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07年9月

合集下载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内容编制而成。

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教材,共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实验与观察2.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3. 单元三:物质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置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步骤1. 预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研究科学的欲望。

2.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实验步骤。

3.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

4.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归纳知识点。

5. 拓展延伸: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进一步探究。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讨论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2. 组织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等。

以上为《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2. 光与影子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光与影子的应用3. 水与生命水的分布与循环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的方法4.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铁与电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4. 让学生掌握磁铁与电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光的传播、水的循环、磁铁与电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影子形成的原因、水的节约与利用、磁铁与电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光与影子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以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通过磁铁与电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分析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学知识。

举例说明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结合磁铁与电的实验,讲解磁铁与电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安排光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影子形成的过程。

制定节水计划,让学生为节约用水提出具体措施。

进行磁铁与电的实验,让学生验证磁铁与电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2. 光与影子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3. 水与生命水的分布与循环节约用水的方法4. 磁铁与电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电流的产生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的奥秘;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5. 地球与宇宙;6. 环境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生物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生物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点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环保材料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答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内容,绘制一个生物细胞结构图;(2)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三种不同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特点;(3)写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短文。

2. 答案:(1)细胞结构图: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2)植物生长特点:如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繁殖方式等;(3)地球运动科普短文: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点问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作用和电路磁场、磁极和电磁感应4.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分类、特征和适应性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光、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动物和生态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和光的理论知识电和磁的实验操作动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理解2. 教学重点:声音、光、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动物的特征、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声音实验器材:音叉、锣鼓、扬声器等光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凸透镜等电和磁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磁铁等动物和生态模型或图片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锣鼓、导线、磁铁等画图工具:铅笔、橡皮、彩色笔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路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详细讲解声音、光、电和磁的相关概念。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视觉的形成和眼睛的保护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作用和电路磁场、磁极和电磁感应4.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分类、特征和适应性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声音、光、电和磁的基本概念选择题:动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问答题:结合实际生活,解释声音、光、电和磁的应用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提供正确答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册书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为《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量》、《人体的奥秘》、《地球与宇宙》、《科学与探究》、《技术与设计》。

每个单元都包含多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1. 《生物与环境》单元: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物质与能量》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的转化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人体的奥秘》单元: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的健康与保护4. 《地球与宇宙》单元: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宇宙的组成与探索5. 《科学与探究》单元: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科学探究的技能与要求科学探究的实践与反思6. 《技术与设计》单元:技术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与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技术与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各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地球的形状与结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技术与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量、人体的奥秘、地球与宇宙、科学与探究、技术与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常识 2.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 3. 实验活动科学常识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2.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1.学习生活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

2.科技常识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了解科技常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实验活动1.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课文预习本节课内容。

2.理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实验活动: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所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2.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实验设备和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16页至第18页的“光的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途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途径,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反射定律。

3.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4. 让学生学会使用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途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白纸、直尺、量角器、激光笔。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光屏、蜡烛、白纸、直尺、量角器、激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着激光笔在教室里照射,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出光的传播主题。

2. 光的传播途径: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凸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探讨光的传播途径。

3. 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将激光笔照射在白纸上,观察光点的反射,探讨光的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将激光笔照射在凸透镜上,观察光线的折射,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5. 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成像情况,探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途径: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原理: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激光笔照射凸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图。

答案:光线的传播路径为从激光笔经过凸透镜,射向光屏。

2. 题目: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成像情况,并画出成像图。

答案:成像图为物体在凸透镜前方,成像在凸透镜后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概念2. 力与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3. 声音与音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乐的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认识音乐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声音的传播原理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多样性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装置、简单机械模型声音传播实验器材、音乐乐器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生态系统图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简单机械制作材料声音传播实验包、音乐练习谱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播放音乐,引发学生对声音与音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应用。

以声音传播实验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布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

分组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课堂小结:强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归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2. 力与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3. 声音与音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乐基础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手抄报。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编写一篇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

2. 答案:生物多样性手抄报: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定义、保护措施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命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进化2.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习性人体生理结构与功能3.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中的星系、恒星和行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认识到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特征、分类及生长过程的认知,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与宇宙的知识2. 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挂图、实物地球仪、天文望远镜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它们是如何分类的?”2. 例题讲解:以动物分类为例,讲解如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例,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特征对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类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拓展讨论: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生命生命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进化2. 动物世界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习性3. 植物王国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生长过程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中的星系、恒星和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征。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法。

(3)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答案:(1)生物的多样性体现在生物的种类、形态、习性等方面,共同特征包括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等。

(2)动物可以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植物可以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节生物的适应性。

2. 第二章《光与影》:第1节光的传播,第2节影子,第3节光的反射。

3. 第三章《电与磁》: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磁铁的性质,第3节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光与影、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培养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简单电路的组成。

2. 教学重点:生物的适应性、影子的形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环境挂图、手电筒、磁铁、导线、小灯泡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光源、磁铁、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挂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与环境、光与影、电与磁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适应性、影子的形成、磁铁的性质等。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的适应性3. 光的传播4. 影子5. 光的反射6. 简单电路7. 磁铁的性质8. 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简述影子的形成原理。

