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长治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长治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长治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5-21](点击率:2263)[字号:大中小]长治市统计局2011年5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山西省政府和长治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3345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3899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95573人,增长6.23%。

年平均增长率为0.6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23466户,家庭户人口为31497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人减少0.3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10680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623884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6下降为105.3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84606人,占17.53%;15~64岁人口为 2520823人,占75.6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9135人,占6.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714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8251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6313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76138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长政发[2011]52号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长政发[2011]52号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长政发[201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长治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2%;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为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要抓住综改机遇,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载体,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科技创新,在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重振上党雄风,再造一个新长治。

一、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建设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区山西省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胆探索,把我市打造成“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区,争当全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长治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治市统计局(2014年3月10日)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力实施“五五”战略,加快转型跨越,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3.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867.1亿元,增长9.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0%;第三产业增加值410.0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7%。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3亿元,增长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0.1亿元,增长3.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74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374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7.9亿元,下降1.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7亿元,增长11.4%。

税收收入80.6亿元,增长6.5%,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67.0亿元,增长1.0%。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7亿元,增长21.7%。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8.6%,教育支出下降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4.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9.5%,公共安全支出增长5.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5.8%。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9%。

表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单位:%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5%。

二、农业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50.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0.04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

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第一篇: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4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

从前两个月主要统计指标看,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增长放缓,主要先行指标走势平稳,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对外贸易形势喜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加,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一、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一)、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

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平稳增长。

1-2月,全市规上能源化工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回落1.73.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回落2.6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工业增长16.3%,加快6.2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加快9.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增长6.2倍,医药制造业增长10%,加快0.8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回落最大,由上年同期的增长16%,转为下降2%。

食品工业下降1%,回落20.4个百分点点,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回落1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回落24.3个百分点。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7%,回落7.3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除煤炭增长外其余增速回落。

1-2月,全市原煤产量1512.2万吨,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10.6个百分点;焦炭220万吨,增长0.3%,回落16.9个百分点;钢材85.5万吨,下降4.5%,回落18.3个百分点;生铁.90.万吨,下降6.1%,回落11.8个百分点,发电量53.1亿千瓦小时,下降6.7%,回落4.6个百分点。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2010年山西长治市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2010年山西长治市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十一五”完美收官经济发展又好又快——2010年《长治统计公报》解读长治市统计局2010年,全市人民在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全市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复苏向好势头,高点起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实现“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全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九大“亮点”:一是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物价实现温和上涨。

二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指数上升,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三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加快。

四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五是消费市场稳定繁荣,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六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

七是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居环境继续向好。

八是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福利事业不断完善。

九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长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从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看: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物价实现温和上涨。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百亿大关,达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总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二,增速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

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96%、71.26%和25.78%。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物价依然保持了较低的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呈四升四降格局。

其中食品上涨7.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3%,烟酒及用品上涨2.4%,居住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4%,衣着及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1.3%。

二、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指数上升,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对长治市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对长治市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一村一品就是 几个村联合起来 发展特色农业 市场潜力加大 区域特 色会明显 附加值 收入高。
(2)生态、旅游
注重环境保护 建设宜居城市 修复煤炭采空区 水土流失等 加快水污染治理 湿地保护 保护生态平衡 十年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达到100%。
整合特色资源,打造旅游城市品牌
环境承载力降低了。资源约束力加强。 城镇化水平低 高科技产业发展乏力
思考建议
(1)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合理调整一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 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支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促进支柱产业和前沿战略产业协调发 展
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工业
图表中显了 长治市 近几年经济情况 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但是增长速度 从2011年来有所放缓
全市生产总值1333.7亿 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6.6亿元,增长3.9%,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3%;第二产业增加值 867.1亿元,增长9.9%,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5.0%;第三产业增加 值410.0亿元,增长 5.8%,占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30.7%。第三产业 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 52.8亿元,增长13.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增加值85.3亿元,增 长7.1%;批发和零售业 增加值90.1亿元,增长 3.0%。
2013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7.9亿元。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2013 年 有所减少
全市 城乡居民存款足年上升 2012-2013 比上年增长少
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 产业结构不平衡,第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小。 受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影响 税收减少。居民收入有所降低。 基础性产业地位不牢固,支柱产业单一。 各产业内部结构失衡。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人口第四大城市,也是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近年来,长治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致力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背景介绍引言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背景介绍,能够让读者对接下来的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论述提供基础和铺垫。

