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摘要】高校学报编辑是一个繁忙且需要高度专业素养的职业,编辑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本文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和工作认可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
在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不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不合理和缺乏工作认可感等问题的困扰下,编辑们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情绪。
通过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待遇以及加强对编辑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编辑的职业倦怠,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学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待遇、工作认可感、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编辑工作积极性、职业发展规划。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内部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一,承担着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传播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也变得越发繁重和压力大。
编辑们需要面对大量的稿件审核和编辑工作,以及频繁的与作者和审稿人的沟通,整理和发布学术资讯等工作。
编辑们也要不断保持对学术领域的关注和更新,以确保高校学报内容的质量和水平。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些高校学报编辑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职业倦怠是指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出现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情绪和情绪疲惫的状态。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编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对编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了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保障编辑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阐述高校学报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
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不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消极情绪和工作动力下降的现象。
面对这一问题,编辑们需要认真思考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编辑,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常常会导致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对编辑的工作效能和生活品质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编辑事业单位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倦怠对编辑的影响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到疲劳和筋疲力尽的状态。
对编辑而言,职业倦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编辑缺乏动力和激情:长期重复的工作内容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使编辑对工作失去热情,感到缺乏动力和激情。
2. 工作压力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疲劳:编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同时还面临着紧急任务和工作量大的压力,这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
3.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扰:编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和家庭的压力。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编辑无法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倦怠对编辑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倦怠不仅对编辑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 抑郁和焦虑: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倦怠可能导致编辑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2. 自我价值感下降:职业倦怠使编辑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感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这会影响编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人际关系紧张:编辑因为倦怠而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可能导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进而进一步加重心理健康问题。
