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2019~2020学年度)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

2.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学习测量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1.用刻度尺测量出路程s,用秒表测量出时间t,就可以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器材:发令枪、小黑板、卷尺、秒表。

实验步骤:1.在室外一块空地(如运动场)上量出约150~300m的一段直线距离,并在两端做好标记。

先预测一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段距离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一个同学手持发令枪站在刚才测量的直线的起点处,另一名同学携带秒表站在直线的终点处。

3.在起点处的同学把小黑板举起,让发令枪靠近小黑板,然后扣动扳机,发令枪冒出白烟,同时发出响声。

在终点处的同学你看见发令枪冒出白烟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听到枪声时立即停止计时。

4.重复以上步骤三次,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5.测量声音传播速度的方法还有哪些?如果用回声来测量声音传播的速度,需要对刚才所做实验的步骤做哪些调整?操作提示:1.因为声音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实验时量取的距离必须是直线。

2.在能够观察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和听到发令枪发出声音的前提下,测量的距离越远,测量的时间产生的误差越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重复测量三次,然后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平均值。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2.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过程、现象分析、推理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实验探究,运用课堂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学法: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自主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应用。

【课前准备】玻璃罩,音叉,乒乓球,烧杯,闹钟,抽气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然后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物体产生一些声音。

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一)声音的产生教师:提出活动内容:让同学们将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喉部,齐声朗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仔细体会后,回答问题:1.你在说话的时候,是否感觉到喉部在振动?2.你知道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吗?学生活动:齐声朗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再让学生利用课桌的器材产生声音,并仔细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各有什么特征?教师活动: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物体有何区别?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活动,概括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简要提示——声音不一定消失。

教师活动:物体振动发声的事例有很多,如:音叉振动发声。

教师演示实验——音叉振动发声音叉发声时,我们能否清晰地看到音叉的振动,如果不能,我们可以想到哪些方法会使得音叉的振动现象体现得更加明显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使音叉振动更加明显的方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展示,看看能否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1)利用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

(2)利用水证明音叉的振动。

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溅起水花。

学生:认真观察,体会音叉振动放大的具体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流传的条件。

2、经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察看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研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中包含的道理。

教课要点 / 难点教课要点1、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流传的条件;2、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教课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察看、认真剖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师】阅读课本 , 达成以下填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喊声源 .新知介绍小组议论1.经过以下活动:用手指感觉发言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作声音,发问:发声的物体能够有哪些?学生议论结果: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气体 .2.经过认识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状况,发问:物体发声的方式能够有哪些?学生议论结果:有的动物依赖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赖鸣膜发声.【师】在刚我们的活动议论中,学生们应当也感觉到了声音及声音的流传就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接下来在概括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察看物体发声时物体所拥有的共同特点——振动 .讲堂训练1. 以下图的四幅图中,不可以产生声音的是(C)A. 吹着的哨子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封闭的收音机D. 敲击的水瓶琴2.以下图,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惹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伸B.使音叉振动赶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细小振动放大,便于察看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声的流传达成以下填空:1.能够流传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真空不可以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流传 .小组议论达成以下实验:( 1)“土电话”实验(以以下图所示),( 2)“真空铃”实验,(3)教材上第 29 页的想一想做做 .发问:①在土电话实验中,声音是经过什么物质流传的;②在真空铃实验中,跟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如何变化?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③拉开课桌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答:①固体(或线)②声音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说明声音流传需要介质③声音变小,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学生:橡皮筋、哨子、直尺、桌子、水、碎纸屑、队鼓、音叉(256Hz)、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二、新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学生得出结论:、经典回顾:利用课件播放留声机发出美妙的音乐和【举出实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声速”部分,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阅读表格里的数据你能获得声速的哪些信息?小结: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 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3、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知识运用】1.课上说,课下做: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士们总是把耳朵贴在地上去听,介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不屈服于命运,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流传知识与技术教课目的1.学生经过察看演示实验和着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播的条件。

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2.学生经过过察看、议论知道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的介质中的流传速度不一样。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剖析生活中常有的声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过察看实验和着手实践的方法研究声音产生的原由和流传的方式。

2.学生经过本节课的研究活动,初步掌握基本察看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课方案,让学生成为讲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经过研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踊跃性,而且能用所学解说生活中常有的声现象重1.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教材点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速度一般不一样。

