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管理工作的启示-精选文档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管理工作的启示“无为而治”思想以“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哲理阐释了道家思想的至高境界,在当代同样蕴含着其至高至深的领导学智慧。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把“无为”思想推陈出新,挖掘“无为”思想的领导学价值,对于丰富中国特色领导科学,提升领导素养和领导艺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无为而治”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论述出自老子。
老子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等。
作为政治哲学上的“无为”名词,它完全是被作为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而提出来的。
“无为”,主要是针对并要求统治者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反对实行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
由此可见,“无为”思想的主旨在于“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为方法和手段,达到“无不为”之目的。
老子的领导学意义上的“无为”主要是从领导方法的角度加以说明的[2]。
作为领导工作方法,老子通篇主张少扰民,扩大自我发展空间;多求真,不要违背规律而妄为;少专断,营造其乐融融之氛围。
二、“无为而治”与现代领导管理工作领导艺术是确定工作方针、工作策略、工作中心、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的技能,它既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在领导工作中,这个“熟”就是领导经验,这个“巧”就是领导艺术。
它必然地具有艺术的某些共性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形象性,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是情感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是创造性。
而学习领导艺术,最根本的要求是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领导者。
领导艺术应该提倡“法无定法”,它的最高境界同样是“无法而法”。
也就是说,我们的领导工作必须支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不同的领导对象和工作情况来确定我们的具体领导方法; 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来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领导方法,实施创造性领导。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内涵、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内涵庄子的无为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以无为而治。
庄子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人们应该以守为主,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而无为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管理注重高效率和高效能,但有时候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反而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庄子的无为思想在现代管理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1. 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庄子的无为思想要求管理者转变角色,不再是过度干预和控制的执行者,而是要成为组织中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管理者应该以守为主,顺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不要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这样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2. 弹性管理庄子的无为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的变化,现代管理中也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者应该具备弹性和适应性,不要僵化地坚持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
在面对变化时,管理者应该及时调整策略,适应新的环境,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3. 鼓励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庄子的无为思想认为,过度的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而无为则能够激发事物的自发性和创造力。
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应该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员工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庄子的无为思想给现代管理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1. 尊重自然规律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顺应环境的变化。
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而是要以守为主,顺应自然的变化。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弹性管理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具备弹性和适应性。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3 提出了管理 的方式 。 . 老子提出:” 我无为而 民自化 . 我好静
行事 .不违背 自然去追 求个人 的私利 .不违背 民意 ,这样反 而能 而民 自正 .我无事而民 自富 ,我无欲而民 自朴。 (老子 ) ”《 )二十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里老子对管理主体提 出了要 求,管理主 五章 )深受道家 ” 无为”思想影响的苟子指出 :“ 仁者之行道也 . ‘ 体要 “ 无为、谦 退、守柔”才能做 到无为而治 。 那 么什么是 无为也 ;圣人之行道也 .无强也 。 ”即是说 ,要 求管理者 “ 行道” “ 无为而 治”呢7道家认 为人道来源于天道 , 而 时既不要 随心所欲地去做 ( 无为” ,也不 要脱 离客观实 际勉强 )
为” ,是 一 种 独 到 的 、 有 深刻 意 蕴 的 “ .即 《 子 》 第 六十 为” 老
括 电 子邮 件 、文档 管理 与工 作 流应 用等 几 大部 分 .它 为人 们 提 供 了信 息共 享 、业务 流 转 的基 础 通讯 设 施 。 这 意味 着 一 种高 效 的 协
同工 作 手 段 和企 业 战略 的解 决 方 案 。
”” 无不为” ,即 ” 无为而 化 电 力环 保 工程 总 承 包企 业 不 应 仅在 低层 次上 参 与 竞争 而 必 人 之道 为而不争。 无为”的 目的是 ”
须根 据外 部 环 境发 展 趋 势 ,针 对 存 在 的 问题 ,向 国际 化 的经 营 管 无不为” 《 。(老子》第四十八章 )所谓 “ 无为而 无不 为”的意思
预都是不必要的。对于一个 自然的过程来说 ,任何不必要的外在 作用都是强加的 .都是妄为 不但无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反
构造 一 个 安全 、高 效 、 灵 活 的 内部 网和 外 联 网 是企 业 技 术 管 而会破坏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只有不妄 为、顺其 自然 ,让事物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管理理念。
它强调领导者不需要过度干预、干涉员工的工作,而是应该放手让员工自主创新、自我管理。
这种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领导者都意识到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到,过度的干预和干涉只会束缚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而不断给予员工自主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创新和进步。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领导者不再是一味地下达命令和要求,而是成为了员工的导师和指引者。
