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4 穴位按摩法

合集下载

缓解女性痛经 按摩四穴位超管用

缓解女性痛经 按摩四穴位超管用

缓解女性痛经 按摩四穴位超管用缓解女性痛经按摩四穴位超管用。

因为体质或者是其他原因,痛经困扰着很多女性,给女性的生活也带来了不便。

如何缓解痛经成为女性比较关心的问题,除了在经期注意保暖外,我们还可以按摩穴位来缓解。

下面小编就来具体介绍下:缓解女性痛经按摩四穴位超管用女性自我穴位按摩对痛经的治疗,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按摩治疗。

穴位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女性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痛经,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

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三阴交穴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子宫穴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

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太冲穴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功效: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

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多种妇科疾病。

血海穴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

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功效: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缓解女性痛经按摩四穴位超管用。

古典中医穴位按摩四指法

古典中医穴位按摩四指法

古典中医穴位按摩四指法简介古代中医学历来重视穴位按摩,认为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理身体健康。

其中,四指法是一种常用的按摩技法。

本文将介绍古典中医穴位按摩四指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基本原理四指法是一种静力按摩方法,通过运用手指的力量和穴位的刺激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与脏腑器官相连,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的流动,调整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洗净双手,保持手指干燥。

2. 找准穴位:根据中医学的相关知识,找到要按摩的穴位。

可以参考中医理论书籍或请中医师指导。

3. 使用手法:将四个手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并拢,由主动穴位指向从动穴位,轻轻按压,力度适中,循序渐进。

4. 持续按摩:每次按压一个穴位约3-5秒钟,然后松开,再移至下一个穴位进行按摩。

每个穴位按摩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体验感自行调整。

5. 按摩顺序:一般按照经络的走向和相关病症来确定按摩的顺序,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6. 注意事项:按摩时应感觉到一定的舒适感,不要造成过大的疼痛感。

如果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总结古典中医穴位按摩四指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理身体方法。

通过按摩适当的穴位,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不过,在实践中应该注意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聆听个人的身体反应。

如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针灸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7




38分
定穴
遵医嘱选取穴位
5
铺盘
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
抽吸
药液
再次查对药液名称,质量,锯安瓿方法符合要求,消毒。
5
抽吸药液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
5
消毒
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厘米
2
排气
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
进针
注射
再次核对,一手持注射器,一手中指及拇指绷紧局部皮肤,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药液
一项未做到扣2分不正确扣3分
6、撤去治疗巾,交代注意事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
6
未交待注意事项扣2分未安排体位扣2分其它酌情扣分
效果评价
1、操作熟练,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9
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
2、病人无皮肤损伤、舒适、安全。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
3、用物、污物处置正确
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操作竞赛评分标准(共3项)
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参赛队员姓名: 评委签名: 得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及理由
操作前准备
1、医师准备: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
一项未做到扣1分
2、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况、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2
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2
告知(2分)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15分
医师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 3 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12告治艾知疗绒过点程燃中后局可部出皮现肤较可淡能的出中现药烫燃伤烧等气情味况。。 3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 停止 治疗。 4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 5 物品准备: •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可备浴巾、屏风等。
• 1 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穴部位的皮肤情况。
•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 防病治病的目的。
6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 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 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内容
• 技术1 耳穴埋豆法 • 技术2 艾条灸 • 技术3 拔罐法 •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 技术5 刮痧法 • 技术6 湿敷法 • 技术7 涂药法 • 技术8 熏洗法
技术一 耳穴埋豆法
• 耳穴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处,给予 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胀、痛等刺激感应,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 5将王不留行籽,以小方块胶布固定耳穴部位,俗称 “埋豆”。感到酸、胀、麻或发热,贴后患者用手 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保持3-7天。 6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2024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024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024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念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筋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操作技术。

二、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Q2、外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乳痈。

3、内科疾病:胃院痛、心悸、失眠、头痛、感冒、久泻、中风后遗症。

4、妇科疾病:痛经、闭经。

5、儿科疾病:腹泻、疳积、惊风、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

6、五官科疾病:鼻炎、耳鸣、近视。

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以及女性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能部均不宜行穴位按摩。

