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课件
合集下载
十二经脉课件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 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 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 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 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 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55页。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55页。
4、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统率、主 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0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55页。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55页。
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
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 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 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 腹、背和全身经气。
经;足少阳胆经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55页。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下四 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55页。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 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 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 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 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 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 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 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55页。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55页。
4、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统率、主 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0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55页。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55页。
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
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 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 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 腹、背和全身经气。
经;足少阳胆经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55页。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下四 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55页。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 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 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 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 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 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 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
《中医经络》PPT课件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鼻翼旁 目内眦 目外眦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二、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分布在上肢外侧, 足三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 其前、中、后的排列是: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 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 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 (极泉穴:腋窝顶点),沿上 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 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 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 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 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 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 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 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 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 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 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 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 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 肌下行至颊,入下齿中, 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 人中(水沟穴),至对侧鼻翼旁 (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 经。
络
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有统帅、
系
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统
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各别出一支加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可加强表
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
络脉 浮络——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
内属于脏腑——同十二经脉直接络属
连属部分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1、晕针:精神疲惫、恶心呕吐,面色、唇色苍白
( 1 )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扶持患者平 卧,注意保暖。(2)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复(3)如未能缓解者,亦可加刺人中,灸百会、 足三里,揉按内关等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嘱患者消除紧张, ( e g : 聊 天 ) 放松局部肌肉 (eg:循、按、弹等);因单向捻针致滞针者, 可以反向将针捻回。
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
神阙(肚脐)——固本培元。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 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
同身寸
常用腧穴
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 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 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常见疾病有什么?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定 位 : 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处。
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 疗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 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 , 咽 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
4、其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每条经络都连接着一定的脏腑,是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通 道。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经络讲座ppt课件
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十五络、孙络以及其 联属部分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所组成。
4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
别络
络
络脉 浮络
系
孙络
统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五脏六腑
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 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 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 相对平衡。
6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至阴
位置:在足小趾末 节外侧,距趾甲根 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 鼻衄,目痛,胎位 不正,难产,胞衣 不下。现多用于神 经性头痛,偏瘫等。 刺灸法:浅刺0.1寸。 可灸。
34
8.足少阴肾经
【主治病症】以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大 便秘结、泄泻等,以及咽喉、胸、肺疾患 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37
9.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病症】治疗心、胃、胸部和神志疾 患为主。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 痛、癫狂、昏迷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 变。
38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络,向下穿过膈肌, 依次络于上、中、下 三焦。
4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
别络
络
络脉 浮络
系
孙络
统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五脏六腑
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 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 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 相对平衡。
6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至阴
位置:在足小趾末 节外侧,距趾甲根 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 鼻衄,目痛,胎位 不正,难产,胞衣 不下。现多用于神 经性头痛,偏瘫等。 刺灸法:浅刺0.1寸。 可灸。
34
8.足少阴肾经
【主治病症】以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大 便秘结、泄泻等,以及咽喉、胸、肺疾患 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37
9.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病症】治疗心、胃、胸部和神志疾 患为主。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 痛、癫狂、昏迷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 变。
38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络,向下穿过膈肌, 依次络于上、中、下 三焦。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17
足太阴脾经
精选ppt课件
18
主治疾病
•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 疾;妇科病的痛经、闭 经、附件炎、盆腔 炎;其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 炎。
精选ppt课件
19
脾经主要的穴位
• 隐白 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 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 灸可以香烟代替)
• 睛明 位置鼻根两侧
作用预防近视眼和眼部疲劳 (按揉方法宜 右手扶头后右上方,左手中指向右手方向)
