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模板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引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并对其进行述评。

什么是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6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资本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可得到的全部信息。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因为这些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只有通过获取新的、未被市场充分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公开信息。

换句话说,弱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技术分析等基于过去价格和交易量的方法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包括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以及公司公告、财务报表等信息。

换句话说,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基本面分析等基于公开信息的方法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

换句话说,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任何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内幕交易等基于私人信息的方法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性投资者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投资者的假设,即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且会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第八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精选版

第八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精选版
精品文档
“读写议”讨论部分时间表


第十五周交分组名单及联络人; 第十六周交课件,含WORD和PPT(不少 于十张); 第十七周讨论课,发言时间五分钟左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5)如果证券市场与整体经济循环无关,则 市场本身并无长期趋势可言,交易、流动性和 短期信息将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与 经济长期增长有关,则随着经济周期循环的确 定,风险将逐步的降低、市场交易活动比经济 循环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资本 市场存在分形统计结构,这一结构建立于长期 经济循环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交易市场, 市场流通也仅仅具有分形的统计结构。
精品文档
综述、讨论参考论题:

证券市场监管;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公司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证券欺诈 与操纵;证券市场效率;QFII和QDII;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资产证券化;证 券交易制度;行为金融;证券市场有效 性;证券投资管理;证券市场国际化; 证券投资泡沫(理性泡沫)、投资价值; 股权分置解决等
Peters(1991,1994)首次提出了分形 市场假说(FMH),它强调证券市场信 息接受程度和投资时间尺度对投资者行 为的影响,并认为所有稳定的市场都存 在分形结构。
精品文档
FMH的主要内容
(l)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 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时间尺度的差异),投 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以想像,一个日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明显不 同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前者会频繁地做出 买或卖的投资决策,而后者则会在较长的时期 内保持稳定。
精品文档
二、半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基本分析是否有用。 方法:事件检验法,即检验和公司基本面有关 的事件发生时,股价变化有无快速反应。若能 快速反应,则投资者不能通过新信息获得超额 利润,基本分析失灵,半强式有效成立。 事件(新信息)一般指新股票的上市、财务报 表的公布、市盈率的高低、股票的分割及巨额 交易等。

以有效市场假说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以有效市场假说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以有效市场假说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摘要】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是联系投资者和筹资者的纽带。

资本市场有效性有助于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重点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效市场理论;资本市场;信息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及分类(一)有效市场的含义有效市场理论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模型以及期权定价模型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下建立起来的。

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的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的披露和均匀的分布,是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存在三种形式:1.弱有效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可能会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2.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他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

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过的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做出反应。

如果这种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3.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的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二、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及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而导致有效性不足。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学生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系别文献综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金股利政策便成为海外金融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1956年美国学者Lintner开创了现金股利研究的先河,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界的焦点,各种理论、观点先后诞生,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来阐释股利政策。

近几十年来,更是越来越多的金融专家投入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无不显示着现金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对股利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并且主要集中于用西方的现金股利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现金股利政策或分析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应性问题。

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股票市场蓬勃发展,走完了相当于西方市场的百年历程。

不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与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制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现金股利分配意识、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等。

所以,现金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金融中的一大难题,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成果,但由于选取的样本、指标和时间的差异,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国家地域政策的不同,致使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

1 股利政策的定义关于股利政策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胡成玉〔2007〕和汪洋〔2008〕指出,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

即公司的股利决策机构在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公司内外部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股东与公司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

股利政策分为狭义的股利政策和广义的股利政策,其中狭义的股利政策主要内容如下:〔1〕是否发放股利;〔2〕股利政策的类型;〔3〕股利支付率的高低;〔4〕股利支付的形式。

而广义的股利政策除了涉及以上内容之外,还涉及股利发放频率、股利宣布日、股利登记日、股利除息日等。

市场有效性理论研究综述

市场有效性理论研究综述

Liaoning Economy有效市场假说(EMH)是过去一个世纪被反复检验过的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假说之一,其基于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包括套利原理、投资组合原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理性的经济人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当一个理性的经济个体进入股票市场时,其就成为了一个理性的经济投资者,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然而,投资者的理性需要一些严格的假设。

