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一中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5年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试卷
2015年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试卷语文卷5.7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跋扈惘然若失了了无几一言以蔽之B.椭圆淹没无闻沽名钓誉万变不离其宗C.睿智沧海一粟风烛残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D.昏厥老态龙钟转瞬即逝学富五车,材高八斗2.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256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D.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B.蹊跷祈求稽首杞人忧天C.毗邻譬如荫庇可与媲美D.嗜好谥号弑君有恃无恐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自刭陷阱脖颈杀一儆百美好憧憬B.梦魇俨然衍变奄奄一息偃旗息鼓C.缔造孝悌谛听瓜熟蒂落递交申请D.椒兰跌跤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以前没有看过卓别林的喜剧,今天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重新引起轩然大波。
C、2000年10月30日,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大放厥词,抛出“海洋立国论”,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走到了一起。
D、《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 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哺(pǔ)育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B.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D.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泰山上既有佛寺又有道观,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泰山神和泰山老母,⑴,(2)令它身兼帝王的高贵与骚客的诗情。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意为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陕西长安一中高三五校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一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2013届高三五校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总分1 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的释义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简言之,成为大师,有两项条件:有造诣、被尊崇。
于是,大师的存在,便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存在。
他们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
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
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
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
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
当我们站立在国家图书馆望不到首尾的书柜旁,我们会感到一种阅读的恐惧,读书越多,恐惧便越深,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过,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
当文学家面对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当哲学家面对庄子和尼采,当经济学家面对马克思和萨缪尔森,他们都可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
像孔子说的“予欲无言”.大师的存在足以令后人乱了方寸,就像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我们实在不能断定大师的存在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
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禾黍离离半野蒿,▲。
▲,▲。
▲破,▲。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③可怜缑岭登仙子④水声东去市朝变⑤山势北来宫殿高⑥昔人城此岂知劳A.②④⑥③⑤①B.④⑤⑥①②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④⑤①②③记者:▲?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
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
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
”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陕西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
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
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陕西省西安市五校联考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
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2015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5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15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点击查看本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l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供应(ɡōnɡ) 瞥见(piē) 系鞋带(jì) 游目骋怀(chěnɡ)B.埋怨(mán) 载体(zài) 沏茶喝(qì)戛然而止(jiá)C.宝藏(zànɡ) 应届(yìnɡ)撒大网(sā)擢发难数(zhuó)D.蓓蕾(léi) 尽快(jǐn) 露马脚(lòu) 长歌当哭(dà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暮霭座落浮想联翩黄钟毁弃,瓦釜雷鸣B.针砭精粹真知灼见筚路蓝缕,以起山林C.销假陨落萍水相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D.渔船凋敝入目三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时一项是①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必须为之。
②成功完成俄罗斯科考船52名被困人员的任务后,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撤离时却被冰山“强行挽留”。
③《南方周末》是“跨地区监督”的典范,其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这种模式已为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所。
A.勉励抢救效尤B.勉力营救效仿C.勉力抢救效仿D.勉励营救效尤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城镇上学难,上大一点城市的学校更难,上知名的学校就难上加难,这种状况阻止了农民及其子女进城的脚步,使他们心有余悸。
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试 题 注意事项: 1.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 闲登小阁看新睛。
③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① ②午桥:在洛阳城南。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宴吟。
③新晴:雨后初晴时的月色。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
(6分)(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家的时光是温馨的,老屋的引力是无形的;但随着时光的变幻莫测,它们幻化为一种精神绳索,将我的怀旧和感伤拴系在岁月的航船上。
B.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理念引起的强烈反响的背景下,这些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让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015年陕西省长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2015年陕西省长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语文7.17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哺(pǔ)育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B.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D.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屈委曲求全桃园世外桃源B.付出入不敷出防范防范未然C.人生人声鼎沸报复抱负远大D.是非文过饰非启示寻人启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年轻有为的高三学子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有着较大贡献的人。
B. 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营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C. 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 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5.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2015年陕西省第三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答案讲评
(大意2分,“既而”、“悦”、“其” 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略知诗书,
喜欢谈论治国方略。唐德宗命他侍奉太子。太子 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 “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众侍读称 赞太子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说话。众人散去, 太子对王叔文说:“刚才谈论宫市,只有您不说 话,为什么呢?”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皇上, 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 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 子收买人心,那么您自己怎样辩解?”太子从此 看重他。唐德宗驾崩,已经宣读了遗诏,当时唐 顺宗病倒很久了,不再干预众多政务,住在宫中 挂着帘幕,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在左右侍候, 百官呈上奏议,他从帘幕中决定是否可行.