三、促进编辑心理健康的措施为了帮助编辑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和维护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编辑创造积极、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2. 提供职业支持和发展机会:为编辑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以增加工作动力。
3.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允许编辑有一定的弹性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
编辑主体职业倦怠与自我调适摘要:编辑的职业倦怠是指编辑主体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衰竭状态,其广泛涉及编辑主体的社会价值实现程度的比较、社会环境组织氛围的现状、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回顾等因素,它既影响着编辑主体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制约着编辑主体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
对此,编辑应作积极的自我调适。
关键词:编辑主体;职业倦怠;职业生涯倦怠本意是一种情绪性衰竭的心理状态,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应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时的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征。
职业倦怠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1981年玛勒斯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一是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丧失了工作热情;二是非理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三是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倦怠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它已波及各个行业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编辑主体职业倦怠的行为特征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职业倦怠在某些助人行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编辑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编辑在职业生涯的某些阶段表现出的倦怠情绪,是编辑主体在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也是编辑面对工作付出与回报出现不平衡时的心理情绪。
编辑主体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编辑工作丧失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厌烦职业活动,表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这样会直接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编辑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主体的基本职责就是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和发表,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主体往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而成果却是作者的,这都可能使一些编辑感到心理不乎衡,这种心理失衡现象是造成编辑主体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编辑主体会因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尊重而感到沮丧,对编辑工作充满厌倦,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内心抑郁,工作消极被动,缺乏敬业精神,一些编辑或追求实惠,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或追名逐利,重短期行为轻长远规划,直接导致编辑主体人格的丧失和行为目标的错位。
试析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为编辑 工作 的流程 所 囿 , 学报 编辑难 以避 免 地要 在 组 稿 、 审稿 、 编辑 、 校对 等 范 围内进 行 重 复性 的 劳动 。 从组 稿工作 起始 , 编辑 每天 至少要 阅读 审核几 十篇甚 至上 百 篇 的稿件 , 从 中筛 选 出少 数适 合 学 术期 刊 的稿 件 以进 行下 一步安 排审稿 的工 作 ; 同时 , 为 了提 高期刊 的学术 质 量 , 增强 期 刊 的学术 影 响力 , 编 辑 可能 还 面 临着 每天要 向社 会各 界学术 带头 人 、 精 英人士 约稿 的工作 , 尽管 约稿对 象不 同 , 但 约稿 时所采 取 的联 系方 式和 所要 陈述 的语 言思想 不尽相 同 , 这 也构 成 了编 辑重 复劳 动的一部 分 。此外 , 为稿件 安排 专家 复审 , 联 系作 者修 改稿
件或退稿 , 排版后进行编辑校对 , 编排版面等工作 , 这些都是不因稿件变化而变化的固定工作流程。这些流程 的固定 性 、 类似性 和重 复性 , 会给 编辑带来 心理 上 的疲倦感 。
