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及其评议

合集下载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一、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劳动市场论凯恩斯主义理论有个特点和致命弱点:考察工资粘性和失业等问题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

这就使得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劳动市场理论,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等问题,而且在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假设基础上,解释了劳动市场失灵的原因,较好地说明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现象,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理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是指工资不能随着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地调整,工资上升容易下降难。

新凯恩斯主义区分了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

名义工资粘性是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工资粘性是指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

1.名义工资粘性(1)交错调整工资论该理论认为,在短期内,不论通过合同机制还是理性预期机制来稳定工资水平,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

交错调整工资是指劳资双方通过雇用合同调整工资。

由于合同签订的时间不同,工资调整就会交错进行,形成一个交错的序列。

交错调整工资使得工资总水平具有了惯性。

工资不仅与以前的工资水平有关,而且与今后的工资期望值有关,而工资的期望值又与总需求的变动有关。

不过,合同一旦签订,总需求的变动就对未到期的工资合同没有影响,只会影响到期合同的工资调整。

所以,总工资水平有惯性。

这种惯性会影响产出和就业,使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有替代关系。

总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这样理解。

当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与总工资的增长相适应时,货币政策能使总工资水平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其代价是通货膨胀率提高。

当工资水平稳定时,货币投放量的变动会引起经济中超额需求较大的波动,总产量和就业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较大波动。

总产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就差。

总工资水平越稳定,产出和就业就越不稳定。

反之,总工资水平越不稳定,产出和就业就越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_宏观经济学_[共2页]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_宏观经济学_[共2页]

234宏观经济学 拓展阅读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是解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一个重要视角。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是新自由主义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20世纪30年代,鉴于1929—1933年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政府要求国会通过的“证券交易法”,阻碍了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使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进展被阻止。

而在自由主义体制下,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进程明显加快,从而引发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注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是观察和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和传递的重要视角。

美国的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与次级贷款借款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或公司不如借款人自己对其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清楚。

其次,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后,变成次级债券,次级债券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的投资银行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次级债券衍生品的投资者与出售次级债券衍生品的投资银行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美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不仅仅集中在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身上,实际上几乎处处都是,包括借次贷的老百姓、向老百姓发放贷款的银行、从银行手里购买次贷证券的金融机构,乃至最大的金融机构,都存在道德风险。

换句话说,从最底层的次贷借款者,层层往上,所有的债务人和债权人都显示了特别强的道德风险问题,大家都不顾一切地举债,每一层金融机构都有特别高的杠杆率。

债务杠杆程度空前之高,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在连续多年房地产信贷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并不提高房地产信贷的利率,导致美国家庭负债大幅度提高。

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91.0%上升到120.0%。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

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

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

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学派的理论不断涌现,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

其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对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可总结为“政府干预、市场失灵”。

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失灵的可能性。

他们强调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加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微观调控等手段,来修正市场的不足。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会导致预期通胀水平上升,企业将调高工资和价格,进一步推高通胀率。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央行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在财政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减轻经济衰退的冲击。

他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私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来填补需求缺口。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新凯恩斯主义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并进而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复苏。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对微观调控也赋予了重要地位。

他们关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企业和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面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监管、税收和激励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这些政策初步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使经济处于非均衡状。

这时,即便有理性预期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有积极作用,也会影响产量和就业。

(这是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间的主要区别)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主要有:
(一)价格政策
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具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

根据交错调整价格论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制定能诱导厂商实行同步调整价格的政策,减少经济中的交错调整价格,以克服物价总水平的惯性。

根据菜单成本论提出:为了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国家应该推行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较有弹性的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稳定总产量。

(二)就业政策
根据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提出政策建议: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

根据交错合同理论则认为,国家应该干预劳动工资合同,货币政策应该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

(三)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1、货币政策
政府最优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
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

2、信贷政策
信贷配给论的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贷款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是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得到贷款。

客观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客观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作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经济理论扩大内需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需求,具体讲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