• 肺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冠心病
• 厥阴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 心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作用胎位不正(用艾灸的方法 )
精选ppt课件
34
足少阴肾经
• 由脚走头,起始于涌泉穴 ,
对束于俞府穴
精选ppt课件
35
主治疾病
• 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如缺钙, 易骨折,这是肾经虚弱);肾其华在发; 肾主骨之余的牙齿(容易松动,为肾气不 足);肾开窍于耳(如听不见声音,蝉鸣, 表示肾气不足);肾之府为腰(腰经常酸, 也是肾虚)。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早泄、 遗精,痛经;头面疾病的头痛、牙痛;其 他方面的消化不良、耳鸣耳聋、中风、休 克。
精选ppt课件
29
足太阳膀胱经
• 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由头走精脚选,ppt课件
30
起始于睛明穴,结束于至阴穴。
主治疾病
•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感冒、发烧、哮喘、 肺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 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关节炎、 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经络课件ppt
上肢 下肢
内侧 外侧 内侧
前线:肺经 大
中线:心包经 中
后线:心经
小
前线:大肠经
中线:三焦经 按表里关系 后线:小肠经 对应展开
前线:脾经 中线:肝经 后线:肾经
高 中 低
前面:胃经
外侧:胆经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后面:膀胱经
26
大 中
小 高
中 低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按表里关系 对应展开
27
少阳 太阳
十 二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经 脉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14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 太阴 肺 经
手足
阴阳
脏腑
15
16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 太阴 肺 经
手足
阴阳
脏腑
17
少阳
太阳 阳明
太阴 少阴
分布规律。 简述奇经八脉的组成及其与十二正经的不同。 简述十五络脉的组成。
72
73
与脾经肾经伴行 起于胞宫
58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功能
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与脾经肾经伴行 起于胞宫
冲为十二经之海、血海
59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和功能
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未 11-13 9-11 辰
小肠经
午
巳
大肠经
心经
脾经
43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与分布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四寸)
(距腹正中线半寸) (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后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面 肩胛部
手三阳经
侧 腋下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四、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前面
部位 面额部
面颊部
侧面 后面
耳颞部
头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部
经脉分布 手足阳明经 手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部位
第一侧线
经脉分布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胸部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距胸正中线二寸) (距胸正中线四寸) (距胸正中线六寸)
前
足太阴脾经
面 腹部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人体经络课件
手少阴心经
总结词
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经。
详细描述
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经。它起于心 中,走出心脏所在的胸腔区域,向下通过膈肌,进入小 肠。其分支从心系(心脏所在的经络系统)向上连于目 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经络系统)。另一分支从心系直上 肺脏,然后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穴),沿着上臂内侧 后缘,走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中间向下通过 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处进入掌中,沿 小指桡侧出于末端(少冲穴)。
03
奇经八脉系统
任脉
总结词:阴脉之海
详细描述:任脉位于人体正中线,起于胞中,止于下唇承浆,主要与脏腑经络有 密切关系,被称“阴脉之海”,对于阴经有调节作用。
督脉
总结词:阳脉之海
详细描述:督脉位于人体后正中线,起于胞中,止于龈交,主要与脑、脊髓和手足阳经有联系,被称“阳脉之海”,能调节 阳经气血。
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
手厥阴心包经
总结词
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
详细描述
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它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 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 下三寸处天池穴,又向上行到腋窝,沿上臂内侧下行 肘臂掌长伸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 指桡侧出其末端。掌中支脉从腕后(劳宫穴)桡侧出 向上行于食指桡侧,出其末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04
经络系统的应用与养生保健
经络系统的应用领域与方式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 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促进经 络气血流通,缓解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的由来、命名和统一的过程
点穴位治疗常见病首先应该知道穴位的由来:那是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 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好友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与疾病作斗争。当时没有 什么医药可谈。人体某处有了病痛,很自然就会用手去揉按或者捶击,从而 使病痛得到缓解,有时候偶然的情况下被火灼伤,或被乱石、荆棘所刺伤, 结果使身体某部的病痛得到减轻和消失。这种有限的偶然的现象重复出现了 多次,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使人们的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从 无意地受到刺激减轻病痛到有意的去刺激,如灼烤、捶击某些部位从而亦使 病痛得到治疗,这样就产生了穴位的概念。这时既没有规定的部位,也没有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是 指体表某一部位的敏感压痛点,当压到这些敏感点时,病人常常不自主地叫 一声“ 一声“啊”,故称“阿(啊)”是穴。 ,故称“阿(啊)” 后来人们就把这些能够治疗常见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能够有酸、困、 麻的感觉,一般就不会有常见病了。十四经穴在腧穴学中是主体,它是指经 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上的点按刺激点。因为这些穴位都位于经 脉循行线上,所以都对本经脉有共同主治作用,所以归纳在十四经中,称为 “经穴”。可是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根据穴位的作用、方位、上下、前后、 经穴” 以及所属经络等给那些人体气血的交叉点(穴位)起了相应的名字;由于那 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具体是哪些人发现的没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 是《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及《明堂孔穴》对经穴 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 明堂孔穴》 做了整理,对于经穴定位、取法、针灸法等就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
关键点: 关键点: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 经 养生保健方法:闭眼, 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 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 有效方法,此外还有 明目的功能。
关键点: 关键点: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 胱经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臀横纹( 臀横纹(臀与大腿交接 的地方) 的地方)中央有利于膀 胱健康,还可治疗痔 疮、坐骨神经痛、便 秘,并且有提臀功效。 注意按压时先垂直向 下用力,再用指力向 上勾。
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 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 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 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 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脊、肾俞、命门。
关键点: 关键点: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力 按压足背踝关节横纹 中央能促进胃的蠕动, 调节胃液分泌。胃疼、 胃胀时按压或热敷此 处,能迅速缓解不适 症状。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 风府穴约 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 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 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 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 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结合。
关键点: பைடு நூலகம்键点: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 经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 睡眠质量,清晨按摩 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 力。常常按摩此处更 有利于泌尿和生殖系 统健康。建议用弯曲 的食指关节挤压2 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 左右。
关键点: 关键点: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经络养生之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 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 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 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 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 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 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 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 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 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 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 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关键点: 关键点: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 摩擦、按压小指尖端 有利于心脏健康,胸 闷、心慌,晕车、晕 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 端,也能迅速缓解不 适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摩擦、 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 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 吸系统健康。尤其是秋冬 季节,经络运行到手太阴 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 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 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 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屈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肘,按摩手肘外侧凹 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 促进营养吸收。特别 推荐有贫血症状者经 常按摩此处。