开始,宦官还没觉察,等到边境诸位将领各自打 报告向神策护军中尉道别,并说将隶属范希朝, 宦官才察觉兵权被王叔文夺去了,神策护军中尉 就命诸将不要把兵马交出。范希朝、韩泰已抵达 奉天,诸将不去参见,他们两人就回京了。王叔 文不想立皇太子。唐顺宗既然久病不愈,百官、 京城和各地请求立太子,不久诏书颁下立广陵王 为太子,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只有王叔文面有忧 色,但也不敢说这事。接着哽咽流泪,人们都私 下嘲笑他。皇太子代理国政,贬他任渝州司户参 军,第二年就杀了他。
(一)文言文(19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A(3分)D(监:代理) 试卷类型: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卷类型:C(3分) 试卷类型: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试卷类型A: D 试卷类型B: D
12.(2) (6分) (1)他生活艰苦,白天拉洋车,晚上学画;
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三年级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腼腆.(tiǎn)拊.心(fǔ)蹩.进(bié)卓.尔不群(zh uō)B. 籼.米(xiān)田塍.(chéng)汆.汤(cuān)人烟阜.盛(fù)C. 遒.劲(qiú)衣钵.(bó)榫.头(sǔn)命运多舛.(chuǎn)D. 罪愆.(qiān)颓圮.(pǐ)抿.嘴(mǐn g)轻鸢.剪影(yu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迤逦肄业风俗日偷畏葸不前B. 蕴籍湮没锲而不舍虚与委蛇C. 瞥见青冢锋芒毕露人才跻跻D. 葳蕤聒噪不胫而走哀声叹气3.依次填入下列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什么我们对于名诗佳句,能够熟稔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因为诗中名句是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_2015年陕西高考语文模拟题与解析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甲必考题(共4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 3 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 。
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
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
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
“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
“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
“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
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 。
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
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
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大练习(一)语文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大练习(一)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个朋友闲谈,谈到了中国文化的根。
但是意见实在是相左,我们决定找一个参照系,最后选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我们想用反证法,也就是说要证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不是中国文化的根,并找出一个新的根来。
问题一,究竟什么是文化的根?《新华字典》关于根的解释是事物的本源,根据,凭依,依据。
据说还是佛学名词。
是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根器、根力、根门、根源。
又查《康熙字典》,说根是木橛子,也说是草的本根,又说是根的词义重指根须。
我觉得最靠谱的就是这句话了。
换句话说,就是所谓文化的源头,就是一个文化的建立基础。
问题二,究竟什么是文化?仔细地搜索去,我基本认为我们要讨论的文化,大概是指精神范畴的,应该是被一个社会的人普遍接受的。
而这个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叫载体就是文字。
《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一说,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那么我们的定义就是所谓的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被文字系统的阐明,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问题三,就是这个‚中国‛了。
我仔细地研究去,原来中国的定义其实源自于《尚书.禹贡》‚九州攸同,四墺既宅,九川涤源,四海会同,九泽既陂,六府孔修。
庶土交正,祇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所谓的中邦就是中国啊!我又查看了历史教科书,在禹(夏朝)实行诸侯国分管体制,各诸侯都以天子为尊,但是各领封地,天子也自领一块封地。
这个封地就叫中央之国。
其他诸侯国围绕着中央之国。
这个中央联邦共和国,简称为中国。
到这里,似乎我们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也就是我们有了一个答案定义:所谓中国文化的根,就是指从有中央联邦共和国以来,直到今天,在这个范围内形成的社会,有文字系统阐明,并被大家作为规范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思想和行为的理论源头。
陕西省长安一中下学期2025届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长安一中下学期2025届高考语文五模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的人生理想。