长治市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长治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不断优化城镇化结构,提高城市化质量,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长治市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化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城镇化是我国长治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推动产业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城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有效应对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这也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推动长治市城镇化进程健康稳定发展。

通过对城镇化发展路径及政府角色与市场作用的分析,可以为长治市未来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入研究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的意义重大且迫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深入分析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探讨城镇化推进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治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长治市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对策。

长治市近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长治市近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长治市近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长治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论与展望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家政策推动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地区发展需要长治市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其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现有研究的不足目前对于长治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驱动力因素的系统性分析,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背景通过对长治市近十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土地利用变化理论,为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通过对长治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在土地开发和利用方面提供指导。

理论意义研究意义VS02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等方面。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则更加注重土地利用变化的实践应用和政策研究,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市场调控等。

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定量研究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GIS技术等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研究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

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等。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治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作者:王世诚来源:《商情》2019年第14期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全国最宜居发展城市为目标,主动纳入国家战略,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和中原城市群规划,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长治市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内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主动力,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长治市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长治市城镇人口仅为139.62万人,城镇化率为41.84%。

2017年长治市常住人口为345.4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93%。

七年来,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18万人,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升1.58个百分点,远高于“十一五”时期增长幅度。

(二)与全省差距不断缩小2017年长治市城鎮化率比全省低4.41个百分点,差距比2010年缩小1.84个百分点。

从全省各市城镇化排名来看,长治市城镇化率位居全省第七位。

但从增长的势头看,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长治与全省城镇化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市辖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提高2017年经过反复论证,全市将由原来的2个市辖区改为4个市辖区,形成中心城区扩容后新的“1+3”空间发展格局。

调整后,市辖区面积扩容到26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65万人。

区划调整后将极大地拓展中心主城区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市辖区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

(四)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明显近年来我市重点围绕路网完善、交通缓堵、停车系统、地下管网、环境质量改善、园林绿化等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及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精心谋划项目,人居环境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日俱增。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三环八纵十二横”路网框架。

与此同时,全市有序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主城区辐射带动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长治市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一)全市区域发展不均衡长治市由于各县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发展高低不一。

地区宏观数据:长治:生产总值(2010年至2016年)

地区宏观数据:长治:生产总值(2010年至2016年)

为了上传,对表格进行了分页预览,实际上所有数据都在一个表格中!
长治:GDP:第一 长治:GDP:第二 长治:GDP:第二 长治:GDP:第三 产业:同比 产业 产业:同比 产业 % 0.8 11.5 4.3 0.2 4.4 -4.5 0.1 2.3 4 -3.5 8 7.7 5.6 100.6 4.3 1.4 3.4 亿元 97 101 112 153.45 201.59 230.63 270.2 328.15 432.92 486.7 601.7 827.3 894.9 546.3 776.5 611.1 646.9 % 13.4 8.6 12.8 21.3 17.2 17.8 13.3 16.1 10.1 11.7 16.7 18.4 11.5 18.9 5.4 -7.5 2.7 亿元 50 57 67.7 74.77 87.07 139.21 161.23 190.31 216.74 253.4 278.3 342.3 380.2 426 496.4 525.6 562.2
指标名称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4 2015 2016
长治:GDP 亿元 170.2 185 206 255.66 318.47 398.75 460.4 550.63 682.13 775.3 920.2 1218.6 1328.6 1333.7 1331.2 1195.1 1269.2
长治:GDP:第三 长治:GDP:第三 产业:金融保险 产业:同比 业 % 亿元 8.2 11.5 12.8 10 14.7 13.4 9.1 11 13.3 11.5 9.5 9.8 10.2 2420 9.2 2420 21.6 52.8 4.8 68.3 6.1 77.3 6.8 82.5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10]1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10]12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10〕1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大型企业:我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工作进度分别下达,请各有关单位按此安排工作。

2010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精神,结合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导向性指标: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这些指标是导向性的,也是可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调整的。

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各项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控制目标之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为贯彻落实以上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各项预期目标,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一、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进一步加强投资宏观调控。

引导各类资本更多地向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特色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社会事业薄弱领域倾斜,严格限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铺新摊子、上新项目。

长治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治市统计局2013年3月11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宜”城市建设,锐意进取,克难奋进,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主要指标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894.9亿元,增长1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4%;第三产业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9.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13.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523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261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02.1亿元,增长18.2%。

一般预算收入133.5亿元,增长27.9%。

税收收入75.7亿元,增长11.9%,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66.3亿元,增长11.4%。