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曾多次批评自由放任主张,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投资引诱不足,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很快,而利率由于制度和心理的因素不能以同样速度下降,就业和生活标准不能达到生产技术所能提供的合理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王 健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周期理论领域作出了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将凯恩斯的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论发展为粘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从价格弹性非稳定性来分析经济周期,开辟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新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能够直面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市场失灵和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政府干预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健,1951年生。

经济学博士。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

邮政编码:100089。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的基本信条,在研究经济周期问题时引入大量最新的分析方法,兼收并蓄各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精华,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论发展为工资和价格粘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微观经济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弥补了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之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新颖独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本文择其要者,作一概要述评。

一、菜单成本与经济周期菜单成本论阐明,在非竞争市场中,小的菜单成本能引起大幅度的经济波动。

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需的费用。

该理论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菜单成本对价格调整的影响。

当总需求增加时,厂商提价会增加收益,那么,厂商会调整价格;当总需求减少时,如果厂商调整价格以后的收益小于菜单成本,那么,厂商不会降价,价格有粘性。

由于厂商在总需求扩张时有较大的调整价格的刺激,而在总需求收缩时厂商只有较小的调整价格的刺激,总需求的扩张和收缩对价格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所以,价格有向下的粘性。

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引起价格粘性,进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

这是因为,菜单成本阻滞了厂商调整价格,厂商不是通过变动价格来适应总需求的变化,而是通过产品数量的变化来适应总需求的变化。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5.4.7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不论今天的哪个经济学派,不论它如何反对凯恩斯的具体经济观点,但是他们的经济学架构和模型机理,都与凯恩斯架构一样。

所不同的仅仅是参数的争执和最优化目标的设计上。

凯恩斯经济理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最大的区别在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以及经济增长的优化目标上。

关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这里不再多说了。

在经济增长优化目标上,凯恩斯追求一个资本极大丰富,资本边际收益为0,从而不再有资本稀缺性,以实现按劳分配的增长目标。

这本质是建立在人口不能迅速增加,生产函数又为一次齐次的基础上。

后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使得资本增长的同时,即便人口不增加,但人力资本也在同步增长,从而某种程度上否决了凯恩斯关于资本极大化下边际利润为0的梦想。

由此当代西方经济学提出了其它优化目标,例如消费贴现最大化等目标。

其它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都是相同的。

虽然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凯恩斯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供需分析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但这在作为西方经济学主体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由于理性预期假设,使得这种误区已经幸运地被逃避了。

这使得出现一个滑稽的现象:一个学生能轻易地学懂高深的经济增长理论,但他却必然要在最简单的IS-LM模型面前焦头烂额。

同时,由于对凯恩斯经济理论及概念的误解,使得不少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居然认为,研究供需问题用IS-LM模型,研究增长效用最大化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没有研究IS供需问题。

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增长理论只是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储蓄、投资和再生产,以获得增长最优目标。

而事实上,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中(见本书5.18式),所出现的资本边际收益等于利率这一项,就已经是凯恩斯经济逻辑下的产品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可以说,这比当代经济学理解的IS-LM分析更接近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本意。

凯恩斯经济理论,不用说,也是今天学生们理解课堂上所学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1.引言1.1 概述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是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该模型基于对经济周期和失业现象的深入研究,试图解释和预测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决方式。

与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模型相比,新凯恩斯主义更加关注市场不完全竞争、资本市场摩擦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概述部分中,我们将对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其与传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模型的区别。

随着凯恩斯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经济学对经济波动和市场失灵的解释能力。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理论空白,并提供更准确和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探讨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宏观经济模型的特点。

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凯恩斯主义对市场失灵的解释,以及其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重视。

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周期的产生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评估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对经济波动和政策制定的贡献。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等特殊情况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探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论基础、特点以及在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通过对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波动和市场失灵,并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编写样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假设。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特点,包括其对市场失灵和不完全信息的分析。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以下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一、优点:
1.提高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使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经济,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2.对失业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并缩小失业率。

