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经典 重拾现代审美——浅析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
[专题]浅析《四世同堂》的文化批判意义
浅析《四世同堂》的文化批判意义【内容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
小说通过几类人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局,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批判体系,应该说这种尝试是很成功的。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文化批判;《四世同堂》是老舍作品中最大的长篇巨构,全书80万言:分三部,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
这部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而写成的被征服者的通史,在反映全民抗战的现代文学作品中,堪称别开生面的力作,也是老舍创作历程中一块高耸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巨大成就。
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背景材料,将整整一条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的居民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以四世同堂的祈家的生活、命运为线索展开故事,以祈家为主,冠家为辅,而钱家则穿插其间,旁及几个大杂院中的家庭,小说通过人物去观照整个北平这一特殊地域文化上的国民性,进而去观照所有在日寇铁蹄下挣扎的国土上的民众。
小说中的人物涉及十七、八个家庭和一百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六十多人,如中学教员、诗人、洋车夫、棚匠、教授、布店长贵、剃头匠、巡警、寡妇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代表了北平中下层人民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全面的概括性,作家精心挖掘的正是这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折磨,一部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历史正是通过这些人物痛苦的折磨得到较为充分的反映。
《四世同堂》问世以后,各方面的评论很多,有的研究认为,《四世同堂》在人物塑造上有新的发展,突破了老舍过去作品中每部作品一般集中塑造一两个人物的构思框架;有的认为《四世同堂》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大,这种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打破了老舍过去长篇小说一条主线的格局,说富有史诗般的气魄;还有的认为《四世同堂》是一部洋溢着强烈感情倾向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记录。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由祝允明所著。
它描述了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从几代人的家庭生活、政治动荡、感情纠葛到末日的一切内容,弥漫着苦难而勇敢的气息,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家。
《四世同堂》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闻名。
首先,《四世同堂》以其叙事方式独树一帜,将神话和历史融为一体。
它采用多种叙事技巧,如对比、对照、梗概、反复提及等,让叙述变得更加精彩。
此外,它运用象征性、暗示性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与神话相结合,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四世同堂》的情节设计也十分精妙。
它以人物的离散、行为的矛盾、前后发展的变化为线索,将悬念、戏剧、惊喜等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叙述更加凝练,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四世同堂》强调人物的内在品格。
它不仅关注人物的外貌,更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内心变化。
它以令人难忘的角色刻画,展示了一系列精彩的人物,如孔子、周公、李斯、裴度等,他们的性格特点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
最后,《四世同堂》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
它采用古典诗歌、通俗散文、新诗三种文体结合,并以时而生动、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文字的韵律更加节奏感明显,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四世同堂》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叙事方式新颖,情节设计精妙,强调人物内在品格,而且以其充满生机的语言风格而闻名,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家。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四世同堂》是一部出类拔萃的作品,它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在里面,时间跨越六个世纪,从明朝到现代,涉及众多古今之事,堪称史诗级之作。
首先,《四世同堂》用犀利的文字描绘出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变迁。
它描绘了广大历史变迁的不断升华,以及生活的本质变化。
这种文字结构的显示出作者的精湛才华,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四世同堂》还展示出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它将不同民族和不同时期的人们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令人叹服。
特别是它使用多元文化中不同的角色,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充分展现出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世同堂》还展示了社会变革的变化,表现出对传统的极大尊重。
它描写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如何流连于传统文化,又如何适应社会的变革,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最后,《四世同堂》还以其出色的构思和精彩的故事结构来展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突破了常规结构,以四种方式描写四个世纪的故事:从明朝到现代,从新婚聚会到古代疆土,从地理位置简介到政事家族的展开,从百年变迁看古今,这种新的结构使这部作品具有绝佳的艺术性和史诗性。
总之,《四世同堂》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文字描绘出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变迁,展示了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描写了社会变革的变化,以其出色的构思和精彩的故事结构来展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世同堂》真正地展示出历史变
