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地理环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如何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如何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 . ~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 、 ~ ~ 一 ~ … … 一
~ ~… 地理 ・ 点透视 考 0 … 。 一、 、 一 一 ~ 、… j ~ … \ ~一 一 …一 — 一 一 . , 一~ 、一 ~ 、
4 .畜 牧 业
一一

素: 市场消费量大 ; 交通方便 ; 发展花卉、 蔬菜 等农作物, 单位面积获得的价值高 , 可获得更高 的经济利益; 土地面积小, 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 发展方向 : 绿色农业 ; 观光农业 ; 生态旅游。
9 .河谷农 业
典型地区 : 湟水 谷 地 , 鲁 藏 布 江谷 地 。 雅
典型地区 : 内蒙古草原( 四大草场 : 内蒙 区位 因素分析 : 高原峡谷地区( 热量 、 灌溉水
ll
一 “ 蠢。 _ 毒 一。一 ~ 囊 蕊 一 。 j 耄 ~ , 一


朔 理・考点逐祝 磬
… ~ 一 ~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源、 土壤 ) 。 1 .坝子农 业 0 典型地区: 云贵高原地区, 喀斯特地貌广 布, 由于流水冲刷 , 地表水下渗 , 不利于耕作 , 在 山间小 盆地 的有些 小块 的 冲积平 原水 土条 件 相对较 好 , 发展 农业 的好 地方 。 是
1. 1 基塘 农 业
珠江 三角 洲独具 地方 特色 的农业 生产 形 式 :桑基 鱼塘 , “ 果基 鱼塘 , 蔗基 鱼塘 ” 。
二 、农业 生态 问题
典型的农业生态问题有 : ①坡 面开垦一 水土流失( 影响因素 : 坡度 、 植被覆盖率、 降水 强度 、 坡面岩性 )②干旱、 ; 半干旱地 区过垦 、 过牧、 樵采一荒漠化( 降水较少 , 生态脆弱 ) ; ③沼泽地开发 破坏湿地一气候恶化 ( 干 旱 )④围湖造 田一 湖泊面积缩小一调节河流 ; 十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如: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或 牧牛并重的混合农业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1)水稻种植业(以亚洲为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4)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为例)
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寿光(山东)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寿光蔬菜生产
昆明呈贡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政府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技术条件:种植技术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
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 产具有 地域性 、 季节性 和周期性
针对性练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 业生产具有( C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我国农业谚语“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 具有( B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 A: 东亚 ,B: 东南亚 , C: 南亚 。 (2)图中A、B、C三地均 季风 为 气候区,特点 是 雨热 同期, 水 资源 丰富,适合水稻生长。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 A、B )(双选), 因为这些地区土壤 肥沃 。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丘陵地区 D.高原和山区

高考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高考地理必修2中,农业知识点占据一定的比重,对于理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业知识点展开论述,分析农业发展中的地理影响,并探讨农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业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农业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有组织的农事活动,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

种植业主要利用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畜牧业则以养殖家畜为主。

二、农业的地理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供给关系着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收益。

土壤质地和肥力也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地形与水系:地形和水系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影响。

起伏的地形和山岳地区使得耕地有限,影响农业发展。

而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系则为农田提供了水源,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3. 人文因素: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也对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经济发展则决定了农业投入和生产力水平。

社会文化对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需求和农民的种植意愿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农业现状和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稳定等问题亟需解决。

