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乡音
《勇敢的鄂伦春》李依亭
马是鄂伦春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打猎必须骑马。 猎获物、粮食和搬家都用马驮运。
鄂伦春族的服装
鄂伦春人头戴狍头皮帽,这种帽子顶部有着 挺然的双角和双耳。
律 动 创 编
f p
强 弱
让我们用拍 手来表现一下 强弱吧!
渐强 渐弱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一下渐强和渐弱吗? • 驼铃的“丁零”声 • 下雨的“沙沙”声 • 马蹄的“嗒嗒”声
再 见
“多彩的乡音(一)”
勇敢的鄂伦春
è lún鄂伦春族Fra bibliotek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 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 原以打猎为生 特有的民族的服饰
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到处有落叶松、红松、桦、 杨等耐寒树种。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着虎、熊、鹿、狍、野 猪、狐狸、水獭、灰鼠以及飞龙、天鹅、野鸡等禽兽。山 中盛产木耳、蘑菇、榛子、五味子、黄花、知母等土特产 品和药材,种类繁多,俯拾皆是。河中盛产多种鱼类,如 鲑鱼、鳇鱼等都很有名。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铁、金、 铅、锌等矿产。
鄂伦春人的起居饮食
过去鄂伦春人住的是十分简陋的“仙人柱”,每个 “仙人柱”内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取 暖。
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是一
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在原始森林中,居住
着一个能歌善舞、勇敢强悍以狩猎为生的 鄂伦春族。解放前,他们依靠一匹马、一
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以打猎为生。
渐强
音乐小博士
声音弱
(小 )
强
(大 )
f
高 森
高的 兴安
岭
一片 大森
林 春
枪 林
_
_
林里
住 着
猎 马
勇敢的 鄂伦
p 一呀 一匹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学唱青春舞曲说课稿(花城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学唱青春舞曲说课稿(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是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教材。
教材以我国各地民族音乐为主题,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唱《青春舞曲》,这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谣,歌词描绘了青春的活力和美好,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声乐技巧。
然而,对于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他们可能存在对歌词内容理解不深、民族音乐风格把握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涵,感受民族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舞曲》的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2.学会《青春舞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通过学唱《青春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青春舞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对歌曲的民族音乐风格进行把握,理解歌词内涵,感受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音乐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2课时》说课稿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多彩的乡音》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首歌曲《西藏小唱》和《赛马》,以及一首欣赏曲目《多彩的乡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和区分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特点,知道西藏和内蒙古地区的音乐风格。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西藏小唱》和《赛马》。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歌曲《西藏小唱》和《赛马》的演唱技巧,了解西藏和内蒙古地区的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把握乐曲《赛马》的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多彩的乡音》乐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教师介绍西藏和内蒙古地区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两地音乐风格的不同。
(2)教授歌曲《西藏小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教授歌曲《赛马》,分析歌曲的高音部分,指导学生演唱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演唱两首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欣赏与讨论:教师播放《赛马》乐曲,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朵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多彩的乡音》,内容包含了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
教材通过对比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域文化差异方面,学生可能对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域的民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域的民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域的民歌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各地域的《茉莉花》,发现其差异与特色。
3.讲解法:教师讲解各地域的民歌文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4.实践法:学生进行合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各地域《茉莉花》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3.合唱团:学生进行合唱练习,为课堂实践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各地域的《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各地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多彩的乡音二歌曲瑶山乐教案(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多彩的乡音二歌曲瑶山乐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二》是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的一首瑶族民歌。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瑶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歌曲共有两段,第一段以瑶族儿童在山上摘果、捉迷藏的情景为题材,第二段以瑶族儿童在水中嬉戏、捕鱼的情景为题材。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瑶族的文化和风俗,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
然而,对于瑶族的文化和语言,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瑶族文化背景的介绍,以及歌词中瑶族语言的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瑶族的文化和风俗,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瑶山乐》,并能理解歌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其中包含了一些瑶族特有的音调和节奏,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
2.歌词中包含了一些瑶族语言,学生需要了解其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教授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瑶族文化的背景。
2.互动法:学生与教师互动,共同探讨瑶族文化和歌词的含义。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歌曲《瑶山乐》的歌词、节奏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瑶族文化资料:图片、视频等,用于介绍瑶族的文化和风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瑶山乐》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瑶族的文化和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瑶山乐》的歌词,讲解其中瑶族语言的含义。
同时,教授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唱《瑶山乐》,注意掌握瑶族音乐的特有节奏和音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三课《多彩的乡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课《多彩的乡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风阳花鼓》2、欣赏乐曲《森吉德玛》3、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4、、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头琴独奏)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二.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并学习掌握“”速度渐慢记号以及学会蒙古族舞蹈扭肩膀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描述优美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通过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以及用马头琴独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蒙古族两段音乐。
