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一端”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策略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影响公共事件的重要因素。

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管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点1.实时性: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舆情反应更加迅速。

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舆情的态势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对于舆情的应对也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2.多样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催生了各种表达意见的方式和渠道。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形式的舆情表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更加全面和多元化地考虑舆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交互性:网络舆情具有强烈的交互性,在信息传播的用户的评价、评论和转发也会对舆情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应对需要更加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原则1.及时响应: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发布权威信息,消除谣言,引导舆情向正面方向发展。

2.信息透明: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尽量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及时发布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处理情况,增加公众对事态的了解和认同。

3.舆情引导:通过合理引导,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调动公众积极性,使网络舆情朝着正面方向发展。

4.多元化渠道:针对不同的网络渠道和社交媒体平台,灵活开展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活动,做到多元化的宣传和引导。

5.科学决策:需要科学决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措施,保障舆情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1.建立应急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舆情应对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舆情应对机制,做好信息的报送和发布。

2.加强信息发布: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加强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对外公布真实情况和应对措施,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强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两微一端”用户行为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两微一端”用户行为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事 件 网络舆 情信 息表 现 出新 的行 为 特征 。
三是 “两微一端”传播及舆情危机应对 。李娜 [’]认 3.1 网民易盲 目传播未经核 实的突 发事件 网络舆 情信息
为在 “两 微一 端 ”应 实施 纸 媒 和新 媒 体 双效 联 动报 道 舆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经“两微一端 ”传播 ,往往会夹
情信息 ;曹素贞[10]从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新闻 自律等方 杂着未经核实的虚假、不 良的负面舆情信息 ,加上许多
面提出了“两微一端”网媒公信力提升策略;陶彦博 、杜 网络舆情信息可能是二次传播甚至是多次传播 ,舆情
彬 [11]从 引导体制 、反应机制和后 勤保障方面提出了构 建 “两 微一 端 ”消 防 网络舆情 引 导机制 。
称 “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 介成 为网民沟通对话 的 引导 ,Coombs(2001年 )建立了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和事
新 通 道 和重 要舆 论 场 ,“两 微 一端 ”新 形 态是 随 着 手机 后 处 置 的 3个 舆 情 分 析 机 制 ;Cochran Chamlin(2oo ̄
的普遍使用 而逐渐为用户所接受 的,用户在 “两微一 年 )、Kam C.Wong(2006年 )、Robert Gellman(2013年 )贝
图书情报导刊
JOURNAL OF H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文章编 号:2096—1162(2018)03—0074—05
2018年 第 3卷 第 3期 收稿 日期 :2018—02—1
“两微 一端"用户行为视 角的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应对 策略研 究
探 索 “两微 一端 ”新 形 态 及 用 户 行 为 的特 征 ,提 出有 针 对性的应对措施 ,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预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舆情突发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减少损失,维护企业、政府形象和声誉,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及应急处理预案进行探讨。

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征与分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影响大、信息复杂等特点。

根据性质和影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事件、较严重事件和重大事件。

三、应对策略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舆情应对小组,明确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完善监测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和预警突发事件。

3. 制定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4.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舆情应对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实战经验。

5. 强化沟通协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媒体、意见领袖等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6. 建立反馈机制:对已处理的舆情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反馈改进,不断完善应对策略。

四、应急处理预案1. 一般性事件处理预案:针对一般性突发事件,迅速查明情况,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

同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升级预警准备。

2. 较严重事件处理预案:对于较严重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部门,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通过权威发声,澄清事实真相,防止恶意炒作。

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小损失。

3. 重大事件处理预案: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在舆情应对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分工协作,有效控制舆情扩散。

通过多方渠道与媒体沟通,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谣言。

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4. 舆情引导与心理干预:在处理舆情事件过程中,应注重舆情引导和心理干预。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播速度快:网络舆情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起广泛关注。

2. 影响范围广:网络舆情事件可以瞬间深入到各个角落,影响范围极其广泛。

3. 舆论情绪激烈:网络舆情事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舆论情绪,易引发公众情绪波动。