当并非所有投资者看起来都足够理性时,假设可以放宽,即包括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者,他们可以随机和独立地交易,从而抵消彼此的影响,继而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法玛,1965a)。

如果“非理性”的投资者不是在随机而独立交易的情况下,法玛(1965a)等人认为理性的套利者会低买高卖,以消除“非理性”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一、市场有效性1.市场有效性的定义。

市场有效性的定义最早出现在吉布森(1889)的一本书中,他写道“如果股票公开投放在开放市场,那么股票价值可被视为评判股票的最好情报”。

1900年,一位名叫路易·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他认识到“过去、现在、甚至贴现后的未来事件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往往与价格变化没有明显的关系”。

因此,市场不能预测资产价格的波动。

此外,他还推导出“投机者的数学期望为零”,这与萨缪尔森(1965)用鞅理论解释有效市场的观点是一致的。

其经验启示是,资产价格是随机波动的,波动不可预测。

2.EMH的早期发展。

皮尔森(1905)引入了“随机漫步”一词描述一个醉汉所走的路,他以一种不可预测、随机的方式蹒跚而行。

肯达尔(1953)研究了每周的股票价格数据,发现股票价格变化的自相关性几乎为零,其走势基本上是随机的。

沃金(1934)和罗伯茨(1959)发现股票收益的变动看起来像是随机游走。

奥斯本(1959)的研究表明,普通股价格的对数遵循布朗运动,并发现了时间规律平方根的证据。

文献综述样本格式

文献综述样本格式

β系数的预期模型探讨(标题小二号标宋加黑居中)(空一行)专业:财务管理(楷体四号,题目正下方居中,不要年级)(空一行)学生:陈斐杰指导老师:杨安华(楷体四号,平行居中)(空一行)注:指导教师不要写摘要(黑体小四号字,居中,两字中间空两格)(空一行)自1964年威廉·夏普提出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来,贝塔系数就被公认为是衡量单个证券和证券投资组合系统风险的主要指标….(正文,楷体小四号)(空一行)关键词:(黑体小四)β系数预期模型 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至5个,中间用空格分隔,楷体小四号字)(所有内容均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题目、摘要等格式以及字体大小等和中文摘要部分一致。

)Study on the Expected Model of Beta Coefficient(小二加黑居中)(空一行)Major: Financial Management(四号加黑居中)(空一行)Student: Chen Feijie Supervisor: Y ang Anhua(四号加黑,平行居中)(空一行)Abstract(小四加黑居中)(空一行)Since the famous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proposed by William·Sharp in 1964, the beta coefficien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systematic risk of a security or a e the key to a successful…(小四号)(空一行)Key words:(小四加黑)Beta Coefficient Expected Model CAPM(3-5个,以空格分隔,小四号)1 (一级标题顶格靠左,黑体小三号字)1.1 (二级标题顶格靠左,黑体四号字)1.1.1 (三级标题顶格靠左,黑体小四号字)1.(四级标题,空两格靠左,楷体小四号字)(1)(五级标题,空两格靠左,楷体小四号)(论文正文文字为宋体小四,段间距20磅)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Wind)万德金融数据库系统(引用资料,必须在引用处用上标标示,并在该页下方以脚注形式作出注解。

有效市场假设及其检验方法-文献综述

有效市场假设及其检验方法-文献综述

有效市场假设及其检验方法:文献综述摘要:有效市场假设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之一,对于近40年来金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回顾了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设;随机游走一、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既受到了广泛的检验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无可否认的是它与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莫迪利亚尼-米勒(Modyliani-Miller)定理、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及套利定价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左右了近40年来金融理论的发展。

普遍认同的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芝加哥大学Eugene F.Fama在1970年发表的文章中将有效市场定义为“价格总是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获得信息”的市场[1]。

