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
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大别山革命老
区为例
赵杰
【期刊名称】《老区建设》
【年(卷),期】2022()5
【摘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当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基层治理等均具有独特价值。
就目前而言,各地区协作意识不强、红色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红色文化品牌推广力度不够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存量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等,已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阻碍因素。
因此,需要从多方帮扶、“红绿共融”、品牌营销、教育延展等方面综合发力、协同并进,以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总页数】7页(P18-24)
【作者】赵杰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全媒体传播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几个乡村为例
2.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金寨大别山红色小镇为例
3.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
4.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陕革命
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5.红色文化助力河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一、大别山区的特色和优势大别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区。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水源充沛,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
大别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这里还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是指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在大别山区,“绿水青山”是基础,是生态资源的保障。
而“金山银山”则是指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目标,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探索。
三、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在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研究中,首先需要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好山水资源,维护好生态平衡,确保山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要结合大别山区的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大别山区需要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现代化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
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研究中,大别山区还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
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大别山区生态经济发展。
要加强生态安全建设,防范山区生态环境的突发灾害,确保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培育在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研究中,大别山区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培育。
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大别山区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培育山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生态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产业体系大别山区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为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途径。
集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区为一体的安徽省大别山区,如何在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避免陷入了经济落后—生态破坏的困境,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2013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强调要把加快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安徽省大别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乃至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安徽省大别山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当前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迫切要求,是立足本地生态特征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与区位特征分析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区位于本省西南部,包括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山、舒城、裕安、金安和桐城等14县2区1(县级)市,其中金寨县等12县属于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
安徽省大别山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1、生物资源丰富安徽省大别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安徽省大别山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毛竹、板栗、油茶、棉花、桑蚕、粮油、畜牧、水产品以及石斛、天麻、茯苓、灵芝、杜仲等名贵中药材的生产供应基地;是仅次于皖南的第二大林茶基地,六安瓜片、霍山黄牙、岳西翠兰、宿松柳溪玉叶等品牌驰名省内外。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23•【字号】皖发改皖西〔2024〕272号•【施行日期】2024.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5月23日安徽省落实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协同推动新时代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以加快融圈进群联动发展为主抓手,聚焦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两大关键产业,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智力三大关键制约因素,探索新型帮扶合作机制,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到2027年,落地一批跨区域合作重大事项,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建成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与全省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合六经济走廊,支持六安市建设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合肥中心城市功能配套和产业协作主要承载地。
推进安庆池州枞阳拥江发展,支持桐城市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鼓励六安市、安庆市主动对接武汉都市圈。
科技振兴大别山--关于革命老区的发展调研
科技振兴大别山----关于革命老区调研湖北工业大学张静【摘要】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我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它却是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在此之际,我院组织以“情系大别山”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奔赴大别山老革命区,以深入了解科技在以农业为主的大别山地区运用的程度、农业哪些方面欠缺科技的运用、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找出良好的应对措施,为大别山老革命区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科技农业大别山老革命区欠缺促进一、大别山老革命区基本概况以及农业现状(一)、基本概况大别山地区横跨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涵盖6个地级市,36个县级市区,占地面积十余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100万。
大别山中山地的面积约占全部山区的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
山间有谷地、河滩和阶地平原,但是与山地相比面积相对狭小,其地多为农耕区。