一般预算支出201.8亿元,增长14.7%。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0%,教育支出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2.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3.5%,节能环保支出下降30.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7.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4%。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单位:%指标涨幅居民消费价格 2.4食品 3.9烟酒及用品 1.2衣着 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1交通和通信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7居住 1.3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长治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着力推进长治的转型跨越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9.8%。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

表1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指标以上年价格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食品其中:粮食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102.4 107.9 102.9 102.4 98.7 98.6 103.3 98.7 97.6 102.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8.4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4.47万人,减少0.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3.53万人,增加1.7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41万人,增加1.71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增长12.0%。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9%,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2.3%、17.3%、28.4%。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5.5千公顷,减少0.4%;油料种植面积2千公顷,减少16.1%;蔬菜种植面积18.2千公顷,增长0.3%。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2011-03-07 00:00:0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提要] 全年全省22个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2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区内生产总值833.1亿元,增长22.7%;税收收入86.8亿元,增长17.9%;进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增长36.0%;引进国内资金471.8亿元,增长141.9%。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1年2月24日2010年,是山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年全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4亿元,增长9.1%。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48.3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4.1亿元,增长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5.5亿元,增长18.4%;房地产业增加值192.0亿元,增长5.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385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900美元。

图1 “十一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56.8%和3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70.3%和26.7%。

长治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治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治市统计局2013年3月11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宜”城市建设,锐意进取,克难奋进,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主要指标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894.9亿元,增长1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4%;第三产业增加值380.2亿元,增长9.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13.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523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261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02.1亿元,增长18.2%。

一般预算收入133.5亿元,增长27.9%。

税收收入75.7亿元,增长11.9%,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66.3亿元,增长11.4%。

一般预算支出201.8亿元,增长14.7%。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0%,教育支出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2.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3.5%,节能环保支出下降30.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7.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4%。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单位:%指标涨幅居民消费价格 2.4食品 3.9烟酒及用品 1.2衣着 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1交通和通信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7居住 1.3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2011年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治市统计局(2012年3月7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全国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目标,着力转型跨越,推进“四化”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827.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4:65.4:30.2调整为4.0:67.9:28.1。

人均生产总值3642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640美元),增长14.9%。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一般预算收入104.4亿元,增长34.0%。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76.1亿元,增长29.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2.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3.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5%,教育支出增长16.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5.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1%。

表1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8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油料种植面积1.8千公顷,减少10.9%;棉花种植面积0.08千公顷,增长23.5%;蔬菜种植面积19.6千公顷,增长7.8%。

全年粮食产量148.5万吨,比上年增产10.0%。

其中,夏粮5.1万吨,增产3.9%;秋粮143.4万吨,增产10.2%。

油料产量0.29万吨,减产3.7%。

蔬菜产量93.5万吨,增产15.0%。

长治市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简析

长治市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简析

长治市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简析一、电耗增长与全市能耗增长的关系电力由于自身的高效、便利、优质特点,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动力源,其消费占我市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达30%以上,因而用电量的快速上升直接拉动我市能耗的同比增长。

图1:全市2010年至2011年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和规上能耗动态图以工业用电量与规上工业企业能耗同比幅度为例,从图1可以看出,我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幅从2010年年初开始整体呈逐步下滑态势,直跌至2011年1季度末的11.50%,随后开始反弹,直升至今年3季度的15.95%。

结合同时期我市规上工业企业能耗的同比变动幅度可以看出,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电耗的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全市能耗的增长趋势。

二、1-10月份全市电力消费特点(一)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稳定增长,当月环比正增长1-10月份,我市累计用电量110.92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5%,从三季度开始,同比增长幅度基本稳定在16%左右。

其中,10月份用电1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0%,环比增长2.33%。

图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幅度一览图(二)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大、增速高1-10月份,全市第二产业累计用电96.5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比重高达86.99%,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的比重分别仅为0.83%、4.88%和7.29%;第二产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16.09%,增速高出三产9.93个百分点。

二产中,工业累计用电9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9%,其中重工业累计用电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1%,轻工业累计用电2.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3%。

(三)高耗能行业是拉动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1-10月份,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用电84.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3%,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高达76.44%,比重比同期下降0.90个百分点,对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达78.06%,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16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市人民在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全市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复苏向好势头,高点起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实现“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全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九大“亮点”:一是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物价实现温和上涨。

二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指数上升,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三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加快。

四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五是消费市场稳定繁荣,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六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

