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八)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4)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

”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消极性。

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可以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分析;西方,结合材料可以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分析。

答案:(1)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无法从根本上约束皇权,反而强化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一)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一)

热考主题大题练8套大题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

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

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

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

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

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

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

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

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

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

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三)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三)

大题练(三)1.(2018·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盛产榨花和蚕丝,且质量上乘,逐渐发展兴起织造业。

到了清代,西关(广州城垣以西)逐渐形成繁华的商贸区和居住区。

晚清时期,西关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

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广州终于由和平贸易的口岸演化为国家纷争的竞技台,但广州仍然是西方资本登陆的地区之一。

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

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但已远不如当时的上海……——据邓大情《广州与上海: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等整理材料二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尤其是英格兰南部。

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向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转移。

伯明翰凭借丰害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

伯明翰工业革命的浪潮引起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促进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

工业革命期间,伯明翰的居民增加了5倍多。

伯明翰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

——摘编自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的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和18世纪的伯明翰在经济上的差异,分析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贸易地位、自然经济、发展速度、居民群体社会构成等方面,迁移所学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列强侵华对广州经济贸易及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8)李仕才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上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历史信息,制定一个论题,并联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述须史论联合。

)分析:据图表中的第一列得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表现阶段性;依据第二列得出:近代铁路发展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色;依据第三、四列得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色是数量少、质量差、散布不平均;总结四列得出: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睁开。

如论题一: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能够从铁路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新兴社会力量的增强的角度论述铁路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踊跃影响;论题二: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论述能够从中国近代铁路修建的开始动力、铁路修建权的把控、列强借助铁路对中国矿产的垄断权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要求: 1. 资料以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主线,从发展的主要特征、特色的成因及近代铁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守信息。

2. 论题要清楚完好,如: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色是数目少、质量差、散布不平均;近代铁路发展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色;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睁开等。

3.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4. 最后总结,注意运用史实正确、史论联合。

示例:论题: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

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增强了地域的联系,加快了商品流通,促使了中国近代化的流行和发展。

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动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可见,铁路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论题: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

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跟着西方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建,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

并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益。

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抢夺的主要目标。

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打劫资源、扩充权益的主要工具。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二)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二)

大题练(二)1.(2018·四川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在《海权论》一书中提出“海权”的概念,“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和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与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地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马骏主编《战争论丛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马汉“海权论”提出的背景。

(2)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海洋霸权的兴衰历程,并谈谈你对“海权”的认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早期殖民霸权的争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美国工业实力迅速增强,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两个角度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西欧美国殖民扩张与争夺历程直接作答;第二小问认识,可以从政治(加强海防建设)、经济(开发海洋资源)、思想(树立海洋意识)的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海洋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通道;西欧大国的兴衰与海洋霸权密切相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美国工业实力迅速增强,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

(2)历程: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确立起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最终击败荷兰,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战胜法国,于18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西半球的霸主,二战后,成为世界头号海洋强国。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主题大题练(一)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主题大题练(一)

大题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

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

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

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

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

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

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

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

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

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

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Word版含答案

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解析:选C。

观察分封形势,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代遗民,通过对其分封,有利于缓和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故选C项。

观察图可知体现所分封的诸侯多数在东方,A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区,派功臣及亲信进行镇守,但不一定是贫穷地区, 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都城, D项错误。

2.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

据下图可知(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解析:选B。

观察图,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

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

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迁移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明,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选C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于1918年,故D项错误。

4.由下面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解析:选A。

观察题干图,从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重庆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选A项。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2)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由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且他们涉足民间的海外贸易,因此政府颁布海禁令,导致海外贸易萎缩。

自明成祖去世后,朝贡贸易的萎缩,以及海禁令逐渐废弛,违反海禁出洋的中国海商活动日趋频繁。

再加上16世纪后,倭寇在沿海地区肆虐的情况日益严重,当时的朝廷官员为了重建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

隆庆元年(1567年),政府宣布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

这使得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明朝进入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捕编自《历史上的“隆庆开关”》材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此外还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城市。

在东部沿海开放了以后,继续在中部西部还有东北一些地方成立开发区,后来通过整顿有了更大更好收益更高的自主开放。

于是20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保护协定,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内的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进出口贸易结构开始进行优化。

——据陈争平《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阶段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和隆庆年间对外贸易政策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政策、贸易特点、统治者目的及时代背景角度分别分析说明。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信息从开放范围、形式、过程、原则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经济发展交流、国际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等方面概括。

答案:(1)原因:明初“海禁”:沿海倭患猖獗;防备敌对势力,巩固统治;重农抑商,推行朝贡贸易。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五) 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五) 含答案

大题练(五)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

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

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

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1884年又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颁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

——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

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

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

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

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

——摘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徳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徳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8)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①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③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A。

①④B。

②④C。

①③D. ③④【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1978年之后,①是文革时期;②是1949年;③是1982年;④是1997年,选择D正确。

