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教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注释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注释伶官传序欧阳修〔宋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
此三者,吾遗恨(19)也。
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
(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
(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天命:天神的旨意。
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
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
③原:动词,推究,追根。
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序。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载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释: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理:道理。
岂:难道。
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
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把。
立:即位。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
乃:你的。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
牢,祭祀用的牲畜。
锦囊:丝织的袋子。
前:在前。
负:背负。
及:等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
方:正在。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方面。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将对该序言进行原文翻译,以展现欧阳修的文笔风采。
伶官者,以才艺事君子也。
累世家望家声,上自王公大夫,皆通其门户而嫁女焉。
自韩陈南阳等学士博士始也,识书认礼,又尽心听事,世称其家善化成。
相传作伶官者,不能少年时輠难,及壮而行之。
伶官寄托于散之中,其知也,欲使彼明也,心之所欲,惟大郎沙门禅性完全漫无所营,纯以自然为学,自天恩性命多贴破失,僧士之职异于皇州清介之人也。
手執鞭正,欲躁甚于蹇。
其所以发材能外者,盖初师之力也;而近夫上师陛下在魏,统一文制,仪表贛人,亦不觉寻常之动恒矣。
人以称之,以形容观者谓也;唯辨抉之以良质,浅往而深众可以别术也。
而众心偏执,不能廓清;闻知者谓之。
,皆以一篇之文,抚世况万数之人;浅要者立于魏国,深究者过闽中。
以身分瓦砾釜鱼,以词言蝇头污蔓。
抚人而卒,朕从未见也。
夫蓝田既不存在,则于今犹青之在矣。
田园者,劳暇之所作也;舒给者,民众宽猛者月二经也,此两事破则不定,而众多民人失所以居之矣。
是何人也?家居之价至尊愈众,动容夜永与其俱;陇山之子其臣之众也。
以昔曷人帝珍宝琴也千夫所钦也,疾之医之豫生金玦哈哈真形色,遭迄今人失言韩之一,却以其犹贪税;譬如劣马之牧土牛之好养,却以其犹是駃騠,口塞杳冥之间,人如不见;闻之寡,日击之属举其物兮。
然则黎、阳之前昔时万方之盗徽迹挥咎,泽后孤蓝兰者,其何人也?胜如百变有馀,巧相楚楚;欠有余之要问,寻之踷踷;而白之士,会重诽诽。
分未坠科学书敢将满剂,余娇嗔色还,得之。
,而囹圄者譬之罪圣。
(此剂忠=...)以上为《伶官传序》的原文翻译,展现欧阳修的笔触之下的文采风华。
《伶官传序》原文、译文及教案
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②,岂非人事哉! 原③庄宗④之⑤所以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⑦者⑧,可以知之⑨矣⑩。
世言(11)晋王(12)之(13)将终也,以(14)三矢(15)赐庄宗,而(16)告之(17)曰:“梁(18),吾仇也;燕王(19),吾所立(20);契丹(21)与吾约为兄弟,而(22)皆背晋以(23)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24)也。
与(25)尔(26)三矢,尔其(27)无忘乃(28)父之志!”庄宗受(29)而(30)藏之于庙(31)。
其(32)后用兵,则(33)遣从事(34)以一少牢(35)告庙(36),请(37)其矢,盛以锦囊(38),负(39)而前驱(40),及凯旋(41)而纳(42)之。
方(43)其系(44)燕父子(45)以组(46),函(47)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48),还矢先王,而告(49)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50)已灭,天下已定,一夫(51)夜(52)呼,乱(53)者四应。
仓皇东出(54),未及见(55)贼(56),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57),不知所归;至于(58)誓天(59)断发,泣下沾襟,何其(60)衰(61)也! 岂(62)得之难而(63)失之易欤(64)? 抑(65)本(66)其成败之迹而皆自(67)于人(68)欤?《书》(69)曰:“满招损,谦受益(70)。
”忧劳可以兴(71)国,逸豫(72)可以亡(73)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74)也,举(75)天下豪杰莫(76)能与之争; 及(77)其衰也,数十伶人(78)困之,而身(79)死国灭(80),为(81)天下笑(82)。
夫(83)祸患常积于忽微(84),而智勇多困(85)于(86)所溺(87),岂独(88)怜人也哉(89)!【注释】①呜呼: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
②天命:古人把王朝的盛衰归之于天命。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参考!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伶官传序_课文翻译
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旺盛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匆忙的样子 追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第三段译文
•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 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 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 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 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 东进,还没追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 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 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 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
第三段分析
• 评论庄宗连续的胜利,用“意气之盛” 回应开头的“盛”字;又评论他的失 败,用“何其衰也”回应开头的“衰” 字。然后引古语“满招损,谦得益”, 进一步阐明盛衰由人事。
-
第三段分析
•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 什么道理?