剖析难点学生察看、研究能力的培育教课方法实验、议论、概括教具准备录音机、录好各种所需声音的磁带、音叉。

橡皮筋、空文具盒、学生用直尺。

教课过程创建情形引入新课导入录音机播放 :优美的音乐、海浪声、动物鸣喊声、锣鼓声等课前采集的各种声音。

引作声音的产生与流传的有关知识。

发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何会有各种各种、千差万其他声音呢?这些声音又是如何流传的呢?今日我们一起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流传》。

解说新课一、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立刻停止。

新着手体验:将手放在喉咙地点,感觉说话和不说话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边演示实验边提示学生自习察看,思虑:为何音叉会响?用手握住音叉,声音为何就停止了?和学生一起体验说话与不说话的时候,喉咙部位的不一样感觉让学生轻轻地拨动套在空文具盒上的橡皮筋,察看发生的现象:听到了什么没有?橡皮筋的状态是如何的?让学生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大多数直尺悬空在桌沿外面,而后上下拨动直尺,察看并回答:听到了什么?直尺此时的状态时如何的?授师生思虑总结得作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课时)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一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答:能听到声音,此时尺子上下振动.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甲乙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五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八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声速【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3.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知识点一声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合作探究】演示一声速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演示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教师点拨】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跟进训练】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知识点二回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以下问题: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合作探究】演示三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1.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会听到回声.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声音的反射.3.听到回声的条件?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教师点拨】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跟进训练】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 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知识点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合作探究】演示四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答:人都会失去听觉.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答:是骨传导方式.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生开始学习声学的第一章,本节是第一节,是研究声音的基础。

在本节中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为后续研究声音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三、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声音并不陌生,学习时不会觉得太难,这样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本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章中的探究问题不是很难,教师只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探究任务。

在探究过程汇中,教师应当注意帮助个别动手能力差、总结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节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5、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声音传播的现象。

学案导学【导学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具体理解为:(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如婉转的鸟鸣是靠其气管的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引起的振动;笛子和箫都是依靠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蝉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振动而发出声音;“泉水叮咚”主要是由于泉水的振动发声;气球破裂时发出的爆响主要是空气的振动发声;人发出声音靠的是声带的振动。

(2)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相同的声音,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早期的机械唱片、现代的磁带和激光唱盘等。

【基础训练1】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导学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这些传播声音的媒介,我们称之为介质.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

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从而使振动向外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2.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3.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4.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2.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 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值目标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三.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四.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五.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1)分组实验:学习活动卡P26—观察和描述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
教学难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利用回声计算
教具、学具: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音叉、杯子。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以及声音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声音的特征。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以及声波图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运用讲解法,详细解析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4.利用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锣、尺子、声源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雷声、音乐、掌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2.呈现(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1: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实验2:尺子振动产生声音。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前感知1、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2、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3、课前准备: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P27想想做做两幅图。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新人教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班级:学号: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空气中的声速;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

二、快乐自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3、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_m、三、合作探究【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鼓、泡沫,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 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 怎样使它停止发声?④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学点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跟踪练习: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声速与回声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细线、小鼓、白纸、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参考器材: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小鼓、纸屑等。

方案1:让学生用钢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使钢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钢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业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总分:24分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6.(6分)《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

7. (4分)某某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鼓声通过 ______ 传到观众处。

8.(4分)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

你获得的信息:① ______② ______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9.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参考答案1. D2. D3. D4. B5. D6. 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7. 振动空气8. 解:通过表格可知,①声音在同一温度下(15℃或25℃),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②同一种介质(例如空气)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掌握声音传播的特点。

3.会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解释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难点: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声速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早晨起来,人们会听到枝头鸟儿的欢唱,看到蜜蜂在花间起舞(如图甲所示);晚上,通过音响,人们会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如图乙所示)……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鸟儿、蜜蜂、音响都能发出声音;假如这个世界突然没有声音,会出现什么现象?试举一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声音的产生
自主阅读教材P27~2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振动而产生的。

2.研究声现象,除了可以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

下图所示是几种声现象,那么这三个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板块二声音的传播
自主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如图甲所示,小红将手表放在课桌上,用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手表清晰的“嘀哒”声,这说明固体能传声。

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两块石头放在水中互相撞击,他也能听到撞击声,这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声。

知识板块三声速和回声
自主阅读教材P29~3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声速: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6.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7.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根据以下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小(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常温)
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一动手完成教材P27想想做做,并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方案二观察课本P28演示实验,思考: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闹铃声有什么变化?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答: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听不到声音。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