4. 虚实难分:网络信息虚实难辨,容易产生谣言和误解,增加事件的复杂性。

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 及时回应:在出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后,企业或相关机构应第一时间发布声明,表明态度,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避免产生空白期。

2. 专业化团队:建立专业化的网络舆情应对团队,负责监测舆情动态,制定应对方案,做好舆情风险评估。

3. 沟通协调:与相关部门、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应对力量。

4. 舆情监测: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了解舆情走向,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5. 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深度分析,挖掘舆情事件背后的关键信息,指导后续的舆情应对工作。

三、案例分析以某知名企业网络事件为例,该企业在面临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采取了及时回应、专业化团队、沟通协调等应对措施。

在短时间内控制了舆情局势,避免了负面影响对企业形象的严重损害。

通过对舆情事件的综合分析,不断完善应对策略,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四、结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对于企业或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沟通合作、科学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保护企业形象和公众信任。

希望本文能为各方在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突发公共事件对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增强危机意识,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首先需要增强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监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获取、传递和处理关键信息,开展综合性应对、消除不利影响。

二、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为了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需要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

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应搭建多元化的网络舆情监听平台,收集各方反映和表达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舆情分析,精准研判舆情态势和民意动向,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

此外,也要做好对恶意舆情、虚假信息的甄别和处置,加强舆情引导和消除负面影响。

三、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化解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舆情处置的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减少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与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促进网络舆情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需要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促进网络舆情治理。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公众对事件应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还要加强企事业单位、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形成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总之,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等措施,形成多元化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如何有效和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

如何有效和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

如何有效和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原因复杂、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点,如何有效和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

二、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泛、事实真相难以辨别、情绪波动大等。

在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以便有效应对。

三、建立灵敏的网络监测机制在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之前,建立灵敏的网络监测机制非常重要。

这包括实时监测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渠道上的热点话题和舆论动向。

通过专业的网络监测工具,我们可以实时了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快速响应并及时传递信息在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中,快速响应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事件发生,我们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并迅速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谣言的传播。

信息传递应当具备简洁明了、客观公正的特点,以避免误导和引发更大的负面情绪。

此外,应积极回应用户关切和疑问,及时解答疑虑,以增加公众对于事件的信任度。

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媒体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报道和评论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积极与媒体进行紧密联系,主动提供真实的信息和数据,以确保事件的具体情况得到准确报道。

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媒体专家参与事件处理,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六、利用数据分析和舆情研判手段在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中,利用数据分析和舆情研判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追踪和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识别关键信息和主要影响者,为事件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舆情研判手段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心态和舆论趋势,提前应对和化解潜在危机,以避免舆情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
1.网络危机公关事件
-条款增加:
*危机公关团队的组建与职责明确,包括法律顾问、公关专家的快速介入;
*应对网络水军、恶意评论的专项处理流程;
*对受害者或相关利益受损方的赔偿及安抚措施。
详细说明:
在网络危机公关事件中,除了常规的舆情应对措施外,还需快速识别和处理由网络水军、恶意评论等引发的负面连锁反应。同时,对于事件中受到损害的个体或团体,应制定明确的赔偿和安抚政策,以减轻事件影响。
-解决办法:采用多种监测工具,结合人工审核,提高信息捕捉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注意事项:信息发布延迟可能导致舆论进一步恶化。
-解决办法: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信息发布的高效和及时。
3.舆情引导的适度性:
-注意事项:过度引导可能引发公众逆反心理,加剧负面效果。
-解决办法:根据舆论场实际情况,适度引导,避免过度干预。
-条款增加:
*上市前后的舆情风险评估;
*与证券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
*对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干扰措施的预防与应对。
详细说明:
企业在上市前后,声誉和形象尤为重要。应进行舆情风险评估,确保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及时沟通,并对可能的竞争对手的干扰行为有所预防和应对。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舆情监测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监测工具和人员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舆情信息,存在遗漏风险。
6.后期评估
(1)对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3)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人员保障:培训专业舆情应对人员,提高应对能力;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网络舆情应对的原则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对提供一些建议。

