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及大豆产量突破纪录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保障我国粮油供给安全
油料作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素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各种天然活性功能成分,更是中国传统的食药同源物质,与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在保障食物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油料作物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
当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约30%,油料产业综合效益不高,油料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亟待增强。
木本油料行业是我国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优质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解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高度重视。
2021年中央1号文件又一次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育种水平的提高,我国油料油脂产量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需求的增长,食用油供给形势依然严峻。
在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贸易供应链不确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实现木本油料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提高我国食用油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必然选择。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油料作物主要包括以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为主的草本油料和以油茶、核桃、橄榄等为主的木本油料。
我国种植的油料作物品种繁多,经过国家连续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油料作物种植结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保障我国粮油供给安全文|桑瑜木本油料行业是我国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优质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是解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木本油料的发展。
目前,我国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木本油料产业;粮油供给;林下经济70Agriculture Economics构基本形成以油菜、花生、大豆为主的格局。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报告: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一、概况黑龙江省有肥力充足的黑土层,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够向其它省份输送。
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唯一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稳定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的土地总面积为47.3万 k㎡,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9%。
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83.5%。
农用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30% 以上。
2018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为2238亿元,2019年种植业增加为2355亿元,同比增加5.2%。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及增速资料来源:地方公报、整理 2019 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14338千公顷,同比增加0.9%。
是全国土地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281.07公斤/公顷,2019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33公斤/公顷,同比下降0.9%。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二、粮食产量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是7503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山东省2019 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是6695万吨和5357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省份,是名副其实产粮第一大省。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粮食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盈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产量7506.8万吨,2019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503.01万吨,同比下降0.1%。
2012-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 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8.4%。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
重磅!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畜禽水产养殖、植保与疫病防控、精准栽培、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产后加工、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微观三农从今日起,将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梳理分享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30个标志性成就,期待更多朋友了解、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工作。
1.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引领了水稻精准设计育种的新方向,攻克了水稻生产中产量与多个重要性状之间相互制约的世界性育种难题,突破了水稻超高产与高品质协同改良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奠定了我国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是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具有世界性、革命性意义。
2.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全国水稻各科技创新团队,选育了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2018年“超优千号”品种在云南个旧再创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亩产1152.3公斤新高。