但在此之前,该理论的形成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缓慢发展。

1900年法国数学家Louis Bachelier 用方法分析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工具的收益时,认识到随机游走过程是一种布朗运动,然而他并没有给出多少经验证据来支持他关于市场收益率是独立的具有同分布的(Independent, Identally Distributed, 简称为IID)随机变量的假设,因此他的发现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几十年中,市场分析以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为主,但到了50年代,数量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了上风。

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Maure Kendall借助刚问世不久的电子计算,试图寻找出股票价格的波动模式,结果却是无任何模式可循。

股价就像“醉汉走路一样”,是一种随机游走的过程(Random walk)[2]。

Kendall的发现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极大震动,因为如果他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使用任何分析手段,都无法寻求股价波动规律,因而无法从中谋利。

基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基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基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作者:王萌萌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3期【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问题展开理论评述。

由于学界对这个问题争论颇多,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由于一些与CAPM 模型预测不一致的“异象”或“迷”,80年代后又由此产生一些争论。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股票收益;账面市值;成交量一、引言“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起源于路易斯·巴舍利耶(Bachelier,1900),他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布朗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股价遵循公平游戏模型。

Fama(1970)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提出并深化了有效市场假说。

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两种理论假设根据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Fama所总结的“有效市场假说”,若市场是有效的,当前股票的成交量对股票未来收益率是没有预测作用的。

因此,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石的CAPM 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中,成交量是不被考虑的因素。

但是在投资管理的实务领域,以股票的成交量作为研判未來股票价格变化的依据,则是证券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近年来,学界对这些问题争论颇多,并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即Campben,Grossman和Wang(1993)提出的“资产配置假说”,以及Morse(1980)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假说”,而Llorente,Michaely,Saar和Wang(2002)则试图将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假说统一起来形成“资产配置与信息不对称统一假说”。

(一)资产配置假说Campben等(1993)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成交量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更易在随后交易日中表现出反转。

