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高考语文基础复习Ⅰ卷模拟题.doc

2019-2020年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高考语文基础复习Ⅰ卷模拟题.doc

试卷第1页,总6页…………○…………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分卷I 注释一、 选择题(注释)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 .被美国媒体誉为在对华关系上“长袖善舞”的奥巴马,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个人诚信与国家信誉,频频对中国发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C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2. 下列各句的横线处依次所填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__________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__________往往将动作的重复结合起来,__________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__________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A.简直 因而 又 经过 B.几乎 并且 又 经过 C.几乎 并且 但 通过 D.简直 因而 但 通过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件作品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 引人入胜 。

2019届吉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20

2019届吉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20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语 文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市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市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市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其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文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

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

长春市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长春市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长春市2019-2020学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9高一下·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

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

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

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级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注意事项:.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叙事、通常理解为讲故事,历来是反观古代文学史演进时一个言人人殊的话题领域。

本应以叙事见长的戏曲更因为主体性的横逸斜出而秉有了诗性文本的诸多特征,叙事的饱受挤压已成为审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②就戏曲文体而言,无论是杂剧还是传奇体式,都曾在抒情传统所设置的召喚結构中徜徉内外,塑造并且被塑造。

作为杂剧的标志性文体特征之一,“一人主唱”本来为文本提供了以曲词叙事的机缘,但“主角”之于杂剧文体结构的中心地位以及杂剧所采用的代人立言的演述方式,不仅使“人”始终成为作品构思的起点和全部,也将充分展示个体的生命际遇、表达心灵的敏感思考固化为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往往忍不住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借助叙事主人公与自我的同构进行率性表达,“抒情”的凸显常常猝不及防。

发展到后来,“我”甚至不再作为隐含的主人公,不再以“自喻”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是直接登场,自为主人公,以“写心”的演绎方式直接中断叙事,旨在抒情。

此际,杂剧短小灵便的文本体制不但带来了创作主体抒情写心的自在与随性,又借助“俗”的审美规定性给定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宣泄私人情感、挣脱雅俗羁絆的空间,③抒情对叙事的干预不仅伴随了杂剧的文体独立,又“一路相随”,演变为南杂剧主角制下的人皆可唱的表征之一,轮唱、对唱、合唱等的介入形成了“代人立言”的多个声部,不仅没有形成对杂剧文体的结构性影响,反而以复调的形态助力抒情丰富性的生成。

传奇戏曲因为篇幅长、规制大,线索纷纭且故事情节复杂,成为明清时期与小说地位相当的叙事文体。

2019年长春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语文试卷

2019年长春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语文试卷

长春市2019年高三质量监测(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但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来保护为一时一地的人们所拥有的文化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矛质的事情。

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应将之封闭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

要尊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的自由选择意志。

当地民众往往希望摆脱传统的“包被”,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要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其中的得失和代价也许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能清晰认识到的。

有时候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抛弃的东西有何价值,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抛弃会在无意间造成巨大损失和无可弥补的遗憾。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调和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个人、群体和整个世界-样,对文化的追求都是多样的。

当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要求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时候,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群体和个人,同样应该有对多样性生存方式的选择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给世界保存一种生存方式,而将他们的生活封闭在固定的时空中,使他们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追求的牺牲品。

否则,对文化传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追求如果缺乏必要的自省和自律的话,客观上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限制了特定群体或个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一些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能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本身也是我们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

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们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主体性现实境遇和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教和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

这个人不仅是抽象的全民族、全人类,而且也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一、名句默写 本大题共1道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 本大题共3道小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读凉州 郭保林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

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

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

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

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答案第2页,总23页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长春市2019年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答案1.【答案】C(3分)【解析】“修复传统节俗,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以偏概全,原文表达为“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强调的是“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并非修复所有的传统节俗。

2。

【答案】C(3分)【解析】“文章分析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协调问题是为了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不合文意,原文第五段论证的是“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

3.【答案】A (3分)【解析】 B项不合文意。

原文表述为“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

原文中“导致”一词表明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是原因,“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是结果。

选项中抹煞了二者的因果关系,错误理解为递进关系。

C项,“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不合文意,选文表述为“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据原文可知,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联系减少,但并非无关。

