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重点集合(简化版)
美学重点
1、“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埃斯特惕克》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诞生了。
2、美学的现代转型—--心理学美学流派:实验美学—鲍姆加登;移情说美学—里普斯;心理距离说美学—布洛3、审美关系的实质:是以审美对象为纽带构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一方面是美的创造者,一方面是美的欣赏者,以美的事物为纽带,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之间必然结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关系。
不能把审美关系抽象的说成是“理智与意志的统一的产物”,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审美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不是先天的美的自在的存在,而是人类的审美活动。
4、我们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及其普遍性的。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具体地说:美学是将审美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加以综合考察和分析。
第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不应从抽象的、先验的概念出发,而应该从最基本、最确定的事实出发。
第二,审美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研究美而不研究人就无法深入。
第三,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美学的对象领域日益呈现开放、多元的局面,单一的美学范畴,美学观念越来越不足已网罗美学对象的方方面面。
审美活动作为表征人的感性存在方式之一的范畴,具备把人类审美各方面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美学独特的研究方法:理解----解释的方法。
解释是一种理解的艺术,理解标举体验的先在性。
体验——理解——解释构成了美学运思的一般逻辑。
解释不是别的,就是体验、理解的传达方式和存在方式。
6、如何理解美学的人文学科的性质?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美学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美学研究的领域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意义的世界。
其人文品格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作为研究主体的人为研究对象,美学关注的是从人的角度理解到的存在,即使是对自然现象,也要努力做出人文学科的关照。
第二、评价性而非事实判断,“这朵花是美的”和“这朵花是红的”其陈述具有不同的旨趣,美学就是要从评价而非事实判断的角度回答世界的存在状况的。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美的本质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探讨(一)“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什么?”1、柏拉图:?美是理念?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美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严格说,他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从柏拉图之问开始,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
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的终极之问,构成了不同美学体系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决定着西方美学不同体系的不同整体性面貌。
正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两千余年经典的西方美学史。
在柏拉图看来,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悖论。
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通过对关于?美?的流行观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些悖论:首先,既然?美?不就是?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其次,美是某种物质的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吗?其三,美是?善?(恰当、有用或有益)吗?其四,美是否等同于由视觉与听觉引起的快感?面对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了一种机巧的?假定?的方式:?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用美的普遍的、恒定的、诉诸理性的一面去否定特殊的、暂时的诉诸感性的一面,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2、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1)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于自然的与人工的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以形成事物的?整一性?。
(2) ?整一?不是杂多,不是单一,而是既包含了统一性,又包容了多样性,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有机统一。
(3)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明确?则是对?秩序?与?匀称?的限定。
美学重要知识点
美学重要知识点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审美体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学无处不在,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观赏一场音乐会,还是欣赏一部电影,美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美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学的概念和原则。
第一、美感和审美体验美感是指人类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它涉及到我们对事物的感官体验、情感反应和认知过程。
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和思考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的欣赏和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
第二、美学的目标和原则美学的目标是研究和理解美的本质和规律。
美学的原则包括美的客观性、主观性和相对性。
美的客观性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的属性,与人的主观感受无关。
美的主观性强调了人的主观情感和经验对美的体验的影响。
美的相对性意味着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会对美的定义和评价产生影响。
第三、美学的艺术形式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素创造出视觉美感;音乐通过声音、旋律和节奏表达情感和美感;文学通过文字和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设计传达情感和意义;建筑通过空间和结构创造美的体验。
第四、美学与文化美学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学科。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例如,东方文化注重内在的平衡和谐,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的表现和创新。
因此,对美的定义和欣赏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第五、美学与社会美学也与社会密切相关。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变化。
艺术作品可以批判社会不公和不道德的现象,也可以传达对社会美好的向往和理想。
因此,通过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
总结:美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研究着人类对于美的感知和审美体验。
美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美感和审美体验、美学的目标和原则、美学的艺术形式、美学与文化以及美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美学全书重点总结
【美学】未特殊标记则为选择题考点。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阶段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第二阶段是【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是【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美学”-鲍姆加登(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 1750 年出版的《美学》,【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
4.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一:来华传教士的翻译传播代表:德国传教士花子安(花之安)的《大德国学校论略》《教化仪》途径二:转借日本的翻译——代表:日本学者中江肇民 1883 年翻译《维氏美学》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 VS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 4 种代表性看法。
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①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研究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②是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各个观点下的知识点:观点一: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2.代表作品:《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3.影响: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观点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观点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两层次】层次一: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代表: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分析哲学:维根特斯坦:词的意义即用法层次二:比审美经验深一层,研究审美心理活动19 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四)观点四: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学科:代表人物:中国美学家蒋孔阳《美学新论》二、对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美学重点
美学相关重点
1.什么事优美?优美有哪些特征?