且山间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坡度较大。
大别山地势较高,南北水系发达,分别注入长江和淮河。
大别山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植被生长,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森林景观变化较大。
大别山县市区中,湖北省拥有最多的县市,共计19个。
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大别山黄冈外的所有县市,此外还有孝感的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随州的广水市、武汉市的新洲区和黄陂区等。
我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战略,初期的启动范围主要包括红安县、阴山县、罗田县、团风县等8个重点贫困县。
(二)、农业现状我们这次活动主要走访的是黄冈市的黄州区、红安县和罗田县。
黄冈市在团风县规划建设2000余亩的试验田,目前已建设完成700余亩,主要分为花生、水稻、油菜和棉花等七大板块,水稻、花生和棉花为主要作物,目前生长状况良好。
红安的主要作物是花生和红苕,罗田县的特色作物是甜柿和板栗;其中罗田县的甜柿具有千年的历史,錾子石村的甜柿闻名于千里,錾子石村的甜柿是纯种的天然甜柿,甜脆可口,多汁肉厚,便于加工和食用。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0•【字号】皖政办秘〔2021〕78号•【施行日期】2021.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基地、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走在前列,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定时期内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加大以工代赈支持力度,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安排老区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占全省比重不低于50%。
(省乡村振兴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配合)(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在老区优先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整县打造美丽生态宜居乡村示范县和美丽乡村示范带。
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危房改造,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发展路径思考
政 府《 关 于 推进 湖 北 大 别 山革 命 老 区经 济社 会 发 展试 验 区建 设 的意见 》 正式出台, 明确提 出大 别 山
革命 老 区经 济 社会 发 展 试 验 区 的 省 级 战 略 , 并 联
合安 徽 、 河南 等 周 边 省 市 努 力 争 取 将 其 上 升 为 国 家 战略 。湖北 大别 山革命 老 区经 济社 会 发 展试 验 区起 步 阶段 范 围以 国家和 湖北 省 确定 的扶 贫 开发 工作 重点 县 为 主 , 具体包括红安县 、 麻 城市、 英 山 县、 罗 田县 、 团风县 、 蕲春县 、 大悟县 、 孝 昌县 等 8
的新 洲 、 黄 陂两 区 , 随州 的广 水 市 , 黄 冈 市 的所 有
县 市 和孝 感 的 安 陆 市 等 县 、 市、 区 纳 入 实 验 区 范 围 。实验 区地 形 地 貌 以丘 陵 山 区为 主 , 初 期 区域 面积 、 人 口分别 占到 全省 的 8 . 3 7 和 8 . 9 5 ;
个 县 市 。2 0 1 2年 又将 包 括 环 大别 山 山 脉 的 武 汉
围绕 这 三 大 目标 , 充 分 考 虑 大 别 山 区 经 济社
会发 展实 际 , 寻找 充分 发挥 现有 优 势 , 克服 不 足 和
制 约 因素的 有效 途 径 和 措 施 , 这 就是 大 别 山革 命
老 区经济 社会 发展 试验 区必 然 的现实 路径 选择 。
二、 大 别 山革命 老 区 经 济社 会 发 展 试 验 区发 展 的主 要 优 势 与 制 约
1 . 主要 优 势 。相 对 于 湖 北 省 内其 他 地 区 , 大 别 山 地 区作 为革 命 老 区 , 优势独 特而明显 , 主要
关于安徽省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安徽省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作者:周燕林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6期摘要:大别山片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功能重要。
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舆论氛围。
理清思路,加强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片区整体生态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扶贫一、片区概况大别山片区(全称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包括六安、安庆、亳州和阜阳四市的12县,即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和颍上。
片区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以淮河为分界线,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约1380万,其中城镇人口363万人,乡村人口1017万人。
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二、突出问题(一)贫困程度深,生态文明物质基础薄弱大别山片区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74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经济发展水平低。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5%,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有308万人,贫困发生率22.3%,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片区共有1971个贫困村,占全国的1.3%。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不含望江县),占全国的1.9%,贫困面广量大。
(二)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保护与发展任务艰巨片区地质地貌特殊,极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
农业人口占70%以上,人地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加剧,过度垦殖、陡坡地耕作、过度经济开发建设等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明显失衡,继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又是贫困人口“返贫”的重要因素。
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发展研究
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发展研究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指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别山地区为重要根据地进行革命斗争的地方。
大别山地带地处于河南、安徽、湖北交界的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工作,对中国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并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之一。
对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现代化发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研究: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农业现代化、工业发展、农村电商、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2. 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重点关注农村产业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关注大别山地区的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问题。
5. 社会事业发展研究:研究大别山革命老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可以为相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大别山革命老区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地方的软实力。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基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背景下
关 键 词 :大 别 山 ;红 色旅 游 开 发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5)24—0045—02
0 引 言
区革命根据地斗争 中牺牲 的烈 士。
大别 山分布在湖北 、湖南和安 徽三省 ,有着辉 煌 的 1.1.1 物 质 形 态 的红 色 资 源
段 ,技术进 步与创 新是核心推动要 素 ,旅游产 业从传 统 业 发展提供 了新 的机 遇。在把握 重 大机 遇面前 ,要确
的资源 、劳 动密集 型产业 向技术 、知识 密集 型产业转 型 立 旅游产 业发展 的科学 思路 ,继续 发挥 旅游 产业 的动 升级 的过程 中 ,要 增加旅游技术要 素的投入 ,以此来 提 力 作用 ,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推力 、为创新 驱动提 升城市产业 生产 效率 ,提 升产业 效 能 ,优 化旅游 产 品 。 供 动力 。在新形 势下 ,旅游产 业 的发展 也要顺 时 、顺势
旅游产业是 “一带 一路 ”建 设 中重 要 的组成 部 分 ,
2014,(3):37—38.