除此 之外 , 编辑工作 还有 一个 重要 的特征 就是 “ 去个性 化 ” 。这不 是 指在 编辑 工 作 中去掉 作 者 的个性 , 而 是指 在编辑 校对 过程 中 , 编辑 必须 要尊重 作 者 , 在语 言文 字 、 行文 逻辑 等 内 容表述 上 , 如 果作 者 的原文 没 有差 错, 编辑就 不能 够将个 人对 文字 的偏好强 加 于作者 之上 。 因此 , 难 免有 一 些编 辑 认 为编 辑工 作 压 抑 了人 的 主 观情感 , 枯燥 单 调 、 令人 乏 味 , 因此 产生 职业倦 怠 。 2 . 工作 琐碎 , 成果难 以量 化 每个 职业在 社会 的成果 考核 中 , 都有 符合 其工 作性 质 的考量 方式 。 比如 教 师 的成 果考 核 , 可 以从 教 学 量 ( 授课 数量 ) 、 教生 量 ( 学 生人 数 ) 、 升 学率 、 科研量 ( 发 表论文 、 论著 , 参 与科 研 立项 ) 、 社会 活 动量 ( 各 级别 活 动 获奖 ) 等方 面进行 量化 考核 。但学 术期 刊编辑 工作有 其 特殊性 , 能够 被量 化 的工作 成 果 只有 其按 照 固定 刊期 出版 的 刊物 。但 在 1 3常 的编辑工 作 巾 , 有大 量 难 以量 化 的工 作 , 如 稿件 的审 理流 程 中 , 除 了审 稿意 见 书 为可
关注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
( 苏技 术师 范学 院 , 苏 常州 2 30 ) 江 江 10 1
一
、
高校编辑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 职业倦 怠 ” 由美 国心理学家 弗洛登伯 格( ru eb r— Fe dn eg
e) l首次提 出, - 他用“unu” b ro t一词 来描述“ 那些供职 于助人行
业( e i rfso s人 们 因工作 时间过 长 、 h l n poes n ) pg i 工作 量过 大 、 工作强度过 高所经历的一 种疲 惫不堪 的状态” 之后 , 。 玛诗 勒
维普资讯
关注高校 学报编辑 的职 业倦怠
盛 艳
疲。
( ) 二 组织环境
首先 , 高等Leabharlann 校对学报 的管理 和发展重视不够。在许 多 高校 , 学报编辑部 是附设在处级单 位之下 的一个科 室 , 编辑
与图书馆 、 后勤等工作人员一样属 于教辅人员 , 工作条件差 , 待遇也不高。 编辑享受 的岗位津贴或 比教师和科研系列低一 档, 或在系数上低 一层次 ; 工作量 和岗位数也得 不到合 理的 核定和安排 , 超工 作量工作 、 假期工作 却不能获得 超工 作量 报酬或加 班费 ; 少有进修和培训 的机会 ; 很 与学 校的各 种奖 励如教书育人奖 、 科研成果奖几乎无缘。 其次, 高校学报的管理 机制僵化 。 编辑部没有实 际的人 、 财 、 的管理权 , 物 其想法 和做 法要层层上报 , 主管领 导同意后 方可实施。 在当今 期刊业 向产业化 、 品牌化 、 国际化发展的进 程中 , 这种僵化的多头管理体制 , 人为制约了学报的发展。
专业生涯具有强烈 的使命感 的人则不容易感到倦怠。 其次, 职业倦 怠与人格 因素有密 切关系 , 具有某些 人格 特 征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 如高期望值 、 低努力程度 、 低 自信心 、 缺乏应对技巧 、 人格 中的神经 质等 都是引 发倦怠 的
当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
由 于高 校学 报 编 辑 工 作 大 都 是 重 复 性 工 作 , 缺乏创造性 , 日复 一 日、 周而复始 的审稿 、 编辑 、 校对工作 , 编 辑 应 有 的 工 作 热 情 被 消磨 殆 尽 。久 而久 之 , 编辑会对工作产生厌恶感 , 并 习惯 于 传 统 的编 辑 方 式 和 r作 手 段 , 不愿 意 也 不 敢 迎 接 新 挑 战 ; 而 社 会 的发 展却 日新 月 异 , 以数 字 出版 为 代 表 的新 技 术 层 出不 穷 。如 此 一 来 , 导致 一 些 编 辑 常 常 处 于 彷 徨 迷 惘 、 焦虑不安 之 中, 身 心 俱 疲 。与 此 同 时 , 长 期 自我 否 定 的 职 业 认 同感 和 效 率 低 下 的工 作 状 态 , 会 形成一种 恶性循 环 , 导致心理 焦虑 。 [ 2 此外 , 学 报 身处高校内部 , 编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一些关 系稿 和人情稿 , 编 辑 会 陷 入 维 护 人 际 关 系 和 保 证 学 报 质 量 的 矛 盾 之 中 。 一 方 面, 对关系稿和人情稿深恶痛绝 ; 另一方面 , 又不 想 因此 造 成 人 际 关 系 紧张 , 长此以往 , 编 辑 的精 神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
如教 师 、 护 士 等 。现 在 的 研 究 发 现 , 职 业 倦 怠 现 象 更 容 易 出现 在 助 人 职 业 , 学 术 期 刊编 辑 是 典 型 的 助 人 职 业 , 编 辑 工 作 具 有 重 复性 、 超负荷性和隐匿性等特征 , 这 种 工 作 性 质 很 容 易导 致 职 业 倦 怠 , 给 编辑 个体 、 学术期刊乃至社会均带来负面影响 。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及干预策略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及干预策略分析发表时间:2017-06-02T13:44:16.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8期作者:刘平吴昌学周凌文箐颍[导读] 编辑职业倦怠是编辑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源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疲惫的衰竭状态[1]。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贵阳 550004)【摘要】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文化和期刊市场化的趋势,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另外,编辑具有繁琐、严谨及长年累月不得松懈的工作特点,且默默无闻的做“别人的嫁衣”,内心不免有很多矛盾,势必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可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倦怠产生原因和影响,针对如何对编辑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干预【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26-02 编辑职业倦怠是编辑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无法应对外界压力源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疲惫的衰竭状态[1]。