3.强调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凯恩斯主义强调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的自然现象,这一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二、缺点:
1.对市场机制的忽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有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过分依赖政府: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但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依赖政府容易导致政府浪费资源和效率低下。

3.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扭曲市场机制,影响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现扭曲市场机制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

凯恩斯学派的刖性”理论,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进一步用价格粘性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波动和非白愿失业现象,从而弥补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新xx;价格粘性;工资粘性新凯恩斯主义(N ew Keynesianism指美国在80年代以来最新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是与原凯恩斯主义(O riginal Keynesianism方目对而言的。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风格出现,但又具有凯恩斯主义的结论,因而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格雷戈里曼丘、戴维罗米尔、约瑟夫斯特格利茨、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其中曼丘和罗米尔主编并于1991年出版的两卷本论文集〈〈新凯恩斯经济学》汇集了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

一、新xx的由来和发展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原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原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市场不能完全出清,失业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因此,必须由政府干预经济。

但是,六十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stag-flat ion),严重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

而一些主张经济白由主义的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Moneytary Schoo l)、供给学派(Supp ly- Side Economics)理性预期学派(Schoo l ofRat ional Expectat ion睇风行一时。

新凯恩斯主义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却又无法达到共识的时代。

它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的基本信条,但又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在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凯恩斯主义引入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设,试图以此来完善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粘性(st icky网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观点纷繁复杂,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粘性”(st icky)论。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对经济学失业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失业并非仅仅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所致,而是受到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进行详细分析:一、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所引起的。

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预期等因素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变化往往与宏观经济政策、产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缓解失业问题的观点。

二、工资粘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并不会立即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相反,工资通常会出现“粘性”,即工资往往并不会迅速下降以适应就业水平的变化。

即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也不会立即转化为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强调了在短期内工资的“粘性”对失业率的影响。

三、需求不足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需求不足对失业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失业不仅仅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所致,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减缓,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体经济活动的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不仅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和需求不足理论等观点,丰富了对失业问题的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失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四、结构性失业理论除了经济周期、工资粘性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结构性失业对失业问题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业现象。

新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展和收缩。关于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又译为商业循环)的含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要数凯恩斯和密切尔。凯恩斯说: “循环运动是指当经济体系向上前进时,促使其上升的各种 力量初则逐渐扩大,相互加强,继而逐渐不支,到某一点时, 向下力乃代之而起,向下之力最初也是逐渐扩大,互相加强, 发展到极致,又会逐渐衰退,最后也让位于相反的力量。” 美国经济学家密切尔(W. C. Mitchell)说:经济周期是以 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 有很多经济活动的几乎同时扩张,机制已普遍的衰退、收缩 与复苏所组成的,而且是重复的出现。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 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 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图 中是一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 曲线图。 图中,正斜率的直线是经济 增长的长期趋势线。由于经济在 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 所以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正斜 率的。实际产出不可能沿着一条 直线(即趋势线)增长,而是围 绕趋势线上下波动式前进。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 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 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 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 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 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 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 般也会下降。 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情景是衰退阶段的镜像,上述所有特征正好呈 现相反方向的变动。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摘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崛起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它主张政府干预,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以独特的方法和新颖的观点复兴了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新综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观基础,这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同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拼凑起来,并且有些观点相互矛盾,其理论体系在细节上有待完善。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缺乏大量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多为理论方面的介绍,缺乏实际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评价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为了寻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兴盛于9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的成员是哈佛大学的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劳伦斯·萨墨斯(Lawrence Summers),麻省理工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朱利奥·罗泰姆伯格(Julio Rotemberg),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等。

其中在论文中最早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是戴维·罗默、格雷戈里·曼奎和劳伦斯·鲍尔。

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论创新来源都是现实问题,同样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也离不开现实经济的矛盾。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1936年)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经过了不少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刘文忻[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5财经科学61997/6 FINA NCE AND ECONOMICS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基本理论上强调理性预期的假说,在分析手段上大量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中力图说明政策无效,这些都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拓了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

