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关键词】秦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史料《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三课,结合课标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已有观点和历史经验积累,又要打破学生在影视等艺术色彩更突出的作品中获取到对历史人物的固有印象。
通过教材为主,史料为辅加以历史认知方法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将艺术作品与史实区别并明晰史实的重要概念。
一、教材分析及思考秦统一作为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分析教材结构可以发现,这一课是“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中的关键内容,开启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教材这一课分为秦统一,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个子目,以时间顺序编排串联秦兴到衰亡,环环相扣且具有较强的历史逻辑。
代表着秦朝不同转折的关键点,但下属的内容详略有别,重要性和难易程度也有明显区别。
战国中后期,统一成为共识,秦通过变法实现国富兵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加之以法家学说为主导,实施广纳人才等具体措施最终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
这里同样不能忽视关键历史人物即秦始皇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灭六国实现大一统与统治者的个人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统一后,秦就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如何维持统一?教材中用概括式语言凝练在一个段落中,而落实在授课过程中,需增添更多的对应史料来依托历史事件,推进学生对当时的统一举措内容及影响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进行科学实证的意识。
以分层面细化的举措切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车轨等。
在此处细节上要注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交融”体现和探究。
以小见大深入的思考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意义,联系后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的认同感。
针对教材中篇幅较少的第二子目“秦朝的暴政”,由巩固举措引申过度赋税,严苛律法等会引来百姓的严重不满,而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民心是重要统治基础。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秦统一的进程与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意义,培养基本的时空观念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了解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了解朝代更替的一般过程。
3.★通过秦军事统一和制度统一的全面分析,理解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同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
4.★通过深入分析秦速亡的原因,认识秦国家治理弊端的历史教训。
【教科书分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秦的统一”包括军事层面的统一、制度层面的统一和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秦朝的暴政”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秦统一后罔顾民意,大兴土木,百姓不堪重负;二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三是秦二世沿用峻法,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从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讲到项羽、刘邦等义军风起云涌,秦王朝迅速灭亡再到秦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胜项败。
本课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秦统一的背景;秦速亡的原因。
本课建议授课时间为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导入新课铺垫:(出示始皇铜车马图片)1980年冬天,在秦始皇陵东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乘铜车马。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全车集稳定性、舒适性与安全性于一体,体现了秦制造技术的精良,被世人誉为两千多年前集“空调”与“软卧”为一体的“超级豪华跑车”。
历史上的秦国恰如这辆马车,在秦王的驾驭下以显著的优势横扫六合,从西部小国发展成为庞大帝国。
然而,秦却又极迅速地冲进了历史的深渊。
秦之命运缘何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一览秦之兴衰。
【设计意图】通过对国宝的介绍,迅速使学生神入历史,产生对秦空前强盛却又速亡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本课的展开埋下伏笔。
二、新课教学1.天下归秦提问: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请大家分组讨论。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 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方式。
史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 (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指出秦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 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③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
了深远影响。
消极方面:
(1)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七、课堂小结
前
前
前
前
前206-前
前
221 210 209 207
203
202
秦统 一
秦二 陈胜吴 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 汉朝
世 广起义
建立
继位
反抗秦暴政
的农民起义
争夺全国统 治权的斗争
环节(6):根据课本内容以及示意图,梳理秦末农民起义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史料,使学生清晰的看到秦末农民起 义的发展,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教学设计)(中华书局)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焚书坑儒;北伐匈奴、筑长城;南定南越,设三郡。
(2)了解秦朝的疆域,知道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3)通过评价秦始皇。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解释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本课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工程较多,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运用课件辅助讲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等等。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焚书和坑儒两个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它的形成、确立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延续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长城和灵渠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它们是古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的象征,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伟大工程。
教材分析:1、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它的建立是通过三个要点构成的:①确立皇帝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难点分析:(1)焚书坑儒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此事影响较大,如不讲清楚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2)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之二。
可以在新课结束后,在学生对秦始皇的事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进行活动与探究评价秦始皇其人,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flash课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同时配合提问、图示、阅读、自学探究式等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秦统一六国》课件师:刚才课件中提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了,现在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这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是谁?生:秦王政。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唯物史观:通过秦统一历史条件和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等问题的探究,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的秦朝地图的研究,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的历史图片和课件中有关史料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对秦巩固统一措施的评判,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学生尊重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传统的历史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难点:多角度认识秦朝官僚政治的确立。
