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合集下载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导害虫进入陷阱并进行监测和控制
的技术。

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以蔬菜病虫害防治为背景,通过示范试验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示范试验选择常见的几种蔬菜病虫害进行研究,包括蔬菜叶蝉、蔬菜食叶蛾、蔬菜果
蝇等。

试验在设有对照组的田间试验区进行,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而试验组则采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在试验区域设置诱捕器。

诱捕器是一个具有昆虫性信息素的装置,能够吸引病虫害进
入并被捕获。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适当的诱捕器。

对于蔬菜叶蝉,可采用叶蝉性信息
素作为诱惑;对于蔬菜食叶蛾,可采用食叶蛾性信息素作为诱惑。

诱捕器设置在试验区域
的不同位置,以确定最佳的诱捕效果。

监测诱捕效果。

定期对诱捕器中的病虫害进行统计和鉴定,记录诱捕器中的数量和种类。

通过对诱捕器中的病虫害进行统计,可以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蔬菜病虫害的
防治效果。

评估病虫害发生程度和蔬菜产量。

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
术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

测量蔬菜产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量差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如果试
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以将其推广应用于蔬菜生产实
践中。

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监控技术

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监控技术

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监控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监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病虫害监控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灯光诱捕技术灯光诱捕技术是利用特定波段的光线吸引昆虫进入陷阱,从而减少农作物上的害虫数量。

这种技术通过选择害虫感兴趣的光谱进行照射,吸引害虫进入陷阱,并避免农作物的直接损害。

同时,灯光诱捕技术可以很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二、性信息素技术性信息素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引诱其与之配对的方法,从而干扰繁殖过程,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害虫种类,并根据特定情况设计合理的剂量和时间,使害虫误以为有伴侣存在,从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并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性信息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

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风险,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天敌或寄生虫,确保其与目标病虫害之间的适应度和生态适应性匹配,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剂量下释放,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四、红外线遥感技术红外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农田的热量辐射状况来监测病虫害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或卫星的红外线遥感器来获取农田的红外线图像,进而分析农田中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红外线遥感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能够辅助农民和相关部门对农田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监控技术包括灯光诱捕技术、性信息素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红外线遥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损失,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舞毒蛾的概述舞毒蛾(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属于鳞翅目昆虫。

成虫翅展约35-40毫米,翅膀呈棕色或深灰褐色,前翅中间有一条宽阔的暗色横带。

幼虫体色变化多样,通常为淡黄色或绿色,并具有多条黑色斑纹。

舞毒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大豆、玉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舞毒蛾的寿命大约为30-40天,雌虫寿命略长于雄虫。

它们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雌虫在交尾后会产下数百个卵,卵期一般为3-5天。

幼虫孵化后便以植物叶片为食物,并在约3-4周内完成五龄幼虫期,然后会蛹化为蛹。

舞毒蛾每年可进行多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由于舞毒蛾繁殖速度快、危害广泛,对农作物的影响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防治方法。

1.2 危害及传播途径舞毒蛾又称为玉米舞蹈虫,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昆虫害虫。

其主要危害对象为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舞毒蛾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行扩散和卵、幼虫附着于工具、运输工具、农作物等进行传播。

舞毒蛾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幼虫进入宿主植物内部取食,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叶脉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舞毒蛾还会引起玉米穗部变形、发育不良,最终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的扩散使得舞毒蛾的危害范围逐渐扩大,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舞毒蛾的危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舞毒蛾(Scientific Name: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水稻、棉花等作物,范围遍及全球各地。

舞毒蛾成虫体长约20-30毫米,翅展70-100毫米,前翅灰褐色,带有深色或淡色纵纹;后翅较为透明。

其幼虫多为灰白色或淡绿色,头部较小,身体有直纹和点纹。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吸引作用,使害虫集中在特定区域,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的绿色环保技术。

该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的介绍,探讨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昆虫性信息素为昆虫体内分泌的一类物质,它具有昆虫特异性吸引作用。

害虫通过感知性信息素,能准确地定位到同种或异种个体。

单一种类的性信息素一般只针对某一种害虫,不会对其他昆虫或非昆虫产生吸引作用。

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捕时,不会对其他非目标昆虫产生干扰。

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原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主要依靠昆虫本身对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能力,从而吸引害虫进入诱捕装置,进行集中防治。

