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教育法制基础形考册作业三参考答案
201109教育法制基础形考册作业三参考答案
 作业三第五章一、填空题1.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务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3.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4.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教师对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6.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7、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8、教师职务制度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有专门业务知识和相应学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岗位。
9、实行教师聘任制,应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二、判断题1、在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由学校确定。
(×)2、对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教师,可以给予行政处分,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3、教师可以开拆未成年学生的信件。
(×)4、对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学校有权予以解聘。
(√)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业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6、教师的权利义务始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任职,终于解聘。
(√)7、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没有数额限制。
(×)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08—111页或第270页《教师法》第七条。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用法律基础学习指导及形成性考核(2011)第9页答案第三部分试题类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C)。
[爱国的统一战线。
]2、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C)。
[总理个人负责制。
]二、多项选择题1、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有(ABD)。
[强制拘留、强制传唤、强制履行。
]2、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有(ABCD)。
A、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B、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C、损害必须是直接的,现实已经产生的;D、赔偿是法律已经规定了的;三、简答题1、简述犯罪的特征。
(答案见课本204页)答: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构成犯罪。
2>、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行为只有触犯了刑法,才构成犯罪。
3>、犯罪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即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果某一行为不应当受刑罚处罚,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2、简述我国法的渊源。
答: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类:(答案见课本11页)1)、宪法。
2)、法律。
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4)、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渊源。
7)、国际条约。
四、论述题:论述如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答案见课本35页)答:宪法既是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产物,也是健全民主和法制的最高依据。
宪法的实施程度更是衡量一国民主与法制健全程度的标尺。
我国宪法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保护每个公民正当的个人利益。
宪法能否贯彻执行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还要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各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实施宪法。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作业2-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作业2-3参考答案形考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共10分)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 从教育法的价值的功能出发,可将教育法的价值分为教育法的目标价值和()价值两大类。
A. 公平B. 形式C. 正义D. 实质3.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在平等基础上所发生的()关系与人身关系。
A. 财产B. 经济C. 所有权D. 所属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个学科门类授予。
a. 12b. 11c. 10d. 135. 教育评估主要有四种类型,其中,()评估是国家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制度。
A. 办学水平B. 选优C. 学校内部D. 合格二、多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共10分)6. 下列法律规定中,()属于授权性规范。
A.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B.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C.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D.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7. 受教育权利的内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形成了()。
A. 生存权说B. 发展权说C. 学习权说D. 公民权说8. 学校教育制度,通常称为学制,或称为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学校教育的体系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A. 任务B. 修业年限C. 入学条件D. 性质9.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和因果关系。
A. 损害事实B. 责任类型C. 违法行为D. 主观过错10. 教育行政诉讼与教育行政复议的区别在于:两者的()不同。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分)1、习惯2、法系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4、行政主体5、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6、国务院7、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8、职位分类制度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B2、ABC3、ABCD4、ABD5、ABCD6、A7、ABC8、D 9、ABCD 10、ABCD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国家意志,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达到一定社会秩序,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根据法律规范所产生的关系。
3、行政责任就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4、抽象行政行为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制订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
(1)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2)法所体现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随意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法所体现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行政行为的特征。
(1)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
(2)法律规定或授权的行为。
(3)具有一定的裁量刑。
(4)具有国家强制性和单方意志性。
五、论述题(14分)【分析】在本案中,废品收购站的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均由陈某所办理,经营者为陈某。
因此,应由陈某对收购站的非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相对人应为陈某,而非陈某之子。
市公安局将陈某之子作为违法主体进行处罚,属于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认定不合法,该处罚行为违法,应该撤消。
此外,市公安局的处罚还存在违反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违反罚缴分离制度等错误。
国开电大 教育法学 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电大教育法学形考任务3答案形考任务3:阶段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方框,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现行教育行政机关的设置分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
其中,中央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一般是指( D )。
选择一项:A. 教育委员会B. 教育局C. 教育厅D. 教育部2.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指学生以其权利能力和( C )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取得的一种主体资格。
选择一项:A. 学历B. 学业成绩C. 行为能力D. 工作成绩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 C )。
”选择一项:A. 体育锻炼B. 劳动任务C. 学习任务D. 作业4. 社会的教育权利,简称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 A ),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参与或举办教育的权利。
选择一项:A. 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B. 社会组织或个人C. 公民D. 社会组织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 A )和便利。
”选择一项:A. 帮助B. 指导C. 服务D. 设施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共10分)6. 教育行政机关的义务主要包括( ABCD ) 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保障权益义务B. 遵守法定程序义务C. 告知义务D. 保障经费投入7. 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为( ABCD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必须有符合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B. 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C. 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D. 必须有合格的教师8. 下列各项中,( AC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C.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D.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9. 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包括( ABCD )。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4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4作业3一、填空题: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所取得的主体资格。
2、我国学校目前实行的内部领导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包括:国籍要求、思想道德要求、业务要求、学历要求或资格考试要求。
4、教师职务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岗位的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5、学生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由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
6、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努力学习的义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二、选择题:1、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和审批两种程序性管理制度。