一、秦的统一(一)完成统一1.背景(1)客观条件①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③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主观条件①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②奠定基础: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③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2.过程(1)秦朝建立:公元前230至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二)巩固统一1.政治——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皇帝制度: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嬴政自称“始皇帝”。
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第一步:引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过程,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增进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步:目标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事件和影响;3. 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步:教学内容1.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背景和原因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b.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对抗c. 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奏2.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事件和影响a.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行动和策略b. 秦朝的政治体制和军事制度c. 秦朝的文化传承和影响3.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a. 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鼎盛一时b. 对后世政权的影响和启示c. 对中国封建制度和文化传承的影响第四步: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背景、原因、重要事件和影响。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3. 研究:让学生进行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听课态度、讨论贡献等。
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测试学生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六步: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认为学生们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9课_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开篇,讲述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秦朝由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中国历史上起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中的一些人或许对秦始皇、长城、兵马俑知道点。
大多数恐怕什么都不知晓。
再加上其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对本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对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及秦始皇的评价也较为困难。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学习模式。
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求知愿望和激情,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获取有效信息。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3、通过结合地图,查找秦朝的长城、疆域四至等掌握基本的识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示的方法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运用比较分析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秦朝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
2、使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难点:一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法及图示法来突破。
二是评价秦始皇。
引导学生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来做评判。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观看图片,问:1、图片展示的是什么?2、我们会想到哪一个人物?3、我们前面学过的他做了一件什么事?(回顾以前的内容)(二)新课教学;1、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后会面临哪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可能得出的结论:政治方面:一是六国的诸侯、贵族不甘心失败;二是疆域扩大了,怎样管理。
第9课_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学案
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导学部分】一、学习目标1、掌握秦始皇为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及军事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2、识读秦朝的疆域图找到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及疆域四至。
二、学习的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基础部分】自主学习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王政立即进行政治制度的全面改革。
首先废除了自己的王号,改称。
他就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
2、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会面临哪些问题?为此他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①__是最高的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②在中央实行“_____”制。
三公指、、。
__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__主管军事;____为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___。
把全国分成__个郡,郡下设__。
中央及郡县的主要官吏均由__直接任免。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二)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①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旧币,铸造统一的____铜钱,在全国通用,称为“___”。
②还废除六国旧度量衡,以原秦制为基础,实行新的统一的制度。
③战国时期,各国车轨宽窄不同,不利于。
秦始皇下令在全国统一,史称“车同轨”。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军事控制和发展交通事业,秦始皇下令修筑了宽广的,以首都为中心,通向全国。
(三)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①秦始皇命__以原秦国使用的__字体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后来又流行一种笔画更简单、书写更方便的__。
②在群雄并立的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____”的局面。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只有、、、的书不烧。
后来又坑杀了460多人的儒生。
这件事史称“”,(四)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岭南①派大奖北击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秦统一原因的探究,初步理解历史事物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时空观念通过地图了解秦国具体的地理位置及其“雄踞崤函,坐拥雍州”的优越性、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秦国的疆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秦朝大一统的形势。
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的进军路线图、楚汉战争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时间轴梳理秦朝从统一走向失败的历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秦朝兴亡的时空脉络。
3.史料实证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统一,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自豪感;秦朝建立后,它开疆拓土的伟业,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多民族国家”的含义,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中央,地方,其他方面;秦朝统一的意义:对当时,对后世难点: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含义与区别,官僚政治的意义;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含义;秦朝统一的意义:对当时,对后世时空思维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框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问题解析(一)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中央,地方,其他方面中央:①确立皇帝制度。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将从秦统一的背景和条件、统一的过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的历史意义以及秦灭亡等方面进行讲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对于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还不够深入了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史实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秦统一的重要性,加深对秦朝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和条件,认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