超级稻的研发应用,成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的典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育种水平又攀新高峰创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
提出超高产专用早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并创制优质稻米新种质。
培育了中嘉早17、龙粳31、五峰优T025等优质新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系列新品种国际领先开创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的独特理论与技术体系,在优异种质材料创制、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在黑龙江省内外累计推广1.37亿亩。
关于大豆种植调查的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暑假我们有幸参加这个关于我省大豆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访了阿城、宾县以及哈尔滨周围的多个村庄、几百家农户,以及村委会、镇政府,还有各类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九三油脂集团,中农百益饲料加工厂等。
以访谈、填问卷等方式把所走访区域的大豆种植情况基本了解了一些,虽然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缺陷,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
我省更是大豆的主产区。
大豆不仅在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
通过以下两表我们可以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国外的产量都有明显增加,而国内的产量却不容乐观。
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世界大豆主产国需求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在大豆市场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已经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
现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而我国还是不掌握定价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08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且大量进入国内,而且进口的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近几年对华的大豆周度累计出口量表,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大豆的进口量是如此的巨大,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是国内的大豆市场却是那么的不容乐观,不仅价格上不去,就连产量也跟不上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的依赖国外市场。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可以这样说,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此发展,我国的大豆产业很可能陷入贸易危机,大豆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国外,国内大豆种植将萎缩。
河南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策略分析
河南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策略分析作者:刘天学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4年第07期解决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在国家系列政策支持和先进科技支撑下,我国小麦、水稻等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
玉米是我国用途最广、产业链最长、消费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不可替代。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三大粮食作物之首,但随着国内玉米消费需求的增加,供需矛盾凸显,近年来年进口量连续超过2 000万吨,成为继大豆之后的第二大进口粮种。
为满足未来我国对粮食的需求,2023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率先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河南作为玉米主产区,2023年、2024年分别安排了15个和22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2024年3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2024年“集中打造1 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2025年“集中打造2 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玉米单产突破420公斤”。
为便于统计和理解,本文的面积统计和玉米单产均与《行动方案》保持一致,以亩为统计单位。
一、河南玉米生产现状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区,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较为丰沛,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和黄褐土,适宜玉米生长,是我国夏玉米的核心产区。
(一)河南玉米生产区划河南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等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
一是豫北玉米区。
包括新乡、安阳、鹤壁、濮阳、焦作。
夏玉米生长季节光热充足,降雨量适中。
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灌溉条件好,病虫害发生轻,主要灾害是旱涝灾、阴雨寡照和风灾。
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5%左右,玉米产量占全省玉米总产的30%左右,平均单产450公斤,居全省第一位。
二是豫中玉米区。
中国粮食作物及生产布局
• 随着我国对大豆需求的增加和国家 粮食安全的考虑,2002年国家开 始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将我 国的东北、内蒙古、黄淮海地区视 为大豆产业振兴的黄金地带,到 2007年东北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产区。
大豆制品
其他粮食作物——薯类
• 我国薯类种植主要是甘薯和马铃薯, 2010年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为 7807.5万亩,产量为8153万吨, 甘薯在我国的常年种植面积为 7500万亩-8000万亩之间,我国甘 薯一直占世界60%的种植面积,收 获了占世界80%左右的产量
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绿洲农业)和甘 肃省(河西走廊灌溉区)一部 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 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主要分布在 河谷地区),青海省和西藏自 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 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玉米制品
大豆生产
