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教学教学教学材料材料材料
任 课 教 师 张张 伟伟 课 程 名 称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 专业隶属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 研研 室室 网络与通信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 周学时周学时//总学时总学时 4/804/804/80
枣庄枣庄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目 录

● 授课
授课表

● 学生名单
学生名单
● 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简
简表
● 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
●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 总评成绩表
总评成绩表、
、总评成绩分析
总评成绩分析图
图● 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枣庄枣庄学院教案与讲稿学院教案与讲稿学院教案与讲稿
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师授课前针对授课对象为授课过程编写的教学活动组织方案,是编写讲稿的根据,一般以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章或单元)来编写。

讲稿是教学准备工作的详细记录。

教案与讲稿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

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年级、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章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三者兼顾,教学目的才能定的准确。

教学目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知识教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育;二是思想教养——通过教材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按章节安排课时。

课时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合理分布。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教师认为易学好懂的地方,学生不一定感到好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

按章节详细编写授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每章节讲稿的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分散点和具体落脚点,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

在讲稿编写过程中,尽可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设计板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探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最佳效果所选用的教和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每一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它所要求的教法自然也不同。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除了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还要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其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的辅助材料。

七、教学后记。

写教学后记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

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应变,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又能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心备课精心备课,,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备课这一环节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

1.备教材。

备教材即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时安排、学生情况和设备情况等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学期教学计划。

备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

通过钻研教材要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要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从优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例题等。

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专业课),及时纠正删除过时或有错的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2.备学生。

备学生是尽量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要“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

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3.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可以接受,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模拟式、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还包括课堂讲授的组织和设计等方法。

但不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接收知识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表现教学的主动性 、活跃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及技术应用能力,以最灵活机动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疑点、析异点、体现特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

4. 备习题。

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途径,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深度、广度进一步 扩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

习题设定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备习题,教师应结合教材,统筹安排,不一定都选取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可以自编习题。

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不论哪些类型,不论难易程度,教师都必须认真做一遍,甚至每一题有几种解法必须心中有数。

解题中哪些是关键,哪些易出问题,要记下来分析,在课堂给予讲评或纠正。

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授课授课表表
学生名单
教学进度简表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多媒体
总学时总学时 8080 (其中讲课60实验上机2020 ))
学分学分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 随堂□ 停课□ 闭卷█ 开卷□ 其他□
考试成绩占6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20%
周 次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写明章节名称写明章节名称、、实验的名称实验的名称、、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学时分配学时分配
作业安排作业安排 必读书和必读书和
参考书参考书
讲课 实验 上机
第一周第一周
1.1-1.5网络基本概念
*
1.6-1.7性能指标网络体系结构 * 第二周第二周
2.1-2.3物理层基本概念及数据通信
* 【实验实验一一】 Wireshark 安装与使用安装与使用 * 第三周第三周
2.4-2.6信道复用与宽带接入技术及习题
* 3.1-3.2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及PPP 协议 * 第四周第四周
3.3-3.4CSMA/CD 及以太网
* 【实验二实验二】】分析以太网帧析以太网帧与与ARP 协议协议协议协议协议 * 第五周第五周
3.5-3.6扩展以太网与高速以太网、习题
* 4.1-4.2IP 协议 * 第六周第六周
4.3子网划分与超网
* 第一次平时考试(第一、二、三章)&
【实验三实验三】】使用Wireshark 分析IP 协议协议 * 第七周第七周
4.2.5-4.4 IP 数据报与ICMP
* 4.5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 第八周第八周
4.6-4.7多播及VPN&NAT
* 【实验四实验四】】利用Wireshark 分析ICMP ICMP * 第九周第九周
5.1-5.3 UDP&TCP
* 5.4-5.5TCP 报文首格式及可靠传输 * 第十周第十周
5.6-5.7可靠传输实现及流量控制
* 【实验五实验五】】使用Wireshark 分析UDP 协议协议
* 第十一周第十一周
5.8拥塞控制 * 5.9TCP 连接传输管理
*
任课任课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 填写日期填写日期填写日期:: 20122012年1月14日 教研室负责人签章教研室负责人签章:: 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院学院主管教学领导签章主管教学领导签章主管教学领导签章:: 审核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周 次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写明章节名称写明章节名称、、实验的名称实验的名称、、课堂讨论的题目等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第十二周第十二周
第五章习题
* 【实验六实验六】】使用Wireshark 分析TCP 协议协议 * 第十三周第十三周
6.1-6.3DNS&FTP&TELNET * 6.4-6.5万维网与电子邮件 * 第十四周第十四周 6.6 DHCP 与习题
* 第二次平时考试(第四、五章)&
【实验七实验七】】使用Wireshark 分析分析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DNS DNS、、HTTP 必做必做,,其他选作其他选作)) * 第十五周第十五周
网络安全报告 * 习题选讲 * 第十六周第十六周 互联网音视频
* 第三次平时考试(第一至第六章)&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课程设计
* 第十七周第十七周
无线网络报告
* 习题选讲 * 第十八周第十八周 下一代网络报告
* 第四次平时考试(第一至第六章)&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课程设计
* 第十九周第十九周
习题选讲
* 习题选讲
* 第二十周第二十周 复习
*
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一周 考试 *
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二周 考试 *
教学日志教学日志
章节名称 第1章 概述概述 1.11.1~~1.5
学时数 2 授课时间
教学进度
学生考勤 应到: 实到: 请假: 旷课:
课程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教学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原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了解因特网的标准化机构 了解因特网的组成
重点 难点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原理
网络的分类
思考题 作业
教学后记
作业批改及实验记