诱导害虫从农作物中迁移到诱捕装置,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诱捕到雌性害虫,减少了繁殖机会,降低了害虫种群的数量。

1. 蛾类害虫的诱捕蛾类害虫是蔬菜作物的重要病虫害,如夜蛾、菜蛾等。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将这些害虫集中在特定的诱捕装置中,减少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在田间试验中,将性信息素置于橡胶垫或纸带上,悬挂在蔬菜作物旁边的树上或支架上,通过诱导害虫迁移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夜蛾和菜蛾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吸引诱捕目标害虫,减少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应作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

注 : 据 为 4次 重 复 的平 均 值 。 大 、 数 小写 字 母 分 别表 示 在 0 1和 00 平 下 的 差异 显 著 性 。 . 0 . 5水
收 稿 日期 :0 9 1— 0 2 0 - 0 2
性信 息素在小菜蛾 、 纹夜蛾、 斜 甜菜夜蛾 监测上的应 用
扬 健 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云 。
1 . 调 查 内容 和 时 间 施 药 前 (0 8年 6月 1 日 ) 行 药 .1 5 20 7 进 前 虫 口基 数 调 查 , 后 l ( 药 6月 1 d 8日 )3d 6月 2 日)7d 、 ( O 、 ( 6月 2 日 )1 ( 4 、0d 6月 2 7日 ) 分别 进 行 4次 防 效 调 查 , 载 记
初 步摸 索 出 3种 蔬 菜 害 虫在 太湖 西 南 岸蔬 菜上 的 发 生规 律 。
关键词 : 信息素; 性 小菜 蛾 ; 纹 夜蛾 ; 菜 夜蛾 ; 测 斜 甜 监 长 兴 县 位 于太 湖 南 岸 , 沿 太 湖 的市 、 之 一 。经 撤 乡并 是 县 候 影 响 , 地 区的 蔬 菜 种 植 历 史 较 长 , 菜 产 业 发 展 较 快 , 该 蔬 已
标 记 植株 上 的 活 虫数
3 讨 论
1 从 试 验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 ) 25 %甲 氨 基 阿 维 菌 素 苯 甲酸 盐 水 分 散粒 剂 对 蔬 菜 小菜 蛾 防 效 高 、 效 性 好 、 效 期 长 。防 治 速 持
1 . 调 查 方 法 采 用 5点 取 样 . 点 固定 4株 . 小 区 共 查 .2 5 每 每
S s m) 据处理系统 . 防效进行 邓肯 氏新 复极差法( M. yt 数 e 对 D
R f 异 显 著性 测 验 。 1差 l

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3 观 察 与 监 测
3 . 1 发 生 期 监 测
旬至 8月上 旬羽 化 。 雄 虫 活跃 , 白天 于林 间等 处 飞 舞 觅偶 , 舞毒 蛾 即此 得 名 。 雌 成虫 较呆 滞 , 所 分 泌 的性信 息 素对 雄 虫 有强 烈 的吸 引 力 ( 此 种 引诱 物 为 顺 7 。 8 一 环氧一 2 一甲基 十八
上。 避 免 人为 干扰 或损 坏 。 调 查人 员需 每 日或 隔 日检查 诱 蛾
舞毒 蛾 是 一 种 杂 食性 的食 叶 害 虫 , 可取食 5 0 0多 种植 物, 而 且 分 布 范 围广 。 此 虫 1年 发 生 1代 , 以卵越冬 , 翌年 4 — 5月上旬 孵化 , 初 孵幼 虫群 集 于卵块 上 , 天 气温 暖 后 上树 取食 嫩芽 、 叶, 1龄幼 虫体 毛较 多 , 可借 此 随风 长 距离漂 移 , 2
舞毒蛾 的发 生趋 势及 时做 出了预 警 。 1 舞毒 蛾 的生活 习性 与 昆虫 性信 息素 的作 用机 理
I . I 舞 毒 蛾 的 生 活 习性
购进 的诱捕器和 诱芯均配 有说明书 , 将 诱 捕 器 按 说 明 书进 行 装配 , 于 舞毒 蛾 成 虫 羽化 前 7 ~ 1 0 d ( 即 7月上 旬 ) 开始悬挂 。 悬挂高度 1 . 5 - 2 . 5 m, 诱捕器间距一般在 2 0 0 m 以上。 诱 捕器 应挂 在 不被 遮挡 、 靠近 寄主 的直 立 支杆 或树 干
1 0 0 7 — 5 7 3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0 1 3 ) 1 7 — 0 1 6 8 - 0 1
近几年来 , 河 北 省木 兰 林 管 局林 区 内舞 毒 蛾 种群 数量
定标 准 地 . 用 来确 定 诱 到成 虫 数量 与各 虫 态种 群 数 量 之 间 变化 关 系 。 诱 捕器要 放 置在 人 为干预 少的地 方 , 同时要 远 离 公路 和灯 源 。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和优势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和优势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基础,目前监测预报工作人员基本还是依靠人工踏查、标准地调查的方法,靠人眼去看,靠经验去推测,按要求进行定时定点调查,采集填写调查数据。

