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标准和原则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例2. 你们谁想参加春游就在星期五之前报名并交费。 原译:You whoever wants to go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your name and pay dues before Friday.
译文1:Whoever wants to join the spring outing should sign up and pay the expenses before Friday. 译文2:Those of you who want to go on the spring outing are required to sign up and hand in the payment before Friday. 译文3:If any of you w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and pay for it before Friday.
例2. 在战争期间,他私藏了许多珍贵的物品。
In wartime, he accumulated many scarce items. 改译: In wartime, he hoarded many scarce items.
例3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that your mother kicked the bucket. 改译: 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of your mother’s death.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例6.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译文: 译文: The boy was about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改译: 改译:The boy was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例7.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译文: 译文:He will come after a week or two. 改译: 改译:He will come in a week or two.
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每天与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完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靠着躺下,躺下就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就起来,起来后就回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享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独特。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自己的神思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却没有谁能够找到它们的边界;自己的情怀无边无际地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定,形体消散,仿佛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都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
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跟从老师求学的风尚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英语翻译原则
英语翻译原则英语翻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对于一个好的翻译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英语翻译的原则:1. 准确性准确性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的准确性,不能随意加减或修改原文的内容。
译文应与原文保持一致,并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2. 通顺性译文应该通顺、连贯,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句子结构、语序、词语搭配等都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忠实性忠实性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凭主观意愿对原文进行偏颇的解释或添加自己的观点。
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使读者感受到原文的原汁原味。
4. 简洁性译文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译文的意思。
5. 专业性翻译是一门专业技巧和知识的结合。
翻译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对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行业常识要有所掌握。
尤其对于科技、医学、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6. 文化转化英语翻译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翻译时应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文化转化,使译文更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7. 上下文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歧义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只有对原文的前后文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总之,英语翻译要保证准确、通顺、忠实于原文,并考虑到专业性、简洁性、文化转化和上下文的理解。
翻译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翻译三原则
1.1 严复的“信、达、雅” 关于“信”,严复认为:译文应该抓住全文要旨,对于词句可以有所颠倒增删,只要不失原意,不必斤斤计较词句的对应和顺序。
关于“达”,严复认为:达非常重要。
只信而不达,译了等于没译;只有做到达,才能做到信。
要做到达,译者必须首先认真通读全文,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进行翻译。
为了表达原意,可以在词句方面作必要的调整改动。
关于“雅” ,严复认为:译文要雅,否则没有人看。
“雅” 是指“古雅” ,要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文。
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不少人对于“雅”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能脱离原文,片面求雅;如果原文不雅,译文怎么能雅?况且,严复主张的是古雅,即用古文进行翻译,这是不可取的。
至于“信” 和“达” ,多年来用作评价翻译的尺度,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是没有异议的。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
“信” 指的是“忠实” ,“达” 指的是“流畅” ,“雅” 指的是“尔雅”。
所谓“尔雅”, 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一百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对“信” 和“达” 没有什么争论, 唯有“雅”字例外。
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进行翻译是不行了。
因此人们对“雅” 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
纵观各家之言,我认为周照良教授的解释是比较可取的。
周照良教授在“翻译三论” 一文中说:“我认为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
得体不仅仅指文笔,而是指文笔基本上必须根据内容来定;文笔必须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风格。
”他还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以为要看内容而定。
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
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 特别是经典著作, 信就应当放在首位。
... 至于文学翻译, 那当然要讲究文笔。
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1.信达雅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在语义和语法上与原文一致。
2.通顺流畅原则: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流畅性上与原文相当。
3.文化转换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适当的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4.情感传达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使译文在情感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5.信息完整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中的信息完整性,不遗漏重要的信息或细节。