迁的不断升华,以及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一部描绘家族命运与时代变迁的长篇小说,通过对祁家四代人的生活经历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北平社会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沧桑。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意义。
首先,作品中对家族关系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祁家四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亲情与温情,也有矛盾与纷争。
这种家族关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在家族的命运起伏中,我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与成长,也看到了家族的力量与传承。
其次,作品中对北平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呈现。
从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北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老舍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这种历史观不仅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
此外,《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祁家四代人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他们面对命运的选择和挑战都展现出了不同的勇气和智慧。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我想谈谈作品中的语言风格。
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方言,使得作品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受到了北京文化的独特魅力。
读着这部作品,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北平街头巷尾,听到了地道的北京话,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与温度。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内心深处永恒的宝贵财富。
《四世同堂》赏析
《四世同堂》赏析《四世同堂》作为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称赞。
该作通过对一个家族四代人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社会变迁对人性和家庭关系的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四世同堂》进行赏析。
《四世同堂》以一个北京普通军人家庭的四代人为主角,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家庭生活、人性和爱情的多重变化。
首先,本书以现代白色话剧的形式呈现,章节简短,情节紧凑,语言简练有力。
这种叙述方式给人以戏剧化的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之中。
例如,在第一章中,爷爷的过世引发了家庭中的一系列变化,包括亲情的失衡、传统价值的冲击以及新一代家庭成员面临的困扰。
作者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将读者引入故事情境,使人们对这个家庭内的矛盾和纠结产生共鸣。
其次,本书对四代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内心抉择。
比如,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对祖父和父亲的刻画,揭示了他们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中的挣扎。
祖父秉持传统观念,认为男子汉应该娶妻生子,而父亲则主张自由婚姻。
这种对比使读者对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矛盾思考产生思考。
此外,尽管《四世同堂》以家庭为背景,但其中融入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探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
例如,书中通过对各代人的生活描写,隐喻和抗议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压迫。
在第四章中,女主角芝芝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婚姻权利,对抗了社会封建观念的束缚。
这种形象的呈现鼓励了女性在传统家庭和社会压力面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勇气。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它以家庭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家族四代人的细腻刻画,揭示了家庭、爱情和社会关系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多重冲突和变迁。
这部作品不仅让人们对现代家庭内部的矛盾产生共鸣,也引发了对社会价值观和封建伦理的反思。
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够体会到生活的黯淡和无奈,也能够感受到曙光与希望的涌动。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许多文学爱好者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家族中几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道德的衰落。
下面将从文学风格、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多个方面论述《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首先,作为一部现代小说,文学风格是《四世同堂》的鲜明特点之一、金庸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展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对白简洁明快,具有生动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此外,金庸先生还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和情节。
他的描写具有浓厚的史诗色彩,既有恢弘的背景描绘,又有细腻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人物塑造是《四世同堂》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金庸先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英雄豪杰的形象,也有懦弱低微的形象。
而这些形象的刻画,不仅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让读者对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命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此外,金庸先生对主要人物和配角人物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使读者更能理解人物行动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再次,情节设置也是《四世同堂》的一大特色。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世代交替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力,转折多样,且每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