七是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居环境继续向好。

八是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福利事业不断完善。

九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长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从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看: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物价实现温和上涨。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百亿大关,达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总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二,增速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4.5:62.8:32.7调整为4.4:65.4:30.2。

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96%、71.26%和25.78%。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物价依然保持了较低的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呈四升四降格局。

其中食品上涨7.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3%,烟酒及用品上涨2.4%,居住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4%,衣着及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1.3%。

二、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指数上升,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98亿元,增长11.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9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全省排名第二,速度第十一。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农业支出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22.3%、17.3%、28.4%。

工业经济效益加快提升。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28,比上年提高17.43个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

实现利税208.45亿元,增长44.2%,其中实现利润121.14亿元,增长62.1%。

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人,比上年下降3.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025人,比上年下降93.24%。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起,比上年下降6.44%,三、从生产运行情况看: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加快。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应对异常天气影响,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2.7%。

其中,夏粮产量0.49亿公斤,下降30.7%;秋粮13.81亿公斤,增长26.1%。

蔬菜生产扭转下降趋势,呈现小幅增长,全年产量8.13亿公斤,增长2.2%。

肉类产量增长较快,全年肉类产量0.66亿公斤,增长10.6%。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0.6亿公斤,增长11.1%。

工业生产持续加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2.9亿元,增长19.2%,增速比上年加快7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28.4%;股份制企业增长1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0.6%。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8.7%,轻工业增长59.1%。

分产量看,原煤8742.4万吨,增长17.2%、焦炭下降3.8%、生铁增长26.7%、钢材增长18.7%、发电量增长1.45%、水泥下降7.8%。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6.4%,增长2.4%。

四、从投资和城市建设方面看: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

投资增速高位运行。

2010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亿元,全省排名第三,比上年增长26.5%,排名第二。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4亿元,增长2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44.5%。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

房地产稳中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8亿元,增长23.6%,比上年回落25.2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年末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0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区有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

燃气普及率8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区集中供热面积由上年的1854万平方米提高到25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17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7万平方米。

市区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全年污水处理量5520万吨。

生活垃圾年清运量18.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五、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看:消费市场稳定繁荣,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消费市场稳定繁荣。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2亿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20.3%。

按行业分,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3%;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2.5亿元,增长19.1%。

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零售额71.9亿元,增长20.9%。

热点消费快速增长。

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96.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3%,石油制品类增长35.5%,家具类增长3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4%。

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37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2%。

其中,出口4297万美元,增长77.8%;进口32911万美元,增长29%。

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4248万美元,增长79.2%,加工贸易出口49万美元,增长28.9。

机电产品出口901万美元,增长50.4%。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0612.1万美元,增长25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892.6万美元,增长27%。

六、从旅游、交通和通讯业看: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

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8.98万人次,增长18.1%,国内旅游总收入88.77亿元,增长19.1%。

全年入境人数8.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旅游外汇收入1644.75万美元,增长20.2%。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

2010年全市民航客运量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5%,旅客周转量34877万人公里,货邮运输量2100吨,货邮周转量187.32万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437.92万吨公里。

公路客运量3431.5万人,比上年增长4.6%,旅客周转量22.75亿人公里;货运量5437.37万吨,比上年增长4.2%,货物周转量76.56亿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24万辆,增长12.3%,其中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9.12万辆,增长16.5%。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260.11万户,比上年增长6.1%。

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9.95万户,比上年增长24.9%。

七、从人民生活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人居环境继续向好。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8.4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4.47万人,减少0.5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3.53万人,增加1.7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41万人,增加1.71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2.7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工薪收入增长7.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增长11.7%。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3.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0.8%,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6.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6.5平方米。

人居环境继续向好。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356天,比上年增加2天,占全年天数的97.5%。

全市达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比例47.8%。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八、从社会保障方面看: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福利事业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2010年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25万人,比上年增加6.84万人。

其中职工30.87万人,离退休人员9.38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64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5.45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9210人。

福利事业不断完善。

2010年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62所,床位11340张,收养各类人员6494人。

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2处。

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185.2万元。

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77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5903人。

九、从社会事业方面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长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0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770件,比上年增长15.4%。

全年全市科学技术成果118项,其中有46项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比上年增加8项。

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5项,增长2.3%;成交金额22936万元,增长10.4%。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市有独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12596人,在校大学生37218人,毕业学生11499人。

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7所,全年招生15285人。

全市普通中学232所。

全年高中招生28719人,初中招生50813人。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28万册,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954卷。

全市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31%和97.18%,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0.26万户,其中接收数字信号用户12.22万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