6.习惯表达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口语习惯。
7.时效性原则:翻译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翻译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翻译原则
1,尽量直译,保留原文风格。
正如王佐良主张的翻译标准为“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做到整体效果的真正对等,达到通篇神似。
2,不能直译的地方可以意译,尽量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3,注意译文行文是否符合中文写作习惯。
4,保证译文质量,避免虎头蛇尾。
5,通篇出现的重要专有名词,要在baidu,google等大的搜索引擎进行验证。
若不能保证准确性,则新建word文档,把类似专有名词记录下来随译文一起提交。
6,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表达内容要准确而完整。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与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们是指导文学翻译的重要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文学翻译具有以下原则:
1. 完整性原则:尽可能地确保原文语言、意义以及文学效果都要充分表达。
2. 相似性原则:文学作品被翻译后,其文风韵味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文学特点。
3. 对比性原则:只有对比原文和译文,才能够使翻译结果更接近原文的内容和效果。
4. 自如性原则:翻译者应当尽可能地用当地词语改写原文,以便使翻译结果易于理解。
5. 保持原味原则:尽可能多地保持原文的文学特点,如引经据典,歌赋、诗等文学形式,把原文的文学意境都尽可能多地传递出来。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的三个原则是直译原则、意译原则和文化转换原则。
直译原则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词句的顺序和结构,尽量避免对原文进行任何改动。
这个原则适用于那些词语和句子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相对应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情况。
直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忠实性,它能够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意译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允许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改编,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在意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增减词语、转换句子结构、调整语气和修饰等手段来进行翻译。
意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读者的理解和感知,以及译文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文化转换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
文化转换原则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在目标文化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接受。
这三个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读者的需求来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译者通常会根据翻译的难易程度、原文的特点、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目的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翻译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通顺性是指翻译后的文章在语法、语调、语气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相符合,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使读者易于理解。
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确保文章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翻译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化
英汉对译时必须使译文规范化,即所用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语法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汉语说:"他走得很快。""他"是主语,"走"是谓语,"很快"是补语。翻译成英语:He walks very fast.尽管语序相同,但"very fast"是状语而不是补语。又如:"我在中国银行工作。"这个句子的状语"在中国银行"放在动词"工作"之前,而英语则把它放在"work"之后,即:"I work in (at, for) the Bank of China."如果将此句再倒译成中文"我工作在中国银行",就西化了,不符合汉语习惯。由此可见,要使译文规范化,必须牢固而又清楚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然译文将晦涩难懂。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人民大会堂
Trademark 商标
Income tax 所得税
Value-added tax 增值税
第二节 翻译的基本方法
前面提到英汉两种语言文字有的可以对应,有的只能部分对应。因此,翻译时使用最多的是完全对译和部分对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要进行艺术加工,即合并、拆散、引申、增加、减少、补充说明等,才能圆满地完成翻译任务。现分别举例简述如下:
第一节 翻译的基本标准
(一)准确
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不能犯原则性错误。比如,西方国家常把我国的台湾省和其他国家等同起来,翻译时应作技术性处理,把台湾单列出来,并加上"地区"二字,以示区别。动笔之前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找出难点,特别是无法对译的地方,然后再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记下相关的提示词汇和术语。准备妥当之后才着手翻译,按照中外语言文字的不同习惯,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尽力做到所谓"信、达、雅"。英语和汉语一般都有对应的语汇,然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常不能完全对应。比如汉语习惯称亚洲"四小龙",英语虽然可译成the Asian "four dragons",但西方人大都叫the Asian "four tigers"或"four tigers" in Asia,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dragon是一种类似鳄鱼或蛇,长有翅膀会吐火的怪物,常常守看金银财宝。成语或谚语更是如此,非但无法对应,有时甚至连原文的踪迹都没有了,如 "Don't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如果按照字面直译成"不要教你的奶奶磕鸡蛋",让人看了会莫名其妙。要是意译为"不要班门弄斧",就既表达了原意,也符合汉语习惯。和汉语一样,英语的成语也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很难对译成汉语成语,只好意译。这里再举几个例子:
翻译原则有哪些
翻译原则有哪些翻译原则是指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方法。
以下是翻译原则的主要内容: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原意和语气,不加删除、增加或曲解。
译文应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2. 阅读者导向原则:翻译应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译文不仅要准确,还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3. 周全性原则:翻译应全面收集原文的相关信息、背景和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完整意义,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
4. 简明扼要原则:译文应简洁明了,语言流畅,不过多冗长或累赘。
适当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5. 规范性原则: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用法规范,避免使用古语、方言、口语和其他不合适或过时的表达方式。