网络舆情具有信息的快速传播、声音的多样性和集体情绪的放大等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同时也更容易引发争议话题和集体情绪。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可能会迅速形成,并且对事件的发展和处理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网络舆情的应对需要有针对性和速度快捷。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意外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并不确定,同时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时,需要及时获取事件信息,准确把握事件的本质和影响,并快速制定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应对的原则包括信息公开、互动沟通、舆论引导和危机管理。

信息公开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通过及时公布事件的事实、数据和处理进展,可以增加对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互动沟通是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公众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倾听公众意见和关切,可以减少误解和恐慌,增加舆论支持和共识。

舆论引导是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策略,通过适时发布正面信息和引导舆论方向,可以影响公众的判断和态度。

危机管理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能力,及时识别和评估舆情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和策略,可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并根据网络舆情应对的原则和策略,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稳定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和监测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灵活性和效果,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

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

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

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在当今社会,突发情况的发生时有所闻,不论是自然灾害、事故事件,还是公共卫生突发疫情,都可能引起社会舆论的集中关注与讨论。

舆情的管理和应对策略成为了组织和政府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机构提供一些指导和思路。

一、了解舆情形势首先,在突发情况发生后,了解舆情的具体形势十分重要。

组织和政府机构应及时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公众的反应和讨论,关注有关自己组织或相关事件的舆情动态。

二、制定舆情管理策略针对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组织和政府机构可以制定以下策略:1. 及时回应在突发情况下,公众可能会产生各种疑虑和不安。

组织和政府机构应及时进行回应,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相关信息,以安抚公众情绪,减少不确定性。

2.积极沟通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是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

组织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问答活动、在线咨询等形式,回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并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 引导舆论突发情况下,舆论常常会发展出各种声音和观点。

组织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恰当的舆论引导策略,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对待事件,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提高信息透明度。

4. 主动公开对于突发情况,组织和政府机构应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及时向公众提供可靠、准确、实事求是的情况说明。

主动公开信息有助于增强公众对组织和政府机构的信任,降低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

三、应对策略优化突发情况下的舆情管理需要不断优化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1. 制定应对预案组织和政府机构应提前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舆情管理预案,明确责任人员、流程和沟通渠道,做到预防为主、快速响应、迅速处理。

2. 提高舆情应对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组织和政府机构的舆情应对能力。

加强对突发情况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掌握舆情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危机和舆情管理的能力。

“两微一端”视域下高校舆情工作引导策略研究

“两微一端”视域下高校舆情工作引导策略研究

522018年第14期 NEW MEDIA RESEARCH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学生工作研究院级立项课题“两微一端”时代高校舆情工作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码:JXSDKYXGKTZD-201706)。

作者简介:王 薇,讲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在高校宣传工作中,校报校刊、广播站等媒体是传统且沿用至今的校内权威新闻媒体,以严谨见长,其对内容审核机制较为繁琐和严格,但往往对时效性强的社会热点关注不够。

“两微一端”在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的渠道和时效性上占据优势,且具备互动性强、使用广泛等特点,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网络舆论的不可预知性,高校舆情工作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1 “两微一端”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国内众多高校深刻意识到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两微一端”在师生群体中宣传的重要作用。

以往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少高校管理部门寄希望于通过封锁消息、堵住信息的方式来控制舆论,往往效果却适得其反。

尤其是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青年学生已然成为网民群体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微一端”在高校舆情工作中的运用愈加广泛,加之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锐度,会促使很多事件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热点,让高校的舆情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1)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综治管理不到位,信息渠道滞后问题。

近年来,关乎我国高校的突发事件大多集中在校园安全、招生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

此类事件的共同特点大多是来得快、来得急,容易对高校现有的秩序造成干扰和冲击,造成学生对学校不信任,由此产生过激行为和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在少数。

