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杰翻译原则研析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生Night
Luminous moonlight shines upon the bedstand,
Isn’t it the white frost paving on the bare ground?
Head, raised to gaze the moon into distance,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The bright moon light sprinkles on the bed,
As if the frost lays on the ground.
Raise myhead and stare at the moon,
The homesickness attacks me suddenly.
Lowering head to think of the hometown.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直译)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姓名:邢娜学号:2120111442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姓名:邢娜学号:2120111442摘要:诗歌是人类文学殿堂的瑰宝,是最为纯粹的文学形式。

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

本文从讨论翻译美学和翻译学“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并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我国许渊冲和徐忠杰的三种英文译本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诠释了翻译诗歌美学,并对比总结出“三美原则” 在译作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声声慢》,翻译美学,“三美”,译本,艺术第一章李清照与《声声慢》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

她写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

其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声声慢》,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是李清照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所作的词,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一共用了九次叠音,尤其是开篇七叠连用,音凄情苦,自古以来令人哀伤叹绝。

李清照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此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此时正值外敌入侵,她在故乡山东的房子也被敌兵付之一炬。

丈夫已病死,而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在慌忙避难过程中丢失殆尽。

作者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于是在深秋的某一天,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该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与清新可人的风格,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字里行间哀愁满目,令人读之心酸。

《声声慢》这首词长于铺叙,但又不拘泥于外部事件的完整性,而是以时间为线索,紧扣内在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展开的,所以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无累赘之感。

对翻译的忠实性原则的分析

对翻译的忠实性原则的分析
【 专题研讨】
对翻译 的忠实性 原则 的分析
应婷婷
(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性、 文体的忠实性这三个方面对该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 键 词 : 译 ; 实性 原 则 ; 翻 忠 直译 ; 意译
衡 阳 4 10 ) 2 0 1
摘 要 :忠实性” “ 是翻译 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 在翻译 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 用。本 文从 直译 与意译 、 功能 的忠实

功 能上忠实于原 文 , 即原 文具有 什么样 的功能 , 作也 译 尽量具有这种功能 。英 国比特 ・ 马克认 为语言有六种 纽 功 能 : 1表情功 能 , () 表达信息 源 ( 作者 、 说话者 ) 的思想 感情 ;2 信息功能 , () 反映语言 以外 的现实世界 ;3 祈使 ()
达 的真正 的意义 。 读者看到这个译文会觉得丈二 和尚摸 不着头脑 , 为人可靠跟不 吃鱼和 打游戏 有什么关系 。其 实t et o s指英 国伊丽莎 白女王时代 , o a n h f i 耶稣教徒为 了 表示对政府忠诚 , 拒绝遵守反政府 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 期五吃鱼的习俗 。 因此 , a n s( t et ofh 不吃鱼 ) o i 是表示“ 忠 诚” 的意思。 o l e a e o l i 规规矩矩地 比 T a t m 和t pa fr p yh g ya ( 赛) 同义 , 由此转译为“ 公平对待” 举止光 明正大 ” 为人 “ “ 正直 ” 。因此我们就 可以将其翻译成 :约翰 为人可靠 , 等 “ 他既忠诚又正直 。” 这个译文就忠实地译 出了原文的社

t a e 如果 直接 翻译 的话就译成 :约翰为人 可靠 , h gm . e “ 他 向不吃鱼 , 而且 经常玩游戏 。”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不知 道t et ofh opa egm o a n s 和t l t a e分 别是典 故 和习语 而 i yh

