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一年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教师用书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标题: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家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等。
3. 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合作与同伴交往,学会互相帮助。
教学内容:1. 学生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3.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小型家务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介绍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2. 家务活动的相关道具,如扫帚、拖把、洗碗液等。
3. 分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安排,如分组清洁教室、整理课桌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在家中是否参与过一些家务活动,如帮助妈妈洗碗、整理房间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如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培养责任感等。
讲解家务活动的步骤和技巧1.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2. 讲解每个家务活动的步骤和技巧,例如整理房间时先收拾杂物,再擦拭桌椅等。
分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型家务活动的任务,如合作清洁教室、整理课桌等。
3. 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鼓励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分工来解决问题。
4. 活动结束后,评价小组的表现,鼓励他们互相表扬和认可。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在家庭合作和家务活动方面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家务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家人合作。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独立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邀请家长参与一次家庭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务活动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学生可以培养家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理解家庭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洗碗等。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始终都是我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她们用无私的爱和关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妈妈们工作的压力增加,她们往往无法全天候地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帮助妈妈们更好地教育我们,下面是一份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和自律能力。
一、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在每天的早晨,提醒孩子起床,建立良好的起床习惯。
然后,安排好早餐和洗漱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下午和晚上,定时安排孩子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委派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给孩子,如整理房间、帮忙洗碗、倒垃圾等。
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孩子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既要满足学校的学习要求,又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潜力。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各科目的学习任务,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
四、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图书或故事书,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理解、思考,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爱好是丰富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班或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体育等。
让孩子们有机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六、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指导孩子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合理安排饭菜的搭配,并教育他们养成吃饭细嚼慢咽、不挑食的好习惯。
此外,也要注意孩子的饮水量,保证他们足够的水分摄入。
七、鼓励孩子交流与表达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要鼓励孩子敞开心扉,与妈妈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心理健康父母的小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父母的小帮手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关乎孩子发展全面和幸福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陪伴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文将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健康的教案,以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关注。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首先,父母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它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自我、情感体验、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包括自信心不足、焦虑、沮丧等。
为了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尽量主动与孩子交流,建立亲密的关系。
例如,每天花一些时间聊天,关心孩子的一天,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烦恼。
2.观察和倾听: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安全的环境来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鼓励积极的心态:尝试鼓励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
例如,帮助他们转变消极的想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激励。
第二部分:培养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心的方法:1.肯定孩子的成就:无论大小,都要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这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对自己价值的认知。
2.提供支持和鼓励:当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
这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3.让孩子参与决策: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例如,在家庭事务中让孩子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三部分: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策略来应对困难。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应对困难的方法: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提供健康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5篇)
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5篇)父母的小帮手心理健康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九板块习作《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讲述以及习作训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谢及关爱之情。
2、要把自己帮助爸爸、妈妈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写清楚。
3、在习作中,要指导学生注重描写自己在为父母做事过程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在习作中注重描写自己在为父母做事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在习作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的活动。
布置时,要激发学生做事情的兴趣,使学生懂得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是自己长大的表现,避免为了习作而进行活动。
五、教学过程:(一)、课文引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在《妈妈的爱》一课,出示课文,指一名学生读文,问: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是的,从小到现在,我们的爸爸给过我们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也可以关心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板书课题: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二)、表达交流。
1、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节课我们就把你们为自己的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说给大家听。
2、小组内交流:1 )、说一说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2 )、你在为爸爸妈妈做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3 )、接受了你的帮助后,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反映呢?4 )、看到父母的感动后,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3、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互相评价,谁说的好,好在哪?(三)、出示例文。
1、有一个同学,他在为星期天的时候也为他的妈妈做了一件事,并把他写了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他是怎么写的吧:2、作文读完了,同学们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 )洗头的过程有没有说清楚?2 )有没有“我”在洗头过程中的感受?3 )有没有写出爸爸妈妈的反应?4 )是否写出我对这件事的感受?(四)、学生落笔。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鄂教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鄂教版标题: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父母的小帮手【引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辅导,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父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探讨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主体部分】一、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1. 捕捉情绪反映: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表达,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常常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忧虑,父母应该给予耐心的聆听,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1. 温馨关怀: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温暖和关怀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且密切的互动,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2. 信任与支持: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被尊重的。
信任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应该坚信孩子自己也能够解决问题。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 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父母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任务。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积极的心态1. 培养乐观心态: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肯定进步与努力:父母应该注重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