他们给予员工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同时,领导者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实践中。
比如,领导者可以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让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领导者也可以多鼓励创新和尝试,让员工有机会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效率和成果。
总的来说,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它可以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因此,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能够借鉴这种管理理念,用无为而治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出发,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无为而治的内涵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是指在治理事物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
无为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通过顺应自然的力量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顺从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
二、尊重个体,注重人性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尊重个体,注重人性。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不要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发挥创造力。
同时,庄子也强调人性的重要性,认为人性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顺应人性的需求,而不是剥夺或压抑。
三、平衡与和谐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注重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既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发展。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注重组织内外部的和谐关系,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灵活应变,适应变化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灵活应变,适应变化。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应对能力,能够及时调整策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庄子认为,事物的变化是自然的规律,领导者应该顺应变化,灵活应对,而不是固守旧有的观念和方式。
五、培养领导力,激发潜能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培养领导力,激发潜能。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工作。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影响和激励员工,使他们能够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和创造力。
六、注重长远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注重长远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理念,它在现代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引申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分别是:理性思维、自我放弃和敬畏自然。
通过探讨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说明老子“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理性思维;自我放弃;敬畏自然正文:一、理性思维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干预自然而自然地发展,对于管理来说,就是将思维放到自然的状态下,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引导企业的发展。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即主动思考、自主决策、以结果为导向。
当今社会中,科技更新换代,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企业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迎接未来挑战。
二、自我放弃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拘泥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将其放到自然之中,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低一些,放开马缰,顺伸双手,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管理问题。
这种自我放弃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客观化”管理模式,即理性同情、心理抗压、以自然之道避免矛盾。
当今社会中,企业家们普遍存在傲慢自大、忽视客观现实、拒绝变革等缺点,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告诫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放下身段,谦虚谨慎,才能实现管理的真正价值。
三、敬畏自然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管理者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走,才能在经济、社会和自然上实现和谐发展。
这种敬畏自然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全局指导局部。
当今社会中,污染、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公司、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有其应用价值。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无为”的本意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无为而无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它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向我们昭示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蕴涵着管理者如何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用超脱的手段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标签:无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启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它蕴涵着深刻的管理策略。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一、“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涵时下有不少人对道家“无为”思想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无为”不是道,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真正无为,空悬在万人之上是没有用的。
他们反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是提倡软弱退让、无所作为、对社会人生采取冷漠态度等等,这实在是对老子“无为”思想本意的莫大误解。
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体验、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等多方面去综合领悟“无为”的含义,不难看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道家的“无为”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万物的生成变化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任何外力的参与和干预都是不必要的。
