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设计
思品教案-对人有礼貌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思品教案-对人有礼貌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1.以对人有礼貌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
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
人人讲文明。
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对人有礼貌,知道对人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只有对人有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
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对人有礼貌,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
教法建议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
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
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道理。
讲道理不要脱离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论事,要将事与理教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在比较正反事例时,不要只强调对人不礼貌就办不成事,为办成事就要对人有礼貌,似乎只为办成事才需对人有礼貌,使对人有礼貌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这是不符合礼貌教育的本意的。
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着重提出: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树立自己讲文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形象。
当然不文明,对人不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使别人不高兴,不愿与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办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表演路路主动要求还锤子的过程。
二年级思品上册教案
二年级思品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思品的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2.通过具体实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思品的概念和重要性;2.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3.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材:《思品上册》;2.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品,为什么思品很重要。
2.概念讲解:讲解思品的概念,思品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a.让学生观看一段小视频,引导他们分析视频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并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b.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提出几个问题并辩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4.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培养:a.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互助精神的力量;b.通过讲解一些团队合作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作出贡献;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巩固与拓展:1.总结思品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践行良好的思品;2.通过书写作业和小组展示,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思品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思品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讨论和活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的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动力。
教案设计_初中思品
教案设计:初中思品课程名称:初中思品课程教材:《初中思品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思品学科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程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思品学科的学习方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思品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思考、讨论、实践等。
2.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提高思品学科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提高思品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道德素养。
二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
二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思品教案】一单元新学年开始了1、《愉快的暑假》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联系学生暑期生活实际,以同学们“交流暑期趣事和感受”、“展示暑期作品展”等,老师在旁引导的形式,使学生再次品味暑假生活的快乐,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受是很深的。
2.引导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自己设计展示方案,展示自己的暑假作品,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能力目标1.通过交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快乐。
2.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暑期有趣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暑期趣事的交流,让学生品味暑假生活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学生暑假活动的素材。
2.让学生把自己在暑假期间完成的作品(如:绘画、书法、小发明、小制作等)带到学校来。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大家暑假过的好吗?学生:(略)老师:大家在暑假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学生:(略)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你在暑假经历的趣事和感受。
(过渡)【讲授新课】一、暑假的趣事和感受(板书)(一)暑假的趣事(板书)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学生:(略)老师:图中的同学们正在交流他们在暑期经历的趣事。
让我们也来谈谈你所经历的趣事吧!(让同学们自由结组,进行交流。
)学生:(略)老师:大家都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略)(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暑期参观”、“暑期活动(一)”、“暑期活动(二)”、“暑期夏令营”;图片“安全伴我过暑假”、“好书伴我过暑假”、“暑假科普”、“快乐暑假”等。
思品课教案初中
思品课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认识到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 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
2. 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情绪的认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情绪吗?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如喜、怒、哀、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情绪,讨论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 教师介绍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
4.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调节情绪。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实例,如成功调节情绪的故事、情绪失控导致的后果等。
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从而取得更好的生活效果。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互相借鉴经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四、小组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调节情绪。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3. 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思品试讲教案
初中思品试讲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正确对待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2. 情绪的作用:情绪对个人的行为和生活产生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 情绪调控的方法: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情绪的关注,导入新课《学会调控情绪》。
2. 教学情绪的类型: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不同情绪,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喜、怒、哀、惧这四种基本情绪类型。
3. 教学情绪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 教学情绪调控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情绪调控方法。
5. 实践与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情绪调控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调控情绪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情绪的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的行为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情绪调控方法。
4.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情绪,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情绪的类型、作用和调控方法等知识点。
2. 教学素材: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情绪实例,用于引发学生对情绪的关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调控情绪。
初中思品特色教案
初中思品特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懂得关爱他人的意义,能运用关爱他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活动,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如何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教师播放视频《最美司机》、《最美护士》等关爱他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关爱他人这么重要?