【结尾】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理解孩子的情绪需求、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倡导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小帮手,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铺就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努力吧!【参考文献】1. 鄂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材2. 张红著.《父母帮孩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育儿网. 2021-02-25.3. 张丽娜著.《家庭是孩子的小学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论坛. 2020-08-22.。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父母的小帮手》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爸爸妈妈 的
工作
打 扫 自 己 的 房 间
比赛内容:叠被子 比赛规则:音乐停立即停止
叠得最好速度最快获胜
叠被歌 小被子,翻个面 左右边,对中间 点个头,抬个脚 对折齐,放床边
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பைடு நூலகம்我会
,
爸爸妈妈夸我
,
做完后我感到
。
我要夸夸你: 你真能干, 你会……
我会做家务
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做父母的好帮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做父母的好帮手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小学生设计一份心理健康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任务名称,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份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案的概述教案的概述部分主要对整个教案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教案的主题、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1. 主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目标: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情商和自我认知能力。
3. 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学方法:以情景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灵活而生动的教学。
二、教案的详细内容1. 情绪管理a. 目标:帮助小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感。
b.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情绪及其表现形式,教授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c.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情绪,示范和模仿情绪管理技巧。
2. 自我认知a. 目标: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b.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教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方法。
c.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
3. 人际关系a. 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 教学内容:教授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c.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帮助他们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4. 压力管理a. 目标:教导小学生应对压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b. 教学内容:介绍压力的成因和表现,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c.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压力,提供有效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技巧。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2篇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学习家务活的责任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的家务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
2. 家务活的责任分工。
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简要介绍家务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确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步:讲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常见家务活的种类和方法,如清理房间、洗碗、倒垃圾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中常做的家务活,并互相交流经验和技巧。
第三步: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10分钟)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家务活的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承担的家务活责任。
通过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培养他们对家务活的责任感。
第四步: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派遣一名组长,分配不同的家务活任务给每个小组,并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他们被分配的家务活任务。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家务活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他们讨论家务活对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今后参与家务活的计划和目标。
教学资源:1. 家务活图片和实物展示。
2. 家务活分工表。
3. 家务活任务分配表。
4. 家务活完成情况记录表。
评估与作业: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能力,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并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分配的家务活任务,将完成情况记录在家务活完成情况表中。
拓展活动:1. 家庭讨论:学生们回家后,与家人讨论家务活的分工和重要性,共同制定一个家务活计划。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主题:妈妈的小帮手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教案标题: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如何成为家庭中的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员,扮演"妈妈的小帮手"的角色。
通过参与家务活动和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们将培养自主性、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并描述妈妈的角色和职责。
- 讨论并理解家庭中各种家务活动的重要性。
- 学习并实践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房间、清洗碗碟和扫地。
-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 帮助孩子发展时间管理的技能。
教具准备:- 家务任务列表(如整理房间、清洗碗碟、扫地、洗衣服等)- 家务奖励图表或卡片- 一些可供孩子们实践的家务工具(如扫帚、拖把、洗碗刷等)教学步骤:1. 引入:- 与孩子们谈论他们家庭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
- 引导他们思考妈妈的角色和职责,并解释妈妈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 讨论家务活动:- 列举一些典型的家务活动,并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每个活动的重要性。
- 例如,整理房间可以让家人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清洗碗碟可以让我们有干净的餐具和厨房,等等。
3. 学习和实践家务任务:- 首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完成一个家务任务。
例如,展示如何正确清洗碗碟,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 然后,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房间、清洗碗碟或扫地。
- 监督和指导孩子们,确保他们正确地完成任务,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奖励和激励:- 为孩子们准备一个家务奖励图表或卡片,并为每个完成家务任务的孩子颁发奖励。
- 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完成家务任务的经验,并互相表扬和鼓励。
5. 时间管理活动:- 讨论时间管理在完成家务任务中的重要性。
- 设定一个家务任务完成的时间限制,并鼓励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 鼓励孩子们与家庭成员分享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和经验。
评估方式:- 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对孩子们的完成家务任务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
【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 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一年级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主题说明】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难点: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1.视频故事《能干的小帮手》。
2.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岛”中的四幅图片(也可播放故事视频《能干的小帮手》),思考:这些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由观察图片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判断并说明原因。
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活动一:你会怎么做1.教师呈现爸爸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情景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如:妈妈在做饭,爸爸1. 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愿意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承担家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3. 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务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务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家务,并主动去完成。
2. 如何让学生在完成家务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务中的经验和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完成家务。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角色,从而理解父母的辛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家务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一些关于家务的歌曲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准备一些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章,用于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家务的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务的种类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家务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完成家务。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务中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务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角色,从而理解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主动承担家务的意愿。
七、教学内容1. 家务的种类:让学生了解家务的多样性,包括清洁、烹饪、购物等。
2. 家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对家庭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3. 家务的技巧:教授学生一些家务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打扫卫生、如何整理物品等。
4. 家务的分配: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分配家务,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确保家务的顺利完成。
八、教学活动1. 家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完成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增强学生对家务的感知。
2. 亲子沟通活动: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期望,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
