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GIS支持下的贵州省赫章县耕地地力评价
GIS支持下的贵州省赫章县耕地地力评价摘要:以云贵高原典型区赫章县耕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GIS的县级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赫章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赫章县耕地地力共划分为6个等级,一级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0.68%,二级地占7.20%,三级地占3.38%,四级地占28.77%,五级地占35.04%,六级地占24.9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实地调查法对赫章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的结果符合赫章县耕地地力实际情况。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贵州省赫章县Evaluation of Arable Land Productivity Supported by GIS in Hezhang CountyAbstract: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special database and attribute database based on GIS,the arable land productivity of Hezhang count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he productivity of arable land in Hezhang county was divided into 6 levels. The first level land accounted for 0.68% of the total land,the second,third,fourth,fifth,and sixth level land accounted for 7.20%,3.38%,28.77%,35.04% and 24.92% respectively. Then,the evaluation result was verifi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experts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evaluation result with AHP was in good coincidence with the reality of arable land productivity in Hezhang county.Key words:arable land soi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Hezha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耕地地力是耕地的基础地力,耕地地力评价是以利用方式为目的,估价耕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是客观决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1]。
基于GIS的秦安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划分
关 键影 响 的各土地 要 素 组 成 的基 本 空 间单 位 , 地 耕
地 力评 价就 是要通 过对 每个 评价单 元 的评价 来确定 其地力 级别 , 最终 把评 价结 果落 实到 实地 , 编绘 耕 并
纬 3 4
~
~3。1, 天水 市辖县 。县 内海拔 在 110 51 属 8
20 0m之 间 , 域东 西 长 约 6 m, 北 宽 约 5 0 县 5k 南 0
蔡 立群 , 兴嘉 , 张 董 博。
( . 肃 省 干 旱 生 境 作 物 学 重 点 实验 室 ,甘 肃 兰 州 707 ; 1甘 300 2甘 肃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境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07 ; . 肃 省 农 业科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07 ) . 化 方 向发 展 … 。
1 材 料 与 方法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
耕 地地 力评 价 中评 价单 元是 由对 土地质 量具 有
秦 安县位 于 甘肃省 东南部 , 天水 市之 北 , 河支 渭 流葫芦 河下游 。地处 东经 152 0。0之 间 , 0 。0 一162 北
和南小 河 , 西侧 有显 清 河 和 西小 河 。秦 安 县 县域 内 耕地 土壤 主要有 褐 土 、 土 、 绵 土 、 垆 土 、 土 、 红 黄 黑 潮
评价单 元综 合性 强 , 虑 全 面 , 缺 点是 工 作 量 大 , 考 其
此方 法评 价结果 容 易 落实 到 地 面 上 , 于对 现 有 土 便
地利 用 的适 用性 做 出评 定 , 于 土 地 利用 规 划 和 土 利 地利 用结 构 的调整 以 及科 学 管 理 土地 , 这样 确 立 的
大支流 之一 , 自南 而北 纵 贯秦 安 中部 。其 东 西两 侧 地势 渐高 , 四大支 流从 两侧 汇人葫 芦河 , 为 清水河 东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摘要:耕地质量评价既是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使耕地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为了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及了解耕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对耕地等级质量成果更新工作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本次夷陵区更新评价后的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等别分布与上一轮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更新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同时耕地总面积呈增长趋势,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gis;更新评价;宜昌市夷陵区耕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对国家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占用,耕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耕地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
搞好耕地质量分等评价工作,对中国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综合管理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耕地生产能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耕地分类进行耕地评价最早的国家。