(3)简述简单电路的组成。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2)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其背后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3)简单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生物观察、光学实验和电磁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能量的转换》的第一节“能量在哪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换过程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了解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难点:能量转换的实验操作,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能量转换演示装置,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单,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现象,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引导学生关注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和转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教学新课(1)能量的存在形式:以图片和实例的形式介绍动能、势能、电能等能量的存在形式。

(2)能量转换:利用能量转换演示装置,讲解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难度相当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能量转换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能量的存在形式2. 能量转换3. 能量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练习题1、2、3。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能量转换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进行节能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内容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究活动中。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资料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2)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4. 课堂实践:(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3)小组汇报,分享实验成果。

5.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答其他科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2. 实验设计步骤: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3.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树叶变色是由于季节变化,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显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地球上的水;4. 简单机械与能量;5. 电磁现象;6. 光与色彩。

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保护;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营养物质运输;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节约用水;简单机械的原理、能量转换;电磁现象、电路的组成;光的传播、色彩的形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2.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生理功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3. 认识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意识;4.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和能量转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电磁现象,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6. 掌握光与色彩的知识,培养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循环、能量转换、电磁现象、光的传播。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植物生长过程、节约用水、简单机械原理、电路组成、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植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分类、植物生长过程、水循环等知识点;3. 随堂练习:进行生物分类、制作植物生长模型、设计节水方案等;4. 实验探究:开展光合作用、简单机械、电磁现象、光传播的实验;6.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分类、保护;2. 植物生长:过程、光合作用、营养物质运输;3. 地球上的水:水资源、水循环、节约用水;4. 简单机械与能量:原理、能量转换;5. 电磁现象:概念、电路组成;6. 光与色彩:光的传播、色彩的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2)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解释光合作用;(3)设计一个节水方案,并说明原因;(4)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原理;(5)绘制一个电路图,并解释各部分作用;(6)简述光的传播和色彩的形成。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的生存环境2. 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发育过程3. 人体的奥秘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人体的生长发育4.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状态变化能量的转换和守恒5.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的形成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生存环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掌握生物的繁殖方式、发育过程,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3. 了解人体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关注人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人体的器官和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生物的繁殖与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观察盒、画图工具、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的多样性、人体器官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a. 学生观察、讨论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b. 学生分享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认识。

2. 新课讲解:a. 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生存环境。

b. 讲解生物的繁殖方式、发育过程。

c. 讲解人体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d. 讲解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守恒。

3. 例题讲解:a. 解析生物分类的例题。

b. 分析生物繁殖与发育的例题。

c. 举例说明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d. 演示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实验。

4. 随堂练习:a. 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练习。

b. 学生绘制生物发育过程图。

c. 学生观察人体器官模型,描述其功能。

d. 学生进行能量转换实验。

a.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特征、生存环境。

2. 生物的繁殖方式、发育过程。

3. 人体的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4. 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守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生物分类练习题。

答案:略b. 生物发育过程简答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 光与影:探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光影的形成原理。

3. 电与磁:学习电路的组成,了解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4. 岩石与矿物: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

5. 运动与力: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与影、电与磁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岩石与矿物章节中的观察、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教学挂图、模型等。

2. 学具:放大镜、镊子、试管、电路元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成果,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5. 巩固:布置随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图表: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科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与环境: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

(2)光与影:制作一个小型影子戏,解释光影的形成原理。

(3)电与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4)岩石与矿物:收集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分类并描述其特征。

(5)运动与力: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和效果。

2. 答案:(1)略。

(2)光影的形成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物体背后的区域形成影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 分数的基础知识3. 形状与空间4. 量的计量详细内容包括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简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乘除运算,图形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小数与分数的运算规律,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黑板、粉笔、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激发学生对小数与分数运算的兴趣。

教学细节:教师出示商品价格,让学生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2. 新课讲解:(1)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教学细节:教师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举例说明。

(2)分数的基础知识教学细节: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形状与空间教学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简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并学会计算其面积。

(4)量的计量教学细节: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

3. 例题讲解教学细节: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学细节:教师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内容:(1)小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律(2)分数的基础知识(3)形状与空间: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量的计量:单位换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2)应用题: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图形题: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数与分数运算问题。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五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第6.1节《小数的乘法》和第6.2节《小数的除法》。

2. 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第七章《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第7.1节《三角形的特征》和第7.3节《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 量的计量:第八章《计量单位换算》,第8.1节《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理解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计量单位换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提高计量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

2.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小数乘除法运算示例、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模型、计量单位换算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场景引入小数乘除法运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a. 讲解小数乘法运算规则,举例演示。

b. 讲解小数除法运算规则,举例演示。

c. 介绍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展示模型。

d. 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方法,举例演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乘法运算规则2. 小数除法运算规则3. 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4.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数乘除法运算题。

b. 识别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明其特征。

c. 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题。

2. 答案:附在作业后,供学生自行核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认识2. 分数的加减法3. 圆的周长与面积4. 立体图形的认识5.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6.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能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使学生了解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立体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尺子、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水果、蛋糕等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2. 教学内容讲解(1)分数的认识概念讲解:利用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数的读写和基本运算。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推导: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例题讲解:讲解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立体图形的认识特征讲解:利用模型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5)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换算方法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方法。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单位换算的方法。

(6)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统计图等形式收集和处理数据。

例题讲解:讲解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方法。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07年9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07年9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写人员:第一单元: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采二教育集团鲍佩华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春江中心小学陆丽华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尹伟2007年9月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

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