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式,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在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学: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

3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4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5 环境资源: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6 经济效益: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7 外部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没有取得报酬。

8 外部不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没有进行赔偿。

9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10 绿色贸易壁垒: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11 环境经济效益: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4 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管理污染源,并清除环境污染所需费用的原则。

15 需求:是指人们意愿买进的数量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6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1)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概念 30个1.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 贴现和贴现率: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 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3.揭示偏好法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4.单次投标博奕法调查者首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事实。

5.绝对地租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土地不付地租。

实际上使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不论土地好坏,只要使用土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 投资回收率为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假定把数量等于投资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每年从银行取回的钱等于系统每年可以获得的效益,在时间等于系统寿命时,正好把银行中的存款全部取完,这个假想的年利率就等于投资的回收率。

7.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8. 旅行费用法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旅游者通过消费和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所获得的效益,为了进行参观需要承担交通费用和时间代价来表示的环境价值。

9. 比较博奕法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

(薛大爷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计40分)1、静态经济(5分)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环境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5分后)是由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混合而成的符合系统,包括人口、环境和科学与信息三大基本要素。

3、绿色gdp(5分后)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其阻碍作用。

这种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一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衰竭;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

现行的gdp没有计量经济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容易过高的估计经济的增长,由此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造,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4、资源承载力(5分后)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5、环境承载力(5分)所指在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支持能力的限度,塔既为人类活动提供更多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更多资源并容纳废弃物,人们用环境承载力做为来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同程度的标尺,人类所相互竞争的环境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形成的繁杂环境系统。

6、环境容量(5分)指环境媒介稀释废物而又不引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7、环境税(5分后)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凭借其主权权利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

8、资源税(5分后)是采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实施“普遍征收、极差调节”的原则,对我国境内开发的一切应税资源产品征收资源税;并且运用资源税对因资源贮存状况、开采条件、地理位置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产生的资源极差收入。

9、外部性(5分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增添的非市场性的影响,没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充分反映出。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复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环境- (b) 经济- (c) 社会- (d) 科技答案:(a) 环境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a) 人类行为会考虑环境后果- (b) 经济效益永远高于环境效益- (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 环境问题不需要经济分析答案:(a) 人类行为会考虑环境后果3. 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指什么?- (a) 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 (b)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 (c) 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d) 环境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b)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第二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环境保护税的作用和意义。

答:环境保护税是一种对排放污染物或占用资源的行为征收的税费,其作用是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税收可以提供经济激励,引导经济主体采取减排、节能措施,同时还可为政府提供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和改善。

2. 请简要阐述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答: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经济分析方法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使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

其次,环境经济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经济工具和政策建议,帮助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最后,环境经济学可以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3. 请列举几个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政策工具,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常用的环境经济学政策工具包括排污费、碳税、可再生能源补贴等。

这些工具的特点是:- 排污费:根据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征收费用,激励企业减少排放,经济效益明显。

- 碳税: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税费,鼓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 可再生能源补贴:通过补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总结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发展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三大主题:效率、最优、可持续性。

2资源环境为经济提供四大服务: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同化废弃物、福利教育和精神上的价值、全球生命支持服务。

3决策的原则:a边际相等原则MR=MC 净收益最大。

b帕累托最优原则: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利而又不是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当前方案最优。

4贴现的原因是:a时间偏好b资本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本可在生产中增值。

当前>未来5社会贴现率是指成本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

6石油泄漏损失:石油损失、修理损失、市场物品损失。

恢复原貌损失、对生态造成损失。

7环境价值计量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解释偏好法、陈述偏好法。

8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应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以表示每获得一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

9产权用来解释环境资产的价值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所低估。

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力。

有效产权的特点: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

产权理论认为:若环境资源的排他性能充分界定,公共品可转化为私有品,来达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无需政府干预,若干预,也只起到分配产权、监督产权实施的作用。

10外部性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

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

呼市环境污染是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烟花、塑料包装}11鲍温模型: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量为每个人的横向加总,公共品为纵向加总。

公共品是可供全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些居民按市场方式承担其费用或成本的产品。

12工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

揭示:当关键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时,随着对这种资源使用的不断增加,以这一系统为利用对象的经济活动必然走向崩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成本效益分析: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的大小,包括对就业、收入分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2.静态效率:如果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了资源使用净效益的最大化,就可以说该资源配置满足了静态效率标准3.动态效率:资源配置跨越了n 个时期,如果所有可能的配置方式中存在净效益现值最大化的方案,那么这项资源配置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4.存在价值:又称为非使用价值,即人们非常愿意为改善或保护那些永不使用的资源付费5.条件价值评估:又称为意愿调查评估,指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6.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或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7.受偿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于一个具体的损失愿意接受的赔偿。