有效市场假说综述

有效市场假说综述

FINANCE&ECONOMY㊀金融经济有效市场假说综述唐㊀琨㊀㊀摘要:有效市场假说与价值评估理论㊁投资组合理论㊁资本结构理论等紧密联系ꎬ其作为现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之一ꎬ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ꎬ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ꎮ本文对有效市场的定义㊁有效市场的类型划分及其各自的检验方法㊁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ꎮ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ꎻ市场效率弱式ꎻ有效半强式ꎻ有效强式ꎻ有效资本市场效率指的是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的效用度ꎮ具体的含义是指ꎬ资本市场效率有两层意思:一是资本市场为资本资源的需求者提供资本资源能将此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到何种程度ꎻ二是资本资源的需求者在接收了资本资源后能提供给社会的有效供给在何种水平上ꎮ如果资本市场处于较高效率状态ꎬ其会将有限的资本资源配置到较优质的资本资源需求方(即需要资本资源的公司或行业)ꎬ从而使整个市场的价值实现最大化ꎮ资本市场效率与金融经济领域内的诸多理论紧密相关ꎬ例如价值评估理论㊁投资组合理论㊁资本结构理论等ꎬ其理论前提中均包括资本市场是有效的ꎮ因此ꎬ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经济领域内的理论意义重大ꎮ一㊁关于有效市场的概述有效资本市场通常被定义为: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完全地㊁同步地反映所有的可用信息ꎮ在上世纪70年代ꎬ资产价格实证分析领域的著名学者尤金 法玛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假设t-1时期的资产价格是基于未来时期t的各种资产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来决定ꎬ则市场有效性要求ꎬ在决定t-1期的证券价格时ꎬ市场对可获得的信息的利用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ꎬ而上述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的信息同时是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资产价格联合概率分布的ꎮ同时进行下述定义:t时期n种资产价格的向量定义为Pt=(P1tꎬP2tꎬꎬPnt)ꎻt-1时期可获得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定义为φt-1ꎻt-1时期市场实际利用的信息的集合定义为φmt-1ꎻ市场在φmt-1条件下估计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为fm(Pt|φmt-1)ꎻ市场在信息集φt-1中所隐含的真实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为f(Pt|φt-1)ꎮ那么可以推导出ꎬ有效市场的特性有:f(Pt|φt-1)=fm(Pt|φmt-1)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ꎬ有效市场在决定未来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时ꎬ市场对可获得的信息的利用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ꎮ如何判断资本市场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可以从其外部标志着眼:1 和证券相关的信息可以得到充分的披露ꎬ并且呈均匀分布的状态ꎬ使得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可以无滞后地获得量等质同的信息ꎮ2 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变动具有瞬时反应性ꎬ而不是反映延迟或甚至无反应ꎮ资本市场要达到有效的状态ꎬ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以下的3个条件无需全部满足ꎬ只要有任一条件满足ꎬ资本市场即可达到有效状态):1 市场参与者均理性ꎮ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ꎬ资本市场一旦释放出新的信息ꎬ全部市场参与者都能以理性的态度解读㊁评估上述信息ꎬ并随之改变对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的定价ꎮ2 理性偏差独立ꎮ如果市场上的参与者并非都是理性的ꎬ但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的理性偏差是独立的ꎬ亦即对于市场信息的评估虽偏离了真实㊁理性状况ꎬ但偏乐观与偏悲观的市场参与者的数量相当ꎬ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ꎬ资本市场依然能够达到有效的状态ꎮ3 专业市场参与者的套利行为广泛存在ꎮ如果资本市场释放出新信息后ꎬ并非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处于理性状态ꎬ且对市场信息的评估偏离真实㊁理性状况的程度不能相互抵消ꎬ亦即偏乐观与偏悲观的非理性评估所导致的最终合力并不为零ꎬ使得资产价格偏离真实值ꎬ那么资本市场并不必然是处于非有效状态的ꎮ此时ꎬ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专业的参与者ꎬ那么他们会迅速地卖空价值被高估的资产㊁买空价值被低估的资产ꎬ使得资产价格能迅速地回归真实水平ꎮ因此ꎬ资本市场依然能够达到有效的状态ꎮ二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划分上述对于有效市场的描述是一种理想状态ꎬ而在现实世界中ꎬ资本市场所呈现出的有效性千差万别ꎮ因此为了便于学术研究及指导投资实务ꎬ金融经济学者将资本市场按照有效性的强弱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三类ꎮ严格意义上说ꎬ除前述三类市场以外ꎬ还有无效市场ꎮ但资本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ꎬ处于无效状态的资本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都几乎不存在ꎬ故不予讨论ꎮ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各自的特点如下:1 弱式有效市场ꎮ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ꎬ以及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均已priceinꎮ2 半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及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均已88priceinꎮ3 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㊁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及全部的内幕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均已priceinꎮ正是基于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上述的不同特点ꎬ在有效性不同的市场上ꎬ进行投资实务操作时所使用的方法㊁工具亦有所不同:1 弱式有效市场中的投资实务ꎮ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ꎬ以及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ꎬ对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要想从弱式有效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研究资产价格本身尚未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实现ꎮ因此ꎬ在弱式有效市场中ꎬ为获取超额收益ꎬ应该研究现时的公开信息及内幕信息(现实世界中ꎬ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为非法行为)ꎮ2 半强式有效市场中的投资实务ꎮ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及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采用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方法ꎬ对历史的或现时的成交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其他历史的或现时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要想从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研究资产价格本身尚未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实现ꎮ因此ꎬ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ꎬ为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依靠内幕信息(现实世界中ꎬ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为非法行为)ꎮ3 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㊁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及全部的内幕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或获取内幕信息ꎬ对历史的或现时的成交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其他历史的或现时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内幕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或内幕信息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无论使用何种分析工具㊁利用公开或内幕的信息ꎬ均无法获取超额收益ꎮ在此类市场上ꎬ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应放弃任何 主动的努力 ꎬ而应投资指数ꎬ接受市场的平均收益ꎮ三㊁如何检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差异1 对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弱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是否具有随机游走性ꎮ若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具有随机游走性ꎬ亦即是说资产在t期的价格与t-1期的价格无关ꎬ那么市场至少达到了弱式有效程度ꎻ若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不具有随机游走性ꎬ亦即是说资产在t期的价格与t-1期的价格有关ꎬ那么市场连弱式有效程度都尚未达到ꎮ2 对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共同基金(mutualfund)的业绩表现ꎮ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员通过研究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假定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ꎬ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ꎬ以期望获取超额收益ꎮ若共同基金的整体表现并未超越指数(即市场的平均收益)ꎬ即共同基金无法获得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至少达到了半强式有效程度ꎻ若共同基金的整体表现超越了指数(即市场的平均收益)ꎬ即共同基金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程度ꎮ3 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强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利用内幕信息能否获取超额收益ꎮ若利用内幕信息不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达到了强式有效程度ꎻ若利用内幕信息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尚未达到强式有效程度ꎮ四㊁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及前景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ꎬ虽被人们广泛接受ꎬ但其并非一个完美的理论ꎮ根据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三类市场上ꎬ均有学者提出了挑战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证据ꎮ在对弱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French发现了 周末效应 ꎬGultekins和Keim发现了价格波动的季节性效应ꎻ在对半强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Ball和Watts发现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利润公布具有滞后反应性ꎬRendleman和Jones发现利润超预期和股票带来超额收益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ꎻ在对强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Basu发现经风险调整后ꎬ低PE股票所带来的平均收益会超过高PE股票ꎬBanz发现了 小公司效应 ꎮ有效市场假说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基础性的地位ꎬ同时被市场人士广泛地运用到实务投资的实践指导中ꎬ因此有效市场假说自其被提出之后ꎬ就一直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ꎮ随着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解的深入ꎬ未来关于资产价格的概率分布特征㊁如何建立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资产定价模型等ꎬ都将是有效市场假说未来发展的关注点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ꎬ北京㊀110108)参考文献:[1]王智波:«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ꎬ«世界经济»2004年第8期[2]陈东成:«我国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探讨»ꎬ«广东金融»1999年2期[3]唐一禾ꎬ张波:«有效市场理论综述»ꎬ«社会科学家»2005年5月增刊[4]孙建波㊁靳向兰:«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武小凯㊁龚栩澈㊁袁燕:«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势是可预测的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述»ꎬ«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ꎬ20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责任编辑:魏书传)98。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引言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它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有效的,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已经被充分地反映在资产的价格中。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法里安(Fama)提出,并成为金融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探讨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起源、发展和争议。