天然林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受到面积大、专业技术人员少、缺乏交通工具等条件的制约,历来就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加之虫情调查人员缺乏必备的专业技术水平,且自觉性、及时性不够,病虫害监测调查很难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更不用说进行数据分析、准确性确认了。

近几年,阿尔泰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积极推广监测新技术应用和测报技术研究,在完善地面常规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等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短期预报的准确性。

与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相比,昆虫性信息素具备准确性高、专一性强、成本低、使用便捷和安全环保等特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方面得到了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使林区虫情调查人员管理更加科学化,虫情数据来源更加可靠,为森林病虫害监测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1昆虫性信息素工作原理许多昆虫雌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从而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

昆虫性信息素主要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以引诱雄虫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从而阻碍害虫交配,使其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进而降低虫害种群数量,最终实现虫害可持续控制。

2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和优势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害预防的主要应用是:虫情监测、成虫诱杀、干扰交配,而且具备保护虫害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

优势是: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监测防治效果佳,无毒无副作用。

2.1虫情监测欧美国家对小蠹虫的监测非常重视,常年用于监测的小蠹虫聚集信息素及诱捕器约有88万套,仅捷克一个国家就有18~25万套。

近两年,福海分局推广应用较多的有云杉八齿小蠹、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等昆虫信息素产品,同时,应用天牛引诱剂对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进行监测防控。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
口径 为 2 e 的 小 塑 料 桶 , 内 加 肥 皂 水 至 3 4 0r a 桶 /
处 , 水 面 1m处 悬 挂 1颗 性信 息 素诱 芯 , 处 理 距 c 每 3次重 复 , 9桶 。 每 天 早 晨 清 点 诱 虫 数 量 , 日 共 逐 分类 登 记 , 最后 根 据 诱 虫 量 对 发 生 量 、 生期 等进 发
作 物杂 志CΒιβλιοθήκη os rp 2 1. 00 1
性信息素在小菜蛾 、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监测上的应用
杨 健 宁 国云
( 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 ,1 10 浙江长兴 ; 33 0 , 浙江省长兴县植保站,1 10, 江长兴 ) 3 30 浙


采 用性 信 息 素在 太 湖 西 南 岸 的 洪桥
I h b t r f c s o r e Ex r c s o la i a n i io y Efe t fTh e t a t fPu s tl l o po a i y i n Bi lrs ma d s
Sh n Xio u Zh n ig a Ja g Ch n Lu Jn q Qi e e a h i, a g Jn t o , in e g , i ig i, u L i
作 者 简 介 : 健 , 理 农 艺 师 , 究 方 向为 作 物 良种 推 广 、 虫 害 防 杨 助 研 病 治 等 收 稿 日期 :0 9— 8—2 修 回 日期 :0 9—1 20 0 7: 20 1—1 0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小菜 蛾 .
小 菜 蛾 ( ltlxl tl 又 名 菜 蛾 、 青 Puea yo ea), l sl 小
虫 在 太 湖南 岸 的发 生 规 律 。现 将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如

舞毒蛾生活史及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舞毒蛾生活史及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农村科技2014(4)图2雌雄虫分别诱捕情况由表1可知:舞毒蛾在阿尕尔森乡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舞毒蛾过冬卵4月下旬开始孵化。