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和留守儿童问题等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推广现代农业管理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1. 绿色农业:以环保为导向的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 农村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体化发展,将农业与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精选3篇〔一〕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1. 第一章: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2. 第二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时间和时区3. 第三章:地理信息与地图3.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3.2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要素3.3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法3.4 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4.1 七大洲的分布和特征4.2 五大洋的分布和特征4.3 地球上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特征4.4 世界上的主要岛屿和其特点5. 第五章:地球的水资5.1 淡水资的分布和利用5.2 地下水资的形成和分布5.3 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分布和特点5.4 地球的重要海洋和海洋资的开发利用6. 第六章:地球的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6.2 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征6.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特点6.4 城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第七章:地球的生物资7.1 生物资的分类和特点7.2 世界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7.3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和保护措施7.4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的影响和保护8. 第八章:地球的居民和城市8.1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8.2 人口开展的因素和特点8.3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特点8.4 世界主要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9. 第九章:地球的环境问题9.1 环境污染和资短缺的现状9.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9.3 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措施9.4 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0.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0.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0.3 中国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10.4 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分布以上是地理7年级上册的提纲,涵盖了地理的根底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理信息与地图、地球的陆地和水资、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生物资、地球的居民和城市、地球的环境问题,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和农业是紧密相关的领域,以下是地理农业知识点的总结:
1. 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形、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是农业
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农业种植方式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气候干旱
地区的农作物种类与湿润地区也有所不同。

2. 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将农业区划分为不同
的类型,例如温带农业区、热带农业区、寒带农业区等。

不同的农
业区有着不同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特点。

3. 农业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包
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例如,山地地区更适合发展畜牧业,
而平原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4. 土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土地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
地理环境下,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效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5. 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在内,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B2-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B2-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雨热同期地形 地广人稀交通 自然条件独 区位优势 平坦人口稠密 便利工业发达 特交通便利 经验丰富 科技先进 市场广阔
机械化和科技 消耗石油土壤 水平低,水利 存在问题 板结环境污染 工程量大 水源紧张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如果根据自然条件选择合理的类 型,并且保持合理的强度,有利于改善气候、 保持土壤肥力,土地等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 续利用。 ▲人类如果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 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 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 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 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并获得最大效益。 ①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 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必须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②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要求不同。 ③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 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经济效益。
●混合农业
▲亚热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墨累-达令河流域—有水源+东水西调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面向国际市场,机 械化程度高
麦田
秸秆
羊粪
绵羊
良性循环
牧场
牧草
●热带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 ▲地广人稀 生物多样性减少
毁林、烧荒、掘穴播种
森林、植被遭破坏
迁移新地方再烧荒 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严重
B2-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 区位的分析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 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中要遵循 因地制宜的原则。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季的形成与原因•地理经纬线的概念与作用•地理坐标的表示方法第二章: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变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地壳的构成与地壳运动•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地震对地球的影响第三章:大气与天气•大气的组成与结构•不同气层的特点与功能•平均气温和气候的概念•气象因素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水资源与水循环•水的重要性和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发•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五章:陆地资源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与保护•矿产资源与利用第六章:人口与城市•人口迁移与种群变动•人口问题与控制•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规划与城市化问题第七章:工业与交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工业化的过程与阶段•交通方式的分类与特点•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八章:农业与农村•农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农产品的分布与贸易•农村地区的发展与问题第九章: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意义和影响•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旅游业的发展与重要性•文化旅游的形式与实践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个人责任与环保行动以上提纲为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每章节的复习,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

希望本提纲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地理知识,取得好的成绩。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农业环境?其特点是什么?答: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个主体而言的客体,它与主体相互依存,它的容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主体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称之为环境。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特点:A、围广阔,差异明显〔改变了原来丰富多样的自然生物种群的面貌,使农业生态系统变的单调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能量和物质大量流进流出的开放系统〕 B、不稳定性 C、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发觉和恢复。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和分析才能捕捉其发生变化的踪迹〕农业环境的保护以预防为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和开展的?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开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一切问题。

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早期破坏〔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3.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人口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①生态破坏:a.水土流失严重b.土地沙漠化c.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d.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e.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②农业环境的污染:a.受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b.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4.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答: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①CO2浓度与农作物:CO2浓度的增加,将增大农作物的生产能力②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气候带和农业带有向两极的倾向。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2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2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人地理环境【学习目标】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生产特点是什么?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发展变化:古代,________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随着社会进步,________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对练】考查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考查点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有( ) A.生产规模小B.商品率高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5.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酸雨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规律总结】【巩固练习】1.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图2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为什么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如此重要?3. 教师讲解:介绍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二章:农业生产与气候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壤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土壤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四章:农业生产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73°E(附近)。