突发事件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诱因,一方面,学校日常综治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没有危机预案,缺乏前瞻意识,往往等突发事件产生之后提出临时的解决方法,直接影响到高校在此类事件应变和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便是两微一端成为标配以后,新闻传播的机制仍旧存在问题。

政务“两微一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机制

政务“两微一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机制

政务“两微一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机制作者:宋晓琴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构建了政务“两微一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机制:建立事前预警机制,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力和研判力;健全媒体运营机制,加强新媒体矩阵体系建设;完善媒体融合机制,创新媒体融合新业态;形成绩效考核机制,驱动政务“两微一端”做好做精。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务“两微一端”;应对机制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2-0-02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1]随着我国信息革命逐渐深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上网设备已向移动端集中,用户对政务服务的需求转向移动化、服务化和一体化。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已成为在线政务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政务“两微一端”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健全政务“两微一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机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事前预警机制,提高舆情监测力和研判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预警工作。

[2]预警对网络舆情管理人员有哪些要求,需要借助何种手段,有哪些关键要素,都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需要回答与解决的问题。

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中,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管理人员,采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找到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分析网络舆情生成的内在逻辑关联,这些条件是做好預警工作的基础保障。

一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搜集舆情并做到及时预警,政府可以借助舆情监测预警软件进行舆情预警设定,当网络上出现先前设定的关键信息时,舆情监测预警软件就可以完成全方位、多层次、全网全时段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采集工作。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预案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观点和情绪,形成网络舆情。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准确判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快速采取应对措施。

2.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事件本身、相关方和社会的影响。

3. 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快速反应。

2. 信息公开,透明沟通。

3. 统一领导,协同作战。

4. 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促落实。

2. 设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办公室,负责日常舆情监测、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

3. 相关部门及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舆情应对、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五、舆情监测与预警1. 建立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媒体、社交平台、论坛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分析,对可能引发社会影响的舆情进行预警。

3. 对预警信息,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六、应急处置1. 紧急处置(1)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工作。

(2)及时掌握事件进展,核实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权威。

(3)迅速回应公众关切,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疑虑。

2. 舆论引导(1)加强对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的舆论引导,引导舆论理性表达。

(2)组织专家、学者等发表权威观点,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件。

(3)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及时解答疑问,化解矛盾。

3. 信息发布(1)制定信息发布方案,明确发布主体、内容、渠道等。

(2)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发布事件信息及处置进展。

(3)加强对外发布信息的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客观、公正。

七、善后处置1. 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对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事件。

在新形势下,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传播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

必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及时发现、迅速应对和有效引导舆情,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事件类型,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涉及的突发公共事件,并预测可能产生的舆情趋势。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

要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应立即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行动计划。

应该根据媒体的传播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及时澄清谣言,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以避免或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必须加强舆情引导和管理。

通过发布准确和权威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对待事件,并提供相应的问题解答和咨询。

要发挥各种舆论引导力量的作用,引导公众合理表达情绪,合理传递信息,避免过激言论的扩散和误导。

第四,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后续跟踪和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并不会立即结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之后,仍然需要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后续问题,防止舆情再次引发。

要加强社会各界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信息,主动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增强公众对应对措施的理解和信任。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舆情引导和管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影响力,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

要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首要任务是快速发布准确的信息,以防止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时刻更新最新的进展情况,降低公众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感。

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需要通过舆情监测,了解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要对舆情进行分析,分析舆情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找出舆情的焦点和矛盾点,为后续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要加强舆情引导和疏导。

突发公共事件会引发公众的情绪激动和疑虑,需要及时进行舆情引导和疏导。

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过度恐慌和情绪化表达,同时向公众传递科学、客观、可靠的信息,提出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增强公众的信心和安全感。

第四,要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播信息和处理舆情时,要尊重公众的隐私权和个人权益,不泄露个人信息,不侵犯个人权益,避免给公众带来额外的损失和困扰。