情节设置独特且具有戏剧性,既有引人入胜的悬疑和情感纠葛,又有家族之间的恩怨和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的碰撞。
故事情节的展开不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伦理道德是《四世同堂》的又一重要艺术特征。
小说中通过对人物行为和道德观念的描绘,揭示了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折射和衰落。
旧时“四世同堂”梦难圆——读评《四世同堂》
基本信息书名:《四世同堂》作者:老舍ISBN:978-7-02-011795-6装帧:平装页数:1090页定价:92元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6月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街坊邻居围着我家的黑白电视,哭声如拍岸的涛声般此起彼伏,最终汇聚成“决堤洪流”的场景。
当时大人跟我说,正在看根据老舍《四世同堂》拍摄的同名电视剧。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后来我念书时,接触到老舍的《骆驼祥子》《北京的春节》等书籍或文章,觉得他的语言既不像有些民国文人那般晦涩难懂,也不像同期言情小说那样浅白媚俗,而是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耐人咀嚼,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感和历史气息,于是我便慢慢喜欢上他的作品,特别是这部老舍先生自认为“写作时间最长、最好的一本书”,共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共100段、分为3部:《惶惑》《偷生》和《饥荒》,其中最后13段老舍没有选择公开发表,后来又被焚毁,现在的这13段的内容是翻译家通过英文译本转译的,虽然翻译得已足够用心,但已不是老青春期健康7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舍的原汁原味了。
该书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今北京)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通过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文化批判的高手,老舍在《四世同堂》这部不朽的文学作品中,透过小人物看抗日战争,叙写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透过战争思考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作出了理性的批判和反思,而这种理性的批判和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处处流露出对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和“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艺术风格。
家中之国,国中之家——评北京曲剧《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一家人物形象塑造
品文论艺家中之国,国中之家———评北京曲剧《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一家人物形象塑造●黄文富人是时代的产儿,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与社会历史紧密连在一起。
透过一个人往往可以看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这一话理儿在曲剧《四世同堂》中得到极好地体现。
2014年6月12日由北京曲剧团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的曲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艺术。
剧情围绕老北京城小羊圈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为核心来展开,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背景下,祁老太爷一家老少和胡同里十几户人家一起为祁老太爷祝寿时,日本侵入北平的枪声打破了祝寿仪式的热闹祥和氛围,使得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开始“家无宁日”、“胡同无宁日”:大儿子祁瑞宣被捕入狱,二儿子祁瑞丰当了伪教育科长,三儿子祁瑞全辞家投军抗战,小孙女饿死……在国变家变的沧桑世事中,祁老太爷渐渐懂得了家里的“大水缸顶不住门”,渐渐懂得了国破家不能保、国宁家方可静的道理,苟安的心里逐步被瓦解,表现了原著作者老舍先生对封建落后保守苟安思想和国民劣根性的强烈批判。
纵观全戏,可以说,曲剧《四世同堂》成功之处很多,尤其是祁老太爷一家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匠心独具,特色鲜明,值得称道。
曲剧《四世同堂》保留了老舍原创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突出的风格,在剧中强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通过戏曲艺术的形式把祁老太爷一家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中,祁老太爷的性格是传统保守、封建落后、不见世面,是属于老北京城里“睡不着眯着”、“没我啥事”的性格,日本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以为小日本侵略中国不就是为了几个石狮子,所以主张备好三个月的口粮,用水缸顶住门,企图一家老小在四合院里能照样过着安静的日子;大儿子祁瑞宣是家里长子,又是知识分子,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新时代思想文化的熏陶,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无疑是更大些,所以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富有责任心、尊长爱幼、踏实本分、追求革命进步但又顾家的传统男人形象;二儿子祁瑞丰则是一个好吃懒做、喜欢玩乐、爱财好耍、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在日本打进北京城期间,便以做伪政府的教育科长为荣,甘愿沦为伪政府的枪支来使,在失去教育科长职务后,看到老母亲仅存的一点棺材钱也抢着拿去花;三儿子是一个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新时代热血青年,具有革命与抗争的精神,在日军侵入北京城期间便投军抗日,在投军抗日中追求进步,并坚持到日本宣布投降,就是一个中国进步青年的形象;大儿媳妇韵梅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温柔体贴、贤惠、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长爱幼、忠诚于丈夫,丈夫祁瑞宣被捕入狱期间,辛辛苦苦操持家事,照顾老人和孩子,十分不容易,但她都坚持了过来;二儿子祁瑞丰的恋人菊花则是无业游民式的浪荡、势利的女子形象,不情愿与祁瑞丰住小羊圈胡同,祁瑞丰有钱时就跟他在一起,没钱的时候就走人。
新旧版《四世同堂》之比较_广播电视编导
新旧版《四世同堂》之比较_广播电视编导
《四世同堂》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电视连续剧,共分为两个版本:旧版和新版。
下面是它们之间的比较:
1. 拍摄时间不同
旧版的《四世同堂》拍摄于1989年,而新版则在2014年开始
拍摄,于2015年播出。
2. 拍摄方式不同
旧版的《四世同堂》采用传统的电视制作方式拍摄,而新版则
采用了高清数字拍摄技术,画面更加清晰。
3. 演员阵容不同
旧版的《四世同堂》由李幼斌、陈佩斯等知名演员主演,而新
版则由杜淳、王菊、何润东等新生代演员主演。
4. 剧情情节有所差别
新版的《四世同堂》在保留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情
节和人物,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更贴合当代社会的生活