D项中“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与修复节日习俗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要更为迫切”于文无据,文章第5段写道“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丞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2、4、6段都有修复节日习俗适应文化语境的相关表述,作者认为二者都很重要,无轻重之分。

4.【答案】A(3分)【解析】B项,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家风对汤一介成为著名哲学家的至关重要性。

C项,“性格上有矛盾之处”分析有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D项,原因属无中生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5.【答案】B(3分)【解析】A项,应是“……不仅……而且”;C项,应是侧面表现;D项,说法绝对。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6级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李竟恒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

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

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

周人的《尚书·吕刑》中,尤其强调司法的审慎:“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司法中的疑罪,采取赦免从无原则。

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

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

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

一次是有人在东郡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

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笞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

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谳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

长春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C卷

长春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C卷

长春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 . 与张艺谋前几部影片引发的反响有所不同,《山楂树之恋》没有太多口诛笔伐的声讨,广大观众不满意的只是“大师怎么拍了一个小品”。

C . 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看着很赏心悦目。

D . 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2. (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 . 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C .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学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D .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3. (2分)下列对联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副是()A .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清代郑板桥撰写的春联)B . 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宁夏古萧关城楼联)C . 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D .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联)4. (2分)与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省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间的交流、碰撞历来都是各种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原因与动力,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相辅相成,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互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观点认为,欧洲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欧洲的思想界借中国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改造。

“中学西传”的源头在于西方耶稣会士明末入华,其后,“中学西传”形成规模效应并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持续了211年,而且在儒、释、道精神乃至中医药文化和农耕文明等方面,全方位地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通过书信往来和译介中国典籍等方式,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如意大利会士卫匡国等完成了中国史书的编译,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们研究中国学问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教的需要﹣﹣为天主教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寻找对接点,更是为给西方寻找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经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学西传”成果,还促成了法国重农主义思想的兴起,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提出了“农民穷则国穷”的主,这正是来源于儒家的重农思想,他的重农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是以中国为蓝本的,中国朝廷的亲农政策通过来华传教士发回国的书信介绍、在欧洲大陆被广泛传诵,这无疑为法国重农主义者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有力论据。

耶稣会士波兰人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系统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他向欧洲翻译传播的若干重要的中医药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促成了欧洲专业汉学的诞生。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也通过书信,向欧洲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中医药文化得到西方的认知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

康熙帝派遣法国会士白晋返回欧洲招募来的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通过翻译活动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中国﹣欧洲”对话的高峰。

成为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诞生手传統中国农业宗法文化土壤之中,它具有造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的性质。

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在背靠传統、面向未来中能脚踏实地建设我们的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节日习俗本身损毁严重。

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

由于记忆的缺失,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肉涵。

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直接造成节目文化传承的困难。

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

比如春节的社火表演、狮舞龙舞、年画等,都是烘托年节气氛的重要元素。

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

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人们对传统节目更多地是文化欣赏与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

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日、外来节日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

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传统节日要想生存发展并影响民族的未来,就必须造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必须对节日内涵与节俗形式进行合理的文化重组与再造,以获取新的生命力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新的节俗标志象征,是民族节日存续的关健。

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丞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将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这在当代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处在公共体系之中,这里有一个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的协调问题。

在传统社会政府假日与社会节日是统一的,人们在统一时间体系之下,因此也就没有时同冲突。

现代社会工作时间接照公历进行,传統节目是依照中国传统的夏历,节假日不統一。

为了让人们享受传统节目,社会应该给大众以休用的时间,从时问上保证传坑节日的生存空间是特别关键的。

人们只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会自觉地传承创遣节俗活动。

当代传统节日的复兴是传统发明与文化再生的过程,在现代文明的全环境中,我们有责任与又务更新节目传统。

从近年来的传统节目复兴实践中看到各大传统节日适应现实的积极变化,如清明节的网上春祀活动、七夕节、重阳节节俗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传统节日的积板演化能力。

新的节俗传統正在形成过程中,我们从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了民族节日的未来。

(摘编自萧放《全球化语下的民获节目走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农业社会,中国民族节日能帮助人们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和天人关系。

