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投料活性污泥法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三、活性污泥指标(1)Fra bibliotek泥沉降比(SV) 指一定量的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 污泥沉降比( ) 污泥沉降比 后,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用百分数表示), 即 混合液经30 min 静置沉淀后的污泥体积 污泥沉降比(SV ) =
混合液体积
通常,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正常范围为15%~30%。 (2)污泥浓度 指1升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常表示为 污泥浓度 MLSS)或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重量,单位为 g/L或mg/L。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地反映混合液中所 含微生物的浓度。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 MLSS浓度在2~6g/L之间,多为3~4g/L。
3.活性污泥法特征 1)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器 2)曝气池内混合是一个三相混合系统:液相-固相-气相 3)传质过程:气相中 O2→液相中DO→进入微生物体内 (固相)液相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固相)所吸收降 解→降解产物返回空气相(CO2)和液相(H2O) 4)物质转化过程:有机物降解→活性污泥增长 5)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足够数量的活性污 泥。污泥回流后,净增值的细胞物质将作为剩余污泥 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2)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附了 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 类物质,使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采取的措施有: 采取的措施有: ①控制曝气量,保持溶解氧1~4mg/L。②调整pH值。 ③适量投加含N、P化合物,使BOD5:N:P=100:5:1。 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铁盐凝聚剂、有机阳离子絮凝 剂、硅藻土、黄泥等惰性物质以及杀菌剂等)。 ⑤调整污泥负荷,通常用处理后水稀释进水。 ⑥短期内间歇曝气(闷曝)。
2、污泥上浮
原因:(1)污泥被破碎,沉速减小而不能下沉 原因 (2)污泥颗粒挟带气体或油滴,密度减小而上浮 (3)曝气量过小,池底污泥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 体,促使污泥上浮。 (4)曝气时间长或曝气量大时,在沉淀池中可能由 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2或NH3,而使污泥上浮。 (5)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时,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6)废水温度较高时,在沉淀池中形成温差异重流 导致污泥无法下沉。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池:反应主体②⼆沉池: 1)进⾏泥⽔分离,保证出⽔⽔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改变曝⽓池的运⾏⼯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

⑤供氧系统:提供⾜够的溶解氧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的基本条件是:①废⽔中含有⾜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②混合液含有⾜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有毒有害的物质流⼊。

⼆、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物絮凝体”:颜⾊:褐⾊、(⼟)黄⾊、铁红⾊;⽓味:泥⼟味(城市污⽔);⽐重:略⼤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表⾯积:20~100cm2/ml。

②⽣化性能:1) 活性污泥的含⽔率:99.2~99.8%;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a)、微⽣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吸附的原废⽔中难于⽣物降解的有机物(Mi)、⽆机物质(M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物:①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杆菌属等;基本特征:1) 绝⼤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3) 具有较⾼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其它微⽣物------原⽣动物、后⽣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约为103个/ml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g/m3②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ixed Volatile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VSS = Ma + Me + Mi;在条件⼀定时,MLVSS/MLSS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般是0.75~0.85③污泥沉降⽐(SV)(Sludge Volume):是指将曝⽓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般以%表⽰;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正常数值为20~30%。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在污泥中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曝气、初沉、曝气、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废水需要经过网格筛、沉砂池等设备去除大颗粒杂物和固体颗粒。

接下来是曝气阶段,将预处理后的水泵送至曝气槽内,通过曝气设备向水中通入空气或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在氧气的作用下,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随后是初沉阶段,将曝气槽内的废水送至初沉池中,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让悬浮固体和一部分生物污泥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浆和清水两部分。

清水继续流向下一个曝气池进行处理,而污泥浆则定期进行排出和回流处理。

接下来是再次曝气阶段,将初沉后的水再次送进曝气池,经过曝气处理后,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得到更进一步的去除。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将再次曝气后的水进行最后的处理和消毒,以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通过不断的曝气和微生物降解,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有效去除,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该工艺流程简单易行,且效果稳定,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活性污泥法基本上是人工强化天然水的自净化。

