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试卷版)
12024届高考专题六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 植被与土壤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1.(2023·北京·模拟预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藻青菌、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类群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其中藻青菌的分泌物会封闭土壤间隙。
荒漠地区的植被常表现为灌丛和生物土壤结皮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沙漠边缘坡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与结皮分布区相比,灌丛附近土壤肥力较高,原因是灌丛及草本植物可以( )①减弱水分蒸发 ①促进下渗作用 ①加强物理风化 ①拦截营养物质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完成下题。
秦巴山区冬、夏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夏季气温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冬季降水较少,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夏季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022·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
大多以有机成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受台风影响,区域内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这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谊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高考真题专练09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2·6月浙江卷,15~1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C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D )
A.纬度 洋流
高考真题专练❾
[2022·山东卷,8~9]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 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 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 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 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 和草本植被为主。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11.[2021·河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 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 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 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 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B
C
D
陆地自然带:
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景观。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松鼠、黑熊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黄羊
荒漠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褐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草原
双峰驼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TITLE
演讲人姓名
Ⅰ
地理环境各要素
土壤
Ⅱ
相互联系
地貌
Ⅲ
相互制约
生物
Ⅳ
相互渗透
点击添加正文
Ⅴ
大气
点击添加正文
Ⅵ
水
点击添加正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含义: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内部的整体性特征
表现: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变化着。所以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专题5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专题5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案
1 / 18 05整体性与差异性
核心知识【p 48】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三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差异性成因
2.表现
(1)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
主要影
响因素
分布特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
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海拔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陆地自然环境表现出特殊的分布形态及发
展状态,呈现出非地带性现象。
高三一轮复习整体性差异性
气 候 类 型
温带海洋 性气候
7
地中海 气候
6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9
温带季风 气候
7
8
中纬度地区
9
8
自 然 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4
亚热带季 风气候
5
绿硬叶林 带
23°26N
6
9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4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5
2
热带季风 气候
3
低纬度地区
0°
2
热带季雨林带
3
热带雨林气候
1
热带雨林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
3.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
律(世界自然带的分布)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 大气
植被
水 土壤 地形 生物 水文 地形或地貌
土壤
1、某一要素变化引起地理环境的变化 2、某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自主复习检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c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课堂巩固延伸】
B
D
1.甲、乙、丙自然带分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乙自然带在图示区域的分布 主要体现了( ) 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B2组
大气—气候变干 水文—河流含沙量增大 下游形成地上河 土壤---土壤肥力下降 生物---植被覆盖率下降 地形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并能结合实例,描述出各因素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因素对环境的作用。
2.能通过实例说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功能。
3.结合具体区域实例,能说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整体性的表现也可归纳如下:一、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下图所示。
③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如下图所示。
④影响大气环流。
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C
草毡层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孔隙较小,厚度较厚,可以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①
错误、②正确;草毡层可以阻滞部分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③正确、④错误。综上,C
10.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
【答案】10.A 植物死根分解速度快慢主要与土壤的温度、湿度、土 壤透气性等因素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数量少、 种类少、活性较低,从而导致植物死根分解缓慢,故选A。
[2023新课标·9—11,12分,难度★★★★☆]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 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 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9—11题。
[2022全国甲·9—11,12分,难度★★★☆☆]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
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
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
3—5题。
5.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
在于(பைடு நூலகம்)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
课 堂 练 习 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
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
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与 气候→土壤 土壤
土壤→气候
典例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 关键能力提升: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实例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地貌与 水文
地貌→水文 水文→地貌
典例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 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生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
发生洪 涝灾害
抬升 河床
地下水 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 关键能力提升: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方法 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案例②: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水文与 生物
水文→生物 生物→水文
典例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 关键能力提升: 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实例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三一轮复习20)
G
F E
D C B A B C D E D1 3 2 1 D1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1)图中字母A—G的自 然带从赤道到两极沿着 纬 ______( 经/纬)线方向更 替,产生这种更替的基础 热量 是________ 。即太阳辐 射总量在各纬度的差异。 低、高纬度 地区这种 在___________ 差异最明显。 经度地带性 (2)图中数字1—3的自 然带从沿海向内陆沿着 经 ______( 经/纬)线方向更 替,产生这种更替的基础 水分 是________ 。即各地区 海陆位置的差异。在 中纬度 ___________ 地区最明显。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解析】受季风影响,我国 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 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它 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 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逐 渐变窄,故答案为D.
