
汽化热L :单位质量的液体变为同温度的饱和气时所吸收的热量。
汽化热与内能改变的关系L = ΔE + P W(V气− V液)≈ΔE + P W V气b、沸腾。
一种剧烈的汽化,指液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液体的汽化将不仅仅出现在表面,它的现象是液体内部或容器壁出现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又升到液体表面并破裂。
液体沸腾时,液体种类不变和外界压强不变时,温度不再改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①同一外界气压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同一种液体,在不同的外界气压下,沸点不同(压强升高,沸点增大)。
3、熔解和凝固a、熔解。
物质从故态变成液态。
晶体有一定的熔解温度——熔点(严格地说,只有晶体才称得上是固体),非晶体则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E.Shannon)定义信息熵为: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E.Shannon)定义信息熵为: 定义信息熵为
1 Ω S=− ∑ Pi ln Pi ln 2 i =1
显然,S越大,越缺乏信息。 显然, 越大,越缺乏信息。
获得信息量为I表示为: 获得信息量为 表示为:I = − ∆S = −( S 2 − S1 ) 表示为 越大,获得的信息量越多,从而事物信息熵S越小,越确定事物。 ∴ I越大,获得的信息量越多,从而事物信息熵S越小,越确定事物。
}
广延量
(注:物质量成倍增加→吸热也成倍增加 熵为广延量 注 物质量成倍增加 吸热也成倍增加 熵为广延量) 吸热也成倍增加→熵为广延量 但微覌态数目却: 但微覌态数目却: Ω A+ B = Ω AΩ B ∴ 非强度量也非广延量 不妨 ln Ω A+ B = ln(Ω A Ω B ) = ln Ω A + ln Ω B → ∴ ln 是广延量 定义微观熵: 定义微观熵
① ② 宏观态数: 宏观态数:
d b d c c d
2
2
③
5个
对应6 宏覌态③对应6 个微观态
acd cda dab abc abcd
1
3
④ ⑤
0
4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箱内N个分子(a,b,c,d,e,f…) 箱内N个分子(a,b,c,d,e,f ) 个微观态; 很大时,宏观态→ 有2N个微观态; N很大时,宏观态→Ω最多≈2N 因此,对于自由膨胀如图 因此,对于自由膨胀如图→ 初态i 初态i微覌态数: Ω i = 1 态数: 末态f微覌态数: Ω f ≈ 2 N 末态f 态数: 所以,玻尔兹曼熵变为: 所以 玻尔兹曼熵变为: 玻尔兹曼熵变为
− Q1 , ∆S H = T1 Q ∆S L = 2 , T2 ∆S M = 0
∆S = ∫ dQ = 0 (可逆 可逆) 可逆 T (R)
Q1:工质吸热 工质吸热; 工质吸热
Q2:工质放热 工质放热. 工质放热
由熵增原理: 由熵增原理: ∆S = ∆S H + ∆S L + ∆S M = − Q1 + Q2 ≥ 0 ∴ Q2 ≥ Q1
{ 广延量:与物质的量有关且是简单相加的关系 广延量:
强度量: 强度量:与物质的量有关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覌察两相同状态参量的系统A和B连接起来→大系统A+B 察两相同状态参量的系统A 连接起来→大系统A+B A+B A B
T A , p A ,V A ,
U A, SA,Ω A
TB , p B ,V B ,
1 1 ∆ S = ∆ S 1 + ∆ S 2 + ∆ S 3 = Q2 − > 0 T T 1 2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熵与信息
将热力学系统的熵概念推广到社会中… 将热力学系统的熵概念推广到社会中
信息—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 信息 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 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 类比 宏观态 微观态 Ω:确定一事物所需要的因素数 Ω:确定一事物所需要的因素数 Pi:第i个因素出现的概率
′ 低温热源Θ 处放出热量Q' 其热机效率: 低温热源 2处放出热量 2, 其热机效率: η = 1 − Q2
∆S B = S f − S i = kB ln Ωf = kB N ln 2 Ωi
A
B 初态i 初态i
中间态
= kB vN A ln 2 = vR ln 2
末态f 末态f
而i→f克劳修斯熵变为: T f = Ti 克劳修斯熵变为:
Tf Vf ∆SC = CV ln + vRln = vRln2 Ti Vi
U B , SB ,Ω B
T A + B , p A + B ,V A + B ,
U A+ B , S A+ B , Ω A+ B
显然: 显然: TA+ B = TA = TB
p A+ B = p A = pB
}
V A + B = V A + VB
强度量
U A+ B = U A + U B S A+ B = S A + S B
∴ ∆S B = ∆SC → 两熵等价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熵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一一对应
由微观熵: 由微观熵 S = k B ln Ω 熵 S大→ 大 熵 S小→ 小
热力学系统的熵 S ↔
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无序程度高 相应宏观态出现 相应宏观态出现概率大 多→无序程度高→相应宏观态出现概率大 无序程度 无序程度低 相应宏观态出现 相应宏观态出现概率小 少→无序程度低→相应宏观态出现概率小 无序程度
A
① ② ③
B
{
}
宏观态数: 宏观态数: 3个
宏覌态②对应 2个微观态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箱内有三个分子 A ① 微观态数: 微观态数 23 个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B A B