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眼里,刘志丹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他又是那么质朴无华,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A.忠贞不渝诚然谈笑自若B.矢志不渝诚然谈笑风生C.矢志不渝俨然谈笑风生D.忠贞不渝俨然谈笑自若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①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②,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
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
春季涨水叫春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
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3、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人工智能产业链A.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B.关键硬件和算法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长安一中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2013-05-24 20:57陕西省长安一中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人类社会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经历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
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登上历史舞台,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巨大飞跃,它展现了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能量,把大量的资源转化为供人类消费的产品,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享乐需求。
但是,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巨大的负作用,特别是工业文明初期对资源的无节制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损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类社会迈上生态文明的新阶段。
生态文明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
其相同点在于,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观。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难循环”等问题,经济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决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入、低效率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客观上进行系统地设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成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今后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决不仅仅只看地区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还要看各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效、生态效益等绿色指标。
这些约束性指标在干部考核中的权重,应该越来越增加,甚至可以一票否决,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从而带动全体国民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使我们早日跨越工业文明,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来源大众日报)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B.生态文明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观。
C.生态文明强调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D.生态文明遵循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因而发展过程整体、协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文明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发展持续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人类社会迈上更高层次。
B.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并存,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人类文明。
C.由于我国处于工业文明初期,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经济增长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D.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成为公民的自觉意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考核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式,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B.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难以迅速改变,必须从实际出发,系统设计,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C.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决不能只看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还要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效、生态效益等绿色指标。
