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变迁 修改稿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地表的变迁》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掌握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表变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质作用和地表变迁的原因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掌握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表变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表变迁的原因及其影响。

2.难点: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表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演示法: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地表变迁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地表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4.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亲身体验地表变迁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准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

2.实验器材:准备地球仪、地形模型、岩石标本等实验器材。

3.课件和视频:制作与地表变迁相关的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表形态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地表变迁的兴趣。

提问:“你们观察过地表的变化吗?谁能举例说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例子,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呈现地表变迁的实例,如地震、火山爆发、河流侵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时,教师讲解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件下载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件下载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 么世界上的地标形态是什么力量早 就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千姿百态的地表
大家知道地表在不断变化,地表形态也是千姿百态,那么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
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 底隆起抬高,就形成 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构成珠
穆朗玛峰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也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 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在海里形成的。科学家们 又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鱼 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那证据就更充足了。由此可见, 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认识侵蚀作用
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 碎屑带走?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认识侵蚀作用
l①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 了什么变化? l②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 它说明了什么? l③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实验过程







严重
小学科学苏教版《地表的变迁》PPT课 件下载 1

六2(5)地表的变迁

六2(5)地表的变迁

问题3: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 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这是因为天气冷暖变化、植物生长和冷冻、 流水的搬运作用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搬运到其他地方的? 用实验证明一下 参照P27页准备实验材料 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 什么? 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 风蚀石主要是Biblioteka 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问题2: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使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原因有2种: 1、地 壳运动 2、外力作用,如由于风吹日晒、雨水 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 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火山口湖是在火山 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石林是 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 成的。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 成的。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 成的。
火山口湖(Crater Lake),美国最深的湖。位于俄 勒冈州西南部,喀斯喀特山脉南段。被冰川覆盖的古火山 锥马扎马火山于更新世晚期喷发时形成的破火山口,经风 化和侵蚀后扩大积水而成。呈圆形,直径10千米,面积54 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882米。最大深度589米。湖面变动 小,湖水清澈,呈深蓝色。由于火山多次喷发,形成若干 火山锥,部分出露湖面即成为小岛。如最大的威扎德岛, 高出湖水面213米,顶部有一火山口。湖周为高150~600 米的熔岩峭壁,火山岩经风化后呈各种形状,加上湖区松、 杉林茂密,夏季野花丛生,景色幽美,已于1902年辟为国 家公园,有鹿、熊、鹰、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湖中有鱼。
打造而成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沙漠(shā mò)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 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 地区。沙漠亦作“ 沙幕 ”,指地面完全为沙 所覆盖,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地表的变迁

地表的变迁

是什么让地表千姿百态?



边 礁 石
火 风7千万年以前,云贵高原处 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石林这片海面上,生长着许多能形成碳酸 钙沉积物的动物和植物。由于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动植物生 长衰亡速度很快,它们的尸骸沉积海底,经过上亿年形成了一 大层厚厚的沉积物。几十万年后,沉积物变成了化石。在大约 距今7千万年时,发生了波及华夏大地的燕山运动,海底被渐渐 抬高,藏在海成的石头开始露出水面。没有干枯的海水时刻不 停地拍打岩石,在岩石上“咬”出了一条条深深的裂痕。地壳 再次抬升时,岩石完全露出海面。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雨 水,经过几十万年的冲刷溶蚀,使整块的岩石形成溶蚀沟,最 终使整块的岩体分离,形成石芽、石柱、石门、石峰这样千奇 百怪的石头奇观。石林形成后,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很少倒塌 坠地,后来被晚第三纪红土覆盖保护。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 第四纪地壳回升,雨水将晚第三纪土层冲刷开,石林又展露新 颜,成为天下奇观。
风蚀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 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 用。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 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风蚀的主 要形态为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 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 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 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 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 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 的西北部等地。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此后的风雨积 聚在火山口,形成了火山口湖。其深度达到 800米,是菲律宾最深的湖。
这是厄瓜多尔的一座破火山口在被雨水填满 后形成的湖。破火山口宽约2英里,湖深820尺。 由于水中溶有矿物质,湖水展现出神奇的绿色。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表的变迁》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主要变迁原因有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从身边的地表变迁现象感受地球的活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具备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但对于地表变迁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

