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该怎么办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五年级男孩,10岁,外向,脾气急躁,总标榜爱钱,把喜欢占便宜挂在嘴上,喜欢抬杠,虚荣。
三口之家,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和孩子仅在早上吃饭能相处半个小时,平时大多数母亲照顾,不太懂得与别人相处,过度强调自我感受,喜欢占上风,占便宜,求改善!采取说教措施,但基本无效果。
一、解读孩子的情况表现出比较明显、典型的以“我”为中心。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呵护有余,而缺乏责任心的培养、缺乏照顾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的教育,出现这个局面就一点也不奇怪。
每个人都是家庭、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要想保持健康,就需要能够与周围进行互动。
其中,感情的互动、理解的互动、照顾的互动尤其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只是作为被照顾者、被爱者,没有学会如何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照顾别人、如何去爱别人。
那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就只是单向的。
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培养起对周围人的关心、照顾、理解、尊重。
二、建议1.让孩子认真承担起一份家务。
很多朋友可能会发现,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项家务,在我的观念里,能够独立、主动、坚持的完成一项家务(最好不要用家务换取零花钱),比学习还重要。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容易,但父母要淡定、坚定的坚持下去。
做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但一旦选了,就要天天做好!这能够帮助孩子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付出。
一个善于做家务的孩子,才能够比较独立的做好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2.大人不需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坚强的一面。
告诉他,妈妈是女人,他是小小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妈妈。
甚至可以故意创造机会,教给孩子如何去照顾妈妈,如何端茶倒水、如何给妈妈弄点简单的食物,哪怕是冰箱里的面包,也要训练孩子去照顾人,一旦他做了,那么可以适当的肯定,但不需要逢人便夸。
慢慢过渡到如何照顾身边的女生、身边的同学、小朋友。
3.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教育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教育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教育儿童在学龄前,也就是婴幼儿时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孩子会把身边中的每一件事物都会拿来与自已的身体相关联起来,好像在他们的心理自已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在心理上则会表现出,他们只根据自已的主观意愿来判断自已的需要和情感来理解事物、情境和其他人的关系,在他们的`心理完全不会采取他人的意见,也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更不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同样的理由,他们也决不会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认识自身的问题。
但是还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自我为中心并不等于成人的自私。
不过会随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还有接受教育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正常情况下,儿童大多会去除以自我为中心这一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会慢慢的明白,自己也不过是万千世界中的一个客体,世界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这过程中,孩子之间的争论和冲突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幼儿期的孩子只有不间断地和他人接触,而在这交往和交流中所产生的彼此意见不同时,这一过程出现的争论和冲突却是让孩子从自身认识到和他人相处,别人的地位和意见也是很重要的,也才会使得孩子明白自已的想法只是众人想法中的一种。
所以,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
现在社会上还有好多学龄儿童,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这一象正在逐渐转变成一种“自我中心”的性格。
其中的一些孩子在与同伴的嬉戏和交往中,总会时常的摆出一种决不妥协的强硬姿态,感情上易敏感还又任性,只要有一点不满自已的意愿时,就会出现大哭大闹的场景。
家长对这些儿童的开导和劝说也已经无法再起到效果,他们在内心中那种消极心态也无法再做到自我控制,这时所表现出来的发泄和一些带有破坏性的反抗行为都会让身边的人得不到安宁。
这种状态已经不再是孩子懂不懂道理,也不是孩子的认知水平的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习惯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心理控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
如何应对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他们表现出自我中心行为的情况。
这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又需要家长重视和正确引导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呢?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只考虑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想自己主导等。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我中心行为呢?一方面,这可能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关。
在年幼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比较有限,他们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孩子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呢?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小伙伴,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想玩小伙伴的玩具,但是他不给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减少自我中心的行为。
其次,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
例如,当孩子有好吃的零食时,引导他分给家人一些。
同时,当孩子分享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再次,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如一起搭积木、做手工等。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明白自己不是唯一的主角,需要与他人协作才能达成目标。
另外,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也非常重要。
明确的规则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规定孩子在玩玩具时要轮流,不能独占。
规则一旦制定,家长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妥协。
还有,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更多地是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的。
如果家长在生活中能够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
当孩子出现自我中心行为时,家长不要过度批评指责,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如何纠正
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如何纠正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中心思维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
这表现为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交往、学习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帮助小学生纠正自我中心思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小学生会出现自我中心思维。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中,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和直观。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缺乏对他人的充分考虑。
此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果在家庭中,孩子被过度溺爱或关注,他们可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那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呢?第一,引导换位思考是关键。
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之间分享玩具的故事,然后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没有玩具玩的小朋友,你会是什么感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逐渐明白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培养合作意识。
鼓励小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等。
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同伴交流、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这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团队产生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组织一次小组拼图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努力完成一幅拼图。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相互配合。