2.什么事崇高?崇高有哪些特征?
3.崇高在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4.什么事悲剧?悲剧有哪些特征?
5.如何理解悲剧性冲突?
6.什么是喜剧?喜剧有哪些特征?
7.什么是丑?什么是艺术丑?
8.怎样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9.具体说明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条件。
10.什么是怪诞?怪诞的特征有哪些?
11.什么是审美教育?
12.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13.美学史上有哪些关于审美教育的著名论述?
14.为什么说审美教育是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15.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区别在哪里?
16.美育实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17.美育实施的方法有哪些?
18.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9.艺术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0.怎么样理解各门类艺术的美的特征?
21.关于艺术美的相关论述踢。
(题目自拟,作业做过的)22.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索有什么特殊之处?23.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24.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美学基础重点整理
第一章:美的本质1、难以定义美的原因(1),美的现象的多样性、差异性《掩盖了美的本质一般性、共同性。
我们无法在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想象出任何一种能称之为美的特质的东西。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易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因为人的美感同人的心境、情绪密切相关,懊丧时看什么都不顺眼,高兴时周围的一切都会美丽的多。
此外,人的美感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差异和阶级的不同而不断地发展。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难以统一。
拉丁语中解释为愉快、善良、礼貌。
《论语》中美主要解释为善。
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
意境是“意之境”,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浑融统一的情景、艺术空白等艺术要素与接受者在对话交流中产生的一种美感效应。
大题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第一,情景交融。
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
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第三,意与境谐。
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第四,韵味无穷。
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
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所谓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形式美一·第四章美的形态(范畴)崇高一·崇高的表现(一)自然界的崇高第一,空间上的占有巨大辽阔的广阔。
第二,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康德,数学的崇高(海洋、沙漠)和力学的崇高(高瀑、火山)题目:文中错误的本质是认为“自然美是客观的”但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物的客观形态所构成的是对的。
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包括对审美经验、审美价值、美的特征和美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美学是起源于18世纪的一门学科,由德国哲学家亚当·施密特话和康德等人首先提出并系统阐述。
在中国,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的审美思想和文艺批评,如《论语》中孔子对音乐、礼仪的评价、《庄子》中对自然美的思考等。
现代中国的美学研究在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二、美学的发展史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本质特征和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
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为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也对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艺术创作的繁荣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
在近代以来,不同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通过对艺术与美的本质进行不同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美学思潮和流派,如形而上美学、经验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形而上美学、经验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
在形而上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超越感性经验和现实的抽象、理念和形式。
在经验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感性的经验和情感的体验,而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是其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而在存在主义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存在和自由的境界和状态,艺术作品是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表达和反映。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分析、历史研究和文本解读等。
在哲学分析中,美学家通过对美的本质和艺术的价值进行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和范式。
在历史研究中,美学家通过对艺术与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时代和文化对美和艺术的不同观念、观点和实践,从而为美学的发展和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源。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小学美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美学知识点总结1. 美的概念美是指令人感到愉悦、享受的东西,它可以体现在自然界、艺术作品、人的外表、人的行为等方方面面。
美的概念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都有所不同。
2.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美的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建筑、文学等各种形式。
艺术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有很大的多样性,但其共同点就是要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美的情感和观念。
3. 艺术创作的要素艺术创作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观众三个要素。
艺术家是创造者,通过其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艺术作品是创作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美的表达;观众是接受者,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和批评者。
4. 艺术的功能艺术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现功能和传达功能。
通过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传达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信息。
5. 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类,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建筑、文学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