6. 一致性原则:翻译应保持译文内部的一致性,尽量使用相同的词汇、句型和结构,以增强译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7. 美观性原则:译文应具有美感和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其阅读的兴趣。
文字排版、标点符号和字体等方面也需要注意美观和统一。
8. 翻译审定原则:翻译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审定和校对,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连贯性和优化性。
审定人员应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9. 专业素养原则: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目标语言,还要对原文语言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翻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
总之,翻译原则旨在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使译文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语言规范和读者需要,并经过专业审定和校对,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工作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为使译文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翻译工作者应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准确性原则。
一切翻译都必须严格地遵循原文,并尽可能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内容,以便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第二,客观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应客观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得更改原文的意思,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第三,完整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必须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即保留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不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原文的有用信息。
只有这样,原文中的语义或信息才能被平等地转化为译文,以便读者得到原文的完整理解。
此外,严格遵守这三条原则也是翻译工作者一种职业道德的表现。
因此,翻译者应当尊重原文,尊重语言文化,严格遵循翻译三原则,力求翻译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翻译三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是翻译工作者负责任的行为准则,也关系到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翻译者应牢记这三条原则,以确保专业的翻译质量。
- 1 -。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翻译十大原则》课件
原则四:考虑受众需求
翻译的目标是为受众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我们应该考虑受众的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原则五:保护隐私和机密
在处理敏感信息的翻译任务时,我们应遵循保密和隐私的原则,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原则六:确保一致性和连贯性
翻译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对于传达信息的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术语和风格, 以确保译文的连贯性。
原则十:不断学习和提升翻译 技能
翻译是一门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技能。我们应积极参加培训、学术交流和行业 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和专业水平。
《翻译十大原则》PPT课 件
欢迎来到《翻译十大原则》的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翻译的精髓,学习如 何准确传达信息、尊重文化差异以及提升翻译技能。
应用背景
无论是商务、学术还是文化交流,翻译在连接不同语言社群之间起着重要的 桥梁作用。了解翻译的十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翻译挑战。
原则一:准确传达信息
原则七:遵循专业道德规范
作为翻译专业人士,我们应该遵守专业道德规范,包括保持译文的诚实。
原则八:善于使用参考资料
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善于使用各种参考资料,如词典、语料库和专业文献, 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原则九:与客户建立有效沟通
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对于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至关重要。我 们应该及时沟通和协商,确保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通过仔细研究和理解原文,选用适 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原则二:保持语言的流畅和自然
翻译不应只追求准确性,还应力求使译文更加流畅和自然,使读者能够像阅读原文一样享受翻译之美。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一、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转换
翻译本质上是把文本从源语言转换到目标语言,并使接受者理解被转换文本的过程。
因此,翻译本来是一种把语言、文化以及其他文本特征以某种形式转换出来的过程,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简单地改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能够捕捉文本的根本意思,分解其文化内涵。
二、翻译基本原则
1. 正确性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与源文准确无误,因此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源文意思,在翻译时尽可能保留源文的准确内涵,做到言之有物、正确无误。
2. 一致性原则:翻译者应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无论翻译者如何变化,他们只能用一种风格来翻译源文,而不能存在差异。
3. 实用性原则:翻译必须主要考虑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主要考虑用户情境,确保译文有效传达源文的中心意思,并与其文化与语言背景相适应。
4. 简洁性原则:翻译必须严格控制字数,不能只翻译一切,保持简洁,译文应该清晰易懂,表意鲜明。
5. 时代性原则:翻译必须根据源文和受众的理解情况,将译文内容维持在时代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恰当水平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翻译的局限性
即使在实施翻译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实现源文的精确传达,这是由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接受者的认知水平等多个方面造成的,译者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将源文的内容和文化延伸到目标文本中,使其尽可能地贴近源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有其局限性,译者可以做到的并不能比把源文“完全”翻译给目标语言读者,只能是尽力做到最好。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中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文义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力保持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的准确性。
2.理解文化差异: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存在,避免对读者产生误解。
3.注意语法和语义:中文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语义规则,翻译时要注意词语和句子的结构,使得翻译结果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4.考虑读者的背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翻译内容。
5.保持风格一致性:如果原文有一定的文体和风格,翻译时要尽量保持一致,使得翻译结果在语言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6.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翻译时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等,但要注意辅助工具的局限性,需仔细核对翻译结果。