第三,加强沟通交流。
家长和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倾听别人的话语。
当孩子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当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时,及时提醒并纠正。
通过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表达权利。
第四,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过度保护,让他们适当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
当他们面对挫折时,会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这有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学会向他人求助和合作。
克服儿童自我中心心理的具体方法
克服儿童自我中心心理的具体方法儿童自我中心心理是指孩子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过度关注自己,以及难以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心理特征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为了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1.提供积极的示范行为儿童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行为和情感应对。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展示积极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关心他人的需要来展示对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2.鼓励合作与分享合作和分享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营造鼓励合作和分享的氛围,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与他人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玩具和资源等,都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通过教给儿童情绪表达的词汇和技巧,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儿童直接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此外,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或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情绪和他人的感受。
4.培养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儿童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规则,如礼貌用语、分享交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等。
同时,为儿童提供参与团队活动、角色扮演和模拟社交情境的机会,以加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5.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通过关心、关注和理解他人的立场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儿童观察和思考他人的情感,通过问问题和分享观察来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6.提供正面反馈和奖励当儿童表现出关心他人和意识到他人需求的行为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通过赞扬和肯定,我们可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鼓励他们持续发展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1. 引言自我中心思想是幼儿园阶段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
2. 理解自我中心思想在开始介绍方法和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自我中心思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自我中心思想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其主要特点包括: - 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合作意识;- 难以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想法;3. 提供合作机会和活动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积极提供一些合作机会和活动,例如:- 分组合作游戏: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团队游戏,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
- 小组合作项目: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计划和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培养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情感教育:组织一些情感教育活动,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5. 培养积极的沟通习惯良好的沟通是克服自我中心思想的关键,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积极沟通习惯: - 倾听和尊重:教师需要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想法,促进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 表达和分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能力。
6. 示例行为和正面激励教师的示范行为和正面激励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塑造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包括: - 示范行为:教师可以表现出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态度,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从教师身上学习关心他人的方式。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案例分析)
今天早晨,区域活动开始了,煦煦选择了搭积木,他走到桌子旁,把篮子里的轮胎都挑了出来,放在自己前面开始拼搭。
过了一会儿,慧慧大喊:“老师,煦煦抢我的轮胎。
”我走过去,只见煦煦前面又多了好几个轮胎,通过了解,原来这几个轮胎都是从其他幼儿手里抢过来的。
经过我的劝说,他拿出了几个轮胎还给他们。
一会儿后,煦煦把小车给了荧荧,走到绘画区,画了五分钟后,把笔一扔,又回到了建构区。
由上述观察可以看出,煦煦看到喜欢的东西会从他人手中抢过来,不太愿意与人分享,通过教师的劝说,才勉强愿意拿出少许。
还可以看出,煦煦在活动中不够专注,缺乏耐心,一些游戏玩了一会儿就没劲。
下一次游戏前,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强调游戏规则,篮子放在中间一起拿,拿一个搭一个,不能争抢,同伴之间要学会分享、合作。
如果煦煦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请他说说之前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他对照自身的行为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轩轩小朋友由于年龄问题,又重新读了一年小班,这时他就进入到了我们班。
又由于他比班级中的小朋友多一年入园的经验,因此在班级中就显得特别的活跃。
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但是他有特别强烈的逆反行为,这和他平时都是由奶奶抚养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关系平时都不要家,也没有时间跟孩子一起,所以轩轩都是跟奶奶住在一起,是由奶奶来抚养。
也因为轩轩也比他小朋友多读了一年幼儿园,对于小班所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平时教学活动时他的表现特别棒,我们也十常表扬他,就因为这们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再加上祖辈的过度宠爱,所以在家里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
祖辈可能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观察不透彻,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孩子变坏了,不可话,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
孩子过于自我中心怎么办
孩子过于自我中心怎么办一位家长在信中说,“我的女儿今年4岁半,老师反映她特别自我中心,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没有规则感。
我也有感觉,比如说平时带她的时候,如果她突然想要去什么地方,大人就一定得陪她去,不管大人的时间是否方便,也不管其他条件是否合适,达不到目的不罢休。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怎么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她存在的呢?”应该说,4岁多的孩子,由于移情能力尚未充分发展,出现一定的自我中心行为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家长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了。
自我中心是现在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中学生的正常交往。
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
家长不妨首先排查一下,是否家庭教育中存在太多助长孩子自我中心倾向的因素,最典型的有二:1.在家里,是否孩子经常被置于中心地位得到特殊优待。
比如,有了什么好吃的,家长第一时间就全拿给孩子;孩子有什么需求,不管是否合理,只要一声令下,家人就会乱作一团忙着执行;孩子要什么玩具,即使没那么好的经济条件,也要想办法满足孩子等等。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就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在这个世界上,唯我独尊,我的意愿就是世界运行的法则。
