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正则立品正则兴课题:《伶官传序》导学案年级: 高二科目: 语文课型:新授课组编:刘亚利审核:张江华一.学习目标:1、学习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2、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
4、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唐庄宗李存勖兴衰的过程,总结历史教训。
难点:掌握文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二、知识准备:1、给下列字释义。
函:名—动,用匣子装夜:名--状,在夜里东:名--状,向东《书》:〈尚书〉兴:动—使动亡:动--使动2、作者及《伶官传序》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
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
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传中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此外三人则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入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3、体裁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三、学习内容:(一)文章结构思路是怎样的?分析:本文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基础积累: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段意: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作者:欧阳修【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通过讨论交流能归纳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3.借助课文警句写出课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
【学习重难点】1.读懂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
(重点)2.能说出文章的写作主旨。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代、和宋代、、、、宋、合称“唐宋八大家”。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3.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4.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自学释疑】《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合作探究】1.二三段作者在写庄宗得失天下时,分别用一组动词写出了其怎样的形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此史实,是为什么呢?【学习感悟】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
)【达标检测】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2. 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最精美齐全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班附答案)(最新整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
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
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
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也。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
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数践民田以给军食[ ]A.shuò 屡次,多次;gěi付给B.shuò 屡次,多次;jí供给C.shǔ计算;jí供给D.shǔ计算;gěi付给2】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当马切谏切:急切B.请亟行刑亟:赶快C.何以出租赋以:因为D.县令乃得免去乃:却,反而3】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A.汝罪当死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有大石当中流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译文:________解释:一:________。
体: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译文:________解释:饥:________。
5】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法。
三【参考答案】1】B 2】B 3】D4】.①陛下来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统一使……休养生息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这块土地呢?使……受饿5】B何泽是洛阳令.唐庄宗喜欢打猎,多次践踏百姓的农田,泽于是藏在草丛里等庄宗.在马前直谏道: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让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陛下不听我的话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践踏百姓的农田,中牟县令在马前直言进谏,为民请愿.庄宗生气,呵斥显令离开,打算杀了他.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于是率领一帮人小跑去追县令,把他捉到马前责问他说: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爱好打猎吗?为什么还纵容百姓种庄稼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饿着百姓来让这里的土地空闲起来,以便让我们天子任意驰骋呢?你犯了死罪!于是上前请求行刑,各位伶人也一起附和着.庄宗大笑,县令才能够免死并离开.。
伶官传序导学案
肝胆忠心昭日月义正词婉劝君王《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检查预习,注意积累实词、虚词、语法知识和名句。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散而不乱、抑扬顿挫的文气,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及对人生的启示。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点拨、讨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名言警语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介绍参考课文注释①2、解题及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二)精讲点拨学生初读课文,正音释义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对句读,体会情感;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质疑。
教师范读并进行点拨强调指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1、“事”“原”“及”“组”“函”“本”“举”“乃(你)”等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2、“之”“所以”“而”“其”“以”等重要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三)当堂训练:1、盛 <一词多义>请其矢,盛以锦囊()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告 <一词多义>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3、其 <一词多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抑制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5、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负而前.驱B 、一夫夜.呼C 、仓皇东.出D 、函.梁君臣之首6、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盛以锦囊③系燕王父子以组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智勇多困于所溺⑥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⑦燕王,吾所立(四)再读课文,分析品味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 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 07 —1 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 7〜9 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伶官传序》第2课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第1课时(教师版)导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伶官传序》第1课时(教师版)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F.古今异义:至于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词类活用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
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师: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宋仁宗景……。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第2页 共6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伶官传序(教师)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
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
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解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一中《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伶官传序》新授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导学过程]一、解题(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二、整体感知(一)读课文,正字音:盛衰之理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契丹三矢逸豫(二)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原、函、夜、四、东、兴、亡、忽微等)的意义和用法。
1、特殊句式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2、重点字词理解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词活用为词②函.梁君臣之首词活用为词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用法⑤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词用作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三)翻译下列句子: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四)、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论点:立论依据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二部分:( 2、3自然段)叙述了概括了这一部分主要使用了那种论证方法?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的语言回答)第三部分:(4自然段)历史教训是什么?三、文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导学案1
《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作者相关资料,扫清字音障碍,能初步朗读。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一、作者介绍及时代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
次年卒。
熙宁七年(1074)获赐谥号“文忠”。
2.背景解读《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公元907年至960 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历史。
在这53 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为伶官所惑。
当叛乱四起时,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 多年后,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伶官传序官传》作此序文,就庄宗宠幸伶官而祸国乱政的史实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呼吁“忧劳可以兴国”,警告“逸豫可以亡身”,这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
3.文体知识序序,又叫“序言”“绪言”“卷头语”“叙”等。
从唐代起,序又被称为“引”。
宋代文学家苏洵的父亲名叫苏序,苏洵为了避父讳,就把他写的书序称为“引”,后被沿用下来。
唐以前,序常被置于正文之后,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即列于一百三十篇正文之后:唐后则将“序”放在正文之首,将正文之后的序言称作“跋”“后序”。
序有自序与他序之分,也有“史序”“文序”“赠序”之别。
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或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的为“史序”,如《伶官传序》;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为“文序”,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4.文化常识【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庙号。
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懂得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够区分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3、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4、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知识链接】1、关于《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