第五,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和沟通。

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应对。

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享信息和资源,协调行动,形成合力。

只有各方形成统一的声音和行动,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

第六,要加强危机公关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需要具备专业的危机公关和应对能力。

为此,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培养处理舆情的能力和经验,确保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只有根据以上原则和策略,加强舆情发布、监测、引导和疏导,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加强跨部门合作和沟通,培养危机公关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带来严重影响。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迅速反应,有效处置;2. 减少网络舆情对事件本身、相关方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3. 维护政府形象,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快速反应;2. 信息公开,及时回应;3.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4. 科学处置,注重效果。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 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研判;3. 设立信息发布小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回应;4. 设立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事件的处置和协调;5. 设立应急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保障。

五、预案流程1. 监测预警:网络舆情监测小组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突发事件苗头时,立即报告领导小组;2. 快速反应: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发布事件信息,回应公众关切;4.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小组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负面影响;5. 舆情引导:网络舆情监测小组和宣传部门共同开展舆情引导工作,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恐慌情绪;6. 后期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改进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2. 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获取关键信息,提高监测效率;3. 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4.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公众关切;5. 加强与媒体沟通,引导媒体客观报道事件;6. 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7.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8.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一、引言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传播渠道迅速扩散的一种公共舆情。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舆情事件的传播速度极快,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置工作预案。

本文提出了一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旨在帮助组织和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保护自身利益,担当社会责任。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响应:在舆情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舆情的传播范围,减少负面影响。

2. 信息收集:及时、全面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准确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3. 策略制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保护自身利益。

4. 资源调配: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支持,快速解决舆情问题。

5. 合作协作:与相关部门、机构和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三、预案内容1. 舆情监测与预警1.1 设置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密切追踪社交媒体、论坛和新闻平台的热门话题和讨论,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1.2 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和技术手段,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获取背后的情况和动态。

1.3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设置多级预警,确保能够在舆情事件发生前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准备。

2. 快速反应与信息整理2.1 确定舆情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置决策。

2.2 迅速建立具体的处置团队,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处理效率。

2.3 收集并整理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事件起因、关键人物、发展过程等,形成全面准确的舆情报告。

3. 应对策略制定3.1 分析舆情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制定应对策略和举措。

3.2 区分舆论导向,判断舆情的热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沟通和回应策略。

3.3 制定公关方案,积极与媒体和舆论主体沟通对话,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负面影响。

4.资源动员与组织协作4.1 根据舆情事件的需要,及时调动人力和物力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因素。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和热烈争议,如何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并对公众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有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威胁。

而在互联网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舆情的影响范围也更加广泛。

一条微博、一篇文章、一个视频瞬间可以在网络上引发数百万乃至数亿人的讨论和传播,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传播速度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影响到全社会。

2. 影响范围广: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传播的特点,一条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会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3. 参与度高:互联网用户对突发公共事件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绪共振,参与度较高,很容易形成“舆论风暴”。

4. 情绪化倾向明显: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情绪化的言论和评论,情绪化倾向明显,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以上特点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危害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1. 加强信息发布与引导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事件进行权威解读和引导。

通过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向公众传达事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言。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沟通合作,引导媒体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渲染事件、制造恐慌。

2. 积极应对网络谣言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应对机制,加强网络谣言的监测和辟谣工作。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舆情引导研究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舆情引导研究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舆情引导研究
伴随21世纪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如今互联网社交媒
体平台已经成为公众信息获取与话语表达的主要阵地。

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政务”的兴起,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正在成为各大政府、企业等机构的标配,政务“双微”也凭借其独特信息优势成为了各大城市在各类突发事件中传播官方声音的主要媒体平台。

如今,各类突发事件频繁爆发,时间短、影响大是当前突发事件最主要的难题。

因此,基于传播者视角,如何破解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政府与民众沟通、引导公众舆论并舒缓公众情绪等各类难题成为了当前新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方法。

本文以海南省的政务“双微”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以议题框架和议程设置为理论指导,从海南2018年“抗雾保运”这一突发事件入手,搜集了海南政务“微信”及“海口发布”微博的发文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统计,研究海南省政务“双微”在此次舆情引导中的行为轨迹与数据特征。