2. 掌握秦统一的过程,了解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措施。
3. 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了解秦灭亡的原因,进一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国的崛起、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
教学难点:理解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准备一段视频片段或PPT幻灯片,展示秦朝的疆域图,并标注多民族分布情况。
2. 教师提前准备好几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秦朝是如何统一多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对秦朝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视频片段或浏览幻灯片,关注秦朝的疆域拓展过程和多民族分布情况。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导入环节,旨在引起学生对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秦朝的疆域拓展过程,并思考统一多民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001]1500字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001]1500字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创业历程,以及秦朝的基本统治制度。
2. 理解秦始皇在统一国家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如吏治制度、法律制度、货币制度、烽火台等。
3. 知道秦始皇所做的一些文化成就,如统一文字、测量土地、修筑长城等。
4. 了解秦始皇反复边疆,开拓疆土的历史背景和历程。
5.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2. 秦始皇的文化成就。
3. 秦始皇的边疆开拓。
三、教学难点: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实现的历史背景和历程。
2. 秦始皇对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
3. 秦始皇对边疆开拓的动机和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小组讨论法。
3. 观察法。
4. 分组报告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秦始皇的生平和创业历程一、教师先让学生听一首《赤壁赋》,从中了解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认识秦国和秦始皇的地位。
二、鼓励学生自主检索信息,向小组内的同学分享。
三、由组内一名学生代表,讲述和展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名字。
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更加具体的认识秦始皇以及他的创业历程。
第二课时: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一、教师让学生展示几张历史图片,如秦兵马俑、秦王台料等,让学生联想秦始皇时代的景象。
二、演讲小组发言,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并讲述吏治制度、法律制度、族宗制度、货币制度、烽火台、取消郡县制、士族和文化学习等政策和措施,让学生对于秦国的统一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教师和学生对话剖析秦始皇的政策有哪些亮点和缺陷。
同时,教师还可以自行发挥一些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如“秦始皇为什么采用烽火台的方式进行统一?”、“秦始皇为什么取消了郡县制度?”等等。
第三课时:秦始皇的文化成就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影响很大的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学生根据图画,了解秦陵建筑风格、兵器战车样式以及兵马俑形制等。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001]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开国皇帝秦始皇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才华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大一统政权,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开国君主。
此外,在统一和建立全国性政权的过程中,秦始皇扫平了许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山区地区,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为了维护秦朝的统一和稳定,秦始皇还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并制定了许多法律和制度,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始皇的治国思想和政策。
2.了解秦始皇通过对多民族地区的统一和推广儒家思想等措施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3.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秦始皇的治国思想和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建设。
在战国时期,六国之间存在着不少地区性的行政区划,这种局面是形成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秦始皇提出了建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完整行政机构的政策,将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以郡县制代替了分散的封建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为后来的历史演进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沟通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大力发展经济和人民生产力。
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为秦朝的强盛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秦始皇对多民族地区的统一和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面临了大量的民族融合问题。
他通过坚决削弱封建贵族力量、推行郡县制、进行社会改革,重新规范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给了各民族以平等的状态。
其中,秦始皇在对少数民族进行统一时,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实行同化政策秦始皇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一,如果不打破原有的族群关系,难以把他们纳入中央集权。
因此,他实行了同化政策,统一了语言文字、度量衡、货币制度和法律制度,使各民族在政治制度上融为一体。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被建立,由秦始皇来统治。
在秦始皇治下,中国的统一、国土的完整和边疆的稳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
同时,秦始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内建设和文化统一,甚至颁布了一系列教令规范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行为。
其中,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二、多民族的背景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国大约分为七十多个部落和诸侯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都不同。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各个部落在不断地融合和消亡。
在秦始皇统一后,他的治国理念也要求民族之间的文化统一和身份认同,同时要求建立起一个有序、高效的政治体系。
三、秦始皇开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1. 书同文在秦始皇的时代,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把不同地方的文字和度量衡合并起来。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在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降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冲突。
另外,也便于在全国范围内交流和交易。
2. 教化天下秦始皇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为大幅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文化素质。
因此,他大规模地实施教育制度,开展“教化天下”的政策,为不同民族提供相应的课程并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逐渐发挥了显著的效果,秦始皇能够将国家的统治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3. 华夏文化秦朝时期以华夏文化为主导,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华夏文化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
它是由各个民族合并和融合而成的,涉及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种族。
华夏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深层次文化和历史进程,并对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秦始皇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的意义尽管秦始皇的教育政策在现代看来算是有所欠缺,但它确实起到了重要的统一和加强国家文化认同的作用。
秦始皇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育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开展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典型案例,不仅给后世以启示,而且也对于现代中国的多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一、背景介绍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他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不仅消除了当时分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统一的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的中国分裂成多个诸侯国,互相之间进行着战争和吞并。