说明说明::1、每次授课每次授课前前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

2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指授课日期和节次指授课日期和节次;;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
课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1.3、因特网组成;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自学);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 了解学生的班级结构、学习状况,强调以后的课堂纪律,点名等。

(5分钟) (二) 本门课的学习目标与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安排。

(5分钟)
(三) 本课内容讲解(85分钟)
1、课程导入(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说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5分钟)
①计算机网络的在现实社会中有何作用?
②计算机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没有目前还没有应用计算机网络的领域? 2、本章内容讲解及时间分配本章内容讲解及时间分配(80分钟)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10分钟) ①举例说明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学生在学校的一天生活为例,讲述学生用到网络的场所(餐厅、超市、图书馆、成绩查询等)。

②电信网络电信网络电信网络、、有线数字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有线数字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 简述三网合一在我国的发展、12个试点城市(山东青岛),如果有青岛籍学生,可以让青岛籍学生描述家中的变化。

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连通性和共享
连通性和共享 举例:学生宿舍上网,共用路由器(学生身边的例子) §1.2 1.2 因特网概述因特网概述因特网概述(20分钟) 1.2.1 网络的网络(5分钟)
关于集线器集线器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交换机和路由器器等设备可以在PPT 上演示一些高端网络设备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并简单的介绍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数据通信设备厂商(国外:思科、juniper、H3C,国内:华为、锐捷等,特别是华为,可以简单的介绍华为发展过程、创始人任正非的传奇经历,提高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明白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0分钟)
提问: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原因。

第一阶段:用美苏冷战的例子引导ARPANET产生的原因,并说明ARPANET就是现在因特网的雏形。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举例说明我校的校园网结构。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5分钟)
学生了解IAB、IETF、IRTF的组织结构。

(最好记住)
了解RFC的作用。

例子:1996年3月,清华大学提交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IETF通过为RFC1922,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被认可为RFC文件的提交协议。

因特网的组成(35分钟)
§1.3因特网的组成
强调: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0分钟)
①C/S
②P2P
举例说明:C/S与P2P工作模式的区别(生活的实例:FTP、BT)。

关于P2P的读法可以引入B2C、B2B的概念,并举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郑天亮读错了B2C (增加课堂气氛)
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25分钟)
问题: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①电路交换
举例说明电路交换过程特点。

②报文交换
③分组交换
简单介绍:数据包和虚电路的工作原理。

提问:那种交换方式属于存储转发交换。

着重介绍三种交换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自学)
§1.
1.4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5分钟)
§1.
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通信与数据通信的关系。

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着重讲述按照覆盖范围的分类:WAN、MAN、LAN、PAN。

举例看看身边的网络属于哪一类?
分钟)

(5分钟
、作业布置
(四)课程回顾
课程回顾、
作业布置(
教学日志教学日志
章节名称 第1章 概述概述 1.1.66~1.1.77
学时数 2 授课时间
教学进度
学生考勤 应到: 实到: 请假: 旷课:
课程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教学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性能指标
掌握协议相关概念、协议分层的优点
掌握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
重点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网络协议三要素
实体、协议、服务和SAP 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作业
教学后记
作业批改及实验记

说明说明::1、每次授课每次授课前前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

2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指授指授课日期和节次课日期和节次课日期和节次;;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
课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 上次课程内容回顾并提问。

(5分钟) (二) 本课内容讲解(85分钟)
1、课程导入(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想想宿舍中网络的速度是多少,引入速率、带宽的概念)(5分钟)
2、本章内容讲解及时间分配本章内容讲解及时间分配(80分钟) §1.1.6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的性能的性能(30分钟) 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20分钟) ①速率:重点介绍bps、Kbps、Mbps、Gbps、Tbps 之间的换算关系。

比特、速率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所说的速率是指什么? ②带宽带宽带宽::掌握带宽的两种不同含义掌握带宽的两种不同含义
通信学中的带宽和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概念的区别; 常用的带宽单位讲解;
举例说明:带宽和实际网速的区别 ③吞吐量
吞吐量的概念;
实际网络总吞吐量的意义(举例讲解) ④时延
时延的概念、组成;
各时延产生的地点(图示说明);
各时延在各种情况下所在的比重和网络质量的关系; 时延和带宽的关系; 举例:如何计算时延 ⑴发送时延 ⑵传播时延 ⑶处理时延 ⑷排队时延 ⑤时延带宽积 ⑥往返时间RTT ⑦利用率
比较讲解两个概念: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图示讲解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举例:如何计算网络利用率
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0分钟) ①费用 ②质量 ③标准化 ④可靠性 ⑤可扩展性 ⑥可升级性 ⑦易于管理和维护
§1.1.7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0分钟) 1.1.77.1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形成的形成的形成(5分钟) 问题: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连接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要互相传送文件需要什么? OSI 失败的原因
1.7.2协议与划分层
协议与划分层(20分钟) 问题:如果公路没有交通规则,将会怎样? 引用交通规则导入协议的概念
①协议的定义以及三要素。

