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_治未病_思想谈HIV_AIDS的三级预防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

中医治疗爱滋病探悉(中药彻底治愈艾滋病)——王培成总论中医对爱滋病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九条里记载了这样一种疾病,他的主要病机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抵抗力。

原文如下:“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

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这段话本是要说历节这个疾病,但为了让后人明白历节是怎么一会事,共引用了三个疾病来解释。

一个是泄,一个是枯,一个是断泄。

其中断泄的病机就是身体没有任何抵抗力。

那么断泄会不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滋病呢?让我们对条文进行逐条分析。

一、原文解析:“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

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这一段话就是解释此病的来历。

指出这种疾病是由于筋骨都伤了引起的,而引起筋骨都伤的原因,张仲景引用了内经的话,说酸则伤筋,咸则伤骨。

酸就是东方青色,为肝所主,过则伤筋。

咸就是北方黑色,为肾所主,过则伤骨。

也就是说肝肾过度则伤筋骨。

实际上并是说只有酸才能伤筋,只有咸才能伤骨。

那么还有那些因素呢?比如阴器,就是宗筋所主,因此过度的房事也是一种伤筋的方法,而精在中医里面属肾,泄精过度也是一种伤骨的方法。

由此可见,如果枯泄相搏的话,最可能的原因倒是房事,房事不就是筋骨俱伤吗?因此可以看出,所谓断泄是指一种伤人筋骨的疾病。

那么断泄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呢?“名曰断泄。

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就是说这个疾病的病机的。

首先是“荣气不通,卫不独行”。

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这个荣气应该是中医里面最常见的营气。

即荣通营。

他们本来都是环绕的意思,即营者卫也,卫者营也。

都是环绕周流不息的意思。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都写的这个“荣”,有一种强调功能的意思在里面,即营养的意思。

因此他们的关系可以这么看:卫气就象是战斗的前方部队。

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

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

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
艾滋病(AIDS)是一种可能立即危及生命的急性感染病,它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正恶化着世界的健康状况。

因此,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

首先,要提升个人对艾滋病防治的认知,增强自身的预防意识。

想要预防艾滋病,首先要知晓艾滋病病毒(HIV)是如何通过血液、体液、性交而传播的。

另外,需要注意防护,尤其是避免性交后不使用保险套和拒绝采取其他危险的行为,以及在医疗手术期间严格遵守医疗环境的各项安全措施。

其次,要正确诊断艾滋病。

艾滋病应成为临床医生的诊断重点,尤其是治疗艾滋病的长期治疗观念。

HIV的感染可通过诊断试验检测出来。

艾滋病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确定感染者的病情是否正在恶化,以便作出合理的治疗决定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再次,要切实控制艾滋病I端的传播。

一方面,加强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另一方面,改进艾滋病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女性、孩子、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保护,加强母婴阻断措施。

最后,要加强传染病的科学研究。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艾滋病治疗的药品和护理技术不断更新。

今天,艾滋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愿望有朝一日,艾滋病将会彻底被消灭,还世界一片健康的空气。

总的来说,要加强艾滋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需要做到:正确
认识艾滋病,从个人保护出发;坚持艾滋病的正确诊断,加强控制传染的措施;加强科学研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治疗。

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的传播,建设健康幸福的社会!。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治疗理念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它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基本原则。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补充了未病先防的另一方面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欲病救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

因为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变。

此外,东汉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唐代孙思邈是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家。

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无事之前”。

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学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了治未病理论,大大丰富了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

治未病的三个层次

治未病的三个层次

治未病的三个层次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

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

另一方面要求人们“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

未病先防正是与现代“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

它包含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

二、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

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

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转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

三、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

所谓“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虚弱,这就要求在康
复医疗中,做到除邪务尽。

针对患者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最新精选】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中医“治未病”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壹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

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 老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膏方,膏方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治未病”的有机构成。

膏方就像是一桶油,每天食用一小勺,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勺生命之油,这样就会减少生命之油衰竭的可能。