早在2500年前古籍《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关于土地质量高低的记载。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非常重视耕地的质量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和第一次土壤普查、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相关的区域资源调查中,都开展过不同形式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为当时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耕地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考虑的因素也较少。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A 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p r o j e c t a i m s t o e v a l u a t e L u n t a i C o u n t y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f e r t i l i t y b y u s i n g c o m —
果能准确 的反映轮台县耕 地质 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 为研究 区耕地质量提升 、 种植结构调整 、 精准农业的实施提
供科学 的参 考依 据 , 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 : 耕地 ; 地 力评 价 ; G I S ; 新疆轮台县 中图分类号 : F 3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3 3 0 ( 2 0 1 4 ) 0 2— 0 3 7 5— 0 9
基于 G I S 技 术 的耕 地地 力评 价 研 究
— —
以新疆 轮 台县 为例
姜婷婷 , 谷 海斌 , 盛建 东
( 1 .新疆农 业大学草业与f t . 境科学学院, 乌鲁木 齐 8 3 0 0 5 2 ; 2 . 新疆农业科 学院综合试验场 , 乌鲁木齐 8 3 0 0 1 2 )
摘 要: 【 目的】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轮台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 方法】 在G I S 支持下, 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成
果, 收集轮台县的行政区划图 、 土地利用现状 图、 土壤 图以及 测土配方施肥数据 , 同时 , 选取 与剖面性质 、 土壤
理化性质 、 立地条件 3个方面相关 的 1 2个影 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 , 在G I S的支持下对轮 台县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河北省元氏县为例
题目: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河北省元氏县为例初步提纲:一、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意义、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历史、发展态势(国内外)二、研究区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等)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四、区域耕地质量等别评价1、分等指标区划分2、分等单元划分3、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4、光温潜力、产量比系数5、耕地自然质量因素评价6、单元自然质量分分值计算7、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土地分等指数计算8、等别分布分析五、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六、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分析所需数据:一、遥感影像图1.覆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图件(主要反映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2.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系数所需的“利用系数等值区矢量数据图层”图件3.确定研究区土地经济系数所需的“经济系数等值区矢量数据图层”图件二、基础或专题图件1.研究区地形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行政区划图4.土壤类型图(剖面、质地、水文、交通图等)三、野外调查数据1.外业采样土壤有机质调查数据2.标准粮调查数据(用于计算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比系数)3.土地整治数据4.详细各项数据表(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排水状况、盐渍化情况情况、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剖面构型、排水条件、土体构型、灌排设施、道路通达度、土地平整度、地貌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地表岩石露头度、土壤酸碱度、障碍层深度等)或相关土壤检测报告四、研究区统计年鉴、发展规划五、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省级自然等指数)1.河北省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转换规则2.河北省省级经济等指数与国家级经济等指数的转换规则六、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数据库成果(文本、表格、图件、数据库等成果)1.研究区自然质量等别更新数据库成果2.研究区利用等别更新数据库成果3.研究区经济等别更新数据库成果七、土地利用水平、经济属性调查情况表八、研究区的新增耕地质量因素评定说明(如若有)4.1分等的技术程序与框架结构4e2.1分等的技术程序耕地质量等别划分的技术程序是逐级订正法,其主要步骤是:(l)在标准耕作制度的控制下,从作物光温(气候)潜力出发,经作物产量比系数折算成全国可比的标准粮,建立全国可比序列;(2)通过测算土地自然质量分,将光温(气候)理论生产力订正到现实生产力:(3)通过测算土地利用系数,对现实生产力进行土地利用水平的订正;(4)通过测算土地经济系数,再经过经济水平订正,得出最终分等序列。
基于GIS平台建设的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范例参考)
基于GIS平台建设的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更多农业GIS应用详情请查看:/topmap_solution/topmap_agriculture/数据采集功能遥感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用来对地面卫星接收站传回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入库。
GPS数据采集模块:接受和处理GPS数据。
人工报送模块:接收和处理人工报送数据。
动态监测功能土地变化监测模块:对数据采集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出土地利用与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入库。
种植面积和种类监测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出种植面积与种类的信息入库。
气象监测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出气象信息入库。
农作物生长情况监测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农作物生长情况入库。
农作物灾情分布监测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农作物灾情分布入库。
土壤水分监测模块: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分类,抽取土壤水分信息入库。