对于一个自然的过程来说,任何不必要的外在作用都是强加的,都是妄为,不但无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反而会破坏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
只有不妄为、顺其自然,让事物自由发展,才是唯一合理的态度。
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是一种独到的、有深刻意蕴的“为”,即《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以清静无事的方式去“事”。
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
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无为而治与当代管理
庄子的无为而治与当代管理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一理念对于当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当代社会,管理者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并取得成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无为而治与当代管理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无为而治的理念庄子认为,无为而治是一种宇宙的自然法则,它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干预的态度。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和运行方式,人类应该顺应这种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
他认为,人类的努力和行动应该基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顺应,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结果和控制。
二、无为而治与当代管理的关系在当代管理中,无为而治的理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管理理论强调控制、计划和干预,而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管理者往往面临着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过度干预和操控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因此,管理者需要学会顺应和适应环境,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
三、无为而治的应用1. 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庄子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这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过于刚性和层级化,而庄子的无为而治提倡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培养自主团队庄子的无为而治强调不干预和不强求的态度,这对于团队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培养自主团队,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样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3. 推崇“宽松管理”庄子的无为而治强调不强求和不过度干预,这对于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管理者应该采取宽松的管理风格,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间。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4. 培养领导者的智慧庄子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这对于领导者的智慧有着重要的启示。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对当今领导与管理工作的启示
・9 ・
பைடு நூலகம்
“ 无为而治” 的管理思想对当今领导与管理工作的启示
任 海 洋
(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 东 淄博 2 5 5 0 4 9 )
摘 要: ‘ ‘ 无为而治” 思想的主要 内容 包含“ 无为” 和“ 无不为” 两方面 内容 , 即做 一切 该做 的事, 同时不该做 的事一件 不做 。 在 政府职能 转变的改革问题 、 城镇化 问题 、 民心工程建设、 “ 网络反 腐” 等 问题 的解决 中有 重要 的启示意义。
关键 词 : 无为 而治 ; 服务 型政府 ; 网络反腐 1政府职能转变中的“ 无为而又无不为” 会建设内容宽广 , 需要党的领导、 政府的参 与, 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 只有全体 ^ 民都参与到其中来 ,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 在政府职能转变 的改革中, 李克强总理强调该放 的权放掉 , 该管的 参与 , 事管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总理指出新政府取消和下放 了 1 3 3 项行 在社会民心工程建设之 中, 要立足当前 和着眼长远搞好规划, 坚持 政审批事项。 简政放权 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 f 生 作用 , 使得行政审 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 科学确定发展 目标和实施步骤 , 促进社会管理方 建立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 全社 批制改革继续推进 , 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陛, 把 由地方实施更有效 式创新的逐步推进。 的审批事项 , 坚决下放给地方。同时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 , 管好该 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 加强 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 依法决策 , 充分调动 管的事。在改革 中切实加强市场监管 ,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 严厉打击 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殴陛和主动性 ,使全社会共 同 社会 民心工程建 政府应转变控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通过 违法违规的行为。 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 , 这其实是“ 无为而治” 思想对政 设 。 府处理其与社会 、 与市场的关系的影响。 财政支出有社会力量去完成, 不仅降低政府运转成本, 减轻了政府压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中,但我们党与政府在遇到阻力时不能明 力, 而 目促进社会力量发展与市场发展。这种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 放暗不放 , 避重就轻 , 更不能搞峦相游戏 , 需要积极“ 无为” 。同样在地方 有限的资源完成更大的服务 , 也使得政府能够精简机构, 从而建设成一 政府职能转变中也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 , 政府与市场的矛盾 , 该管的 个更高效率的政府 ,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老子的“ 无为而治” 思想对党的 事必须管到底 , 科学管理 、 依法行政 , 而且要严管 , 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领导、 政府负责 、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有非 违法必究 ; 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 , 防止出现权力 寻租现象 , 创造一个公 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平正 义 的和谐社 会 环境 。 4“ 网络反腐” 中的“ 无为而治” “ 无为而治” 的思想要求执政者清静, 对于人 民少做干预 , 让人 民发 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 , 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形式 , 即网络监督正在形 挥创造性。执政者因为有权在手 , 常常用权力去干预人民的生活。这种 成。网络反腐的优势在于主体强大、 技术先进 、 成本低廉等作为体制内 干预 , 使得人民不能 自主去做 自己喜欢做的事 , 因而也妨碍甚至损伤了 反腐机制的一种有益补充, 使其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 人 民的 自发性与创造性。