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开始化蛹,7月中、下旬成虫大量出现。

雌虫产卵以后,以卵越冬。

2.舞毒蛾成虫动态监测由图1可知:从7月17日开始,诱捕成虫数上升,有2个明显成虫高峰期,分别为7月27日、7月30日。

表明在此时间段蛹基本上羽化,成虫大量出现并交配活跃。

8月1日起,诱集虫数明显减少。

雄虫数量比雌虫多,已交配完的雌虫开始产卵并逐渐死亡。

3.舞毒蛾雌雄诱捕数量监测由图2可知:试验期间3盏杀虫灯诱捕雄虫及舞毒蛾生活史及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哈斯叶提·吐尔逊买买提(巩留县林业工作站,巩留835400)舞毒蛾是世界性的大食叶害虫,分布广、寄主植物多,对多种针叶、阔叶树和果树都有危害。

在西北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

在巩留县阿尕尔森乡2011年虫害发生面积为7.3千米2,其中舞毒蛾发生面积4千米2左右,集中发生在5~6月。

通过对舞毒蛾年生活史和舞毒蛾成虫发生动态监测,为舞毒蛾在阿尕尔森乡发生情况和潜在发生区的预测以及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养虫缸,捕虫网。

2.试验方法从7月9日舞毒蛾成虫发生期开始,设置3盏杀虫灯,高度1.5米,灯间距100米,每天21∶00时开灯,次日早晨分别把诱集到的舞毒蛾成虫放入养虫缸。

阴雨天不进行灯诱。

二、结果与分析1.舞毒蛾生活史表1舞毒蛾在阿尕尔森乡的生活史世代1~4月10~12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越冬代△△△——————第1代□□□□□□□++++++△△△△△△△△△5月6月7月8月9月注:△卵,+成虫,□蛹,—幼虫雌虫雄虫7/97/127/157/187/217/247/277/308/28/58/8(月/日)图1舞毒蛾诱捕情况33雌虫数量分别为387头和362头,表明雄虫比雌虫具有更强的趋光性。

性诱剂在舞毒蛾成虫发生期的监测应用

性诱剂在舞毒蛾成虫发生期的监测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 3 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 00 2 9 0 0 7— 7 1 2 1 ) 1— 3— 2
Ap ic to f S x Atr can n t on t i fLyman ra d s r Ad t pl a i n o e t a t t i he M iorng o t/ ipa uls
云杉 。主要 以幼 虫 蚕 食 叶片 为 害 , 受 害 林 木 呈 一 片 枯 使
稍, 直接 影响林 木生 长 , 严重 时整 片林 木叶 片被 吃光 。
2 结 果与 分析
利用 性诱 剂对 辽宁建 平舞 毒蛾 成虫进 行 监测 , 果 如 结 图1 所示 , 由图 可知 : 舞毒 蛾 在 辽 宁建 平 1 发 生 1 , a 代 成
杨 树 、 树 等 阔叶 树 叶 片 被 吃 光 , 致 树 势 衰 弱 , 至 死 榆 导 甚 亡 。为 了解舞 毒蛾 在建平 地 区的发 生发展 规 律 , 定 有效 制
的防治措施 , 本文利用性引诱剂对辽宁建平地区的舞毒蛾
成 虫 的发 生期 进行 了监测 , 以期 为有效 控 制其危 害 提供 理

要: 利用性诱剂对舞毒蛾 成 虫发 生规律进 行 了监测 , 结果表 明 : 舞毒 蛾在辽 宁建平 1 a发 生 1 , 虫始 见于 6月 代 成
底, 终见于 9月初 , 7月下 旬为羽化 高峰期 。研 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其危 害提供 了依 据。
关键词 : 舞毒 蛾 ; 性诱 剂 ; 种群动 态
论依 据 。
图 1 性 诱 剂 监 测 舞 霉 蛾 成 虫 种 群 动 态
舞 毒蛾成 虫发 生 的总体趋 势是 从 开始羽 化 后 , 保持 较

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研究

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研究
峰在 14∶ 00ꎬ反应模式为“ 单峰式 - 白天型” ꎮ
关键词:舞毒蛾ꎻ性信息素ꎻ诱捕器ꎻ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763 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 - 0886(2020)03 - 0031 - 04
DOI:10. 19688 / j. cnki. issn1671 - 0886 20200002
Abstract:Using 3 types of sex pheromone traps with 3 different heights to trap gypsy mothꎬLymantria
disparꎬ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catching gypsy moth with triangular sticky trapꎬbox trap and
辽宁 沈阳 110034ꎻ 3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局子林场ꎬ内蒙古 克什克腾 025350ꎻ 4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广兴林场ꎬ内蒙古 克什克腾 025350ꎻ 5 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ꎬ内蒙古 翁牛特旗 024500)
摘要:通过对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研究表明:三角型粘胶板诱捕器、奶盒型诱捕器和圆
中国森林病虫 2020 年 5 月 第 39 卷 第 3 期
31
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研究
赵胜国1 ꎬ李国军1 ꎬ陈国发2 ꎬ王艳军3 ꎬ段瑞龙4 ꎬ胡志伟5
(1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ꎬ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ꎻ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ꎬ
三角型粘胶板诱捕器对舞毒蛾的诱捕研究效果表
收稿日期:2019 - 11 - 08ꎻ修回日期:2019 - 12 - 30ꎻ网络首发:2020 - 01 - 22