•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1936年大豆产量1330 万吨,占世界90%以上,后来由于战乱等 因素,传统的大豆产地被挤占,直到1993 年产量才首次超过1936年,20世纪50年代 以前我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60年代 被美国取代,1974年被巴西超过,1998年 被阿根廷赶上。近些年来由于需求激增,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 • 预计2012年大豆下降到1181万吨,已经是 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甘薯起源于墨西哥,在明代传 入我国,又名红薯、地瓜等 • 我国的甘薯生产分布极广,主 要集中在四川、山东、河南、 河北、河南、以及安徽江苏的 淮北地区,其次为广东、广西、 福建及长江中游的丘陵山区。
•
根据我国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 的差异,全国甘薯生产分为五 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薯区、北 方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 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
山西玉米面积
山西省玉米面积山西省秋粮播种面积3369万亩,超过去年240万亩。
其中玉米面积1700万亩,超过历史水平300多万亩。
山西省今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小杂粮、豆类、薯类的种植面积。
据各地市上报数字分析,今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到998.9万亩,比上年减少188.1万亩,减幅在16%左右。
晋中、长治、吕梁、朔州、临汾等地市的减幅达到20-30%。
大豆播种面积为367.7万亩,比上年增加42.4万亩,增幅为13%;薯类播种面积为530.3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增幅为10%;小杂粮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增幅10%左右。
今年,晋城市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9.18万吨,全市秋粮收入可达20亿元,为建市以来的最高点,朱年富是泽州县高都镇泊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他所种的50亩玉米收成特别的好。
(同期)种粮大户朱年富:估计亩产量1300斤左右,总产量650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晋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217.36万亩,比去年增加37.0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70万亩左右猛增至110万亩,产量突破12亿公斤,仅玉米可收入10亿元左右。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公里新的区划地图显示,全省11个市级市中,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2514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阳泉市,4559平方公里;2004年底,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运城市,491.9万人;最少的是阳泉市,128万人。
目前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是临汾市的大宁县,只有6万人,永和县6.3万人,人口最多的县是洪洞县,有72万人。
不足10万人口的县,全省有5个,10万人口左右的县有10个。
另外,城区人口最多的是临汾尧都区,达74.1万人。
截至200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人口为3314万。
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286万人今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398万亩,将是该省历史上种玉米最多的一年。
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将增至100万亩,比上年增长2.5%,但仍在低谷徘徊。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大豆产量、需求量及进出口现状分析一、大豆的分类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悠久,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大豆主要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饲料豆以及其它豆:二、全球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大豆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205万吨,同比增长7.6%。
全球大豆主产国主要有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巴拉圭等国家,2020年全球大豆生产国中巴西产量最高,占比全球总产量比例为36.6%,产量排第二的是美国,大豆产量占比31.2%,其次是阿根廷,产量占比为13.7%,中国大豆产量占比5.4%。
三、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来看,2016年开始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987万公顷,同比增长5.8%。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中国大豆生产开始出现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只能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8.3%。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豆单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600公斤/公顷增长到1900公斤/公顷,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1985.8公斤/公顷。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1995年之前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自1996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世界第一大进口国,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出口量为7.9万吨,同比下降30.7%。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金额达到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口金额为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
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粮食生产情况
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22.12.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2022年全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粮食生产情况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2022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地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
四川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一)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玉米和稻谷面积稳中略降。
2022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89亿亩,比上年减少1361.8万亩,下降0.9%。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53亿亩,比上年减少72.9万亩,下降0.2%,面积基本稳定。
