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白钢锅炖中药
自己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自己熬中药的注意事项熬中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养生。
中药的炮制过程有许多注意事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选择药材时要注意药材的品质和来源。
药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好坏。
要选择无虫蛀、霉变、发黑、发霉、潮湿等现象的药材,并且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中药材市场购买。
最好选择来自信誉良好的中药材供应商,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熬中药的容器和器具也要注意选择。
最好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锈钢的器皿和器具来熬制中药,避免使用铁质容器,因为铁容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另外,熬制中药需要使用木质或陶质的勺子和搅拌棍,不宜使用金属勺子,以防止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
在熬制中药时,要注意火候掌握。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其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有煎煮法、蒸薰法、酒炙法等。
在煎煮法中,要掌握好火候,煎药时火力要适中,防止煎药时间过长导致药性过于浓缩或药效减弱。
同时,要适时搅拌中药,以保证中药的均匀煎煮和药性的充分释放。
此外,要注意保持熬制中药的卫生。
熬制中药的器皿和器具要经过充分的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同样,操作者也要保持手部的卫生,勤洗手,戴上口罩和手套,以防止细菌沾染中药。
另外,熬制中药时要避免和其他食物、药品等受到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免影响中药的质量。
在熬制中药过程中,还要注意药水的收集和保存。
药水煎煮后要及时将药渣去除,保留下来的药水要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防止药水的变质和微生物的滋生。
另外,在保存药水时要选择干净无菌的容器,要盖好盖子,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最后,熬制中药要遵循医嘱或药方的用药方法和用量。
不同的药材和病症需要不同的用量和服用方式,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在使用中药时还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之,熬制中药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器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卫生的保持、药水的收集和保存,同时要遵循医嘱或药方的用药方法和用量。
中药常识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 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 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 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 才好。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 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 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 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 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 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 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 丸服下。一颗大蜜丸通常至少分成20粒 以上的小丸,分2~3次吞下较为合理, 否则同样会引起噎阻。
五、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 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具体决定。成人服 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 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 总量即750~900毫升。儿童酌减。 六、服用时间: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 分早晚两次服用。
七、特殊药物的煎煮: 1、先煎 即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包括矿物 类、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磁石等;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 2、后下 待药物快煎成时再投入煎煮数分钟。如薄荷、大黄、白 豆蔻等。 3、包煎 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药物宜包煎,如蒲黄、葶苈子、 车前子等;含绒毛类药物如旋复花宜包煎。 4、另煎 贵重类药物如人参、西洋参宜单独煎汤兑入其它药汁服 用。 5、烊化 即溶化。阿胶、鹿角胶等药物宜先烊化,在与其它药汁 兑服。 6、冲服 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如芒硝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冲服。
正确服用中成药
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 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 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 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 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 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 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 否则可能致误)。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 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药煎煮法及饮食宜忌--肿瘤
中药传统煎法
1、煎药不能用铁锅,最好用砂锅、不锈钢锅、瓷锅。
2、每剂煎两次,将中药用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水不要太多,盖过药面即可,如有后下药,则另用碗单泡一小时以上。
3、大火煮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如有后下药,此时连水带药倒入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头煎。
4、再放冷水上火煮开,转小火煎煮二十分钟(不必浸泡),如有后下药倒入另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贰煎。
5、头、贰煎混匀,再分开,早、晚各服一半。
6、服药最好空腹,如怕苦则放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亦行。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
忌服羊肉、鱼虾、甲鱼、香菜、香椿、茴香、韭菜
宜服猪肉、鸡肉、鸭肉、牛肉、菜花、圆白菜、蘑菇、木耳
中药传统煎法
1、煎药不能用铁锅,最好用砂锅、不锈钢锅、瓷锅。
