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学案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伶官传序》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韩愈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3)能够了解伶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韩愈的文学特点及其在《伶官传序》中的体现。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验伶官的生活情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伶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1. 《伶官传序》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韩愈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3. 伶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伶官传序》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

2. 韩愈的文学特点在《伶官传序》中的具体体现。

3. 伶官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伶官传序》文本。

2. 韩愈的其他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3. 伶官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阐述《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伶官传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韩愈的写作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比较(1)引导学生比较韩愈的《伶官传序》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分析伶官与其他文学形象的区别和特点。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准备进行情景模拟。

(2)各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伶官的生活情境。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伶官传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将《伶官传序》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等,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文学差异。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一、重点词语挖空、重点句子翻译(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四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重点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二)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词义①函梁君臣之首②负而前驱③仓皇东出④一夫夜呼⑤乱者四应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至于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②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③人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四)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翻译句子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教案(通用7篇)

伶官传序教案(通用7篇)

伶官传序教案(通用7篇)伶官传序篇1教学目标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f、古今异义:至于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词类活用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

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师: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

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

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迩怼⒐鸥叩热宋筇谱谒孕也⒌贾掳苷夜氖肥怠:秃芏嗍费ъ乙谎费粜薇嘧肥榈哪康氖俏饨ǖ弁跆峁┩持尉楹屠芳洹r虼耍思切鹗肥抵猓钩3r浴奥邸薄ⅰ靶颉钡男问椒⒈碜约旱募狻1酒闶恰读婀俅非暗男蚵邸?br>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元伶官传序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元伶官传序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伶官传序本课话题——忧患意识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不要重蹈覆辙。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个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深思。

海尔集团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那就是“赢家通吃”。

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

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2人教版高中语文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汉书》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离娄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如。

——《菜根谭》[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伶.官(línɡ) 契.丹(Qì)锦囊..(jǐn)(nánɡ) 沾襟.(jīn)仇雠.(chóu) 勖.勉(xù)困于所溺.(nì) 逸豫..(yì)(yù)信函.(hán) 俳.优(pái)系.燕父子以组(xì)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 4 (1)微⎩⎪⎨⎪⎧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盛大)(5)其人教版高中语文 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那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孰能讥之乎(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2)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向前) (3)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5)函.梁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6)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用作动词,推究) (7)而告以成功..(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8)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9)乱.者四应(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10)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 (11)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亡)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伶官传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伶官传序》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文中涉及五代历史。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预习),提出自学提纲,教学中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教学中一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口头翻译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

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写评论文章。

教学时数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检查学生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考查阅读课文的熟练程度,从而了解预读情况。

2、有关的国王与国名: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指人),请根据注释简述他们的情况(不要照读注解)。

3、时代背景简介: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引言《伶官传》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小说中的一部。

此书讲述了明朝正德年间“阮大铖排除奸佞,铲除宦官,辅佐英宗”故事。

此书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伶官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充斥着朝廷内外的太监干部。

伶官虽然人数不多,却是能够左右朝政的有力力量。

因为太监们既不同于文臣,又不同于武将,古代皇帝甚至可以直接下令处死太监,所以太监都非常小心谨慎。

太监们对朝廷动向非常敏感,而阮大铖等人排除奸佞、清洗宦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太监打压了。

这一过程,也是明朝中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学案系列2.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伶官传序》这篇文献,读者将会拓宽对于古代文学的认识,了解《伶官传》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创作意义以及文学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意义所在,加深对于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

2.2 学习步骤本学案对学习《伶官传序》的步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2.2.1. 阅读原文学习《伶官传序》的第一步,便是进行阅读原文。

请仔细阅读《伶官传序》的内容,并梳理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结合文中的细节,揣摩作者的描写思路和创作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所在。

2.2.2 回答问题在阅读完原文后,请思考以下问题:1.《伶官传序》的作者吴承恩是哪位文学家?2.《伶官传序》的背景、主题、价值是什么?3.《伶官传序》的文学手法有哪些,对于古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4.《伶官传序》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体现了哪些方面?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请认真分析以上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