“ 无为而治” 思想根本的要义是尽量地给人民 种新型的反腐倡廉模式—一 ‘ 网络反腐” 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引起 的社 自由, 有权者尽量地不x C A. 民做任何多余 的干预 。但是 , 没有—个社会 会舆论效应实现对国家公职机关及各类公职 ^员的监督和对公权力的 中所有人的 自由都是无限的,因此执政者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法律及 约束。这种“ 网络反腐” 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 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 , 对 规则 , 创建—个法洽诚信的社会环境 。这就是政府的积极“ 无为而又无 于有关部 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公共权力和特别是“ —把 不为” 。 手” 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网络舆论的快捷性和匿名性 , 使其在实现 2 积极 “ 无为 ” 以促进 “ 三农 ” 问题 的解 决 舆论监督上有着突出的优越性。 有 网民全程积极参与或关注, 对问题官 我们的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城镇化进程 中的“ 三农” 问题 , 提出一 系 员起到巨大的震 精 嗍 j ,被拉下马的官员接连出现 ,更加让人 ] 相信 列强农惠农 富农政策 ,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 同时也促进了城 “ 网络反腐” 是一种加强监督、 惩治腐败的有效手段。 镇化的速度 , 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城镇化过程中特别重视“ 三农” 问题 在这种“ 网络反腐” 的背景下 , 政府理应做到尊重和 回 应 民意、 顺应 的解决 , 坚持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行进行了征地制度改革。对 民意 , 真正实现政府与媒体 、 民意 的良陛互动。但这种 网络舆 隋更多的 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 民转化市民的具体问题上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只是起到提供线索 , 最终真相还需要相关执法部 门的调查与鉴定 。 这种 要求, “ 摸着石头过河” 渐进推进 , 不搞一刀切 , 不赶农 民上楼房 , 在尊重 “ 网络反腐” 一定层面虽给制度反腐带来难度 , 但制度的执行需要人 , 网 当地 自然环境、 当地社会状况 、 当地风俗 习惯 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城镇化 络跟进有利于推动反腐制度 的完善。网络媒体的公开性 、 透明性、 快捷 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并行 障的协调推进。 性、 广泛性 , 使得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彰显 。有些网络研究 在城镇化进程中, 政府需要进行深入而实际的调查研究 , 广泛听取 学者认为: 今天 , 网友言论之活跃 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 不论是 国内 人民群众 的窟 : 见和建议 , 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尊重 重大事件 , 还是国际重大事件 , 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 , 甚至进而产生 人 民意愿。 领导者理应树立正确的决策价值观一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巨大的舆论压力, 达到任何部 门、 机构甚至公众 ^ 、 物无法忽视的地步。 事事以人民的利益至上,决策过程 中保证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充分沦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腐败问题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 老虎” 、 “ 苍 并允许公众参与 、 新闻媒体公示和监督 , 政府多方协同推进最后才能制 蝇” 一起打, 既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 又要切实解决发生 定决策并实施。 在决策中不需要政府涉足去做的时候坚决不做 , 如果这 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 对于腐败问题主要来 自 官方的努 时领导者的个人私欲膨胀 , 不考虑农 民利 益, 只顾个人政绩乱作 为, 只 力 , 也需要公民和媒体监督的推进 , 民意也会推动官方的打击力度日 。在 会使得社会改革失去公正性 , 造 成公权无边与权力滥用 , 妨碍城镇化的 社会转型和新媒体发达的背景下 ,我们党与政府同公民的互动与合作 建设日 。同时需要政府去干什么的时候而不去干 , 正如一部分官员为保 关系 , 推动了打击腐败的力度。政府J I 贼 公众对腐败痛恨的民意, 推动 全官位不作为 , 需要领导者决策的时候 , 不做社会调研 、 不开咨询会 、 不 制度建设防治打击腐败 , 使反腐倡廉深 ^ 开展。 在这种“ 网络反腐” 模式 开听证会 , “ 拍拍脑袋决策”决策实施时更是脱离实际的 “ 拍拍胸脯保 中, 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老子“ 无为而治” 思想的影子。 障” , 等到决策推行受到阻碍 时不去找 问题 、 不进行监管 , 便“ 拍拍屁股 参考文献 走人” , 那 就是 没有 做到 “ 无 不 为” 了。 [ 1 ] 陈锡文. 我 国城镇化进程 中的“ 三农” 问题叨. 南京大学社会学报 , 2 0 1 3 3社会民心工程中的“ 无为而治” ( 4 ) . 我们强调社会建设必须重视公平正义。例如在处理效率与公平 问 f 2 ] 尚虎平. 我国政府机构 改革的现 实逻辑 改革, 2 o 1 2 ( 9 ) . 题上党的十八大报告 中将分配分成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环节主要在市 [ 3 】 赵斌. “ 网络反腐” : 腐败治理的新模式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 0 1 3 场竞争上 , 这是政府的“ 无为 ” , 但这不是分配 的一切 , 党强调再次分配 ( 3 ) . 中给弱者更多一些帮助 , 这些属于社会建设 , 属于政府的“ 无不为” ��
最新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精品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
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管理的角色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既有相同的职责也有不同的处事方法,笔者将个人管理与企业管理统一而论,并把两项管理用三种层次进行阐述。
个人管理的第一层——有我。
何为有我?就是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身份定位,彰显其个性并突出自我,更为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那何时有我呢?面临困难时有我,身处绝境是有我,创新面前更应有我。
唯有如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困难才有敢于站出来的勇气,身处绝境时才有绝处逢生的机遇,创新面前才有奇思妙想的逻辑。
所以笔者特别强调无论是谁都应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
只有这样,自己和企业才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与之对应的企业管理第一层——有所为。
当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时,所有组织成员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不断奋斗,一定要做出成绩来。
但在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不妄自强大,应低调地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尽力尽责。
举例来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只做了前半部分,就是灭了六国统一天下,而他过于自大,加上实施暴政最后走向灭亡。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第一层次都应当尽力而为,为自己也是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个人管理的第二层:无我。
前面有我主要讲的是实际行动,也可理解为做人处事的一些经验。
而无我侧重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心若止水的境界。
特别是处在花花世界的我们,面对诱惑时应做到,不被权势的沼泽吞噬,不一味地追名逐利,不让美色乱我心境。
名利前无我,则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权势面前无我,方能受人民之爱戴,美色面前无我,才能成为正人君子。