B.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中国民族节日发生了蜕变。

C.修复传统节俗,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

D.如果新的节俗传统能形成,那么就可能从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民族节日的未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建设中国民族节日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主要以层进式结构论证了民族节日的复兴。

B.文章从时代发展与多元文化需求两个层面论证了传统节日粮以生存的文化语境的变化。

C.文章分析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的协调向题,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了论证。

D.与第2段的举例论证不同,文章第4段采用了对比论证来阐述传统节日的发展现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革命”的影响,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甚至将传统节日进行不充实、表面化处理。

B.节日里贴年面、划龙舟等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

C.作者认为,与修复节日习俗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D.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其更多的价值是对生活的丰富。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汤一介于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则是哲学大家。

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

汤一介爱书,有一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运的影响。

多少年后,汤一介这样回忆道:“在我读了《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

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自责过,反省过。

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

人不应没有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

”1949年前,汤一介学习哲学,除了家学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想去寻找真理、探讨人生的意义。

19岁时汤一介曾经写出了《论善》《论死》《论人为什么活着》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显露了作为哲学家的才华。

1951年自北大哲学系毕业后,汤一介便留校任教,为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

汤一介的学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1985年上了汤先生第一堂课,汤先生给他讲授魏晋玄学,讲课给王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博也成为众多弟子中陪伴汤先生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学生。

“先生刚毅木讷,温而厉。

”因工作原因,王博与汤一介多有接触,在王博眼中,汤先生在学术研究上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一丝不苟,十分严谨,表达学术观点非常直白,待人接物非常温和,不管谁有需求,汤先生总是尽力满足。

2012年汤一介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将他描述为:“汤一介先生力主思想对话,引领风气之先,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

他所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重启了传统文化热潮;他所主张的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和新轴心时代,激活了融通中西的世界之中国;他所撰述的《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儒学史》,弥伦群言而精研一理,为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立言辩德。

”汤一介曾获得很多美誉,哲学巨匠、儒学泰斗、国学大师等等。

对此,他同已故学者季羡林一样,坚辞拒绝。

在汤先生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这个时代也没有大师。

他在《汤一介传》中说得很清楚:“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

”他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学术氛围不够自由,把思想禁锢在一个框框里边是不能产生划时代的著作的。

汤先生在病中仍不忘文化复兴。

今年6月19日,抱病在身的汤一介还出席了十卷本的《汤一介集》发布会,“我想继续再写文章,讲我自己的感受,讲我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讲我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作为一个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供大家参考,而解决问题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我应该继续努力把我想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这样才不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的责任。

”(选自“人民网”)相关链接:①“汤一介为人谦逊,对人随和。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宽厚诚信,不怕艰苦。

生命中经历的那些坎坷挫折自不待言,但他始终以宽容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始终认真扎实地治学。

而在学术上,他高屋建瓴。

此前我国只有道藏、释藏,并无儒藏。

而汤先生意识到这一点,便组织编纂,耗费毕生精力。

身体力行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了解中国文化。

”(北大教授彭燕韩)②“汤先生不喜欢让人称他为大师,我们叫他大先生,是因为他让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他引领我们‘回家’。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从家学影响、人生理想、学术成就、性格特点及不同人的评价,展现在著名哲学家汤一介的学者风范。

B.“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风对汤彤形成为哲学大家和汤一介日后成为著名哲学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C.在学生王博眼中,汤先生在学术研究上非常严厉,待人接物上却非常温和,表明汤一介在性格上有矛盾之处。

D.汤一介谦逊随和,是因为他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上善若水,宽厚诚信,不怕艰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汤一介先生是用生命做事的人,他的贡献不是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在于开风气之先,重启传统文化热潮。

B.汤先生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学者,不仅对中国思想深入研究,更身体力行融通中西,激活了世界之中国。

C.文中引用学生、同事的言论,从正面直接表现传主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

D.汤一介对当今时代没有大师原因的分析见解独到,认为没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就不能称其为大师。

(3)作为一个哲学家,家风“义不逃责”中的“责”在汤一介的身上有哪些体现?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读凉州郭保林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

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

在这条历史通道上,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

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

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

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

唐王朝建立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

整整一个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

那时,凉州的知名度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

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

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文化葱茏的画面。

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

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