四、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

常与操法组合使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

用手指称指揉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

用手掌或掌跟称掌揉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如肩背、腰部。

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手法频率:120次/分。

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

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

用力要轻而不浮。

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

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

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

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

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

五、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六、常见病症按摩穴位及手法胃院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手法:摩法、操法、按法取穴:中月完、合谷、足三里操作: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按揉中皖约5min02、在腹部顺时针施摩法或擦法约5min o3、按揉内关、足三里各Imin。

大雪节气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与舒缓疲劳

大雪节气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与舒缓疲劳

大雪节气养生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与舒缓疲劳大雪节气作为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逐渐进入到冷冻期。

在这个季节里,天气寒冷干燥,人们的身体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容易感到疲劳和寒冷。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提高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大雪节气的养生穴位按摩方法。

1. 前庭穴按摩前庭穴位于大腿前后交界处的凹陷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增强体力。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 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放松。

(2) 用手掌心按住前庭穴,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约10分钟。

(3) 按摩时可轻轻旋转手掌心,增加刺激效果。

(4) 进行按摩后,慢慢起身活动双腿,感受血液的流动。

2. 内庭穴按摩内庭穴位于脚部内侧,是一个与内脏器官密切相关的养生穴位。

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肾功能,提高免疫力。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 将脚掌平放在地上,用手指按压脚掌内侧的凹陷处,即为内庭穴。

(2) 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约10分钟。

(3) 按摩时可用力穴位,缓解疲劳。

(4) 按摩完成后,可以适当活动脚部,促进血液循环。

3. 太冲穴按摩太冲穴位于脚掌的中央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穴位。

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增强体力。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 坐在椅子上,将脚掌平放在地上。

(2) 用拇指按住太冲穴,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约10分钟。

(3) 按摩时需用力揉搓太冲穴,增加刺激效果。

(4) 按摩后,可以进行深呼吸几次,感受身体的放松。

4. 曲池穴按摩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是一个与心脏和消化系统相关的养生穴位。

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胸闷,增强消化功能。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 屈肘,将手掌心朝上,用拇指按压手臂内侧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2) 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摩,每次按摩约10分钟。

(3) 按摩时可用力按摩,缓解胸闷感。

头部按摩4

头部按摩4

8、五指分推督脉、膀胱经、胆经
9、叩击:前额-百会
操作步骤
10、点压督脉:百会-风府
11、点压膀胱经至风池 12、点压胆经至天柱
13、同法按揉督脉、膀胱经、胆经
14、五指分推督脉、膀胱经、胆经 15、叩击头顶 16、拿捏风池至肩井 17、收功
注意事项
操作者修剪指甲,以免损伤 患者皮肤。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 持久,禁用暴力。 操作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
头部按摩疗法


通过刺激头部末梢神经,使机体产生感 应,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 谢功能,从而达到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治疗 目的的一种传统中医技术操作。
头部按摩疗法作用



疏风解表 明目 开窍醒脑 镇静安神 镇惊止痛 增强体质 预防保健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外感头痛、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


头部按摩的几个穴位
神庭——前发际正中1寸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攒竹——眉头凹陷中 丝竹空——眉梢处凹陷中 百会——后发际直上7寸(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约1寸凹陷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 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横 指 寸
以手指的横径作为取穴的折量标准。通常以 一拇指(指节横纹)为1寸,两横指(食、中 指中节横纹)为1.5寸,四横指(二、三、四、 五指)为3寸(即一夫法)。
操作步骤
1、开天门:印堂--神庭6次 2、推坎宫:印堂—太阳9次
3、按揉:印堂-神庭-头维-太阳 往返3次
4、点压: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头维-神庭 5、点压督脉:神庭-百会 6、点压膀胱经-点压胆经 7、同法按揉督脉、膀胱经、胆经

按摩四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

按摩四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

按摩五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女性一般都是偏静,不好动,这样就会引起很多的气机不畅的疾病,比如说便秘。

如何缓解这一常见的症状呢?除了平时多运动之外,我们还有一套宝贵的穴位按摩方法要呈现给你们。

1.抹任脉。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操作20次,力量不宜过大,但是要紧贴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顺时针摩揉全腹。

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

便秘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爱吃蛋白含量高和辛辣的食物。

高蛋白食物在肠道中运行速度是最慢的,并且能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例如:富含高蛋白的牛肉就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发食物。

2.年老体衰。

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胃肠运动能力同样降低,加上肛周肌肉力量下降,因此多数老人都有便秘。

