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

②关树:关中之树。

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

(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戏答诸少年(唐)白居易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古树(唐)徐凝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19.《戏答诸少年》中“朱颜”一词意为,《古树》中“”一句写出古树的老态。

(2分)20.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6分)【分析】(19)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以及诗句的理解。

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语境来理解。

(20)本题考查对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掌握。

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再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19)对“朱颜”的理解可结合学过的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的词意,应该是指红润美好的容颜。

“枝不生花腹生草”一句写出了古树的老态,它已经不开花且腹中长满了草,证明了它已经老去。

(20)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一首写了诗人年老,头发已经白似雪,而少年们气概如云,两者对比,写出了自己的感慨。

第二首诗后两句“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说行人从来没见过树年青时,但是古树却已经见证了几番苍老,将“行人”与“古树”的年龄对比,写出了世事变迁,人与物代谢不同。

第一首后两句“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通俗易懂,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苍老的命运,诗人对青春难再有深刻认识。

第二首诗借写古树来表达对宇宙无限而人生短暂的感慨。

所以都喻指深刻,可以说是“借题发挥”。

答案:(19)红润美好的容颜(答“年轻的容颜”亦可)枝不生花腹生草(20)①都运用对照(对比)写法。

《戏答诸少年》将诗人的年老“头似雪”与少年的“气如云”对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古树》将行人与古树时序(年龄)进行对比,写出了树的古老及世事的变迁。

②都在借题发挥。

《戏答诸少年》以“戏答”为题,以看似戏谑的笔调写出了诗人对岁月如流、青春难驻的深刻认识;《古树》以吟咏饱经沧桑的古树来表达自己对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感慨,颇具韵味。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①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

③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诗词鉴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①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

③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3 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 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 ~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注] 公元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 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3 分)扬州市3 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題。

齐天乐贈秋崖道人西归王沂孙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舰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阙。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9.简要赏析“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的表达特色。

(5分)10.简要分析下阕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9.借景抒情,“雁”、“孤艇”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3分)用典,“故里鱼肥”用晋人张翰之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分)(共5分)10.“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寄予了作者的家国兴亡之悲;“短褐临流,幽怀倚石”透露了作者向往归隐的隐逸之情;“寄取相思”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共6分。

每点2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郭震因上诗收(宝剑篇)而受武则天赏识。

②新丰酒:初唐马周游历长安时住新丰旅舍.因受冷遇,遂取酒独酌;后受到太宗赏识,拔居高位。

9.本诗颔、颈两联是怎样表现“凄凉"之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请赏析首尾两联的用典。

(5 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9.①以物喻人,凋零黄叶更加风雨推残,象征自己身世的凄凉遭际。

②苦乐对比,以青楼管弦的热周,对比作者旅漂泊的凄凉境况。

(③以友村己,新知遭诋毁,旧交关系疏远,写出诗人孑然孤独的凄凉困境。

(每点2分)10.①就近取事:都用本朝之事,使郭、马被重用和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归的对比更强烈,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烛烛晨明月(节选)佚名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15.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解答】(14)B.“表现高远的志向”有误,写景为了渲染离别的气氛。

故选B。

(15)本诗是一首叙事抒情诗,首先根据“良友远别离”一句可知,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然后抓住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相去悠且长”表达旅途艰辛的担忧关切;“山海隔中州”“嘉会难再遇”表达惜别之情;“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表达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2020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20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江苏省姜堰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指导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客之湖南白居易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

山鬼趟跳唯一足①,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②,衣湿黄梅雨里行。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③。

【注】①施跳:形容敏捷。

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今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

③湓城:即浔阳,取境内湓水为名。

1.“事事堪伤北客情”的“情”包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6 分)2.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5分)参考答案:1.①多年客居他地的感伤;②送别朋友时的伤感、留恋;③对朋友别后生活的关切和担忧。

(每点2分)2.虚写,诗人想象友人路途中的见闻和经历;(2分)通过视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2分)寓情于景。