惟其无我,方可来去自如,心平如镜,走上人间正道。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
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不过度干预和控制的方式,让事情自然发展。
这一理念虽然在古代思想中很早出现,但是其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被逐渐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
一、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无为而治”理念重在发挥自然力量,而在企业管理中,则是发挥员工的自主权和创造力。
企业管理者要尽可能地为员工搭建自由发挥的舞台,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创意和理念,同时降低了企业管理层的掌控力度,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降低管理成本“无为而治”理念的核心是尽可能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尽管这样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却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减少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三、加强企业自律“无为而治”不代表不管事情,而是在无为中有为。
企业管理者要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约束,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压力,同时也要在无为中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在关键时刻提供明智的指导和决策。
四、发挥企业的内在动力“无为而治”理念的本质是发挥自然力量,这对企业管理中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减少外部环境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内在的动力,而非过度地依赖外部环境影响,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推动自身变革。
五、塑造企业文化“无为而治”理念中侧重于潜移默化地发挥自然规律,而在企业管理中,则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来达到类似的目的。
企业文化可以在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同时,也能够对管理思想、企业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让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更有韧性。
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无为而治”思想强调顺其自然的原则,尊重历程的发展,并寻求答案来改善当前的状态。
企业强调可持续发展,便更有机会在长期的经济周期中扩大业务。
企业用“无为而治”理念来分析企业形势,找到内外因素,决定何时应该采取最合适的策略。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反对瞎指挥,鼓励下属按管理规律办事。
这是“道法自然”的观点在管理思想上的反映。
老子思想的精髓是“无为”思想。
一切顺乎自然,既反对生活上的奢侈享受,又反对政治上的标新立异。
老子崇尚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把自然抬到最高的地位,最后总归到自然上。
五千言《道德经》简直是一部自然赞美诗。
既是崇尚自然,凡属于“自然”的都是好的,一经人为便不好了,这样他当然要主张“无为”。
老子认为,正是尊重了事物的必然,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结果,才使事情得以成功。
而背离了这一原则,则导致事情的失败。
我们要肯定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积极性,肯定其要求统治者治国要承认客观、尊重自然、顺乎民心民意、不逆潮流而动的合理性,但决不是肯定老子的一切听凭自然、放任自流、放弃任何管理的消极因素。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老子主张无为,不是消极无为,恰恰是透过无为,不干扰、不强制、不苛求、不勉强他人,而让所有万物能够顺乎自然,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
而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管理和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职能。
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应该什么都管,无所不为。
而应当分清哪些该“为”,哪些应该“无为”,而最后又能达到“无不为”。
因而,作为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是深刻的。
具体来说,这一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无为”就是不要勉强地去干那些悖于自然的事,悖于规律的事,而是要顺乎自然,遵循规律。
“无为”的另一个涵义是不要干预过多。
任何管理都不意味着过多的干预,必须留有余地,任其“自化”。
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当狗。
”“圣人”也是不偏爱的,任凭百姓自己去发展。
事实证明,那种把管理理解为包办代替,横加干预的做法,其结果都是把事情“管死”。
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领导和管理的积极意义.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56》【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说话;到处轻易处发表言论的人,不是有智慧的人。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 .71 》【译文】知晓自己不知的人,是有智慧的高人;不知晓自己不知的人,是糊涂(有困惑)的人。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领导者(统治者一段话里所蕴涵的哲理性思想,对于我们的领导工作实践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经常顺应自然法则去做事。
只有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理去经营,才能获得成功假设人类以自己的极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以自己所思考的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天地自然法则,其事业和做事失败是意中的事情此层“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含义是:无论做事还是企业管理以及治理国家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顺应员工和人们的本性发展来治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强调个体应当追求内在的自由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被外界的规范和期望所束缚。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提醒我们要放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利益和表面的成功,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
庄子认为,追求功利的行为会使人们迷失自我,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
他主张个体应当追求内在的自由和自我实现,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反思来达到心灵的安宁。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提醒和启示。
其次,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困境。
庄子认为,领导者应当放下功利的心态,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他认为,自然的力量是最有智慧和能力的,个体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操纵。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领导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此外,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常常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需要不断追求成功和进步。
庄子认为,个体应当追求内在的自由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被外界的规范和期望所束缚。