受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6亿亩,比上年减少381.1万亩,下降0.6%;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42亿亩,比上年减少706.6万亩,下降1.6%。
(二)豆类面积大幅增加,薯类面积有所下降。
2022年,东北地区积极扩种大豆,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增加较多。
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8亿亩,比上年增加2635.8万亩,增长17.4%。
热点01 提高粮食产量(解析版)-【初中生物】2024中考会考时政热点
热点01提高粮食产量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
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热点命题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合作、寄生等。
3.生态因素4.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热点命题2: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繁殖后代有关系。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5.种子中最重要部分是胚,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胚不包括胚乳)。
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7.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是胚轴伸长,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热点命题3:植物的生理活动1.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浅谈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云仲岳1刘占宇2
浅谈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云仲岳1 刘占宇2发布时间:2021-08-24T07:18:59.32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云仲岳1 刘占宇2 [导读]1.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2.绥化市种业技术服务中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黑龙江省种业快速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食生产“十七连丰”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种业发展概况(一)品种研发情况。
一是优异种质资源总量增多。
我省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整理力度,扩大现有种质资源库容量,丰富种质资源,深入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目前,仅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就已收集优质种质资源5万余份,包括野生大豆、大豆、水稻、小麦、高粱、谷子、蔬菜、饲草和育种中间材料等。
二是农作物育种体系较为健全。
目前,全省有种子科研育种单位及个人376个,其中科研单位81家,企业274家,个人21个。
年试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2500个。
“十三五”以来,共审定推广品种906个。
常规粳稻、大豆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接近90%,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我省生产上应用的大豆、水稻、小麦品种基本全部是我省自主选育品种。
三是农作物种业创新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省种业品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玉米以适宜机械化收获为重点,选育推广了东农264、龙单90等脱水快、适宜籽粒机收品种,玉米品种平均亩产达到688.2公斤,产量较“十二五”期间增产2.8%。
大豆以提高单产为重点,选育推广了合农71、黑农84、东农豆251、东生7等高产优质品种,亩产超过350斤以上大豆品种达到237个,合农71大豆品种去年在新疆创造了亩产447.4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今年在我省亩产达到336.2公斤,刷新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
中国粮食概况
中国粮食概况中国粮食现状与前景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
1994年莱斯特---布朗发表了《Who Will Feed China》的著名论文,对中国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悲观的预测。
他认为,中国当时随着粮食产量达到高峰,长期的下降可能开始了,到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很有可能至少下降将近1/5,或每年下降0.5%;未来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缺口将会大幅推高世界粮价,其粮食匮乏将成为世界性的匮乏。
此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学界、社会乃至多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莱斯特---布朗先生的预测虽然未必准确,但对于中国加强粮食安全却具有重要的警示价值。
在该文发表数年后,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客观评价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中国粮食的基本概况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按国土资源部内部的统计,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7亿亩。
中国农业用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不足59%。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
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1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2.人口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数量显示:目前中国人口总数是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53.73%、农村人口占46.27%;男性占51.2%、女性占48.8%;15岁以下占17.5%、60岁以上占14.9%。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被看作值得自豪的成就。
3.主要粮食作物及生长习性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到120天。
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江苏粮食产需状况
世敗晨奧--Shii Chang Zhan AVang从统计数据看近十年江苏粮食产需状况◎王大伟摘要: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粮食生产、流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江苏省粮食产需状况如何,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江苏粮食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流通量等关键数据的研究,总结了其中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江苏的粮食产需形势。