6. 艺术作品的特点艺术作品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
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上的美,如构图、色彩、线条、节奏等;内容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上的美,如情感、思想、意境等。
7. 常见的艺术风格艺术有很多种风格,如写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派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表现方式。
8. 美术的基本要素美术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空间等。
这些要素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础,艺术家可以通过它们来表现自己的观念和情感。
9.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这些要素是组成音乐的基础,音乐家可以通过它们来创作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10. 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的基本要素包括动作、音乐、节奏、动态、形态等。
这些要素是组成舞蹈的基础,舞蹈演员可以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1. 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的基本要素包括角色、情节、对白、舞台、布景、灯光等。
实用美学知识点总结
实用美学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美学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给作品带来生动、丰富的感觉。
色彩美学是研究色彩运用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色彩搭配、对比、明暗、冷暖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美学的知识来装饰家居、选择衣服、化妆等。
比如,冷暖色调的选择可以影响房间的整体氛围,浅色衣服会显得柔和舒适,而深色则有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此外,色彩搭配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人们在穿衣搭配、室内装饰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二、构图美学构图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乎到整体的美感和结构的合理性。
构图美学是研究构图原理和技巧的学科,包括画面的布局、主题的呈现、比例的把握等方面。
在摄影、绘画、设计等方面,构图美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构图美学来布置家居、选择照片、设计名片等。
比如,居室的布置可以考虑到整体的和谐感,家具的摆放要考虑到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
选择照片时,可以依据构图美学的原则来挑选主题、角度和比例,让照片更具观赏性。
三、节奏美学节奏是许多艺术作品中具有魅力的部分,它有时像一段旋律,在作品中起着引领和节制的作用。
节奏美学是研究节奏原理和表现形式的学科,包括音乐中的节奏、舞蹈中的舞步和配合、文学中的句子长度和节奏等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节奏美学来提升生活的品质。
比如,在音乐上,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不同情境的音乐,让节奏和旋律来引导我们的情绪。
在日常言行中,也可以适时地运用节奏美学的原则,使自己的话语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四、情感美学情感是所有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共鸣、传递思想和情感。
情感美学是研究情感表达和沟通的学科,包括舞蹈中的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绘、绘画中的情感交流等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感美学来提升生活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借鉴情感美学的原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
在选择艺术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趣。
美学原理 重点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Baumgarten 1714—1762年)出版《美学》(Äesthetik)一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创立。
鲍姆加通也因此在美学史上被人称之为“美学之父”。
2.中国的美学:近代:(1)王国维的观点:境界说。
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2)蔡元培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美育。
著作:《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1)朱光潜的观点:美在乎象。
著作:《诗论》、《谈美》、《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如:“花是红的”这里的“花”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对象,而“花是美的”这里的“花”则是客观自然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思相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2)宗白华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
《美学散步》如他说: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3)李泽厚的著作:《美的历程》3.什么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
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人。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美学重点
名词解释一.美学:美学是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三.意境: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四.传神: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为花鸟鱼虫传神。
五.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
艺术美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力量的肯定,而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六.崇高:崇高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力量感觉,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
七.喜剧:喜剧是客观现实的基础,喜剧反映特定的生活对象。
八.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说真的没有“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
简答题一.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得本质主要通过那些途径?1.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2.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3.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1.结合善(功力)来研究美。
2.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从主客关系研究美。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3)从风格上研究美。
3.结合现实研究美。
三.艺术美中内容与形式有什么关系?1.从内容出发探索形式。
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2.形式的审美价值在于显示内容。
3.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四.什么是美感?美感有没有功利?如何理解美感的功利性?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里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感性和理性、情感和认识和谐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美感的功利来源于审美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内容。