起源与发展法里安的市场效率假说法里安在1970年提出了市场效率假说,认为市场是高度有效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无法通过预测价格走势获得超额收益。

他将市场效率分为三个层次:弱式市场效率、半强式市场效率和强式市场效率。

其中,弱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价格的信息,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无法通过基本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强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和内幕信息,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获得超额收益。

后续研究与拓展自法里安提出市场效率假说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

詹森(Jensen)在1978年提出了“大盒子”模型,认为市场是弱式有效的,但是在长期持有、组合投资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套利机会。

法尔和法尔斯(Fama and French)在1992年提出了“三因子模型”,将股票收益归因于市场因素、规模因素和价值因素,进一步拓展了市场效率的理论框架。

另外,许多实证研究也对市场效率进行了检验。

麦克金雷和朱恩斯(McKinlay and Jone)在1993年通过研究195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的股票交易记录发现,股票价格相对于可预测的变量是随机的。

戴维斯等人(Davis et al.)在2000年通过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发现,市场上的突然价格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并支持市场效率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争议虽然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Eugene Fama 提出的,认为金融市场是有效的,价格水平会反映出全部信息,投资者只能获得期望收益等于其风险的收益水平,而不能通过信息获取来获得超额收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进行文献综述。

历史背景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这一时期正是美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的期间。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证券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人们很难找到一个算法来解释所有观察到的证券价格变化。