他主张个体应当放下功利的心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成功和进步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最后,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内心和情感,追求物质的利益和表面的成功。
庄子认为,个体应当追求内在的自由和自我实现,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反思来达到心灵的安宁。
他主张个体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操纵。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企业管理的智慧之道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企业管理的智慧之道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道家主张“无为”,即不刻意强求,在执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简化流程,去除繁琐的环节和不必要的制度约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把握规律,因势利导:道家认为管理者应当了解组织发展的规律,把握市场趋势,顺应员工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政策。
同时,要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
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4.致虚守静: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
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5.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水是最柔弱的东西却能穿石滴水石穿这说明柔弱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以柔克刚以守为攻。
综上所述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管理策略与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1.“道法自然”,顺乎规律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自”是自在自身,“然”是当然如此,“自然”可以解释为“本来如此”、“自己如此”、“自然而然”等意思,说的是客观事物的天然物性,固有的本性。
因此,“自然”决非人类活动的结果,也不带任何主体意识、主观意志。
“自然”与“人为”是一个相对立的概念。
“自然” 是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
由此可见,“道法自然”不是说在道上还有一个自然存在,而是说,道的本质含义就是客观规律。
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就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关于管理伦理的哲学基础和最基本的观点,即管理必须顺乎客观规律,使被管理的对象循着规律自然发展,而不可强作妄为。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道家所主张的“无为”决不是“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主动地、积极地遵循规律去“善为”。
例如: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功成名遂”、“功成事遂”肯定是“善为”的结果。
老子讲的是“为无为”,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淮南子·原道》中说得好:“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
这就合理地阐述了老子“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
2.“以百姓之心为心”,合乎民意《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第二十五章),说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中,有四种最主要、最关键的东西,这就是:道、天、地和人。
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正是因为如此,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第四十九章)。
强调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心,老百姓的心就是圣人的心。
《淮南子》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圣人之治天下,……因民之欲也……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有欲食之性,故有大飧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有悲哀之性,故有哀经哭诵之节。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管理者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庄子的无为而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管理问题。
首先,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员工。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倾向于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给予他们过多的指导和压力,这样往往会导致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受到抑制。
庄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像“无为而治”一样,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只有在这种宽容的环境下,员工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和发展,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管理者过于依赖制度和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让员工变得机械化和缺乏创造力。
庄子认为,管理者应该以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员工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同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只有在这种自主性和责任感的氛围中,员工才能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为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
再次,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管理者过于强调个人的竞争和利益,忽视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
庄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像“无为而治”一样,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作,让他们共同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只有在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员工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庄子的无为而治观告诉我们,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变革和创新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庄子认为,管理者应该像“无为而治”一样,鼓励员工不断地创新和适应,让他们能够在变革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
“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的一个基本原则。
现代管理哲学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
我们的生产现场,经常出现两种类型的工长,一种是整天忙前忙后、两手油黑、满工段跑的工长;而另一类型的工长两手插在裤兜,隔段时间巡视一回就行。
而工段的生产任务在这两种类型工长的管理下,任务基本都能完成。
这就很好的体现出管理中有为与无为的矛盾。
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大“机器”。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境。