这种局势不仅导致了战争频发、人民疲于奔命,更重要的是,这种分裂状态给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秦始皇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新颖的想法,他试图通过强制力的手段将六国进行统一。
他实施了诸多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制、加强军队力量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成功地统一了六国。
三、秦始皇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天朝帝国,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字体统一秦始皇推行了一种标准的文字,史称“小篆”,这种文字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使用了 2000 多年。
字体的统一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管理制度秦始皇对中国传统制度和制约各诸侯统治的分封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行郡县制、徭役制、半农半兵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为早期中央集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 道路交通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秦始皇重视道路建设,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修建了长城、连接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很多大型宫殿等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长久的交通基础设施。
4. 货币统一秦始皇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和物资调配,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标准。
这种统一的货币制度,推动了物质交换的便利,加强了秦朝的商业发展。
5. 配置官员秦始皇采取了配置官员的制度,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按照班次分配了官职。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1500字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15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了解历史事件的产生与演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和多民族交融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秦始皇在建立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统一多民族的过程和方法。
(2)秦始皇对各民族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看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全国各族人民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传统的代表者之一。
毛泽东同志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富于中国特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真理性、历史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1)问题:你知道毛泽东同志是哪个时期的领导人吗?(2)问题:毛泽东同志所创造的理论体系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思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播放视频和讲解(1)播放视频“秦始皇”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了解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以及实现统一国家带来的意义。
3. 小结请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秦始皇是怎样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秦始皇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和政策?实现统一国家对其所在时期的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4. 练习与巩固请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和展示,讨论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课堂导入、播放视频讲解、小结和讨论展示四个环节展开。
通过视频的播放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提高其对祖国统一和多民族交融的认识和尊重。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秦朝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c.你认为秦朝迅速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总结讨论成果,为课堂汇报做好准备。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地图等资料,以及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营造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场景。这种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4.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秦朝历史的学习,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地图等资料,以及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历史场景。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秦朝的历史氛围,激发他们对秦朝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补充讲解,确保学生对秦朝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
3.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文章,内容需包括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影响等方面。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的第3课,主要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秦朝的国家构建和国家制度,并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家统一的意识和认同。
教学重点:1. 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理解秦朝国家建设和国家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 掌握秦朝国家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是高一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由于历史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可能对于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制度还不够了解,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联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明白秦朝统一六国的背景和意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提供案例:通过事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秦朝国家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探究和讨论。
2. 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对秦朝的国家建设和国家制度有更直观的理解。
3. 课堂演讲:通过学生的口头演讲,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秦朝统一六国的认识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分发阅读材料和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通过课堂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如何建立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教材从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统一政策以及秦朝的灭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以及秦始皇为加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以及他为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以及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以及六国之间争霸的情况。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001]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案前言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不仅仅是一位征服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和建设者。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秦始皇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统一国家中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在五胡乱华的年代,民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在这个背景下,秦始皇是如何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呢?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措施,成功地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具体来说,他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这一目标。
文化统一秦始皇认为,文化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国家统一。
他通过对文字的规范化,建立了统一的书写系统,使得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看懂和使用同一种文字。