其中,审批制度一般包括审核、批准和(C)三个环节。
A.登记B.注册C.备案D.测评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法》中列举的学校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之一?(D )A.招生权B.学籍管理权C.教师聘任权D.设施占有权3、在《教师法》中,将教师身份明确表述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D )”,从而在法律上确定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
A.工作人员B.人类工程师C.技术人员D.专业人员4、教师聘任制的运行是指教师聘任合同具体发生法律(B)的过程。
A.影响B.效力C.作用D.功能5、在《教育法》中,规定了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D )等合同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A.生命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人身权、财产权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称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D)的违法行为。
A.严重危害社会B.严重危害社会,需要进行刑事处罚C.需要进行刑事处罚D.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进行刑事处罚三、简答题:1、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1)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必须有合格的教师;(3)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国开平台教育学形考三答案(可查找)
国开平台教育学形考三答案(可查找)试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选择一项:A.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B.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D.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E.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反馈您的答案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试题 2正确得分 2.50/2.5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一种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
选择一项: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程序教学模式D.概念获得教学模式E.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反馈您的答案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试题 3正确得分 2.50/2.5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选择一项:A.班级授课制B.现场教学C.小组教学D.个别教学E.复式教学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班级授课制试题 4错误得分 0.00/2.5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又要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这是贯彻()教学原则的要求。
选择一项:A.启发性原则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C.直观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E.量力性原则F.循序渐进原则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试题 5正确得分 2.50/2.50 分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师所采取的是()教学原则。
选择一项:A.量力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启发性原则F.巩固性原则反馈您的答案是正确的。
《教育学》形考三题库及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所遵循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正确答案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
正确答案是:讲授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属于()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是:直观性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一种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
正确答案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正确答案是:量力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正确答案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引起学习动机,是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正确答案是: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又要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这是贯彻()教学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的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是:疏通引导试题正文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是:长善救失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或情境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正确答案是:陶冶教育法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正确答案是:心理咨询法“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正确答案是: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德育的实质在于()。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汇总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及答案1.联系实际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答:①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但这种提高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②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所使然。
第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次教育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第二、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对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这会导致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第三、德育过程各因素参与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③根据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把握好以下方面问题对于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人”,长抓不懈。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反复,反复抓。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题: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教育法学作业形考3
形考任务3答案标准答案1:教育部标准答案2:行为能力标准答案3:学习任务标准答案4: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标准答案5:帮助标准答案6:保障权益义务;遵守法定程序义务;保障经费投入;告知义务标准答案7:必须有符合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必须有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标准答案8: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标准答案9:国籍要求;能力要求;学历或考试要求;思想品德要求标准答案10:警告;开除学籍;记过标准答案11:错标准答案12:错标准答案13: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是指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是各种教育行政执法形式都应遵循的共有原则。
一是遵循合法的原则,这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
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二是遵循合理性原则,这是针对行政执法中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
行政机关应当是执行法律的机关,其行为皆应依法实施,但由于行政事务的复杂性,立法机关不可能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完全约束行政行为,不得不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程度的行为选择权,即自由裁量权。
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裁量权较少受到法律的约束,就出现了被滥用的事实或出现具体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后果。
本着既能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有应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在行政执法上坚持合理性原则。
三是遵循权责统一原则,指在教育行政执法活动中,教育行政机关有权对教育行政相对人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同时,也要承担由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后果。
即权利的行使和责任的承担要统一,不能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
标准答案14:教师聘任制度是指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以签订定聘任合同的方式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形考任务3参考答案题目随机,已按字母顺序排列一、单选题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E.复式教学2.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规范性的内容和()的内容。
A.实践性B.认知性C.操作性D.意义性E.选择性3.德育的实质在于()。
A.育德B.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C.尊重他人D.孝敬父母E.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
A.读书指导法B.讨论法C.演示法D.讲授法E.谈话法5.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师所采取的是()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量力性原则E.巩固性原则F.启发性原则6.教师在教学中所遵循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量力性原则F.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F.量力性原则8.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体现的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C.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E.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9.历史上实质教育派与形式教育派之间的论争,是关于()的关系之争。
A.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B.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D.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E.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10.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或情境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国开大学《教育学》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大学《教育学》形考任务3满分答案一、单选题试题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