徐忠杰翻译风格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徐忠杰翻译风格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对其译作《 虞美人》 进行逐 句分 析可见 , 徐 忠杰将 原文中一些模 糊的意象具体 化 , 改变原 文的一些句 序, 增加 了必
要的人称代词和衔接手段 , 使 其 符 合 译 语 的 表达 。 归 纳 起 来 , 徐 忠 杰 的 翻 译 风 格 之 一就 是 将 原 文 主 旨的传 译 始 终 摆 在 首位 , 为 此 牺 牲 原 文 的形 式美 也在 所 不 惜 。
g r a m ma r ) 中 的一 个 重 要 概 念 , 也 是 英 语 语 法 分 析 话 题 也 有 有 标 记 和 无 标 记 之 分 。 “ T r a s k认 为 , 主
的 重 要 手段 。 “ 主位 ” ( T h e me ) 指 的是 “ 一 个 分 句 语 是 无 标 记 结 构 的 话 题 。 L a n g a c k e r 也认 为 , 在 没
V0 I _3 5 No .4 Au g .2 01 5
徐 忠 杰 翻 译风 格 的 系 统 功 能 语 法 分 析
周 海 鸿
( 合 肥师范学院 大学英 语教 学部 ,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1 )

要: 徐 忠杰 的翻译注 重解释性原则 , 从 系统功能语法 中的主述位关 系、 话题一 说 明的关系以及 焦点等角度
例本文从话题述题和主位述位的角度分析了李煜的虞美人和徐忠杰的英译对两者进行了对照比较和分析指出译文比较忠实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主旨但为了满足译语文化的需要并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徐忠杰在英译中作了合理的调整如将原文中一些模糊的意象具体化改变原文的一些句序增加了必要的人称代词和衔接手段使其符合译语的语法规范
作者简介 : 周海鸿( 1 9 8 4 一 ) , 女, 安徽无为人 ,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 学部教 师 , 硕 士, 主要从事翻译及 应

《2024年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范文

《2024年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范文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语言翻译的领域中,隐喻翻译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隐喻作为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语义信息。

汉英翻译中的隐喻转换,不仅要求译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有深入理解,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本文旨在研究隐喻汉英翻译的原则,探讨其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隐喻的汉英翻译原则1. 忠实性原则忠实性原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隐喻翻译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准确传达原文的寓意和情感色彩,保持原文与译文在语义上的连贯性。

同时,要尊重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避免出现文化误解或语言歧义。

2. 自然性原则隐喻翻译应遵循自然性原则,即在保证忠实性的前提下,使译文表达自然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汉英翻译中,要注意避免直译导致的生硬和晦涩,尽量使译文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3. 创新性原则隐喻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对原文的再创造。

因此,在遵循忠实性和自然性原则的基础上,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汉英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策略1. 直译法对于一些形象相似、寓意明确的隐喻,可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具文化内涵。

但直译法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出现歧义或文化误解。

2. 意译法对于一些形象差异较大、寓意不明确的隐喻,可以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意译法注重传达原文的寓意和情感色彩,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运用意译法时,要注意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释义法释义法是一种常用的隐喻翻译方法,即对隐喻进行解释或说明,使其意义更加明确。

在汉英翻译中,当隐喻的含义难以通过直译或意译来表达清楚时,可以采用释义法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使译文更易于理解。

四、案例分析以“人生如戏”为例,这句话在汉语中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复杂多变和不可预测性。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
翻译忠实原则是翻译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指的是翻译人员要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不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和个人偏好,以达到忠实于原文的效果。

翻译忠实原则的本质是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因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情感。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根据原文的语言、文化和背景进行翻译,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气。

在实践中,翻译人员常常面临翻译难题,需要在准确表达原文的同时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可以适当改变原文的句式,但必须在不损害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进行。

此外,翻译忠实原则还要求翻译人员尊重原文的作者,不为了翻译的需要而更改原文的意图、态度和风格等。

这也反映了翻译的伦理和道德义务。

当翻译人员面对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歧义或矛盾时,翻译忠实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同时注释或解释潜在的歧义或矛盾。

这样才能确保译文的精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歧义和误解。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

译者中心论下《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英译对比研究摘要:本文以译者中心论为视角出发,鉴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徐忠杰和茅于美两个英译版本,并分析译者是如何发挥主体性来产生译文的。