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文献资料,提升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2.2.3. 思考总结在阅读完原文,并回答问题之后,请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伶官传序》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地位?2.《伶官传序》的成就与缺陷有哪些?3.您认为《伶官传序》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4.《伶官传序》对于古代文学的影响有哪些?请分析以上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总结。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

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基础试题2010-04-15 1512古代散文选修《伶官传序》学案一、主旨: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得之难而失之易”)的历史才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的道理,即(用原文的两处语句做答。

)意在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相关材料唐庄宗其人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客观地分析唐庄宗的成败得失。

唐庄宗姓朱邪,名存勖,本是沙陀族人,他的祖上做唐朝的臣子,被赐姓李。

他父亲李克用被唐王朝招来镇压黄巢农民军,沙陀兵进入长安,焚宫殿,烧府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死,李存勖继承父业。

他初有大志,着手整顿纪律败坏的沙陀兵,组成精锐部队。

913年破幽州,取河北,击败对手梁国军队。

923年在魏州称帝,国号称后唐。

唐庄宗骁勇善战,常冒死搏斗。

最激烈的、也是决定性的一仗是称帝后夺取郓州之战。

梁军破德胜南城,庄宗弃北城,坚守杨刘城,与号称十万之众的梁军日夜苦战,庄宗再占德胜城,梁军决黄河口用洪水阻唐军。

庄宗听取谋臣郭崇韬的计策,留兵守杨刘,自率轻骑从郓州直取汴州,一举消灭梁国。

赫赫战绩,使欧阳修禁不住赞叹:“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唐庄宗小名亚子,喜演剧,能度曲。

伶人能接近他,并渐渐参与政事。

庄宗宠幸的伶人周匝为梁所得。

庄宗灭梁进入汴州那天,周匝至马前拜见,庄宗非常高兴,并赐以金帛慰劳。

周匝说:“我在梁国没遭杀身之祸,多亏教坊使王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请天子好好答谢他二人。

”庄宗当场答应封官。

郭崇韬竭力劝阻说:“帮陛下取天下的功臣还未封赏,却先封伶人,是要失去人心的。

”庄宗到底不听,封陈为景州刺史,封储为宪州刺史。

唐庄宗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景进等专替他探听宫外消息,回报的情况往往颠倒是非。

许多朝官和四方藩镇都争着向伶官行贿,以求在庄宗面前说些好话。

最阴险的是那个演杂剧出身的郭从谦,因有些军功,被封为掌握亲兵的从马直指挥使。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

文章通过对伶官这一特殊群体的描绘,展现了五代时期的政治纷争与道德沦丧,揭示了朝代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联。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体会作者的史论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同时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五代史伶官传序》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创作的一篇史论。

2.文章主旨在于揭示_______的道理,以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得失成败为历史依据,借以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

3.文章开篇即提出全文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章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兴衰成败与人事的紧密关系。

B.作者认为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都是由于天命所定,非人力可为。

C.文章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感染力很强。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庄宗成功与失败时的不同形势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其主要写作目的是:A.纯粹为了分析五代时期的历史。

B.通过对庄宗李存勖的成败分析,为北宋王朝的执政者提供历史借鉴。

C.赞扬庄宗李存勖的英勇善战。

D.批判五代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三、简答题1.请简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盛衰之理”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通过庄宗李存勖的事例来论证其主旨的?请举例说明。

3.《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文学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三、全文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如下:唉!国家的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代史伶官传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重点)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国论》中苏洵警告当权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过秦论》中贾谊以秦警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目标展示三、预习反馈四、教学过程(一)提要钩玄寻挈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学习文言文读必不可少,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核心句在哪里呢?生:读课文师: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事例,开头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观点,同样作为史论文,你找到《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在哪里了吗?他又是以谁的史事展开论证的呢?生1:明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