这种统一的文字系统,大大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在度量衡上的统一,也是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重要措施。
他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消除了各地不同的度量衡系统,并规定了各地使用标准度量衡系统,统一了贸易和商业领域的标准,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治理制度的统一在治理制度上,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全国地方行政的管理和制度。
他设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成了36个郡和多个县,对全国进行逐步的整合和统一。
他在全国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制度,规定了各地官员的职责和权力,统一了各地行政管理的制度,使政治分权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经济统一在经济方面,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改革,统一了全国的经济制度。
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业家”,通过开垦荒地、治理水利和修建驿道等工作,大力发展了农业和商业,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他规定了各地商人的经商行为,统一了各地商业市场的交易规则,为全国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货币和税收方面,秦始皇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
他设立了铜钱铸币局,发行了统一的货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制度,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媒体教学设计
万安二中刘桂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焚书坑儒;北伐匈奴、筑长城;南定南越,设三郡。
(2)了解秦朝的疆域,知道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3)通过评价秦始皇。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解释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工程较多,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运用课件辅助讲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等等。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焚书和坑儒两个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它的形成、确立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延续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乃至东方各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长城和灵渠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它们是古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的象征,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伟大工程。
教材分析:
1、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它的建立是通过三个要点构成的:①确立皇帝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难点分析:
(1)焚书坑儒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此事影响较大,如不讲清楚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2)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之二。
可以在新课结束后,在学生对秦始皇的事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进行活动与探究评价秦始皇其人,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flash课件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同时配合提问、图示、阅读、自学探究式等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秦统一六国》课件
师:刚才课件中提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了,现在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这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生:秦王政。
师:对,秦王政统一了六国,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秦王政是怎样去巩固他的统治呢?这就是我们第九课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显示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一、巩固统一的措施:(课件显示)
师:秦王首先从哪个方面进行改革?
生:(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
师:请想一想,秦王采取哪些措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生:(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同时用课件逐步进行要点归纳如下:
(1)确立皇帝制
(2)建立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
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下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 帝
丞 相 太 尉 御史大夫
(百官之长) (主管军事) (副丞相) 郡 (守)
县 (令)
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
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用这一制度,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件显示:[阅读广场],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回答)
师:(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秦的统一,那么接下来秦始皇将在哪些方面来采取措施呢?
课件显示:[穿越时空的隧道],请大家结合下面的三幅图即(《七国文字图》、《七国货币图》、《旧度、量、衡图》),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秦国的一个商人,到其它六国去经商,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学:(学生讨论后作答,可自由发挥)
师:(教师总结)文字的不统一致使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各国货币不同,度、量、衡不一致使得商品交换困难,这些对一个商人来讲就有这么多的不便,那么对统一后的秦王朝来讲,这些对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国家赋税的征收更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所以接下来,秦始皇开始了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在经济、文化上的措施。
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逐步用课件进行展示。
2、经济、文化上
(1)统一文字统一用秦国小篆书写,后改用隶书
(2)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原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铜制钱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师:(过渡)另外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焚书坑儒
师:请一位同学来讲述一下,焚书坑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生:(学生讲述)
师:(小结)焚书坑儒是“焚书”和“坑儒”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推残了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措施,我们要予以否定。
师:(过渡)有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这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后,秦始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生:不。
因为北有匈奴的侵扰,南有越族还没有统一,所以有必要在军事上采取行动。
师:课件展示:[请想一想],秦始皇在军事上的措施有哪些?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并用课件展示
4、军事上:(1)北伐匈奴,筑长城。
在《长城谣》的歌声中欣赏长城的美景,然后出示问题:请说说,长城的建成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在今天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学生讨论后作答)
师:(过渡)秦始皇在军事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学生回答)
(2)南定南越,凿灵渠,设三郡(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灵渠,三郡的位置,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其位置。
师:(过渡)通过秦始皇对南、北的一系列的军事措施,拓展了秦朝的疆域,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课件出示《秦疆域图》,学生读图,找出秦疆域四至
师:引导学生回答,并用课件逐步展示。
二、秦朝的疆域
小结:
师:新课学习到此结束。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归纳,一边逐步用课件展示: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伐匈奴、南定南越
其次介绍了秦朝的疆域。
师:(过渡)我们这节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讲授的,他是谁呢? 生:秦始皇
课件出示[活动与探究]
后代人对秦始皇的评论各有褒贬,褒之者说他雄才大略,是有作为的政治家;贬之者说他是个暴君,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允许有不同观点存在。
)
本课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为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长城一带 秦 陇西郡 东海 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