此外,他们对身边的地表变迁现象可能有所忽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能让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理解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知道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主要的地表变迁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从地理变迁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变迁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更加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主要变迁原因有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难点:理解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对地表变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小组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表变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地图,展示地表变迁的实例。

3.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各种地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呈现PPT,展示地球表面地貌的变化过程。

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对地表变迁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9、《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2、每组准备一套: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两块掰开的泡沫。

教与学的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展示青藏高原图片,(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趣的是登山队员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展示图片);2、展示非洲板块和拉丁美洲版块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猜想、交流并汇报。

3、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

(板书题)二探究新知关于地表的变化,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讨论汇报。

(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什么力量让地表发生变化?地表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这里的地表发生过变化吗?)2、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先猜一猜。

学生回答(地震、火山、风化、搬运、堆积等)。

3、上面同学们说的既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也有人为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4、做实验也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好方法。

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板块运动模拟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放两块紧靠的泡沫,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泡沫块逐渐分开。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汇报实验方案。

生做实验。

、教师展示资料:(火山、地震、泥石流、石蘑菇等)小结: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

6、人类活动对地表有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对地表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等)小结:人类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表的变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表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表变迁的原因和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表变迁的概念,知道地表变迁的原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表变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表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对地表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表变迁;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地表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变迁现象。

2.探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表变迁的原因,教师给予指导。

3.实例分析: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例,理解地表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表变迁的现象,拍摄照片,制作PPT。

5.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PPT,分享实地考察心得和对地表变迁的理解。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表变迁的原因和现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撰写考察报告,加深对地表变迁的理解。

5 地表的变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5 地表的变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发现了今天只能在低于2000米高的地方才能有的植物化石,也可以证明这里原来处于较低的位置,由此可见,地 球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的变化。
4.谈话:我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请同学们阅读一下25页阅读资料。(出示沈括资料 )
5、揭题:有意思的地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表的变迁这课。(板书课题) 提问:关于地表的变化,你想研究些什么? (三)研究什么力量使地表千姿百态。 1、谈话引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地表图片。(出示图片) 2、小组讨论,你能分析形成这些地貌的原因吗? (1)石林是怎样形成的(2)海边礁石是怎样形成的 (3)火山口湖是怎样形成的(4)风蚀石是怎样形成的 师小结:其实这些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四)了解家乡地表的变化 1、提问:我们身边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 2、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4、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 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构成珠穆朗玛峰的岩石是石灰岩,便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海里形 成的,找到只有海洋里才能生存的生物的化石,证据就更充足了。喜马拉雅山上找到过多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 鱼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鱼龙不是恐龙,只是海里才有。在喜马拉雅山上,海拔4000-6000米的高度,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阅读沈括资料。
1、过渡:同学们知道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吗?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 石,同时,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
现象呢?
2、学生讨论、推测,并说出理由。
3、同学们猜猜喜马拉雅山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的?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2.5.地表的变迁》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2.5.地表的变迁》word教案 (4)

地表的变迁课程标准:1.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的:●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能够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想。

●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做出合理的评判。

教学成果:●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层次2: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但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层次3: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并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层次2: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但不能够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想。

层次3: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并能够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材料: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 1.在推测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

2.不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结论,还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结论,还要让学生说明自己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认识一些改变地表的自然力探索和调查 1.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表达,表达不出时,教师可给适当补充。

2.必须让学生分析图示现象。

只有在分析中才能形成该地貌的原因。

实验1:发现冷暖对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2:发现植物生长和冰冻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3:发现流水的搬运作用。