通过探索该词的英译,寻求最佳翻译,以此提升读者对宋词的翻译能力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宋词;译者中心;英译对比引言宋词,盛行于宋,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标志,婉约派代表词人为李清照,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本文从“译者中心论”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如梦令》徐忠杰和茅于美的英译本,试图更深层次地探讨译者在宋词英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以此提升读者对宋词的翻译能力与鉴赏能力。

1.译者中心论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了译介研究,指出翻译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在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是由“译者”完成的,译者集适应与选择一身。

译者中心论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译者翻译前和翻译中过程中均进行了适应与选择。

译者在译前需对源文本进行解读,根据翻译目的、出版社要求等适应性地选择翻译标准和策略,这就是适应性选择。

而语言、文化和交际环境这三者在翻译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下面本文将从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英译本中具体分析译者中心论在其语言、文化和交际环境的适应选择中的体现。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三十三字,无多余修饰,极具自然之美。

“溪亭”、“日暮”、“藕花”、“鸥鹭”这些意向构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塘美景;同时,水声、桨声、笑声、鸟鸣声交织成一谱动人乐章。

落日入水,霞光满天,满池荷花,一幅烂漫的画卷呈现在眼前,少女洋溢的青春及游玩的乐趣清晰可见,令人如声临其境,不由得想随她一起,忽地行至藕花深处,沉醉而不知归处。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

论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翻译标准中的“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这一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和信息,确保译文与原文在语义、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一致性。

忠实原则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其他翻译原则的基础。

忠实原则的核心是保持原文的意思和信息在译文中的准确传达。

译者不应在翻译中加入自己的主观解释或注解,而是应力求用准确、明确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原文的含义。

译者应尽量避免对原文进行过多的改动或省略,以免歪曲原文的意思。

当原文中出现模棱两可、难以翻译或存在歧义的地方时,译者应尽量采取保留原文的方式,或者注明原文的不确定之处,以便读者对译文有正确的理解。

忠实原则还要求译者对原文的风格和语气进行恰当的转换。

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语用背景,选择合适的译文风格,以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风格上的一致性。

译者需要熟悉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习惯,适应并传达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在实践中,忠实原则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原文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包括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在忠实传达原文意思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折衷。

文化差异也会对翻译的忠实原则带来挑战。

当原文中包含有文化和习惯的特点时,译者需要在尽可能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做出适当的处理。

语法和语义上的限制也可能限制译者对原文的忠实传达。

有时,原文的某些句子结构或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无法准确传达,译者需要在忠实原则与译文的可读性之间进行权衡。

尽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忠实原则仍然是翻译标准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保持原文意思的准确传达对于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忠实原则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化素养,熟悉原文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意图,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做出准确、恰当的选择。

只有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译者才能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为例

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为例

作者简介:张涵,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姜诚,副教授,英语系(科技翻译)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20-10-26心智是具有天赋性的。

20世纪末,认知语言学派针对乔姆斯基的这个观点提出了“体认观”。

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体认观”可被归结为“现实—认知—语言”核心原则,强调语言是“体”和“认”的产物。

“体”是指对“现实”的互动体验;“认”对应“认知”,解释了语言中的人本性、主观性、民族性(王寅,2017)。

按照这个观点,翻译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体验性、互动性、一定程度的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以及翻译中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同一篇作品,不同风格的译者会有不同理解和译法。

1.2 译者主体性首先应明确的是主体性的概念。

“具体地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即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

”(王玉梁,1995)从哲学角度来理解,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要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译者主体性也是一样的。

译者是翻译的重要主体,那么译者的客观对象就是需要翻译的文本或任务。

文学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转化,译者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时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如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习惯、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经历等。

任何文化翻译活动都有目的,并且应该面向译入语的文学和文化(查明建 等,2003)。

2 译者主体性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四个英译本中的体现2.1 四个英译本的作家翻译风格本文选择了许渊冲、杨宪益、徐忠杰、朱纯深四个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进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笔者在选择译本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各有千秋;二是不同译文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首先,许渊冲的优化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时是没有办法找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译文的,译文和原文并没有优劣之分。