3.过度消瘦的女性。

很多女孩子为了苗条,对“油脂”退避三舍,殊不知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人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脂肪摄入过少就会造成大便艰涩难下。

掌握了便秘的原因,首先要从根源上消灭便秘的因素,其次可以通过介绍的按摩手法缓解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下载可编辑目录一、针刺法二、拔罐法三、穴位按摩法四、刮痧法五、湿敷法六、灸法七、电针法八、耳针疗法九、小针刀十、穴位注射疗法专业.整理.下载可编辑一、针刺法一、毫针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熏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4、告知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

专业.整理.下载可编辑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6、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说明,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讯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不是统统,严格执行无菌手艺操作。

人体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及图解!!!

人体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及图解!!!

⼈体经络⽳位按摩⼤全及图解!!!⼈体经络⼆千五百年前,中国诞⽣了第⼀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发现⼈体上有⼀些纵贯全⾝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发现这些⼤⼲线上有⼀些分枝,在分枝上⼜有更细⼩的分枝,古⼈称这些分枝为络脉, “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简和绵阳⽊⼈经络模型等出⼟⽂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的医疗⼿段:⼀个是灸法,⼀个是砭术(即⽤⽯头治病的⼀种医术),另⼀个就是导引术(⼀种古⽼的⽓功),⽽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们制成了⾦属针,称为微针,并⽤微针对经脉进⾏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中⼈体最重要的⽣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平衡阴阳、濡养筋⾻、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千多年前的,给现代⼈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的困难。

因此,从⽂献和实验等多个⽅⾯揭⽰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经络系统组成经络作为运⾏⽓⾎的通道,是以⼗⼆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个有机的整体。

⼗⼆经别,是⼗⼆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脉,沟通脏腑,加强表⾥经的联系。

⼗五络脉,是⼗⼆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前、后、侧三部的重要⽀脉,起沟通表⾥和渗灌⽓⾎的作⽤。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中药保留灌肠2、拔火罐3、穴位按摩法4、艾条灸法5、毫针法6、中药换药7、中药熏洗8、穴位注射一、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纸、手套。

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评估――↓ ――准备↓取体位――↓铺巾、垫小枕↓ 灌肠―― ↓ ――整理↓记录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二、拔火罐(坐罐)1、目的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拔罐↓起罐 ↓ ——整理↓ 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一、针刺法二、拔罐法三、穴位按摩法四、刮痧法五、湿敷法六、灸法七、电针法八、耳针疗法九、小针刀十、穴位注射疗法一、针刺法一、毫针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4、告知(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6、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2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2

目录(二)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2.一级护理3.二级护理4.三级护理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针刺法1.1 毫针法1.2 电针法1.3 皮内针法1.4 水针法1.5 皮肤针法1.6 耳针法2.灸法2.1 艾条灸2.2 艾炷灸2.3 温针灸3.拔罐法4.穴位按摩法5.刮痧法6.熏洗法7.全身药浴法8.湿敷法9.换药法10.涂药法11.敷药法12.贴药法13.药熨法14.坐药法15.中药煎煮法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护理文件书写要求1.1 一般要求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1.4 长期医嘱执行单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附表1.体温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2.长期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3.临时医嘱(注:电子版从略)附表4.长期医嘱执行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5.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6.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附表7.手术护理记录单(注:电子版从略)2.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附表8.入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9.护理诊断/问题项目表(注:电子版从略)附表10.出院评估表(注:电子版从略)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1.护士职业基本要求2.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1 护理副院长职责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2.3 科护士长职责2.4 护士长职责2.5 主任(副主任)护师职责2.6 主管护师职责2.7 护师职责2.8 护士职责3.护理工作制度3.1 护理部工作制度3.2 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制度3.3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3.4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3.5 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3.6 供应室工作制度3.7 查对工作制度3.8 交接班工作制度3.9 抢救工作制度3.1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11 病区护理文件管理工作制度3.12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工作制度3.13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制度3.14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1 护理部工作质量要求4.2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3 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4 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5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6 供应室工作质量要求4.7 血液净化中心(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4.8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要求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而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分析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分析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

方法120例单胎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术后6 h开始对产妇进行湿热敷、四穴位按摩、乳房按摩。