它可以去除污水和悬浮固体以及其他可被活性污泥吸附的物质中溶解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具有对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

由于其广泛的性质,灵活的操作方式和良好的可控性,已成为生物处理方法的主体。

1 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而成的絮状污泥颗粒。

具有较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

由于其生化活性,被称为活性污泥。

泥浆。

活性污泥的性状:从表面上看,活性污泥就像明矾花絮颗粒,又称生物絮体。

絮体直径为0.0 2-0.2mm,站立时可立即凝结成较大的天鹅绒颗粒并下沉。

活性污泥的颜色因污水的水质而异,一般为黄或茶棕色,供氧不足或无氧状态时为黑色,供氧量过大时为灰白色,含少量酸性、微土壤气味和带有霉变气味。

活性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9%以上。

活性污泥的比重随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

曝气池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002-1.003,回流污泥的相对密度为1.004-1.006。

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 cm2/mL。

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小于1%,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其组成比根据未加工污水的性质而变化。

有机成分主要是居住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还包括一些惰性“难降解有机物”,其被进水污水中的细菌摄取和利用,以及微生物自氧化的残留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是以好氧菌为主的混合类群。

其他微生物包括酵母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正常活性污泥的细菌含量一般为107-108/ml,原生动物的细菌含量约为100/ml。

在活性污泥微生物中,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和细菌为食。

它们形成食物链,形成生态平衡的生物种群。

活性污泥菌多以细菌胶束的形式存在,游离较少,使细菌具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

游离细菌不易沉淀,但可以通过原生动物进行捕食,因此沉淀池的出水更清晰。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悬浮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有机物及氮、磷等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操作细节等内容。

1.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1.1 进水与原水处理在进水处理阶段,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包括格栅、除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杂质,除砂池用于去除砂石等重颗粒物,调节池用于平稳进水水质。

1.2 好氧池反应进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好氧池中进行反应。

好氧池中注入空气氧化剂,提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气,同时通过搅拌设备保持好氧池内悬浮固体的悬浮状态,促进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

1.3 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好氧池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再经过搅拌沉淀设备,使颗粒沉降到污泥底部。

1.4 污泥回流与剩余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过泵回流到好氧池中,以提供更多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

剩余污泥则通过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固体污泥和液体污泥两部分。

1.5 出水与后处理经过好氧池、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污泥回流等处理过程后,出水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得到去除,水质得到改善。

出水可以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2.设备选型2.1 格栅格栅根据进水量和杂质粒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格栅有机械格栅、静态格栅等。

2.2 好氧池好氧池一般采用圆形或长方形混合液空间,需要考虑进水量、氧气供应、搅拌设备等参数。

2.3 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可选择在一个池内进行投加和沉淀,也可选择在两个独立池内进行。

搅拌设备可以采用搅拌机、搅拌器等。

2.4 泵与回流系统回流污泥需要泵进行输送,泵的类型和规格需根据泵送距离、泵送高度、污泥浓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

2.5 污泥处理设备根据污泥量和脱水要求选择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污泥的脱水处理。

2.6 消毒设备如果出水需要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可选择紫外线消毒设备、臭氧消毒设备等。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有较长历史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系统,在长期的工程实践过程中,根据水质的变化、微生物代谢活性的特点和运行管理、技术经济及排放要求等方面的情况,又发展成为多种运行方式和池型。

其中按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普通曝气法、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吸附再生法(即生物接触稳定法)、高速率曝气法等。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又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曝气池表面呈长方形,在曝气和水力条件的推动下,曝气池中的水流均匀地推进流动,废水从池首端进入,从池尾端流出,前段液流与后段液流不发生混合。

其工艺流程图见图2-5-18所示。

在曝气过程中,从池首至池尾,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反应速度是变化的,F/M值也是不断变化的,微生物群的量和质不断地变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稳定作用不断地变化,其沉降-浓缩性能也不断地变化。

推流式曝气的特点是:①废水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②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③对废水的处理方式较灵活。