让学生感受两首同民族地方风格民歌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课件),并能用不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即兴画画。
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四.探究《森吉德马》音乐旋律相同,音乐速度变化后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变化的奥密,了解音乐中速度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
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流行于蒙古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四拍子、节奏稍快、活泼、自信,表现了新社会蒙古族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学唱歌曲《凤阳花鼓》1、轻声播放高胡演奏的《凤阳花鼓》旋律,提问: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听到过?师讲解美的民歌音乐有其流传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蕴涵着一个美妙或凄婉动人的故事。
2、师放课件《凤阳花鼓》讲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卖唱的苦难经历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后风阳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来自劳动人民创造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3课时》说课稿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三》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乐曲,让学生体验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材中包含了三首歌曲:《小放牛》、《拔根芦柴花》和《月光下的凤尾竹》,以及两首乐曲《二泉映月》和《赛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
2.学会演唱歌曲《小放牛》、《拔根芦柴花》和《月光下的凤尾竹》,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通过欣赏乐曲《二泉映月》和《赛马》,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记忆,特别是《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竹笛演奏部分。
2.对民族音乐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理解,以及乐曲《二泉映月》和《赛马》的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歌曲和欣赏乐曲。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乐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3.引入地域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歌曲:先教唱《小放牛》和《拔根芦柴花》,引导学生感受北方民歌的风格;再教唱《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体验南方民族音乐的魅力。
3.欣赏乐曲:播放《二泉映月》和《赛马》,引导学生欣赏民族乐器演奏的优美旋律。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演唱,另一组进行乐曲欣赏,互相交流感受。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魅力。
多彩的乡音
(花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课《多彩的乡音》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蔡文娟教学内容: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音乐知识:认识马头琴;反复记号;换气记号(V);渐慢rit.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辽阔,以及速度在乐曲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学习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认识马头琴以及认识掌握“rit.”渐慢记号四、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以及那里的风情风貌。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就是欣赏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从中了解乡音、理解乡音、体会乡音。
教学难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中附点音符的掌握特别是第三句“温暖舒适的白毡房”及“结束句”的演唱教学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和学生互相熟悉,认识一下二、导课:谈话进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乡音吗?告诉学生音乐课中家乡的音乐就是乡音。
三、欣赏教学1.欣赏分辨四段乐曲:①师演唱的沂蒙山小调片段。
(风光图片来自/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m =result&fr=&sf=1&fmq=1324537604593_R&pv=&ic=0&z=&se=1&showtab=0&f 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2%CA%C3%C9%C9%BD%B7%E7%B9%E2&s=0)②新疆舞曲片段并介绍是有新疆特有的民族乐曲冬不拉演奏的。
(音乐来自/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新疆舞曲)③云南音乐片段并介绍是有云南傣族特有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的。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8课 多彩的乡音(五) 欣赏女声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欣赏女声独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唱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选自花城版五年级上音乐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
这首歌曲以山歌为素材,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深厚恩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对党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唱歌、演奏等音乐活动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山歌这一特定的音乐形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此外,学生对于党的感情较为模糊,通过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党的感激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山歌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感受党的伟大。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山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山歌。
3.实践法:学生参与唱歌、演奏等活动,亲身体验山歌的魅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文字等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特点。
同时,播放《再唱山歌给党听》片段,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再唱山歌给党听》,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讲解歌曲的背景、意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节奏等。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多彩的乡音_新花城版
多彩的乡音学唱《青春舞曲》教学目标:1、学会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饰、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首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具准备:1、音响设备(多媒体、录音机、等)。
2、教学相关的音像资料。
3、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或其它伴奏乐器)、新疆特色乐器(手鼓、串铃、沙锤等)各种打击乐器或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提问: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二、学唱歌曲:1、放音乐,跟着音乐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找出主要的节奏型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3、教师范唱(师边弹边唱,学生总结:歌曲情绪欢快、跳跃、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4、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及歌词5、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与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三、训练与表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节奏练习2、角色分配:手鼓敲击节奏、串铃敲击节奏、沙锤敲击节奏、学生表演时教师引导学生按歌曲情绪做到自信,有感情地演唱。
3、让学生了解并教给学生一些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拓展延伸1、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概况及主要作品2、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请会跳新疆舞的学生上台表演。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多彩的乡音(二)歌曲《凤阳花鼓》》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D007
乐
咚咚声
器
凤阳花鼓
切分节奏练习:
x x x x xx
第三单元 多彩的乡音
(二声部轮唱)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 《多彩的乡音(二)歌曲《凤阳花鼓》》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教案
“多彩的乡音”
色彩的对比
老
版 《 凤
?