二、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o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o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o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主要地形区o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o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o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o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o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的降水。

o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3.气温分布特点o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o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4.降水分布特点o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o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外流河和外流区o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o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o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内流河和内流区o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主要湖泊o淡水湖:鄱阳湖( 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020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020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概念辨析一、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既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

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视角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二、光照与热量1.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有关。

通常太阳高度越大,晴天越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

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2.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

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

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

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三、春小麦与冬小麦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原理方法一、农业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及水热组合等)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耕作制度南蔗北菜(热量);南稻北麦(水分);东北一年一熟,海南一年三熟(热量);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光照)地形(起伏状况、海拔、地块大小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农业土壤(土层厚薄、肥沃程度和土壤种类)肥沃程度影响产量;土壤的酸碱性影响植物生长平原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业市场(需求的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城郊农业、订单农业种类和数量)和规模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扩大了鲜活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荷兰鲜花点缀世界城市科技(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增加鲜活农产品保存时间;培育良种扩大种植范围;提高产量;改变生产方式玻璃温室、无土栽培、冷藏保鲜技术劳动力数量、素质和价格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政策政府通过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粮食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地价、资金地价高低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与效益;发达地区资金雄厚,利于高附加值农业的发展二、我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比较气候类型优势条件制约条件青藏高原河谷高山、高原气候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土地荒漠化严重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纬度高,热量不足,低温冷害,生长期短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①春旱,多风沙;②旱涝灾害频繁;③水源不足;④盐碱地占较大比例南方平原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配合较好,雨热同期春末夏初梅雨,夏季伏旱和洪涝灾害一图胜千言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认知结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农业区位选择的要求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思路区位因素评价用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资金、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条件地价土地价格低(高)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3.答题技巧(1)全面客观,瞄准重点:①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思考,避免遗漏要点;②抓住主导因素,重点分析;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④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黄土地?黑土地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第⼀章绪论⼀、环境与环境要素1. 环境的概念(哲学、科学和⼯作定义)★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个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

外部世界主要指:⼈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类⽣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2. 环境要素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物和阳光)和⼈⼯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后者⼜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如⼤⽓——⼤⽓层——⼤⽓圈;⽣物体——⽣物群落——⽣物圈。

3. 环境质量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群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们常⽤“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从质量评价形成环境质量评价学;环境质量包括⼤⽓、⽔、⼟壤、⽣产、⽂化、城市环境质量。

⼆、环境分类 1. ⼈类环境的组成以⼈类为主的外部世界。

它可分为⾃然环境和⼈⼯环境两种(图)。

2. 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西南地区的⽵楼、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村落环境(农村、渔村、⼭村)和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圈、⼟圈、⽔圈、⼤⽓圈和⽣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

现在演化为是⾃然地理环境(森林、草地、⼟地、⽔、野⽣动植物等⾃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队、社会⾏为等许多成分)的统⼀体。

地理环境,是环境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

它能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宇宙环境⾃然现象包括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构造运动,⼈类的环境能量包括⽓温、阳光、引⼒、⼟磁⼒物质包括空⽓、⽔、岩⽯、⼟壤、动物、植物、微⽣物⾃然环境⼈⼯环境⼈⼯构筑物、⼈⼯产品和能量、科学技术、综合⽣产⼒、政治体制、社会⾏为、宗教信仰、⽂化与地域因素等指地球⼤⽓圈以外的环境。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条件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条件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生产条件一、知识讲解1、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分析内容包括:光、热、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中低纬,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降水少)②热量足:中低纬,海拔较低③光热充足:中纬夏季日照长④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低温冷害、霜冻和雪灾等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如: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