社会的进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感与竞争感,不同职业的从业者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正视和研究。
高校学报作为科技期刊的核心力量,在科技期刊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问题,显得愈加重要,尤其是高校学报编辑在学校有着边缘化的趋势,内心有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趋势[2]。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工作倦怠的产生,是当前高校学报出版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本研究主要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以此尝试提出改善编辑预防职业倦怠的建议和措施。
1.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倦怠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群体工作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生理健康受损以及工作态度消极、冷漠等。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化解途径
21 0 1年 9月
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l f aj gIstt o d s yT c nl y o ra o ni ntue f n ut eh o g N n i I r o
Vo .1 No. 1 1. 3 Se ., 01 p 2 1
备出版专业 知识 之外的多类 知识 , 这些多类 知识 的积 累绝 而 非一 日之功 , 需要耗 费大 量的精 力不 断学 习和 钻研 , 无形 这 中给广大学报 编辑 带来 了巨大的心理压 力 , 经常会深感 力不
从心。
代表的组织学观点 、 以萨若森 ( a o ) Smsn 为代表 的社会学及历 史学观点 以 及 以马 勒诗 ( al h 为 代表 的社会 心 理 学 观 M sc ) a
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 展 , 出版 行业 的竞 争越来 越激 烈 , 高
校学报 的发展 也面 临着多 重考 验。科技 的迅猛 发 展给 编辑
带来前所 未有 的压力 , 断出现 的新 技术 和新设 备 , 编辑 不 对
的心理造成 了不小 的影 响。作 为高校学 报编辑 , 一方 面要具
备出版专业 的知识 , 如文字能力 、 编辑能 力等 , 同时还需 要具
建科 学的奖惩制度 , 完善编辑部 门的 管理和 支持体 系。 高校 编辑 要正视 自我 , 学会 自我 调节 , 效克服 职 业倦 怠的 有
产 生。
关键词 : 高校 ; 学报编辑 ; 职业倦 怠 中图分类 号: 2 4 1 G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4 4 (0 1 0 0 7 0 17 — 64 2 1 )3— 0 4— 3
响 ; 为众 多学 者认 同和接 纳 的是 马勒诗 ( s c ) 最 Mal h 的观点 , a 他认为职业倦怠 是 以人 为服务 对象 的职业 领域 里个 体所 表 现 出来 的情感耗竭 、 去个性化 、 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症状 。
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一
民族 、 土 、 教 、 事 、 领 宗 军 外交 等上
支 高素 质 的编辑 队伍 ,出版社 就
犯错 , 就要坚 持 出版工 作 的正确 导 有 了基本 的保证 ,出版产业 的发 展
向 , 练掌握 我 国政 , 一往无前。回
参考 文献 : [ 】转 变发展 方 式 书业能做 什 1
新 的增长 的 同时 , 最大 限度 地 实现 的 版 权 而 可 能受 到 名 誉 上 和 经 济
自身 的价值 。
政 策 知 识
上 的损失 ,就要 对著 作权 的有 关法
( 三)熟练 掌握 出版 法律 法规 、 律法 规 了解 掌握 。 当前 ,我 国正深 入进行 文 化体 制改 革 , 加快 经 济发
法律法规 、 政策知识。出版产业是
核 心版权 ( 著作 权 ) 产业 的一 部分 ,
著作 权法 修改 , 然对 出版社 的生 必 权行 政执 法 的直接 执法依 据 有 《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著 作权 法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著 作权 法 实 施条 例 》 《 著
N].中 国图 书 商报 , 2 1 0 0— 产运 作产 生影 响 。就 目 来说 , 前 版 么 [
没有新 意 。 统计 , 照职业倦 怠程度 由高往 低排 , 重复 , 按
告 别倦 怠 的根本 。
1 高编 辑动 机 .提
编辑“ 跻身 ” 1 。… 前 0名 如何 全面认 识
职业倦 怠 , 唤醒 “ 出版 睡人 ”找 回“ , 吞万
2 .工作 4 5年 — 经历 了几 年 的锻 炼 和积 累之 后 ,
出版 业 是 我 国文 化 事 业 的 一 展方 式 的转变 。 同时 ,随着 我 国法
解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
一
可见 ,在编辑 、出版和发行这三个阶段中 ,学报基本上与校 内各 机关部门业务上 的联系少之又少。另外 ,期刊的工作流程 与高校
、
高 校 学 报编 辑 职 业 倦 怠原 因 分析
高校 学报 编辑工作较为枯燥 ,并且编辑在工作 中要承受各种 的学期安排 并不同步 ,大多 学报没有 真正意义上 的假期和 休息
赵 国惠 .徐 文 杰
( 大连教 育 学院 学报 编辑 部 ,辽 宁 大连 1 6 2 ) 1 0 1
摘 要 : 高校 学报 编辑 容 易产 生 职 业倦 怠 ,其 原 因在 于 自我 身份 的 t惑 、 自我 价 值 的 背 离和 自我 提 升 的迷 失。 预 防 与 消 除 学 报 编 辑 * 1
在 。I q
2公众 话语 加剧 自我 身份的困惑。在现实的工作 中 ,由于 学 . 联系并不紧密 ,与机关同事工作交流并不多 ,因此 ,学报 编辑 人