但是,补充膏方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具体体现在要分清不同个体是偏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入生命之油的作用,否则,情况一旦相反就会出现“火上浇油”或者“火上弄冰”的后果。

“治未病”遵循的原则就是要辨证预防,如果预防不当,就会导致疾患。

气虚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常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治未病”专家诊断为:气虚,建议膏方调理。

膏方: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太子参、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山楂、麦芽、当归、党参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

每天一匙,但不可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人参过量服用可导致鼻出血。

预防艾滋病的安全三要素

预防艾滋病的安全三要素

预防艾滋病的安全三要素作者:郑煜煌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3期艾滋病主要是经性接触传播。

根据我国2008年报告,艾滋病通过异性途径传播感染的比率是40.4%,同性传播占5.1%,注射吸毒占28.3%。

因此,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原则是提倡健康的性观念、安全的性行为、及时治疗性病等。

健康性观念ABC健康的性观念基本可以概括为禁欲、忠于配偶以及正确使用避孕套三个方面,简称为健康性观念ABC。

A (abstinence):禁欲。

多个性伴、婚前和婚外性行为以及卖淫、嫖娼,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要在青少年中开展科学的性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培养正确的恋爱、婚烟和家庭观,洁身自爱,保持童贞。

同时要严厉打击卖淫嫖娼,特别是少女卖淫。

B (be faithful):忠实于自己的配偶。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白头偕老;或性伴间相互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C (condom):正确使用避孕套。

推广使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及性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为简洁、较易于实行的办法。

大规模的对照观察发现,使用避孕套可使人群艾滋病和性病的感染率分别减少40%和60%。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每次性交都能正确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率可达95%以上。

安全性行为危险性行为是指在同性或异性性生活中,能够引起双方血液及体液交换的性行为,有经肛门和经阴道性交两种,其中肛交是传播艾滋病最危险的不安全性行为,而口交传播的危险性较小。

同时还应避免与不熟悉的临时性伴性交,避免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避免不加保护的性交。

对妇女、青少年、儿童等特定人群进行直接的、有目的的安全性行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下一阶段HIV流行的易感人群和受害者。

对于他们而言,安全性行为教育内容的重点应包括提倡禁欲,推后初次性交年龄,实行一夫一妻制,提高避孕套的正确使用率,以及减少性伙伴,采用非插入性性交方式,等。

加强性病的防治管理性病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加强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制止性病的蔓延,才能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感染,它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容易患上其他严重的疾病。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而且该病仍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除了常规的医学手段外,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内容。

一、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中医认为,艾滋病是体内有湿毒、瘀血、痰瘀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湿毒、瘀血和痰瘀在中医理论中都属于病理状态,而不是病名。

中医药主张通过调整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二、中医预防艾滋病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例如,每天坚持早睡早起、适量锻炼、心情愉快,不吸烟、不饮酒等,都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并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饮食调理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感染人体,但免疫力低下也是感染病毒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饮食调理在提高免疫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荐食用一些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适量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蛋类、牛奶、豆腐等,以增强体质。

3.中医药预防艾滋病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因为湿毒、瘀血、痰瘀等因素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来改善体内湿毒、瘀血、痰瘀等病理状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包括:-复方黄连素:复方黄连素是中药中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的作用,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银翘散:银翘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温阳补脾中药方剂:艾滋病患者通常兼有脾阳虚的症状,可以通过温阳补脾中药方剂来增强体质。

以上仅是一些中医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心理健康的关联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随着HIV病毒的不断传播,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然而,不仅要关注艾滋病本身的预防与治疗,还需要重视艾滋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预防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一、艾滋病预防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努力,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

艾滋病如同一座冰山,仅仅关注病毒传播和感染控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维护同样重要,以下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艾滋病预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1.1 艾滋病预防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预防艾滋病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除了科学的预防手段,心理健康也是保护自己免受病毒侵害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和压抑情绪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因此,艾滋病预防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向上。

同时,艾滋病对感染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艾滋病患者往往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心理压力巨大。