关键点: 关键点: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食 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 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 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 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 善。
什么是经络穴位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 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 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 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 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 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 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 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 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 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 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 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 据。
所属经络:足太阴 脾经 养生保健方法:可用 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 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 到明显酸胀。经常操 作能调理脾脏功能, 并有助于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关键点: 关键点: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 经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大腿根部至发热,能 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为避免皮肤受损,建 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 的滋润下进行。
按摩养生法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心窝部,如此1 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 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点穴位治疗常见病首先应该知道穴位的由来:那是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 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好友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与疾病作斗争。当时没有 什么医药可谈。人体某处有了病痛,很自然就会用手去揉按或者捶击,从而 使病痛得到缓解,有时候偶然的情况下被火灼伤,或被乱石、荆棘所刺伤, 结果使身体某部的病痛得到减轻和消失。这种有限的偶然的现象重复出现了 多次,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使人们的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从 无意地受到刺激减轻病痛到有意的去刺激,如灼烤、捶击某些部位从而亦使 病痛得到治疗,这样就产生了穴位的概念。这时既没有规定的部位,也没有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 所谓的穴名,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以痛为腧”是 指体表某一部位的敏感压痛点,当压到这些敏感点时,病人常常不自主地叫 一声“ 一声“啊”,故称“阿(啊)”是穴。 ,故称“阿(啊)” 后来人们就把这些能够治疗常见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 病的地方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穴位”,只要点按这些“穴位”能够有酸、困、 麻的感觉,一般就不会有常见病了。十四经穴在腧穴学中是主体,它是指经 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上的点按刺激点。因为这些穴位都位于经 脉循行线上,所以都对本经脉有共同主治作用,所以归纳在十四经中,称为 “经穴”。可是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根据穴位的作用、方位、上下、前后、 经穴” 以及所属经络等给那些人体气血的交叉点(穴位)起了相应的名字;由于那 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具体是哪些人发现的没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 是《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及《明堂孔穴》对经穴 内经》,共有经穴160个,以后《针灸甲乙经》 明堂孔穴》 做了整理,对于经穴定位、取法、针灸法等就作了比较全面的记载。
关键点: 关键点: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 经 养生保健方法:闭眼, 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 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 有效方法,此外还有 明目的功能。
关键点: 关键点: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 胱经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养生保健方法:按压 臀横纹( 臀横纹(臀与大腿交接 的地方) 的地方)中央有利于膀 胱健康,还可治疗痔 疮、坐骨神经痛、便 秘,并且有提臀功效。 注意按压时先垂直向 下用力,再用指力向 上勾。
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 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 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 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 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 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 脊、肾俞、命门。
关键点: 关键点: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力 按压足背踝关节横纹 中央能促进胃的蠕动, 调节胃液分泌。胃疼、 胃胀时按压或热敷此 处,能迅速缓解不适 症状。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 风府穴约 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 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 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 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 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 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 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 结合。
关键点: பைடு நூலகம்键点: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 经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养生保健方法:睡前 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 睡眠质量,清晨按摩 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 力。常常按摩此处更 有利于泌尿和生殖系 统健康。建议用弯曲 的食指关节挤压2 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 左右。
关键点: 关键点: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经络养生之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 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 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 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 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 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 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 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 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 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 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 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关键点: 关键点: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 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 摩擦、按压小指尖端 有利于心脏健康,胸 闷、心慌,晕车、晕 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 端,也能迅速缓解不 适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养生保健方法:经常摩擦、 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 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 吸系统健康。尤其是秋冬 季节,经络运行到手太阴 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 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 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 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 关键点:屈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养生保健方法:屈手 肘,按摩手肘外侧凹 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 促进营养吸收。特别 推荐有贫血症状者经 常按摩此处。
关键点: 关键点: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 肠经 养生保健方法:用食 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 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 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 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 善。
什么是经络穴位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 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 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 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 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 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 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 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 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 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 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 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 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 据。
所属经络:足太阴 脾经 养生保健方法:可用 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 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 到明显酸胀。经常操 作能调理脾脏功能, 并有助于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关键点: 关键点: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 经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 大腿根部至发热,能 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 为避免皮肤受损,建 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 的滋润下进行。
按摩养生法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 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 心窝部,如此1 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 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 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 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