编辑感觉到 前所 未有的职业压 力和挑 战 ,职 业倦 怠现象 大量存 报工作的特殊性 ,学报编辑部 的工作流程与学校内部各机关部 门 关于职业倦怠的表述有两种重要 的说法 :一是 “ 因长期处于 员成为游离于机关各部 门的 “ 独立小分队 ” ,无人问津。在学报 紧张的 工作状态而产生的体力 、脑力与情感疲劳 的状态” (y 编辑流程 中,编辑常与外审专家 、作者 、校对 、排版人员进行 沟 A— a i s lot rno ) lPn &El tA osn ;二 是 “ 力 以赴 于 工作 或者生 活却 通与交流 ,这些人员既有校内人员又有校外人员 ,既有专家学者 a e i 全 未能实现预 期的 目标 ,从而产 生灰心沮 丧的失 望情 结” ( r 也有普通教师,但接触大都是个体 行为 ,也就是 说与部 门接触较 He— brJFed n e e)① et ru eb r r 。这 两个定 义都表 明 了职业 倦怠 的本质 , 少。在学报出版 过程 中 ,虽然与财 务部 门在经费支出时需要进行 g 但前者强调 “ 疲劳的状态” ,后者强调 “ 失望的情绪 ” 。研究人员 上报 与审批 ,但基本上 各期的财政支 出各项大体相同 ,因而 ,也 发现 ,疲劳可以引起倦怠 ,但引发倦 怠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失望的 只是一个工作程序 。在发行过程 中 ,学报除了要报送国家新闻出 ’ 情 绪。近年来 ,职业倦怠已进入 心理 学研 究的视野 。高校学 报编 版署和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相应 的学术机关外 ,基本上是同全国各 辑 的职业倦怠形成 有其特殊性 ,对工作有非常 消极 的影 响。分析 高校的学报编辑部 与图书馆利用学报相互交流,大多编辑部把学 职业倦怠形成的原 因,寻求消除倦怠 的方法对 于我 国高校学报整 报直接送到本校 的图书馆上架 ,供院内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由此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28第2卷第3期传媒热点一、引言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
目前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在每个行业、领域逐渐深入。
对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研究如何?根据霍振响等《对编辑职业倦怠相关文献的梳理及思考》研究发现,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有77篇“编辑职业倦怠”的文献,其中34篇文献是针对各级高校期刊编辑的,占比高达44.16%,而且这些文献的作者也多为高校编辑。
77篇文献中超过60%发表在各级高校学报上,且多是高职高专类学报。
为什么在编辑职业倦怠的研究上,有如此多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论述,且多发表在高校学报上?这值得引起思考。
二、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状况笔者也是一名高校学报的编辑,对同类型学报比较熟悉。
以内蒙古地区高校学报为例,编辑岗位工作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一)学报专任编辑数量严重不足远低于原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科技期刊管理办法》中“专职编辑人员按任务定编,一般季刊(或半年刊)不少于3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月刊不少于7人”的要求。
郑慧淑的研究显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直属高校学术期刊,双月刊专任编辑2~3人,月刊4人甚至更少。
专任编辑工作量普遍偏高,很多人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员工作量过大。
(二)学报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编务、校对岗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治区直属高校学术期刊,均未设置专门的校对岗,仅有一家有专门的编务人员。
专任编辑集编辑、校对、编务等诸多任务于一身。
既要从事稿件的收取、登记、查重、送审、财务、专家作者服务、样刊寄送、交流、文件归档等琐碎、繁杂的工作,又要对稿件进行编辑的精细加工,反复校对等需要精心、静心完成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
(三)由于编辑人员晋升需求,专任编辑还需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疲于编辑出版的状态,科研成果也多为低水平重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不够。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措施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40 -2020年第6期 总85期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教职员工的要求不断提高,个人间的竞争进一步增强,客观上造成高校学报编辑诸多压力,在没有及时调适的情况下,编辑人员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职业倦怠不仅使高校学报编辑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影响学报的水平。
因此,探究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问题,在引导编辑人员身心健康发展、改善编辑人员管理、推动高校学报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作为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1]于1974年提出,主要指从事助人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等)的个体因工作时间长且压力大引发的身心疲乏状态,由于工作的助人性质,需要持续的情感付出,若缺乏适当的放松与激励,则易导致职业倦怠。