美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美学重要基础知识点1. 审美观念: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审美观念的探讨。
审美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评价和理解的主观想法和认识。
它涉及到美的定义、特征以及美的价值等方面。
2. 美学范畴:美学研究的范畴很广泛,包括艺术美学、自然美学、社会美学等。
艺术美学研究艺术作品的美,自然美学研究大自然中的美,社会美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相关的美。
3. 客观美与主观美:美学研究中存在客观美和主观美的对立。
客观美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与人的主体意识无关;而主观美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个体主观意识中的美。
4. 审美经验与创造: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感知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体验。
创造则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个体情感和思想的过程。
5. 美的价值:美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关于美的价值的讨论。
美的价值可以是道德的、精神的、审美的等等,不同文化和时代对于美的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
6. 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强调作品形式上的美感和表达方式,如色彩、线条等;而内容美强调作品所传递的意义、思想和情感。
7. 风格与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存在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传递的美感和意义也不同。
风格是一种共性的艺术表现方式,而表现形式则是艺术作品的具体形态。
8. 价值判断与审美标准:美学研究中也涉及到对于美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的讨论。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喜好存在差异,不同的审美标准会影响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
这些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美学研究中。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1. 定义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意义。
2. 美的概念:美是指感性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好、美的特征或价值的感知和评价。
3. 美的要素:
- 形式美:指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 内容美: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义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美感。
- 格调美:指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氛围、风格和情调等方面的美感。
4. 审美心理:指人们在感受和评价美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过程,包括直接感受、审美情绪和美的价值判断等。
5. 艺术与美的关系:
- 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打动人们。
- 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通过呈现美的要素来展现其
价值。
6. 文化与美的关系:
- 美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
差异。
- 文化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美感的培养:
- 通过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来培养美感。
- 研究艺术理论和技巧,注重感知和品味美的细节。
8. 美学研究的意义:
-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
-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美学综合知识的必背要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学重点
美学重点名词解释:1、心理距离说:由瑞士的布洛提出,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关于审美态度的说明,同时说明审美主体只有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能在意识中构成对象,并对此作出普遍的审美评价。
2、审美关系:即根植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感情关系。
3、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独特的精神需求。
4、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评委则是外在表现。
5、劳动说:20C在我国美学和文艺学领域一度占优势地位,主旨是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个、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无能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6、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分为初级和高级审美意识。
7、美即生活:该观点是车尔尼夫斯基对美的基本认识,认为崇高包括于生活现象中,把生活看做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
8、神妙:中国古代基本的审美形态之一,指善于把握各种各样的审美意象而不拘泥于某种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出神入化的美妙意境。
9、文气:最早由曹丕提出,《典论*论文》里的气指作品中体现的精神气质,主要是指一种天赋的个性和才能。
刘勰对“文气”的内容加以扩展,不仅出于天赋,还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来改进。
10、意境: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最高层次上审美活动的产物,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11、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12、载道说:又叫教化说,焦躁克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原道》中指出道乃先王之道,柳宗元认为先道而后文,猛烈抨击以矫情为文的风气。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但美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美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谐性和吸引力的特征,但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形式美、内在美、功能美等。
2. 美学:美学是对美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理解美的本质和关于美的一切现象。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创造的作品。
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 知觉和情感:美学也涉及到人类的知觉和情感。
人们通过感知来领略美的存在,而情感则是人们对美的积极评价和热爱。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价值都有所讨论。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东方,中国古代文人也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探讨,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在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和英国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德国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而英国的伯克、亨利·霍姆斯和乔治·亚代码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美学继续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女性美学、跨文化美学等,美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等内容。