妈妈的小帮手 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教案标题:妈妈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3. 如何有效地与家人沟通和合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家庭话题,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呈现一些图片或故事,让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重要性。
主体活动: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列举出该角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任务。
4. 学生回到家中,与家人讨论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并记录下来。
5. 学生再次分组,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和任务。
6.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情景,加深理解和实践。
总结活动:7. 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8.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资源:1. 家庭成员图片或故事。
2. 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
3.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书面记录的家庭责任和任务清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游戏,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2.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家庭合作和沟通重要性的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语言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经历。
3.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妈妈的小帮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课题: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二、学习分类: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做父母的好帮手》教案引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提供一种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支持。
为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背景介绍1.1 心理健康在小学生中的重要性1.2 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2.1 发展适应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2.3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2.4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三、教学目标3.1 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2 掌握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3 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四、教学内容4.1 培养适应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1.1 演示和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4.1.2 创造思维拓展的环境和机会4.1.3 鼓励孩子们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4.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4.2.1 引导孩子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4.2.2 教导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4.2.3 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4.3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4.3.1 积极赞扬和鼓励孩子们的努力和成就4.3.2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经验4.3.3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4.4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4.4.1 教导基本的沟通和合作技巧4.4.2 鼓励孩子们参与群体活动和互动4.4.3 促进友善和彼此帮助的价值观五、教学方法5.1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5.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5.3 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5.4 资源分享和亲子活动六、教学评价6.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6.2 学生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6.3 家长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和理解度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案,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掌握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这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好伙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全一册《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PPT课件
比赛
• 清理书包和叠衣服比赛 • 获奖的同学说感受!
判断题
• 1、王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买盐,她 不去。()
• 2、小红在家自己洗袜子,自己洗红领巾。 ()
• 3、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 就不做。()
• 4、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拓展园
• 和爸爸妈妈一起聊天, 告诉他们你能独立完成 的事情,希望他们放心 让你做!
小品表演
• 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 了,就喊:“妈妈我渴了,快给我 拿饮料。”妈妈赶紧说:“好好好 ,我马上给你拿去。”
• 讨论: • 小刚的做法对吗? • 他应该怎么做?
活动一 你会怎么做
爸爸妈妈忙碌时, 你会怎么做?
分小组交流
•哪些家务活可以学 着做呢?
活动二 能干的小帮手
看视频:
一年级【第十三课】
父母的小帮手
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品演
• 星期天,小华在家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 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 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 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 情,就别做了,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
• 讨论: •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 2、应该怎么做?
谢 谢!
【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 第十三课 兄弟姐妹的小帮手
【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第十三课兄弟姐妹的小帮手教学目标1. 了解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在家庭中充当兄弟姐妹的小帮手。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性。
2. 研究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帮助和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帮助经历。
- 引导学生讨论兄弟姐妹之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兄弟姐妹,例如帮忙整理房间、共同完成作业等。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制定一份关于如何成为兄弟姐妹的小帮手的规则和责任清单。
4.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积极扮演兄弟姐妹的小帮手。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故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合作研究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制定兄弟姐妹的小帮手规则和责任清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示范与实践结合:老师可以示范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助和合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参与度的评估。
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向家长分享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关于兄弟姐妹关系的故事和经验。
2. 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兄弟姐妹的小帮手的作文,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如何扮演这样的角色。
参考资料1. 无特定参考资料。
---以上为【心理健康教案】一年级第十三课兄弟姐妹的小帮手的教案内容,根据学生年级和课程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并提供了一些教学延伸的建议。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
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
”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PPT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
八、总结。
心理辅导课 我是父母的好帮手
心理辅导教案:我是父母的好帮手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
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
最好选拍有代表性的。
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
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请学生说一说)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
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
二、利用课文,讲明道理。
过渡语:晓强和我们一样大,他是怎么想的呢?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
(课文第1、2段)小结:对,他体谅父母的辛劳,想到应该做点儿家务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板书:减轻父母负担做家务活儿过渡语: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晓强放学了。
2、演示投影,播放录音。
(课文第3段)(1)晓强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2)妈妈看到晓强所做的一切,心里会怎么想?(体会情感)(3)晓强是怎样回答妈妈的问题的呢?(组织学生讨论)小结:晓强说得多好呀。
不错,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十三课父母的小帮手
【主题说明】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教育,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带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一种补偿心理,导致孩子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应当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父母的小帮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父母等家庭成员的辛苦;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难点:培养学生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视频故事《能干的小帮手》。
2.课前学生需做的小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目标过程建议
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岛”中的四幅图片(也
可播放故事视频《能干的小帮手》),思考:这些
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由观察图片逐步联
系到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的情景。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阐明自己的判断并说
明原因。
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力所能及的
事情可以自己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爸爸
妈妈的小帮手。
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了
解父母等家
庭成员的辛
苦,了解自己
力所能及的
生活技能,愿
意为了减轻
父母的负担,
主动承担家
务,培养学生
的家庭责任
感。
活动一:你会怎么做
1.教师呈现爸爸妈妈在家中忙碌的情景图片(有
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如:妈妈在做饭,爸爸
在忙工作的事情,准备开饭了,“我”会怎么做呢?