决策支持功能农业资源核算、清查、评估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配置农业资源,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评估模型: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壤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农作物的估产、长势监测模型:农作物的长势及产量与作物的生化指标有关,结合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相关的信息做出专题图,可以对大面积的农作物进行长势监测及估产。
病虫害预测、诊断及应急反应:通过地面观测网和遥感图像的多时相分析,可以获取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或缺素信息。
“精准农业”示范功能平衡施肥专家系统:根据农田地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土壤肥力空间分布信息、前茬作物产量分布信息,以及利用遥感等手段获取的作物长势与营养状况等空间差异分布信息,实现地块内按实际空间差异分布进行定位、定量施肥。
精准水分灌溉控制:根据土壤水分信息、植株含水量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生成灌溉处方,自动调节水量,定点、定量控制某一地块的水分含量。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土壤污染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土壤污染分析方法研究一、绪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会导致土壤中残留有害物质的增多,从而引起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土壤污染监测与管理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涵盖地理、地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多元大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土壤污染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推广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土壤污染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农业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化验分析获得,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受监测点数量和位置的限制,导致数据参考性较差。
而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获取和处理,并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参考性。
常见的几种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遥感数据采集和处理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无人机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类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数字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地形高程等特征。
其中,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 VI)被广泛用于反演土壤有机质、矿质元素和重金属等指标。
通过利用GIS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土壤污染的快速评价和精准定位。
(二)地球化学数据采集和处理地球化学数据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手段获得的土壤中元素和离子浓度数据。
这类数据有别于遥感数据,更能够反映土壤中有害元素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大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大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主要障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对地处南方喀斯特山区的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情况及耕地土壤资源主要养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在通过分析该县县域耕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为当地提供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耕地地力;土壤资源;土壤养分;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桂西北石山地区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区域,该地区石山面积约有7.67×104hm2,占总面积的33.00%,半土半石山面积约有7.71×104hm2,占总面积的34.02%,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1-4]。
地处桂西北的大化县,位于红水河中游,东西最大横距53kg,南北最大纵距89kg,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可耕;全县总面积27.16hm2,其中山地面积24.59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0.5%,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耕地面积1.38万hm2,其中水田0.35万hm2,旱地1.026万hm2。
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地势复杂,成土母质不同,加上耕作制度不同,耕地地力差异大。
为掌握大化县耕地地力情况,按农业部测土配方项目规定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化验分析,对全县耕地地力和土壤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为消除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有效改良措施,进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提高耕地质量[5-6],使该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达到高产稳产。
1 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1级耕地371.3hm2,占耕地面积2.69%;2级耕地2019.3hm2,占耕地面积14.64%;3级耕地2536.1hm2,占耕地面积18.38%;4级耕地3081.6hm2,占耕地面积22.34%;5级耕地4448.8hm2,占耕地面积32.25%;6级耕地1337.5,占耕地面积9.70%。
从表1中可以知,1级耕地地力旱地没有,水田有371.3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0.51%,旱地以5级最多,面积达4045.3hm2,占全县旱地面积的39.42%,水田以3级最多,面积达1131.1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2.01%;全县的耕地地力以低产耕地所占面积最大,面积为5786.3hm2,占耕地面积的41.95%;中产耕地面积为5617.7hm2,占耕地面积的40.72%,最少是高产耕地面积为2390.6hm2,只占耕地面积的17.33%。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3 新 疆农业厅土壤 肥料 工作站 , . 乌鲁木齐 80 0 ) 3 0 1