2.孩子有了不合乎规则的主张,即使家长明明知道那是不合理的,偶尔也可能会告诉孩子那样做不行,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缴械投降,赶紧满足孩子的愿望,以免孩子闹得更厉害。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现,只要坚持到底,就没有什么主张是受到约束的,都会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孩子的行为都是特定教养环境下的“产物”,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上述状态,家长就不要责怪孩子太“一意孤行”了,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1.把孩子视为普通的家庭成员,不因为其年龄小就给予特别的优待,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还孩子一个正常的“社会化”环境,让孩子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自然成长。
比如,有了什么好吃的,全家人一起分享,不因为孩子小就全部给她吃;有意识地让孩子负责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 胡志荣
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
个案研究
东城街道营子小学胡志荣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是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这些学生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
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同年龄段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
否则,不仅达不到“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这些学生还往往会成为班级、学校的破坏性之源。
在我的班上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男生。
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
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根据这些情况,我开始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家长多次交谈了解到,该生原先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儿童自我中心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儿童自我中心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儿童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思维和行为上主要关注自己的需要、感受和立场,忽视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特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矫正方法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建立良好的社交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共情是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培养儿童的社交意识和关注他人的重要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1. 鼓励儿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同时倾听他人的倾诉,以此培养儿童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2. 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关注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善意,从而培养儿童对他人情感的关注。
3. 鼓励儿童参与志愿者活动或公益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二、促进儿童的协作能力协作能力是指儿童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培养儿童的协作能力有助于他们从自我中心转变为注重团队合作。
以下是几种促进儿童协作能力的方法:1. 在游戏和活动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儿童与他人一起制定规则、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 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如集体运动、合唱团等,让儿童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并从中学会互相信任和依赖。
3. 培养儿童的沟通能力,教导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三、引导儿童审视他人的需求儿童自我中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儿童审视他人的需求: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满足他人需求的方法。
比如,分享食物、帮助他人整理玩具等。
2. 给予儿童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当他们在行为中体现出关注他人的需求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
3. 借助故事、绘本等方式,教导儿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能会与自己不同,并鼓励他们学会换位思考。
四、注重儿童的社交技巧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是促进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重要因素。
怎样教育自私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怎样教育自私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自我中心是指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
具体表现为固执己见,盲目坚持个人意见,不关心别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
这些表现反映了一些孩子身上的偏激自负、狭隘自私的个性特征。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使孩子从小便生活在任性、散漫、无拘无束、惟我独尊的环境里,凡事只考虑自己是否适宜,不顾及他人利益,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形成优良的家风。
家风是家庭生活的习惯、风气、志趣、爱好、道德行为的总和,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活教材。
家风主要源于长辈的人格影响、示范和倡导,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孩子无时不在实行着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优良的家庭气氛是良好家风形成的感情基础,是培养孩子正直、诚实、友爱、善良、宽厚的重要保证。
第二,要准确地对待孩子,不能过度娇惯和溺爱。
家长要采用必要的手段实行“挫折教合”,使孩子在挫折中锻炼意志,提升自制水平,克服固执、任性和娇气,学会理智地对待别人和事物。
有意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有利于他们在挫折中提升理解水平和适合水平。
鼓励孩子主动与外界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忍让。
通过“换位法”使孩子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改变只顾自己,无视他人的习惯。
支持孩子组成有意义的活动小组或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培养孩子尊重他人,擅长合作的习惯。
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小霸王”的地位。
因为中小学生面临学业压力,生理与心理成熟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给予孩子充足的注重,给予他们充分自由的心理空间和自主权,给予孩子一个和睦、平等、温馨的生活空间,创设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气氛,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这此是克服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生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程芳)
学生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宝文学校程芳老师情境描述自从我接手这个班以来,小齐经常在课间打闹,动不动就与人发生矛盾,脾气很暴躁,很容易动怒,且事后不反思自己过错,总觉得自己没错,觉得都是别人的错。
因此与同学相处很不融洽,在班上了解到,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通过询问一些学生,又了解到他的报复心理也比较强,别人都不敢与他亲近。
所以在班上他就是独来独往的,做事也是我行我素。
不过,留心观察后,我发现他其实很善良,也渴望与同学交朋友,在某些事情上还很细心。
如何帮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呢?问题分析在处理小齐与别人发生矛盾或打架的几起事件中,通过听完事件中每个学生和小齐各自的表述,以及询问其他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之后,我得知:小齐之所以经常在课间打闹,动不动就与人发生矛盾,没有朋友,原因是小齐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动怒,且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后还不和别人道歉,甚至埋怨别人,以自我为中心。
我也多次和他进行过沟通,发现他确实比较容易动怒,太以自我为中心。
多次与他父母沟通,得知他从小比较多动,脾气不好,家人也比较宠爱他。
对于他的错误,家长也没有进行一定的教育,大多是顺从小齐的意愿。
有时实在看不过去,爸爸会对其进行打骂。
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以上的不良习性。
父母又不以为意。
我多次劝说无果,就向学校的社工寻求帮助。
通过学校社工的反馈得知他在智力方面、心理方面都没有多大问题,还得知他一直都怀念老家的人和事,不喜欢这里的人和事,还不喜欢太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
多次留心观察,他其实是一位善良的孩子:班上的捐款活动,他很积极;他也渴望与别人做朋友:每次看到别人在一起玩,他的眼神很羡慕,又忧伤;他能认真地做他喜欢的事:做数学题时一丝不苟。