现实。
5. 观感不同
旧版的《四世同堂》定格在了上个世纪,虽然它已成为经典之作,但是现在的观众可能更喜欢新版的画面效果和故事情节。
总之,新旧版《四世同堂》各有所长。
如果您是80、90年代的观众,您会更喜欢旧版;如果您是新一代观众,您会更喜欢新版。
不管怎样,这部电视剧都是非常优秀和经典的。
《四世同堂》点评
《四世同堂》点评《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家、钱家、冠家三家的命运变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无尽灾难。
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从思想内涵方面来看,《四世同堂》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破坏。
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面对生存的艰难和道德的抉择。
小说中的祁家、钱家、冠家等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但都在战争中经历了磨难和苦难。
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生命的漠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其次,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四世同堂》展现了老舍先生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他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如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场景再现等,使得小说充满了感染力和震撼力。
同时,老舍先生还通过对北京文化的描绘和传承,使得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种文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使得《四世同堂》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外,《四世同堂》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关注普通民众的命运和福祉。
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经典。
它通过展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破坏,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同时,通过对北京文化的描绘和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
这部作品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读者去阅读和品味。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深度解读人物、观点与情节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一部以其独特的北京背景和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深入骨髓的理解所著就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对于职场人来说,从中不仅可以得到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还能对职场生活有所启示。
从人物角度来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其生动且多维。
祁家四代人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的性格、追求和命运都各具特色。
祁老爷子作为家中的长辈,其坚守传统、沉稳大气的性格,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无不体现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而他的后代,无论是在战争中的坚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奋斗,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各种选择和决断。
在职场中,我们也时常面临各种选择和决断。
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都是每一个职场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从观点角度来看,老舍在小说中通过祁家四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人性的善恶美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战争的背景下,他对人性的探索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职场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
如何保持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洞察,如何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都是每一个职场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四世同堂》中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和借鉴。
从情节角度来看,《四世同堂》的情节设置极其精妙。
小说以祁家四代人的命运为主线,穿插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既紧凑又富有张力。
每一个情节都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在职场中,我们也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如何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都是每一个职场人需要掌握的技能。
《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审美鉴赏新视角
2021年第17期文学走廊15《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审美鉴赏新视角许鸿乳山市第一中学,山东乳山264500摘 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除了表现北京市民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惶惑、偷生和反抗之外,还描绘了众多的家庭婚恋模式,对于今天依然有很好的启发和警示作用,本文用一个新的审美阅读视角解读《四世同堂》。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审美;新视角;婚恋状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除了表现北京市民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惶惑、偷生和反抗之外,还描绘了众多的家庭婚恋模式,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好的启发和警示作用,因为许多生活的真谛和智慧是恒久不变的。
瑞宣与韵梅对于瑞宣而言,他和韵梅的婚姻,是他体谅全部人的结果。
书中说:“在他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早已知道什么恋爱神圣、结婚自由那一套,可是他娶了父亲给他定下的韵梅。
他知道不该把一辈子拴在个他所不爱的女人身上,但是他又不忍看祖父、父母的泪眼和愁容。
他替他们想,也替他的未婚妻想。
想过之后,他明白了大家的难处,而想得到全盘的体谅。
他只好娶了她。
”甚至,他娶了她之后,有一种“自我牺牲的骄傲”。
他对于他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义务和日积月累的亲情在维系。