阳
花
鼓
》
新
版
《 凤 阳
?
花
鼓
》
色彩的对比
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老
版 《 凤
?
阳 花
鼓
》
新
版
《 凤 阳
?
花
鼓
》
色彩的对比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老
版 《 凤
?
阳 花
鼓
》
新
版
《 凤 阳
?
花
鼓
》
色彩的对比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老
版 《 凤
?
阳 花
鼓
》
新
版
《 凤 阳
?
花
鼓
》
色彩的对比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老
版 《 凤
?
阳 花
鼓
》
新
版
《 凤 阳
?
花
鼓
》
《凤阳花鼓》歌曲背景
《凤阳花鼓》起源于明朝,当时社会动乱, 人们多以乞讨的方式敲打着花鼓演唱这首歌, 并迅速的传播开来。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三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乡音》教案分析.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三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乡音》教案分析三年级上册音乐《多彩的乡音》教案分析第10课多彩的乡音(一)教学目标:1.学唱台湾民歌《捕鱼歌》,了解旋律进行中的“大跳”,能借助手号或搭桥的方法唱准“1ⅰ”。
2.能有感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
3.学习波音记号,并能将其在《太阳出来喜洋洋》中演唱出来。
4.通过学唱民歌,感受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教学重难点:学唱《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桔梗谣》3首歌曲,初步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
教具:多媒体、钢琴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捕鱼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情景导入师: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学习过很多富有地域特点的歌曲,老师唱一首歌的前面几句,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来自中国的哪一个省份(师唱《螃蟹歌》)。
生答:四川省师:(出示连线题)请同学们来为下面的歌曲找家。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一个省?生:台湾。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我们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景色优美,农业、渔业、旅游业非常的兴盛,一直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的“宝岛”,是我们中国浩瀚海疆上的一颗明珠。
在台湾岛上,居住着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同胞,他们耕田捕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二、学习新课1.分析歌曲结构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来自台湾的山地民谣《捕鱼歌》,听完之后说一说这首歌给你的印象。
生:台湾人民很喜欢捕鱼;生:大家抓到了鱼很开心;生:这首歌很轻快很好听;师:(出示捕鱼歌歌谱,播放歌曲)请同学们为这首歌曲划分乐句。
生:分为四个乐句。
师:你是如何划分出四个乐句的?学生走到大屏幕前面将乐句一一划出。
师:找一找歌曲中哪一个乐句有难度,在学习中要尤其注意?生:第三乐句。
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听音模唱该乐句旋律。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朵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歌剧图兰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四欣赏》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让学生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包括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
教材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表现。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去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的特点,知道各地民歌的风格差异。
2.技能目标:学生能跟着音乐哼唱各地的《茉莉花》,提高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从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分析各地民歌的风格差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茉莉花》的音频,引导学生猜测是哪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教师讲解各地《茉莉花》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风格差异。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各地《茉莉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比较: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分析各地民歌的风格差异。
5.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各地《茉莉花》,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各小组展示演唱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7.总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各地民歌的特点。
8.拓展:教师推荐相关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欣赏。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2课时》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三》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和学唱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材中包含了三个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分别是《小河淌水》、《赛马》和《康定情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族乐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风格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欣赏和学唱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风格的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民族乐器和音乐术语的介绍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音乐作品的歌谱和音频文件。
2.准备民族乐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乐合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询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彩的乡音。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三个音乐作品,《小河淌水》、《赛马》和《康定情歌》。
让学生初步聆听,感受各自的音乐风格。
3.操练(15分钟)针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各自的特点。
然后学唱每个作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所学内容。
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8课第2课时《再唱山歌给党听》(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8节《多彩的乡音》——藏族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
本课选定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彩的乡音”中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同时对西藏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表现西藏音乐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在对西藏歌曲的学习过程中饱览了西藏风光、民俗风情。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是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五年级下册的第六课。
主要内容是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如朝鲜族、新疆维吾尔族以及藏族的音乐与舞蹈。
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我选择的是这课的第三课时,欣赏藏族的歌曲《再唱山歌给党听》与音乐《弦子舞曲》。
西藏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歌舞以它独特的魅力被广大人民所传唱、喜爱。
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相信他们对藏族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是着重让学生能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并产生兴趣,能大胆地参与到舞蹈中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音乐力度:强—弱。
9、弦子舞动作: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
节奏是向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10、了解藏族舞的律动要求。
度力度的变化。
9、了解弦子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