发现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发现植物生长和冰冻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回顾和解释教师出示图片总结现象,认识人类社会对地表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地表的变迁》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并认识地球表面的动态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动手操作等方法,了解地表变迁的现象。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等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等现象,认识地球表面的动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表变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等现象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难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的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地表变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动画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地形模型等。

3.准备教学PPT,设计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素材,展示地球表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地表为什么会发生变迁?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等现象,通过地球仪、地形模型等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壳运动的原因和地表变迁的过程,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地表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5 地表的变迁》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地表的变迁》这一节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表形态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表变迁的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变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重点介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地表变迁的例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4.总结提升:通过地图和实地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表变迁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认知。

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身边的地表变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过程:高山崛起、海洋退去、河流改道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表变迁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表的变迁

地表的变迁

森林被砍伐,导致资源减少,
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是促进全球 变暖的原因。
有专家指出,造成草原承载力下降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气候干旱是草原退化的 直接原因,全球性气候变化,特别是由于 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加剧了草原生态 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造成 草原承载力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 类活动范围及其频率加大、过度放牧。在 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扮演的角色有时 超出了人类本身的想象,同时也给人类带 来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挖土烧砖对地表的变化的影响是 合理还是不和理的? 当然是不合理的。 地表的一层熟土取掉后就是无法 种植的死土了。破坏了耕地。
围海造地工程并非简单地减少海面
面积,而是带来了很多无法预料的后 果——曲折的海岸线被简单地填成直 线,那些能净化海水和养育贝类生物 的滩涂湿地被石块制的人工堤岸所取 代,海豚、海牛和候鸟的栖息地都可 能遭到破坏。
他告诉记者,1998年特大洪水后, 中国政府意识到围湖造田对生态带来的 巨大影响,因此责成湖南省政府实行 “退耕还湖”政策。
夏天即将来临,居住在锁桥河、龙游 河、横塘浜、通济河、西市河等内河附近 的居民来电诉求, 河水又黑又臭,这夏天可怎么过啊!经记 者多方调查,河道湖泊管理部门回应——
“都是筑坝惹的祸!” 都是筑坝惹的祸! 都是筑坝惹的祸
造成今年鼠灾的第二个原因,是湖南自 从1949年以来,对洞庭湖实行的“围湖造 田”运动。这个运动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 洞庭”,变成今天“三百里洞庭”,使原来 大面积的湖滩变成了良田,改变了洞庭湖生 态结构。大自然对围湖造田的错误已经给了 人类严重惩罚。 他说:“如果在水位上 升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或提前一周投放 鼠药,鼠灾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围海还可能使陆地接近海底深槽,

《地表的变迁》说课稿范文

《地表的变迁》说课稿范文

《地表的变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地表的变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地表的变迁》是人教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变化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地表的变迁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地表的变迁过程,了解地表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关注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地表的变迁过程,掌握地表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地表变迁的兴趣,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和探究学法。

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地表变迁的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再通过探究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表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表的变迁,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照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地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地表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2. 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让他们发现地表的变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3.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各自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考察地表的变迁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知地表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地表变迁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运用地图等资料,探究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地表形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表变迁的原因,以及地质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问题的,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地表变迁的主要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等资料,探究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地表变迁的主要原因。

难点:地质学家是如何研究地表变迁问题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从而深入理解地表变迁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质变迁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和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地质学家研究地表变迁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地质学家是如何研究地表变迁问题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质变迁的案例,分析地表变迁的原因。

学生可以借助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进行观察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表变迁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地表的变迁》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海陆变迁是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地质学家研究,揭示了板块构造学说,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二.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原因,以及海陆变迁的具体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认识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的具体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质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板块构造学说:让学生观察地球板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层是否整体一块,引出板块构造学说。

3.分析地壳运动: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和结果,理解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表的变化课件修改