摘 要: 目的】 【 以沙湾县为例, 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 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
F N a z G N ig og , H N S u— u n G O J —ca E G Y o— u , E G Q n —l C E h h a g , U i h o , n
D N u—h J e g q a G O Y n — i O GJ e , I D n — un , A o g j n A a
( .Rsac ntUeo ol& Fnle,adA rutrlW t o e ai ,Xni gAae yo 1 e r Istt fSi e h i ei r n gi l a ae C n r tn i a cdm  ̄ c u r s v o jn f
A r utrl c ne, rm i 3 0 , hn ; .A r utrl eh ooyE t i et a a o n , g i l a i cs U u q 8 0 9 C ia 2 g i l a Tcn l x n o Cne o S w nC u t c u Se 1 c u g e n s rf h y S a a , i in 3 10 hn ;3 o n e izr tt n X n agA r u ua D p r e t rm i h w n X n ag 8 2 0 ;C ia .S ia d F rle Sai , i in gi l rl eat n ,U u q j l ti o j ct m
国土空间规划中基于Arc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赋值研究与运用
国土空间规划中基于 Arc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赋值研究与运用摘要:在规划行业中,近年来GIS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大量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工作。
在GIS平台下,数据处理运行速度较快,且有多种可视化方式表达成果,深受规划工作者的喜爱。
因此,本次基于ArcGIS搭建一个耕地质量等别赋值模型,并基于万州区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底数工作中开展实验与应用。
关键词:规划;耕地质量等别;模型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要求在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试行)等要求形成符合规定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和工作底图。
耕地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重要要素之一,耕地质量等别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所需考虑的众多要素之一[1]。
目前国家下发的三调数据库(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中的耕地数据中没有耕地质量等别这一信息,为准确快速获取该数据,需将三调耕地图斑的耕地质量等别依据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结果,按照重叠面积做大法赋值,不重叠的按照同地类临近法赋值。
1、数据准备国家下发三调数据库(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并为耕地数据加一个耕地质量等别(DB)字段。
表1 耕地数据属性表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标识码BSM字符串18地类编码DLBM字符串5地类名称DLMC字符串60耕地质量等别DB字符串10…………图1 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原始数据表2 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属性表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国家自然等GJZRD短整型4名称MC字符串10面积MJ双精度10…………2、耕地质量等别赋值原则根据《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实施方案》要求,耕地质量等别赋值主要有以下要求:(1)原则上不打破国家下发三调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界线,每个耕地图斑只能确定一个耕地质量等别。
(2)当国家下发三调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涉及两个及以上耕地等别时,面积最大的耕地质量等别作为该耕地图图斑的耕地质量等别。
(3)对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未覆盖区域,按照同地类临近耕地质量等别赋值。
基于GIS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评价指标研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满足一定的基础,即耕地,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也随之而发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如今建设用地规模越来越大,耕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尤其人均耕地面积总量越来越少。
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即补充耕地,来弥补耕地数量的不足,如今耕地数量达到平衡状态,美中不足的是耕地的质量越来越低,最终给粮食生产与安全等方面带来影响,所以,本研究首先对耕地保护进行研究,采取必要的技术进行研究,即GIS 技术,基于此更好地研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评价指标,使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与保护得以实现。
1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相关背景耕地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
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国家领导对保护耕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相突破。
要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永久留给子孙后代。
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是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
2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与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地块选择评价指标必须对区域的耕地质量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衡量,并且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耕地的质量,本研究在评价指标选取时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
为了达到对永久基本农田地块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应该尽可能全面客观地选取评价指标,要求评价指标具有足够的涵盖范围,避免遗漏和缺失指标,从而体现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提高主要指标抽取的准确性。
(2)代表性原则。
