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
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
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
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
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
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
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
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
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三、预习提示:
(一)、本文宜采用诵读法:
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及书下注解思考以下问题:
1、为李存勖编写一个履历表(参看教材P97注解③),推算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2、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3、李存勖灭敌建国用了15年时间,而由盛到衰只用了
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
4、作者由李存勖盛衰之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5、欧阳修在宋代中叶重提李存勖的史实,目的是什么?
6、初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体会本文的论
证方法。
7、找出文中的对称语句以及反问句、感叹句,体会其
表达效果。
四、课文学习
(一)、梳通课文
第一、二段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负:背负8.及凯旋而纳之,及:等到
第三、四段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函:V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本:推究
5.举天下豪杰,举:全、所有的
6.数十伶人困之,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问题分析:
第一段: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
2、从第1段中找出论点?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依据(论据):答: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第二段: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
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
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
关系?
答: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第三段: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答:正反对比。第二段正面叙说,第三段反面叙说。
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
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