舞毒蛾监测办法

舞毒蛾监测办法

舞毒蛾监测办法舞毒蛾学名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又名秋千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寄主植物有500种,其中以杨、柳、榆、苹果、落叶松等植物。

一、生活史舞毒蛾在我县一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来的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幼芽。

幼龄幼虫受惊动时有吐丝下垂的习性,此虫迁移性很强,除幼龄幼虫能借风力传播分散外,后期幼虫亦能爬行转移危害,幼虫期限历时一个半月左右,共有5龄,6月中旬开始老熟,干枝叶间,树干裂缝处,石块下树洞里吐少量丝图其身化蛹,6月旬至7月上旬化蛹量多,蛹期10-14天,成虫自6月底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羽化盛期,雌蛾产卵在树干或主枝上,树洞中、石块下,成虫趋光性强。

舞毒蛾大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是阔叶林郁闭度在0.2-0.3而没有下木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中发生严重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则少量发生。

舞毒蛾分级标准:轻度发生1-4头/50cm枝条,中度发生5-8头/50cm枝条,重度发生9头以上/50cm枝条。

二、虫情监测野外踏查:根据舞毒蛾历年发生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踏查路线,踏查线路要穿过舞毒蛾寄主植物分布区。

踏查次数与时间:一般每年进行两次踏查;一是11月至翌年3月进行越冬卵期调查;二是5月中旬进行截止冬代幼虫期虫调查。

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发现有舞毒蛾危害症状的更设主标准地,详细调查,记录舞毒蛾的寄主种类,虫口密度。

标准地的设置:大面积片林标准地面积为3亩对角线或工字形随机抽取标准树20株进行虫情调查。

林网:按2-7公里设置一块标准地进行调查,调查抽取样株20株标准树进行虫情调查。

标准地调查方法:树形矮小,虫口密度大时采取全株调查,树形高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分上、中、下或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取有代表性的树干,枝条,枝梢,叶片等进行小样方法调查,然后计算平均虫口密度。

三、系统监测观察1、卵期:每年的6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在寄主植物附近观察有无卵块,卵块多集中在倒木下方,树干背风面,部分树的叶片背面,大侧枝下方,在标准株上采集越冬卵块,带回室内,分别置于养虫盒内,要求卵粒总数不少于1000粒,孵化开始后,每天调查统计孵化卵粒数,未孵化卵粒数及天敌寄生情况,记载幼虫孵化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和终止期相关物候观象。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通过模拟昆虫性信息素来吸引病虫害,从而降低病虫害对蔬菜的危害。

针对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环境问题等不足,本文在广东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展开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旨在为蔬菜病虫害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一、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星河国际崇达园艺场,土壤肥沃,环境适宜。

二、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了常见的蔬菜病虫害,包括三七草蛉、玉米螟、茄子斑潜蝇、菜青虫等。

三、试验方法1、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摆放本试验采用颜色黄色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将诱捕器垂直地放在蔬菜种植区与非种植区的交界处,并保持每10米放置一组诱捕器。

每种蔬菜病虫害都有相应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本试验中选用了多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包括三七草蛉诱捕剂、玉米螟诱捕剂、茄子斑潜蝇诱捕剂、菜青虫诱捕剂等。

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滴到对应的诱捕器上。

3、对照组处理本试验中设有对照组,对照组不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个月的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效果非常显著,整个试验区域内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数量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内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则与之前一样。

具体数据如下:1、三七草蛉:诱捕器总计捕捉到三七草蛉成虫110只,而对照组内的三七草蛉损失率达到了10%。

五、结论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其生态环保、安全无害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

这也证明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有望成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并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延安市安塞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陕西省北部。

这里的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些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其中舞毒蛾的发生成为了农民们的一个头疼问题。