但推流式曝气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沿池长均匀供氧,会出现池首曝气不足,池尾供气过量的现象,增加动力费用。

推流式曝气池一般建成廊道型,根据所需长度,可建成单廊道、二鹿道或多廊道(见图2-5-18)。

廊道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5:1,以避免短路。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推流式曝气池的各项设计参数的参考值大体如下:BOD负荷(Ns)0.2~0.4kgBOD5/(kgMLSS.d)容积负荷(Nv)0.3~0.6kgBOD5/(m3.d)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r、ts)5~15d;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1500~35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1200~2500mg/L;污泥回流比(R)25%~50%;曝气时间(t)4~8h;BOD5去除率85%~95%。

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是废水进入曝气池后与池中原有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因此池内混合液的组成、F/M值、微生物群的量和质是完全均匀一致的。

活性污泥法讲义

活性污泥法讲义

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环境 因素之一。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不 同,因此,在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需要 控制适宜的pH值范围,以满足不同微生物 的生长需求。
微生物因素
微生物种类
活性污泥法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不同种类的微生 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不同,因此,在活性 污泥法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微生物种类的 选择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进行代谢,将有机物 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得到增殖。
沉淀分离阶段
泥水分离
在沉淀池中,活性污泥与清水进行分 离,上清液作为净化后的出水排出, 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应池。
污泥回流
为了保持生物反应池中的微生物数量, 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应池, 以保证生物反应阶段的稳定运行。
活性污泥法讲义
目录
• 活性污泥法概述 •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 • 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 •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与案例 • 活性污泥法的改进与优化 • 活性污泥法的挑战与前景
01 活性污泥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 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方法。
特点
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适用于 处理多种类型的废水,且工艺成熟稳 定。
运行成本
分析活性污泥法日常运行中的费用,如电费、人工费、 药剂费等。
环境效益
评估活性污泥法对环境改善的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 经济效益。
06 活性污泥法的挑战与前景
活性污泥法的挑战
高能耗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需要大量的 能源,特别是在污泥的脱水、
干燥和焚烧等环节。
污泥处理难度大

活性污泥法介绍

活性污泥法介绍

局限性
能耗较高
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混合、沉淀等过程需要消耗 大量能源,增加了运行成本。
对温度和pH值有要求
活性污泥法的最佳运行温度和pH值范围有限, 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ABCD
对有毒物质敏感
活性污泥法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少量有毒物质 可能导致活性污泥死亡或性能下降。
占地面积较大
活性污泥法需要较大的构筑物和沉淀池,占地面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资源化利用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反应器结构和加 强过程控制,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 ,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将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进行回 收利用,如制作肥料、生物质能等,实现 资源循环利用。
低碳环保
智能化控制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监 测和监管。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实现对活性污泥法的智能化控制,提 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活性污泥法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种群与代谢机制 深入研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 群结构、代谢机制及其与环境因 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优化工艺 提供理论支持。
过程控制与智能化 研究活性污泥法的智能化控制策 略,开发高效的过程控制算法和 监测技术,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有机物降解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氧气供应
通过曝气设备向池内提供 足够的溶解氧,支持微生 物的呼吸作用。
沉淀池
泥水分离
出水排放
通过沉淀作用将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 水分离,使出水清澈。
经过沉淀后的清洁水可进行排放或再 利用。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工艺原理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一)形态: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

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四个阶段: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2.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系统的调试需要有详细的培菌计划与培菌控制。

进水没有规律、间隔进水时,会对微生物生长形成冲击,提倡保证连续进水。

进水浓度变化也会对微生物造成冲击,使培菌效果降低,进水的有机物量要与微生物数量相协调,过高的有机物浓度对刚接种的活性污泥有很强抑制作用,表现为活性污泥多量死亡。

微生物接种或自培菌初期微生物量不多,实际消耗量少,会出现营养剂投加量过多,易出现藻类。

接种培菌优点是耗时短,能耗少。

缺点是菌种的适应性,形成优势菌需要时间,对去除率和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影响。