基于以上对小齐的认识,我认为小齐的主要问题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在课间打闹,动不动就与人发生矛盾,脾气很暴躁,很容易动怒)、以自我为中心(事后不反思自己过错,总觉得自己没错,觉得都是别人的错等)、渴望与人交朋友又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看到别人在一起玩,他的眼神很羡慕,又忧伤)等三方面。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备考试题之处理学生问题类三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备考试题之处理学生问题类三1.如何培养后进生?【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初中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非常敏感,。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歧视差生,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在感受成功中培养自信。
大多数后进生由于学习差,往往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
作为教师要培养后进生的自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第二:取长补短,深入挖掘。
虽然后进生学习有困难,但并不是一无是处。
后进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唱歌、绘画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展示自我。
后进生往往会被教师、同学们遗忘。
作为一个及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嫩个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予学生合理的期待。
后进生的转变时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有些孩子有很强的韧性。
对于他们的教育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他们也可能反复犯错误。
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应该允许孩子改正错误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3)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第一:利用集体的力量。
后进生往往缺乏的是大家的关心,教师要动员其他同学不能歧视他们,要主动去帮助他们,考集体的感情去影响这些学生。
第二: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每一项活动都为后进生安排一个任务,让他们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也让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2.你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答案要点】首先肯定他的上进心,其次告诉他,一次的成绩不理想,不代表自己不优秀,然后让他自己分析不理想的原因,教师再根据他近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补充、总结。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
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分享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成因及干预”案例三年级学生**,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
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
这导致**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一,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
就**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如上例中,**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二,教育指导措施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夏征芝
小丽是我班成绩非常优秀的一名学生,各科成绩都非常好。
可是下课后谁都不愿和她交朋友,为此她感到非常的苦恼,一天下课后,她跑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和我交朋友呢?”第二节课后,我又问了其他同学为什么不愿和她交朋友,其他同学对我说::“老师她太自私,她借我们的东西行,我们借她的她却不愿意,还有我们不小心弄坏她的东西她总是不依不饶,我们有好看的书让她和我们一起看,她却自己躲在一边自己看…. …
这些足以说明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班主任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这些做法是不对的。
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人正确的交往.再就是,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还有,.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感觉到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同学们之间要互帮互助,要有一份集体的荣誉感。
孩子自私自利 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怎么办 父母的教育很重要
孩子自私自利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父母的
教育很重要
1.提早预防
父母应该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感受给予和付出的快乐。
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吃东西时,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几份,一份给自己,其余的分给家里的其它人,不要独自享用。
吃饭时,不要只吃自己爱吃的,并将自己喜欢的食物放到面前挑来挑去,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和食物。
2.专项练习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安排一些场景,让孩子有他自己的做法,如果出现错误可以及时纠正。
这些接触直接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关心别人,如果父母亲出现生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做。
父母通过训练,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样。
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关心别人。
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着想。
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法
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法1.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要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只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
同时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这样可以使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逐渐减少。
2.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长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会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他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事,其他则漠不关心。
他很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也应以自己为中心。
所以父母、老师首先要教会孩子时常为别人做些事情,比如把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别人,把好玩儿的玩具让别人玩玩等。
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东西的时候,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及时给予说服和指导。
3.不要过分地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会慢慢地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日后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性,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4.学会冷处理孩子在得不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冷处理”,坚持不去迎合、不妥协。
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自己停止哭闹,此时家长可用其他形式安慰一下。
这样经过多次矫正之后,孩子就会明白采取哭闹的方式达不到目的,慢慢会减轻自我中心的表现。
5.适当给予“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饥饿、劳累、困难和批评。
家长应适当地给孩子制造这样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让孩子去经历挫折,有利于弱化孩子自我中心的荣耀感。
但这种办法要点到为止,不要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6.不要大惊小怪当孩子受伤或生病的时候,家长一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就医态度,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度。
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大惊小怪、过度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该怎么办?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
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
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
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
”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
”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
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分析]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方法]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
心形成的环境。
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