2、每剂煎两次,将中药用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水不要太多,盖过药面即可,如有后下药,则另用碗单泡一小时以上。
3、大火煮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如有后下药,此时连水带药倒入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头煎。
4、再放冷水上火煮开,转小火煎煮二十分钟(不必浸泡),如有后下药倒入另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贰煎。
5、头、贰煎混匀,再分开,早、晚各服一半。
6、服药最好空腹,如怕苦则放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亦行。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
忌服羊肉、鱼虾、甲鱼、香菜、香椿、茴香、韭菜
宜服猪肉、鸡肉、鸭肉、牛肉、菜花、圆白菜、蘑菇、木耳。
煎煮中药有何要点
煎煮中药有何要点一、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经过加工炮制过的,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
如果需要清洗,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免降低药力而影响疗效。
二、煎药器具煎药器具宜首选砂锅,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导热均匀,热力缓和,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是自古沿用至今的最佳煎煮器皿。
其次,可选用陶瓷锅、搪瓷锅、不锈钢锅,这些锅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不会影响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不可使用铜、铁、铝、锡等器具。
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物尚可以选用,并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及煎药水量中药饮片在煎煮之前需要用水浸泡,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避免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锅内摊平,然后加入室温凉水浸泡60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原则。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稍长一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煎药时的水量: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即可。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需要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液面淹没药物即可;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些水。
四、煎煮方法(一)火候的掌控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为武火,小火、慢火称为文火)。
煎煮中药需要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并保持微沸状态,这样可以避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更有利于药效成份溶出。
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物气味挥发、降低药效。
(二)煎煮次数与时间中药汤剂,一般要煎煮2-3次,以煎煮两遍为佳。
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或补益剂,可煎三遍。
煎药时间,从大火煮沸改为小火后开始计算煎煮时间,一般头煎为20-30分钟,二煎为10-20分钟。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器具的选用选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而不要选用铁锅、铜锅、铝锅。
二、煎药的基本步聚1,中药材先用干净的水清洗一下,再用冷水浸泡,水没过药材2-5厘米,先浸泡1-2小时。
2,大火(武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文火)继续煎煮,一般的药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就可以,过滤并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少量水煎煮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时坚硬者可多煎5-10分钟,两次煎的药液兑到一起混合均匀,一般为400毫升左右,分两次或者三次服下,一副药一般都是服用一天。
小儿酌减。
3,清解、发表药时间要短些,药液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并须时常搅拌。
三、特殊中药煎法1,先煎购买的药剂内凡注明“先煎”者如无特殊指定则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有些药物质地坚硬或者有毒,需要大火先煎30分钟左右,个别特殊的中药先煎的时间更长一点,比如生附子一般需要先煎一个小时以上。
2,后下有些药物气味芳香(如薄荷)或走窜(如砂仁),需要后下。
在其他药物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内将后下的药物加入进行煎煮,需要盖严锅盖。
3,包煎有些药物有绒毛或者细刺,需要在煎药前把它们装入纱布袋中再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
4,另煎对于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需要单独煎煮,一般煎煮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小时,煮好的药汁最后兑进其他煎好的药汁里。
5,烊化(溶化)阿胶需要烊化,放入煎好的热药液中溶化后服用。
6,冲服有些粉剂(如三七粉),倒入适量水或药液中冲服即可。
注意事项:1,如果没有特殊指定,混合的中药汤液分二次温服,即早饭前与晚饭后各服一次。
如果服药后感觉肠胃不适,可以分三次服用,即在中午饭后再服一次,这样每次服用的药量相应的减少了。
2,有些特殊的药物或者外用中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3,有条件的尽量自己煎药,有些机器煎的药物浓度不够,会影响疗效,有些没煎好还会吃了不舒服。
4,生附子20克以下的要先煎够一个半小时,20克以上要煎够2个小时以上,中途不可加凉水,如水量不够直接加开水。
中药学小知识:中药饮片熬煮方法不对,效果减半。
中药学小知识:中药饮片熬煮方法不对,效果减半。
小编发现一个问题,农村年纪大一点的人群,大多都有一些老毛病。
他们也知道西药的副作用大,所以喜欢传统的中药饮片熬制成汤剂服用。
但是小编发现一个问题他们的煎药方法是不正确的。
许多老人不懂得中药的煎药方法,只是在家里随便用器具,随便加水,不管火候、也不清楚煎药的时间。
所以他们熬制出来的药,效果不好。
但是想要熬制的汤剂效果好,就必须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有一定的要求。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的熬制方法。
1、煎药用具大多数人不重视煎药的器具,在家里随便用铁锅、铝锅煎制中药饮片。
这是不对的,在中国传统5000年的用药器具中煎具十分讲究。
中医认为:以砂锅、瓦罐最好,陶瓷罐相对较差,忌用铜铁铝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大多数家里都只有铁锅、铝锅,这完全与中医煎具要求相反,所以疗效不好。
小编建议大家,由于砂锅、瓦罐、陶瓷罐在生活中使用不方便,可以使用不锈钢锅,不锈钢锅化学成分稳定,中药厂制药也是用不锈钢。
2、煎药火候大多数人煎制中药饮片,不注意火候,这是不对的。
中医认为:火有文火、武火区别。
文火是指温度上升缓慢使水液慢慢蒸发的火候。
武火又称为急火,是指让温度快速上升的火候。
3、煎药方法一般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高出药材面为准。