同时会有非正常菌种存在,特别是难以有效去除的丝状菌。

需要对接种污泥进行镜检观察,确保接种污泥无异常状况。

显微镜是绝对不能看到在菌胶团内存在丝状菌的,即使是少量丝状菌。

另要观察菌胶团的松散程度,过于细小松散的菌胶团不能适应新环境,极易死亡,污泥内存在较多惰性物质或污泥发生老化等不正常的低效活性污泥。

方法: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或者脱水后污泥通过水泵或直接倾入生化池,再经一系列的培菌步骤。

(1)直接拿临近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时,由于其脱离运行环境,中断了食物链和供氧源,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运抵。

回流污泥一般是池内污泥浓度的1-2倍。

常以食微比作为投加接种污泥量的计算依据,通常控制在5-10。

培菌初期,无处理效率要求的情况下,微生物增长对各控制参数的要求是相对较宽的。

所以培菌的关键是运行参数的控制,因为微生物会以倍数增长繁殖。

食微比=(进水量×有机物含量)/(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浓度)(2)投加脱水泥饼时,方便但有效成分不高,活性差,接种后培菌速度低于直接接种回流污泥的速度。

由于来自初沉池和沉砂池的无机颗粒很多,对培菌不利,泥饼中的活性污泥部分存在干污泥中,易失去活性或处于休眠状态,接种后要第一时间激活休眠的微生物。

投入量与回流污泥投加量相当,有效成分的判断主要通过确认无机颗粒的流入量和活性污泥流入量之比决定,也可同过显微镜观察泥饼结构,将泥饼溶解后进行显微观察,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的成分数量所占比重,能观察超过5%即为合格接种泥饼。

活性污泥法介绍

活性污泥法介绍

活性污泥法介绍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不论是哪一种,活性污泥都是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

这样的共生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很多的污染物,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见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污水在经过初步沉淀去除各种大块颗粒之后送到好氧反应池,在池中通过曝气或搅拌供给氧气。

在活性污泥法中,经处理后排出的水中的大部分活性污泥被沉淀下来返回反应池,这样可以维持很高的微生物密度和活性。

当污水停留在好氧反应池期间,一部分有机物被处理成无机物,即矿化;另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细胞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中,严重影响处理效果的是污泥的沉降性能。

如果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由于丝状细菌和真菌的过分繁殖将导致活性污泥膨胀。

虽然活性污泥的膨胀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在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的比值较高,水中溶解的氧气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容易产生。

为维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应当避免发生污泥膨胀,因此在活性污泥法中要严格控制进入系统废水的C:N和C:P的比值,并维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这样才能维持良好运行状态。

产生的活性污泥除一部分回流利用外,其它多余的则需要另外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厌氧消化、填埋或干燥。

干燥后的处理物可以用作农业肥料。

活性污泥法是一个连续的处理过程,因而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而实现监控自动化。

此外,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效率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作较大的调整,因而可用于处理流速及浓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污水。

活性污泥法被广泛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活性污泥法操作规程

活性污泥法操作规程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与管理一、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的培养是指曝气池中造成足够数量,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驯化是指使微生物具有特定的处理能力。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是根据微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原则进行的。

通常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需具备以下因素:1、微生物的接种(菌种);2、适合的培养基;3、适合的培养条件。

在污水实际运转的培菌驯化中,通常以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菌种;以待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粪便水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为培养基;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有机物浓度、溶解氧等为营养的条件。

营养活性污泥通常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向曝气池内投加一定量的活性污泥菌种(菌种数量应不小于曝气池容积的1/10),而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由所需处理的废水与生活水组成的混合液,外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后充满曝气池。