无怪乎——《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不仅如此,呜呼2字,还为全文笼上了特有的情感色彩呢?师:“呜呼”是什么意思——啊!哎!文章开篇便言呜呼,你觉得这“呜呼”二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生:悲凉、痛心、痛惜、叹息、感慨、惋惜、慨叹……师点拨:叹惋,作者是用慨叹语气起笔的,内心是相当沉重的,应该是沉重的切入,些读得沉重些,语重心长些。

同时,还要注意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人事”的重要。

还要注意“哉”字的感叹语调。

)你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一下这种叹惋吗?生1、2,齐(二)盛衰得失析人事第二段——师:怎样的盛衰引得作者如此叹惋呢?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子且看庄宗如何得天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晋王三矢——遗恨、期盼庄宗受矢——遗志、使命师:你能感受到晋王的遗言当中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吗?——满腔仇恨,抱恨终身,满腹期待。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学习目标:1、在熟读课文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句式、通假及词类活用。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号、,谥号,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

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学家。

与宋祁等合写了,又自撰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见《红对勾》53页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和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和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

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也不同于赠序,它属于,通过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契()丹仇雠()锦囊()请其矢()李存勖()泣下沾()襟逸()豫伶()人所溺()盛()以锦囊系()燕父子以组盛()衰之理乱者四应()二、研习课文,熟悉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今异义:岂非人事哉古: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与其所以失天下古:今: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翻译下列句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讨论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三、分析第二自然段重点词语: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词类活用: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古今异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今:干某项事业句式: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请其矢,盛以锦囊翻译下列句子: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四、分析第三自然段重点词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抑()本()其成败之迹()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今异义: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今:句式:告以成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翻译: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第二三自然段讨论: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优秀8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后唐庄宗的成败阐述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2.学习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文充分运用对比手法说理抒情。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启迪人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板书:课题,作者)二、因声求气读通文意1.请学生复述庄宗的故事。

2.诵读感知庄宗的悲剧命运。

活动一:一生读晋王遗言,其他学生评价。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皆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点拨:读出晋王深深的遗憾,对敌人仇恨、对庄宗期盼的语气和情感。

)活动二:读庄宗的奋斗史和失败史,其他学生评价。

奋斗史:“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可谓壮哉!”庄宗凯旋时的豪壮语气,笔势激越,情调激扬。

失败史:“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何其衰也!”庄宗败亡时的衰颓语气,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点拨:语言和情感一扬一抑、大起大落、荡气回肠、对比鲜明。

)3.教师小结:庄宗的兴盛和衰败用了鲜明的对比,其奋斗史164个字,得天下完成父亲遗命,耗时十五年;其失败史63个字,失天下只有短短三年,奋斗过程如此艰难,衰败却如此迅速,一溃千里,发人警醒。

三、提要钩玄领会主旨(点拨:学生诵读第一段,第三段“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至文末。

)1.一个叹词:呜呼参考:欧阳修之子欧阳发《先君事迹》“先生自撰五代史,褒贬善恶,为精密。

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

”这一声“呜呼”,以感叹发端,起笔不凡,突兀惊人。

奠定全文沉痛的。

感情基调。

2.两个警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教材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1【宋】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2哉!原3庄宗4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5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6;燕王吾所立7,契丹与吾约为兄弟8,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9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10以一少牢11告庙12,请其矢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1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5,函梁君臣之首16,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17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18,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19,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20本21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2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24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25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26,而身死国灭27,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9,岂独伶人也哉?白话翻译呜呼!国家兴盛和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上天的意志,但难道不是人的作为(所致)吗?推究庄宗赢得天下和失却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晓这个道理。

世人说晋王李克用临终的时候,将三枚箭矢赐给庄宗李存勖并告诉他:“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刘仁恭是我扶持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和我订立盟约,结成兄弟,却都背叛我而归顺梁。