2. 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论。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审美等内容。
3. 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属性、美的原则等内容。
4. 历史美学:历史美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的理论。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5. 社会美学:社会美学是研究美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完整版艺术美学重点归纳
完整版艺术美学重点归纳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及其美的学科,探讨艺术产生的原因、艺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体验等问题。
本文将整理归纳艺术美学的几个重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一、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触动观众的情感和思维。
艺术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无论形式如何,艺术都包含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艺术的表现手法艺术作品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绘画和雕塑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现,音乐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技巧来表现,舞蹈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戏剧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表演来表现。
不同的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但都追求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三、艺术审美的主体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个体的经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艺术的审美体验既受到观众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艺术家创作时可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目的,观众在欣赏时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进行主观的体验和评价。
四、艺术的审美特点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感:艺术作品通过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给观众以美感上的愉悦和享受。
2.创意: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通过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展现艺术家的创意。
3.表达性:艺术作品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主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4.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作品要求形式和内容相统一,表现手法与主题内容相适应,达到一种整体的美感效果。
5.传承与创新:艺术作品既要尊重传统,又要追求创新,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五、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反映社会现实、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艺术可以批判社会现象,提出社会问题,引发公众的反思和关注。
艺术也可以为社会提供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宣泄,提供文化娱乐和心灵抚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方:中和、神妙、气韵、意境中和: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感情的适中,人格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起情感力度适中,具有含蓄、典雅、静的特点。
二是多样性的统一。
最根本、最高层次的是天人合一,是中国审美的文化之魂。
神妙:形而上的超越性、直觉体悟和内审美超越、对外在形式的超越性、具有内在自由性。
气韵:特别突出生命的活力及其自然形成的韵味。
(汉代-魏晋南北朝)意境: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时空转换、有无相生、言有尽而意无穷、辩证的哲理智慧。
西方:悲剧、喜剧、崇高、优美、丑与荒诞悲剧: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以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是愉快和兴奋。
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死亡和痛苦代表、体现和肯定了某种理想、某种价值。
毁灭或灾难能显示甚至加强这种价值。
它长久地存活在社会的记忆中,并且物化在人们的行为和文化中。
喜剧:喜剧的过程及结果则来自于人物自身性格和行动、目的与动作的内在矛盾。
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他从根本上是实现不了的,只是在喜剧过程中不断地制造矛盾,不断地暴露自己的缺陷与可笑之处,最终使主体的意志和行动都落空而化为无意义。
崇高、优美:崇高的对象使人疏远,优美的对象使人亲近。
--有痛感的愉快、复杂变化,--感到愉快。
--偏动、突然性、不合常规、形式上鲁莽粗糙,--偏于静、和谐、精致完满,单纯始终如一。
崇高: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的矛盾状态。
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劲、雄伟的特征,从美感上看,他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敬佩、自豪的审美感受。
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快的美感。
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丑:是人对正常这一概念有了理性尺度以后的产物.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丑可显真,启善,衬美荒诞:是世界的外在荒诞性与人生存于世的内在荒诞感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失衡感、荒谬感、孤独感、敌对感。
特征:非理性、异化。
性质:现象和本质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
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对的东西,因而它与悲剧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它缺乏悲剧和崇高那样的抗争精神。
布洛:心理距离说审美心理距离说。
美学家布洛提出了心理距离说,并形成了心理距离说美学流派。
布洛所强调的距离不是时间和空间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即是说,审美心理距离是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利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布洛进一步认为,心理距离是美感的本质特征。
没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不能产生美感。
他看到了审美活动的非实用性和超功利性特征,但他忽视了主体与客体相联系的一面,并片面地强调美是主观的,这些都是许多西方现代美学流派共同存在的弊病,即片面的形而上学。
审美心理距离,实质上是,在审美活动中,意志调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实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审美态度对待客体对象的特殊审美现象。
审美的发生游戏说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重要标志。
缺陷:忽略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生物本能说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审美与艺术的活动,就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
缺陷: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巫术说“交感巫术”它们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础之上,即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就可以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
