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3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最后一课教案篇一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识目标: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学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
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概述文章内容,赏析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产生情感共鸣。
2.品析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问题探究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小说内涵,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介绍小说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3.精读品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深入品味,体会人物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
4.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加深对小说内涵
的理解。
5.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
自我评价等。
2.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程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学科
语文
课题
7、最后一课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小说的要素。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过程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小说的要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三、总结课文
1、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毒
} 毋
矗 f
语
自然中的昆虫 , 带着我们在校园的花草中寻找小昆虫 的足迹, 让 师: 韩麦 尔先生是一个极 平凡 的老师 , 小弗 朗 士是一 个极 普通 泥土弄脏 了衣 服也浑 然不觉 , 课后 我们 又把 自己的“ 战利 品” 拿 出 的学 生 , 是什么力 量促 使他们在最后一课 中发生如 此极大的变 化? 来炫耀 。这节课 是最 有趣 也是最 难 忘的 。 生( 齐声 ) : 爱 国主义 的力量 。 师: 《 最 后一课 》 是一 篇举 世 闻名 的爱 国主 义 杰 作 , 你认 为 文 师: 我想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一课, 但我可以肯定地
的理解 。
【 教 学过 程 】
一
、
引读 激趣 。 导 欢看普鲁 士兵操 练 ; 爱热 闹 , 昕布 告牌 前 大伙 议论 。
师: 说到 上课 , 从幼 儿园到 现在 初一 , 大 家 已将 近 上 了十 年 的 生5 : 具 有爱 国心 , 听说 是 最 后 一 堂 法语 课 , 他懊 悔 了 , 难 过 课, 我们 的生活 除了上课 还是 上课 , 我 想 问一 下 同学 们 , 十年 来有 了 , 也忘 了老师 给他 的惩罚 。 生6 : 韩麦尔 先生是 一个 随和 而 又严 肃 的 老师 , 穿着 随 便 , 有 没有 一堂课 值得 你 回忆 , 令你 难忘 ? 生1 : 六 年级 的一堂语 文课 , 老 师 叫我 朗读 , 老师说 : “ 同学们 , 极强 的爱 国心 。
中 图分类 号 : G 6 3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6 3 5 1 ( 2 0 1 3 J 一 0 6— 0 0 8 8 — 0 1
天是最 后一 堂法 语 课 , 心 里 万 分难 过 , 最 后 想起 自己从 前 没有 好 【 教学 目标 】 1 、 知 识与 能 力 目标 : 识记并理解 “ 哽、 郝、 叟、 宛转、 惩 罚、 祈 好学 习而懊 恼 。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课题: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
(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
心理活动。
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
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五、作业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二【学生分析】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
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
作品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初中学科的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学科的最后一课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最后一课》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后一课》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小弗朗士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作家都德以及《最后一课》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后一课”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联系实际,教师举例说明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祖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程度,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下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把这些资料整理在书本上,做好笔记,记忆掌握。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结合体裁特点宜采用交流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的各方面的描写。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最后一课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爱国”,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的叙述角度和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都是值得细细分析和体会的。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说背景和主题。小说背景是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主题是爱国主义精神。这是理解整个故事情感基调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表现。这个案例展示了爱国情感在实际情境中的体现,以及人物如何面对国家的变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小说背景对人物情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语言特色分析人物内心。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国情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现代社会,如何体现爱国情怀?”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意识到提问的设计还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我提出了一个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问题,但似乎没有完全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问题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小说背景的理解还存在困难。这让我认识到,在讲解背景知识时,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历史情境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从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深入分析文本,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了解法国历史背景,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述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增强口语和书面语的感染力。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最后一课》的内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教案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一、直接入课,引入背景资料(屏幕显示)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二、介绍创作技巧,积累新字词(屏幕显示)《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屏幕显示积累字词)宛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三、课文细读,明确写作方法(屏幕显示)课文细读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1、细读“我的教室”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请大家思考:这一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安静地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老师评点)(屏幕显示)设置场景人物出场渲染气氛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
