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为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注重借助已有经验、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知识。
在活动实践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培养估测意识。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在情境中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克和千克基础性作业1支粉笔重3(),1杯牛奶重250(),一车煤重4()。
千克可以记作(),克可以记作(),吨可以记作()。
700千克○70吨 380克○3千克 26千克○10吨 900克○7千克7000克○9千克 4吨○4千克4千克=()克 5000千克=()吨发展性作业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2千克、2005克、2000克、3千克、1千克999克笑笑、淘气和机灵狗称体重,笑笑和淘气在一起称是50千克,淘气和机灵狗一起称是30千克,笑笑和机灵狗一起称是28千克。
机灵狗、淘气和笑笑各重多少千克?在砝码只允许放在天平一侧的情况下,用1克、2克、5克三种砝码一共可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砝码只允许放在天平一侧的情况下,用1克、2克、5克、10克四种砝码一共可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练习二十基础性作业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
一个乒乓球重约5()。
一袋大米重约25()。
1袋盐重100(),()袋盐正好是1千克。
小兰体重约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7()。
发展性作业3根钢笔和1个笔记本共重250克,4根钢笔和2个笔记本共重400克。
一个笔记本多少克?一根钢笔多少克?一袋辣椒重20千克,一袋红薯重30千克,一辆车一次最多能运400千克货物,这辆车能一次运走8袋辣椒和8袋红薯吗?学校食堂买回500千克面粉,吃了4天,还剩92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面粉?小明有96元,小刚有68元,小明给小刚多少元后,他们两人的钱数就会一样多?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1千克+9千克=50千克-15千克=1千克-300克=1千克+2千克=50千克-20千克=2千克-700克=960千克÷8=564克÷2=1袋冰糖重500克,6袋这样的冰糖重()千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出示课件: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①理解“净含量”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例1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相同,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我们可以借助1个2分硬币和1袋500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有哪些,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以此巩固质量观念。
在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2练习二十 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第100~104页)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转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
2.难点: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小黑板、数学教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学习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2.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感知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称重练习,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如何使用克和千克单位表示这些重量。
3.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有序的表示和比较。
4. 拓展应用1.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食物,推测它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2.实际应用:老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的重量问题,让学生用克和千克单位解决。
五、课堂小结1.总结克和千克的意义和换算关系。
2.强调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并认真总结今天学的知识。
2.以家庭为单位,测量并记录家中某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克和千克单位,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数学拼图,锻炼你的逻辑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数学拼图,锻炼你的逻辑思维在学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单元:数学拼图时,我们不仅能够锻炼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以拼图活动为主线,进行数学的认识和拓展,同时在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如何进行数学拼图数学拼图是一项很好玩又有趣的活动。
它可以将学习数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促进孩子的创造思维和空间想象。
进行数学拼图时,孩子们需要按照要求,将已有的拼图图案进行重新拼组,使得它们符合要求,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完整图案。
二、数学拼图对孩子的益处1、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进行数学拼图的时候,孩子们需要在脑海中拼组出一个新的图案,也就是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
而这一点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孩子们在进行拼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可能性,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思考和拼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脑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锻炼。
2、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数学拼图需要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并能够理解拼图上的线索和符号。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理解,才能将拼图成功地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也会让孩子们有更强的理解能力。
3、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数学拼图需要孩子们精细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也需要孩子们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和操作。
在进行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逐渐地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4、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力数学拼图活动需要孩子们将不同形状的拼块拼接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去拼接和调整不同形状的拼块。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数学拼图1、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在进行数学拼图的时候,不断的失败和尝试是必须的。
父母需要提醒孩子们,在出错时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耐心和乐观心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八单元《统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二、教学内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调查方法
难点: 1. 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提前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准备相关数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学习(15分钟)
1.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的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调查,并收集数据。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表格,并讨论如何用图表展示这些数据。
六、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展示数据和图表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独立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展示的能力。
七、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统计调查。
八、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案例引入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练习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二下数学第八单元教案: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在数学学习中,算数运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算数运算,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推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教案,使得孩子们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熟悉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想掌握好这种学习方式,首先需要熟悉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学生需要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决定学习的方向和步骤。
另外,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监控学习进度,以便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二、试着进行自主学习算数运算在掌握了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方式后,接下来便需要尝试着进行自主学习了。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
比如,学生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学习,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算规则;学生也可以尝试在家庭作业中进行自主学习,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方式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数学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能。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更是一种终生的能力提升。
学生自主学习算数运算的方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更多的学科和内容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_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00~102页的例1、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6题。
内容简析例1 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这些常见、带有质量标示的物品,使学生直观认识克的作用——用来计量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
例2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与例1编排思路一样,同样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质量单位千克的作用——计量比拟重的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理论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合作意识。
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理论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到达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绘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自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等一系列理论操作方法来学习克和千克,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请学生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历,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质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品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数学思维。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
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
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
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 2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 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017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XX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第八单元统计第一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生:……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生:……2、揭示题:板出:统计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2、汇报: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
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只数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只数、识复式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生:……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生:……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跑步跳高2、填写复式统计表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推理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01
复习导入
03
学以致用
CONTENTS
02
探索新知
04
课堂小结
目标
Target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
01
生进行分析、推理论,培养学生初步观 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 能力。
复习导入
01
如何运用计量工具?