(或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8.效益转移:将其他时间和地点作出的估值应用到其他相似的分析中9.稀缺租金:在持续的长期竞争均衡中,生产者剩余被称为稀缺租金10.租值耗散: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下降,乃至完全消失11.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消费上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2.公共池塘资源:是指那些消费上具有可分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13.风险溢价:当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可能不同时,用于补偿资本所有者的额外资本成本14. 边际使用者成本:跨期的稀缺导致的机会成本15. 弱可持续性:维持总资本价值不变16. 强可持续性:维持自然资本价值不变17. 环境可持续性:保持某种重要的个别资源的特定物质流不变18. 替换生育率:稳定人口下的总和生育率19. 基金污染物:环境对其有一定吸收能力的污染物20.累积性污染物:环境对其没有或只有很少吸收能力的污染物21.非均匀混合基金污染物:造成的危害不仅依赖于其在大气中的数量,与其排放源的位置也密切相关22.纵向公平:分析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的平等状况23.横向公平:指平等对待同等收入的人24.新源歧视:根据目前的管制办法,新的污染排放者面临的控制要求比已有的污染排放者更严格,为了达到管制要求,其要付出更高的污染控制成本25.生态足迹:衡量为满足特定数量人口或者特定人类活动,需要多少面积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生态生产性土地,以提供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和污染消纳能力简答、论述与画图:1.简述物质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人类经济活动不能产生任何新的物质,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尽管进行了物质形态的转化,但是最终必然要回到环境中。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²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日本可生产30辆汽车或40台计算机,美国可生产40辆汽车或50台计算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日本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美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D.日本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A.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B.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低于20%C.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超过20%D.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不变3.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

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D.不能确定其需求是否有弹性4.说“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B.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5.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

A.垂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C.水平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6.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

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7.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 )。

A.时间的长短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C.以实际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D.以上都不是8.某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在做生产决策时,厂商考虑:( )A.社会收益和私人成本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C.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D.积极的和消极的外部性11.下列能够说明外部性概念的是()A.自然灾害引起农作物欠收B.不收费道路很拥挤而收费道路车流少C.吸烟损害吸烟者的健康D.养蜂人的蜜蜂到附近果园采蜜同时也授粉12.以下哪个控制污染的方法不会迫使人们承担他们活动的全部成本?( )A.管制B.污染税C.分配产权D.可交易许可证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可持续发展:2.显性成本:3.隐性成本:4.外部性:5.帕累托最优: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 如何理解庇古型环境经济政策与科斯型环境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四、计算(共15分)1.假设政府正试图决定保护风景优美的河流的长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A.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B.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正确答案:A2、铁矿石资源属于()。

A.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B.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C.可再生的公共物品资源D.可再生的商品性资源正确答案:A3、从历史上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就是()。

A.技术进步B.资源勘探C.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D.其他正确答案:C4、环境最重要的属性是(),它决定了人类如何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

A.空间与时间性B.有用性C.利与害的差别性D.公益与转移性正确答案:D5、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资源配置B.帕累托最优标准C.社会福利水平D.市场占有率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

A.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B.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C.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D.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是()。

A.信息完全B.公共物品C. 垄断D.外部性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关于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或减少与资源的存量与用量没有建立计量关系B. 国民经济帐户中设定了资源环境的地位C.资源的价值及其损失在NI或GNP中没有体现D.对不可再生资源制定了合理的折耗率正确答案:B、D2、下面关于自然资源定价扭曲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未包括由于不可持续的管理造成的对未来收益的损失称之为“使用者成本”B.未包括开采或获取成本C.未包括折旧D.未包括由于开采或获取造成的环境成本正确答案:A、B、D3、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可分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题库(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资源与环境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2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1)土壤资源遭到破坏,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世界在近100年间上升了℃/年);(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全球减少森林面积3万hm2/天);(5)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死亡者的死因与此有关;(6)化学污染日趋严重;(7)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8)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9)空气污染严重;(10)极地臭氧空洞在扩大,其中北极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损失50%以上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保护等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一般经济学以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2、如果某种商品是正常商品,则需求的收入弹性是 Em>0 。

3、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信息完备的;不存在外部性。

4、公共物品形体上难以分割活分离,具有供给上的普遍性或非竞争性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5、基数效用认为,效用有大小之分,他们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6、需求表或需求曲线表示商品需求量和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7、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8、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视为己任。