本文研究使用的基础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编制的《江苏统计年鉴》。
关键词:江苏统计数据粮食产需状况一、粮食生产概况(-)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谷物替代趋势明显十年间,江苏粮食年均种植面积8216万亩,年度之间小幅波动,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为8375万亩。
2017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较上一年减少1%(84万亩),创下了十年来年度间最大幅度的波动。
这一变化有两个背景,一是2017年2月国家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这是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7年上调后的首次下调,粮食市场降价预期强烈。
二是随着耕地休耕轮作试点的深入,江苏休耕轮作面积进一步扩大。
2017年后,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加大,同时,对地方政府的相关考核中,粮食种植面积权重增加,全省种粮面积下降幅度趋缓。
在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十年间年均种植面积为3522万亩,水稻为3344万亩,玉米746万亩,三者波动趋势与粮食总种植面积的波动趋势一致。
大豆年均种植面积306万亩,基本上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从336万亩到287万亩,十年减少了14.5%。
全省薯类种植面积年均66万亩,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前5年年均种植面积84.7万亩,后5年均值47.6万亩,降幅比较明显。
2010年以来,国际大豆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国家全力保证高产谷物生产,大豆生产的支持政策及市场环境相对恶化,江苏省种植面积萎缩较快。
拓展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
┣ ┫COVER STORY拓展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近年来我国坚持推进贸易全球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产品资源,国际国内市场联动不断增强,实现了我国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的多元化。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新冠肺炎疫情、蝗灾、旱涝灾害……2020年无疑是饱受灾害侵扰的一年,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多次发出警告,今年可能是50年不遇的粮食缺口年,全球将有6.9亿人吃不饱肚子,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荒,一些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很多国人都关心这样一系列非常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别的国家不卖给中国粮食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够吃吗?会出现粮食危机吗?”答案是,粮食进口很重要,但大家担心的事情也不会出现。
对粮食进口“不必担忧”今年以来,出于对未来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适度加大了粮食的进口力度。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7451万吨,同比增长22.7%,进口粮食占国内消费的2%。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7月小麦进口93万吨,是自201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325.1%,1—7月累计进口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
据了解,多年来,进口小麦占我国小麦消费量的比重约2%~3%,主要是品种调剂,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
7月玉米进口量也攀升至3年来的最高水平,共进口玉米91万吨,同比增长136.5%。
1—7月累计进口457万吨,同比增长30.7%。
有关专家预计,今年进口量很可能创近30年高位。
7月进口大豆1009万吨,同比增长16.8%,继续保持高位。
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再次重返9500万吨以上的高位,上次突破这个水平是在2017年,当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553万吨。
另一方面,我国对猪肉进口量跃升120%至43万吨,牛肉进口量增长35%至21万吨,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进口粮食作为饲料的依赖。
粮食出口方面,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 234万吨,同比减少12.2%。
玉米重要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玉米产量、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全面了解玉米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二、玉米产量分析1. 全球玉米产量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玉米产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玉米产量达到11.6亿吨,较2018年增长2.4%。
其中,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全球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近70%。
2. 中国玉米产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6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2.8%。
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3. 区域产量分析从区域角度来看,美洲是全球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亚洲。
美洲的玉米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而亚洲的玉米产量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日本。
三、玉米消费分析1. 全球玉米消费全球玉米消费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不断上升。
2019年,全球玉米消费量达到11.4亿吨,较2018年增长2.2%。
玉米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饲料、工业用途(如生产乙醇)和食品。
2. 中国玉米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2019年玉米消费量达到2.72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3.8%。
饲料消费是中国玉米消费的主要部分,其次是工业用途和食品。
3. 消费结构分析在中国,玉米消费结构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达到65%左右。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用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用途包括乙醇生产、淀粉和酒精生产等,占比约为20%。
食品消费占比相对较低,约为15%。
四、玉米贸易分析1. 全球玉米贸易全球玉米贸易量近年来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2019年,全球玉米贸易量约为1.4亿吨,其中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而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大国粮仓纪录片观后感 大国粮仓心得体会3篇范文