文献综述强有效和弱有效根据证券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有效性分为弱有效、半强有效和强有效三种。

其中,弱有效认为公开信息的利用并不能取得超额收益,但可以通过机密信息来获得;半强有效认为市场上即使有机密信息存在,但只有少量的专业人士可以利用,而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开的,因此市场价格仍然可以反映这些信息;至于强有效则是完全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因为所有信息都已经被反映在了市场价格上。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有效资本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中「虫子」的存在和行为扭曲了价格的反映。

作者Grossman和Stiglitz发现,虽然企业财务报表等公开信息已被反映在股价上,但近期的新闻和媒体报道、银行研究报告等私有信息可以促使投资者进行交易。

其它文献中也指出,在实际市场中,存在着前瞻性交易员,他们可以通过交易收益来证明市场的有效性是失败的。

有效市场与技术分析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认为技术分析无法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股价变化中的所有无价值信息都已经被反映在、计入了股价中。

然而,一些文献指出,从技术指标、波动率、交易量等方面得到的一些交易策略能够在市场上取得超额收益,这表明了技术分析仍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行的。

有效市场与定量投资当前的定量投资流派是一种兼有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综合性投资方法,它借助大量数据分析技术助力股票价格等市场指数的预测。

有人认为,定量投资方法推动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定量投资方法中蕴含的大量数学模型和分析手段往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

试析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析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析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认为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信息完全透明,并且能够充分反映其内在价值。

因此,股票价格已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不能被任何投资者利用获得超额利润。

这个假说对于制定投资策略和金融决策非常有意义。

本文将对有关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缺点以及现实意义。

Fama在1965年首次提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所有信息都能够在市场上快速反映,因此不可能有人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许多研究对这个假说进行了验证,其中一些支持这个假说,而另外一些则认为它是有局限性的。

一些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表明,市场能够反映所有可用信息。

Bhattacharya(1979)认为投资者都能同时获得和使用公司信息,所以市场价格能够全面反映公司价值。

Fama和Blume(1966)则指出股票价格所包含的信息都是公开的、随机的、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就能够最佳反映投资资产的内在价值。

然而,也有许多研究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存在局限性。

例如,Shiller(1981)指出股票价格通常会因人们的心理因素而出现大幅波动,这些波动与公司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

Friedman(1953)提出了“帕兰多效应”:当人们借助某种方法达成一致时,他们的预测往往更接近一些,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不一定能够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另外,许多学者也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忽略了非理性市场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股市中存在的多空情绪和资金流动性风险都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内在价值。

散户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常常缺乏充分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而机构投资者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利润。

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也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有效市场假说在理论上对于我们在股市上做出投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但实际上,市场并不总是理性的,信息也并不是完全透明的。

市场上存在许多非理性因素和机会使得投资者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汇总【范本模板】

有效市场假说汇总【范本模板】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作为现代金融学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有效市场假说”包含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这就要求所有的投资者都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据此正确判断证券价格变动的能力。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

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假设,即信息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均匀分布的,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信息是对称的,不存在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加工的时滞、信息解释的差异等现象,新信息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

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市场上存在部分投资者非理性时,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种交易之间相互抵消,因此对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那么资产价格也是理性的。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

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

(打印版)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

(打印版)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2011-2015)专业:金融学硕组别:第三小组目录一、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 (1)二、关于资本市场效率的研究 (3)三、关于资本市场制度的研究 (6)四.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的研究 (9)五、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 (11)六、关于上市公司负债问题的研究 (16)参考文献: (21)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对2011-2015年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查阅,将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归为以下几大类:一是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二是关于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的研究,三是关于资本市场制度的研究。

一、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学者们研究了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中面临的忧虑因素,还从创业板、利率、股份回购、国企改革、人民币加入SDR等角度进行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另外还研究了资本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2011年我国受到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人民币持续跌停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一片不景气,马晓敏(2012)从地方政府补贴上市公司等现象引发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提出我国资本市场需要转变追求数量扩张而忽视质量提高的发展方式,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重视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上。