那么,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我想,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
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无为”。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启示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
无为而治是指在治理社会时,不主动干预,不强制推动,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以柔性和谐的方式引导社会发展。
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无为而治思想提醒我们要谦逊和谨慎。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往往会急于求成,追求快速的解决方案。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过于主动和强势的干预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矛盾。
相反,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以不强行干预的方式来引导社会的发展。
只有在谦逊和谨慎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其次,无为而治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和内在的力量。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的表象和权力,追求物质的利益和地位。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和智慧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内在的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以柔性和谐的方式引导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以更高的境界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第三,无为而治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自然的力量和规律,过度干预和破坏自然环境,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自然是一个包容和和谐的整体,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使社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
最后,无为而治思想提醒我们要注重平衡和和谐。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往往会陷入对立和斗争的状态。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平衡和和谐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和冲突,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
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要读《道德经》(一):无为而治的当代启示
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要读《道德经》(一):无为而治的当代启示《道德经》作为道家圣典,从对中国人的文化灵魂的铸造,到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于对中国历史的走向,都是全面覆盖的。
具体来说,包括心学、礼义社交、管理、政治,以及宗教、医学、武术、军事、艺术,等各个方面。
下面重点谈谈政治、礼义社交、管理、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可能对当代人带来的启示。
1.政治(或宏观管理):无为而治对当代的启示。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西周封建秩序的礼崩乐坏,所以,基本上都是根据如何重建天下秩序建言的,老子也不例外,因此,《道德经》首先可以被当成一本政治学著作。
就政治主张来说,老子的两个观点最为著名:一个是“守柔不争”,一个是“无为而治”。
(1)“守柔不争”:统治的基础。
所谓的“守柔不争”,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统治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统治者凭什么能够上位成为统治者?又凭什么能够发号施令?就此而言,我们需要借助“权威”和“权力”这两个概念,对老子的思想展开分析。
如孟子所下的定义:所谓的权力,就是以力服人,可以包括威逼和利诱;而所谓的权威,则是“衷心悦而诚服之”,就是百姓自愿归顺,自愿服从。
在对中国政治的理论建构影响最大的道法儒三家中,法家和道家的政治主张,分别居于两个相反的极端。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家的比较而看清道家的思想。
法家,强调的是权力一极,要求君主对权力进行绝对垄断,也就是所谓的“君主专制”。
君主把所有资源,所有权力全都垄断了,“利出一孔”,那全国人民就只能听他的,否则没法活。
但是法家思想有个麻烦,就是动用权力的话,不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是需要消耗执政成本的。
以权力为后盾发出的指令,与民心越是向背,百姓越是会反抗,或者阳奉阴违,则行政成本越高;行政成本本身就来自百姓(徭役赋税),搜刮越多,则越是民心向背。
所以,就容易陷入权力的恶性循环。
秦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而且在后世还在不断重演。
与此相比,老子代表的道家,与法家的思路可以说正好相反,就是统治者不应该把统治的根基建立在权力(尤其是暴力)上,而是应该建立在权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作者:顾以传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5期
[摘要]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无为”的本意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无为而无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它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向我们昭示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蕴涵着管理者如何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用超脱的手段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关键词] 无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启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它蕴涵着深刻的管理策略。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一、“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涵
时下有不少人对道家“无为”思想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无为”不是道,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真正无为,空悬在万人之上是没有用的。
他们反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是提倡软弱退让、无所作为、对社会人生采取冷漠态度等等,这实在是对老子“无为”思想本意的莫大误解。
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体验、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等多方面去综合领悟“无为”的含义,不难看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道家的“无为”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万物的生成变化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任何外力的参与和干预都是不必要的。
对于一个自然的过程来说,任何不必要的外在作用都是强加的,都是妄为,不但无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反而会破坏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
只有不妄为、顺其自然,让事物自由发展,才是唯一合理的态度。
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是一种独到的、有深刻意蕴的“为”,即《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以清静无事的方式去“事”。
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