也 是 最 易 见 效 的支 柱产 业 。连 云 港 是 山 海 相 拥 的 旅 游 [2]李学勇.抓 住 重 大机遇 扎 实推进 “一带 一路”建设 [J].群 众,
城市 ,在拓展 旅游 业方 面具 有得 天独 厚 的优 势 。在拓 展宣传领域方 面 ,可 以通 过争 取在 连云 港 召开 中亚地 区旅游部长会议 、开 通 中亚地 区到连云 港旅 游专 列等
的红色文化历史传 承 。这 里 发生 过著 名 的黄 麻 起义 ,
大别 山区有 形 的物 质红 色旅游 资 源分布 广 、数 量
诞 生了工农红军第 四方面军 ,是 传统 的红色革命 圣地 , 多 。安徽境 内的六安 市 和安庆 的岳 西有 5各 个 “红色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大别山地区为例
主要是指,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来打造各
收稿日期:2023 - 07 - 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大别山 28 年红旗不倒’ 原因研究” ( 20BDJ095) ;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
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董必武对大别山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杰出贡献研究” ( 202120204) ;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
其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尤其不足。 首先,从文
法发挥其最大效益。 最后,从宣传角度来看,
创产品开发的形式上来看,大别山红色文化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整体性,各地
产品的形式单一单调,缺乏创新性多样性。
区在宣传过程中突出了当地红色文化的独特
尤为重要的是,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尚没有
性,但忽视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整体性,
度来看,大别山地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
因此,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示范样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但当前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
着一定的不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高红色
产品创新性,实现红色文化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效融合,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使大
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最大效能地助力乡村振兴。
别山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文化条
件是十分有优势的。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景
件,这些自然与文化条件在大别山红色文化
点与人文资源多处于分离的状态,两者并没
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优势,但这些条
有实现有效的融合,这就不利于使游客对大
件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从自然条件的角
别山地区的人文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兴,民心背、党必衰” 的道理,要坚持以服务
实然与应然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扶贫的实践与路径
收稿日期:2020 04 15作者简介:程惠英(1964 ),女,浙江黄岩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学。
实然与应然: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扶贫的实践与路径程惠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3)摘 要:生态扶贫需确立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双重目标。
近年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扶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生态扶贫的理念困境、政策困境、产业困境、动力困境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生态扶贫战略成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即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扶贫理念的相得益彰;依托优势资源,推进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相辅相成;优化政策设计,坚持生态扶贫机制与生态保障机制的相提并论等,保障大别山革命老区立足绿色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生态扶贫;绿色理念;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706(2020)02 0038 05ToBeandOughttoBe:PracticeandPathof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intheOldRevolutionaryBaseofDabieMountaininAnhuiProvinceCHENGHuiying(AnhuiAcademyofSocialScience,Hefei230053,China)Abstract: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shouldaimforbothpovertyallevi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mprovement.Inrecentyears,theoldrevolutionarybaseofDabieMountainsinAnhuiProvincehas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in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butitalsofacesproblemsinconcept,policies,industriesandmotivation.Inviewoftheaboveproblems,correspondingpoliciesaresuggested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the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strategy.Amongthesuggestionsaretostrengthenthetop leveldesign,adheringtotheconceptofcombininggreendevelopmentand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torelyonsuperiorresources,simultaneouslypromotingecologicalandindustrialpovertyalleviation,andtooptimizepolicydesign,attachingequalimportancetoecologicalpovertyallevi ationmechanismandecologicalsecuritymechanism,whichareexpectedtoensurethattheoldrevolution arybaseofDabieMountainswinthebattleagainstpovertybasedontheconceptofgreendevelopment.Keywords:ecologicalpovertyalleviation;greenconcept;developmentpath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遵循“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作者:臧玉多王成周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9年第06期摘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和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耦合路径。
安徽大别山区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首位重点,同时生态保护任务繁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引领的绿色振兴之路是安徽大别山区实现区域崛起的最优现实路径。
基于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研究现状、现实情况和基本理论,本研究提出推进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发展体系。
关键词绿色振兴;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18.09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5年4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文件;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
安徽大别山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绿色振兴,就是对习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贯彻实践,将有效破解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改变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各自为战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之间建立转化路径,最终推动安徽大别山区域崛起,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研究现状1.1 关于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相关概念研究龙静云等[2]认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质是一种发展方式的人本变革,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诉求,具有满足人的绿色需要与追求人的绿色幸福等特质。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早已被人们熟知。
在绿色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安徽大别山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急需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从绿色振兴的视角出发,对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别山区绿色振兴的现状和意义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山脉之一。
这里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长期以来,大别山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如何实现绿色振兴,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当前大别山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绿色振兴的意义重大。
绿色振兴是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需要。
大别山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绿色振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大别山区山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展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要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首先要加强对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推广生态种植和耕作方式,改变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恢复湿地和水体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大别山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可以发展绿色矿业和特色林业产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利益最大化。