地表的变化课件修改

自然的力量如板块移 动、火山、地震、风 化作用、搬运作用等 都能使地表发生变化。
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 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 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 州,北至北京通州区北关,全长 1794千米,贯通六个省市,流经钱 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 大水系。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是我 国南北交通要道的大动脉,促进了 商业、文化、服务等各行业的发展。
土地沙漠化
• 人类活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 的变化,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的一切活动有利也有弊。
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 议?
火山喷发
黄 土 高 原 的 沟 沟 坎 坎
高山
梯是世界上最高 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 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 物的化石。
•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如 动物骨骼、硬壳等)或遗迹(如动物足 印、虫穴、蛋、粪便等)。化石可以告 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 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表的变迁

地表的变迁

•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 万年,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 各低中纬度区扩张。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 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 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 布在欧洲和中近东.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 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 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 能人(Homohabilis) 约150万到250万 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 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 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 是最早的人属动物. 旧石器时代开始; 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为 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 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
•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 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 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 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 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 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 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 注意: 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 约80万年前, 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 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 渐消失, 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 取代.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 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 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 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 猩),古猿等.
•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ines) 约 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 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 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 此后,原 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
•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约1万 到5万年,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 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 峙峪人既属于晚期智人). 后向欧亚非 澳美5大洲各地扩张包括高纬度区,这 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 这时,艺术出 现.能够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公社. 旧 石器晚期. 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 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 这其 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的变迁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地表的变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候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石块、镊子、酒精灯、火柴、敞口玻璃器皿、沙盘、小水盆、塑料盆、木尺、胶带、底部带小孔的塑料杯、木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你听说过哪些动物的化石?
2、问:你听说过鱼龙吗?鱼龙生活在什么地方?海藻、海螺呢?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二)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
1、过渡:知道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吗?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那儿有了新的发现呢。

2、出示介绍。

3、讨论:以前是什么样的?
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
44、师总结:通过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解释,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

5、继续猜测:喜马拉雅山是究竟如何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呢?
6、微视频解说海陆变迁的秘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组织学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1、过渡:逶迤wēi yí磅礴的山脉,曲折幽深的峡谷,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呢?
2、小组讨论:引导小组可以从内部力量外部力量,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析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
1、过渡:你认识下面这几种地貌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2、出示图片海边礁石、石林、火山口湖、风蚀石的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石林、火山口湖的形成原因。

(三)探究风化
1、过渡: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

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2、小组探究:请小组内先猜测,再根据器材组织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4、问题引出风化:除了冷暖变化还有哪些力量使巨大的岩石变成细小的沙土?
生交流: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
教师总结: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的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四)探究侵蚀作用
1、过渡:高山上风化后的岩石又是怎样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呢?
2、学生猜测:下雨的时候雨水冲刷或者被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

3、小组自主探究:根据实验台上的器材,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小组内有几个探究点,想如何设计自己的实验报告,先制定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单,再动手实验。

4、小组实验。

5、生总结交流:流水除了搬运作用,还有破坏磨蚀的作用。

6、教师补充: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五)探究沉积和成岩作用
1、过渡:同学们能跟着老师一起想象一下,河水夹杂泥沙滚滚东流,泥沙会如何?
2、学生思考:慢慢的沉积下来,
3、教师补充:泥沙慢慢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平原,这就是沉积作用。

4、教师补充成岩作用
(六)探究人类对地表的影响
1、过渡:除了大自然的力量,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化,你能说出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2、学生交流: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3、讨论:人类应如何的自然相处?
三:总结扩展,生成创新
1、过渡: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无论是地球内部外部还是人类的活动,地表的变迁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是46亿年前的地球,这是现在的地球,你能预测未来的地表会如何变化吗?
2、生讨论交流:
3、教师提问:在众多的因素中,你认为哪个因素对地表的改变极为重要,为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
5、播放视频气候对地表的影响。

6、课下继续探究:究竟气候是如何影响地表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