以上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进行中文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翻译三原则
1.1 严复的“信、达、雅” 关于“信”,严复认为:译文应该抓住全文要旨,对于词句可以有所颠倒增删,只要不失原意,不必斤斤计较词句的对应和顺序。
关于“达”,严复认为:达非常重要。
只信而不达,译了等于没译;只有做到达,才能做到信。
要做到达,译者必须首先认真通读全文,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进行翻译。
为了表达原意,可以在词句方面作必要的调整改动。
关于“雅” ,严复认为:译文要雅,否则没有人看。
“雅” 是指“古雅” ,要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文。
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不少人对于“雅”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能脱离原文,片面求雅;如果原文不雅,译文怎么能雅?况且,严复主张的是古雅,即用古文进行翻译,这是不可取的。
至于“信” 和“达” ,多年来用作评价翻译的尺度,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是没有异议的。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
“信” 指的是“忠实” ,“达” 指的是“流畅” ,“雅” 指的是“尔雅”。
所谓“尔雅”, 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一百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对“信” 和“达” 没有什么争论, 唯有“雅”字例外。
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进行翻译是不行了。
因此人们对“雅” 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
纵观各家之言,我认为周照良教授的解释是比较可取的。
周照良教授在“翻译三论” 一文中说:“我认为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
得体不仅仅指文笔,而是指文笔基本上必须根据内容来定;文笔必须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风格。
”他还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以为要看内容而定。
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
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 特别是经典著作, 信就应当放在首位。
... 至于文学翻译, 那当然要讲究文笔。
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在中英对译中,有五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下面将对这五大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准确性 (Accuracy)准确性是中英对译的基本原则。
对于翻译来说,首要目标是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结构和语法,并将其精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准确性的实现需要对双语语言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充分的了解。
2. 通顺性 (Fluency)通顺性指的是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
译文应具有好的语感和朗朗上口的特点,避免使用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为了保持通顺性,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的运用,使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相符合。
3. 简洁性 (Conciseness)简洁性是指译文应尽可能保持简洁明了。
在中英对译中,应该避免冗长或累赘的表达方式。
简洁性的实现需要对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方式的适当性进行平衡。
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译者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赘述或重复。
4. 一致性 (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上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中英对译中,如果同一种说法在源语言中出现多次,译文中应保持一致,避免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致性的实现需要译者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5. 意译性 (Idiomaticity)意译性是指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具有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在中英对译中,有时直译无法完全传达源语言的意思,此时需要进行意译。
意译性的实现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慣用語的了解,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直译,从而使译文更加地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总结:中英对译的五大原则为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原则,以确保译文贴近源语言的意义,流畅自然,简洁明了,统一一致,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优质的中英对译作品。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十大原则
原则二:考虑语境,适
原则六:注意语言流畅, 避免生硬翻译
原则十:注意语言得体, 避免失礼翻译
应目标语言
原则四:注意文化差异, 避免误解
原则八:注意语言准确, 避免误译
原则一:忠实原文,准 确传达信息
原则五:注意语言规范, 避免语法错误
原则九:注意语言生动, 避免枯燥翻译
原则三:注重风格,保
持原文风格
持续改进:根据跟踪评估 结果,对改进计划进行优 化和调整,持续提高翻译 质量
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关注翻译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参加翻译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实践和反思,不断改进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质量
汇报人:XX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忠实于原 文的意思和风格,不能随意增减或改变 原文的内容。
准确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 文的准确性,不能出现误解或误译的 情况。
确保翻译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提高翻译的质量 和效率
维护原文的语境 和文化背景
促进跨文化交流 和理解
理解原文的语境和背景
理解原文的词汇和语法
原则七:注意虑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差异
风格和语气:确保译文的 风格和语气与原文保持一
致
逻辑性和连贯性:检查译 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否
合理
语言准确性:检查译文 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和
表达方式
语法和拼写:检查译文 的语法和拼写是否正确
专业术语:检查译文中 的专业术语是否准确无
清晰性原则:确保翻译 的清晰性,避免模糊和
歧义
连贯性原则:确保翻译 的连贯性,避免断章取
义和跳跃
适应性原则:确保翻译 的适应性,适应不同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他们讨论着这个问题。由于他迟迟未归,他们几乎对他很快回来不抱多大希望,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了他上楼的脚步声。
分析:第一种译文貌似忠实,但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在他迟迟不归上建起了结构脆弱的希望”一句完全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第二种译文则摆脱了原文结构,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把原文第二个分句译成两句,符合汉语句式短小的特点,并根据上下文增加了相应的信息“对他很快回来”,对building up some weak structure of hope进行了减词和转换处理,译为“不抱多大希望”。这种译文才称得上是通顺。
除文学翻译外,通顺一般指译文语言必须“力求其易解” (鲁迅语),摆脱原文束缚,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没有死译、硬译现象。如:
They were discussing this question, and were almost building up some weak structure of hope on his prolonged absence, when they heard him on the stairs.