大国粮仓纪录片观后感大国粮仓心得体会3篇范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须要动笔的场合。
有的是要写申请表,有的是思想汇报,有的要写作文,对于第一次写某类文章的人来说,都大为烦忧。
其实想要写好文章并没有那么困难,跟着模板一起学习,做个参考,对自身实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今日我为大家带来了几篇关于大国粮仓纪录片观后感的范文,一起来和我学习吧! 大国粮仓纪录片观后感一中国自古推崇民以食为天。
在2022年,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这片曾经落后的土地却有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淡定与沉着。
从曾经的食物不足够到如今面对疫情「不慌」的背后,正是因为如今的中国已是「大国粮仓」,有了应对风险足够的底气。
《大国粮仓》以动情的笔触讲解并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在70多年里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端牢手中饭碗,中国依靠自己的力气实现了粮食根本自给,不仅胜利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养分水平显著提升的光芒的历程。
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
这个看似不行能完成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之下都一一变为现实,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宏大奇迹。
《大国粮仓》可谓首度全景式披露了诞生这个宏大奇迹背后的历史细微环节:从主粮到饲料粮,从肉类到蛋奶果蔬,《大国粮仓》全面呈现了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开展历程、经历、重点和将来走向,并从历史的纵深角度和当下的现实启程,对它们的种养、生产、存储等方面进展深化讲解并描述和系统表达。
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画出党领导人民缔造的奇迹全貌。
这个奇迹,便是从曾经的吃不饱,到实现全面小康。
人口多、粮食少、大面积荒地盐碱地、产能低下……这些都是拦在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面前的绊脚石。
面对这重重困难,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难而上,用吃苦耐劳的品性战胜天灾与贫瘠,用科学有效的政策缔造举世瞩目的宏大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改革」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统购统销」粮食调配政策的实施,保证了特别时期人们的吃饭问题;加大建立「现代化农业的步伐,让北大荒成了北大仓。
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原因
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原因
玉米个子高,喜欢阳光,根比较浅,主要吸收利用上层土壤里的养料,生长期中需要氮肥比较多。
而大豆比较耐阴,根扎得比玉米深,能够吸收利用下层土壤里的养料,需要氮肥不多,却需要大量的磷、钾肥。
因此玉米和大豆种植在一起,不但不相互争夺养料,反而很合得来,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
农民们在种玉米的时候,往往喜欢和大豆间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玉米和大豆种在一起,是很合得来的。
原因是玉米和大豆“脾气相投”。
玉米个子高,喜欢阳光,根比较浅,主要吸收利用上层土壤里的养料,生长期中需要氮肥比较多。
而大豆比较耐阴,根扎得比玉米深,能够吸收利用下层土壤里的养料,需要氮肥不多,却需要大量的磷、钾肥。
因此玉米和大豆种植在一起,不但不相互争夺养料,反而很合得来,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
大豆根上有根瘤菌寄生,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产生氮肥,可以供给玉米,因此,这两种作物种在一起都能长得茂盛,比单独种的产量还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及大豆产量突破纪录
作者:张佳
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年第10期
周四,养猪行业得到一些消息,基本上可以保证将来12个月拥有更低的饲料成本(与过去几年相比)。
周四,美国农业部发布了破纪录的玉米及大豆产量预计(表1)。
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的玉米期末库存将为18 990万t,这是1986 ~ 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为18年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预计大豆期末库存为9 020万t,是创纪录的最高水平。
我们简单算一算:丰产的收成及庞大的期末库存意味着更低的饲料价格。
不仅美国有很好的收成,世界的期末库存意味着全球都不需要美国的饲料库存。
正如我们几周前所写的,中国有50亿蒲式耳玉米的库存。
去年,中国减少了400万头母猪。
他们拥有玉米,而且他们的饲料需求明显正在下滑。
很难相信中国会进口大量的美国玉米或DDGS,转基因事件使得中国不会赶上这个丰收年。
中国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少量出口补贴。
同时,中国减少了 400万头母猪,意味着豆粕需求下降。
大量的收成及世界期末库存对价格造成影响。
周五,芝加哥交易所十二月玉米收盘于每蒲式耳3.38美元,创下合约新低。
今年五月初,十二月玉米价格超过每蒲式耳5美元。
上周五,美国最低的玉米现货市场为北达科他州/明尼苏达州,为每蒲式耳2.41美元。
玉米价格会跌到什么程度?
上周五,芝加哥交易所的十二月豆粕收盘于每吨324美元的合约新低。
今年五月,芝加哥交易所的十二月豆粕价格每吨超过400美元。
五月起,生产自繁自养商品猪的饲料成本每头下跌了25美元。
无疑,2014至2015收成年的饲料相对不会昂贵。
根据当前的瘦肉猪期货以及对未来12个月的饲料成本预测,估计自繁自养商品猪场的利润每头猪将超过50美元。
我们有没有比这更好过?
1 猪流行性腹泻
按周统计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新发病例报告。
上周,犹他州的四环公布了一起猪流行性腹泻。
这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单点猪场,是超过7万头母猪的自繁自养猪场。
下面是一个美国猪兽医协会的图表,图上是猪流行性腹泻的爆发报告情况。
去年冬天起,显然从高峰出现下降,但超过一年前的情况。
问题是,政府强制报告制
度是使报告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今年冬天,如果猪流行性腹泻像去年一样爆发,明年夏天的瘦肉猪期货就被估值过低。
我们预计如果猪流行性腹泻以类似的密度爆发,瘦肉猪价格将会达到1.30美元。
有两个主要原因。
猪肉供应将会受到猪流行性腹泻影响。
同时中国减栏的400万头母猪(商品猪减少6 000万头)将大大增加猪肉需求。
对生猪供需的一个反映就是母猪及生长猪现货市场。
上周母猪现货的平均价格为60.57美元,比前一周上涨2美元。
40磅生长猪现货的价格为79.95美元。
DTN – Agdayta对生长猪的成本进行每天的计算,上周五为85.26美元。
由于市场开始供应不足,我们预计母猪和生长猪现货在未来4周内每头猪将上涨10美元。
2 总结
我们将有大量的玉米和大豆。
饲料价格相比过去几年将会更低。
我们看到一点母猪群扩张,但如果猪流行性腹泻像去年一样爆发,夏季的期货就大大被低估了。
在我们看来,即便没有猪流行性腹泻,明年夏天的瘦肉猪价格仍会在 1美元以上。
明年中国将是猪肉的大买家。
中国的市场价格已经开始上扬。
七月初,中国的商品猪价格为每磅活重97美分(等值转换)。
现在已经是1.1美元。
美国的生猪价格现在每磅比中国低40美分,将开始出售猪肉到中国。
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产量下降才刚开始。
□□
原题名:Pork Commentary —— Sept 15, 2014 – Record Corn and Soybean Yields(英文)
原作者:Jim Long总裁(Genesus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