但是,该学派的基本理论前提缺乏现实感,所建立的模型必然也就得不到有力的经验支持。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西方主要国家再度陷入经济衰退之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这一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坚持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传统,并在与对立学派的论战中受到启迪和汲取了经验教训的新凯恩斯主义,引人注目地发展起来了。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出清的假定,这一点与原凯恩斯主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名义工资刚性,而在新凯恩斯主义那里却是工资和价格粘性。

此外,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引入了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说。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不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和可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

这两种模型在解释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方面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短期内名义价格是否可变这一点上存在分歧。

为了简化起见,在此只分析不变价格加成的经济周期模型。

在不变价格加成模型中,有两条劳动的需求曲线。

一条是观念的劳动需求曲线,它表示厂商在每一个实际工资水平#25#下愿意雇佣的工人数量。

如图1所示,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另一条是有效的劳动需求曲线,它表示厂商在现行实际工资水平下不能卖掉他们想要卖掉的产量时所雇佣的工人数量。

在图1中,它是T SKN 1曲线。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在图1中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和观念的劳动需求曲线相交于E 0点,均衡的就业量为N 0。

与此相对应,在图2中,总供给曲线和原总需求曲线相交于E 0点,该点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均衡点,在该点上的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为Q 0。

新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1. 经济的基本理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新凯恩斯主义,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知道吗?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不完美的市场里找到平衡。

什么叫不完美呢?简单说,就是市场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小孩,不听话,价格不一定能迅速反映出供需关系。

想象一下,你去超市,看到一盒冰淇淋标价十块,结果在炎热的夏天,价格居然不涨,这就像是大厨在大热天还不让你吃冰淇淋一样,让人抓狂!1.1. 像烤红薯一样缓慢的价格调整咱们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价格调整得像烤红薯一样,慢慢来。

市场不总是能及时调整价格,导致了经济波动。

就像你去买东西,总希望能碰到特价,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打折”这两个字得等上好久。

价格慢慢变化就像是调皮的孩子,刚开始说要做功课,结果又去玩了,没完没了。

1.2. 信息不对称的烦恼再者,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比如,商家知道自己商品的真实质量,而消费者却不一定清楚。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被“坑”。

新凯恩斯主义就是想让大家都能拿到更公平的信息,避免被宰。

这就像你去买水果,商贩可能会把坏苹果藏在下面,结果你买回家打开一看,心里那个气啊,简直像被雷劈了一样。

2. 失业的苦恼与应对接下来咱们说说失业问题。

大家都知道,失业就像是个恶梦,一醒来发现自己变得身无分文。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失业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不好,更有可能是由于工资的粘性。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工资不容易下降,企业宁愿裁员,也不愿意给员工降薪。

想象一下,某公司一位老员工,一直干得不错,但因为经济下滑,老板却决定让他下岗,这种情形简直让人痛心。

2.1. 最低工资的双刃剑而且,新凯恩斯主义对最低工资也有看法。

一方面,最低工资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但另一方面,过高的最低工资可能让企业负担加重,导致他们减少雇佣。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点了一份特别好吃的牛排,但价钱贵得让人心疼,吃了心里甜,但钱包却苦。

2.2. 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再来说说有效需求,这可是一根非常重要的“救命稻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述评o王健[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周期理论领域作出了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将凯恩斯的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论发展为粘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从价格弹性非稳定性来分析经济周期,开辟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新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能够直面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市场失灵和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政府干预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王健,1951年生。

经济学博士。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

邮政编码:100089。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的基本信条,在研究经济周期问题时引入大量最新的分析方法,兼收并蓄各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精华,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论发展为工资和价格粘性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微观经济基础的经济周期理论,弥补了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之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新颖独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本文择其要者,作一概要述评。

一、菜单成本与经济周期菜单成本论阐明,在非竞争市场中,小的菜单成本能引起大幅度的经济波动。

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该理论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菜单成本对价格调整的影响。