伶,乐工,艺人。
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2、关于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羊、猪各一头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5、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本:推究6、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3、负而前驱前:向前(名词作状语)4、仓皇东出东:向东(名词作状语)5、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6、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7、泣下沾襟泣: 泪水(动词作名词)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动词作使动用法)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词作名词)(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应当/副词,表祈使语气(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这,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这件事/代词(3)请其矢,盛以锦囊那/代词(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代庄宗/代词(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不译/副词,加强语气2、以(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介词(2)可以知之矣凭借/介词(3)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拿/介词(4)而皆背晋以归梁不译/连词,表承接(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介词(6)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把/介词3、而(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并、并且/连词,表并列(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就/连词,表承接(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不译/连词,表修饰(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但是/连词,表转折(5)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连词表承接?表递进?表因果?(四)翻译下列句子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
(完整版)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docx
白银市一中编号 :096 号2016-2-26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伶官传序 ( 教师 )【学习目标】 1.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 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 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
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
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知识链接】1. 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 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编写人:肖云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2、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4、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1.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二、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疏通文意,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三、知识积累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自然之理也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B.举以予人C.举世无双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学不可以已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B.与其所以失之者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及凯旋而纳之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D.子孙视之不甚惜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智勇多困于所溺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晋军函陵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3--1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明确本文的中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大声诵读、积累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哀”的情感,用古代“人事”鉴今人生活,明确个人的主观努力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懂得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重点难点预测】: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
【知识链接】1、简介“序”。
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古代另有一种“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还有一种写在诗歌前面“诗序”,多交代与所咏诗歌有关的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
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历史上,欧阳修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3、写作背景:《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三、预习提示:(一)、本文宜采用诵读法: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及书下注解思考以下问题:1、为李存勖编写一个履历表(参看教材P97注解③),推算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2、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3、李存勖灭敌建国用了15年时间,而由盛到衰只用了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4、作者由李存勖盛衰之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5、欧阳修在宋代中叶重提李存勖的史实,目的是什么?6、初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体会本文的论证方法。
7、找出文中的对称语句以及反问句、感叹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课文学习(一)、梳通课文第一、二段补充注释:1.盛衰之理,理:道理2.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4.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5.而皆背晋以归梁,以:而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负:背负8.及凯旋而纳之,及:等到第三、四段补充注释: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组:绳子2.函梁君臣之首,函:V用匣子装着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4.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本:推究5.举天下豪杰,举:全、所有的6.数十伶人困之,困:围困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二)、问题分析:第一段: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
2、从第1段中找出论点?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依据(论据):答: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第二段: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忧劳可以兴国”。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第三段: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答:正反对比。
第二段正面叙说,第三段反面叙说。
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课题:《伶官传序》第二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要点:一、作者写作意图探讨1、为李存勖编写一个履历表(参看教材P97注解③),推算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李存勖履历表:年代年龄事件公元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承父志公元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公元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公元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从表中可以看出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用了多少年?称帝后多少年就失去了天下?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作者由李存勖盛衰之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体会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得天下------15年----盛;失天下------3年----衰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存勖从公元908年接受三矢,继承父志到公元923年灭梁,建立后唐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
对这十五年的记叙,欧阳修紧紧扣住“晋王三矢”的故事,写了受矢、请矢、还矢,勾画出了庄宗的忧劳。
言语中充满对庄宗的盛赞,赞他牢记父志,敬对三矢;赞他胸怀大志,年轻有为。
作者不禁直抒胸臆地发出感叹“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但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只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落得了“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最后被宠幸的伶人射杀而死的结局,作者此时又不禁发出了“何其衰也”的感叹。
面对盛衰的变化人们不禁要探究其因,作者在开篇就明确地表明了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强调了决定盛衰的关键是“人事”。
在经过对庄宗盛衰之变的记叙后,作者又用结论性的语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与中心论点呼应,明确了“人事”的内涵。
接着作者荡开笔墨写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北宋统治者的讽谏,希望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安逸之中,忘记忧劳兴国,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今天读起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们要时刻注意身边的小事,不要沉溺于各种诱惑与安逸之中,要永远奋发向上。
文章在论证中采用了例证与对比论证,有力的证明了“盛衰之理”在“人事”的中心论点。
运用例证法的关键在于选取典型事件,作者在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实为论据,接着又详述了“晋王三矢”的传说,叙事中侧重了忧劳得天下,逸豫使身亡。
全文始终运用对比论证,以“盛衰”二字贯穿,从“盛衰”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
欧阳修的说理文“一唱三叹”富有感情,这与其多用对比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是分不开的。
对比句的表达效果是给人以鲜明的对比感,反问与感叹句的运用则更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至理名言,应该熟记。
例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明确作者写作意图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课后习题(一)、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设题意图:引导我们从句式的整散变化中体会文势的起伏变化,运用“因声求气”的办法,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意。
参考答案: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总结历史教训,阐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前面写庄宗系燕父子、杀梁君臣胜利归来、还矢太庙时的意气风发,“可谓壮哉”!而与此相对应,又写到后来天下大乱时的士卒溃散、君臣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作者写凯旋时的踌躇满志,笔势激越,情调昂扬;写败亡时的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因前后所表达的内容不同,语言和情感也发生了一扬一抑、大起大落的变化。
而且句式骈散结合,多使用对称的词语,就更突出了前后盛衰对比的特点。
(二)、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
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它归还到祖庙。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发展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刘芳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