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平日上班很辛苦,回家还
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我们还可以帮助爸爸妈
妈分担些什么呢?导入活动二。
活动二:能干的小帮手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分享自己最
熟悉的家务活儿。
5.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还有哪些家务活儿可以学
会,组内成员做小老师。
6.学生分享学习做家务的体会。
7.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
受,并及时给予反馈。
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家务劳动的细
致和繁琐,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增强主动承担
家务的意识。
1. 活动一重在引
导学生了解父母等
家庭成员的辛苦;
活动二重在激发学
生为了减轻父母的
负担,主动承担家
务的家庭责任感。
2. 学生发言时教
师要给予反馈。
学
生小组交流时,教
师要巡视。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分享屋(总结提升)激发学生热
爱劳动的意
识。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做家务时家庭成员的反应
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做家务也是
一种学习,是生活技能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
意识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拓展园(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做
家务的愉快
体验,为“教
学目标”服
务。
1.组织学生分享受到爸爸妈妈、同学及老师表扬
的故事与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成就感、
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
和父母、老师、同伴的交流中体会其中的自豪感
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1.教师可以通过自
我暴露的方式引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
会。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帮助学会一件以前不会的家务活儿。
3.学生是否觉得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做父母的。
【练习题】
我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是,做完后我感到。
A.高兴
B.害怕
C.骄傲
D.自豪
【教学参考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而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及能力,以及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低年级的学生应当做一些诸如洗碗、叠被、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多功能手段,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具体体现如下:
1.家务劳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服务劳动,要求并训练小学生做家务,能够帮助小学生认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同时增强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2.小学生在做家务时,和父母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务,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了解,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也给家长提供了教育契机。
3.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劳动情境中,学会动手,善于动脑,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认识到劳动也是一种学习,是生活技能的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4.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成功时有父母的及时鼓励,失败时会有父母的及时引导,这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面对挫折的应对方式的培养大有裨益。
5.在家务劳动中,小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能够了解自己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这也是小学生了解他人、认识自我的契机!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中国的父母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而动手能力弱可能会影响创造力,最终也使智力无用武之地。
多数父母以为,只要抓好智力培养,让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
但这样盲目的、无止境的代劳,使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错失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可以说是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的锻炼,更是创造能力或者说是创新能力。
每一个家长的,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让孩子动手的重要性,从尽量不替孩子代劳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建议。
1、不代替孩子做。
由于孩子小,动手能力不如成人,他们做起事来比较慢,做得也不如
成人好,这时家长要鼓励、帮助、耐心教孩子,切不能因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而完全代替孩子。
2、向孩子传授相关的做事技能。
做事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家长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让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挽起袖子,以免弄湿衣服,告诉孩子洗抹布时不要把水洒得满地都是,以免滑倒;应顺着一个方向抹,整个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要将抹布洗净挂好这样边示范边讲解,让孩子看清听懂,他才会学着做,并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3、和孩子一起做事。
和孩子一起做事可以提高他做事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
和孩子一起做事还便于观察孩子的做事情况,由于孩子自控能力差,加上做事本身就是辛苦的劳动,因此孩子做事的兴趣容易转移,往往不能善始善终,这时家长应及时提醒孩子,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引导孩子有始有终地把事情做好。
4、及时表扬和鼓励。
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但由于孩子能力有限,做的事情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时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对此,成人一定不能嘲笑或呵斥,而应在表扬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对孩子的鼓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但也不排斥适当的物质奖励,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都会使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但是,物质奖励不可滥用,用多了就失去了吸引力,而且物质奖励不要许诺在孩子做事之前,而应放在孩子经过艰苦努力较好地做完某件事后,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觉得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才做事的。
参考文献
刘伟民.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早期教育.2002\22.
雅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好家长.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