目前应用以及影响范围最广的职业倦怠定义,则来自Maslachc的心理学界定,Maslachc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面对工作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经受长期压力体验过程中而产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常有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的表现[2]。
就高校学报编辑而言,其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热情丧失。
高校学报编辑每天重复着以下工作,收稿或组稿,初审,将稿件送相关专家审阅,再将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或者退稿,录用的稿件经过认真细致的编辑润色加工后转化为出版物。
为了使刊物具有较高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质量,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允许敷衍了事。
编辑人员长时间从事此类细致而烦琐的工作容易产生倦怠感,工作热情逐渐减退,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心生抱怨,从而丧失工作热情。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
倦 怠现 象的产 生, 从 而提 高工作效 率 。
关 键词 : 高校 学报 ; 青年 编辑 ; 职 业倦 怠 ; 个人 素质 ; 职业特 点 ; 管理 制度
物理 海 洋学 , 生 物学 与地 理学 的交叉 形成 了生 物地
高 校 学 报 青 年 编 辑 产 生 职 业 倦 怠 的 原 因 是 复
理学 , 统计学 与 力 学 交 叉形 成 了统 计 热 力 学 、 统 计 力学 、 量子统 计力 学等 ; 此外 , 社 会 科 学 和 自然 科 学 之 间也 可 以相 互 结 合 发 展 , 形 成 新 的 交 叉 边 缘 学
中图分 类号 : G 2 3 2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1 3 4 8 6 / j . c n k i . 1 6 7 3 —2 6 1 8 . 2 0 1 6 . 0 5 . 0 1 7
高校学 报 大多 为综合 性学 术理论 期 刊 , 其 涉 及
学科 门类 多 , 且 学 科 问 高度 分 化 与综 合 , 要 求 学 报 编辑 不仅 要在 知识结 构 上具有 一定 的广 度 , 更 要 在 知 识 层 次 上 具 有 一 定 的 深 度 ] , 这 就 使 得 高 校 学 报 编 辑 工 作 具 有 系 统 性 和 复 杂 性 。 随 着 高 校 学 报 事 业 的快速 发展 , 一大批 优 秀青年 加入 高校 学报 编辑
临床 医学 、 中 医学 、 药 学 等 多 学 科 。 尽 管 高 校 学 报 青年 编辑学历 较 高 , 大 都是 博 士 、 硕士, 但 他 们 只 是 在所学 学科 的某一 个分 支“ 博” “ 硕” , 不 是 对 所 有 学 科都 “ 专”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逐 渐 形 成 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走出职业倦怠探析
职业倦怠这 一概 念最 早 由 美国 心 理学家 Freudenberger于 1974年提出。在目前研究中,虽然 对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对其基本特征 的描述大体是一致的:因工作“疲劳”而丧失了工作 热情,对自己工作状态不满意;认为工作毫无创造性 而消极对待;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同时自信心逐渐消 失[1]。
收稿日期:2019-08-05 作者简介:杨 飞(1980-),男,陕西榆林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104·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2020年第 2期(总第 148期)
一个被冷落的角色。学报编辑从事的是专业技术工 作,却不被按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往往被按行政人员 管理。在一些高校老师和领导眼中,学报编辑工作 不太重要,甚至可有可无。在一些高校老师眼中,学 报编辑工作异常的轻松、无所事事,这也折射出高校 及社会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认知水平。这种状况也让 高校学报编辑无比的无奈,自己从事的是为他人做 嫁衣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不为人所关注默默无闻 付出艰辛劳动的幕后工作,却不被外界和社会所理 解和重视。这样长期下去,难免内心郁闷,产生职业 倦怠。
同时,编辑部人员管理及人员职责划分有待加 强,本来就编辑人员数量不足,加之一些老编辑倚老 卖老,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把工作重担推给年轻编 辑,这样更加重了年轻编辑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时 间久了,年轻编辑难免产生职业倦怠。
(4)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压力空前增 加
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资源海量涌现,信息化技 术手段日新月异。高校学报编辑如何从海量的信息 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是一项耗费时间 精力的工作,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势在必 行,否则将跟不上时代发展注定落伍。大数据时代, 知识体系内容更新很快,信息技术获取工具也经常 更新,这都需要高效学报编辑去不断的学习与掌握。 如果学报编辑在大数据时代不能尽快地适应、接受 时代的挑战,就会对新的时代环境产生无力感和威 胁感。编辑会对工作产生战战兢兢的畏惧心理,精 神高度紧张,生怕期刊出刊后哪里出错受到领导指 责处罚。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人在长期从事同一工作时,出现身心疲惫,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HerbertJ.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