一般中药煎煮3次,第一次用水量高出药材为准,第2和第3次用水量为第一次的1/3~1/2。
然后将两次煎制的药液混合分2次使用。
4、煎药时间煎煮的时间和火候相关,也要根据中药配方来确定。
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用武火煎煮,时间要短,煮沸后3-5分钟就可以了。
补益药药物用文火慢慢煎制,煮沸后再继续煎制30~60分钟。
4、特殊煎制由于许多药物质地不同,煎制方法比较特殊。
可以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
a、先煎,主要指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该打碎先煎,煮沸3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物一起煎制,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中药煎药器具及水量火候的选择
中药煎药器具及水量火候的选择一、最好的煎药器具最好选择瓦罐、砂锅类器具,因为这类器皿的材质稳定,导热均匀缓和,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药物的合成与分解,故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
其次为还可以选搪瓷(瓷面完好,不露铁锈)、不锈钢、玻璃器皿等材质的器具。
二、不宜使用的器具煎煮中药不宜使用铁锅、铜锅、铝锅,因为这三种锅分别含有铁、铜、铝离子,化学性质不稳定,与饮片中的酸、碱、蛋白、鞣酸、皂苷等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从而改变药性,影响汤剂的质量,进而降低中药的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三、加水量加水量要严格把控,因为,水多了可能会影响药效,且服用困难;水少了,可能煎焦。
一般第一煎加水量控制在没过药面 3厘米为宜,第二煎控制以没过药渣表面 2厘米左右。
但应注意质地疏松、体积大、芳香易挥发类的药材,加水以覆没为度;质地坚实体积小、需要长时间熬制的,需多加水。
四、浸泡时间煎煮前一定要把药物先用冷水浸泡,加入的水量以高出药面二指为准,以便使药材能够充分浸透变软,细胞膨胀,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煎出。
另外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
煎药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具体性质来决定。
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腐败。
1.花、叶、茎等药材为主的中药可浸泡 20~30分钟。
2.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可浸泡 1小时。
五、煎药时间1.煎煮时间,一般第一煎以药沸开始计算需要 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2.解表类药第一煎 10~15 分钟,二煎 10~20 分钟;3.滋补类药第一煎30~40 分钟,第二煎40~50 分钟。
4.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更佳。
六、火候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
文火是指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也慢。
武火是指强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
通常煎药时的温度太高会使水分蒸发太快,不利于药物成分的释放,甚至煎煳;温度太低又熬不出效果。
中药到底应该怎么煮
中药到底应该怎么煮中药,在临床上,是一种经常使用到的药物。
许多患者用它来调理身子,但是关于中药的熬煮,一直都是许多人不太清楚的部分,那么,熬煮中药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
以下笔者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1.准备工作在开始前,要准备相关的工具与原料,将所需的中药药材备好,并且准备对应的煎器,一般可以选择砂锅、搪瓷锅或是不锈钢材质的锅。
但最好是选择砂锅,因为其材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最后药效比较好。
另外,砂锅的导热情况也比较缓和,均匀,使得中药能够完全将药效释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选择铁锅、铜锅等材质的锅来煎药,因为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变化,甚至可能引起患者中毒。
2.开始浸泡中药在开始熬中药前,要把中药放在水中进行浸泡,加入足够多的水,最好是高度超过中药的4厘米左右,使其能够完全被水没过。
一般浸泡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中药充分被浸润,那么在真正熬制时,就可以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多的保留在药液当中,降低浪费,尤其是一些芳香开窍药,是不能长时间进行熬制的,需要进行提前的浸泡,这样就使得药物中的药效尽可能地析出,使得最后患者服用后,效果更好。
3.关于煎药次数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关于煎中药的次数,保持在2次是比较常见的,在第一次煎煮之后,然后把锅内的药液向外倒出150~200毫升左右,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头煎药”,然后,再锅内加入适当量的温水,当然,如果此时锅内的药渣已经被放置久了,变凉了,那么就要放凉水,此时进行煎煮后的药液,叫做“二煎药”。
有时也可以再加水,具体怎么做都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所以可知,熬中药的次数一般可以分为3次,通常情况下,进行了多次煎煮的药物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更好。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中药在熬煮2次后,能够熬出其本身药物成分的3/4左右,因此,一般煎中药的次数,最好在2次以上,2~3次最佳。
4.关于煎药具体时间煎药的时间,一般是根据以下两方面所决定的,一是中药药物本身具有的性质。
在家煎煮中药时需注意这几项
在家煎煮中药时需注意这几项如今使用中药调养治病的市民越来越多,一些人也将医院的煎药房搬回了家中。
不过,中医专家提醒,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煎煮中药时需注意以下几项。
宜用砂锅忌用铁器煎中药宜用砂锅或搪瓷锅,忌用铁质容器。
煎药前最好先加凉水浸泡约1小时再煎,加水量应根据药物体积大小、分量轻重、药味多寡适量掌握,一般应浸过药面1.5厘米至3厘米,二次煎时水量酌减。
每剂宜煎三次忌乱加药如无特殊指定,每剂药宜煎煮三次,第一煎(头煎)于药液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于药液沸后再煎15分钟。
滋补药及质地坚硬的药物,可酌情多煎5分至10分钟;解表药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少煎10分钟。
药液未沸时用武火(大火)煎煮,沸后用文火(小火)煎煮,切忌不遵医嘱擅自使用滋补类等药物下锅煎煮。
处方内凡注明“先煎”者,则先煎10-20分钟,再放入其他群药。
注明“后下”者,则在其他药物煎煮15至20分钟后,再下药,煎5至10分钟即可。
注明“布包煎”(包煎药)者,则用纱布袋包好后,再放入锅内与群药同煎。
注明“溶化”(烊化)者,则应用煎煮好的汤液溶化后一起服用。
注明“冲服”(分冲服)者,则用煎煮好的汤液送服。
药量宜因人而异忌放糖应将三次煎煮所得药液混合,共得药汁400毫升至500毫升。
药量太大者,可酌情多取些药液;服药困难者,可将药液浓缩至适量;小儿可浓缩至半量或遵医嘱。
在服用药液时忌放糖,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
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同时,提醒市民,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建议)