基本农田地块质量的优劣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各种指标对地块质量的作用程度、作用效益、及作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是不同的,鉴于此需要选择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块质量本质特征以及影响其发生变化的指标,使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以便简化评价指标的数量,在不失准确度的基础上提高研究的效率。
(3)稳定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时应尽量考虑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能够长期影响耕地生产力的稳定指标,是对耕地地力的最本质与最根本的影响的指标,这样在反映农田的质量时具有比较可靠的性质,可以使评价结果有较长的有效期,能够收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以辽宁省凌海市为例
础上 , 蔬菜地土壤样品增加全盐和硝酸盐 的测定。
13 研 究方 法 .
采用 A C I .作为空间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管 R GS 2 9 理软件 ; 利用 E cl xe统计分析属性数据 ; 选用县域耕 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 评价耕地地力。 . 0
季高温多雨 ; 秋季气温降雨骤减 ; 冬季气候较寒冷 、 干 燥 。土壤有 5 个土类 、1 1 个亚类 、2 2 个土属、3 5 个土 种。
— —
以辽 宁省 凌 海 市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戴 继 光
( 宁省土壤肥料总站 , 阳 103 ) 辽 沈 10 4
摘要 : 针对凌海市的耕 地资源现状 , 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 提出基于 G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I 介绍耕地资源基础 信息库的建立 、 评价单 元的划分 、 参评 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 。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 型 , 分析影 响耕地地力 的因素 , 包括养分状况 、 土壤理化性状 、 剖面性状 、 立地条件 等。
土壤类型 、 土层厚度 、 耕层质地 、 耕地利用现状 、 灌溉 条件、 排水条件 、 作物产量、 施肥水平和管理措施等。 1.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以行政 区为基 本单 位 ,统 计 .3 2 20 - 2 1 0 8 00年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本情况 资料 。 包 括土地资源 , 口, 人 国民生产总值 , 小麦 、 棉花、 玉米 、 果树等农作物单产 、 总产 、 种植面积等社会经济指标 。 1 . 室内化验分析资料 必测 项 目包 括 p .4 2 H、有 机 质 、 全氮 、 全磷 、 速效磷 、 速效钾 、 缓效钾 、 阳离子代换量。 有 效 态 中 的微 量元 素包 括 铜 、 、 、 、 、 等 l 锌 铁 锰 硼 硅 4
基于GIS的清原县耕地地力评价
利用 现状 图为工 作底 图 。 以相 应 的土壤 图等相关 数 据
为基 础数据 , 者均 由 国土 资源管 理部 门和清 原县 土 二
肥站 提供 。 1 _ 野外调查资料 由野外 调查 点 ( P -2 2 G S定 点 ) 获取 野
外调查资料 , 主要包 括地形地貌 、 土壤母质 、 水文状 况 、 土壤类 型 、 土层厚度 、 层质地 、 地利用现状 、 溉条 耕 耕 灌
基 于 GI S的清原县耕地地力评价
刘 昱 东
( 宁省 土壤 肥 料 总 站 , 阳 1 0 3 ) 辽 沈 104
摘 要 : 了解 清 原 县 的 耕 地 地 力 现 况 , 清 原 县 的 土 壤 图 、 政 区划 图 、 地 利 用 现 状 图 进 行 叠 加 , 定 2 6 为 将 行 土 确 4 8 8个 评 价 单 元 , 用 采
采 用 县域 耕 地 资 源管 理 信 息 系统 30作 为 耕地 地 力 .
评价 软件 。
2 耕 地 地 力评 价 体 系 的建 立
21 评价 单元 的确定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调查 区基 本情 况 .
在 确定 评 价 单元 时 , 要利 用 土 壤 图 、 地 利用 主 土 现 状 图等基 础 图件 。将 土 地利 用现 状 图 ( 比例 尺 1: 5 0 ) 土壤 图 ( 00 0 与 比例 尺 1 00 0 进 行 叠 加 , 取 : 0 ) 5 提
关 键词 : 力评 价 ; I 术 ; 地 ; 据 库 ; 重 地 G S技 耕 数 权
中 图分 类号 :19 S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l6 (020 — 0 2 0 17 一 1 1 1)6 0 1— 3 2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
c rid o sn h e h i u so t maia d l n ld n S a u z si t n meh d h v u to e uti cu e h rao are utu ig tetc n q e fmahe tc lmo esicu i g GI ndf zye tmai to .T e e a ai nr s l n l d dt ea e f o l p o u t ivga eo v r amln n iti t h r cesi n a o n y r d ci t r d fe e fr a d a d d srbui c a a tr n Di g n c u t,whc fe e ce tf ssf ref in n usan beus v y ng ih ofrd s ini cbai o f ce ta ds tia l e i i
该系 统 采用 E cI xe 表格 统 一 录入 数据 ,然 后导 人 到 空
定 安 县 位 于海 南 省北 部 内陆 , 1o 1 03 1 。3 1 07~ 1 o3E,9 1
~
1o4N 属 于亚 热 带 , 94 ; 高温 多 湿 , 日照 时数 长 , 量 充 足 , 热
全年无 霜 ; 低丘 台地 地 貌 , 多属 南部 、 部 、 东南 东北 部 有小 片
Absr c Ane p rme sc n u td tyn oe auaefr a dprd ciiyi n a o t. s do ag mo n fifr t na o t tat x ei nt wa o d ce ri gt v l t a mln o u tvt nDig nc uny Ba e n lrea u t omai b u o n o fr a d prd ciiy o tie rm ed s r e n a n lss h ik c u ae a d q ai e si to ff r a r d ciiywa amln o u tvt ban d fo f l u v y a d lb a ay i,te quc ,a c r t n u f d e tmain o amlnd p o u t t s i li v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以辽宁省铁岭县为例
中 图 分 类 号 :19 S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1 6(0 20 - 0 6 0 17 - 1 1 )5 0 0 - 3 1 2
第 5期 总 第 2 5期 1
21 0 2年 5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Ag iutrlS in e rc l a ce c &Te h oo y a d E up n u c n lg n q ime t
N O. t O 2 5 5 TO a N . 1 l
基于 GI ¥技术 的县域 耕地地 力评价
1 . 检测分析资料 .3 2 必 测项 目有 p 有 机质 、 H、 全氮 、 全
耕地 地力评 价 的实质 是评 价地 形地 貌 、 土壤理 化 性状 等 自然要 素对农 作物 生长 的 限制程度 。 选取评 价
指标 时 . 循重 要 性 、 遵 易获 取 性 、 异性 、 定性 的原 差 稳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区 概 况 .