9、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用途。

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10、治理环境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庇古手段,一种称为科斯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1、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2.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B )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约束C.消费者的需求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B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4、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焦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C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C、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5、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B )A.20美元B.10美元C.2020美元6、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C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 预算约束曲线上C.无差异曲线上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A.边际成本B.平均成本C.市场价格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C.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9、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C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2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2及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哪项将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保持在经济上最优的水平,避免被过度开发?()A.共享产权B.集体产权C.私有产权D.国有产权正确答案:C2、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以下哪项考虑到生物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环境中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种群数量将趋于一有限值?()A.随机增长模型B.几何增长模型C.逻辑斯蒂模型D.指数增长模型正确答案:C3、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A.资源配置B.市场占有率C.帕累托最优标准D.社会福利水平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A.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B.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C.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D.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特征的内部因子包括()和()。

正确答案:繁殖力;死亡率2、从产权角度可将可再生资源分为()和()。

正确答案:可再生商品性资源;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3、渔业资源可开发的总捕捞量配额由()决定。

正确答案:最优可持续产量4、共享资源利用中可能出现()和()两种结果正确答案:囚徒困境;保险对策5、个人以()为基础的决策将会导致共享资源利用的拥挤问题。

正确答案:边际私人成本三、判断题1、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可再生资源可能会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正确答案:√2、共享资源的利用必然带来囚徒困境问题,而导致利用趋向于耗竭。

正确答案:×3、与社会最优相比,企业的微观决策倾向于过度开发资源。

正确答案:√4、太平洋鲑鱼保护措施中一项措施为在鲑鱼高产区设置障碍物和陷阱,该措施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主要原理在于它提高了鲑鱼捕捞成本。

正确答案:√5、对有机个体连续繁殖的种群,其数量变化特征一般采用几何增长模型表示。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21、市场: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资源环境经济学 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环境经济学 期末复习提纲

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1资源稀缺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公共品性质导致供给不足,资源价格上升,产生稀缺;(2)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或保护不力,资源滥用或消费过度,或资源的再生能力投资缺乏激励,产生稀缺;(3)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当存在正外部性时,搭便车现象严重;当存在负外部性时,资源利用成本社会化,加剧资源的稀缺性;(4)资源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其价值时,导致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从根本上产生稀缺。

2外部性内部化的概念所谓外部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以此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从而解决外部性问题。

3外部经济内部化的途径在如何使外部性内部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庇古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思路和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安排”思路、庇古的思路1920年,庇古首次提出了对污染收税或费的想法:当社会边际成本(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不相等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与补贴等经济干预手段使边际税率(边际补贴)等于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

科斯的思路主要通过科斯定理来表达: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将自动趋于消失,法定权利的初始设置便无关紧要。

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

斯思路下外部性内部化的两种形式。

一是联合。

将几个交易主体合并成一个交易主体,从而消灭了交易的必要,也就消灭了扭曲资源配置的可能。

二是买卖损害权。

也就是在既定的谁都有损害或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的权利,没有权利的一方可以通过市场向有权利的一方购买。

其实质是引入市场,使环境外部性在产权明晰界定的基础上,进入市场交,如排污权的交易。

4什么是 3R原则三大原则:1减量化原则。

减少物质和能源流量,重新设计制造工艺,选择较少包装,购买耐用的可循环实用的物品。

2再利用原则。

延长产品和服务时间,尽可能多次或多方式地使用物品。

3资源化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计40分)1、静态经济(5分)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环境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5分)是由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混合而成的符合系统,包括人口、环境和科学与信息三大基本要素。

3、绿色GDP (5分)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其阻碍作用。

这种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一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衰竭;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

现行的GDP没有计量经济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容易过高的估计经济的增长,由此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造,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4、资源承载力(5分)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5、环境承载力(5分)指在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塔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人类所依存的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构成的复杂环境系统。

6、环境容量(5分)指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7、环境税(5分)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凭借其主权权利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

8、资源税(5分)是采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实施“普遍征收、极差调节”的原则,对我国境内开发的一切应税资源产品征收资源税;并且运用资源税对因资源贮存状况、开采条件、地理位置等客观存在的差别而产生的资源极差收入。

9、外部性(5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10、资源环境保护投融资(5分)指社会各主题,以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为目标,进行的各种投资和融资活动。

11、食品安全(5分)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主要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的方式摄入这样的商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这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

12、绿色壁垒(5分)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进口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进口国国内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进口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13、转基因食品(5分)指利用分子生物科学手段,将某些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生物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所不具有的生物特性和遗传特性,而将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4、环境资源产权(5分)资源产权是一组权利或者权利束,国外称“产权束”。