一些研究显示,压力和心理负担将加重病情,阻碍康复过程。

因此,艾滋病预防需要关注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1.2 艾滋病预防与心理健康的综合干预艾滋病预防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手段上,综合干预包括教育、宣传、咨询等多方面的工作。

教育是预防的基础,通过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同时,宣传工作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宣传手段,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防范意识。

综合干预还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面对压力和孤立感,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朋友以及专业机构的帮助,缓解心理负担,提升心理韧性。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中医治未病三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中医“治未病”就像先给人体修筑一道“长城”或者“防火墙”,以抵御外来“恐怖分子”的袭击。

壹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

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

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老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膏方,膏方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治未病”的有机构成。

膏方就像是一桶油,每天食用一小勺,就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勺生命之油,这样就会减少生命之油衰竭的可能。

但是,补充膏方也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具体体现在要分清不同个体是偏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加入生命之油的作用,否则,情况一旦相反就会出现“火上浇油”或者“火上弄冰”的后果。

“治未病”遵循的原则就是要辨证预防,如果预防不当,就会导致疾患。

气虚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常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治未病”专家诊断为:气虚,建议膏方调理。

膏方: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太子参、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山楂、麦芽、当归、党参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

每天一匙,但不可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人参过量服用可导致鼻出血。

阳虚赵先生是一名中年男子,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劳累出现了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痛,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特别是冬天,症状更是加重。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先防” , 也就是在未形成疾病之前 , 运 用 中医 和 西 医的预 防 手段 , 对 其 形 成 冠 心 痛 的 危 险 因素 进 行 干 预 , 使 其 不 发 生或 延 缓 发 生 冠 状 动脉粥样硬化 , 从根 本上解除冠心病的发病 ; 冠 心 病 的 二 级 预 防 即“ 既 病 防 变” , 既 是 在 已形 成 了冠 心 病 之后 进 行 的 中 医和 西 医 的预 防 。提 出 中 医“ 气虚 血 瘀 ” 是冠状动脉硬化形成的最基本病机 , “ 胸 阳不振” 则 是 诱 发 心 绞 痛 发 作 的 重 要 因素 的观 点 。 因此 , 冠 心 病 的一级预防( 未病 先 防) 是 在 建 立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基 础 上 应 用“ 益 气 化瘀 ” 方法为主 , 冠心病 的二级预 防( 既病 防变) 则 是 在 一 级 预 防
基金项 目: 河北省 中医管理局 2 0 0 7年 科 研 项 目 ( N o . 2 0 0 7 0 8 3 ) “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形 成 及 心 绞 痛 发 作 中 医 防 治规 律 的研 究 ” 作者单位 : 河 北 省 唐 山 市 中医 医 院 ( 河 北唐 山 0 6 3 0 0 0 )
有效 地进 行冠 心病 预 防 , 是摆 在 中西 医各 级 医师 面 前 的重 要任 务 。
1 一 级 预 防
冠心 病 的一级 预 防 即“ 未 病 先 防” , 也 就是 在 未 形
成疾 病之 前 , 对 其形 成冠 心病 的危 险 因素进 行 干预 , 使
其 不发生 或延 缓 发 生 冠状 动 脉 粥 样硬 化 , 从 根 本 上 解
基础上结合“ 温 阳 通 脉 方 法” 进 行 防 治 。将 中 医和 西 医 两种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 才是冠心病一 、 二 级 防 治的 最佳 方案 。

艾滋病中药治愈案例

艾滋病中药治愈案例

艾滋病中药治愈案例
目前尚未有任何中药治愈艾滋病的案例被证明是有效的。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它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易患各种疾病。

尽管中药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艾滋病这种病毒性疾病,中药的作用非常有限。

目前,全球医学界仍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移植等。

虽然中药不能治愈艾滋病,但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疲劳、发热、咳嗽等症状。

此外,中药还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调节免疫系统,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以避免中药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艾滋病患者也应该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总之,中药不能治愈艾滋病,但一些中药可以帮助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中医学认为,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中医药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与方法。