他其实从没有真正了解过韵梅,只把她当作小顺儿的妈,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名成员,举止不够文雅,服装不大摩登,思想不出乎家长里短,直到后来他发现他好像不认识她了一样,她的短处在这艰难的抗战时期都变成了长处,他老老实实地把她当作一个最不可缺少的妻、主妇、媳妇、母亲,他开始在精神空间里留出了一块欣赏战士般的她的空地。
对婚姻,他挣扎过、妥协过,最后在漫长岁月中担起责任,在细水长流中收获美好,这座围城,他进了就不会出来。
韵梅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妇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之前丝毫不认识的男人。
而从小的教育,耳濡目染,让她自然接受了这种身份的转变。
她和丈夫没什么共同语言,除了孩子和生活,她也深深地感受到她和丈夫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她没有办法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只能勤勤恳恳地尽自己应尽的责任,让他没法子挑出毛病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四世同堂》是一部家庭伦理剧,由导演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在播出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观众对其深刻的家庭情感和人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视剧以中国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为背景,通过讲述四代同堂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传统和现代生活的冲突。
剧中的家庭成员有着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
但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他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无论是传统的四世同堂还是现代的核心家庭,家庭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家庭的结构和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庭的重要性却从未改变。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另外,这部电视剧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电视剧中,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成为了主要的背景,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价值观。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价值观,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只有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国家的文化传统,也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这部电视剧还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部电视剧中,家庭成员们面对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世同堂》心得体会范文600字
《四世同堂》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线的电视剧,通过对四代人的生活、爱情和感情的描绘,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家族传承的意义。
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网。
首先,家庭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但家庭一同分享欢乐和担忧,一同成长相互扶持。
《四世同堂》的家庭也是如此,他们在家庭中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一同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
不管在何时何地,家庭始终是我们的避风港和支柱。
其次,家庭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四世同堂》描绘了四代人在家庭中的传统信仰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理论的阐述,电视剧刻画了人生历程中不断学习、成长、传承的过程。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有责任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最后,家庭中的爱是最伟大的。
电视剧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
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都充满了真爱和奉献。
在爱情中体现出的责任和承诺,是人生之中最珍贵的汇聚。
家庭中的爱情不仅是结为神圣婚姻的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家庭团体中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爱和情感。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都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的家庭模式变得越来越模糊。
电视剧《四世同堂》再一次提醒我们应该珍惜家庭,承继传统文化,用爱和情感维护精神中最珍贵的价值。
在这部电视剧中,家庭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的生活大问题。
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财富是家庭,照顾家庭、珍惜家庭、传承家庭,才能让我们和我们的家庭一同成长和幸福。
回味经典,重拾现代审美--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比较分析
回味经典,重拾现代审美--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比较
分析
陈希
【期刊名称】《《数码设计.CG WORLD》》
【年(卷),期】2018(007)007
【摘要】如今电视剧翻拍的现象很多,有的翻拍再次成为了经典,而有的却销声匿迹,被人遗忘,所以翻拍的同时要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之上,再添加现代化的审美元素,使之经典更加的完美。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选择,视听画面方面去着重分析新、旧两个版本的电视剧——《四世同堂》。
从而也领悟到改编的电视剧在这样一个大的媒介市场环境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更好的去解决,如何创造出更具新意的剧本,如何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性,如何符合当代审美元素的设置。
【总页数】3页(P284-286)
【作者】陈希
【作者单位】[1]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52
【相关文献】
1.周建忠主编新、旧版《大学语文》教材之比较分析 [J], 许宜平
2.名著改编与经典阐释——话剧《四世同堂》对小说经典性的阐释 [J], 宋辰博
3.重拾《生逢灿烂的日子》——回味生活的五味杂陈与悲欢离合 [J], 王子鉴
4.回味经典重拾现代审美——浅析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 [J], 陈希