一般混合液BOD5200~300mg/L,COD Cr300~500mg/L,NH3—N 30mg/L左右,PH6~8,水温20~30℃。

当混合液配好后,开车进行曝气,当溶解氧达到3~3.5mg/L时,停止曝气。

让混合液静止沉淀数小时后,排放上清液约占曝气池容积的1/10,然后经曝气池内补加等量与原营养液相同的废水,重新进行曝气。

如此反复循环操作,使曝气池污泥体积达到15﹪左右,污泥浓度2克/升时,可适当加大排水量和进水量,并开始回流污泥(约占进水量的三倍),如此周而重复运行若干时间,当污泥沉降比约30﹪,污泥浓度达到3~5克/升处理能力接近设计能力时,标志着活性污泥法培菌训化结束,污水处理进入正常运行。

整个培菌训化进程一般需要20~30天。

在培菌训化过程中,活性污泥培菌及训化过程中有如下演变过程:(1)在培菌初期,当曝气池运行时,取曝气池混合液放入量筒中,可看到大量极微小悬浮物体,沉降很慢,上清液浑浊不清,透明度极差,污泥体积2﹪左右,在显微镜大量微小微生物,如鞭毛虫、滴虫、豆形虫等游泳型原生动物;(2)待一个星期,污泥体积5~10﹪时,污泥沉降速度极快,上清液清澈,显微镜下可看到较多菌胶团和大量鞭毛虫、豆形虫、草覆虫等游泳型原生动物和少量钟虫等固着型原生动物,并且已有一定的处理效果,此时活性污泥基本形成并处于增长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混凝剂的种类与选用及投配量
• 混凝剂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无机化学药剂及高分 子有机合成絮凝剂。在投药活性污泥系统中最常用 的为硫酸铝Al2(SO4)3及三氯化铁(FeCl3),次之则 为石灰(CaO)等。 • 混凝剂投加量对除磷、改善污泥沉降性和脱水性以 及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有重要影响。一般都应经 过实验室试验(batch test)来确定投加量,并经 生产实践验证。应控制Al与P摩尔比≥2.0,Fe与P 摩尔比≥2.0。通常废水中含1mgP需0.87mgAl3+离 子,或1.8mgFe3+离子,1mgAl3+能生成 2.9mgAl(0H)3 或1.9mgFe(0H)3。这些数据可在计 算时参考使用。
• ⑸投加载体能防止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反应器的 生物浓度及出水水质不像传统活性污泥法对二沉池工况那样具有较大 敏感性与依赖性。
• ⑹系统内悬浮型生物相的吸氧速率有所降低。 • ⑺延长了系统内微生物的滞留时间,即污泥龄得到延长,有助于硝化 反应及氨氮的去除率。
18
带来的两个关键的改进
有机负荷还不够高,一般仅1kgCOD/(m3· d); 池容大,占地面积大,基本建设费用高; 曝气池中生物量还是比较低的; 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无论是进水水量或水质 的波动)较弱; 易出现污泥膨胀,受其影响的废水处理厂占 20%~30%或更多; 剩余污泥产生量大; 能耗高,运行管理费也高; 对废水中的氮、磷去除能力低; 运行管理也较复杂。
17
• ⑵载体投加量与载体上的附着生物量有紧密关系。载体投加量越大, 系统中附着生物量越高,但单个载体附着生物量则下降。
• ⑶有机负荷对两种生物相浓度影响颇大。有机负荷增高,系统内总附 着型生物量及单位载体上附着的生物量均增加,而悬浮相生物则相对 减少。 • ⑷改变了系统内基质的分配及传质状况,附着型生物与悬浮型生物的 传质与生物降解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 载体投加法的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能力显 著提高,抗冲击负荷(水量、水质的波动) 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 载体投加法不仅能应用于新的废水处理厂 的建设,而且也适宜于老废水处理厂的扩 建改造,工程量小,投资省,却能大大扩 展处理能力。
19
工程应用实例
• 多孔悬浮泡沫块载体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以 Linpor工艺最为成熟,应用甚广; • 此外,芬兰的Valmet公司也开发、应用了此类技 术,其填料的比表面积高达380m2/(m3填料)。填 料由特殊塑料制成,使用寿命为20年,不需更换, 不需反冲洗,具有明显优越性。
3 2 Al2 (SO4 ) 3 2PO4 2 AlPO4 3SO4