缺陷:艺术与审美不能完全等同,巫术活动不是艺术发生的唯一因素。
劳动说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缺陷:只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哪些学说?其代表人物是谁?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从基本的倾向来看,在争论中形成代表性学说可归结为以下几种: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
吕荧曾指称美是人的概念,是人的社会意识,把美看成是主观的,认为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高尔泰更是直接宣传美是人的主观感受。
由于吕荧和高尔泰的观点错误比较明显,认同的人极少,影响也不大,在讨论中很快就消失了。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他坚持美的客观性,认为物的形象的美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凡是典型的东西都是美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他所谓客观,是指美必须以客观的自然事物作为条件;所谓主观,是说单纯的客观事物还不能成为美,要等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然后使"物"成为"物的形象",这时才有美,而这种"物的形象"就是艺术形象,因此,只有艺术有美,美只是艺术的特性,不是一般自然事物的特性,所以,研究美就不能脱离艺术来研究。
此外,朱光潜还愈来愈重视生产劳动实践,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这使得他对"主观"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把主观理解为实践中的主体,理解为主观能动的主体.这样,主客观的关系变成了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事物美成了人对世界的一种关系,即审美的关系.在这里,主观与人也差不多成了同义语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
他所谓客观性,不是指物的自然性一或典型性,而是指物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不是朱光潜那样的主观的社会意识或社会情趣等,而是客观存在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属性。
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是客观的,所以作为社会生活属性的美,既是社会的,又是客观的。
客观性与社会性,是美的二而为一、一而为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强调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定义,认为美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生活。
而且,美尽管是人类社会才有的产物,但它却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李泽厚指出,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美是真理的形象。
因此,美有两个特点,从本质、规律和理想等方面来说,美具有客观社会性的特点。
从可感形态方面来说,美又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美学界何以会出现否定美的可定义性的观点1)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现代主义艺术创作行为的兴起和不断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艺术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现代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所以,美学家要给"艺术"下定义就显得异常困难。
既然难以给艺术下定义,那么,给美下定义自然也很困难,美学家几乎不可能再用以往那种统一的"美"或"美的艺术"的概念来涵盖现代艺术。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传统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由于美和艺术在文化区域、族群和时空条件上有着异常复杂的存活机制,而且越到现代显得越复杂,而且,随着现代美学的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广泛,随着世界各民族在美的观念上的跨文化传统的不断推进,美的观念上的差异性也将得到充分的显现。
这样,要想以某种简单化的原则把诸多差异性融汇在一起,试图在美的本质问题上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辩析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当推狄德罗。
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文中,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在他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有三种关系:1)孤立地就每一种事物的本身而言,也就是它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
从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美,狄德罗称之为"真实的美"。
2)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例如,一朵马兰花可以在马兰花中是美的或丑的,可以在花类中是美的或丑的,可以在植物中是美的或丑的,可以在大自然的产物中是美的或丑的。
这种美或丑,是因与它物的关系而相对地美或丑,因此,狄德罗称之为"相对的美"。
3)事物与人的关系。
前两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所产生的美,狄德罗称之为"外在于我的美"。
这第三种关系,则要"唤起"人对这一关系的感觉,是人感觉到了的美,因此,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
★【三】审美形态论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1)希腊时盛行的"命运悲剧"。
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先天,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
2)文艺复兴以后的"性格悲剧"。
认为人自身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18、19世纪出现的社会悲剧。
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酿成悲剧的原因。
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4)19世纪叔本华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悲剧"。
认为人生就是悲剧。
5)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悲剧"。
认为由于 a.物质高度文明,心灵和感情却十分枯燥b.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生活显得极其孤单和无聊c.现代人感情和灵魂的失落,酿成现代悲剧。
丑的美学意义 1)丑是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
以丑衬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3)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
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4)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
试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从艺术的形象的角度说的。
生活丑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是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
法国老妓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而罗丹则刻出了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欧米哀尔。
有人评价这个雕像丑得如此精美。
丑陋的老妓在雕像中竟然丑得如此精美,这是因为:1)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是美。
生活的美可以成为艺术的美,生活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的美。
因为艺术美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体现了艺术家的独特的创造性。
作为生活,对象可能是丑的,作为艺术,却能把对象表现得非常深刻、生动。
2)把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