铁 岭县 位 于辽 宁省北 部 。东西 部地 势相 差很 大 。 幅员 面积 22 9k 耕地 面积 8 0 . m . 4 m . 23 8 4h 占全 县 6
总面 积 的 3 . 。 8% 9 12 材 料 来 源 .
— —
以辽 宁省 铁 岭 县 为 例
刘 昱 东
( 宁 省 土壤 肥 料 总站 , 阳 1 0 3 ) 辽 沈 10 4
摘 要 : 摸 清铁 岭 县 的耕 地 资 源 现 状 , 合 传 统 耕 地地 力 评 价 法 , 出基 于 G S 术 的县 域 耕 地 地 力评 价方 法 。 建 立 耕地 资源 基 为 结 提 I技 在 础 信 息 库 的 基 础 上 , 层 次 分 析 法 建 立 耕 地 地 力 评 价 体 系及 其 模 型 , 按 照 统 一 标 准 对 全 县 耕 地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和 分 级 , 用 并 以期 为 合
耕地质量评价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耕地质量水平,其结果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国土政策的制定。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着重回顾了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分析指出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同时对耕地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字:GIS;耕地质量;评价0 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数量不断地增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亿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2亿亩,但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没有改变,而草原、滩涂、冰山积雪等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
根据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的说法,从数据增加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看,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据多了2亿亩,但增加耕地中相当部分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相当数量正常耕种受影响。
我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也就是18亿亩多。
从优质耕地减少情况看,全国城镇用地增加较快,优质耕地减少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因此,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影响,开展耕地资源的质量评价、科学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
本文主要从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着手做一综述,包括耕地质量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1 耕地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我国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世界上研究土地分类、进行土地评价最早的国家。
据《禹贡篇》记载,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全国疆土分为九州,按土色、质地、植被、水文将土地划分为三等九级,依据其肥力制定贡赋等级。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 C o l l e g e o f 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X i n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m i  ̄,U r u m q i 8 3 0 0 5 2 ,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Th e g r a d e 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wa s f o r m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he t t h e o r y o f F uz z y Ma t h e ma t i c s,Te l p hi P in r c i p l e a n d An a l y t i c Hi e r a r c h y Pr o ra g m ,a n d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c ul t i v a t e d
t he i nt e g r a t e d i n d e x me ho t d, a n d z o n e t h e c u l t i v a t e d s o i l i mp r o v e me n t a r e a b a s e d o n t he GI S me t h o d.
s o i l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r e a i n H e s h u o C o u n t y w a s m a p p e d . 【 R e s u l t 】 T h e r e s u l t s s u g g e s t t h a t 3 0 0 7 3 . 3 2 h m
基于GIS和耕地质量评价划定基本农田——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基于GIS和耕地质量评价划定基本农田——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刘美娥;叶英聪【摘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余江县基本农田划定进行研究。
在Arcgis中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分为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成果两个因素,共选取了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耕地国家质量等、耕地国家经济等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共12个指标,建立一种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结果认为,选取余江县耕地评价分值大于85分的耕地,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8 775.32 hm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0.06%,基于GIS和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对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GIS;耕地质量评价;基本农田划定;余江县【作者】刘美娥;叶英聪【作者单位】[1]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330038;[2]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南昌330045;[3]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4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1],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已经20年了,但基本农田的落实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层分解指标而达到保护的数量,实际的划定过程中主观随意性太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只从经济建设的需求考虑,而忽视耕地的质量要求和农田保护的政策规定,使基本农田保护流于形式。
因此,如何划定好永久性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真正得到永久保护,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不少学者对基本农田的划定进行了研究。
例如: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成果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3-5];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7];将GIS技术[8]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9]构建评价模型;对丘陵地区进行基本农田划定研究[10-11];对于基本农田建设的工程模式和时序安排[12-13]、重点区域[14]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基于GIS的张掖市甘州区耕地地力评价
基于GIS的张掖市甘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李慧芳;杨虎德;郑隆举;王小静【摘要】耕地地力评价是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运用GIS技术,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村级行政图进行叠加来确定评价单元,选择气候、剖面性状、耕地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土壤管理5个方面的11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权重,对甘州区耕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甘州区耕地中2级和3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绝大部分,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7)004【总页数】5页(P568-572)【关键词】GIS;耕地地力评价;评价因子;耕地资源信息化【作者】李慧芳;杨虎德;郑隆举;王小静【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市园艺学校,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文献著录格式:李慧芳,杨虎德,郑隆举,等.基于GIS的张掖市甘州区耕地地力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4):568-572.耕地地力是构成耕地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条件状况的总和,表现为耕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的高低和耕地环境状况优劣。
耕地地力不仅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还受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众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
耕地地力的内涵包括耕地基础地力、土壤肥力、土壤健康、耕地生产力等几个概念。
耕地地力评价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本文所讲的耕地地力评价是指当前生产条件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耕地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是摸清我国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指导农作物的科学布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以及对耕地质量实行动态监测与管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疆农业科学
%& 卷!