研究发现,海南省政务“双微”在此次舆情引导中存在传播意识错位、“服务”理念落后、运营能力不足等三大主要问题。

后结合对政务“双微”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深层次的原因是地理位置不佳、舆情引导意志薄弱、专业人员匮乏。

因此,提出转换行政新思路、倡导服务亲民理念、进一步深化互联共通等改进策略,助力海南省政务“双微”提升舆情引导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八pril2018第7 期总第 401 期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 No. 7 Total No. 401“鬲数一端”视域下突件网絡輿请子颚策暗陈玲霞(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摘要:采用综合分析法,对“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舆情传播特点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预策略。

从及早干预、主动干预、平等姿态干预、多样化方式干预、注重官民结合干预、做好干预总结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两微一端”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策略,为“两 微一端”环境下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8)07—0076—02“两微一端”的日益普及,移动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必须及早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加以干预,才能有利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及时处理,防止负面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1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及传播特征1.1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含义“两微一端”中的“两微”主要是指微博、微信,“一端”主要指移动客户端应用。

随着人民网在2015年9月发布的《“两微一端”融合排行榜》]中 首次提出该概念后,“两微一端”在各行各业受到空前的重视,尤其是政务“两微一端”建设力度大,并逐渐成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新平台,如中国政府网已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并入驻今日头条;湖北检察机关实现“两微一端”全覆盖[1]。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需要采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两微一端”新媒体形态下,用户基于突发事件信息的感知而对事件本身、社会制度及其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广泛性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与以往的网络舆情最大的区别是传播的载体不一样。

1.2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特征1.2.1 传播快捷性。

“两微一端”因微信、微博与移动客户端的结合,使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十分方便快捷,突发事件发生后,仅短短几秒钟舆情相关信息就可能呈现在所有网民的面前,网民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转发、评论,又加快了舆情的传播速度。

1.2.2传播主体多元。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者既可能是包含政府官员在内的任何网民,他们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发布、转发和评论,因传播者在职业、年龄、地域等方面不同,使得“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情况更加复杂。

1.2.3传播话语杂糅。

“两微一端”环境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既可是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形式,也存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流行语的交织,既有真实的舆情信息,也会存在无限放大、甚至事实被歪曲的不良舆情信息,传播话语具有杂糅性[3]。

1.2.4传播格局矩阵化。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是通过不同的微信、微博账号,这些账号既有官方的账号,也有民间的意见领袖和网民的账号,还可能是“两微”的社群,交织后形成业务、粉丝交叉的矩阵格局,体现为“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多层次级、合力化、分众化的矩阵化传播新格局。

1.2.5传播过程可视化。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可视的微视频生动真实地呈现,突 发事件更真实,在调动网民的感官视觉的同时,增加网民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可信度。

2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作用机理“两微一端”突发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作用机理是指舆情信息由发生、发展、平息所经历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4],主要作用于舆情信息潜伏、舆情信息产生、舆情信息的传播扩散和高峰、舆情信息的日渐消退等4个阶段。

2.1 舆情信息潜伏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我国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中潜伏着各类突发事件,而网民对突发事件关注度则由于“两微一端”的便捷性而十分方便,通过“两微一端”来表达自己的突发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舆情信息的潜伏期基本形成。

2.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产生阶段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者其他网民通过“两微一端”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披露、转发、评论等,舆情信息便产生。

收稿日期:2018 —01 —15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两微一端’用户行为分析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SP17YBZC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玲霞(1982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搜索引擎优化,发表论文40佘篇。

• 76 •陈玲霞•“两微一端”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策略2018年第7期2. 3 舆情信息的传播扩散和高峰阶段由于“两微一端”中对同一主题的各类信息快速聚集,政府部门和网络媒体开始介入,通过官方“两微一端”的发布、讨论突发事件,促使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参与和关注的网民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达到高潮。