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15、环境效益(5分)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活动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变化二、简答题(4个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简述环境外部性与经济学外部性不同点?(10分)环境外部性还具有:(1)环境资源的共同财产性质使人们对其使用具有无偿性(2)环境影响的时空差,使环境的损益与当事人往往不直接发生经济利益关系2.简述“物质平衡原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0分)(1)一个现代化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残余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个部门组成(2)经济系统排放的残余物量大于等于生产过程利用的原材料量(3)上述思想同样适用于一个开放的、有物质积累的现代经济系统(4)“治理”污染物只是改变特定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污染物的物质实体(5)保证经济不断发展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3.简述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10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是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资源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物流、能量流是物质基础,价值流体现了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性,并使系统变化和发展,人们通过信息流控制和调节速度、流量和方式。

4.简述资源产权的性质?(10分)(1)价值性:资源产权决定着物品价值(2)可分割性:资源产权是多层次的混合体系,并且产权能够界定,且可以分割,更主要的是资源有可分、可界定的基础(3)历史延续性:资源不仅属于进人,也属于后人,它具有历史延续性(4)国际分配性:具有复杂的国际传播性,资源产权的各项全能需在国际范围内可分配(5)经济性:产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5.简述环境承载力三要素?(10分)(1)承载体:包括自然环境承载体和人造环境承载体(2)承载对象:主要发挥承载污染物、承载人口规模、承载人口消费压力、承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功能(3)环境承载率:客观和科学地反映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活动承受能力的实际情况的指标6.简述环境税的功能?(10分)(1)从环境的层面看,有利于保护环境(2)从经济的层面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3)从财政的层面看,有利于减少税收扭曲、调整现行的税收制度(4)从社会的层面看,有利于提供公民的环保意识7.简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10分)该模式是指政府与民营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授权民因机构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

在PPP项目中,有个与BOT不懂的细节,即民营机构做不了或不愿做的,由政府来做,其余全由民营机构来做,政府只起监管作用。

8.简述资源与环境安全的主要内容?(10分)(1)自然环境安全:指非再生或非替代性、稀缺或垄断性、经济竞争及战争或灾害及大宗必备性的战略资源的主权性占有储存和自主的分配及定价交易(2)生态环境安全:指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二、论述题(每题10分,2个题,共计20分)1、论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与环境有效利用中为什么会失灵?(10分)(论述要点)市场失灵的原因①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2、论述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管理模式?(10分)(论述要点)垂直管理:由中央政府发布政策块块管理:地方政府自行管理流域管理:以自然流域为管理划分非政府管理:非政府机构或组织进行管理自主管理:3、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臵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

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

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

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试分析产生“公地悲剧”的原因?(10分)答:公地的悲剧是产权不明导致的经济后果。

一种资源在产权归属不清晰的情况下,会因使用者大量甚至过度利用而耗竭;由于缺乏产权保护,使用者不愿为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补偿,最终导致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

只有当资源的产权明晰后,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资源的所有者才会对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按图说明环境经济政策的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不同?(10分)答:这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都允许经济人为了实现环境目标,通过费用效益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但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是不同的,它主要表现在: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掌握的信息以及环境管理;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建立社会成本的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科。

②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

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例如,在中国,排污收费一直是环保部门筹措资金的手段。

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激励,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而科斯手段一般能激励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例如,有些人为获得赔偿,搬到排放烟雾的工厂附近居住,或在工厂周围开设洗衣店,人为造成排放烟雾的社会成本增加,因而带来排污税(费)的增加。

当MTC与MMC交于F点,对应的边际成本和污染企业数分别MC0和Q2。

此时,两种手段都可以采用。

当Q<Q2时,MMC>MTC,应选择科斯手段。

当Q>Q2时,MTC>MMC,应选择庇古手段。

但在G点以左,即在Q2<Q<Q4时,政府还可以继续选择庇古手段。

而在G点以右,即Q>Q4时,由于MMC急剧回升,所以应考虑采用命令控制型手段。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计40分)1、静态经济(5分)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环境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

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5分)是由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混合而成的符合系统,包括人口、环境和科学与信息三大基本要素。

3、绿色GDP (5分)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其阻碍作用。

这种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一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造成资源衰竭;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

现行的GDP没有计量经济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容易过高的估计经济的增长,由此需要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造,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4、资源承载力(5分)指地球生物圈或某区域资源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5、环境承载力(5分)指在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塔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人类所依存的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构成的复杂环境系统。

6、环境容量(5分)指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