声声慢翻译比较

声声慢翻译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image in shengshengman08英语5班黎丽20081801B149 “Poetry translation should starts from the image.”As the same,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age. Image falls into two main types. Generally speaking, Image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whole poetry wish to create or render. In a narrow sense, Image is a word or phrase emphasized in the separate sentences. Here,We mainly focus on the overall image.“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徐忠杰译: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许渊冲译: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This sentence is later known as the whole essence of the first word. There are 14 reiterative dictions which strengthen the dolorous atmosphere and deepen the theme. This phonological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re hard to reappear. Xu zhongjie‟s translation of repeat use of [S], [B], [ZI] sound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melody of textual. But the third line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comes to real and without object. In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the first two lines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use the same types of words and phrases. Repeat patterns use in the third and forth lines. The last phrase” without cheer”creates the main theme of gloomy. As Nida‟s saying”mastering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ation also show's creative arts.” The first quarter is the indicator of poet‟s blue life.“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翻译实践日益频繁,翻译理论也日臻完善。

在众多翻译理论中,翻译目的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并探讨这些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明确翻译的三原则及其内涵。

随后,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展示其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本文还将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对不同翻译类型和翻译场景中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解,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翻译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二、翻译目的论三原则解析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提出了三大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这三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确保了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目的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它强调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的主要方式,即结果决定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预期功能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这意味着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功能。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即译文应该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让译入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这一原则确保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忠实性原则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联系,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的信息、意图和风格。

徐忠杰诗歌英译中的双行体分析

徐忠杰诗歌英译中的双行体分析

244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徐忠杰诗歌英译中的双行体分析文/骆静静一、引言徐忠杰,1901年生于香港,后移居上海。

1922年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河北大学(原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校任教。

曾任河北大学外文系主任。

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徐忠杰教授着重关注诗歌的“meter”及“rhyme”,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无法想象不顾长短和韵律的英译诗歌会是什么样”。

因此在徐忠杰的英译诗歌中,他想方设法力求用韵和谐,期望“译诗和原诗一样朗朗上口,便于吟诵”。

二、双行体双行体是长度(音步数目)相同相互押韵的两行诗。

如果每行都是五步抑扬格,则叫做英雄双行体。

乔叟(Chaucer)在他的The Legend of Good Woman中首先使用了英雄双行体。

后来德莱顿(Dryden),蒲柏(A. Pope)及其他一些诗人也采用了这种形式。

这里以《菩萨蛮》一词为例,本词通俗易懂,利用奇特广阔的想象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青山,秤锤,黄河,参辰,北斗,日头”这些常见的物象均成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信石,“青山不会烂,秤锤不会浮,黄河不会枯,参辰不会白日现,北斗不会回南面,三更不会见日头,我们的爱情也就没有尽头”作者利用反面写正面,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男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矢志不渝的爱情。

该词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朗朗上口,且吟且唱。

全词运用双行体进行双行押韵,在本词的八句话中,01,02句“愿”和“烂”以及05,06句“现”和“面”分别押十八韵中的十四寒 “an” 和“ian” 韵,03,04句“浮”和“枯”押十姑韵“u”,07,08句“休”和“头”押十八韵中的十二候,韵母为“ou”和“iu”。

全词严格押韵,极富韵感,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也着力把握原词格律,将原词的韵感糅合进译文之中。

正如徐教授一直认为的“每首词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长短,这是每位译者都不可忽视且必须严格遵守的”。

《声声慢》四译文之对比赏析

《声声慢》四译文之对比赏析

《声声慢》四译文之对比赏析作者:马弛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声声慢》则是其中最闪耀的明珠之一。

作者李清照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对此各翻译大家亦有不同诠释。

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四个译本,从词牌名,叠词和意象词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探索出古诗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的途径与手段。