1 7 / + H ,. 4 + j . 5 + H ,V + 4 4 . UH T5 U+ I I 7 1 7 ,5 5 7 2 P,+ 2 . 4 + B T1 H X + ,/B 7 . 8 31 7 8 + , 6P. V . ,< C . : D (1 = , !K ; 6% I . 1 B 4 . ,U I 7 1 5 + 4 + 5 Q7 X . 4 3. 5 + H ,% H W8 5 . 2 4 7I . 2 5 H 1 8 % . ,. 4 Q 5 + 2 P+ 7 1 . 1 2 PQ T1 H / 1 . B %I 3j j Q 7 X . 4 3. 5 + H ,
" . ,U . ,. 4 Q j 7+ 5 88 T. 2 7U+ 8 5 1 + W35 + H ,<( > . , 0 # )M P71 7 8 34 5 88 3/ / 7 8 5 5 P. 5 . B H ,/5 P7)& #'# PB I . 1 B 4 . ,U8 " 5 P7
I 7 1 5 + 4 + 5 Q H I / 1 . U7 I 1 H B5 P7 I + 1 8 5 5 H 5 P7 I + I 5 P1 7 8 T7 2 5 + X 7 4 Q . 2 2 H 3,5 I H 1 $#< >>b" =)< &#b"=)< >)b" E< $#b" . ,U $< E=b<: W8 5 . 2 4 7I . 2 5 H 1 8 + ,8 H + 4 . 1 7 ! &$' @ 35 1 + 7 ,5 U7 I + 2 + 7 ,2 QH I 8 H + 4 8 % &"' 9 + I I 7 1 7 ,5 H W8 5 1 32 5 7 U PH 1 + j H ,8 %& = ' 6H + 4 8 . 4 + ,+ j . 5 + H ,<( / () 8 0 , $ () )M P71 7 8 34 5 8V 7 1 7V 7 4 4 + , 4 + ,7V + 5 P 5 P74 H 2 . 4 8 + 5 3. 5 + H ," 5 P385 P1 7 71 7 / + H ,8H I
& $ !D % 5 % 1) , 9 C /5 * + * -* %# ' E# + $ FA % ) * + $ + G % ) " 1/M 2 &) + , -$ * -) 1$ H 1* % )" # /5 % ) 4 1* + # /" . + /0 + 1/& 2 , 1M% 7 6# ' 2 &) + , -$ * -) 1$ E, + % /, % 5 "3 ) -7 8 + &=##E$ " " 9+ /1% " ! 2 &) + , -$ * -) 1$ : % , 9/# $ # &6 I J * % /5 + # /" % /* % ) # ' E91N 1/ " # -/* 6 " E91N 1/" . + /0 + 1/& &="$## % " 9+ /1% = !E# + $ 1/M A % ) * + $ + G % ) E* 1* + # /" . + /0 + 1/& 2 &) + , -$ * -) 1$ O % P 1) * 7 % /* "3 ) -7 8 + &=###$ " " 9+ /1' @ 9 , # 1 '8 # !( ! 9 3 . 8 # $ A. ) M P7I 7 1 5 + 4 + 5 QH I I . 1 B 4 . ,U . ,U H W8 5 . 2 4 7I . 2 5 H 1 8V 7 1 71 7 8 7 . 1 2 P7 U + , 5 P+ 8T1 H 7 2 5 + , H 1 U7 1 5 HT1 H X + U72 H 3,5 7 1 B 7 . 8 31 7 8 I H 1 1 7 / + H ,. 4 + j . 5 + H , WQ5 . `+ ,/6P. V . ,O H 3,5 Q. 8 . ,7 Y . B T4 7 <( B. # 6 (= )M P+ 8 8 5 3UQ " W. 8 7 UH ,5 P7/ 7 H / 1 . TP+ 2+ ,I H 1 B . 5 + H ,8 Q 8 5 7 B&K ; 6' " 5 P78 5 . 5 + 8 5 + 2 8 . ,U 1 7 8 34 5 H I 5 P78 7 2 H ,U 8 H + 4 2 7 ,8 38 . ,U 5 P7 6P. V . ,O H 3,5 Q 8 H + 4 B . T" H X 7 1 4 . + U5 P7 2 31 1 7 ,5 4 . ,U38 7 B . TV + 5 P5 P7 W. 8 + 2 I . 