2. 4 舆情信息的日渐消退阶段政府甚至高层领导对突发事件的关注,通过“两微一端”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民间意见领袖的正面疏导,使得事态逐渐由强变弱,并渐趋平息,网民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关注也日渐消退。

3 “两微一端”环境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的影响“两微一端”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提供不受时空的便捷,但由于传播的主体多元、话语杂糅等特征,也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带来了影响。

3.1 干预难度增大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两微一端”突发事件舆情提供者、传播者和转发者,出现舆情传播的多点爆发情况,且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对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干预必须要更大范围,干预难度增大。

3. 2 干预力度要大“两微一端”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速度快,网民缺乏网络自律意识,一部分意见、观点可能会被肆意组合放大,并在很短时间内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舆情信息变得更加无序。

政府相关部门面对无序的舆情信息,必须加大干预的力度才能使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理性传播。

3. 3 干预要迅速网民容易受到来自“两微一端”各方的声音的影响,且网民关注的舆情信息的评论,微信社群的转发等使得舆情信息交叉影响,难以达成统一,政府部门必须利用“两微一端”在舆情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尽早干预,第一时间介入才能避免负面舆情信息的影响,使得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

4 “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干预策略“两微一端”突发事件舆情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主体多元、话语杂糅、周期短、系统化、速度快等特点,因此需要对“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进行干预,才能使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可控。

4.1 及早干预、主动干预①相关部门应在“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爆发后的“黄金四h”」,通过官方政务“两微一端”平台及时向网民公布真实、权威、公正的突发事件情况,在信息发布上抢占先机,通过及时公布的舆情信息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避免负面或虚假舆情信息的传播;②主动设置突发事件的议题,利用“两微一端”民 注的发事件的点和角时进变换,通过集中讨论重点和专题深度报道引导来设置议程,避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不可控传播,引导网民朝官方设置的议程上实现网络舆情关注点的转移。

从而有效防止负面舆情的肆意蔓延,使得真实舆情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出现在网民的视线,在既满足网民的好奇心的同时又达到舆情传播正向干预的目的。

4.2 平等姿态干预①改变封堵舆情信息的传统做法,利用“两微一端”提供公正、自由的舆论环境,掌握“时、准、效”的 要点上公布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②公布信息的用语必须通俗易懂,且在保证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网络语言,这样能有效拉近与网民之间的距离,并获得网民对官方公布信息的认可。

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非理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

4.3 多样化方式干预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必须将“两微一端”新媒体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利用“两微一端”第一时间公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再利用报刊、杂志、电台、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做后续的跟进报告,两者相互辉映;②将“两微一端”上的实名回复方式与召开官方媒体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记者问等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网上和网下联合干预,防止传播的杂糅性。

通过多种干预方式结合,最大限度减少“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误导作用。

4.4注重官民结合干预“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人员应将官方与民间意见领袖有效结合,其中官方的干预人员进行主流发声引导,意见领袖则强化主流舆情。

干预的人员要选择具有“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素养从业的经验,具有新媒体的素质,才能提高“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效率。

4.5 做好干预总结评估在“两微一端”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干预后,应及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干预进行总结评估,取长补短,为有关部门处理“两微一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1]互动百科.两微一端[EB/OL]_ http://w w w_baike_com/wiki/%E4%B8%八 4%E5%BE%八E%E4 %B8 %80 %E7 %八B%八F,2018— 1— 07.[2] 百度百科.突发事件[EB/O L]_ h ttps://baike.baidu_com/item/%E7% 八八% 81 %E5%8F%91%E4%B八%8B%E4%BB%B6/4402?fr=aladdin,2018 — 1 — 08.[]唐绪军,吴信训,黄楚新.新媒体蓝皮书:中国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李青.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机理分析及处置策略[J].岭南学刊,2014,(5): 113〜115. [5]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赢得时间就赢得舆论引导权善用“黄金4h”引热议[EB/OL]. http:///GB/22114/178716/178718/10954519.htm l,2018— 1 — 04.• 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