D.只要领导干部真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体国民增强生态意识,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就能早日走向生态文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瑱,字伯玉,巴西充国人也。
父弘远,世为西蜀酋豪。
蜀贼张文萼据白崖山,有众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弘远讨之。
弘远战死,瑱固请复仇,每战必先锋陷阵,遂斩文萼,由是知名。
因事范,范委以将帅之任。
侯景围台城,范乃遣瑱辅其世子嗣,入援京邑。
京城陷,随范徙镇湓城。
俄而范及嗣皆卒,瑱领其众,依于豫章太守庄铁。
铁疑之,瑱惧不自安,诈引铁谋事,因而刃之,据有豫章之地。
侯景将于庆南略地至豫章,城邑皆下,瑱穷蹙,乃降于庆。
庆送瑱于景,景以瑱与己同姓,托为宗族,待之甚厚,留其妻子及弟为质。
遣瑱随庆平定蠡南诸郡。
及景败于巴陵,瑱乃诛景党与,以应义军,景亦尽诛其弟及妻子。
绍泰二年,瑱据中流,兵甚强盛,又以本事王僧辩,虽外示臣节,未有入朝意。
初,余孝顷为豫章太守,及瑱镇豫章,乃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
瑱留军人妻子于豫章,令从弟奫知后事,悉众以攻孝顷。
自夏及冬,弗能克,乃长围守之,尽收其禾稼。
奫与其部下侯方儿不协,方儿怒,率所部攻奫,虏掠瑱军府妓妾金玉,归于高祖。
瑱既失根本,兵众皆溃,轻归豫章,豫章人拒之,瑱以高祖有大量,必能容己,乃诣阙请罪,高祖复其爵位。
天嘉元年二月,东关春水稍长,舟舰得通,琳引合肥漅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其势甚盛。
瑱率军进兽槛洲,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洲而泊。
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
是时,西魏遣大将军史宁蹑其上流,瑱闻之。
令军中晨炊蓐食,分搥荡顿芜湖洲尾以待之。
琳军终败。
二年,以疾表求还朝。
三月,于道薨,时年五十二。
谥曰壮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以本事王僧辩本:原来。
B.奫与其部下侯方儿不协协:和谐,融洽。
C.轻归豫章,豫章人拒之拒:抵抗,抵御。
D.西魏遣大将军史宁蹑其上流蹑:跟踪。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侯瑱顺应时势所选择去向的一组是(3分)①瑱领其众,依于豫章太守庄铁②城邑皆下,瑱穷蹙,乃降于庆③瑱乃诛景党与,以应义军④瑱据中流,兵甚强盛⑤瑱既失根本,兵众皆溃,轻归豫章⑥乃诣阙请罪,高祖复其爵位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瑱的父亲侯弘远与西蜀的叛贼张文萼作战而死,侯瑱坚持请求替父亲报仇,终于在战场上杀了张文萼,他的名声因而也得以传扬。
B.侯瑱因侯景和自己同姓,又是同一宗族,待他很好,就投靠了侯景,但当侯景在巴陵战败时,他就杀了侯景的党羽响应义军。
C.侯瑱占据中游,兵力强盛,虽然表面上臣服朝廷,但并没有入朝的意思,直到侯方儿断绝了他的退路,他才到高祖那里请罪。
D.侯瑱率军在兽槛洲与王琳交战,西魏大将军史宁到了王琳的上游,侯瑱听说后命令将士在芜湖洲尾等待敌军,终于打败王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铁凝之,瑱惧不自安,诈引铁谋事,因而刃之。
(5分)译文:(2)自夏及冬,弗能克,及长围守之,尽收其禾稼。
(5)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①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③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靖康之变,词人目睹了亡国惨祸。
二十年后,词人重登小楼,写下了这首词。
②午桥:在洛阳城南。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常在此宴吟。
③新晴:雨后初晴时的月色。
8.上阕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在词中有何作用?(5分)答:9.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一梦”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后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则曰:“,道相似也,,官盛则近庾。
”(韩愈《师说》)(3),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我判官归京》)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剃脑袋赵新我小时候理发不叫理发叫剃脑袋:村子里不管谁的头发长长了(当然他得是个男人或者男孩儿),一律要拿刀子剃,一律要把脑袋剃得精光精光。
剃的过程很简单:在锅里烧上两瓢水,水热了,舀到脸盆里,把头发来来回回洗一洗,然后往墙根里一坐,给你剃脑袋的人就下了刀子。
他们手里的刀子都是铁刀子笨刀子,刀背又厚,刀刃又钝,那不是剃而是刮,咯吱吱,咯吱吱,一刀一刀挖下去,疼得入骨,疼得钻心!我是村里最怕剃脑袋的人。
看见有人剃脑袋,我就想到了杀猪,猪被杀死之后要用开水烫,然后把毛刮下来,露出白嫩的肚皮和脊梁,和人剃脑袋有些相仿。
可是害怕剃也得剃呀,想躲也躲不过去呀!1947年我长到了八岁。
那年夏天我该上学了。
爹知道我害怕剃脑袋。
爹和我商量说:二小,眼看你要上学了,把你的脑袋剃剃吧!我说不剃,剃脑袋和上学有什么关系呀!爹说:剃剃看着清秀啊!你三个多月没剃脑袋,看着像个闺女啦!我说闺女就闺女,闺女人家也让上学!爹说:二小,是学校的老师让你剃脑袋的;老师说给我好几回啦,你剃不剃?我含着满眼的泪水和爹达成了协议:第一,剃;第二,要请村里的赵清水大叔剃。
清水大叔是剃头高手,赫赫有名,全村子人都说他的刀子快,刀法好,下手轻,剃脑袋一点儿都不疼,还很舒服;第三,剃的时候爹要在旁边守着我,给我壮胆,因为四十岁左右的清水大叔个头魁梧,方脸大眼,威风凛凛,嗓门洪亮,往他跟前一站,我有些胆小!爹一连请了三次,才把清水大叔请到我们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