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四十八章)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这和《老子》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义是一致的。
“为无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仍然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他同时又提醒人们不要强作妄为,不要伸张自己的私欲,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去为。
三是老子根据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设计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
“治大国若烹小鲜”,认为君主治国应效法大道的“无为”,用“无为”的方式去应对一切世事,处处按自然的规律行事,不违背自然去追求个人的私利,不违背民意,这样反而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里老子对管理主体提出了要求,管理主体要“无为、谦退、守柔”才能做到无为而治。
那么什么是“无为而治”呢?道家认为人道来源于天道,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从老子的天道论中引伸出来的重要思想。
在老子看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就是说,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是自然运行、无虚妄、无偏执、无妄为、无思念的,“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就是道的“无为”本性,但是,宇宙天地万物,其中包括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又都是由“道”演化出来的,并且是由“道”主宰的,这又是“道”的“无不为”本性。
实际上,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
正因为如此,由道而派生的天地万物也是“莫之命而常自然”,“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应用于治人、治国与管理企业,就必然引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在道家看来,既然圣人“唯道是从”,对于天地人就理应要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即只能从客观上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既不妄为也不强为,更不图达到某种人生功利的目的。
二、“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向我们昭示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
“无为”通过“有为”来体现,进而实现“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的至上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 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晰了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大事”上有所为,“小事”上有所不为。
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
任何一个管理者,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日常的琐碎小事。
而管理中存在的跨度问题决定了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必躬亲、样样“有为”。
这是因为一个人受精力、体力、时间和知识的限制,被管理的人数不能太多,面也不能太宽,这样既管不好,也管不了。
所以,一个高层次的領导者应不拘泥于小事,善于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2.确立了管理的基本理念。
“无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体的“无为”,就是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其本性的。
这里所谓“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之外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而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状况和天赋的存在形式与运作方式。
把这种“道法自然”思想,运用于治理国家和组织管理上,要求管理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遵循道的原则,效法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提出了管理的方式。
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二十五章)深受道家“无为”思想影响的荀子指出:“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
”即是说,要求管理者“行道”时既不要随心所欲地去做(“无为”),也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地去做(“无强”),而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就是要管理者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筹于心而不强作忘为,不任凭主观想象去发号施令,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实现管理目标。
4.强调了管理主体的修身。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老子》二章)他很看重领导者的修身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领导者,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观行事,胸怀大志自谦而不居功。
老子又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称为“三宝”作为修身原则。
领导者要坚持做到慈爱不偏心,待人一视同仁,做到节俭,做到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无形作为才能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
5.讲求管理艺术的“无为”,在管理上讲“不争”和“守柔”之道。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六章)这里的“不争”是无形的去争,把“不争”作为“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达到最大的“争”,实现不争善胜。
对于“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里,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总是充满生机和最具活力的,这是“生”的自然法则。
“无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
所以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四十三章)在管理上,将自己处于柔弱的位置,充分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后发制人,便能无往而不胜。
“不争”和“守柔”体现出“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
管理者也要善于根据被管理者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理顺职工情绪,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6.提出了开明的用人思路。
一个高层的现代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使用干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
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在用贤上则无所为。
在中国古代,人们从历代治国的经验中认识到“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道理。
实践证明,领导者只有敢于“无为”,方能有大为,这就是管理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54:59:73
[2]郭象: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7
[3]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9:56
[4]黄瑞云:老子本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34:92:2
[5]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