本文将针对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舞毒蛾的发生情况舞毒蛾是一种以玉米、棉花等作物为害的重要农业害虫,其幼虫以叶片为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舞毒蛾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宿主植物、天敌数量等因素有关。

在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主要在夏季发生,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其数量逐渐增加,给当地的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二、舞毒蛾的防治方法针对舞毒蛾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化学农药,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舞毒蛾的数量。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等生物制剂对舞毒蛾进行防治,不仅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3.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作物上的虫害,保持作物间的通风透光,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浇水施肥,增强植物的抗性,减少害虫的发生。

4. 科学种植轮作。

通过轮作,可有效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害虫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舞毒蛾的监测和预警为了更好地控制舞毒蛾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其数量和分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检查舞毒蛾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趋势,为农民们提供相关防治建议;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对农田进行航拍监测和分析,实现对舞毒蛾的及时发现和预警。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产和品质。

需要通过开展舞毒蛾的害虫防治知识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等形式,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舞毒蛾的发生。

舞毒蛾性信息素使用说明

舞毒蛾性信息素使用说明

舞毒蛾性信息素使用说明尊敬的用户:欢迎您使用本公司生产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诱芯)及配套诱捕器。

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或在植保(森防)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防治对象名称】中文名称:舞毒蛾别名: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英文名:gypsy moth学名:Lymantria dispar L.【防治对象特征】成虫雌雄异形,雌蛾粗壮,前翅黄白色,横脉有一明显“<”形黑褐色斑纹,不善飞行。

雄蛾较小,前翅灰褐色或褐色,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一黑褐色点,善飞翔。

【生物学】舞毒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孵化的早晚同卵块所在的地点温暖程度有关,产于石崖上和石砾中的卵块孵化较晚。

7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12-17天,主要在树枝叶间,树皮缝、树干裂缝处、石块下,该虫不织茧,切吐少量的丝将蛹体固定住。

8月份为羽化期,因为羽化后的雄成虫在日间常常成群飞舞,故称之为“舞毒蛾”。

羽化后2-3天即可交尾。

雌蛾产卵在树干表面、主枝表面、树洞中、石块下、石崖避风处及石砾上等。

每雌平均产卵量为450粒,每个卵块为300多粒卵,大发生时最高产卵量可达1000粒,平均为750粒。

大约一个月内幼虫在卵内完全形成,然后停止发育,进入滞育期,卵期长达9个月。

【主要成分】舞毒蛾性信息素【配套诱捕器】屋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多功能桶型诱捕器【缓释载体】袖口式复合橡胶塞。

【作用机理】雌性舞毒蛾成虫释放舞毒蛾性信息素,雄虫可沿着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寻找到雌虫,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仿生产品,模拟雌性舞毒蛾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配套诱捕器就是捕获前来“亲密赴会”的雄蛾,减少雌虫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减少子代幼虫的发生量,保护寄主免受虫害。

【使用技术】在舞毒蛾防治区域内,成虫扬飞前,将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船型诱捕器或筒形诱捕器)悬挂于林间1.5~2.0m树干上。

舞毒蛾监测办法

舞毒蛾监测办法

附件:辽宁省舞毒蛾监测办法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鳞翅目夜蛾总科、毒蛾科。

在辽宁省分布较广,一年一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7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寄主为杨、柳、榆、桦木、槭、苹果、椴、山楂、落叶松属植物。

为全面系统地做好舞毒蛾的虫情和灾情监测,分析和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治,特制定本办法。

1 成虫期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舞毒蛾分布的范围、发生时间、发生趋势。

调查方法分为诱虫灯监测调查和性诱剂监测调查。

1.1诱虫灯监测调查将诱虫灯置于选定的监测点附近的开阔地,高度在 1.5-2.5米,灯间距200米以上,成虫羽化盛期前后各15天开灯,每天记录诱虫量。

将诱虫结果填入表2。

1.2性诱剂监测调查舞毒蛾性诱监测可采用桶状和船状诱捕器(适合林区,机场,港口等环境)或粘胶板诱捕器(适合风沙小,或较封闭环境),自6月中旬(成虫羽化前7-10天)开始悬挂,悬挂高度在1.5-2.5米,诱捕器间距一般在200米以上。