他将倦怠定义为在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一般发生在助人的职业,高校学报编辑也是给人做嫁衣的职业,其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什么事情都懒得去做,遇事能拖就拖,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高校学报是教师、学生等科研人员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前沿,编辑的职业倦怠直接到学报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
(一)社会期望造成编辑职业怠倦高校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发现培养人才的园地,也是塑造学校形象,创建学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报在传播先进文化时,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急功近利影响了各个行业也波及到高校学报,人情稿、关系稿充斥在来稿中,一些作者认为有钱就能发文章,全然不顾自己文章质量。
有的高校学报编辑也会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对选用稿件的质量降低,在对稿件的编辑加工中,允许瑕疵存在,导致整个期刊水平下降。
社会对学报质量而期望降低,而这一切归咎于整个学报编辑队伍。
而那些在工作追求尽善尽美的编辑,就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得不到社会认可,得不到职业的满足感。
长此以往,社会的高期望与编辑内心渴求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之间形成矛盾,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职业要求引发编辑职业怠倦首先,高校对学报要求不断提高,大批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编辑人才队伍,当好一名合格的编辑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编辑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也得到广泛应用,编辑在审稿、组稿、校对的工作中办公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这就要求编辑能适应学报日新月异的发展,除了要掌握绝佳的编辑技巧外,还要学会各种办公软件。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原因分析1. 引言随着高校学报业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编辑团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高校学报编辑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会影响整个编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出发,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职业倦怠的概念和表现形式2.1 职业倦怠的概念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出现的厌倦、无助、厌烦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在职业心理学中,职业倦怠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情感倦怠、认知倦怠和行为倦怠。
2.2 表现形式•情感倦怠:体验到工作情绪低落,对工作感到无聊、疲惫和焦虑等情感表现。
•认知倦怠:审视事情时,心态负面,经常会有道德上的意识形态上的反感和负面评价。
•行为倦怠:对工作时间的态度消极,常常会出现推脱、逃避、拖延等行为表现。
3.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原因分析3.1 工作环境压力过大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强度较大,常常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蒐集资料等工作。
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会导致编辑出现情感倦怠和认知倦怠。
3.2 工作内容缺乏挑战性有些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年限较长时,可能会感觉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缺乏挑战。
这种情况会导致编辑出现行为倦怠。
3.3 工作与生活平衡不够编辑工作时间相对固定,通常是按时工作。
这种情况通常导致编辑工作与个人生活平衡不够,常常出现工作之余没有时间处理个人问题的现象。
3.4 缺乏行业认可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一些高校学报编辑可能会遇到在职业上缺乏认可的困境。
长期遭遇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编辑出现行为倦怠,甚至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
4.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解决方法4.1 重视工作环境建设公司应尽可能优化工作环境,调整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一种压力较小的工作环境。
4.2 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编辑的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此外,公司还可通过增加工作难度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4.3 支持员工个人发展公司应该理解员工的职业需要,提供相应的协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人 员等从事助人行 业的工作者 , 编辑群体 同样属 作者简介 : 庄秋( 1 9 6 8 一) , 女, 吉林省吉林市人 , 东北 电力大学编辑 师、