我国资本市场还远远未达到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存在着许多忧虑因素。

吴晓求(2014)提出首先我国社会在透明度方面可能离资本市场的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太过重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忽视了资本市场最根本的财富管理功能,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不太符合资本市场发展,例如上市标准偏向工业类企业,对于企业的成长性不够关心,最后是我国金融投资文化与资本市场所要求的文化有点不匹配,存在两极分化。

王冠(2013)从股份回购方面分析在缺乏相关配套制度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不当操作可能违反公司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三原则和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滋生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侵害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

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有效市场假说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效率问题论文摘要:股票市场的效率问题是不仅是股票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股票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解释了股票市场价格的定价机制,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自沪深股市成立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展迅速,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但在发展过程中股票价格对于信息的反映程度相对较慢,股票市场的效率仍然较低。

如何提升股市效率值得探讨。

关键词:有效市场;股票;弱势有效性;半强势有效性一、有效市场的分类有效市场假说(EMH),根据Fama的定义,是指证券的价格可以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他将“可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信息,主要包括股票的价格、历史成交量等信息学。

二是所有公开信息,主要包括各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开信息,如红利分配等。

三是内部信息,即非公开信息。

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证券讨论会上,Harry Roberts按信息集的不同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种形式: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以及强势有效市场。

在弱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可充分反映价格历史序列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即投资者无法通过对以往价格的分析来预测未来股价走向,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不仅可充分反映历史价格信息,而且反映了所有公司证券有关的公开信息,即投资者也就不会从对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股息变动或股票分裂的宣布及任何其它公开信息的分析(基本的分析方法)中获取超额经济利润。

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所有公开和内部信息,即投资者即使获取内幕信息,也无法从中获取超额利润。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相对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资本的配置效率也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过渡。

但是股票价格对于信息的反映程度相对较慢,股票市场的效率仍然较低。

二、我国股票市场效率较低原因(一)非理性投资主体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一大假设是市场上存在的是理性投资者。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杨长汉1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理论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一)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局限性我们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假设条件,就是证券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所谓资本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对证券进行合理的、最优的定价,同时这里的投资者也是“风险厌恶者”(Risk-averse),他们要求的高收益是与其承担的高风险相挂钩的。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是一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假设。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合,比如Tversky(1990)发现,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如果遭受的损失越大,他们越倾向于进行冒险投资,也就是说具有赌博精神,这一点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中的风险厌恶者是相矛盾的。

同时,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讨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以及它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都证实了他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离,而市场是否有效也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悖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具体情况有:1 对于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

而现实中表明,投资者不一定能对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往往是在他们获得信息以后,先观察信息出现后证券的最近变动趋势,然后再对信息作出反应。

这一反应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

2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但现实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某些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冒险的行动,导致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出现。

3 对于信息的反应程度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做出的反应也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
以下为论文网为您编辑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敬请关注!!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
一、引言
“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起源于路易斯·巴舍利耶(Bachelier,1900),他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布朗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股价遵循公平游戏模型。

Fama(1970)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提出并深化了有效市场假说。

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两种理论假设
(一)资产配置假说
Campben等(1993)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成交量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更易在随后交易日中表现出反转。

他们提出了基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理论模型对此进行解释:非股票资产风险收益关系的变化导致投资者进行资产比例的重新配置(Hedgingtrades)驱动成交量的变动,例如股票以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下跌,使得投资者增加股票投资的比重,从而导致成交量放大,可见成交量变化仅仅表示“其他资产收益相对于股票收益的变化”,而且由于这种成交量的变化并不表明股票的基本价值发生变化,因此成交量的变化是暂时的,未来股票收益将会“反转”,即:股票以外其他资产收益下降导致投资者大量买入股票,从而成交量增加、同时股价上升,但一旦资产配置结束,股价将会下跌,回复到基本价值。