1.图中②为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 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D
【感悟高考真题】
【真题1】(2011· 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 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 一地表过程是( C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思维过程】 由题干材料“岩石溶蚀与侵蚀”确定该地区为石灰岩
A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6-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草 原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热 带 荒 漠
(三)非地带性分异
非 地 带 性 温 带 荒 漠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顶 水热 山麓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带谱复杂程度
纬度 海拔 相对高度
01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02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03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2.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含义: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新
典例:生物的生长发育
功
能
含义: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
平衡功能
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典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 不同的气候类型(植被、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
(一)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分布情况
(二)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延 伸
距海远近 (水分)
更替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
第一章 自然地理
01
02
03
04
05
06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整体性和差异性--差异性(课时3)
考题示例
(2021山东卷)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
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实际状态分布:热带沙漠— —呈狭长带状分布
• 形成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 湿,地形阻挡
➢ 关键能力提升: 地方性分异规律
3、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
(4)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 理想状态分布: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实际状态分布:温带荒漠带 • 形成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 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
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2~3题。
A 2、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2、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C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落实 跟踪训练过关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 D)
A.东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
高三一轮复习整体性和差异性共40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三一轮复习整体性和差异性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持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
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 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1)统一演变:气候、植被、地貌变化等统一演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
水 土 流 失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 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 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经典案例: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
四、感受高考.能力拓展
例1[2011•福建卷]图142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 方。 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 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嘶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 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在过去的一段时 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旱,使林草几近灭绝。
12分钟
(1)从地形和气温的角度说明新疆游牧业难以消失的原因。(4分) (2)比较南北疆“转场”轮次的差异,并分析北疆形成四季三轮牧场的 自然原因。(8分) (3)“转场”游牧通常历时较长,牧民路途中可能遇到哪些自然威胁。(3 分)
(1)新疆牧场多在山地(或高海拔的地方)(2分) 冬季,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不适合放牧(2分) 因此,游牧业难以消失。 (2)差异:北疆多于南疆(或北疆四季三轮,南 疆四季二轮)(2分) 原因:北疆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草场分布广(2分),垂直差异明显(2分),利于 形成三轮放牧牧区 (3)雪灾、沙尘暴、野兽侵袭、草料短缺等(任 答三点,每点1分)
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 是什么? 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引起变化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开 垦、放牧等
植被 破坏 河流径流季 节变化增大 旱涝灾 害增多 土壤变薄 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地表形态 沟壑纵横
生态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从自然方面列举西藏地区的高寒特征。
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 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 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 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 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
回归教材基础知识
教材P.85-93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 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 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 演化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 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协调,是自 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 一变过的过程。
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 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 河流含沙量增加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淤 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 涝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案例: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文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 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探究: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 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 河流含沙量增 加,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易发生洪涝灾害 植被破坏 地下水: 渗入地 下水减少,地下 水位下降 动物: 失去栖息 地, 被迫迁徙
土壤: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得贫瘠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 ---水文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特有动物——牦牛 气候---生物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形---气候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米。R河中上游地
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毫米,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
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
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
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
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整体性予差异性
北海国际学校 李玄
一、考纲研读.回归教材
课标: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整体性原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 水量小于200mm。主因是距离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 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 干旱 候
河流少 水文 多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希望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对于积累的知识和题型有一定的归类、总结、
提升,有个人的感受、体会、收获。
◆熟题、易题不丢分,生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会知识的迁移、变通。
◆答题语言规范、条理,力求全面、准确。 (描述和解释能力)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植物--- ---气候
回归教材基础知识
教材P.85-93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 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 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全球气 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 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 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12分钟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 物稀少的景观,分布说明其成因。 (2) 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3)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 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 ,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 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 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上游来 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 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 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 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 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淤强;荒漠化加剧,下游 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2)在地理要素中,生物和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如破坏
植被、修筑水坝等)
eg.青藏高原/安迪斯山的隆起→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详解:整体性原理及应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环 境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eg1.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荒漠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eg2.青藏地区:高寒冻土-牦牛-河谷农业 eg3.“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屋顶“南陡北缓”
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 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貌 风蚀地貌
每一要素都作为环境整体的一部分 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 方。 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 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嘶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 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在过去的一段时 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旱,使林草几近灭绝。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比较容易 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并由此而引发其他地理要素发生变 化。水也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地理要素,而岩石受人类直接影 响相对较小。
二、考点梳理.夯实基础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土 壤、生物、地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 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 联系的整体。
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
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 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 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 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