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术后48 h泌乳量及术后72 h乳房胀痛情况。

结果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术后48 h泌乳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7例(11.67%),对照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18例(30.00%),观察组产妇术后72 h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5)。

结论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早期可有效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产妇经络,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按摩;剖宫产产妇;泌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剖宫产产妇早期多由于术后禁食、切口疼痛、输液、持续导尿及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妇泌乳延迟,影响母乳喂养。

四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是一项无创且易操作的护理技术,干预时间短,产妇容易接受和配合,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120例,年龄22~35岁,孕38~42周,一般情况好,无母乳喂养禁忌证,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 g。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 2 方法两组产妇均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24 h母婴同室。

对照组按常规术后护理。

观察组术后6 h开始对产妇进行湿热敷、四穴位按摩、乳房按摩。

具体方法:护理人员洗净双手、修剪指甲,产妇取舒适体位。

中医适宜技术4

中医适宜技术4

15项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图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3、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4、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6、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7、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8、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9、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10、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11、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12、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13、推拿按摩操作流程图
14、冬病夏治操作流程图
15、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
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注:蘸药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厚薄均匀。

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4个穴位按摩法延缓衰老

4个穴位按摩法延缓衰老

4个穴位按摩法延缓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肤问题越来越多,面肿、眼袋、黑眼圈还有一条条的皱纹,像是岁月在脸上刻下的印记。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科医师教大家几个日常常用的穴位,可以在家自己进行面部按摩减少皱纹和延缓衰老。

1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在生活中您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肌肤,美容的穴位也是您在生活中要注意的。

在你脸颊的咬肌凸起的位置,就是颊车穴。

这个穴位相当神奇,经常按摩不仅可以消除浮肿。

2 迎香穴:缓解感冒鼻塞和减少春季鼻敏感
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可以有效缓解春季鼻敏感。

3 承泣穴:预防眼袋松弛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这个穴位就在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

经常对着电脑辐射眼睛很容易松弛,按揉承泣穴可以提升紧致眼部,预防眼袋。

4 四白穴:减轻黑眼圈,美白嫩肤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这个穴位可谓胃经的循经的上口,点揉四白穴,就把气血引过来了,可以预防黑眼圈、近视,和防止黑眼圈;对于老年人,还可以防止老花眼。

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它,然后轻轻地揉3分钟左右,你会发现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细腻,美白的效果非常不错。

中医推拿技术 第四章 腰椎调整推拿技术

中医推拿技术 第四章 腰椎调整推拿技术

中医推拿技术第四章腰椎调整推拿技术
腰椎是人体的主要支撑部位之一,长期办公、坐姿不正等原因,容易使腰椎变形、骨间盘突出,导致腰痛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
中医推拿技术中有著名的腰椎调整推拿技术。

腰椎调整推拿技术主要是利用手法调整、按摩、扭转等技术,
促进腰椎周围肌肉的放松,同时达到治疗腰痛、亚健康等目的。


技术需要患者身体放松,按摩师手法熟练,部位准确。

具体步骤如下:
1. 按摩师让患者平躺在按摩床上,放松腰部肌肉。

2. 按摩师需要准确掌握患者腰部的穴位和骨骼结构。

3. 按摩师利用手法对腰部肌肉逐一揉捏,调整患者腰椎的位置。

4. 接下来,按摩师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扭转,从而恢复位置。

5. 按摩师最后需要对患者的腰部进行轻微的敲打按摩。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调整推拿技术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如若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患者伤害。

另外,患者术前应该放松心态,术后注意按摩部位。

腰椎调整推拿技术,因其疗效显著,在中医推拿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腰椎疾病患者而言,这是一种痛苦的治疗方式,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巾。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 图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患者准备 评估 记录 整理 观察 手法 定位 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推拿手法。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对确定的手法运用正确,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时间符合要求。

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科室 姓名
主考签名: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项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 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指甲符合要求。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按摩部位;保暖。

6 操 作 流 程
定穴 再次核对;准确选择腧穴部位及推拿手法。

10
35
手法
根据手法要求和腧穴部位的不同,正确运用。

10
用力均匀,禁用暴力,推拿时间合理。

10
观察 随时询问对手法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5
操 作 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3
评价
取穴准确、所选穴位与手法、患者感受及目标 达到的程度。

7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运用手法正确,用力均匀。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