忠实有时还涉及文化问题。到底是应该忠实于译出语的文化还是译入语的文化?出于翻译不同的目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则。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俗语: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A.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a meal without rice.
B.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另外,再多说一句,翻译中的画面感很重要,因为文字最终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都是一副画面,所以画面怎么安排是很重要的。经常读到一些特写或是场景描写,视觉非常混乱,前、后、远、近、上、下、点、面,一会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让人看得很是眼晕,画面支离破碎。我丝毫不怀疑那些译者忠实于原文的态度,脸语句顺序都忠实了,说不定还造出一大串莫名其妙的长句,里边含若干个从句以及定、状、补等等,却唯一忽略了他写出来的是中文,真是白白糟蹋了版面。
翻译的原则还根据作品文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翻译文学作品更强调美学原则,翻译科技作品更注重忠实于原文,翻译广告则更注重读者的感受。
随着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加深,翻译原则也处于不断发展中。功能语言学为翻译引进了功能对等原则。如在中国,熟人相互之间经常使用的问候语是问“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而在英语国家,熟人之间见面的问候语比较多,如问好的有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It’s a nice day, isn’t it?等等。因此,这些在意义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表达方式在某种语境下可以用来相互翻译,以获得功能对等。同样地,英语的cheers与汉语的qiezi(“茄子”)在摹形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发音动作达到摹形“微笑”的效果。这两个在意义上毫无关系的词语因在某种语境下如照相用语中构成了功能上的等同词。
翻译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最怕者,莫过于一知半解。大家都在说忠实于原文,但有的人却常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为了忠实于形式,以为肯定句就非得译成肯定句,外国人照相时说“cheese”就一定不能译成“茄子”,这样的理解殊为可笑。其实,就个人理解,所谓的忠实,忠实于原意只不过是最起码的要求,即不能胡乱编造,这一点懂一点英文或是会查字典的人都能做到,没什么稀奇,以为这样就是一个译者,没来由地倒是玷污了这个称谓;真正的忠实,除了忠实于原意,更重要的是忠实于目标语言,别忘了翻译的目的是向目标语言的读者传递信息和美感,如果为了忠实于原来的形式,翻出的东西生硬无比不知所谓,那又翻他做什么!还有一点,单就语言形式来说,任何语言的丰富程度都比不上中文,英语也就那么字母的组合,但中文却要丰富许多,这也就是说,英汉翻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窄的源语言和一个极大丰富的目标语言之间的较量,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了一辈子翻译,倒有一大半的中文优秀文字艺术、形式用不上,真是可笑。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英汉翻译比的不是英文功底,因为做这一行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到哪儿去,真正拼的是中文功底,这才是真货。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这两种译文都称得上是通顺。但第一种译文是以译出语为取向的。我们知道“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没有米就做不出一餐饭来,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以面包为主食的英语国家读者来说,没有“米”也能做出一餐饭,因此第一种译文可能很难理解。为了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第二种译文把“米”(rice)改成了“面粉”(flour),把“饭”改成了“面包”(bread)。这两种译文孰优孰劣?这就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如果译文旨在介绍中国文化,那么显然第一种译文更好。但对于只想了解小说情节的读者来说,第二种译文无疑更好。
下是关于风格的例子:
“I kept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 said 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