3 FeCl3 PO4 FePO4 3Cl
由于废水中含一定量碱度(一般为100~150mg/L),于是:
2 Al2 ( SO4 ) 3 6( HCO3 ) 2 Al(OH ) 3 3SO4 6CO2
3
• 因此,旨在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的科学研究大 量开展,而投料活性污泥法是改革传统活性 污泥法以提高其净化能力的措施之一,由于 该方法简易可行,既可施行于新建废水处理 厂,又极易推行于老的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 改造,故颇受同行们的青睐。概括起来,投 料活性污泥法拟克服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若干 不足之处。
4
7
注意一点的是
• 在研发过程中,有的将填装纤维填料或其他填料的 如今名为“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池”的工艺也划归为 投料活性污泥工艺,这是不恰当的。因生物接触氧 化反应池以生物膜(固着型微生物)作为生物净化 的主要机制,填料也是固置的,而投料活性污泥法 以悬浮型活性污泥为生物净化的主要机制,故两者 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混淆。
•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曾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 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工艺,采用聚氨酯泡沫载体, 技术参数如下:密度20~30kg/m3,孔隙率90%,尺 寸5mm×5mm×5mm,孔径1~1.5mm,另一尺寸 15mm×15mm×15mm,以资相比较。试验时投加不同 量的载体进行对比,考察总生物量及附着相生物浓 度。
FeCl3 3HCO3 Fe(OH ) 3 3Cl 3CO2
• 因此,投加混凝剂是增强脱磷的重要对策之一。过程中生成的不 溶性磷酸盐随Al(OH)3或Fe(OH)3絮凝体一起沉降去除。
22
处理工艺
• 混凝剂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的位置,对处理 过程及处理效率有重要影响作用,见图
11
Linpor工艺
• Linpor工艺是德国Linde公司的M.R.Morper(又说是 A.G.Linde)研究开发出的活性污泥法改进工艺,它 与Captor工艺有相似之处,采用多孔悬浮泡沫块作 为载体。该工艺按其不同功能可分为: 1.Linpor工艺,又分为Linpor-C工艺、Linpor-C/N工 艺和Linpor-N工艺; 2.Lindox工艺(多段纯氧曝气生物反应器工艺); ran工艺(厌氧固定床循环反应器工艺); 4.Metex工艺(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工 艺)。
23
5种可能的投加位置
⑴在初沉池出水,回流污泥流入之前; ⑵在初沉池出水,回流污泥流入之后; ⑶在初沉池出水流入曝气池内附近的地方; ⑷在曝气池流出口附近; ⑸在曝气池出水流入终沉池的明渠中。 混凝剂的种类与最适宜添加的位置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硫酸 铝的最适宜投加位置为曝气池的流出口附近(4),而三氯化 铁则在初沉池流入曝气池内的附近地方(3)。这是因为硫酸 铝投入曝气池入口附近,对磷的吸收较其他处更为有利。选择 合适的位置投加混凝剂,要考虑形成的絮体不致被破坏而使出 水浑浊,同时合适的位置也能使混凝剂投药量节省,而功效显 著。
改进的方向
1. 使出水水质更好,包括BOD5、SS及N、 P的去除,要求活性污泥法净化能力更强、 更全面; 2. 使其运行更加稳定、可靠,防止污泥膨胀 或污泥上浮等现象的出现,使运行操作更 简便可行; 3. 降低能耗,节省运行管理费用; 4. 降低污泥的产生量,改善污泥性质,改善 其脱水性能,简化污泥的后续处理。
6
投加填料的种类
1. 投加多孔悬浮载体,如聚氨酯泡沫块。利用大量具有一 定尺寸、孔隙率较大的多孔泡沫块作为生物载体,用筛 网将泡沫块截留在曝气池中。 2. 投加絮凝剂及助凝剂。又可分为无机化学絮凝剂、合成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微生物絮凝剂三种。其中使用较多 的为三氯化铁(FeCl3)、硫化铝(Al2(SO4)3,次之为石 灰(CaO)。近年来开发的微生物絮凝剂显示了其独特功 能,与活性污泥系统组成具有特殊絮凝性能的活性污泥 系统。 3. 投加各类小的固体介质,诸如粉末活性炭(PAC)、陶粒、 黏土、粉煤灰、焦炭等。