大别山区的山水风景秀丽,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度假,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公众参与要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公众参与。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探索可行的路径。
大别山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特困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弱,绿色振兴的任务十分紧迫。
本文将从绿色振兴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别山区如何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大别山区地处安徽、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保护不力,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大别山区森林覆盖率较低,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
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别山区的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由于资源禀赋不足,工业发展滞后,农业面临产业化难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二、绿色振兴路径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并非单一的环保和生态建设问题,而是一个更深远的发展理念。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大别山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绿色振兴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生态优先,打造绿色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先需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大别山区的绿色振兴需要进行生态保护,推动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大别山区可发展绿色产业,例如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通过发展这些绿色产业,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又可以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2. 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大别山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小型制造业为主,这样的产业结构不仅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增收需求,也无法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大别山区需要进行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可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绿色振兴视角下安徽大别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大别山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破坏,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安徽省提出了以绿色振兴为目标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研究。
本文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安徽大别山区绿色振兴的道路。
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中国具有品位的集中体现地。
山高水美,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土地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污染,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绿色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要发挥大别山区的自然优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节约利用,打造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别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著名的石潭、望仙谷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由于环境保护措施的不到位和不完善的管理,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绿色振兴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促进大别山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区矿藏丰富,特产品种繁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开采过度和环境污染,资源的丰富并没有带来当地居民的实质性收益。
绿色振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绿色矿山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强对大别山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大别山区绿色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也要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绿色振兴的事业中来。
还要加大对大别山区绿色振兴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绿色振兴的进程。
安徽大别山区绿色振兴的道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只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大别山区一定能够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目标,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安徽: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安徽: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5(0)8
【摘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出台措施,从多方面推动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落实。
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用地保障。
加快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暂时确有土地占补平衡困难的,允许地方政府先以承诺方式予以落实,在项目竣工前完成占补平衡任务。
【总页数】1页(P16-16)
【关键词】安徽省;大别山;老区;建设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占补平衡;国土资源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83
【相关文献】
1.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基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背景下 [J], 王厚红
2.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实落地打赢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J], 徐立全
3.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实落地打赢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 [J], 徐立全;;
4.河南省科技厅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J],
5.科学发展养羊业,助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J], 任清长;刘赛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路径探索作者:周燕林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6期摘要:指出了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地位重要,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属于欠发达地区。
主要分析了老区面临的各种挑战,总结了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思路,提出了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强化保护与修复、优化发展空间、加大补偿力度等基本途径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文明;振兴;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6-0289-031 引言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欠发达地区,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已成为该省发展的“洼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推动老区振兴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是使老区尽快脱贫致富、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2 区域概况大别山革命老区横跨湖北、河南、安徽3省,总面积约10.9万km2,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安徽省境内大别山革命老区位于皖西南地区,范围包括六安市和安庆市全境的5区13县,共18个县区,即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桐城市、枞阳县、怀宁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面积3.3万km2,分别占整个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的30.7%、23.7%。
2014年末,常住人口110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30.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安徽省、全国平均水平的69.5%、51.3%。
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交汇区。
土地类型多样,高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兼而有之。
自然条件利于动植物生长与繁衍,是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之一。
生态地位重要,是华中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区内分布梅山、佛子岭等大型水库,总库容超过90亿m3,水质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是重要的优质水源地。
林、茶、桑、药等特色产品资源丰富,是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重点生产区,也是革命遗址、历史古迹、文化名城等各类旅游资源聚集地。