当总需求增加时,厂商提价会增加收益,那么,厂商会调整价格;当总需求减少时,如果厂商调整价格以后的收益小于菜单成本,那么,厂商不会降价,价格有粘性。

由于厂商在总需求扩张时有较大的调整价格的刺激,而在总需求收缩时厂商只有较小的调整价格的刺激,总需求的扩张和收缩对价格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所以,价格有向下的粘性。

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引起价格粘性,进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

这是因为,菜单成本阻滞了厂商调整价格,厂商不是通过变动价格来适应总需求的变化,而是通过产品数量的变化来适应总需求的变化。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就业通论在经济周期方面的应用,他认为经济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产生的投资波动。

在经济繁荣的后期,由于人们乐观的预期,资本品不断增多,成本利率也有所提高,但易被忽略。

当市场幻想破灭时,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流动偏好急剧增强,从而利使率上升,最终使投资的下降更为严重。

他主张用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来解释危机,并以此作为从扩张进入紧缩的转折点。

经济周期的第一个时间因素,即决定萧条的持久期的第一个因素:由于使用,消耗和废弃,出现资本膨胀短缺,使资本边际效率提高;经济周期的第二个时间因素,即决定萧条的持久期的第二个因素:在于剩余存货的存储成本,须降价处理剩余存货,压缩产量,直至剩余存货被完全吸收,这相当于负投资。

在衰退期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衰退初期阶段,存货投资可能增加,并抵消负投资;下一阶段,两者短期内都可能出现负投资;通过最低点,存货可能仍是负投资,部分抵消再投资;最后,复苏时,两者对投资同时起促进作用。

一段时间后,资本,剩余存货和流动资本的减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

萧条期间,出于交易动机使货币数量减少,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成本下降,促进投资增加。

由于收入下降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产量,就业和收入增长快。

此后,又进入繁荣阶段,到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危机又突然发生,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战后的恢复阶段(二战结束—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严重的是日本和欧洲各国,战后,首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美国本土不但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且生产力极大增长,战后,将经济转向和平时期的轨道。

战后世界经济虽困难重重,但迅速得到恢复,至1950年,全部恢复战前水平。

凯恩斯经济理论评价

凯恩斯经济理论评价

凯恩斯经济理论评价
1、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是政府干预论新经济思潮的主要代表。

2、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就业理论凯恩斯用“有效需求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和生产过剩现象做出了分析和解释。

3、充分就业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衡的最佳状态。

4、但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总供给与总需求往往只能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即在经济萎缩状态下实现均衡。

5、有效需求的不足说明人们的收入没有全部转化为需求,这是由于受到三大心理规律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6、要使需求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就必须大力刺激消费和投资,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气氛和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凯恩斯主要理论的评价

凯恩斯主要理论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要经济理论的简述及评价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一书出版。

《通论》的出版,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西方经济学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对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影响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战后的作用,更在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超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制度的界限,波及了整个世界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的发展进程。

当然,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和人们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的总结及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只不过由于各个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些客观实际和规律性。

第一,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研究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是凯恩斯经济理论革命的出发点和基础,首先它发展了总量分析方法,并运用总量方法,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总量分析中引入了国民收入概念,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后人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研究。

与此同时,由于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更便于人们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预测。

因而它也推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反过来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具体化、模型化、政策化,使之更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加速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凯恩斯把高等数学引入宏观经济分析,推动了整个经济理论数量化、模型化的研究。

用函数关系表示有效需求,用数学公式表示国民收入量的决定变动,用生产弹性、工资弹性、利息弹性有效需求的货币数量弹性等理论发展了微观弹性理论。

第二,发展了需求学说,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

凯恩斯对国民收入总量中的总需求做出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比较静态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决定变动,以及它与国民收入、产量、就业量的关系,并确定了一整套有效需求管理的方法。

有效需求原理否定了“萨伊定律”这个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