②干旱区、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纬度高和海拔高:热量不足,多低温冷害2、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②为水稻种植业C.③为混合农业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C.②科技水平低D.③生产规模小读河南省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四类专业村分布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测,四种农产品中,种植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是()A.苹果B.茶叶C.花卉D.蔬菜4.下列关于图中四类专业村的区位分析,正确的是()A.离城市越远越有利于茶叶、花卉专业村的形成B.平坦的地势有利于苹果、茶叶专业村的形成C.山地、丘陵地区有利于蔬菜、苹果专业村的形成D.广阔的市场有利于蔬菜专业村的形成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初二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科中的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资源利用。

下面将对初二地理学科中关于农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农业知识。

一、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是指人们通过种植和饲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生产活动。

农业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依赖。

二、农业生产方式与发展阶段1.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形式。

- 传统农业: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生产工具和技术相对简单。

- 现代农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机械化、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时期、商业经济时期和现代农业时期三个阶段。

- 自然经济时期:农业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农民自给自足生产,交换关系较弱。

- 商业经济时期:农民开始依靠农产品的交换和贸易谋生,农业逐渐成为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 现代农业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工业化和现代化,农民使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三、农业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其中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和人力资源。

1. 土地资源- 农业土地的利用要合理,包括土地的选择、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改良等。

- 农业土地的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

2. 水资源- 农业需要水源进行灌溉,提供养分和水分供植物生长。

- 农业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

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干旱的气候则较不适宜农业。

4. 人力资源- 农业需要人们的劳动参与,包括种植、收割、养殖等一系列劳动活动。

人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农业耕作制度农业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影响着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产品的产量。

1. 兼业农民与专业农民- 兼业农民:农民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其他活动。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

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

——冀朝鼎
完整ppt课件
12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大量移民再次南下, 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农作物品种。
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
东晋: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荻塘“溉田二百余顷”
宋:吴兴塘“灌田二千余顷” 梁:豫州 “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升州引《金陵记》 梁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南西北各四十里”。
完整ppt课件
14
《三国志》卷五四《吕蒙传》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命朱光在皖北屯田,“大 开稻田”。孙吴大将吕蒙:“皖田肥美,若一收孰, 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 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
完整ppt课件
13
《宋书》卷五四: 扬州(略当江南大部)“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 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 四川盆地“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 。
万年间几乎保持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
化的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完整ppt课件
20
引申阅读书目
• 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 • 童中心:《失衡的帝国》
东 耒耜,而九杂天下之
汉 川。腓无胈,胫无毛。武 梁祠 画沐甚雨,栉疾风,置 万国。 ——《庄子·天下》




完整ppt课件

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地理农业发展是指农业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发展情况,包括土地利用、气候影响、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因素。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异往往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气候影响、资源分布等方面,对地理农业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地利用1. 农业区位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到地理环境、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平原和河谷地区的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而山地和高原地区的土地贫瘠、气候条件苛刻,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另外,交通运输也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2. 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会大量利用田间灌溉,山地地区则会发展梯田农业。

在干旱地区,人们会利用滴灌和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因此,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制度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土地俯瞰分散,缺乏明确的产权制度,这导致了土地流转困难、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化难度等问题。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竞争力。

二、气候影响1. 温度温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候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期和产量也会受到不同温度的影响。

例如,热带作物对低温的耐受程度较低,而寒带作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

气温的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种植结构。

2. 降水降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气候因素之一。

过多或不足的降水都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在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受到降水不足的制约,需要依赖人工灌溉来改善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而在高降水地区,洪涝和病虫害便可能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3. 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了气温的上升,降水量的不稳定,极端天气频发等情况,这些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与地理环境》复习提纲
1.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温差大,降水少有利于后期生长采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害过冬
位于平原(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地面积广阔
河流广布(或冰川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或距离市场近,(乳畜业),交通发达,政策支持
2.主导因素
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立体农业
3.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东北
西北
青藏
四川盆地
4.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优势、特点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乳畜业
5.农业生产产生的问题
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垦过度砍伐造成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造成盐碱化,农药杀虫剂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化肥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干旱地区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
6.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
人口激增(人口迁入)
城市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