Conrad等(1994)采用周收益率数据,基于股票成交量构造投资组合,研究交易策略的盈利性,实证结果支持了Campbell等(1993)的假说:本周成交量较高的股票,在下一周股价出现了反转;相反,本周成交量较低的股票,在下一周股价则保持惯性。

(二)信息不对称假说
Mooe(1980)认为,股票交易的发生是由于拥有内幕信息的投资者与不知情的投资者之间对股票价值的不同判断所致,因此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票交易越活跃,股票成交量也越大。

可见,成交量高低就表示“未公开信息的多寡”,未公开信息越多,则随着信息的公开,未来股票收益将呈现于“惯性”,即原先股价上涨的股票未来继续上涨、原先股价下跌的股票未来继续下跌。

其实证结果显示,股票成交量与后一交易日股票超常收益率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

Stickel和Verrecchia(1994)发现,若股票在季度盈余公告日的成交量较小,则后一交易日的股价往往发生反转,反之,若季度盈余公告日的成交量较大,则后一交易日的股价倾向于保持惯性。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成交量越大,股票交易由内幕信息拥有者驱动的可能性越大,故股价越倾向于保持惯性。

三、与有效市场假说背离的市场异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在金融学实证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背离,主流数理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账面市值比效应就是其中之一。

账面市值比效应是指股票投资收益与公司账面市值比正相关,即投资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的股票能够获取较高收益,而投资于低账面市值比公司的股票通常收益较低。

对于账面市值比效应成因的解释存在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原因在于风险因素无法观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原因在于定价偏误。

低账面市值比公司多为成长型公司,投资者将其股票称为成长型股票;高账面市值比公司的股票通常被称为价值型股票。

在账面市值比效应研究中,价值型股票因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受到更多关注,而收益率水平较低的成长型股票往往被忽视。

通过对成长型股票收益率的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其整体表现弱于价值型股票,但投资其中一些股票却可获得很高的收益率。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通常依据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中的信息分辨事后赢家和输家,很难确定这种分析对成长型股票是否有效,因为成长型公司往往因宣传或近期较好的市场表现而受到偏离基本面的价值高估。

研究发现,市场往往对成长型股票的当前基本面进行自然外推,或者忽视前期投资对未来收益的影响。

四、资本市场中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典金融理论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为基础,认为公司股票价格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所有信息,任何利用已公开信息的投资策略都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逐渐发现许多与CAPM模型预测不一致的“异象”或“迷”。

Basu(1977)首先提出了市盈率比效应,他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低市盈率的股票比高市盈率的股票赚取明显高的收益率。

其他一些重要的异象包括账面市值比效应、规模效应、杠杆效应、短期收益动量效应、长期收益反转效应以及对信息反应过度和反映不足的现象等。

围绕上述“异象”,传统金融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传统金融学家继续尝试用理性定价的思想对“异象”进行解释,而行为金融学家则构造了大量基于信念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诠释这些“异象”。

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Fama和French(1993)通过大量实证检验归纳出包含市场系统风险、规模效应(Size effect)和价值效应(BM effect)的三因素模型。

三因素模型的提出消除了一部分“异象”,并且在各国的实证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受到了学者们较为广泛的认同。

Fama和French(1993)三因素模型虽然承认存在CAPM无法解释的现象,但他们并不认为Sizeeffect和BM effect是市场无效的证据,而认为这两者代表了没有被系统风险β所包含的额外风险,超额收益只是对投资者所承担这些额外风险的补偿。

但是,Lakonishoketal (1994)认为BM effect的出现是由于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过度反应造成的。

Daniel和Titman (1997)也认为Size和BM不是风险因素,而是代表投资者对小规模公司和价值公司的偏好,投资者偏好导致这些特征因素对公司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

关于三因素模型是风险模型还是特征模型,学者们所得到的经验证据并不一致,研究结论无法统一,至今还是争论不休。

五、小结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分析了市场假说对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并展开理论评述。

研究中发现市场有效假说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影响存在一些异象,同时产生了一些其他的观点和模型。

在中国的股市中,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更多内容请点击论文网论文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