《刷子李》的场景是在刷墙的屋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场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里。
2、细读“我的课”师:细读课文的第21段。
请大家继续安静地读,思考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细节写得好?5分钟,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屏幕显示)抒写细节渲染氛围3、细读“我的老师”4、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第24段到课文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屏幕显示)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点)(屏幕显示)暗写时间点示背景照应伏笔脸色描写声音描写表现心理全身力量几个大字抒发真情定格描写渲染悲情余味悠长爱国之情(屏幕显示)当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
四、结课师:今天我们阅读的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同学们,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小说中的细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变化,以更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
以下就针对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课程“最后一课”作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的设计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沟通,以及实现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和施展自己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此课程的设计意义在于,当学生对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延伸自己的创新思路。
因此,最后一课的设计将贯彻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最后一课中,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感,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以实现尊重学生主观性、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活动性的最大化发挥。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一对一的指导作用。
在最后一课教学中,老师应以教师带领,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咨询式教学法,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及实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求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并学习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施展。
最后,务必考虑到学生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
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最后一课更具多样性和更多实践性,不仅侧重学习知识点,而且要考虑当前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实践需求,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把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中。
本次教学设计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阐述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这是老师给学生提供学习中心的入口,老师将以实例、论述等方式,通过讲解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他们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消化基础概念。
第二,进行实践实践活动。
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多的交流,老师将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可以实践和实现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可能的帮助和建议,使学生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结合个人经历汇报。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还可以邀请学生以个人经历的形式做报告,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利用自己的经历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让他们开阔自己的眼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完成后,学生将学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也将学会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形成自己基本的人生观,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举止是这首交响乐的主旋律,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的其他学生是主旋律的配合,而那些细节刻画的布告牌、金龟字、鸽子那么是一个又一个跳跃的爱国主义的音符。
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人物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等等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决意志。
一、内容呈现1、教师带表情地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边听边看,头脑想象。
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同学复述故事情节〔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体会字里行间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设置问题情境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请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要求说出感人的原因,并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
三、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种不一样表现在:气氛不一样──不平常的严肃安静气氛代替了往日的喧闹。
学生不一样──上课前的规规矩矩在座位上代替了往日的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老师不一样──夹着铁尺严肃地踱来踱去代替了拿着戒尺紧敲桌子,温和地叫我坐好代替了往日的责骂,漂亮的礼服代替了平常的装束……这种种不同为最后一课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势。
同时,这种种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了学生、老师以及镇上的人们的强烈震动,表达了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话题二: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说说变化的原因吗?明确: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法国人民在德国入侵法国期间的状况;2.理解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3.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人文关怀;4.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法国人民在战争期间的生活状态;2.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战争的感受和反思;3.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
教学难点:1.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含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人文关怀。
教学准备:1.课文及相关教学材料;2.投影仪或黑板;3.复习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和讨论开始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如作者卡西利亚在战争期间的困境和生活状况。