首先,加强身体免疫力是防范艾滋病的关键。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认为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合理搭配膳食,摄入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式。

其次,中医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中医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性行为习惯,避免过度性行为、不洁性行为等高危行为。

同时,中医还提供了一些防艾的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等。

虽然这些方法不是直接治愈疾病,但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对抗病毒感染。

然而,我们要明确的是,中医药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在防治艾滋病时应该遵循医学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中医还倡导公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和正确认识,减少对病毒携带者的偏见和歧视。

公众应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避免恐慌和误解。

同时,鼓励人们接受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和咨询,以及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和社会支持的工作。

总而言之,中医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

加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采取传统疗法以及科学认识和正确认识艾滋病,这些都是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阻止艾滋病的传播,维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艾滋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xy vius,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一、疾病诊断依据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HIV感染可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AIDS三期,其中对急性HIV感染、无症状感染者统称为HIV感染者,对AIDS期的患者称为AIDS病人。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急性感染期(发病二周以内)(1)气虚风寒证病症:恶寒重,发烧,头痛无汗,乏力身困,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益气解表。

1方药:败毒散加减。

组方:党参15g,茯苓15g,苏叶12g,葛根15g,防风9g,陈皮12g,前胡12g,桔梗15g,甘草9g。

加减:风寒明显者,可用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

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柴胡饮。

(2)阴虚风热证病症:发烧、微恶寒,头痛,鼻塞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组方:玉竹15g,葱白10g,白薇15g,薄荷6g,豆豉15g,桔梗15g,连翘15g,生草9g,芦根15g。

加减:风热明显者,可用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VC银翘片、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2.埋伏期(1)肝经郁热证症状:烦躁焦虑,胸闷肋痛,失眠多梦,妇女月经不调,小腹结块,舌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清闲散加减。

组方: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白术15g,茯2苓15g,当归15g,白芍15g,薄荷3g,生甘草10g。

加减:偏于肝郁气滞者,可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数百万人感染HIV,而且每年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新感染病例。

艾滋病不仅仅影响感染者本人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医的传统理念中,预防要重于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饮食调理、情志调节、运动锻炼、中药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一、饮食调理在中医理念中,饮食对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艾滋病病毒能够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进行传播,而饮食对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体的免疫力取决于脾胃的健康,因此要注意合理饮食,多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高油和高盐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损害脾胃健康,降低免疫力。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抗病毒入侵。

二、情志调节情志调节在中医预防艾滋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情志调节能够调节身心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挑战,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读书、旅游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情绪的平衡。

三、运动锻炼中医强调“动则通,通则不病”,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艾滋病病毒易通过体液传播,艾滋病在性传播中占有主要地位,而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3-5次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中药保健传统中医有许多对于预防艾滋病有益的药物和保健方法。

中医认为,多数慢性传染病的形成,是在患者体质缺陷,气血不足时所引起的。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有大量的感染者,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中医药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感染控制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四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注射器共用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最为常见的途径,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非正规性交易以及同性恋行为等,都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宝宝在母体内就被感染;血液传播主要由于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等,以及注射器共用等途径传播。

1.2.艾滋病的感染控制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首先需要做好对艾滋病的认知和宣传,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知识。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避免母婴传播等。

另外,对于血液传播途径,要推行无偿献血,严格管理医疗器械,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帮助,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其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其他人。

二、中医药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2.1.中医药的概念和特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药膳调补为特点,具有辨证施治、防病治病的特点。

中医药注重调和人体内外的阴阳五行,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2.2.中医药在艾滋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药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中医药强调调整体质、增强体力、改善免疫功能,可以有效提升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使感染者增强对艾滋病病毒的抵抗能力。

另一方面,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在调理气血、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改善营养代谢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

2.3.中医药在艾滋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对于艾滋病患者,中医药在康复护理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AIDS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策略