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憾。

给你三枚箭矢,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我(报仇)的心愿!”庄宗领受,将箭矢藏在宗庙之中。

在这之后(晋王)发动战争,就派遣从事以少牢之礼告祭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矢,用锦囊装好。

(庄宗将装着箭矢的锦囊)背在身上驰骋前行,等到凯旋才再将箭矢收藏在祖庙里。

当庄宗用绳索缚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将箭矢交还先王,并以成功的战果告祭先王的时候,他意气的旺盛,可以说豪壮啊!待到仇人已灭,天下安定,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仓惶东逃,还没等见到贼人,士卒就分离失散了,(剩下)君王臣子相对而视,不知道往何处去,以至于对天起誓,截断头发(誓死以报),泪水落下,沾湿了衣襟,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得到天下难而失却天下容易吗?还是探究他成功和失败的事迹,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学案新.doc

伶官传序学案新.doc

《伶官传序》学案一、自学目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重要的义言词语和文言现象;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庄宗宠幸伶人的史实。

二、知识链接1、作者的文学常识、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提侣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

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白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初中学过《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朝暮变化,四时景色不同,表达了摆脱约束,与民同乐的情致。

2、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传中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此外三人则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入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3、背景介绍: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 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伶官传序教案4篇《伶官传序》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伶官传序教案1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中心论点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伶官传序》。

明确: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教案2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3、了解文言词语的省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3篇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语感,积累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4.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下面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泣:流泪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9.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学总79—80课时】《伶官传序》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3、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学习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第周第课时,总课时)一、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伶,乐工,艺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二、资料补充:1.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2.写作背景:100多年后,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检查预习:填空:1、欧阳修,字(),号(),又号(),谥号()。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中叶文坛领袖,()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都是他的学生。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夯实(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④世言( )⑤与( )⑥其( )⑦乃( )⑧从事( )⑨驱( )⑩纳( )2.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甚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 )②系( )③组( )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 )⑦应( )⑧抑( )⑨本( )⑩迹( ) 举( )5.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6.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译文:②译文:二、默写名句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戒后人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和谦虚的对比的句子是“,”6.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阐明了“,”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1.《伶官传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本文题解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

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

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

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

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

(《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

(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伶官传序》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韩愈的文风特点;(3)了解伶官的历史背景及与唐庄宗李存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伶官传序》;(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复述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伶官传序》与《史记》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人物;(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伶官传序》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2. 韩愈文风的特点及其在《伶官传序》中的体现;3. 伶官的历史背景及与唐庄宗李存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伶官传序》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 分析并欣赏韩愈的文风特点;3. 正确评价伶官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李存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伶官传序》的原文及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伶官传序》,了解课文大意;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伶官传序》的背景及作者韩愈;(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气势;(3)提问:请大家谈谈对伶官的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伶官传序》的文风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伶官传序》与《史记》的相关篇章,探讨两者的异同;(3)教师点评,总结探讨成果。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人物;(2)学生分享自己对伶官的看法,讨论其历史地位;(3)教师总结,强调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伶官传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感知】
一、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____,晚年号____,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____、____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
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二、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基础知识
1、注意下列划线字词的读音
伶()官盛()衰盛()锦囊契()丹仇雠()函()梁君臣之首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文言知识积累:
1、词类活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函梁君臣之首函: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
负而前驱前:
2、古今异义词
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今:)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今:)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今:)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今:)
3、特殊句式
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燕王,吾所立E、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
判断句:省略句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发现】
【互动】
1、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其立论的历史依据又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从问题(2)的论证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分别照应了开头的哪个字?
4、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采用的是什么论证结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该结论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能否举出几个?
5、行文到此,论点已得到证明,本文可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
6 、学过本文后,同学们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自读课文,自由讨论,
写出观点。

(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谈谈,也可列举名人名言或名人事迹。


【训练】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角度就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请你运用比喻修辞,从褒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后唐庄宗(李存勖)进行评价!
————————————————————————————————————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