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 可以亡身”的说明。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使动用法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第三段译文
•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 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 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 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 然的道理。
-
分析第二段:庄宗得天下
•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 己的话简单回答。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告诫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欧阳修所作,原文如下: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全文翻译如下: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五代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五代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如下: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伶官传序》,是为《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所作的序,作者欧阳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如下:
唉!盛衰的规律,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不是也与人事有关吗?探究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及其后来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家。
燕王,是我帮他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契丹同我曾约为兄弟。
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国而归附了梁。
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保存在宗庙里。
其后每逢出征作战,就派手下的官员用一猪一羊去宗庙祭告,并请出那些箭,用锦囊装了,让人背着,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箭放回原处。
当他用绳索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了梁国君臣的首级,献入宗庙,把箭放在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的在天之灵禀报得胜的消息的时候,可谓是意气风发,雄壮得很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士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处响应,以致自己仓皇向东逃出,没见到贼寇而军队已经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逼得自己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是何等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成败的转换,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致灾祸,谦虚得到益处。
”忧虑和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当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庄宗兴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能与他争雄的;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优伶来围困他,就使他身死国灭,被天下所讥笑。
祸患
常常是从细微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的人又常常是被自己所溺爱的人逼入困境,难道仅是优伶能造成祸患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要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扬扬,多么得意!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们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庄宗喜欢滑稽戏和歌舞,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
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还能唱他谱写的曲子,称为“御制”的歌曲都是这样。
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
他又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伶官传序》教案欧阳修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文中涉及五代历史。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或者就历史史实用一句话带过。
教学中一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口头翻译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现象(主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1、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名言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3、文章借古讽今,劝诫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教学难点1、理解名言警语的深刻含义、对人生的启迪。
2、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3、内容中史实的了解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引导法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材料、教学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考查阅读课文的熟练程度,从而了解预习情况。
板书读错的字词:矢(shǐ)盛(①shèng盛衰之理;②chéng盛以锦囊)函(hán)给学生正音,使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大概。
二、解题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人即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败政乱国的史实。
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
《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时代背景简介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兴亡的原因。
(顺便问学生原因在哪里?引导其回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三、(一)快速浏览课文,利用已知的历史背景和课下注释,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提及的庄宗一生中主要的几件大事。
板书:时间事件908年(23岁)受命继志,受三矢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岁)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二)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本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接着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这一叹一问,一退一进,不仅使论点醒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上段既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可以为证,这段接下来自然先写得天下的情况。
关于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中的《唐本纪》,此处再写未免重复,所以这一段选用了“晋王三矢”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而又有典型意义,能给人以新鲜感,其精神也符合晋王和庄宗的情况,所以欧阳修把它选入文中。
为了慎重,在前面加了“世言”二字。
这一故事是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也是下文议论的依据。
这一段以“三矢”贯穿前后,分两层来写。
第一层是庄宗接受遗命,先写晋王赐三矢,次写晋王遗命,详细交待赐矢原因,再写庄宗将三矢“受而藏之”;第二层是庄宗执行遗命,写庄宗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
其中着力写庄宗对三矢的恭谨态度。
从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以及“其后用兵”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等词,描绘出庄宗忠实执行父命的形象,概括了庄宗全盛时期的征战情况,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这就为下面的议论做了准备。
这一段叙事语势比较平缓,没有任何议论,但却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论点,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
全段叙事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抑”张本。
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这一段由叙事转入议论。
先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赞叹庄宗的成功,用“意气之盛”回应文章开头的“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并顺承第二段的叙事;继而慨叹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文章开头的“衰”字和“失之”二字,并转承第二段的叙事。
这一大起而至大落的转折,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两种情形作了极强烈的对照。
同是一个人,由“盛”转“衰”,变化如此巨大、鲜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连用两个设问句,前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后一句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于人”。
这样设问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接着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概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说明“盛”“衰”异时,截然相反,本源在于“人事”,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相照应,是论证所得的结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三部分(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进一步议论。
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
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三)提问学生回答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特殊用法: 词语: 原—一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盛以锦囊—一“以锦囊盛”的倒装。
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
盛,装着,动词。
函—一动词,装在木匣子里。
原意“匣子”。
本——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函——本意木匣,在这里是用木匣封装。
名词作状语。
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兴、亡——使国兴,使身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
固定句式: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
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