5.用音乐演绎经典——新旧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对比分析 [J], 李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四世同堂》心得体会
《四世同堂》心得体会1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 ... 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四世同堂》心得体会2《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老舍《四世同堂》与其影视改编的比较分析 胡鹏
老舍《四世同堂》与其影视改编的比较分析[摘要]:近年来,许多著作被频繁的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些作品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精神的熏陶,因此越来越受民众的追捧。
老舍的《四世同堂》原著被改编为电视剧作品后受到了学术界、影视界和观众等多方肯定,但影视作品的改编毕竟无法完全深入的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想法,所以本文将针对原著与电视剧作品改编的叙事情节、人物形象、成功与不足等方面来比较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与其影视作品的改编。
并且对作品中的家族文化进行剖析,对影视改编对原著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影视改编;比较分析1895年12月28日电影正式问世,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人类进入了电子传媒时代。
中国对影像的探索开始加快速度,并在此后用惊人的速度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首播的电视节目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1972年5月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87年 2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转变;1990年 4月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于是我们一睁开眼就能从荧幕里看到纷繁的世界,它们是由众多的图像组成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视潜移默化的进入我们的生活。
自此,影视作品开始了与文学著作相互影响的时代。
影视相较于文学著作,有着他独特的魅力,文学著作叙事比较单纯,是纯文字载体,但影视作品的表现相对则更丰富,是声、光、电、影的结合,能更好的刺激人们的感观。
虽然两者属于不同种类的艺术,但他们现在有了相互融合的话题。
2007年汪俊导演改编翻拍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他旨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着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新,是“经典”与“创新”的结合,是对原著的二次创作。
本文章所论述的影视改编作品即为2007年汪俊导演,张挺编剧的版本。
有关《四世同堂》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
有关《四世同堂》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古装剧,描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故事。
通过展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相处,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这部剧向我展示了家庭中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和谐。
在剧中,可以看到祖父、父亲和儿子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他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生争吵和冲突,但最终却能够在家庭的大局中互相谅解和包容。
这给我启示,家庭中的不同代人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能够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通过展示四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故事,这部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剧中,每一代人物都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家庭观,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家庭的影响。
这让我深思,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变迁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传统家庭观念的同时,也要适应社会的变化,拥抱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最后,这部剧通过展示家族四代人的故事,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始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归宿和支持。
在剧中,尽管家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能够相互支持和信任,共同度过难关。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更加珍视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通过观看《四世同堂》,我对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不同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和谐、传统观念和现代变革、亲情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从剧中汲取到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家庭观念,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成就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读《四世同堂》有感1000字
读《四世同堂》有感1000字《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
该剧以中国家庭为背景,通过四代人同住一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庭关系、社会变革与人性的冲突。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社会变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在这个剧中,四代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
老三作为传统观念的代表,他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他将自己的儿子当作只有一个的救命草,完全依赖孩子来满足他的欲望。
而儿子小牛则代表了新一代的思想,他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实现,反抗家庭的束缚,最终选择离家出走。
这种代表着家庭观念变化的冲突,也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