1 B 4 . ,U T1 H 5 7 2 5 + H ,B . T. ,U 5 P78 H + 4 B . T" I H 1 B + ,/ %##" T. 5 2 P7 8 "V P+ 2 P. 1 7 38 7 U. 8 5 P7 W. 8 + 2 B . ,. / 7 B 7 ,5 . ,U 7 X . 4 3. 5 + H ,2 7 4 4 8 <0 ,U . 4 8 H " 5 P+ 8 1 7 8 7 . 1 2 P W3+ 4 5 3T 5 P77 X . 4 3. 5 + H ,8 Q 8 5 7 B. ,U B H U7 4 H I I . 1 B 4 . ,U I 7 1 5 + 4 + 5 QWQ8 7 4 7 2 5 + ,/5 V 7 4 X 7. I I 7 2 5 7 UI . 2 5 H 1 8 I 1 H B5 P1 7 7. 8 T7 2 5 8 H I 8 H + 4 ,35 1 + 7 ,5 2 H ,5 7 ,5 " T1 H I + 4 78 + 5 3. 5 + H , . ,U 4 . ,U B . ,. / 7 B 7 ,5 <M P7/ 1 . U7H I . 1 . W4 74 . ,U T1 H U32 5 + X + 5 QV . 8 I H 1 B 7 U. 2 2 H 1 U+ ,/ 5 H 5 P7 5 P7 H 1 Q H I i 3j j Q N . 5 P7 B . 5 + 2 8 "M 7 4 TP+ d 1 + ,2 + T4 7 . ,U 0 ,. 4 Q 5 + 2 ^ + 7 1 . 1 2 PQ d 1 H / 1 . B <O H B T1 7 P7 ,8 + X 7+ ,U7 Y 7 8 V 7 1 7 . TT4 + 7 U+ ,5 P+ 8 8 5 3UQ 5 H 7 X . 4 3. 5 7 5 P7 I . 1 B 4 . ,U I 7 1 5 + 4 + 5 Q H I 6P. V . ,O H 3,5 Q
#!引 言
( 研究意义) 土壤是农业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耕地产出水平及农产品质量# 耕地分等定级对实现耕地资源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 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对耕地保护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管理并重的重要基础# ( 前人研究 进展 ) 耕地地力是指由土壤本身特性$ 自然背景条件和耕作管理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 力 * $+ # 当前基于 K ; 6 的耕地质量研究以耕地自然生产力评价 * " [)+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 &"E+ $ 耕地生态 环境评价 * $#"$$+ 等为主 "多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本研究切入点 ) 借助 K ; 6 技术对沙湾 县耕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摸清耕地基础生产能力$了解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分析研究土壤障碍因素 和耕地退化原因#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为沙湾县科学施肥$ 改良土壤$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可持续发 展"及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耕地的改良与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措施#
""&& 新疆农业科学!"#$$ %& $" ""&$ ( * + ,+ . ,/0 / 1 + 2 34 5 31 . 4 62 + 7 ,2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