2.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人的故事,谈谈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步骤二:理解课文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最后一课》的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然后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内容。
2.结合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
步骤三:情感体验1.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转变,了解他对战争的看法和体验。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在的年代,对战争的认识和观点。
步骤四:文学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如描写细节、对比手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深入挖掘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五:拓展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了解法国战争的历史背景或其他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学作品,增加对战争和和平的了解。
步骤六:思考和总结1.通过小组和大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2.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评论或感受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理解。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常德市第十一中学李宗超(2018.3.)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的故事情节及背景;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3.感受语言对国家和民族存亡,热爱祖国语言。
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2.了解文章线索及人称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现场朗诵一首关于《最后一课》的诗歌,让学生回答诗的内容,迅速进入课文氛围。
二、复习小说常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启发学生从这三方面来分析赏析课文三、教学内容1.解题(从课题入手)提问:T1“课”是什么课?“一”是一节课吗?T2“最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最后?T3是谁给谁上课?T4最后一课分为哪几个阶段?通过这些问题可引出小说的环境(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2.分析情节通过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让学生在文中找《最后一课》的几个阶段(上学途中、课前、课中、下课)3.分析主要人物之——小弗朗士T1结合练习三分析小弗朗士是怎样的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心理活动的句子总结:他是懵懂无知、贪玩不爱学习、逐渐变化成长的儿童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T2“我”是不是作者,第一人称的作用T3他的情感在课前到课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法语、老师、法国)四、布置作业1.抄写识记本课生字词2.思考课后练习二,学会分析韩麦尔先生第二课时一、检查字词导入二、结合课后练习二,分析韩麦尔先生1.外貌描写穿盛装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将失国土的敬意。
2.神态描写坐椅子看周围,表达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留念和对故土的热爱。
3.动作描写下课时在黑板上写字,表示他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们不忘祖国,体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语言描写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准确”“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高度赞美祖国语言,唤起人们爱国热情,对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失去祖国语言的不舍。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讨论和书面表达。
教学内容:1. 导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学生对于“最后一课”这个标题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并给出一些暗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可能内容。
2. 阅读理解:给学生分发《最后一课》的文本,并鼓励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迅速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标记出关键词或有疑问的地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他们对于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故事的主要主题是什么?”、“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重要的变化?”、“你对小说中的教育方式有何看法?”等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论和观点。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故事的主题,如希望、教育和文化等,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让他们想象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信息和教训。
5. 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观点和理解。
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表达。
6. 总结和反思: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活动,并提供一些反思的问题,如“你对小说中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你通过小组和整体讨论的方式学到了哪些东西?”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是一节围绕《最后一课》展开的教学设计。
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中。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继续写1500字7. 拓展阅读:在课堂结束后,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与《最后一课》相关的材料,如其他有关二战时期的小说、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一 的后” 最课
( 教学 实 景 :对 这 个 问题 ,学生 的 第一 反 应就 是 小 弗郎
节 入 于 来 分 析 , 显 得 有 些 牵 强 。 “ 说 以刻 画 人 物 为 中 士的最后一课,但只要稍加停顿,无须点拨,学生的思维立 小
心 ”,本 文 中韩 麦尔 先 ,是 主 要 人物 ,小 弗 郎士 是 “ 上 穿针 引
( 学 实景 :生 l 教 :我们 的老 师今 天 穿上 了他 那 件挺 漂亮
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从
着 装 上表 现 韩 麦尔 先 生 对 最后 一 课 的重 视 。 生 2 “ 说 ,法 国 语 言 是 世 界上 最 美 的 语 言 — — 最 明 : 他
学 习法 语 ,记 住 法 国 。
4 说说 作 者 的 构 思和 选 材 对 自己 的启 示 。 . 板 书 设 计
小 弗 郎 士
生2 “ 使我 吃惊 的 ,后 边几 排 一 向空着 的板 凳 上 坐着 : 最 好 些镇 上 的 人 ,他 们 也 跟我 们 一 样肃 静 。… … 个个 看 来 都 很 忧 愁 。 ”从 神态 上 表 现 镇上 的人 对丧 失 国土 , 被迫 割 让 的 忧
预设 举 例 : 刖 “ 悔 ” “ 异 ” “ 转 ”等 词 语 造 句 。 懊 诧 宛
简介 写 作 背景 。
一 ‘
白,最精确 。”用语言描写来表现 韩麦尔先生对法语和法国
的挚 爱 。
人称 的 形式 复述 课文 。
备裁辱朊 \.渭_I ,
生 3 “ 转 身朝着 黑 板 ,拿起 一 支粉 笔 ,使 出全 身 的力 呢 ? ”然 后让 学生 自说 观 点 。 : 他 量 ,写 了两 个 大 字 :法 兰 西万 岁 。 ”在动 作 描 写 里倾 注 了韩 麦 尔 先 生对 祖 国 的热 爱 ,对 敌 人 的 仇 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复习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
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
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
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
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斯大林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
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一、(1-6 )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听课,懊悔过去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