(强调三要素,考试必考)
问题:协议非常多,协议之间的组织采用哪种方式? 举例:通过学生组装计算机导入分层的概念。

问题:为什么分层?分层有哪些优点? ②协议分层的优点:各层之间独立(最重要)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③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分段和重装 复用和分用 链接的建立和释放 ④体系结构的定义,与协议之间的管理
三级抽象:系结构是抽象的,实现是具体的。

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0分钟) 1.OSI/RM 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图示说明分层结构;
各层的作用。

2.TCP/IP 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图示说明分层结构;
各层的作用。

3.OSI OSI、、TCP/IP 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

4.五层协议五层协议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
①应用层。

②运输层
功能:负责两个主机中近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包括:TCP(面线连接 、可靠传输,传输单位:报文段);
UDP(无连接、尽力而为传输,传输单位:用户数据报)。

③网络层
功能: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实现异构网络互连。

传输单位:IP 数据包。

④数据链路层
功能:封装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 传输单位:帧。

⑤物理层
功能: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传输单位:比特流。

5.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通过图片或者动画演示通过图片或者动画演示。

1.7.4实体实体、、协议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服务和服务访问点(5分钟) 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7.5 TCP/IP 的体系结构
的体系结构(5分钟) Everything over IP 与IP over everthing 之间的关系
(三) 课程回顾课程回顾、、作业布置作业布置((5分钟分钟))
教学日志教学日志
章节名称章节名称 2.1-2.3 物理层(1)
学时数学时数 2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进度教学进度
学生考勤学生考勤 应到: 实到: 请假: 旷课: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掌握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的
含义;
掌握物理层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
理解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重点重点 难点难点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的含义;
思考题思考题 作业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作业批改及实验记

说明说明::1、每次授课每次授课前前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

2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指授课日期和节次指授课日期和节次;;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指是否符合教学进度简表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设计 (一)内容回顾(5分钟)
(1)提问+回顾: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最底层物理层有什么功能?(5分钟)
(二)本讲内容讲解(90分钟) 1、课堂引导
(5分钟)
通过物理层的功能回顾通过物理层的功能回顾,,--------物理层需要物理层需要物理层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 怎样在链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物理层上层的数据链路层
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
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

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如何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引入引入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方面的特性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方面的特性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各包含什么内容 2、本章内容讲解及时间分配(85分钟)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5分钟)
物理层主要目的 在传输媒体上透明传输比特流; 注意: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主要任务 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征: ①.机械特征;②.电气特征;③.功能特征;④.过程特征;
数据在计算机中多采用并行传输,在通信线路上,一般都是串行传输,主要出于经济上考虑;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70分钟)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15分钟)
1、图示讲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终端系统和中间传输系统
2、几个专业术语:数据、信号、模拟信号、数据信号、码元等 (码元的概念是重点) 2.2.2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20分钟)
1、通信方式(3种比较讲解)
2、信号类型(2种比较讲解)
3、对信号的调制方式(AM、FM、PM,图示比较讲解)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1、基本概念 (25分钟)
信道带宽(W) 通讯信道的“带宽”是指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

(注意: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则表示网络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显然:不同的传输媒体具有不同的信道质量,所支持的带宽有所不同。

数据传输率(C) 又称比特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单位:每秒比特数bit/s(bps);
信号传输率(B) 又称码元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可以被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符号的个数,即“传输符号率”,单位:波特(Baud);
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比特率 = 波特率×单个码元对应的二进制位数。

信道容量 表示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信号量(即信道的最大信号传输率Bmax)。

通常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最大二进制位数(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Cmax)。

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具有正比的关系:带宽越大,容量越大。

1、奈氏准则:公式Rb=2Wlog2M。

引入问题:这个公式对数据通信的意义是什么?
(强调公式含义,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是有上限的),单位为HZ; M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

如何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呢? 区分波特率和比特率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强调: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

引入香农公式
2、香农公式 C=W log2 (1+S/N)
引入问题:香农公式对数据通信有什么意义呢?
例题:强化对公式的理解。

如何提高信道传输速率上限的方法?
①.提高带宽(根据香浓公式);
②.提高信噪比(根据香浓公式);
③.让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信息(根据奈氏准则);
总结:奈式准则和香农公式的主要区别。

2.3 传输媒体
双绞线、光纤、无线
重点强调: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

比如:光纤中的多模光纤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来导光的, 多模光纤有什么特点等。

(10分钟)

分钟)
三.总结与布置作业
总结与布置作业(
(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