9
发展与分类
• 从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开发了三种比较 成熟的多孔悬浮载体系统。 • Captor工艺; • Linpor工艺; • 多孔球形载体工艺。
10
Captor工艺
• 该工艺由英国B.Atkinson等人(曼彻斯特科技研究所)于 1979年开始研究,英国Simon-Hartley公司及美国 Ashbrook-Simon-Hartley公司实行生产化。 • 该工艺采用的载体为多孔泡沫块,含孔隙尺寸850μm,向 曝所池投加量约20000~70000个/m3,约占曝气池体积的 15%~75%,每个泡沫块的生物量可达100~150mg,池内附 着型微生物浓度可达7~9g/L。运行过程中不断将泡沫块利 用空气提升至专用设备,用压力滚筒挤压泡沫块,将过量 污泥挤出并排出系统,故不必设二沉地池与污泥回流系统。 • 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Captor系统并不十分成功,出水中 SS含量高,SS及BOD5去除率不高,一般不能达到预期出水水 质要求,除非后置砂滤装置,方可以提高出水水质。
第八讲 改良的活性污泥法 -投料活性污泥法
1
一、概述
•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废水 处理工艺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强,出水水质 优良等特点。但是多年来实践证明,传统的 活性污泥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除了基本建 设费用高及能耗高的缺点外,在工艺技术上 也有许多需要改进和革新之处:
2
1. 2. 3. 4. 5. 6. 7. 8. 9.
• 除清华大学外,还有其它环保公司采用多孔塑料球, 内空填充塑料细条缠绕体,以增加附着相生物浓度。 曾在小型废水厂及旧厂改造时应用。
16
工艺特点与运行特点
•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多孔悬浮载体能使活 性污泥法工艺性状大大改善,具体表现于以下诸方面:
• ⑴投加多孔悬浮载体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内的总生 物量和附着相生物浓度,与此同时悬浮相生物浓度相对降 低。 • Linpor工艺池内生物量状况是:附着于多孔悬浮载体的生 物浓度高达10~18 g/L,最大曾达30 g/L,悬浮相生物浓 度为4~7g/L,池内总生物量大大增加,这样改变了系统内 微生物的存在方式,附着型生长的微生物的大量出现,使 生物相系统有着巨大变化。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较易孳生 的丝状菌可被载体吸附于其孔隙内或表面,载体的孔隙及 其表面的粗糙状况决定了其对丝状菌的捕获能力。这样, 既能发挥丝状菌的强大净化能力,又能控制污泥膨胀及污 泥上浮、流失给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
• 其次,好氧生物流化床虽也填装有细小固体颗粒介 质,其本质上仍属于生物膜法,不能归属于投料活 性污泥法。
8
二、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
• 工艺原理 • 向曝气池中投加数量众多的多孔泡沫块(或球),使其在曝 气池体积约15%~50%,有的甚至达75%。这些多孔泡沫块为 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可供栖息的表面积,在较短时 间里许多微生物就附着于其表面及孔隙中。有的泡沫块的生 物量可达100~150mg/块,使池内生物量大为增加。 • 据资料介绍,附着于多孔塑料泡沫块的生物量可达10~ 18g/L,最大达30 g/L;呈悬浮状的生物量达4~7g/L。由于 泡沫块仅占部分曝气池的体积,故整个系统仍属活性污泥法 系统。由于系统内总的生物量剧增,因此,改变了系统内的 微生物种类、存在方式及基质的分配与传质方式,大大提高 了耐受负荷的能力,提高了净化效率,延长了污泥龄,完善 了净化过程,使出水水质变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