那个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还不太稳定,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而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相比过去,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冷漠。
当代的家庭并不像过去那样多代同堂,亲情也不再像过去一样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人的港湾,是一个人可以真实地展示自己、接受爱与关怀的地方。
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家庭观念,还是现代的个人自由追求,我们都要坚持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努力去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四世同堂》这部剧向我们揭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家庭观念,我们都必须保持对家庭的关注和关爱。
不管社会如何变革,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港湾。
我们要从这部作品中得到启示,去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庭,让每一代人都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14期 2019年07月Vol.10 No.14 July 201987一、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电视剧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电视剧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发展、社会历史变迁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40年来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又是一盏照亮百姓心灵的明灯。
1985年热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当年这部电视剧可谓家喻户晓。
[1]对于这部电视剧的翻拍,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选择、视听画面这3个方面对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进行对比分析。
二、故事情节的安排电视剧《四世同堂》是由老舍的经典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剧中讲述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北平小羊圈儿胡同里几户人家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在这8年里的变迁。
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在这8年里的心路历程,将国家命运与百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新版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增减了许多,主要体现在:(一)情节内容单从电视剧集数的长短看,由原来的28集增加到了37集,增添了许多老版中没有出现的情节,丰富了故事内容。
1.人物角色变化。
故事情节改动最多的就是瑞宣这个人物角色。
在老版中,瑞宣是个一直处在矛盾中的知识分子,真正参加抗日的机会很少,多是以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书生形象出现。
经过新版的改编,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祁瑞宣,既符合他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也让观众觉得有一定的看点,而不是一味地让剧中男主角“苦苦挣扎”30多集。
这些细节的突出,显示了人物在全剧的主心骨地位,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2.情感细节变化。
全剧的另一个亮点是新版中添加了不少人物的情感戏,这也是让观众最为感动之处。
第17集中瑞宣逃过了牢狱之灾,回到家里和家人团圆的情景,缓慢的拉镜头作为这一段的结束,与之前在牢里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旧版在人物情感方面没有深层次的表现。
这些情节都让观众深深体会到在战争年代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家庭的团圆,渴望生活的安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思想和情感。
(二)故事节奏剧情的发展是一部电视剧节奏快慢的关键。
新版在节奏上更激烈,像一杯浓烈的酒。
全剧以纪录片卢沟桥抗战史实为开头,紧接着镜头转到李四爷在胡同里喊话、祁老太爷搬着破缸堵自家的门、全家人在饭桌上为了日本人进城的事争吵……整集都伴有隆隆的炮响,提醒人们危险越来越近,日本人的军队和坦克开始进城了。
从第一集开始,剧情在编排节奏方面就比较紧凑,威胁性、压力瞬间将观众的心理节奏提高到顶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没有拖沓感。
而老版就像一杯香浓的茶,需要慢慢品味,节奏方面也是循序渐进,但缺乏视觉冲击力。
三、人物角色的选择老舍先生历来被称为“写人”高手,在他的笔下,那些生活在北平的普通市民形象总是活脱脱地留在读者的心中。
新版中故事情节的增减,必然对剧中的人物角色形象有重要影响。
这众多的角色形象在剧中以网状结构形式分布,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人物关系网。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性格特征。
[3]新版中祁瑞宣、大赤包等角色形象最受观众争议,主要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演员的表演上。
(一)祁瑞宣1.人物性格。
从原著来看,祁瑞宣的内心矛盾无非就是“走与不走”,无非认识到自己受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责怪自己缺乏勇气。
旧版中的祁瑞宣性格被改编得过于“温”了,缺少点精神和气魄。
新版中的性格则有很大的转折,逐渐成为行动者,积极加入抗日的队伍。
2.演员表演。
旧版的祁瑞宣是由演员郑邦玉饰演的,话剧演员出身的他把祁瑞宣的善良、正直但又有些软弱的个性演绎得恰到好处。
新版则是由演员黄磊饰演的,他本身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他饰演的祁瑞宣并不懦弱,更多的是反抗,积极参与到抗日的斗争中,多了份硬朗劲,体现了这个人物的气节。
(二)韵梅1.人物性格。
原著中的韵梅是老舍心中贤妻良母的典范,朴实善良,温顺贤惠,遵守礼节,整天操持着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吃喝。
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面对艰难局面时,她仍然能撑起整个家。
2.演员表演。
旧版的韵梅是由李维康饰演的,同样是京剧演员出身的她把韵梅这个京味十足的女性演绎得出神入化。
她的一个眼神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以不同的环境、心情,彰显出人物丰富多变的个性,更有旧社会里妇道人家的那种顺从感。
而蒋勤勤饰演的回味经典 重拾现代审美——浅析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陈 希(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 210036)摘 要:电影胶片记录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电视荧屏存储了我们的共同记忆。
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精彩瞬间,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如今又被翻拍重现。