2.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关爱他人的知识和方法。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身边需要关爱的人群。
2. 各小组汇报调查、访问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打算如何关爱他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知道如何关爱他人。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3. 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初中思品教育教案
初中思品教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国家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它们有哪些内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方案,总结法治精神。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践行计划。
3. 教师点评计划,鼓励学生积极践行。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 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 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份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 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 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正确认识广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中的一课内容。
本单元共有“健康看电视”“网络新世界”“正确认识广告”三课组成,隶属于“我们的国家”这一生活领域。
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电视、网络游戏和商业广告,营造健康、法治,有道德,有素养的信息世界。
《正确认识广告》主要是对商业广告的重新认识和理性看待,通过调查了解、学习探究、辩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广告的特点和广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度,掌握基本的辨别和判断广告的技巧。
全课共有三块内容——“无处不在的广告”主要是对身边广告特点、传播途径等知识点的重新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告都可信吗”,激发学生辩证思考,正确认识广告,最后加以导行,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终极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会识别广告”。
三者之间层次分明,联系紧密。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我觉得可以把本课划分为两个课时。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自我、班级、家庭、社会的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他们的思维也正从具体直观的认知向抽象理性的感知发展,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
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技能,养成了一定的习惯,在学习上变得更为主动。
而对于广告,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接触是挺多的,手机网络、电视直播、报刊杂志、街头屏幕等等,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与广告打交道。
但是这种交道,是一种被动的认识,是一种无意识的交流。
因此,教师要打开学生庞大的生活信息库,也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开渠引流”,学会识别信息,学会运用信息。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广告的种类、特点,知道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中思品教案全套
初中思品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品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3.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来源,明确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责任的来源,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组关于责任的照片,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照片中的人们在承担什么责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是一个人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法律规定等,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责任?责任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责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是一个人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法律规定等,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教师讲解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 教师介绍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包括:a.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言行一致。
b. 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c. 对社会负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d. 对国家负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组案例,如:个别学生逃避值日、不完成作业、说谎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行为是否负责任?为什么?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引以为戒。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思考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列举实例说明。
2. 调查身边的不负责任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023年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八年级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实用5篇
2023年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八年级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实用5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本课所依据的课标是:“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人格姓名权包括姓名权)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本课处于第四课第二框题,姓名权是人格尊严权里的一种重要权利。
和前后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现实生活中,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不能意识其行为是否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如何行使自己的姓名权、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学情分析姓名权这一内容与学生比较贴近,为了搞清楚学生对姓名权的关注程度及由此而产生的疑问,我课前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这样,我对学生的情况更加了解,设计教学时针对性更强。
作为初二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通过对情景故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姓名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有无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的'责任意识,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通过互动交流,提高认识,学会学习。
知识与能力:1、知道姓名是人格的基本标志。
2、理解姓名权的涵义,懂得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及后果。
3、通过学习,逐步学会尊重他人的姓名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本课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姓名权的涵义;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盗用与冒用的区别。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好的侵犯姓名权的典型案例呈现出来,大家共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盗用和冒用的区别,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初中思品备课教案
初中思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2)掌握关爱他人的基本方法;(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2)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快乐;(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1)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3)关爱他人,成长自己。
2. 关爱他人的方法:(1)倾听他人的需求;(2)给予物质帮助;(3)提供精神支持;(4)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3. 关爱他人的实践:(1)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人;(2)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3)传播关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关爱他人的心得。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关爱他人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热情。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付诸实践,培养关爱他人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 学生角色扮演的实践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初中思品课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思品课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思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清晰传递思品教育的核心理念;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思品教育的内涵;2. 如何激发学生对道德感知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2. 整理思品教育相关的案例和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什么是思品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思品教育,引导学生就思品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展开讨论。
第二部分:思品教育的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思品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
第三部分:道德情感的感知和情感教育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去感知道德情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
第四部分:品格培养和情绪管理通过小组活动和个人沟通,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教授简单的情绪管理方法。
第五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勇于尝试创新。
第六部分: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通过实地考察和社区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对公民责任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第七部分: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八部分:审美教育与艺术启蒙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参观艺术展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九部分:纪律意识与自律能力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纪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
第十部分:思品与职业发展通过讲解案例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认识到思品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态度。
第十一部分:现实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十二部分:思品教育的重要性总结思品教育的核心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思品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争做品学兼优、有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
教学设计中的思维品质分析
教学设计中的思维品质分析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不同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思维品质对教学设计的影响1.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逻辑推理题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生成新的思考和观点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和开放式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3.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批判性地阅读和分析不同观点的文章,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社会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新闻报道的观点和立场。
4.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如何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多元化和动态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思品教案详细
教案名称:《学会调控情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认识到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及影响2. 情绪调控的方法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情绪的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学会调控情绪》。
2.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情绪?这些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情绪的类型及影响。