部副编审。
于 助人行 业 , 所 以也无法 避免职业倦怠。高校 学报编辑和
文化知识信息就是资 源, 信 息就是财富的观念。 ③ 图书馆知 室进行有层次、 分阶段的建设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⑤ 充分 识信 息意 识 就 是 公众 对知 识信 息 做 出的 动态 反 映 ,其 中 包 发挥图书馆在社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中的作用 ,作 为现代 括 图书馆知识信 息主体意识 、 更新知识信息意识。 具体表现 城 市居 民生 活 的 重要 场所 , 是 城市 建 设和 管理 的基 点 , 是 精 为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及知识信息的接受程度 ,图书馆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 因此, 加强社 区文化建设 , 就 必须 知识信息意识是人们搜集、 处理、 分析 、 综合和利用信 息的 加强社 区图书站建设。建立社区分站,不仅 方便 了成人读 前提和基础 ,具 有较强知识信息意识的人在遇到 问题 时知 者 , 也增加 了未成年人 的文化娱乐场所 , 为社 区未成年人思 道并 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 分析和决策。 想道德建设提供 丰富的知识 源泉。⑥把公共图书馆 建设与 4 如何做 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有机结合。 “ 文化信息资源共
随着 社 会 以及 信 息化 的发 展 ,公 共 图 书馆 的社 会职 能 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将为公共图书馆改变馆容馆貌提供 有 和 管理 正 在 发 生着 根 本 性 的 变化 。 新 时代 的迅 速 发展 给 图 利契机 ,而且将 为公共图书馆服务 内容和方式带来根 本性 书馆 的管理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做好公共图书馆 的变化 。 丰 富 的 文化 信 息 资 源 , 生动 、 快 捷 的传 播 方 式将 为
摘要 : 阐述 了高校 学报 编辑职业倦怠的详细状况, 分析 了出现这种状 况的原 因, 并对其作 出合理的的调适建议。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d e t m l e d s i t u a i t o n f o r u n i v e s r i t y j o u r n a l e d i t o s r b u r n o u t s i t u a t i o n w a s e x p o u n d e d ,t h e r e so a n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a n d r e so a n a b l e a d j u s t m e n t r e c o m m e n d a i t o n s w e r e p r o p o s e d .
0 引 言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上 长 时 间 的情 绪和 人 际应 激 源 产 生反 应 而 导 致 的心 理 综 低, 甚至想 转行。在此 , 情绪衰竭的表 现最 为显著 , 是职业 合 症 叫做 职 业倦 怠。 通常认为 , 当个 体 无 法承 受 工作 压 力 的 倦 怠中的重中之重。 时候 , 就会做 出极端 的举动, 长时间的压力状态导致个体 出 1 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 现 心灵疲惫、 厌倦、 能力耗尽 的状态 , 这就是职业倦怠。 经专家研 究发现 , 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最多 的群体是教
Va l u e Eng i ne e r i n g
・3 21・
浅 析高校 学报编辑 的职业倦怠与调适
On J o b Bu r n o u t a n d Ad a p t a t i o n o f U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Ed i t o r s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1 ( 2 0 1 3) 1 4 _ 0 3 2 1 — O 2
般来说情绪倦怠有三种症状 : 一是觉 得 自己付 出的 在工作 重压下个体出现 的身心俱疲 、能力 衰竭 的情形 太 多 , 好像感情 资源都 用光 了; 二是故意远离 自己的服 务 就是职业倦怠 唧 o u t ) 。最早是在 1 9 7 4年由 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对象, 对工作场所和服务 的对象态度冷漠, 不重视 , 不肯接 提 出的,他觉得职业倦怠这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出现在助 近 , 工作 的时候失 去 了热情 , 敷衍 了事 ; 三 是没有成就 感 , 人行业中的几率是最 高的。接着 Ma s l a c h一干人把 因为工 对于 自己的评价不积极 , 对 自己工作 能力和价值 的体 验降
关键 词 : 高 校; 学报编辑; 职业倦 怠; 调适
Ke y w o r d s :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j o u r n a l e d i t o r s ; b u r n o u t ; a d a p t a t i o n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3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庄秋 Z HUA NG Qi u
( 东 北 电力 大 学 学报 编 辑 部 , 吉林 1 2 3 0 1 2) ( E d i t o r i a l D e p a r m e n t o f J o u r n l, a o f N o r t h e a s t D i a n l i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l i n 1 2 3 0 1 2 , C h i n a )