本文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选择、视听画面这3个方面对比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并分析如何创造出更具新意的剧本,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性,使其符合当代审美。
关键词:《四世同堂》;故事情节;人物选择;视听画面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4-0087-0288影视动漫韵梅则多了份爽朗大气,多了一份独立自强的劲,这也是导演和编剧从不同时代的角度领悟到的。
(三)大赤包1.人物性格。
原著中的大赤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泼辣。
为了成为日本人的走狗,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
为了不择手段地捞钱,还从日本人那里弄到个织女检查所的差事,害了很多无辜少女。
旧版的人物性格与原著较为相近。
2.演员表演。
在反派角色中,大赤包可谓一个重头戏。
老版的大赤包是由表演艺术家李婉芬饰演的,其将势利、狡猾、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大赤包在不同阶段的形象都很好地突显了出来。
正因为有了老版的经典“大赤包”,元秋饰演的一角才颇受争议。
新版中给出的更多是大赤包的面部特写,表情丰富,从而更有棱角、更加狰狞,使得人物更加泼辣强悍。
另外,香港演员的加盟也是《四世同堂》的一个新元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四)冠晓荷1.人物性格。
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奴才,并且对日本人的敬仰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这就是这个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2.演员表演。
在反派人物中,其中一个出彩的角色当属冠晓荷了。
他对日本人的顺从已经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程度。
老版的冠晓荷一角是由周治国饰演的,从演员的外表来看,与原著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小个子、摩登,他将冠晓荷的好色、无耻、滑稽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新版的冠晓荷则是由赵宝刚饰演的,正因为与他现在作为导演的身份有出入,才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冠晓荷的俊俏,只是身材略显高大的他,站在大赤包面前,缺少了些小男人的感觉,反倒有了能压倒大赤包的架子。
四、视听方面网上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仍然受到很多“70后”“80后”年轻一代观众的认可:20~30岁的观众就占了45.3%,20岁以下的观众也占了40.3%。
[4]与老版相比,新版中增添了不少现代审美新元素。
(一)视觉画面从画面来看,新版给予观众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感,画面色调鲜艳得多。
1.演员服装。
由于剧情发生在抗战期间,人物无论是衣着还是造型都比较朴素,甚至会有些灰头土脸的感觉。
新版中,虽然大多数人物的衣着还是很朴素,但是色彩上更清新。
像蒋勤勤穿的蓝色布制旗袍,虽算不上多华丽,但很精致。
2.现场布景。
颇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北京的城貌,风格唯美。
老版开篇把北平市井人物的景象表现得原汁原味:练把式的,唱大鼓的,卖茶汤的……虽然当时拍摄条件简陋,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没有这么精致,但是细节上却一丝不苟。
在新版中则增加了许多大场面,如数百日本军官进城的危急场面、大批学生的上街游行、万人坑的活埋等。
3.画面镜头。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大呼“过瘾”,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运用。
老版中的整体节奏很慢,相对有冲击力的画面比较少;而新版不仅节奏加快了,演员的表演更富张力,镜头叙事的方式也很丰富。
(二)视听音乐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是一大特色。
作为老版的主题歌再合适不过了,符合老北京的韵味,加上京韵大鼓的韵律,通俗、自然,且容易让观众接受。
新版的主题歌是由京剧名家于魁智演唱的,改编后用京剧演唱又是另一番感觉,节奏上的加快显得更加豪迈、更有戏剧张力,更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点与新版的剧情也很贴合。
同时,时缓时紧、时快时慢的音响效果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5]五、对翻拍电视剧的启示通过以上对电视剧《四世同堂》新、旧版的对比分析,经典很难超越,但翻拍剧最重要的是在结合现代新元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一)题材的创新性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翻拍剧,很明显就是电视剧创作在艺术创新上不足的表现,因此,应致力于创作创新,尤其是题材方面要能贴近百姓的生活,走大众化、日常化、平民化的路线,关注和思考当代的思想脉络。
同时,避免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谨防“追风逐浪”的现象。
(二)翻拍的艺术性电视剧本身就是虚构的叙事艺术。
画面造型、声音处理、剪辑技巧是反映一部电视剧经典与否的基本条件。
技巧创新主要是指电视剧的叙事、镜头语言的处理、声音的设计、剪辑方法等电视剧艺术手段方面的创新。
(三)审美的当代性老舍先生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京味”语言。
将地道的北京口语运用到这部讲述北京人和北京事的小说中。
剧中几乎人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新版则少了这份“京味”,但是从时代的需求来看,新版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更贴近现代文化。
在新时代,老百姓看电视剧容易接受的更多是普通话。
此外,剧中的演员是最大的商业卖点,新版是由蒋勤勤、黄磊等实力派演员为主,带来了“明星效应”。
六、结语通过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今掀起电视剧翻拍风潮,让受众在回味经典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中的现代审美元素。
电视剧的翻拍不仅弥补了荧屏的空白,提升了收视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
作为观众,我们并不排斥翻拍,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翻拍出个性、特色,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1] 吉翔.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期待新一代观众认同[N].工人日报,2009-05-01.[2] 老舍.四世同堂[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3] 赵福生.《四世同堂》中人物的网状结构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5-16.[4] 依依-aiqin .看新版《四世同堂》的你,多大岁数了[DB/OL].新浪微博,2009-05-19.[5]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世同堂电视剧讨论会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178-179.作者简介:陈希(1988—),女,江苏南京人,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科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