诱捕器应挂在不被遮档,靠近寄主的直立枝干或树干上,避免人为干扰和破坏。

每天的高峰期在10:30—2:30分之间,每天检查诱蛾情况。

20天或根据诱捕器使用要求按时更换一次诱芯。

将监测结果填入表2。

2 卵期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查卵块和幼虫数量,掌握该害虫的发生程度,发生范围。

2.1调查方式包括踏查和固定标准地调查。

2.1.1踏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踏查路线,发现有舞毒蛾发生,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详查。

2.1.2固定标准地(树)监测根据舞毒蛾历史发生情况,设立固定标准地或固定标准树定期监测。

固定标准地或固定标准树确定后,无特殊情况应坚持长期不变。

2.2调查方法在固定或临时标准地内,选择20株标准树,于3月末或4月初调查标准树上的卵块数,并随机采集5个卵块,查清各卵块的卵粒数,填写标准地概况表1,将调查结果填入表3,汇总后填入表4。

舞毒蛾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LFS系统的研制

舞毒蛾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LFS系统的研制

舞毒蛾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LFS系统的研制
孙向文;刘汉奎;孙玉梅;白玉桐;于清娟
【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
【年(卷),期】2007(000)B05
【摘要】PLFS系统包含数据初始化,发生量短、中长期预测,发生期预测3个功能模块。

在系统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区域性舞毒蛾种群时动态的预报,对舞毒蛾的宏观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动态自动化预报能力,可高速生成和更新各种预报模型,选择建模因子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能将数据-筛选-建模-预报融为一体,提高了测报的整体水平。

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生产应用价值,投入生产后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页数】3页(P85-86,88)
【作者】孙向文;刘汉奎;孙玉梅;白玉桐;于清娟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森防站,辽宁朝阳122000;朝阳县联合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305
【相关文献】
1.电网数字实时动态仿真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 [J], 郑三立;梁旭;洪军;孙刚;胡明亮;阴宏民
2.对舞毒蛾预测预报及防治的探讨 [J], 孙玉忠;李怀岩
3.舞毒蛾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LFS系统的研制 [J], 孙向文;刘汉奎;孙玉梅;白玉桐;于清娟
4.油松毛虫实时动态预测预报PDFS系统的研制 [J], 段君博;赵殿一
5.浅谈舞毒蛾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 [J], 刘雅娟;陶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吸引有害昆虫并进行监测、诱捕或种群调控的一种技术方法。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监测、诱杀、种群调控等方面。

选择一种主要的蔬菜病虫害,如蔬菜食心虫,确定将要应用的昆虫性信息素种类和浓度。

然后在试验地选择一块面积较大、害虫密度较高的蔬菜果园,将果园按照相同的尺寸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防治措施,只进行害虫监测。

另一组为试验组,采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害虫监测和诱杀。

在试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在果园中设置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并采用黏板或黄色粘纸作为捕获介质,用于监测、诱杀和统计害虫数量。

同时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害虫诱杀,使用含有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杀剂喷洒或设立诱杀源,以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在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果园中害虫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对试验组中使用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捕获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

根据实际效果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总结和总结。

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可以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推广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一种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摘要介绍了舞毒蛾性信息素作用机理以及诱捕器的设置方法,通过对舞毒蛾成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期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便于及时对舞毒蛾的发生趋势做出预警。

关键词舞毒蛾;性信息素;监测预报技术
近几年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林区内舞毒蛾种群数量增多、危害严重,针对这种情况,2008—2010年木兰林管局森防站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进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及诱捕器,对辖区内舞毒蛾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监测记录,通过对观测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和数量分析,对舞毒蛾的发生趋势及时做出了预警。

1 舞毒蛾的生活习性与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理
1.1 舞毒蛾的生活习性
舞毒蛾是一种杂食性的食叶害虫,可取食500多种植物,而且分布范围广。

此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5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上,天气温暖后上树取食嫩芽、叶,1龄幼虫体毛较多,可借此随风长距离漂移,2龄以后幼虫日夜潜伏于放出叶、树缝、树上的枯叶或地面隐蔽场所,黄昏后外出取食;雄幼虫5龄,雌幼虫6龄,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在枝叶间、树干缝隙、地面石块、杂物等隐蔽的场所吐丝化蛹,在河北省木兰林管局7月间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