关键词:声声慢;词牌名;叠词;意象词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作者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才创作出的经典。

这首词也历受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林语堂,许渊冲,徐忠杰和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的译文尤具代表性。

本文将这四人译文,从词牌名,叠词和意象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拓展大家的翻译思路。

一、词牌名的翻译通常,宋词的标题(词牌名)由三个汉字构成,表达特定的基调。

这些词牌名所具备的审美价值能让人们从中产生美的联想与情感体验。

本文所选的四位译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译这个词牌名。

1.林语堂: Forlorn;2.许渊冲: Tune: Slow, Slow Tune;3.徐忠杰:Sheng Sheng Man;4.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A Weary Song to a Slow Sad Tune.林语堂翻译这首词的时候身在美国,也许他更容易与李清照有同样的思乡之情。

他选择了“Forlorn”作为这首词的词牌名。

“Forlorn”这个词的意思是:孤独和不快乐。

而原文作者也是抒发了自己极度的孤独感。

一个表达孤独与悲伤的形容词却包含了无尽的复杂情绪。

它与原文曲调相同,给读者留下的空间尽情想象和品味。

这是“意美”。

其次,“forlorn”这个单词尾音是一个降调,与原词曲调相呼应。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
推荐徐忠杰的翻译原则
作为一名翻译从业者,徐忠杰具有卓越的成就。

他创立了一套翻译原则,专为文字翻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和一种有效的方法。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革新性的思想,使翻译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侧重于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就翻译的策略而言,他强调保持原文的意义不变,保持原文的文化习俗,以及选择对应的语言句式进行翻译。

同时,考虑到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他还提倡使用恰当的文字来连接、统一句子,使翻译结果达到流畅、漂亮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徐忠杰的翻译原则支持翻译的工作者加强技能训练,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复杂语言,理解要点及其具体的使用规则,从而加强对细节的考量及把握。

为了便于翻译进行,他还在工作中强调注意力的聚焦,控制自身节奏,积极思考,牢记目标,能够把握最大收益。

总而言之,徐忠杰的翻译原则是一个有益的理念,值得所有翻译工作者推崇。

深度体会这些原则,将有效地改善翻译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的翻译。

略谈翻译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略谈翻译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略谈翻译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的过程,包括多种形式如文本翻译,口译,视觉翻译等。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不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坚持在翻译的过程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均衡。

翻译的原则性,首先是古今语言的差距,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考虑。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熟练掌握以古文还原的词语,使古今语言的差距得到有效的弥补,而不同文化的背景也要在翻译工作中充分考虑,以便于在不同的语境中调和出较为优美的意境。

此外,原则性还可以突出结构、句法、语法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以保证译文更加通顺、优美。

另外,翻译还不能完全局限于原则性,应该具备较强的灵活性。

多样的翻译策略可能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但优秀的译者总能以最合理的方式翻译出良好的译文。

这些翻译策略有时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有时根据母语国家的文化状况调整译文的风格,有时甚至结合有创意的自由发挥,使译文的效果更加出色,突显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及文化特色。

总之,翻译既要符合原则性,又要具有灵活性。

而翻译准确、简单优美的内容,往往需要一个对古今语言和不同文化的极高认知能力,以及以优雅效果来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理解者,凭借这种敏锐的判断力和技术的熟练,可以将复杂的文本转化成美妙的句子,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无形的思想。