ab c ab ac bc a b c 0
0 c b a bc ac ba abc
3
0① 1②
③ 宏观态数: 宏观态数: 4个
T1 T2
T2
T1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循环一周的工作物质有: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循环一周的工作物质有:
∆U = Q1 − Q2 + W = Q1 − Q2 − W ′ = 0 → Q2 = Q1 − W ′
Q1 − W ′ Q1 T −T ∴ ≥ → W ′ ≤ 1 2 Q1 T2 T1 T1
W′ T2 热机效率 η = ≤ 1− Q1 T1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
★ 卡诺定理及其证明 ★ 热力学温标的建立
问题: 热机效率的最大极限是多少? 问题:①热机效率的最大极限是多少? ②提高热机效率应采用什么措施? 提高热机效率应采用什么措施? ③寻找一种不依赖于具体测温物质的普适温标, 寻找一种不依赖于具体测温物质的普适温标, 以便测量固态物体的温度。 以便测量固态物体的温度。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 卡诺定理及其证明 任意热机: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T 吸收热量Q 在低温热源T 任意热机: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Tl吸收热量Q1,在低温热源T2 放出热量Q ′,从而对外作功 放出热量Q2′,从而对外作功 W′= Q1- Q2′。 卡诺定理: 卡诺定理 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效率都相等, ⑴在相同T1和T2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效率都相等, 在相同T 并且仅与T 有关,与工作物质无关。 并且仅与T1和T2有关,与工作物质无关。 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热机, ⑵在相同T1和T2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热机,它们的效率 在相同T 都小于可逆热机的效率,且与工作物质无关。 都小于可逆热机的效率,且与工作物质无关。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4 熵及热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微观熵—玻尔兹曼熵 微观熵 玻尔兹曼熵 ●克劳修斯熵与玻尔兹曼熵的关系 ●熵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熵与信息
∆S = S(T,V) − S0 = CV ln + vRln T0 V0
第四章 T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V
dS B = dSC , S B = SC
严格证明参见汪志诚编《热力学 统计物理 统计物理》 严格证明参见汪志诚编《热力学.统计物理》 p213
下面举孤立系统的自由膨胀过程为例说明: 下面举孤立系统的自由膨胀过程为例说明: 箱分成两等份格子: 箱分成两等份格子: ※箱内有两个分子a、b可能位置如表: 箱内有两个分子a 可能位置如表: A B A B ① ab 2 0 0 微观态数: 微观态数 a ② b 1 1 b a ③ 22 个 0 2 0 ab ④
宏覌态③对应 3个微观态
2
1 0
2 3④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箱内有四个分子 a,b,c,d A
1 2 3
B
0 d c b a c a b a b a
A
4 3 0 1
B
微观态数: 微观态数: 24 个 =1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bcd abc abd bcd bcd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a b c d 0
f
由宏观熵: 绝热过程→ ∆S ≥ ∫i 由宏观熵 绝热过程 由宏观熵=微观熵 由宏观熵 微观熵: 微观熵
dQ =0 T
→
∆S ≥ 0
Ωf Ωf ∆S = k B ln ≥0 → ≥ 1 → Ωf ≥ Ωi Ωi Ωi
结论: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总是 结论: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总是: 从有序→无序 从有序 无序 从概率小→概率大 从概率小 概率大
●微观熵—玻尔兹曼熵 微观熵 玻尔兹曼熵 宏观层次上: 宏观层次上:
T p ∆S = S(T, p) − S0 = Cp ln − vRln T0 p0
克劳修斯不等式→态函数熵 克劳修斯熵或宏观熵→ 克劳修斯不等式→态函数熵→克劳修斯熵或宏观熵→Sc 宏观熵 f dQ ∆SC = SCf − SCi = ∫ ∆SC ≥0 i T (R) 熵增原理→不可逆绝热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增原理→不可逆绝热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微观层次上: 微观层次上: 目的: 目的:从微观上对熵及熵增规律给出物理解释 定性推测: 定性推测: 物理量分两类
第四章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十二讲
§5.1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语言表述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和熵增加原理 §5.4 熵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5.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 §5.6 自由能与吉布斯函数 §5.7 热力学第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