AIDS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策略

AIDS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策略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地应对AIDS的流行,流行病学调查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则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在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主要目的是确定感染人群的特点、传播路径和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调查首先需要确定样本群体,并通过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例如问卷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AIDS的传播方式、潜在风险群体以及疫情的变化趋势,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确定AIDS的传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输血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调查可以帮助确定不同传播途径的比例和影响因素,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例如,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性传播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同时推动使用避孕套等安全措施。

此外,检测母婴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并主动进行防治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还包括对疫情变化趋势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感染群体的数据收集和比较,可以了解AIDS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治策略。

此外,还要关注感染率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服务。

例如,在教育系统中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免费安全套和艾滋病检测服务,并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定期监测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除了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也是应对AIDS流行的关键。

基于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防治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教育是关键。

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AIDS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减少歧视和偏见,同时推广正确的防控知识,如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其次,加强筛查和诊断服务。

提供免费和便捷的HIV检测服务,鼓励人们进行定期检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传播。

“治未病”中西医都推崇

“治未病”中西医都推崇

午 “ 一 伙 人” 的 冬 病 夏 治 都 非 常 “ 热” ,

中 西医
现 代 两医 的 说法 ,“ 治 术痫 ” 人敛
卞 闩 当于 这 预 防 医学 笔 者 认 为 ,这 是 因 为 ,
医院 的 中医科 、 外■ 层 地 挤 满
r 匕 较起 来{ 干 1 似 之 处 较 多 l j I 《的
市民 “ 治 未病 ’ ’意 识 在 增 强
悦 治 术 , 不 得 不提 近 { { i { I 分 火爆 的 冬病 更 治 。 每
提f H i 级 预 防 策略 .即 桶 【 厶 I 学 发病 学 预 防 、临 睐 防 . :

将l 甘贯 穿在 医 学 实践 的  ̄ z - , g . x 4 川
第一‘ 级预 防是针对敛痫 I 素 埘环
灸科 寺
【 { l f 段} 丰 j L i 疗 法 提 高 机 体
的 嫂 能 _ / j ,增 强 体 质 ,达 到
j I 治 的 效 果 这 也 体 现 _ r
一 治未 病
●黎 淑 贞
大。
嫩 蛾 贴 的 人 ,希 望 征 这

- I 1
的概 念感 觉 如耳 旁 风 ,但 “ 治 未病 ” 一 类 的话 则 。春季 ,人体 阳气顺 应 自然 ,向上 向外疏 却 比较 容 易入耳 。 发 ,因 此凡 有 损 阳 气 的情 况都 应避 免 。具 体 有 很 多 发达 国家 都规 定 ,必 须在 香 烟盒 上醒 十大 法 则应掌 握 : 目地 印 上 因吸 烟熏 黑 的肺 、死 亡 的骷髅 等 写 实 养 阳 图画 ,告诉你不想得肺癌就戒烟吧 。世界卫生 春季是气温上升 、阳气逐渐旺盛之时 ,此 组织的调查表明 ,类似的直观图产生的警示效 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 阳气升 果非常 好 。 发的特点 ,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 , 如 选用温 性食物进补。平补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 弱的 有健康 意识 的人更 易接受 中医 人 ,如荞麦 、薏苡仁 、豆浆 、绿豆及苹果 、芝 ‘ ‘ 治未病"和西 医三级预防的概 念 麻 、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 陛偏凉的食 现 如 今 ,人 们 的 生 活 条 件 好 了 , 出 门 开 物熬煮的饮食 ,如梨、藕 、荠菜 、百合等 。 车 ,上 楼 电梯 ,好吃 好 喝 ,烟 酒 不停 ,导 致高

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概念

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概念

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概念
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的学科。

在预防医学中,预防策略可以分为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概念是指,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在不同阶段的发生和发展。

一级预防是指防止疾病的发生,主要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良好的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政策等措施来实现。

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暴露于危害健康的环境中,以及及时接种疫苗等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和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主要通过筛查、检测和早期治疗等措施来实现。

二级预防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阻止疾病的进展,减少疾病的危害和后果。

三级预防是指减少疾病的残疾和死亡率,主要通过康复和治疗后的后续管理、康复和再教育等措施来实现。

三级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总之,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是一种有系统的策略,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全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达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