(1分)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午寝梦江外兄弟韩偓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

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回。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1.请简要赏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答: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诗人居舍幽闭、生活清闲、远离世俗的特点;(2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1分)为下文写诗人午睡时梦见远在天涯的兄弟作铺垫。

(2分)2.①以“雪”喻鬓角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和对兄弟的牵挂;②“心从别处即成灰”,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失意潦倒的苦闷心境;③借描述水陆距离之遥远、书信抵达时间之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不能归去的无奈。

(每点2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①杜甫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②。

【注】①梓州、阆州、遂州、果州均位于四川境内,此诗为杜甫流寓四川时所作。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①白居易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完成14-15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 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 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

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

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 访天下隐者, 杞人杨朴奉召廷对, 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不禁大笑, 放他还山。

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 妻子送他出门, 皆哭。

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 妻子不觉失笑, 苏轼于是离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 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 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 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 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 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 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 这是君主的恩赐, 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 临出发之前, 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 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 这是戏言, 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审清楚提供的要求, 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 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解答】(14)C.“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字面上解释是:我被流放伊犁, 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 当一名戍卒适宜。

表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 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 细细咀嚼, 似有万丈波澜。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 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 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

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而不是感激与顺从。

(15)诗歌注释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即“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 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 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 可见此时属于诗人想要报国却遭贬谪, 处于失意之中, 结合首联来看, 诗人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 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 再而衰, 三而竭, 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里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 诗人想要报国却无门路, 流露出失意和愤懑之情;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 哪怕是死, 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 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 “谪居”, 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诗人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 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 即“刚好”、“正好”, 再结合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来看, 一个“戏”字展现出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答案:(14)C(15)①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愤激。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 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 诗中不乏失意与愤激之情。

②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抗英有功, 却被贬伊犁, 但不因此而消沉, 反而宽慰妻子, 并随时准备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

③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忠诚爱国的情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 只要有利于国家, 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 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 早已感到精疲力尽。

一再担当重任, 以我衰老之躯, 平庸之才, 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 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 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 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 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 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 回归诗歌, 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 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4-15题。

霁夜①孔平仲②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 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孔平仲:宋代诗人, 诗歌以“流丽清整, 通畅明快”见长。

③寂历:寂静冷清。

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是一项(3分)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 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 李白之称“秋兴逸”, 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 但不作空泛议论, 诗人匠心独运, 将过去现在, 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

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 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 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

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

即先写醒后所见, 次句再写梦醒, 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

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 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

答题前, 先通读全诗, 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解答】(14)D.“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误, 景物安排应该是由幽暗转向明朗。

(15)“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 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 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 展现出一种夜雨初霁的清静, 突出人们内心的无限祥和之感。

“淡月笼云”是视觉描写, “凉意”是触觉描写, “秋声随堕叶”是听觉描写, 通过不同感官, 展现出清静之感。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展现出一种自然清静之感, 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 秋夜的清冷、寂静。

答案:(14)D(15)对比, 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 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 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 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 夜雨初霁的清静。

调动多种感官, 视觉角度, 写“淡月笼云”, 触觉角度, 写“凉意”, 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 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

想象, 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 必然是一片青翠, 给人清爽之感。

译文:深夜从睡梦中醒来, 只见月色透过窗帘, 一片寂静。

回想起来, 梦中似乎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 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 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 听着秋叶落地的声音, 看着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轨迹。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 那庐山巍峨的雄姿, 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 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 回归诗歌, 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 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 诗人凭高而望, 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 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诗中“凄清”二字, 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

紫菊半开, 红莲凋谢,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 以“愁”状莲, 都是移情于物, 拟物作人, 不仅形象传神, 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

上句“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事, 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 “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 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 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 风格沉郁而豪放。

15.颔联是赵嘏的名句。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 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 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14.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 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 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 景语即是情语。

雁阵和菊花, 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 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 形影相随,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 高楼笛韵的烘托, 思归典故的运用, 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 风格峻峭而清新。

)15.①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 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 南归的雁阵, 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