2、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道: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作者主要说明A。

唤醒民众思想觉悟B. 极力推崇人民主权C.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

立宪代表人民要求【答案】A3、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 1983 年 4 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 )A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 .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 .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 .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3.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12 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dà yuè jìn 指 1958 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 .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 据统计, 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 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5.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6. 1961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四) 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四) 含答案

大题练(四)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第二小问成因,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在文明程度、国家政局、政治体制、经济基础、主流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成因。

推荐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八)Word版含答案

推荐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八)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八)1.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时期才予以改变。

这说明隋唐时期(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B.地方行政管理效率提升C.中央政权注重地方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解析:选C。

由于汉代的主要矛盾在于政治方面,即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王分权的对立,所以西汉尽一代之力来分化瓦解东部地区诸侯王国林立的局面,夺取王国支郡为汉郡,并以蚕食方式不断扩大这些汉郡的领域。

这样一来就引起郡域和郡界的不断变动,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大多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隋唐帝国刻意追求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适应,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已偏向经济方面,故选C项。

2.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

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主要原因是( ) A.宋词等艺术形式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性的压抑D.人们审美观的变化解析:选C。

据题干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形成理学,在南宋时期成为正统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魏晋时期“劲歌狂舞”到宋代“浅吟低唱”的变化,体现了对人性的压抑,故选C项。

宋词的出现属于表现并非原因, 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宋词的艺术形式的不断丰富,是个性张扬的原因, B项错误;人们审美观的变化的原因是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D项错误。

3.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作权,而佃农相对有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的自由。

当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

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繁杂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解析:选A。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1 史料主旨类选择题 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1 史料主旨类选择题 含答案

热考题型专项练题型1史料主旨类选择题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项。

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 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 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取得霸权地位, D项错误。

2.表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解析:选D。

解读题干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选D项。

“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 B项错误;“太祖(曹操)少机警”所举时空依然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 C项错误。

”3.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B。

据题干“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信息,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选B项。

4.(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1)李仕才1.(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

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

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

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

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他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

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

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 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

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

”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

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

”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

”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

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五)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五)

大题练(五)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

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

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

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1884年又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颁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

——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

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

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

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

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

——摘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徳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徳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七)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主题大题练 大题练(七) Word版含答案

大题练(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

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

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法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练运用,为日后的仕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

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传统的阐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令进行讲读和解释,阐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诵读、记忆、理解、意会。

——摘编自吴秋红《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征》材料二受英国法律教育风格的影响,最初的美国法律教育是开业律师的一项增收的副业,因此美国最早的法律教育有很突出的非官方性。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院校式的法律教育成型。

随着美国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颁行的法律越来越多,专门研修法律就显得比较重要,长时间的学位制教育迅速发展。

法律院校既有私立的,也有单靠政府资助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函授、夜校性质的。

据统计,美国登记在册的法律专科院校有百七十余,每年的在校学生有四至五万人。

法学院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编著的讲义教学,教师之间互不监督,平时没有什么往来,只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质量负责。

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法律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善于处理法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契约、民事侵权行为、不动产和人身所有权、托管权、商务法、破产法、公司法、税法、行业规则、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犯罪学、国际法等。

——摘编自舒扬《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与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相比,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美国近代法律教育有哪些新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信息从办学形式、内容、管理机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迁移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来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题练(八)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

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

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

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

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

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材料二1860年后,天津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

近代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

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 700亩,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

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银行、商场、俱乐部、电影院等。

——摘编自唐诗《近代天津开埠与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信息,分别从中国、雅典的职能、政治色彩、城市管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分别结合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进行对比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从社会阶段特征、发展程度、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加强中西交流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分析消极影响。

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城市的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

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公共政
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

原因:中国古代的集权政治、宗法思想影响;农耕经济模式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工商业地位较低。

古代希腊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工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繁荣;原始的宗教崇拜盛行;思想开明开放,文化发达。

(任意4点即可)
(2)特点:发展非常迅速;具有显著的半殖民地特征;城市功能完备,城市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中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工业化、城市化特征显著。

影响:促进了中西方交流,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有利于中国经济、交通、思想、文化、生活的近代化;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

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

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如下表)。

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

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

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

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国经济指标:1931年3月至1932年6月
(1923-1925年=100)
资料来源:[美]查尔新·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217页。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解析:解答首先据题干材料和表格,结合时间信息,从表格中的各项指标,提取一个紧扣材料的观点,多个角度多个观点;然后根据提取的观点,根据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分析说明。

观点符合材料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观点: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美元升值和工人失业问题。

论述:经济大危机期间,英国放弃金本位致使英镑贬值,直接引发了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后,商品价格、工业生产、工人工资和就业率跌落的速度更快。

罗斯福政府面临这一现实,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放弃金本位实施美元贬值,刺激物价上涨和经济扩张;复兴工业,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保护工人利益;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加强政府责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

(任意答对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