雄虫活跃,白天于林间等处飞舞觅偶,舞毒蛾即此得名。

雌成虫较呆滞,所分泌的性信息素对雄虫有强烈的吸引力(此种引诱物为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交尾后在化蛹场所,甚至墙上、屋檐下、树干等处产卵,每头雌蛾一生产卵400~1 500粒。

卵块上厚覆腹末绒毛,绒毛使卵块能忍受-20 ℃的低温和水的长期浸淹。

成虫有趋光性[1]。

1.2 昆虫性信息素作用机理
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

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

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质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2]。

舞毒蛾性信息素诱芯是根据舞毒蛾的雌虫分泌散发的物质研制而成的,它能诱引雄性昆虫前来交尾而被诱捕器上的粘胶板粘住,通过诱到的舞毒蛾雄虫数量和时间来分析预测其发生情况。

2 诱捕器的设置
2.1 诱捕器设置原则
诱捕器的设置应以基本能够代表监测舞毒蛾发生林分类型和面积为标准,设置点应有代表性,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该点所在的位置要设立舞毒蛾卵期及幼虫期调查的固定标准地,用来确定诱到成虫数量与各虫态种群数量之间变化关系。

诱捕器要放置在人为干预少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公路和灯源。

2.2 诱捕器悬挂方法
购进的诱捕器和诱芯均配有说明书,将诱捕器按说明书进行装配,于舞毒蛾成虫羽化前7~10 d(即7月上旬)开始悬挂,悬挂高度1.5~2.5 m,诱捕器间距一般在200 m以上。

诱捕器应挂在不被遮挡、靠近寄主的直立支杆或树干上,避免人为干扰或损坏。

调查人员需每日或隔日检查诱蛾情况并记录诱捕雄虫数量,并时常检查粘胶板,如失效需立即进行更换。

同时,10~14 d要更换1次诱芯,避免影响诱捕效果。

2.3 诱捕器放置时间
诱捕器的放置时间应在舞毒蛾的蛹期末进行,即7月上中旬,收回时间为舞毒蛾全部羽化后连续7 d诱不到成虫为止,逐年放置的地点要确定,可用GPS 进行定位,放置高度、收取和记录时间也要保持一致,以获取稳定、可靠的数据。

3 观察与监测
3.1 发生期监测
以确定舞毒蛾成虫发生期为重点的诱捕点,调查人员在7月上旬开始,需要每日(或隔日)都要对诱捕器进行调查,记录诱捕到第1头成虫的时间,此时为成虫始见期,对诱捕到的雄成虫进行清空处理,同时记录所诱捕到的成虫数量(作为发生量监测的补充)。

在正常情况下连续3 d诱不到成虫为终止期,根据曲线和数学模型分析确定成虫的高峰期,同时结合其他监测方法和舞毒蛾的发育进程预测下世代或虫龄的发生期[3]。

3.2 发生量监测
以发生量监测为重点的诱捕点,调查人员需每日调查记录1次诱集的成虫数量,然后将粘胶板上的成虫清除,并检查粘胶板的粘性,看其是否由于蛾子鳞片太多或其他原因而失效,特别是雨后,一定要进行检查,如失效,需立即更换粘胶板。

最后根据所诱捕到的雄成虫数量和雌雄比推算雌虫数量,再根据各虫态之间相关系数表,推算下一代幼虫数量,分析预测其发生程度。

另外,在成虫高峰期应增加观察次数和更换粘胶板的频度,以保证粘虫效果。

同时将调查日期、调查时间和天气状况等相关因子进行记录,便于综合分析[4]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008—2010年,木兰林管局在4个林场对舞毒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
每个林场设立发生期观测点和发生量观测点各1处。

7月初开始悬挂诱捕器,8月下旬收回,实行日日观测和隔日观测,监测期间14 d更换1次诱芯,7 d更换1次粘胶板,成虫羽化盛期3 d更换1次粘胶板。

监测工作结束后,对记录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绘制了曲线图,结果表明,舞毒蛾的成虫期较历史记载有所提前,舞毒蛾羽化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期为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末期为8月中旬。

通过对诱捕舞毒蛾的数量进行分析,利用各虫态的相关系数表对舞毒蛾的下一代幼虫数量进行推算,对舞毒蛾的猖獗发生态势做出了预警。

5 参考文献
[1] 李盼威,胡庆禄.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孟宪佐.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7,32(3):46-47.
[3] 马祺,章云斐,尹国娟.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61-663.
[4] 王国和.昆虫性信息素在森林害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5(3):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