几个煎煮中药的常识(建议)汤药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最广泛的方法,流传至今依然可以治病防病,并且效果也非常的好,但是我们煎煮中药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煎煮,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煎煮中药一些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煎中药方法6点中药煎煮建议,供您参考1、煎药器具的选用我们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最好选择砂锅,避免使用铁锅铜锅,以免和药材发生反应。
以砂锅为好,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或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2、煎药的加水量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加水量,避免汤药过浓或者过稀。
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3、煎药的温度煎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火候,正确的火候才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煎煮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煎煮的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煎煮次数有些药物并不是煎煮一次就可以了,需要我们煎煮2次,3次,这点一定要注意,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6、留取药液量我们还需要注意留取药液量的选择,成人和儿童一般是不一样的,一般指一剂药经2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成人取300~400毫升,一日分2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一日分2到3次或少量多次服用。
熬药汤的正确方法
熬药汤的正确方法
熬药需要按照专业中医的嘱咐熬制,这样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熬制的器具、火候等都需要按照规范操作。
在熬药的时候,要把中药放在罐子里浸泡半个小时到一小时,让干燥的中药充分吸收水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药效,这也是熬制好中药的关键。
在煎药的时候,可以选择砂锅,不可以用不锈钢锅、玻璃锅等,以免影响药效。
如果家中的自来水很干净,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可以直接用自来水,水要保持在药的表层,不要超过3-5cm。
火候有两种,一种是文火,另一种是武火。
比如大部分的解表药都是辛散性的,最好是用小火熬制,煮开后再煎3-5分钟。
有些质地不同的药,也要按照处方说明,按照需要,先煎、后煎、包煎。
在煎药时,一般要先用武火烧开,然后用小火慢炖,让药性完全释放出来,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一副药可以三次煎煮,三次混合,然后分次服用,让药效最大化,不会浪费。
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执行,如果用后出现不适,要立即就医治疗。
以下是中药熬药的注意事项:
1.充分浸泡,一般浸泡1小时左右。
2.一般的中药材药煎煮30分钟左右。
3.有些药材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
4.内服的中药一般要煎服两遍。
5.煎煮药材的器皿一般。
熬中药的讲究
熬中药的讲究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
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
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
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
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
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的有效成份易煎出。
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
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
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
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
煎药要掌握好火候。
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
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
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
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也有讲究。
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
煎煮中药有门道, 你做对了吗
煎煮中药有门道,你做对了吗作者:***来源:《祝您健康》2021年第01期煎药器皿对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常常会被患者忽视。
中药煎煮的容器首选耐火的砂锅,因为砂锅导热均匀,保温性强,材质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陶瓷、不锈钢锅和搪瓷锅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也可以选用。
必须强调的是,铜、铁质器皿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过程中会与中药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危害人体的成分,因此不可用于汤剂的煎煮。
经常有患者提问,煎药之前是否要像洗菜一样,把药材也清洗一遍。
这是绝对禁止的!因为有的中药材能溶于水中。
经过水洗后,相当一部分的有效成分会因此丢失,从而导致药效降低;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是粉末状的,如蒲黄、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清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分量减少;有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了蜜、酒等辅料,而这些辅料也能溶于水,如常用药材中的蜜炙甘草、酒大黄等,用水冲洗会导致辅料的部分丢失。
在煎煮前,一般需要用冷水浸泡药材,浸泡的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
以花、茎、全草类中药材为主的方剂须浸泡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中药材为主的方剂须浸泡1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药材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过长会引起药物有效成分的酶解或药品的霉变。
煎煮汤剂用水的选择和用水量,是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的重要因素。
家庭煎药用水以纯净为原则,如应使用自来水、蒸馏水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注意不宜用热水来浸泡中药材。
那么,煎药的用水量应当如何把握呢?一般来说,第一煎的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8倍,以药材浸泡后水位高出药材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的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4倍,以高出第一煎药渣表面的1~2厘米为宜。
如果方剂中草、花、叶类中药材较多,吸水量会较大,浸泡后可适当加水。
煎煮中药时,用火的大小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质地而定。