10、学生阅读了解。
析能力。
9、加深对弦子舞蹈的印象。
10、积累欺诈舞蹈知识。
拓展延伸1、教师播放藏族舞蹈视频2、学一学、跳一跳:老师教三个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1、欣赏藏族舞蹈,试着模仿。
2、每组派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在原位模仿学习。
1、加深藏族舞蹈特点的印象。
2、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藏族的歌曲和舞蹈,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西藏是中国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和藏族同胞团结一心,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1课时》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三》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不同地域的民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材中包含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山西民歌《刨洋芋》和四川民歌《小放牛》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演唱和欣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歌曲,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次课程旨在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杨柳青》、《刨洋芋》和《小放牛》等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歌曲《杨柳青》、《刨洋芋》和《小放牛》。
3.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歌的认识和感受。
4.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民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歌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4.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江苏、山西、四川等地的风光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的民歌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些地方的民歌。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杨柳青》、《刨洋芋》和《小放牛》的歌曲,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1课时》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彩的乡音三》是四年级音乐上册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感受各种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让学生在欣赏和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感受和体验音乐。
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感受各种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不同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和演奏民间音乐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各种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视频资料:收集各种地区的民间音乐作品,如山歌、小调等。
2.乐器: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供学生演奏。
3.乐谱:准备简单的民间音乐乐谱,供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民间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多彩的乡音六盼红军教案(花城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多彩的乡音六盼红军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多彩的乡音六盼红军》。
这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歌词描绘了农民对红军的期盼和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适合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方特色音乐风格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音乐情感,感受民歌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多彩的乡音六盼红军》,体会民歌的地方特色。
2.了解歌曲背景,感受农民对红军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音乐情感。
3.分组合作法:分组学唱、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2.准备音乐教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播放《多彩的乡音六盼红军》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完整呈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学唱歌曲,重点练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加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训练。
让学生谈谈学习歌曲的体会。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进行对比学习。
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
作者:学科专家发布时间:2011-01-2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本课学习,学唱民歌《桔梗谣》、《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或乐器。
1、朝鲜族服装、维吾尔族服装、藏族服装长鼓、手鼓
阿姐鼓
2、快速重播如上画面,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名称。
强化对学生对以上内容的记忆。
二、出示中国地图。
告诉学生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分布在哪个地主。
请同学根据动画在心里默默地记住这几个地方。
三、同学们,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乐器,音乐,习俗。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有关前面三个民族的音乐及相关文化。
1、播放音乐:《桔梗谣》。
听一小段,学生说出音乐的节拍形式(3/4),教师指导学生用三拍的指挥图式或利用强弱弱的节拍规律为乐曲伴奏,并跟唱歌曲。
2、问:这是一首哪个民族的音乐呢?
3、听一小段《阿里郎》,这生说出与前曲的异同。
4、小结:这是一首朝鲜族的民歌。
鲜族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
三拍子以及由三拍子复合而成的6/8,9/8,12/8,1 8/8等复拍子占极重要的位置。
这种鲜明的以三拍为基础的节奏形式与朝鲜族语言直接相关。
朝鲜族语言的单词有长音节和短音节之分,语言重音的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
三拍子是使节奏既有长和短的区别,又使长与短的对比不失之过分,其最基本的划分为,它柔和自然,符合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
请同学们记住三拍系统、与朝鲜语言有关这两个关建词。
5、学生观看以下文字一分钟,学生说出文中的内容,并强调要求学生将这些礼仪内化为自已的行为。
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
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四、现在我们来听动感更强一点的音乐。
1、播放《青春舞曲》,播放前提要求:请同学们将前面两小节的鼓点节奏模仿打击。
播放音乐,学生跟唱,并用刚才学会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2、介绍新疆相关文化;新疆的文化,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今天我只向大家介绍两个词,请大家记住:十二木卡姆
刀郎。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是我们伟大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耀璀璨光芒的珍稀瑰宝。
她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
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背景广阔深远,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时代同步发展。
尽管属于维吾尔族民俗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她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
新疆地区常用民族乐器包括独他尔、热瓦甫、手鼓、冬不拉等,极具西北游牧民族风情。
刀郎:刀郎是古代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人的自称,他们勇敢剽悍,勤劳朴实,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边缘开出绿洲。
直到现在,在阿瓦提等地区,有许多人仍自称为刀郎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刀郎。
当时是一些中下阶层人的一个群体。
以上简单了解,记住两个词:十二木卡姆刀郎的来历。
3、听赏小段《阿拉木汗》特点,学生寻找青春舞曲的节奏共同点。
五、播放视频《北京的金山上》学生可跟着拍手,或跟着舞蹈。
1、简介西藏相关文化:同学们对西藏了解多少。
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冻土、佛教、班禅、文成公主
2、就以上提出的关键词,根据学生的喜好,教学会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
六、介绍阿姐鼓,播放《阿姐鼓》下课。
学生在阿姐鼓的音乐声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