以下文字摘自网络,作者不详。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关于如何忠实原文感情的例子。我们知道,英语中有些词语具有褒贬两种感情色彩,如ambitious既可以用作褒义词,指“雄心勃勃”,也可以用作贬义词,指“野心勃勃”。同样地,aggressive既可以用作贬义词,指“好斗的”、“挑衅性的”,又可以用作褒义词,指“有进取性的,有冲劲的”。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要对其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处理。如:
此外,画面感还可以体现在人物对白之中,做翻译的应该都有感受,英文对白中的东西不外乎就是said\answered\asked\repplied\puzzled这几个,而且用得最多的往往是第一个,翻来覆去老是“说”,明明是问句,也是“说”,一说到底。当然,“说”也会形成一个画面,至少读者能想到张开嘴巴的画面。但根据原文意境,如果略加便通,把这么多“说”换成“问道”“奇道”“感叹道”“沉吟道”“叱道”“不解”“打趣”“明知故问”等等,则在张口的画面上,读者肯定在说话人脸上能看到一个问号、叹号等等情绪方面的东西。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在翻译会话含义时力求语用对等,这也是翻译中要遵循的一条原则。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 “You’ve stolen my question.”
“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我正要问你呢。”
“Do you kno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sk me another.”
不过话又说回来,译者、编辑、选题三位一体,而且三者之间是短板效应,成书的结果不取决于最强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个人倒是比较倾向于完全不懂英文的编辑,倒也不是说编辑不懂英语就可以糊弄,而是大家的评判标准是统一的,都是针对译文来评判。最怕的莫过于那些懂点英语,却又不懂翻译的人,那就难办了,说不定他非得让你把“cheese”改为“奶酪”,读者自是一头雾水,照个相几个人大喊“奶酪”这是想做什么?难道有人动了他们的奶酪?
A. 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B. 你这不是瞎说吗!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我答不上来。”
当然,汉语中也存在这种答非所问的情况。第二句后半部分也可译为“你问点别的吧。”
That想要听的全部的话。
B. 够了,别再说了。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Arrogant and ambitious, the Israeli leaders thought that we would fall on our knees in surrender.
以色列头头们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以为我们会屈膝投降。
分析:原文中,ambitious与表示贬义的arrogant并用,显然这里是贬义。因此译文把其处理为“野心勃勃”,同时把中性词leaders翻译为“头头们”,使译文在感情色彩上保持一致。
A. “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 “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嶶花儿……”
B. “我听到那消息以后,”辟果提先生说,“瞒了她差不多一年。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有十分美丽的树,屋顶上有蔷薇花……”
分析:上面两种译文哪一种好呢?首先我们来分析原作。这段话出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为了说明辟果提(Peggotty)没有文化,说话不规范,作者使用了拼写错误(如arter,实为after)、句法错误(主谓不一致,如we was,规范的说法应是we were;形容词最高级形式错误,如the beautifullest,规范说法是the most beautiful)、用词搭配错误(如heard on it)等。第一种译文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使用了带有方言性质的词语如“俺”、“挺背”等,不规范的用语如“说不出的最漂亮”来处理,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而第二种译文用的是规范语言,虽然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但却没有体现原文的风格。
而且,中、英文之间的语法区别太大,英语中有时态、人称等语法,都带有很强的功能性,但中文却没有。如何从中文中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来向读者传达原文的这些功能性表述,就成了译文优劣的一个直观判断标准。中文中也有许多英语中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语气助词、歇后语、方言、俗语、对联、谐音等等,单就诗歌来说,就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细分下来更多,诗经、离骚、汉赋、古体诗、骈四俪六、律诗、绝句等等,文章最起码也分为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形式的变换皆能像读者传达不同的意境。英语中为了表达一个人的粗俗,不外乎就是故意用一些错误的语法或拼写,而译文要表现一个人是白字先生,还是刻画为一个下里巴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