含芳香类成分较多的方剂须用大火、急火,煎煮时间要短;含根茎、果实及矿石类成分较多的方剂,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煮保持微沸状态。
中草药煎制方法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草药煎制方法有什么
导语:中药是我们在进行中医治疗的时候经常会服用的一种药物,特别是药品特别多,不同的疾病中药的搭配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熬药和吃药的时间和
中药是我们在进行中医治疗的时候经常会服用的一种药物,特别是药品特别多,不同的疾病中药的搭配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熬药和吃药的时间和方法也不一样,这样是要根据所治的疾病和所用的药物类型进行的,不过在平时的时候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草药煎制的方法有什么。
1、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2、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3、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4、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注意事项
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一般宜饭前或饭后1小时左右,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急病不拘时。
特殊服药时间请遵医嘱。
2.服药方法:汤剂一般温服;一日一剂,一剂服2~3次,或遵医嘱。
药物的存放:
1.药材应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不宜放冰箱存储,尤其是名贵中药更不宜放置冰箱。
若需长时间保存,可以用空瓶装满大米,然后将药。
熬中药用铁锅会怎么样
熬中药用铁锅会怎么样熬中药用铁锅会怎么样?铁锅里面含有一些金属成分,会容易和中药材发生化学发应,会影响口感,降低药效。
本文是铁锅熬中药的危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铁锅不能用来熬中药铁锅中有金属成分,很容易和中药中的药材发生反应,如果药材中含有鞣酸的话用铁锅熬药很容易结合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效。
并且用铁锅熬的中药有铁锈味,还会影响口感。
铁锅熬中药的危害用铁锅熬中药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中药饮一般是由多种药材组成,铁锅里面有铁元素,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很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铁锅用来做什么好铁锅用来炒菜比较好。
铁锅中有微量的铁元素,通过用铁锅烹饪菜肴可以为人体提供微量元素,并且会让菜肴的口感更佳。
用什么容器熬中药好熬中药最好是使用砂锅和陶瓷容器。
熬制中药最好是选择用砂锅,或者是陶瓷的容器来进行熬制,因为砂锅和陶瓷的性质比较稳定,不会游离产生新的物质。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
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
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
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
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
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
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一般煎煮20—25分钟即可。
中药煎煮常识是什么
中药煎煮常识是什么中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种中药对应的哪种疾病,这样是不对的,而且会导致人们服用药物错误而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了解和掌握中药煎煮常识对人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人们必须学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煎煮常识。
煎煮器具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
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
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
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
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
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煎前浸润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
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
煎前浸泡时间以 30~60分钟为宜,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60分钟。
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
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
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中药的煎法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人体的五大保健穴位1、足三里穴。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是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
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
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穴。
“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
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
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穴。
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
《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4、合谷穴。
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
《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
煲中药可用铁碗食药吗
煲中药可用铁碗食药吗文章目录*一、煲中药可用铁碗食药吗*二、煲中药的火候*三、何选择煲中药的砂锅煲中药可用铁碗食药吗1、煲中药可用铁碗食药吗煲中药不可用铁碗食药。
因为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喝中药最好用陶瓷碗,或者是瓦罐这些泥土的材料,在传统上认为和中药的气息相符。
2、煲中药的器皿选择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
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
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
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3、煲中药并非越久越浓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
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煲中药的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