试一试: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 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7千克 5千克
欢欢
乐乐
9千克 笑笑
笑笑最轻,所以重5千克。
乐乐比欢欢重,所以乐乐重9千克, 欢欢重7千克。
我是这样想 的:
7千克重的是(欢欢),5千克重的是(乐乐),9千克重的 是(笑笑)。
连一连。
我的号码不 是最小的。
小刚拿的是( 数学)书,小丽拿的是 ( 品德与生活 )书。
方法二:连线法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 小刚拿的是( 数学)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
方法三:列表法。 小朋友拿的书画“√”,没拿的画“×”。
数学书
语文书
品德与生活 书
小红
×
√
×
小丽
×
×
√
小刚
√
×
×
学三人各拿一本。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
我是第三名。 我不是第一名。 我是第几名?
小丽
小梅
小雪
他们三个人分别摘了32个桃、31个桃、30个桃。
我摘的不是最多的。
我摘了30个。
( 31 )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才能,标准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历1.回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展脱式计算吗?学生在进展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没参与运算的局部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1.自主尝试进展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纯熟,老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历。
所以通过独立练习,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珍贵的素材。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单元难点: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结合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基础。
(2)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文案
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文案教学内容的引入。
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文案1课题:认识方向教学目标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境导入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2、辨认方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四、全课总结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3题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8页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的知识结构是:
认识“克”及天平例1。
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秤例2。
解决问题例3。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次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1课时认识质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学生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质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一盒饼干110克,一桶洗衣液5千克。
师:昨天你们调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师小结:这些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准备的东西展示。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
1.认识天平。
师:(出示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生尝试活动。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生:盐比硬币重得多。
师: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生交流,想一想。
师: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动手体验,认识1克。
(1)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小组相互掂一掂1克的硬币有多重。
(2)师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师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称一称。
小组合作称1克黄豆、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教学例2。
1.体验1千克。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1)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2)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2.认识各种用千克做单位的秤。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你见过其他的秤吗?
(1)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2)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四、体验克和千克的关系。
1.猜测。
师: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猜测。
2.使用盘秤验证。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
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教师小结: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五、延伸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理解斤和两的实际意义。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克和千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表示。
1000克=1千克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估一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感受估计物品质量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估一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实际,展开思维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笑话。
师:小明的爷爷昨天收到小明写来的一封信,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我们也来看看这封信好吗?
爷爷:
您好,
我已经9岁了,身材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小明2015.5.8 师:爷爷为什么笑了?你能帮小明改一改吗?
小组合作改一改。
师:现在王奶奶也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做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呢?
二、探究体验
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师:你发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小组内讨论,想办法解决。
提示:动脑想一想、估一估。
1.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及结果。
生:苹果大小不一样,要根据苹果大小来估计。
学生活动来称一称一般大的苹果几个重1千克,几个重中等个的苹果重1千克。
2.班内评比交流,哪个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选择最优、最合理的方法。
师生小结:估一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实际进行估计。
三、巩固练习
1.一个桃子重200克,()个桃子重1千克。
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2.估一估30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独立估一估,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指名汇报。
四、课堂检测
1.一个苹果重150()一个南瓜重4()
一个排球重450()一个西瓜重5()
2.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
(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
()
(3)一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
()
(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20÷5=4(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