2. 教师提问:情绪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情绪调控的方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归纳。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调控情绪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讲述在遇到负面情绪时是如何应对的。
五、情绪调控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控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
2. 学生分享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及效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调控情绪,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绪类型及影响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情绪调控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程度。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思品教案-好儿童要谦让
思品教案-好儿童要谦让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小说。
2.知道同学之间相互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个美德,同学之间相互谦让能够促进团结。
情感: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他人时感到心情愉悦,他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他人。
2.和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提议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取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小说。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经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索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并引出本课的专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成激发情感的目标。
这么利于突出教学关键,处理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经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楷模,表彰激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经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小说讲给父亲母亲听,深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小说”的要求。
教法提议: 1.课上能够让学生经过模拟演出的方法,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能够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老师能够充足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了解到的看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小说。
2.知道同学之间相互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个美德,同学之间相互谦让能够促进团结。
情感: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他人时感到心情愉悦,他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他人。
2.和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知道同学之间为何要讲谦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案例创建新集体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是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来组织和编写的。
本框题是对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延伸、提炼与升华,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材对创建班集体的目标及其必要性做了简要介绍,其目的在于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班制宜,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实效性。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是处于12-14岁的青少年群体,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易产生孤独、不适应和缺乏归属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生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
同时,学生对新集体的创建过程都有实际的经历和体验。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通过对优秀班集体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2. 能力目标:让学生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概括分析出心目中优秀班集体的模型;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 知识目标: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教学资源VCD《众人划桨开大船》;每人一份授课班级名单;多媒体课件;课堂小卷。
教学建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组织活动,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听优秀班集体的成员作经验介绍并与之座谈;可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搜集优秀班集体的先进经验,为创建班集体献出自己的金点子;可把活动结果作为本学科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新知识进行互动和建构,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情感和觉悟。
同时,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其次,提升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最后,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实践证明,学生的互动合作有利于他们相互启发和感染,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创建新集体。
怎样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初一新生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故确定此框为重点。
2. 由于学生初入校园,对周围的环境和老师、同学也不熟悉,因此,“创建新集体”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创建新集体的过程。
明白这点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但也正是这个框题设立的价值体现。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则佛教传说。
材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歌曲和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为导课作准备。
2. 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入事例,导入新课。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归纳: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歌词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个人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你添一把友谊“柴”,我烧一把关心“火”,集体才会更温暖。
通过教师概括,引出课题:创建新集体(板书)。
二、活动贯穿,体验感悟教师设计如下过渡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性格。
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迷人的色彩。
活动一:我心目中的班集体1. 感同身受,明理知行。
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在小学时经历过的或是看到过的优秀班集体,并说出他们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集体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在组织学生发言后,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再请同学把填写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归纳出优秀集体有何特点。
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而当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就拥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即: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板书)2. 互动交流,合作共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公认的奋斗目标。
各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明确定奋斗目标的依据,最后,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确定新集体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我为集体添光彩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献。
在活动中踊跃地发言,激发学生创建班集体的热情,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请同学表扬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班级中的“无名英雄”,意在引导学生互相发现优点,说出那些为班级默默地做着贡献的同学的事迹,使学生能切身感觉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3. 友情互递。
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的情境中总结出:集体的成功,确实凝结着许多个人的心血,为了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让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板书)4. 连接热点,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大屏幕展示出中国老女排的一则材料,组织学生讨论郎平的话对创建班集体有何启示。
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团体比赛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材料:一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连连扣球,使对方手忙脚乱,败下阵去。
郎平下场后,人们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取得胜利的不是我,而是全体队员,如果没有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得出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团结协助,互助前行。
(板书)教师在教学内容完成后,以课堂书面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训练题目:如何凝聚集体的力量呢?请设计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一次文体活动,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
三、应用发展,归纳小结活动三:全班联名绘诗篇教师将本班名单发给每个学生,请大家将全班同学的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联成一首诗。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创建班集件创造了人文条件。
最后请同学对今天这节课小结。
一方面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本课教学在师生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中结束。
教学效果训练班级理想(目标)班级特色班级优势班级劣势我的建议一、自主选择曾经有人问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你是如何指挥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的?”卡拉扬说:“我只强调三个音,从而使我的乐队变成团队。
首先强调‘起音’,起音不齐,乐队曲就乱。
第二个音是个人的‘专业音’,不管是吹喇叭的还是打鼓的,都要表现出自己在专业上是最好的、最高段的音。
第三个音是‘团队音’,当你打出自己的‘专业音’之后,还要考虑整体,是不是会成为干扰别人的音。
”A.共同的集体目标B.发挥每个人的才能C.团结奋斗D.共同的学习生活教学资料拓展班集体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三部曲。
第一部:走出小心眼,跨进大世界———自我认识的班集体心理品质的初步形成。
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心理倾向,集体才能不断地提高。
1. 引导班集体成员走出“我不是集体”的心理误区。
班集体的心理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一个成员端正自己的态度。
学生常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我,集体是集体。
这种将自己排斥在集体这一概念之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引导每一个学生走出这一误区,认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2. 班主任走出教育的心理误区。
许多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初期,总以一个长者、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这实际上也是个教育误区。
集体心理形成中,班主任也是重要的一员,如果把自己以长者自居,疏远了自己与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减缓集体心理倾向的形成。
3. 走进让大家轻松的集体心理氛围中。
第二部: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责任感———健康班集体心理倾向的巩固。
如果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没有集体荣誉感,对集体没有责任意识,那么这个集体就一定没有希望。
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能只要求集体的给予,这种给予是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成员都充满关心,充满爱,对集体都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这个集体所形成的健康的集体心理品质才会得到发展。
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让关心与爱充溢心灵,才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实现班集体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巩固。
第三部:快乐是最珍贵的心理状态———健康班集体心理品质显现的标志。
快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健康班集体心理品质的外在显现。
具体表现在集体中常有这样的话:“我们的集体真棒!”“我们能行!”“合作大家行!”“有困难大家帮!”……这些是一种正面信息,是充满自信心理的具体表现。
这样,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出来。
健康的班集体心理品质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磁船,能使每一颗铆钉紧紧团结在它的周围,这样,它才能牢不可破地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