选择一项:O A•心理准备3B感知知识N c理解知识N D.巩固知识CH E运用知识F评价学习效果正确答案是:理解知识试题2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选择一项:9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A c.循序渐进原则A D•量力性原则AI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F巩固性原则正确答案是:量力性原则试题3教师在教学中所遵循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教学)教学原则 选择一项:□I A .因材施教原则B 量力性原则C 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E 启发性原则F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正确答案是:因材施教原则试题4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 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 ) 模式。
选择一项: E A •概念获得教学模式B 程序教学模式C •合作教育教学模式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H E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正确答案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试题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属于( 选择一项: QI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量力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F直观性原则正确答案是:直观性原则试题6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德育原则的要求。
选择一项:3A•长善救失9B疏通引导3C.知行统一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N E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正确答案是:长善救失试题7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选择一项:E A•榜样示范法QI B心理咨询法C •认知明理法D•品德评价法E自我修养法正确答案是:品德评价法试题8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的德育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三第五章一、填空题1.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务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3.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4.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教师对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6.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7、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8、教师职务制度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有专门业务知识和相应学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岗位。
9、实行教师聘任制,应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二、判断题1、在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由学校确定。
(×)2、对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教师,可以给予行政处分,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3、教师可以开拆未成年学生的信件。
(×)4、对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学校有权予以解聘。
(√)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业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6、教师的权利义务始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任职,终于解聘。
(√)7、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没有数额限制。
(×)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08—111页或第270页《教师法》第七条。
(共6点内容)2、简述教师依法履行的义务。
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12—116页或第271页《教师法》第八条。
(共6点内容)。
3、简述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
答: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有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任何学校与教师之间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法律关系,它不是由当事人协商而定的,而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任命制,并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但不能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否则教师可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2)民事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聘任制。
双方以共同的意愿为前提,以平等为原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都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和享有相应的权利为基本前提,使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四、论述题1.论国家教师制度,对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意义?提示要点:(1)P116(国家教师制度的定义及现行的教师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2)现行的三种教师制度的定义及理解、意义。
①教师资格制度……;②教师职务制度……;③教师的聘任制度……。
2、请结合工作实际,论如何正确行使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提示:参考教科书第107—108页的括号中的三点内容来答。
(最后结合实际加以论述一下)3、试举教育教学工作实例,论述教师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性?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11页最后一段内容来答。
(并要举一个相关的例子,来具体说明其重要性。
)第六章一、填空题1.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到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2.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受教育者在就学和完成规定学业发生困难时,享有获取国家、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援助的权利。
4.学生有权要求学校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给予公正评价。
并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5.学生装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而向有关部门申诉的权利,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学生有权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6.学生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8、《未成年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9、《教育法》中规定,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
二、判断题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3、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4、学生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5、学生有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的义务。
(√)6、对有轻微违法行为尚不够送工读学校的未成年学生,学校有权予以开除或勒令退学。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的权利。
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37—140页或第264页《教育法》第四十二条。
(共五项权利)2、简述《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的义务。
提示:参照教科书第147—149页或第264页《教育法》第四十三条。
(共4项义务)。
3、简述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P150答: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有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
(1)在育人宗旨上,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在教育观念上,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在安全保护上,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急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4、简述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P151答: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权的一种法定职责。
其宗旨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责任有以下几项:(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3)代理被监护人参加各类民事活动;(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5)在被监护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5、简述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P152答:国家制定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旨在防止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侵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
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易于模仿社会环境中的事物,并去学习、接受其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专章对社会保护作了具体规定。
从保护主体上看,包括国家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其内容涵盖了与未成年人的权利相关的方方面面。
四、论述题1.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提示要点:P137-140(学生权利的定义、权利的内容及理解。
)2、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P134提示要点:(1)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是由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设定的。
如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2)另一方面学校与学生是平等的,即学生从注册时起,就有权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与服务,同时,也应遵守学生的法定义务及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等法定义务,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3)结合工作实际论述。
3、论受教育权的演变及发展。
P132提示:(1)最早把受教育作为权利写进宪法的是1791年的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出于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把受教育权规定在宪法当中。
其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学校的规模不足以使每个儿童实现普遍平等的受教育权,因而受教育权在当时具有个人权利特点。
(2)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不断高涨,受教育权与其他权利一起被写进各国的宪法,成为法定的不容剥夺的公民的权利。
受教育权逐渐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国家要承担相应义务,保证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会的均等。
(3)二战后,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大批新兴起独立国家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受教育权利的发展。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具体规定了儿童的各种权利及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
我国政府于1990年加入这一公约,成为第105个签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