3 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面临诸多挑战“十八大”以来,我国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准确理解生态文明,不能脱离生态和文明的基本点。
生态文明是遵循生态学和社会学规律的人类自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遵循人与自然发展规律,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实践和成果[1]。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老区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较高。
安庆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六安市加快绿色发展,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等6县区纳入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霍山县继成功创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后,又获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并与岳西县、金寨县一起入围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从生态文明水平看,老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物质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1)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贫困程度深。
经济发展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和环境保护投入。
2014年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893万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约1/2。
三次产业比重为17.0∶51.1∶31.9,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7%,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14.2%,产业结构不优。
虽然工业化加快推进,但现有工业大多是初级加工或者资源开发类产业,缺乏深加工和精加工等高附加值行业。
老区18个县区中,8个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个是不在片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属于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4年,六安市、安庆市贫困发生率分别达10.8%、12.3%,超出安徽省平均水平(7.5%)3.3%和4.8%,其中,岳西县高达23.7%;两市农村贫困人口达133.9万人,占该省贫困人口总数的33.56%(常住人口占全省总数18.1%)。
(2)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
老区南部山区地势陡峭,耕地偏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金寨县、霍山县、潜山县、岳西县和太湖县5县属于国家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山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中部江淮分水岭属丘岗地形,植被完整性差、水源涵养功能弱、土地贫瘠、中低产田比例大。
沿淮平原圩畈地处沿淮行蓄洪区,地势低洼,洪涝灾害严重。
虽然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较高,霍山、岳西甚至超过75%,但是霍邱和寿县不足10%,且低产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整体上看,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凸显。
老区农业人口占80%以上,可利用土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加剧,过度垦殖、陡坡地耕作、过度经济开发建设等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明显失衡,继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形成脱贫人口“返贫”的不良循环。
(3)“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不足,生态经济不发达。
生态文明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低水平下人与自然的均衡状态,而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水平上的文明,是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虽然老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安全体系不断完善,但并未解决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仍然不足。
以老区丰富的农林资源为例,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依然相对落后,集约化水平低,资源整体优势和品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老区的绿水青山没有变成实际的金山银山,而是建立在“欠发达”基础上的“贫穷的绿色”。
4 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思路“十三五”时期老区要与安徽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老区作为欠发达地区,既肩负着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更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在此形势下,老区振兴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快”与“好”统一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地说,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思路,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构建具有老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以生态文明力促振兴发展之路。
5 生态文明视角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路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加快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老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欠发达地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具体需要如下。
5.1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增强振兴和脱贫的内生动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老区需要立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特点和产业基础,通过挖掘“绿水青山”潜力,大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1)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
当前质量好、安全有保障的农产品,已成为人们的广泛需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正成为老区振兴的新优势。
依托好山好水的生态环境,推广减量化、清洁化、一体化先进生产技术,优先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特色经济林业和养殖业是发展老区生态农业的基础。
通过推进集聚发展,建设一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和生态养殖基地,是做大做强老区农业的根本途径。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扶持一批知名的大别山绿色生态品牌,加快老区农产品“进城入市”步伐。
同时,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打造“加工+市场+仓储+物流+电商+展销+旅游+餐饮”等生态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充分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
旅游业一方面满足人民的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吸纳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富民惠民产业。
老区独特的青山绿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旅游的资源禀赋。
通过加强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创新,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打造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旅游,以大别山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绿色”旅游。
大力培育大别山旅游品牌,建设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
加大特色乡村、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脱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发展。
(3)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从产业结构可以看出,工业是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老区振兴发展需要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体系来支撑。
发挥区位、劳动力、矿产等优势,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实施传统资源加工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走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坚持原矿开发与深加工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
开展共伴生、难选冶矿的综合利用,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等资源化利用。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打造“绿色矿山”。
充分利用秸秆、林木剩余物、畜禽粪便、水能等资源,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
(4)大力发展增收致富项目。
老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一要支持老区积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
二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项目,这是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加快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立足农业特色资源,就地扶持发展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茶叶、水果生产、林业特产、休闲农业等专业村,带动贫困人口就近脱贫致富。
发挥老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有效引导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5.2 强化保护与修复,构筑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是老区最大的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
老区要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生态环境,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