声声慢翻译浅析

声声慢翻译浅析
思果先生评论道, 不会写英文老派诗的人无论怎样也创作不出来的。 思果先生评论道, “不会写英文老派诗的人无论怎样也创作不出来的。 而中国的翻译家们对这首词的意境几乎都有着良好的把握, 而中国的翻译家们对这首词的意境几乎都有着良好的把握, 他们通常采用的方 式是以关键字切入, 以诗译诗。 关键字既能保持原味, 式是以关键字切入, 以诗译诗。 关键字既能保持原味, 诗歌化的翻译又基本可以达到 无痕有味的境界。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和着重点的不同而已。 无痕有味的境界。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和着重点的不同而已。 冰心曾将七对叠字意译为: 冰心曾将七对叠字意译为: Forlorn and sad , grieving with hurt ; The season grows warm , despite its chill ; Yet hard it is to find any rest. 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 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 so dreary So lonely , without cheer ,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徐忠杰老先生把词诗歌化, 颇有韵味, 惜乎字数太多。 徐忠杰老先生把词诗歌化, 颇有韵味, 惜乎字数太多。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 I can find Even the weather has proved most unkind 林语堂先生将七对叠字同样只用了十四个音节进行意译。 林语堂先生将七对叠字同样只用了十四个音节进行意译。 他自己说, 我译李易安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他自己说,“我译李易安的《声声慢》, 那”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 戚戚”十四字, 真费思量。须知全阕意思, 就在‘梧桐更兼细雨“ 那种‘ 戚戚”十四字, 真费思量。须知全阕意思, 就在‘梧桐更兼细雨“, 那种‘独自怎生 得黑”的意境。所以我用双声方法,译成: 得黑”的意境。所以我用双声方法,译成: so dim , so dark , so dense , so dull , so damp , so dank , so dead 十四字译出, 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 而最后dead 一字最重, 十四字译出, 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 而最后dead 一字最重, 这是译诗的 人苦处及乐处, 煞费苦心, 才可译出” 林译全部用单音节字, 押头韵, 层层递进, 人苦处及乐处, 煞费苦心, 才可译出”。林译全部用单音节字, 押头韵, 层层递进, 而且全部是d 字母开头的单音节词, 表现出了林译对词汇的色彩及其程度的把握, 而且全部是d 字母开头的单音节词, 表现出了林译对词汇的色彩及其程度的把握, 堪 称绝译。但美中不足的是, 十四个绝妙好词中就重复了七个so 可以用so叠罗汉了。 so叠罗汉了 称绝译。但美中不足的是, 十四个绝妙好词中就重复了七个so , 可以用so叠罗汉了。 尽管如此绝译, 也有人认为Clara 许渊冲和林语堂的译文“ 尽管如此绝译, 也有人认为Clara Candlin , 许渊冲和林语堂的译文“无论哪一种都 没能完全体现出汉语重叠的修辞美与音韵美” 没能完全体现出汉语重叠的修辞美与音韵美”。 从认知意义的高度来说, 诗歌可以意译(paraphrase) , 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诗歌的意义或认知内容( sense or cognitive content) 是一种普遍通行的课堂行为。 由于语体意义的模糊性, 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 诗歌 翻译也鲜有不被人商榷的。尽管对于“诗词是否具有可译性”的争议由来已久, 我们 还是试图翻译这首千古绝唱, 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诗歌。

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eak.
(辜正
坤 译)
可编辑ppt
13
三、扩张性翻译(expansive translation)。这 是一种极度自由的翻译方法,最典型的是庞德 的汉诗英译本。庞德因为自己不懂汉语,只好 根据别人的解释把中国古诗译成英语。他的译 诗不仅改掉了大量原诗的意象,而且还增加了 许多译者自己对原诗的阐释,所以他的翻译已 经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了。“附录一”里《月 夜》的第五个译本,即Hawkes的译本,也可 归入此类翻译。这种翻译方法背离了翻译的根 本宗旨,通常也不宜提倡。
可编辑ppt
17
在决定了翻译的基本方法以后,在翻译的过程中,还 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 个问题。 首先,译者必须决定诗歌的具体形式,如应 该采用格律诗还是自由诗的形式,采用何种押韵方式 等。这些都取决于原诗的形式、意境、押韵方式和译 入语有具体情况,很难一概而论。如“附录一”中 《春望》和第三个译本的形式就是译者根据原诗的意 境所作的、有点“冒险”的选择。同样,《西风颂》 的几个汉语译本的押韵方式也是译者根据具体情况作 出的选择。再如,苏格兰诗人Robert Burns的名 诗 A Red, Red Rose的两个译本中,郭沫若的译本和陈 美月的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千秋:
可编辑ppt
14
四、模仿性翻译。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译者借用原诗的 形式或思想,用译入语进行的再创作,因此也不是严 格意义上的翻译方法,前面引用的《鲁拜集》的片断 即属此类。 从这里介绍的四种翻译方法可以看出,人 们通常采用的是阐释性的翻译方法。但有时候译者也 常常采用介乎形式性翻译和阐释性二者之间翻译方法, 即在尽可能直译的基础上对译诗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或者在基本用采阐释性 翻译的基本上,尽可能保留原诗的意象和音韵节奏特 征。换言之,有些译诗看上去更像前者,有些则更像 后者。例如:下面李白的《静夜思》的两个译本中, 许渊冲的译本显然更直译些,更接近形式性翻译,而 王守义和诺弗尔的译本则比较偏重阐释:

同构关系在汉语诗词英译中的应用——以徐忠杰、许渊冲对李清照词《如梦令》译本为例

同构关系在汉语诗词英译中的应用——以徐忠杰、许渊冲对李清照词《如梦令》译本为例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morphic Relations in Chinese Poetry——A Case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Ru Meng Ling from Xu Zhongjie and Xu
Yuanchong
作者: 王晓霞
作者机构: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138-140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同构关系 《如梦令》 古诗词翻译
摘要:同构关系在英译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主要是由重复,添加,交替,拼合四种具体方式构成。

汉语古诗词的英译最能体现出英汉语篇衔接在同构关系手段上的差异。

从胡壮麟同构关系下的四种具体方式出发,通过研究徐忠杰、许渊冲两位翻译家对李清照词《如梦令》的两篇译文,来分析汉语诗词翻译中的英汉一致以及不一致现象,对今后的汉语诗词英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译英的"三美"。

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

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

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
唐年青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6)003
【摘要】诗是诗人心境与外界事物交会融合而成的心灵语言.古诗的翻译是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译好一首古诗,首先要读透原诗,理解它所包含的深意,而后要不断揣摩如何用诗化的目标语言再现原诗的意境和内涵.从两首中国古诗<江雪>及<青青河畔草>入手,分析了刘克璋、徐忠杰、Burton Watson、许渊冲和汪榕培等人的译文,浅析了其译诗的艺术,指出不论直译还是意译,贵在传神达意.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唐年青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格式塔意象再造:古诗英译意境美之道——以柳宗元《江雪》译本为例 [J], 辛红娟;覃远洲
2.从《江雪》的英译看古诗英译之"形式对等" [J], 郭国旗
3.从唐诗《江雪》的不同译文比较谈古诗英译之艺术 [J], 胡渝镛;翦洁
4.“三美”理论视角下的古诗英译--《枫桥夜泊》、《江雪》赏析 [J], 蒋艺
5.浅谈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的把握--以柳宗元《江雪》为例 [J], 娄梦佳;宫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忠杰翻译原则研析
作者:李正栓, Li Zhengshuan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6
刊名:
外语与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2005,(10)
被引用次数:3次
1.许渊冲唐宋词一百五十首 1996
2.许渊冲毛泽东诗词选 1993
3.高磊;张艳玲唐诗宋词鉴赏大典 2002
4.徐忠杰词百首英译 1986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2001
6.商务印书馆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 1999
7.徐忠杰唐诗二百首英译 1990
1.何咏梅唐诗《凉州词》及其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 2009(10)
2.张宏娴.李加强唐诗翻译中的第三空间——霍米·巴巴之杂合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 2008(3)
3.王方路中国古诗英译的女性隐喻视角[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yywyjx200510013.aspx
授权使用:陕西师范大学(xasxsfdx),授权号:8f88f920-dd8c-4f30-b1d1-9ef20161975a
下载时间:2011年5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