- 1 -。

什么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什么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什么是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病后三个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它包括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初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通过宣传教育、健康促进和疫苗接种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针对传染病,可以通过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推广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次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时,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癌症的次级预防中,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筛查等手段,早期发现癌症的征兆,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遏制疾病的传播。

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病后,通过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康复管理等措施,减轻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康复。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实现社会融入和自我管理。

总之,疾病的三级预防是一种综合性的预防控制策略,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全面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初级预防注重疾病的预防,次级预防注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三级预防注重疾病的康复和管理。

只有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

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

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

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

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

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

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

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

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人退出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把艾滋病分Ⅲ期21型。

但从临床上总体来看是“本虚标实”,即肝肾阴亏,气血两虚,热毒炽盛和瘀血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医 治未病 思想谈HIV/AIDS的三级预防To Discuss the T 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of AIDS from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崔莉芳Cui L i fang1,夏祖昌Xia Z uchang2,李发枝Li Fazhi3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 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082.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郑州450003A 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 edicine of Henna Province,Zhengzhou,Henan,China,450003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NO.3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Co llege of Chinese M 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08摘要:中医 治未病 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 治未病 入手来阐述HIV/A IDS的三级预防,在 未病先防 、 已病防传 、 既病防变 三个方面对HIV/A 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 he thought of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 ion ex ists to the three links of the three levels of phylax iology.T he ar ticle discuss es t he three levels of prev ention of A IDS from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T her e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A IDS.关键词:HIV/AI DS;治未病;三级预防Key words:HIV/A IDS;pr ev ention;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中图分类号CL C number:R259.129.1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 ticle ID:1672-6839(2008)01-0010-02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思考中医 治未病 问题,并建议把 治未病 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治未病 理论始自!内经∀、!难经∀,经过历代医家的弘扬和发挥,已经成为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中医在保健养生和防治疾病方面 防重于治 的特色,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艾滋病这一目前仍属难治的致死性传染性疾病而言,预防思想尤为重要。

由于艾滋病病毒特殊的传播途径、感染后病毒的潜伏特征,目前尚无成功的疫苗应用于临床,因此未病先防显得格为重要;同时对于感染者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加重。

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 相当于预防医学的第一级预防,是 治未病 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 疫毒 (H IV)所导致的以五脏气血阴阳受损,易受外邪之侵,易生痰饮水湿、气滞血瘀,化风化火为其主要病理演变特点的虚劳病。

正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因此,对于本病要在心理上藐视它,在行动上重视它。

具体而言,就是要针对健康人采取控制和消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复杂的传染病,但由于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可控性,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切断 流行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阻断流行。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其主要预防措施为:∃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从事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注射器;)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病人的血液;∗有重点地向最可能受到感染并能感染他人的高危传播群体传递知识并免费提供安全套。

2已病防传已病防传 相当于预防医学的第二级预防,指使感染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得到教育和咨询服务,延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人,同时减少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进一步传播。

!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诸病源候论∀曰: 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 。

艾滋病传染性强,病征相类,易于流行,要加强艾滋病的监测工作,扩大特定群体HIV抗体的检测范围,主要包括性工作者、吸毒人员、有偿献血者、孕期妇女等。

3既病防变相当于预防医学的第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医疗和其他社会支持服务改善艾滋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

3.1尽早治疗,救其于萌芽时期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前提下,若摄生不慎、恣情纵欲,或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或劳心劳神,损伤脏腑,或HI V感染的毒力太强等诸多因素,均可成为诱因,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 10 #出现进而发病。

但若正气充足,即使感染了HI V,由于机体适应性强,可与H IV处于共存状态,就有可能延迟发病,成为HI V的长期病毒携带者。

大凡外感疾病,皆有一个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且随着病邪深入,病情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本病也不例外,因此一旦感染HIV,应尽快到专门医院就诊,将疾病控制在初始阶段。

3.2防止病邪深入发展与传变中医有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之说,因为肝病多易累及脾,故治疗时应先补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

由于艾滋病是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因此,对于本病要及时治疗,以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具体措施有:支持疗法、控制感染、恢复免疫功能和中医药治疗等。

支持疗法即在早期感染出现时静脉输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不仅可以控制感染,而且可以阻止或逆转某些小儿免疫功能的恶化。

抗病毒药物可采用HAA RT疗法,以减少病毒载量,提高CD4+T淋巴细胞水平。

虽然目前这些药物和手段尚无法治愈艾滋病,但可通过其抗病毒作用而延缓艾滋病病程。

抗菌素的应用可控制机会性感染。

免疫重建疗法如骨髓移植、胸腺移植、淋巴细胞输入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暂时性效果。

加强营养在调整机体免疫力、恢复病人体质方面颇为重要。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强调的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和适应性,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阻断病情向A RC(相关综合征)和A IDS(艾滋病)发展。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有效治疗机会性感染,可以延缓发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且有毒副作用小,不容易耐药,价格低廉,适合长期服用等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学 治未病 的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抓住这三个环节,在未病时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感染。

对于HI V病毒携带者、A IDS 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HI V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扩散;在感染的早期积极采取 治未病 措施,可防止疾病传变,保护免疫系统被HIV的侵袭,延缓病程进展;在治疗时要处处时时注意 先安未受邪之地 ,扶正补虚,恢复被破坏的免疫组织和调节免疫功能。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不是不可抗争。

只要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并配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那么对于艾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来说未尝不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参考文献:[1]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2]肖允明,王继香.浅述!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J].河南中医, 2005,25(12):7.[3]王永梅,符林春.从 治未病 入手论治艾滋病[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12-13.收稿日期:2007-09-16作者简介:崔莉芳(1979-),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研究。

编辑:韦大文(上接第9页)胃弱故出现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本观察将未服用任何HI V治疗药物的199例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100~200/mm3、200~ 350/mm3、,350/mm3分为四组,大致与艾滋病晚、中晚、中、早期相对应。

观察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 200/mm3的患者暗舌、齿痕、裂纹、白苔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D4+细胞计数,350/mm3的患者(P<0.05),而剥苔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P<0.01),结合临床实践可能说明CD4+T淋巴细胞计数稍低于200的患者具有 肺脾气虚,气阴两虚 的病机特点,此时的暗舌并不一定是实证所引起的血瘀,可能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所致,即 气虚血瘀 ,结合以 四肢沉困无力,倦怠嗜卧 为主症的表现,临床用补中益气汤方加养血活血药,可以取效。

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的艾滋病晚期患者舌暗、瘀斑、苔少或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此时的舌暗绝大部分非暗红而是暗淡,提示患者可能具有 脾肾亏虚,命门火衰 的病机特点,临证时宜温补脾肾为主进行治疗。

总之,558例H IV/AI DS患者舌象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病邪属于热(温)邪性质,具有湿浊、痰饮、瘀血相兼为病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其中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的特点尤为突出。

抗H IV化学药物的毒性和寒凉之性对脾胃功能有所影响。

随着病情的进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mm3以下的患者舌淡暗、瘀斑、苔少或无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左右可能是病人转归预后状况好坏的分水岭,200/mm3以上的患者经中医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故临床应把握好治疗时机,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观察中还发现由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引起的 鹅口疮 、 毛状白斑病 等特异性舌象改变,其中医舌诊属性有待研究。

另外,舌象与中医证候、辨证治疗、以及不同感染途径、免疫和病毒指标等的相关性也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费兆馥,顾亦棣.新编中医诊法图谱[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95.[2]谢世平,程五中,潘万旗,等.1323例H IV/AIDS患者舌象分析[C].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90-92.[3]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S].2005.[4]王树.在澳大利亚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体会和研讨[J].天津药学,2000,12(4):1.收稿日期:2007-08-26作者简介:邹雯(1982-),女,湖南娄底人,医学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